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熬鹰航空业-第3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至于这次四代军用大推涡扇动机项目,这

    项目也并不是你们624所一家的事,到时候整个联合航空动机公司都会为此出谋划策,所以你们也不要有太大的压力,只要把手头的本职工作做好了,那么我们拿下这次项目的可能性就算是十之**了。”

    杨辉表现的很自信,这边的624所同样也不算差,至少现在这种精神状态是最适合过几天的项目竞标的,要是竞标团队自己都没有足够的信心,那么到时候又如何去和对手正面硬抗,而这些都不是什么小问题。

    江和甫总工程师这时候应该是缓过来了,对于624所到底算“骄傲”还是“自信”的问题也并没有过多的纠结,直接说到了他刚才一直反对的涡扇1对德国合作项目,缓过劲儿之后心里面就舒畅多了。

    “杨总之前的三个问题如同醍醐灌顶啊,我现在搞技术都已经搞成榆木脑袋了,虽然现在我们看起来是取得了一些还算不错的成就,但是这和国际主流水平还相去甚远,不说达到英美三大巨头水准,甚至就拿我们马上要展开合作的德国mm公司旗下的mT公司来说,实际上mT公司同样也还有一些尖端技术是我们现在还没法达到的,之前我们技术大幅度落后的时候还知道多多对外交流,这才有了公司在航空动机项目上的进步和展,而现在有了点成绩之后就想着闭门造车,这肯定是不行。”

    不说现在的联合航空动机公司有没有底气和资格去闭门造车,先看看现在世界航空动机技术最顶尖的美国,这家伙的技术够牛逼了吧,但是最后在苏联解体的时候,还不是眼巴巴地跑去和解体之后的俄罗斯合作,你说是探查敌情也好,釜底抽薪也罢,反正强如美国人也要多多对外交流,就比如F…35肥电所使用的F…135动机,那矢量推力技术同样也有着R…79动机的血缘关系。

    所以也不要管现在公司有多牛逼,技术上面有多么吊炸天,对外的合作与交流是绝对不能少,而要说到同德国那边的mT公司合作时,其实也并不算是学不到东西,作为集中了整个德国航空工业精华的mm公司,总还是有些世界领先的技术。

    项目总工程师能够想通这里面的门道,杨辉就觉得自己一番口水之后这还是值了:“其实我要说的就是这个理,江总工程师你能够自己想明白这里面的原因,那自然是最好不过,至于涡扇1动机项目的后续,我相信624所这边不会再反对了吧?”

    看着杨辉这一副笑呵呵地样子,整个问题也就算是顺利解决,而这江总工程师肯定也再像之前那样担心:“肯定没问题,624所这边一定会配合把涡扇1动机项目做好,我们后续四代大推核心机项目完后之后,会有选择地将一些四代大推的技术移植到中推核心机上面,为涡扇1动机项目尽我们自己的一份力。”

    得到了624所这边的支持,涡扇1动机在技术上所要遇到的问题会再降低很多:“若是你们愿意在核心机技术方面再持续对中推核心机进行改进,我相信涡扇1动机是肯定能达到指标,现在你们就已经能够研制四代大推涡扇的核心机,之后要想准备再改进一下中推涡扇动机,拿就是小菜一叠。”

    对于624所的情况,杨辉所知道的东西说多不说,说少也不算少,比如之前中航西南在未来先进航空动机技术预研的时候,关于三维矢量推力技术的课题项目就被624所拿到手的,不过后来o112所不服输,自己投资展开了关于二维矩形矢量推力技术的研究,倒是从最近的情况来看,似乎不管是o111所的常规气动重四,还是611所的鸭式气动重四,两者都改为了使用二维矢量推力技术,所以o112所这次应该是赌对了。

    但是话又说回来,纵使重四最后很大可能使用的是二维矢量推力技术,但是624所的三维矢量推力技术也肯定不是全无用武之地,比如这次涡扇1动机就摆明了是只能使用三维矢量,甚至洪都那边研制中的中四使用的动机最终也只能是用三维矢量。

    “杨总对我们624所如此地看中,我们真是受宠若惊,全所上下一定会尽最大地努力把咱们的航空动机工业基础打牢,核心作为此中项目的基础,保证不会出大问题。那么这次杨总专程来我们624所,我想应该不仅仅是为了给四代大推项目竞标壮行,应该还有其它的项目要立项了吧?”(。)

