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寻梦-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后上下打量着我;说:“看你的容貌应是我辈汉人不假,就是名字怪了一点——昊坤。又如何被人当作蛮夷细作?”

武壮不等我开口,就说道:“适才他的打扮还真是怪模怪样,这穿上娘娘的赏下的衣服,这才有了点人样。”

武后说:“是吗?这事儿待会儿再说。本宫只问那封信可是你写的?”

我说:“娘娘,此时关系重大,不如屏退旁人,再听我说。”

武后看看我,点点头,道:“武壮,你们先下去吧。没本宫的旨意就是皇上也不追进来。”

众宫人一起退了出去,武壮掩上了朱漆大门。

武后道:“这下你可以说了,你怎会知道?你到底有何目的?”

我说道:“我不过是为了保我一条小命而已,要不就被那王大人给打死了,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望娘娘见谅。”

武后道:“你还知道些什么?”这时她已有一些愤怒了,我能从她的双眼中看见熊熊燃烧的怒火。

我也豁出去了,说:“我还知道些你隐藏在心底最深处的秘密,比如你与太宗之间不为人知的一些事,你第一次被太宗宠信是在两仪殿内,当时太宗皇帝对你宠爱有加,可是你的性格过于刚强,而太宗喜欢的是柔弱的女子,你显然不对他的胃口,再到后来,你又因为驯马一事使太宗对你的看法从心里改变,你实在是一个个性强悍的女人,你醉心于朝政,在太宗病危之时,你又勾搭上了身为太子的李治,因为你早已看出长孙皇后的三个儿子中只有李治有望继承皇位,说实话,你真是一位很有远见的阴谋家,而且……!”

“够了!”没等我说完,就听武后一声大喝,“你到底是什么人?”

我见她突然发怒,还真有些害怕,心里想:‘还是实话实说,大不了一刀宰了我。’“我说,我说,不管你信不信,我生活在一千三百年以后的世界,我刚才所说的都是来自历史书,你不知道,在我生活的时代有很多关于你的书籍,所以我才知道很多事。就是这样的。”

武后看着我,眼中满是疑惑,我知道她没能理解我所说的我只好耐心的解释给她听。

“您听我说,其实我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应该是爱因斯坦《相对论》定义的空间错位导致的时空转换,不过我想这中间一定有一个媒介,才会将我送到这里,或许只要找到那媒介我就能回到未来了。在我生活的时代,几乎人人都知道你,你的过去、现在、未来都被记录了下来,还有人专门研究你。”

武后冷冷的问道:“他们是怎样评价本宫的?一定是心狠手辣,毫无人性,为了一个虚无的称谓亲手扼杀了自己的亲身骨肉,陷害王皇后、萧淑妃两个贱人,与太子私通,秽乱宫廷!”这时她的嗓门已是高八度,我见她越来越激动,赶紧说道:“不是你想的那样,虽然你现在做了些不正确的事情,犯了些错误,不过在以后的岁月中,你作出的功绩对唐王朝来说是具有一个划时代的意义的。你这么做的原因虽然有出于私心,可也是为了不让太宗皇帝辛苦打下的江山拱手送人,李治毫无主见,性情懦弱,过于仁慈,这样的人怎能守住这么大 的江山。”

“住口!”武后突然大喝一声,别说,她这一喝还真是显出了一代帝王的威严,不由得一阵心惊,真不知道接下来等着我的是什么?

“哈哈哈!”武后突然笑了,笑得很妩媚,她突然对我说:“想不到,真让本宫想不到,怎么会是你啊!”

这下我可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您这是什么意思?什么是我?”

武后道:“今日钦天监李淳风上奏,昨夜,天现奇景,太白星突显红光,九星归一,主天将奇人,将入朝堂辅佐今上,此人乃是天下奇才,于我朝有天大的功绩,本宫还在想此人到底是谁,想不到是你这未来之人,很好,从今以后,你要尽心辅助,本宫和皇上不会亏待你的,不过,今后你一定要记住,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否则,就算你有经天纬地之才,本宫也会让你身首异处的。你明白吗?”

这应该就是收买吧。不过我想,我对她来说我所知道的知识和对她的威胁应该不是成正比吧。

武后又说道:“你不能说是我的侄儿,本宫想先为你安排一个合适的身份,在奏明皇上封你在朝为官,可让谁举荐你入朝呢,你虽有才干却无功名,这可如何是好?对了,英国公李勣乃三朝老臣,陛下肱股,在朝中极有威望,让他举荐你入朝那再好不过了。你可持本宫的密旨前往李府,他若问你,你可将密旨给他看,他自会在明日举荐你入朝。今后,荣华富贵,少不了你的。本宫再说一遍,有些事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可再有第三个人知道。”

我点点头,道:“这我知道,改变历史的后果我很清楚,我现在做的一切要是出一点差错,那我生活的世界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很明白!”

