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对势不可挡的的重装骑兵,安楚联军只能拒城而守,规模较小的县城被直接放弃,只驻守在郡城中,楚国一共有二十九座郡城。
是的,在战争还未开始的时候,六十五万安楚联军都分散到楚国境内各个城池中,安楚联军不需要凭借一座城池就挡住大越帝国。军队,只要大越帝国。军队每攻下一座城池损失的兵力要超过守城的安楚联军,就足够了,不等大越帝国。军队将楚国占领,大越帝国就得因为自身的巨大损失而撤军。
实际上这种作战方式也是安国和楚国最常用的作战方式,而且在战争开始前,楚国已经将前方的老百姓向后方迁移,人口才是安国和楚国立身之本,一旦大越帝国对安国和楚国进行人口掠夺,安国和楚国的实力只会不断下降,几十年后,安国和楚国就难以抵挡大越帝国了。
在大越帝国。军队兵分五路进入到楚国境内,三天后,第一场战斗打响了,十四万大越帝国。军队将一座楚国的郡城团团包围,在城池内,是两万四千安楚联军,已经一万五千楚国民兵。
安楚联军负责守城,楚国民兵负责辅助,比如运送器械,送饭送水,抬送伤员等。
战斗开始了,和意外的战争相比,这一次大越帝国竟然有了惊人的改变。
之前大越帝国入侵安国和楚国时都是想要快点征服安国和楚国,有时候为了快速攻占一座城池,会不计死伤的让士卒攻城。
然而这一次,大越帝国。军队竟然不急不慢的将城池包围住,然后派出弓兵,不断向城池内射箭,另有投石车,不断的向城池内投掷石头。
城池的安楚联军只见天上不断落下箭矢和石头,不见大越帝国。军队来攻城。
面对大越帝国。军队连绵不绝的箭雨,城中的士卒只能寻找角落躲避,即便是如此,依旧有许多士卒中箭而亡。
连续十波箭雨后,大越帝国。军队原地休息,之后每半个时辰,大越帝国。军队都会向城池射三波箭矢,城池内总有倒霉的士卒中箭而亡。
一开始城池中的安楚联军还能忍耐,到了第二天,城池中的安楚联军稍微有些沉不住气,时间来到第五天,自身损失超过八千(联军加民兵)却没有杀死一个敌人,充满愤怒的安楚联军竟然打开城门冲了出来。
然后,没有然后了,面对五倍于己的敌人,无论有多少士卒冲出城池,都是死路一条。
带领军队冲出城池的将领看着漫天的箭矢吓得惊醒过来,下一刻,他的身体已经被无数箭矢穿透。
又两天后,这一路大越帝国。军队以很小的损失拿下这一座郡城,只是消耗的箭矢有点多,好在大越帝国国内正在源源不断向前方运送各种军用物资。
其他四路大越帝国。军队没有那一路的好运气遇到一个冲动的守城将领,在之后的攻城战中,贡献一座郡城最快也需要一个来月时间,最长要超过三个月时间。
时间虽然长了一点,不过大越帝国。军队的损失却大大减少。
第389章 光明与黑暗(上)()
为何在之前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大越帝国对楚国和安国的征伐一直是想以最短时间内拿下楚国和安国,而这一次,大越帝国征伐楚国和安国却是不紧不慢的攻城拔地,只想以最小损失攻占楚国和安国?
这其实还是和大越帝国的周边环境有关。
大越帝国的邻国有很多,大黎帝国(现在的大秦帝国)、大唐帝国、圣武皇朝、北方百国、楚国、安国。
大越帝国想要调集大军征伐楚国和安国,就需要警惕其他邻国会趁着大越帝国国内兵力空虚而侵略大越帝国。
北方百国,一个众多郡国和县国组成的联盟,北盟可以联合抵抗外敌,但是基本上不会联合对外征战,所以大越帝国不需要在东边国境放太多兵力。
除了北盟外,大黎帝国(或大秦帝国)、大唐帝国、圣武皇朝三个丝毫不比大越帝国弱的国家都需要大越帝国重视,大越帝国要在这三面放上足够多的兵力,防止这三个国家趁机入侵大越帝国。
然而如今,大唐帝国内部帝君和世家争斗不休,大秦帝国兵力过少,圣武皇朝本身虽强,不过却处于神州大地中心位置,被大越帝国、大唐帝国、大梁帝国、大罗帝国、大赵帝国、北盟包围,轻易不敢动兵。
在这种情况下,大越帝国可以长时间抽调大批军队去征伐楚国和安国,使得楚国战场上出现这样一个局面。
楚国的天空战云密布,在大梁帝国东北部的天空,同样是战云密布。
在秦历开元十年新年前,光明教教主袁畅挥军数十万,将大梁帝国东北部滨蔡二州的主要城池全部占领。
袁畅的数十万光明军中,装备齐全的精锐部队足有二十万,剩下则是只装备普通兵器的民兵部队,另外袁畅将大部分精锐部队都隐藏起来,隐藏实力。
袁畅这一出手,也让大梁帝国、大罗帝国、大纪帝国了解到光明教的实力,三国高层惊讶无比。
