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道君-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殿下,臣觉得骆宾王是个人才。”闫庄开口说道。
    他虽然只见过骆宾王一次面,可当日在大庄严寺后面的山坡上,骆宾王在面对李弘时不卑不亢的态度,从容沉稳的气度,让他对骆宾王心有好感。
    骆宾王岂止是个人才这么简单,简直是个大才。李弘在见到骆宾王时,就没想过要放弃这个人,因此见闫庄这么说,他就赞同道,“孤也看好他。你们这次查案时,就可以让他协助你们,他是长安县的主薄,有他协助你们查案,你们在查案时会顺利很多。”
    “臣明白!”张柬之、李峤和范履冰说道。
    随即,众人就陷入了沉默。
    因为他们之中除了闫庄之外,其他人不是刚调到长安城不久,就是一直在不入流的衙门里任职,再着就像李多柞和陈恭一样,以前只是个小校尉,他们何曾认识有机会认识什么有才之人啊!所以李弘这么一说,就难住了他们。
    李弘也知道自己要求对眼前的众人来说有点困难,就只能淡淡的说道,“行了,这件事情也不急于一时,你们下去之后多注意一下吧!”
    众人起身领命,见太子没有什么要吩咐的,就告辞退出了崇教殿。
    只有闫庄留下了没有离开。
    待到大家离开,李弘对留下的闫庄问道,“吩咐你办的事情怎么样了?”
    “已经商量妥当了,一共甄选了三支商队,有两支去西域的商队,还有一支去东瀛扶桑的船队,只要殿下点头,他们就能立马出发。”闫庄回答道。
    “行,你让他们这几天就启程。”李弘叹息一声说道,“我们很需要钱啊!”
    “微臣明白!”闫庄领命道。
    “还有尉迟循俨经常出入东宫有点不方便,很多情报不能及时的向孤汇报,你就在羽林卫里兼个职吧!”李弘说道,“有什么消息方便能及汇报给孤。”
    闫庄大喜,忙领命道,“诺!”
    “对了闫庄,你知道李淳风吗?”李弘开口问道。
    关于高宗怀疑的刺杀他是因为他的名字引起的,还有就是高宗对他名字有诸多的隐瞒,这让李弘很不放心,因此它就想自己查个究竟。
    而对于要的查这种玄而又玄、有点虚无缥缈的问题,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袁天罡和李淳风。不过他也知道袁天罡行踪飘忽不定,只有李淳风在朝廷任过职。
    才会向闫庄询问李淳风。
    “殿下,你说的可是秘阁郎中李淳风吗?”闫庄不解的问道。
    “对,就是他。”李弘大喜道,“你现在就去将他请来见孤,就说孤有事要跟他请教。”
    “诺!”闫庄虽然不解太子为何要见李淳风,只是他现在已经习惯了太子这种下命令的方式,就躬身领命,大步的离开了崇教殿。

第五十三章 道君皇帝
    书房内烛火幽暗,李淳风茫然踏入书房时还有点不适应,待他看清了坐在书房椅子上李弘时,忙要施礼,就被李弘阻止道,“是李郎中吗?不用多礼了,你坐吧!”
    李淳风没想到太子殿下这么随和,愣了一下,才回神说道,“多谢殿下!”
    赵红裙端上茶水,李弘请李淳风饮了一口,才开口问道,“孤听闻李郎中在阴阳学方面研究颇深,不知道能否赐教?”
    “不敢当,不敢当!”李淳风谦虚的说道,“只要殿下在阴阳学方面有所疑问,老臣能解答的就一定会给殿下详细的解答。”
    对李淳风的回答,李弘还算满意。就在刚才,他特意的了解了一下李淳风的情况,得到的信息是
    李淳风从小就被誉为“神童”,他在其父的影响下,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天文、地理、道学、阴阳之学,九岁便远赴河南南坨山静云观拜至元道长为师。
    十七岁回到家乡,经李世民的好友刘文静推荐,成为李世民的谋士,参与了反隋兴唐大起义。等到李渊称帝封李世民为秦王时,他又成为秦王府记室参军。到唐贞观元年,李淳风以将仕郎直入太史局。在置掌天文、地理、制历、修史之职的太史局,现任皇帝秘书阁郎中。
    因此对于热衷仕途,又能够在官场混的如鱼得水,还能充分展现其才智,鞠躬尽瘁快四十年的李淳风,李弘心里也很钦佩,就直言不讳的开口问道,“李郎中这么说,孤就不藏着掖着了。‘但言老君当治,李弘应出,天下纵横返道者众,称名李弘者岁岁有之’。‘真君者,木子弓口,王治天下,天下大乐。请问李郎中,你可曾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
    李淳风突然听到李弘吟出这两句话,他的表情一下子严肃了很多,“殿下,这两句话是不是陛下告诉你呢?”