武后点点头,道:“真是一个聪明人。你会是本宫成就大事的得力之臣。”

不知道是不是老天爷给我开的玩笑。我的命运到底是什么样的啊?

第五章国公李勣

我怀揣着武后的密旨,坐在四人抬得轿子上,又被抬出了皇宫,出青龙门,往国公府而来。

英国公李勣,本姓徐,名世勣,字茂公。也就是我们看的《隋唐演义》、《说唐》里面写得瓦岗寨里的军师——徐茂公。归顺大唐后,为太宗李世民的谋臣,在征战中立下许多战功,高祖李渊念其功勋,特赐李姓,又因他名中有一‘世’字,犯了太宗的忌讳,所以改名李勣,爵封英国公。

此时,我们所知的瓦岗英雄几乎都已去世,只剩下李勣、程咬金、尉迟敬德等为数不多的在世的瓦岗英雄了。

在武则天谋夺皇后宝座的时期,高宗皇帝遭到了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元老集团的强烈反对。长孙无忌乃是太宗的长孙皇后的哥哥,自幼与太宗交好,在后来李世民征战沙场时立下了许多战功,又因其妹的关系,官至司徒,后来太宗驾崩,以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为辅政大臣,后因自恃功高,压制高宗,在后来,与褚遂良、来济、韩瑗、于志宁等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后,渐渐被高宗厌烦。其中褚遂良、韩瑗、来济先后被贬黜,到后来元老集团在朝的就只剩下了长孙无忌。而另一排拥立武则天为后的就以李勣为首,有李义府、崔义玄、王德俭、袁公瑜等,这派人大多是寒士出生,没有太多的政治治本,他们对长孙无忌等人把持仕途的局面深恶痛绝,也只有通过废立皇后的办法来提升自己的政治地位。在拥立武则天为后的过程中,李勣、李义府无异发挥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这位我要去见的英国公李勣。

英国公府离皇宫很近,轿子没多久就停在了气派非凡的英国公府前。陪同我的是一个小太监,他上前叫门,国公府的管家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他看看坐在轿子里的我,点点头,就这样被抬进了李勣的府邸。

这国公府虽不是很大,可却有一股大将之气、清幽之情。进门的天井内几乎都隐蔽在树荫下,庄严又不失典雅,看来这位国公大人的品味不一般啊。

用《红楼梦》里的一句话‘走了一射之地’轿子停了下来,这里应该是传统意义的‘会客室’,虽然很大,不过装饰的极其简单。正中是那张‘猛虎下山图’极其威严,其旁还有一副对联上联是‘论计谋,堪比蜀相诸葛’;下联是‘比武艺,真如吕布温侯’;横批‘文武元勋’。四周的墙壁上还挂着几幅山水画外,就只剩下桌椅板凳了。我刚坐下,立即有一个青衣小婢奉上清茶,刚喝了两口,就见一白发老者从后堂走了出来,此人便是英国公李勣。没见他是真的很难想象,一个年逾花甲的老人还有如此强健的体魄,虎背熊腰,两眼炯炯有神,丝毫不见老态,走如风、立如松、坐如钟。

我赶紧起身拱手一礼,学着小官见大官的样子说道:“拜见国公大人。”

李勣坐下后,先打量一下我,接着说道:“请坐!”

我刚坐定,就听他说道:“听家人说先生是武后娘娘派来的,不知到老夫府上有何公事?”

我起身从怀中拿出武后的密旨,叫道李勣手中,他看了一遍,又看看我,说:“请坐!皇后娘娘信中说先生洞悉天机,不知先生能否为老夫占算一下,风烛残年还能否征战沙场,为国树功?”

看样子他是把我当成一般的江湖骗子了,也难怪,我一无功名二无名气,怎能让人相信呢?无非是借这事来考考我,好在我平时没事就埋头在书堆里,历史知识丰富,这问题还难不倒我。(不过也因为这样小玲也才离开了我。)

我笑了笑,道:“国公年逾古稀,还尚有如此豪情,真让在下佩服,不过恕在下直言,大树不倒,国公怎能取而代之?”

李勣一听此言,脸上惊愕之际,不过又迅速回复了平静,“先生此言似有深意,能否详加说明?”

我缓缓的说道:“天机不可泄露,不能说的太过明白,不过,五年之内,大树必倒,那时国公若然再问在下,我一定清楚说明。”

李勣点点头,道:“多谢先生指教,先生贵姓?”

“免贵姓昊,单名坤!”