第一千零四章:两个先进() 


    要说专程从中航西南总部来624所给四代大推涡扇项目竞标团队壮行,那么单就按照道理来说,以四代大推这个项目的重要性而言,捺肯定是必要有须的,不过这次硬要说杨辉是专程为四代大推而来就肯定是不对的,毕竟这次从长安那边过来的时候,这家伙还说了要准备着手宽体客机的事。

    这次也正好这边的624所现任总工程师猜到了可能有大项目,那么杨辉就满足他的好奇:“这还真就猜对了,确实我这次不仅仅是为了四代大推涡扇发动机项目,同样也不是为了什么涡扇1的事情,这次主要的目的是针对新的民用超大推力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项目而来,也就是这次你们所里正建造中的超大流量高空台所要服务的对象。”

    这话是说的足够的直白了,就算来一个事先不知道任何消息的人,在听了这话之后也知道了杨辉要带来的发动机项目是什么,更况于江和甫这种能够坐到研究所项目总工程师位置的大神。

    要说江总工程师这辈子最大的理想是什么,实际上按照他的说法就是“两个先进”,即:主持研发一款先进的主力军用小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核心机;主持研发一款顶级的民用超大推力涡扇发动机核心机。

    只要能够完成以上的两个项目,在江和甫自己看来这辈子就算是圆满了,而现在他这辈子就算是已经快要接近完成第一阶段目标的时候了,要说四代军用大推涡扇的核心机项目,那绝对是一款世界顶级的军用航空发动机,只要能够完成这款核心机的研制,第一个先进就算满足。

    至于第二个先进,原本按照想法是走之前中推核心机的路子,到时候把四代大推的核心机改进完成了之后,将这款核心机的注重军用改为注重民用指标,最终保证能够拿出一款在性能上可以满足未…17级别军用战略运输机所要求的超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或者是提供给共和国未来可能会出现的伊尔96级别客机使用。

    之前的想法是一直持续到94年,也是到了那个时候才知道新建造的高空台项目之所以指标高的吓人,原来是因为公司要打算研制一款超大推力的民用涡扇发动机,指标是对准了现目前世界最先进的民用航空发动机,那么第二个先进肯定也就有了着落。

    甚至还有一些不太相信:“真的要上马超大推力的民用涡扇发动机了吗?这终于是机会到了啊,不过按照现在这个情况,再加上各种因素的综合考量之下,公司要上马这样的一个大项目应该也无可厚非,时间上大概也刚好接的上。”

    时间上刚好合适,这里面所涉及到的原因就有很多了,就虽然说这次杨辉前来宣布项目上马,这在时间上是和四代大推涡扇核心机所预计的定型时间可能还会有1年左右的重合,但是这重合的时间也主要看是干什么。

    就比如这个时候四代大推核心机要做的之是后续核心机的测试工作,而就算现目前马上就展开民用超大推力涡扇核心机研制,至少两三年之内也不会进行核心机的整机测试,在这段时间之内需要的只是相关工程设计人员做核心机的设计工作而已。

    甚至很有可能是连设计工作都还算不上,这可能也就仅仅是对各种技术构架做选择,并且确定大体的设计方向而已,到时候根据现在国内已有的成熟技术以及那些即将突破的某种新技术,再综合考量核心机的设计方案,并且协调各方对相关的技术部门再进行深入、针对性地研究。

    所以可能在随后的一年时间之内,整个624所会迎来同时开发两款重磅核心机的情况,不过这些对于624所来说也都不是什么事儿,只要能够按时把相关的开发资金到位,基础技术的积累能够满足要求,未来需要的就只是用时间来等待。

    那么同样对于杨辉来说,只要能够在2000年左右保证民用超大推力核心机的定型,其他的一切都不成问题:“没错,这次我所带来的正是民用超大推力涡扇发动机项目,这个是我们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未来十年乃至二十年之内的一次豪赌,相对于我们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的重要性而言,它就是另一款rb…211发动机,只要我们最终能够把这个项目做出来,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就将成为当之无愧的国际航发第四大巨头。”

    让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成为能够媲美航发三巨头级别的存在,这是所有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所有工程技术人员的梦想,而他们也正在为这个梦想而不懈地努力和奋斗着,作为专门为这个梦想打地基的人,江总工程师有的时候还是有些幽默细胞的。

    “成为媲美三巨头的存在,就是说我们能够和这三家平等地做到一起谈笑风生,到时候他们延续了几十年的三人斗地主,就要因为我们的到来,从而变成打四人麻将了!就是还不清楚他们玩儿惯了斗地主之后,能适应麻将这样高智商的“游戏”吗?”