    既然决定开诚布公的谈了,李弘也不想再隐瞒李淳风什么了,就微微点头说道,“对,正是父皇告诉孤的。可是父皇只告诉了孤这两句话就没有再多说什么,所以孤才会找你想多了解一些情况。”
    李淳风见太子没有隐瞒自己,说的很坦诚,他心里就没有多少顾虑了,而是语气凝重的说道,“殿下,你说的第一句话出自《老君音诵诫经》,它后面还有一句解释,说称刘举者甚众,称李弘者亦复不少。”
    “这两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李弘不解的问道,“孤的名字跟这两句话又有什么联系呢?”
    “意思是说,谓李弘王治天下,天下就将太平,百姓就能享受大乐。”李淳风解释道,“就是说今后殿下等级称帝,必将盛世而治。”
    “这么说,父皇给孤取这样一个名字,他对孤的期望很高了!”李弘感慨道。难怪高宗一直对自己宠爱有加,而且在自己刚到十三岁就下令到广顺门审核奏章处理政务呢。
    然而,当李弘看到自己说出这句话时李淳风一脸难为情的样子,他就有点疑惑了,难道不是这样吗?难道说其中还有什么秘密不成?
    就诚恳的问道,“李郎中,难道这句话还有什么隐秘不成?”
    “殿下,还有后面一句话说称刘举者甚众。”李淳风沉吟了一下,还是开口说道,
    “《老君变化无极经》中说道:老君变化易身形,出在胡中作真经,……胡儿弭伏道气隆,随时转运西汉中,木子为姓讳弓口,居在蜀郡成都宫。意思是叫李弘者,乃是道君老子转世而生。而数百年来道家跟佛教之间争斗不断,道家出了一个老子传世而生的李弘,佛教又岂能没有动作呢?他们就甄选出了一个叫刘举的人与之相对。”
    说道这里,李淳风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道,“因此,天下只要有李弘出世,就必将刘举应运而生。两者相互仇视,争斗厮杀,不死不休。”
    因为太子的名字就叫李弘,所以李淳风解释时不敢将话说的太直白,因此他虽然隐晦的做了一番解释,可别人听着还是很难理解。
    可是李弘听懂了,他听懂了李淳风话里的意思,就语气冰冷的问道,“以李郎中的意思,这次刺杀孤王的十有**就是佛教中人了?”
    “不全是佛教中人。”李淳风摇头说道,“是一部分围在刘举身边的佛教中人。”
    “刘举?”李弘眼中杀机毕露,通过高宗的隐晦传达,还有李淳风的解释,他现在才知道当初在长安城刺杀他的竟然只是一个叫刘举的人,而且他们还是一群只在暗中活动的佛教徒。就是这样一群人,敢在长安城行刺自己,还将实力渗透到了长安县衙和南衙卫中。那么李弘就有点忧心了,这样一群反贼,他们现在的实力究竟有多大呢?
    “就只有这么一种解释了吗?”李弘收敛了自己的杀机,再次向李淳风问道。既然今天将李淳风请到了东宫,他就准备将不知道的一切都问个清楚。
    其实,李弘这么询问李淳风还有一层意思。
    当年李世民于密问李淳风说,李氏天下可保多久,将来何时会有何人窥占朕之江山帝位。
    李淳风答,臣仰稽天象俯察地脉之运并经卜占,历数后,斗胆向陛下实言。篡位之人已在陛下宫中,且今年不过三十年纪,后当替代陛下王朝登上陛下帝位并将杀害陛下子孙殆尽。
    李世民听后愤怒异常出言杀尽宫中年纪相仿男女,李淳风听过便向李世民谏言说,其兆既成,天之所命人不能达其意也。如陛下杀尽宫中年纪相仿之人,不但未必能除掉既定之未来为帝者之命,恐徒多杀害无辜宝贵生命多造杀孽,而且今依臣所卜卦象显示,此主将于三十年后始现,到时此人已年近六十之龄,相信其心性已渐仁慈,为祸可浅矣。如陛下今天因此而大开杀戒上海青壮生灵,或恐多造怨毒,对于陛下子孙难免遗祸不小。就因为李淳风如此谏言,才让李世民打消杀戮之心。可同时也将武后送到了感业寺。
    因此,李弘觉得要是自己的名字真的跟道君转世有关,那高宗给自己取这个一个名字,可能并不止只是想天下大治这么简单,这里面肯定另有秘辛。
    “这——”被李弘这么一问,李淳风犹豫了。因为李弘是太子,又是这件事情的当事人,他本该将自己知道的一切告知他才对。
    可是,这件事关系甚大,没有高宗的命令,他倒开始是有点犹豫不决了。
    李弘见李淳风这般犹豫,就知道自己的名字里还藏有更大的秘密,就起身走到李淳风面前,躬身拜道,“还请李郎中能实言相告!”