李勣捋捋胡子,道:“原来是昊坤昊先生,武后娘娘给老夫的信中是让老夫在朝会之时举荐先生入朝,不过,恕老夫直言,先生虽然洞悉天机,可天道无常,先生一无强国之策,二无大将之才,这叫老夫如何开口?”

我还真不好反驳他,其实他说的也没错,我的知识在现在几乎没用,什么程序编辑、网页制作、动画制作的,说出来他们也不懂。不过多亏我也看了那么多的书籍,有句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

“国公大人,在下虽然比不上国公大人熟读兵法,可对行兵布阵也略有涉猎,不仅如此,在下对如何管理民生、兴农兴商,使国库充盈也有良策。”

李勣听我这样一说,似乎很是惊讶,他道:“哦,既如此老夫想请教先生,如今突厥、高丽对我天朝虎视眈眈,倘若一朝两国来进犯,先生可有守城之策?”

这下我可傻了,没想到他竟然突然发问,虽说平时我常看一些一战、二战的经典战役的专题片,不过那可是在有手枪、大炮、飞机、坦克的半自动、自动武器时代,可现在却是相隔十几个世纪的冷兵器时代,这可怎么办啊?

李勣见我低头思索,又问道:“先生,有什么妙计吗?”

我慢慢在房中踱步,努力回想着以前看的《三国演义》、《隋唐演义》和《水浒传》,可这些这位征战沙场的国公大人应该都知道,这下可怎么办?对了,还有这两种办法!

“在下以为,若说守城,不如直接进攻,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既然现在邻国已有入侵之心,那我们不如趁早选就得力将士带领人马往边关守卫,这样一来有两种好处。”

“哪两种?”

“其一,对敌人有警戒之意,如果敌人突然入侵,我方不至于手忙脚乱,丢城失地。”

李勣点点头。

“其二,便是可严密的监视领国,如果其国发生内乱,我方可借机将其歼灭,这样不仅扩充我朝的疆域,也省去了连年防御之资。”

李勣道:“老夫还是第一次听说如此防城之策,不过老夫担心如此御敌,国库可能无法支持庞大的军饷啊!”

我笑道:“国公不必烦恼,要让国库充盈,在下也有办法,要让国库充盈首先要杜绝官员受贿,吏治澄清,防止层层盘剥。再者推崇农商,减少地主对佃户的盘剥,适当减低底层百姓的负担,将大不分的税收加到那些富裕的商人头上,加大对食盐、铁矿、金矿、银矿的监管力度,不许私人开采,加大对煤炭开采的监管,加大与西域诸国的通商,这样自然国库充盈。”这也只是我说可个大概而已,而且不少还只是一个概念而已。

不过李勣却好像很赞同我的方法,只见他点点头,说:“真乃我朝张子房也!”

第六章长孙无忌

我不记得我是什么时候睡着的了,不过,在国公府的用人来叫我的时候,我觉得我似乎一直都醒着,换衣服时我一直在打哈欠,这一夜我想了很不久,暂时别想回去了,还是好好完成我的心愿,尽心竭力的辅佐武则天吧。

天哪!你这个玩笑开得太大了吧!

皇宫耸立在晨曦的薄雾之中更显神秘,朱雀门大开,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一个个整理衣装,一次向太极殿而去。

我跟在身穿朝服,手持玉圭的英国公李勣身后也向太极殿而去。经过拥立武则天为后的运动之后,李勣、李义府、徐敬宗等人在朝廷上的地位与日俱增,文官以李义府为首,武将以英国公李勣为首,而长孙无忌已经很久没来上朝了。高宗知道,是在废后立后这件事上对他有所触动,不过这样也好,没有这些人把持朝政,自己这才算的上是真正的皇上了。

李勣突然站住了脚步。

“国公,怎么了?”我好奇的问道。

李勣低声道:“前面是太尉长孙无忌。

我向前看去,这两天让我吃惊的事还真是不少啊。很难想像在前面由两个搀扶着的胖老头就是那个帮助太宗李世民南征北战,开创贞观之治的长孙无忌。从后面看,这人简直想是一个肉球,毫无生气,明显还疾病缠身。

同样是太宗的旧臣,不过他与英国公李勣相比,还真是天壤之别啊,还真能确切的反映出**的危害。

李勣疾走几步,来到长孙无忌的身旁,拱手一礼道:“长孙大人,多日不见了,您的身体还好吧。”

长孙无忌还了一礼,道:“原来是李大人啊,咳咳咳!”刚说不到两句话,这位长孙大人就咳嗽起来,“老夫顽疾缠身,已不堪重任,咳咳咳……,今日上朝乃是向皇上告老还乡的,咳咳,如今有李大人辅佐皇上,咳咳咳……老夫也就放心了。以前有得罪的地方,还望李大人包涵,这位咳咳……,是……”这时他才看见了我,礼貌的问了问。

李勣道:“此乃昊坤先生,洞悉天机,有经天纬地之才,乃我朝张子房也。老夫今日特举荐他入朝辅佐陛下。”

长孙无忌轻蔑地看了我一眼,道:“原来如此,咳咳咳,李大人,昊先生,老夫先行一步了。”

看着长孙无忌远去的背影,李勣叹了口气道:“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可叹岁月不饶人啊!”