    这比喻倒是无比的恰当,更让一旁的杨辉听了之后是目瞪口呆,这江大总工才到了涪城不到十年的时间啊,看这情况是别的什么没有学到,倒是对这巴蜀这边娱乐方式的精髓之处学到家了,要知道这可是四人麻将啊,真不知道三巨头到时候能适应吗?此时的杨辉心里也默默地笑了。

    “未来的蓝图很美好,但是我们现在的情况你也不是不知道,我们现在连核心机的技术设计构架都还没有搞清楚,更谈何其它的就未来,既然你说之前就已经有过对这方面的思考,那要不就先说说你所设想的核心机将会采用什么结构,要使用哪些先进的技术?”

    对于民用超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在核心机的研制方面将和之前624所的核心机研制所走的路数不一样,可能之前的624所不管是研制哪一款核心机,走的都是军民通用、大涵道比/小涵道比涡扇、涡喷、涡浆、涡轴发动机通用核心机路线,所以才有了之后中航西南的航空发动机全面开花。

    但是民用大推力涡扇使用的核心机开发出来之后,实际上它这一辈子都只有一种发动机类型:超大涵道比涡扇,至于其他的小涵道比涡扇、涡喷、涡轴什么的就不用想了,这些都是不可能的奢望,所以在设计这样的一款核心机之时,又有它自己本身的特殊之处。(。)

第一千零五章:大范围覆盖() 


    对于超大推力民用涡扇发动机而言,它们所需要的就不再是发动机核心机能够多种类型通用,而是更多的注重这款核心机是不是能够应对更大范围之内的推力覆盖,就比如GE…90发动机整个系列是在一款发动机的基础上,不断地衍生了从28…58吨整个区间的发动机,中间跨度甚至达到史无前例的30吨。

    跨度如此巨大的系列化发动机,通常都以为还是走老套路,从外涵道的风扇方面做文章,但实际上就算风扇方面再怎么能够做文章,也不可能满足如此巨大的推力跨度,所以这时候需要的就是在核心机的设计上多花心思。

    但要说起这些发动机的核心机设计,这次还真就算是问对人了,早就已经跃跃欲试的江和甫很快就拿出了他带来的技术方案:“对于未来民用超大推力涡扇的核心机,因为考虑到发动机要覆盖的推力区间大,所以我所计划的核心机主要是把空气流量设计的比较大,这对于整个发动机在以后的增推时会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核心机的流量,这指标说不重要其实也不太重要,但你真要说它重要吧,实际上它同样也确实挺重要,也只有当核心机的空气流量足够高的时候,发动机才有可能把推力做上去,要是核心机的空气流量不行,那么整个发动机的未来也就发展不大了,除非你真的是在低压风扇方面的造诣**炸了天。

    但有的时候核心机流量也并非是越高越好,很多时候受限制于材料、流体力学方面的原因,核心机流量的增加都是伴随着核心机重量大幅度增长,自然这样就会造成核心机的油耗偏高等问题,除非愿意选择降低核心机输出。

    紧接着,按照设计方案,江总工程师又继续把另外的配套设计道出:“核心机设计完成之后,关于如何实现整个系列的发动机在不同推力的情况下以最优的方式工作,这主要就要涉及到我们中压压气机的设计问题,实际上中压压气机的设计才是整个系列的发动机实现不同推力的重点,我们会配合0112所一起,将会设计出三种不同的中压压气机。”

    所谓三种不同的中压压气机,当然就对应了整个30吨级、40吨级、50吨级的三种型号,有了这样的三种型号的中压压气机之后,再和唯一的一款高压压气机配合,这样就算是一款真正的核心机了。

    没错,这次的超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系列将会有低中高三种,实际按照广义上对核心机的定义来说,它实际上指的就是高压压气机加上燃烧室这一整个的高温段,而这次中压压气机却并没能满足要在高温环境下使用这一点要求,所以它就不能算在整个核心机的范畴当中。