    “殿下,你这是…”李淳风忙起身扶住李弘,他神色焦虑,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李弘再次拜道,“李郎中,还请你能将实情告知孤。”
    李淳风见太子执意要知道实情,又见太子态度这般诚恳,他犹豫了几下,内心挣扎了片刻,便下定了决心说道,“既然殿下想知道实情,那老臣也就不再隐瞒殿下了,就告诉你实情吧!”
    “多谢李郎中。”李弘大喜道。
    “殿下,其实当初陛下从感业寺将娘娘迎入宫中时遭到了不少大臣的反对,这里面甚至包括了太宗时的顾命大臣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由此就可以看出当时大家对拒绝将娘娘迎入宫中的态度有多么的坚决,而他们反对的意见也很充分,就是关于娘娘的一句谶语,说她将取李氏而代之。”李淳风小心措辞道。
    见李弘神情不变,李淳风就继续说道,“因为这句谶语出自火山令之口,又得老臣的演算,因此太宗对此深信不疑,而陛下也非常的相信。”
    因为袁天罡在太宗时做过火山令一职,因此李淳风才会这么称呼他。
    李弘听到这里时惊讶不已,既然高宗相信关于武后要取唐而代之的谶语,那为什么还要执意迎娶武后入宫呢?还要封她为皇后呢?
    “可是陛下对娘娘的感情很深厚,他不想因为一句谶语就不顾跟娘娘之间的感情,就密问老臣跟火山令该怎么解决。”李淳风说到这里,看了一眼李弘,继续说道,“老臣和火山令演算了很久,才想出了破解之策,就是将娘娘怀的皇子取名李弘,让他应运而生,以待他登基之后王治天下,这样便能以取缔娘娘的取李唐而代之的天命。”
    李弘听到这里就恍然大悟了。
    有了李淳风的这一番解释,堵在李弘心里的疑问一下子全都解释的通了。难怪高宗会这么的宠爱自己,这般的宠信自己,让自己这么早的参政,而且还决断和处理一些小事情。难怪自己的母后武后处处留意自己,竟然这般堤防自己。
    这一切原来都是有原因的啊!
    想到这里,李弘不由的叹息了一声。因为依照李淳风的意思他是应运而生,是为了阻止武后取李唐江山而代之的人。那么,他跟武后之间就不会和平共处可能了,他们的命格决定了他们之间必将斗争到底,不死不休了?
    “这就是孤的命?”沉默良久,李弘突然向李淳风问道,“难道就没有解决的良策吗?”
    “没有。”李淳风回答的很干脆,“殿下乃应运而生,取名李弘,乃是道君之帝命也!跟娘娘之天命必将争执不休。已无他法可解。”
    李弘沉默了。
    听李淳风这么说,他就清楚的知道了自己今后的命运和道路——没有妥协,只有杀戮和勇往直前。
    因为,他不想死!

第五十四章 白鹭书坊
    “殿下要是没有什么其他问题的话,老臣就先告辞了。”见李弘沉默不语,李淳风起身说道。李弘忙回过神来开口说道,“今晚多谢李郎中了。”
    “殿下客气了!”李淳风拱手说道,就告辞离开了书房。可是就在他一只脚刚踏出门槛时,李弘突然想到了什么似的,忙开口问道,“李郎中,你能答应孤一个请求吗?”
    李淳风的身体一僵,忙收住了步子回头问道,“殿下请说。”
    “李郎中可愿入孤的崇文馆?”李弘开口问道。
    李淳风听到李弘这么说,身体不由得一颤,脸上露出了犹豫之色,随即他就做出了回复,“多谢殿下!”
    李弘没有想到李淳风只是犹豫了一下,就答应了自己的请求,他欣喜不已,笑着说道,“能让李郎中到崇文馆,是孤的福气,是孤感谢李郎中才是啊!”
    “殿下客气了!”李淳风说道,“今日时辰已经不早了,老臣明日再来东宫拜见殿下!”
    “李郎中慢走!”李弘起身,将李淳风送出了书房。
    回到书房,李弘便开始消化他今天获得的信息。关于李淳风说的这些秘辛,他深信不疑,一点都不怀疑。至于自己教的关系,他也不觉得这种说法虚无缥缈。
    佛道之争自古就有,到了大唐,因为大唐李氏自认老子为先祖,就佛教的宠信不如以往的历朝历代。
    即便是有了李世民支持下的玄奘到天竺取经,可在太宗和高宗统治期间,佛教依然受到了严重的打压。甚至在高宗理政时期曾出现过中断从天竺取回的佛经的翻译工作。
    可见,李氏皇族对于佛教的态度非常的冷淡,而在这种情况下,以刘举为主的部分佛经子弟欲以刺杀自己,李弘绝非非常有可能。毕竟现在佛经在大唐的处境很微妙,要是以后登基称帝的国君又是道君转世的李弘。佛教岂不会受到更大的打击吗?