我说:“也许有些事对他的打击太大了,也就这样消沉了。”

李勣点点头,道:“前面就是太极殿了,咱们走快点。”

过朱雀门,第一殿便是文武百官朝见天子的太极殿,其后是两仪殿,这是皇帝召见心腹之臣的地方,接着是皇帝的书房,再后就是后宫了。

作为例行朝会的地方,太极殿的守卫十分森严,单单是金甲卫士便有百人之众。正对殿门的便是二米多高的皇台,上面有高宗皇帝的龙座,相对与那摆在紫禁城中的多尔衮用两千两金子打造龙椅相比这把椅子就要寒酸的多了,就是一般的涂上金漆的椅子而已,上面铺着厚厚的坐垫,踏脚板用整块红木雕成,皇台连椅子刚好有一丈。

李国公让我站在殿外,以便一会儿皇上宣旨召见,他再三叮嘱我,不要乱动,又吩咐了一下殿外的武士,好好照看我。

我站在门外,不一会儿就听见里面群臣山呼万岁,接着一个男子声道:“平身,咦!阿舅,您今日怎么也上朝了,你身体不适就不用为国事操心了,如今有武有李国公,文有李义府、徐敬宗等,您不必担心了。”

长孙无忌道:“陛下,老臣顽疾缠身,已无力辅助,今日是特向皇上告老的。”

“阿舅,你乃是先皇任命的辅政大臣,身系天下安危,怎能随意离朝,朕不准。阿舅,此时不许再提,您先回府吧!”

长孙无忌迟疑了一会儿,道:“是!老臣告退。”

隔了一会儿,我就看见长孙无忌在两人的搀扶下慢慢的走了出来。这时就听见高宗说道:“英国公,昨日皇后对朕言道今日你将会举荐一贤臣入朝,可是真事?昨日早朝李淳风上奏天现异象,主有才之士辅佐于朕,今日国公就举荐有德之士,真是天佑于朕啊!”

英国公李勣道:“是的,陛下,老臣举荐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出将入相,昨日他在老臣府上与老臣就边防民生一事交谈,真有妙计,老臣已将这些计策写下,请皇上一观!”

一段时间内就听见高宗不时发出一点赞同的声音,这段时间我的心都要跳出来了。不一会儿就听高宗道:“真乃妙计,堪比汉之张子房,此人姓甚名谁,现在何处?”

李勣道:“此人姓昊名坤,就在门外。”

“宣!”

“昊坤觐见!”

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用手揉揉心口,艰难地迈出了第一步,接着是第二步,我的步伐不看也知道奇怪,这不能怪我,都怪我自己没能很好的适应这件长袍,老是踩在前后摆上有一两次还差一点摔倒。两手手心早已被汗水渗透。

走了大概有有三十五六步,在离皇台还有两米左右,李勣低声对我说道:“行了。”我赶紧站定了脚步,一躬身,道:“昊坤拜见皇上,万岁万万岁!”

这时就听一太监喝道:“大胆,朝见皇上竟然立而不跪,还不跪下!”这时就见文官列中第二个人站出来,躬身对高宗说道:“陛下,昊坤先生初入朝堂,不知礼数,望皇上见谅。”这人就是武后的心腹,也就是一代奸相李义府。

高宗道:“朕怎会怪罪,昊卿,听说先生洞悉天机,请先生告知寡人,朕的天下是否永远太平!”

我在脑中努力回想,昨夜我和国公李勣谈了一夜,已知道现在是永徽六年岁末(公元655),在十一月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以明年为显庆元年。而在显庆五年(公元661)的时候,高丽国权臣盖苏文将会进犯辽东契丹族,而后入侵新罗,到时老将李勣挂帅,薛仁贵为先锋,将于总章元年(公元668)灭高丽,也就是说还有六年,六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可我不能明确的对他说明,要不这位高宗皇帝说不定现在就派兵灭了高丽,这不就是改变历史吗。不行,不能明说。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想到一个折中的好办法,“启奏陛下,鄙人虽晓天机,不过不敢轻言,请恕鄙人不能明言,不过,陛下,以七年为期,七年之内,定有乱臣,皇上当早作防范。”

高宗道:“七年?这说近不近,说远不远的。不过,朕适才看李国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