    只不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民用航空发动机除开低压外涵道部分之后,其它的部分实际上也能够全部算成是核心机,就比如在三转子发动机上面拉拉,核心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可以加上中压压气机一起来算,而中压压气机这东西由于不需要在超高温条件下使用,再加上它的转不用太高、压缩比也相对要求低,所以在设计起来的时候也会相对容易,配套设计出全部的三款中压压气机也不会需要耗费太多的资源。

    通过中压压气机的不同设计,要实现发动机核心机的不同推力也就相对容易一些,而这样的设计方案肯定是可以满足要求,更何况之后的发动机整机设计还能够有更多的配套方案。

    不过配套的设计肯定就不是624管的地方了,这一点杨辉也相当地清楚,因此在听到这次的设计方案之后就给出了肯定。

    “设计思路很好,我大致已经能明白情况了,你们是打算先集中力量完成高压压气机等热端部件研制,之后再配套不同的中压压气机,从而组成三种不同的核心机设计,这样就能对应上不同的推力级别。而且我要猜的不错的话,这次我们的超大推力涡扇发动机是采用双转子加齿轮传动技术,这个还对吧?”

    双转子加上齿轮传动技术,这样实际上就是之前G…2000系列发动机走的技术路线,所以它也算是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的传家宝,这次把它用在超大推力涡扇上面也正常,只不过杨辉现在就在想,到时候到底该如何才能攻克齿轮减速器技术,那绝对不会比当年罗罗搞三转子的时候风险小。

    只不过说,现在的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已经积累了足够的齿轮传动技术经验,现在要是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说自己在齿轮传动技术上占第二把交椅,那绝对就没有其他的航空发动机巨头敢称第一,这就是联合航空发动机的底气:作为整个行业在航空发动机齿轮传动技术上最强,而既然是作为第一的存在,那么就算问题再难也必须要迎难而上。

    实际上这些担心也并不是多余,虽然这时候的杨辉没有把话说出来,但江和甫又如何会不知道,直接就给出了解释:“有了中压压气机和高压压气机组成的核心机之后,随后就是外涵道方面的技术构架,我和0112所那边接触之后,双方已经商量出了在低压风扇设计上的方案,主要采用齿轮传动,并且要加上大小叶片技术。”

    之后简单地找来一张纸,也画出了简单的低压风扇段设计示意图,在看明白设计思路之后,杨辉也不得不佩服这些设计人员的奇思妙想,这简直是天作之合,相信之后的大小叶片技术将成为民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标准设计。

    所谓大小叶片技术,实际上就是在大的风扇整体组装成型之后的叶根处加上短小一些的小叶片,小叶片和大叶片间隔排列,而这些小叶片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大风扇叶片因为各种力学上的取舍所导致的叶根处压缩效率较低问题。(。)

第一千零六章:大有可为() 


    “你们倒是把大小叶片技术当成了万金油,现在真是哪里觉得有需要就往哪里搬,虽然我不清楚这个大涵道比涡扇的风扇上使用这一技术到底有没有进行过实际测试,但是略微地思考了技术原理之后,感觉还是比较靠谱,比较值得一试!“

    大小叶片的好处就在于它可以做到其他叶片做不到的地方,让其他叶片原本压缩效率最低的叶根处,也能因为有小叶片的存在而让压气机进行有效的气流压缩,这是大小叶片本质上的优势之处,同样也是为什么之前四代军用大推可以在压气机效率上和美国F119发动机不分上下的原因。

    大小叶片通过小叶片的来补足大叶片根部的气动效率不足,从而整体提高压气机的压缩效率,杨辉在此之前也相信这大小叶片技术会用到民用大推涡扇发动机上面,比如中压压气机和高压压气机上面,他们肯定会用。

    但是没有想的是,现在的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已经把大小叶片技术玩儿的如此溜,不仅在压气机上面使用,甚至现在连风扇上都用到了,而且不仅是使用,更多的还做到了用的得心应手,恰到好处。

    现在首先要明白一点: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使用的风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叶片造型和制造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制造工艺上的变化有什么空心/蜂窝冷却/钛合金/复合材料等各种方案。

    但是在叶片制造工艺技术发展进步的同时,相关的叶片气动造型也在不断地发展,其中就包括了之前G-2000所使用的简单后掠形叶片,它在G-2000发动机时代绝对算是当时顶尖的技术了。

    而随着当时简单后掠风扇叶片技术的引入,也确实给G-2000发动机增色不少,而随着风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