    其次,李弘知道武后一直笃信佛教,高宗再世时她对佛教就非常的宠信,以至于她登基称帝之后就更加有过之而无不及了。
    李弘之前不理解武后对佛教的这种偏执的盲目的宠信态度。
    现在有了李淳风的解释,他的心里倒是对武后宠信佛教有了另外的一种解释。就像李淳风说的,他跟武后之间的争斗,既是皇权的争斗,又是应运而生的本命跟天命之间的争斗。
    自己是道君转世,想阻止武后想取李唐而代之,就等于是用道君气运延续李唐的国运。而武后想要改变李唐的国运,就必须有与之相对应的决策,那么她支持佛教,崇信佛教,以佛教天命对抗李唐道君气运,就是最佳的策略了。
    分析透了这一点,李弘发现自己对今后该怎么走的路有了一个大致的判断。
    就在这时,闫庄匆匆走进了书房,向他汇报道,“殿下,少府监安良臣求见你。”
    “安良臣?他这么晚了来见孤,难道是活字印刷术发明出来了?”李弘不解的问道,就忙向闫庄说道,“让他来书房见孤。”
    “诺!”闫庄领命,大步离开了。片刻,他就领着安良臣和一名年轻的随从走了进来。
    “少府监少监安良臣参见殿下!”走进书房的安良臣忙向李弘施礼道。
    “不用多礼了,你坐下说话。”李弘说道。安良臣领命,落座之后,开口说道,“臣不辱使命,活字印刷术已经成功,还请殿下过目。”
    说完,他就起身从身后的随从手中取过一个匣子,躬身走到李弘桌案前,将匣子放在了书案上。
    李弘示意他将匣子打开。
    得到李弘的点头的安良臣就小心翼翼的打开了匣子。
    李弘目光紧紧的盯在匣子上,当安良臣打开的一瞬间,他就闻到了一股墨香味,待到匣子打开时,他就看见匣子里整整齐齐的放了一套八本书,书的封面上竟然写着《瑶山彩玉》四个字。
    《瑶山彩玉》时李弘八岁时集合许敬宗、上官仪等人编纂过的一本文集。安良臣竟然将这本文集作为发明活字印刷术之后刊印出的第一本书献给李弘,可见他为了讨好太子,确实是用心良苦。
    李弘仔细的端详了匣子了的《瑶山玉彩》片刻时间,这才取出放在最上面的一本,视如珍宝的捧在手里认真翻看。他发现这部书纸质极好,页面光洁,字体清晰,非常适合阅读。
    “不错——”李弘一边翻着《瑶山玉彩》一边不由的点头称赞道,“安良臣,活字印刷术已经发明成功,现在可以开始发规模印刷书籍了吗?”
    “可以。”安良臣肯定的保证,“只要殿下一句话,想要印刷什么样的书籍都不成问题。”
    “引一本书需要多少时间?”李弘将《瑶山玉彩》放在书案上目视安良臣问道。
    “要是像《瑶山玉彩》这样的书,大概需要十天左右,再厚的书恐怕就需要更长的时间了。”安良臣斟酌了一下说道。
    见太子沉默不语,安良臣开口问道,“不知道殿下想要印什么书籍?”
    “这事儿待会再说。”李弘淡淡的说道,“这次你立了大功,孤不能不商你。”
    说着,他看了一眼放在书案上的《瑶山玉彩》,就从笔架上取下一支小号毛笔,又在砚池里吸满墨汁,翻开书的第一页空白处,一笔一划的写下了李弘两个楷体字。然后放下笔,他又取出太子私印,盖在了李弘两个字上面。
    “这本书就送给你吧!”李弘做完这一切,才对安良臣说道。
    安良臣猛然间听到太子这么说顿时愣住了,能得到太子亲笔题名和盖了印章的书,这比官升一级的赏赐还要丰厚啊!
    “多谢殿下!”微一愣神,安良臣才醒悟过来,欣喜不已的向李弘谢恩道。然后他很不顾个人形象的,喜滋滋的将书放到匣子里,小心翼翼的盖上匣子的盖子,交给了身后的随从。
    李弘看到这一幕倒是没有说什么,毕竟是第一本通过活字印刷术印出来的书,而且上面还有自己的签名和盖章,容不得安良臣不这么小心了。待安良臣将书收拾妥当,他才开口问道,“安爱卿,印刷这样一本书需要银钱几何?”
    安良臣沉吟了一下说道,“只印《瑶山玉彩》这样一本书的话,需要银钱大概一千贯。”
    “印刷这样一本书需要一千贯银钱。”李弘自语道,就将目光移向了闫庄道,“闫庄,你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