大罗帝国和大纪帝国还好一些,毕竟光明教是在大梁帝国境内,而不是在大罗帝国或者大纪帝国境内,两国高层坐着看大梁帝国笑话,即使大梁帝国将光明教围剿掉,自身损失也不会小,若是大梁帝国无法围剿掉光明教,那才是笑话,至于大梁帝国被光明教打败,这在两国高层眼中是不可能的事情,大梁帝国再差也不是光明教能够打败的。
不过大罗帝国和大纪帝国的高层心中也在警惕着,两国大军在边境地区集结,防止光明教进军两国,或者将两国也牵扯到其中,那可就不妙了。
相对于大罗帝国和大纪帝国的高层坐着看戏的心里,大梁帝国的高层可就愤怒了,特别是大黎帝国帝君段弘,段弘快要恨死大梁帝国境内以张、郑、于、孔、颜为首的世家们,要不是这些世家,段弘早就将滨州和蔡州的事情处理好,也不至于让光明教将滨州和蔡州控制了,几年时间就发展出来一支强大的军队。
以张、郑、于、孔、颜为首的世家们对于光明教也是非常愤怒,不过之前他们再怎么与段弘争权夺利,面对光明教,双方的利益是一致的,一定要消灭掉光明教,不能让光明教再发展壮大下去。
秦历开元十年正月二十五,大梁帝国五十万大军兵法滨蔡二州,他们的目标是盘踞在滨蔡二州境内的光明教。
统帅五十万大军的是大梁帝国的老将程寿的儿子程辉,在看到光明教的情报时,程辉也是多有轻敌。
从大梁帝国收集到的光明教情报显示,在滨蔡二州境内,光明教的军队最多不会超过四十万,虽说他们的纪律不错,都装备着武器,不过身上穿的衣服五花八门,很少有甲具,这样的军队只能算是一支普通的军队,根本无法和大梁帝国的正规军对抗。
而程辉统帅的五十万军队,其中三十万是招募来的新兵,或者说是民兵转化成正规军,战斗力只比二十万老兵组成的部队差一些,不过在程辉看来,即使是这三十万新兵组成的军队也要比光明军强,毕竟光明军也是新组建而来的军队。
其实光明教表现出来的实力一般,梁、纪、罗三国高层真正害怕的是光明教的发展速度,仅仅是几年时间就将滨蔡二州控制住,还组建一支数十万人的大军,要是再给光明教一些时间,光明教会变得更加强大。
程辉认定自己率领的五十万大军要比光明教强大的多,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不需要任何计策,直接碾压光明教就好,五十万梁军直接长驱直入进入滨州。
袁畅了解到五十万梁军大摇大摆的开进滨州后,皱起眉毛,五十万梁军的实力并不算太强,要是光明军全体出动,是能够打败五十万梁军的,打败梁军不是关键,关键是光明军自身损失要尽量的小一些。
袁畅知道光明教面对的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即使光明教打败这五十万梁军,大梁帝国还会派遣更多的军队到来,一旦这一次光明军损失惨重,那光明教想要在大梁帝国的不断征讨下还想进行生存发展下去,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最后光明教只会被大梁帝国打败。
袁畅召集光明教众长老仔细商讨一番后,定下示敌以弱、诱敌深入的计策,等到敌人不将光明教放在眼中后,再集结光明军给敌人致命一击。
袁畅的命令下达后,凡是梁军所过之处,光明军皆是望风而逃,梁军轻松将滨州境内一座座城池占领,梁军将领轻松收获大量战功。
诸如“一天三城”、“三天十城”、“斩首过万”这样的捷报一条条传回大梁帝国帝都,整个大梁帝国都因为前方军队的一条条捷报而欢喜。
一个月后,程辉率领梁军轻松占领滨州城。
对于轻松占领滨州城这件事,程辉不以为意,认为这是正常的事情,是光明教自己知道实力弱小无法抵抗他率领的五十万大军,自己主动放弃滨州城。
第390章 光明与黑暗(下)()
原本世界充满光明,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不会有人被饿死,也不会有人被冻死,人们过着幸福而快乐的生活。
直到有一天,黑暗降临了,它让人们吃不饱饭,它让人们只能穿着破破烂烂的衣衫,它让无数人家破人亡。
它就是世家。
世家好逸恶劳,不事农桑,却依靠压榨剥削普通人来聚敛海量财富,普通却没有反抗的力量,被迫接受世家的压榨与剥削,一生都在死亡线上徘徊着。
太阳真君怜悯世人,特降下一尊化身,建立光明教,欲带领世人消灭黑暗,让光明重现世间
这就是光明教的教义,在众多光明教传教士的传诵下,滨州和蔡州的老百姓们都知道光明教,了解光明教,自身的处境更让他们明白自己一直生活在黑暗中,而光明教可以带领他们走出消灭黑暗,重现光明。
在滨州和蔡州,无数人争着抢着想要加入到光明教中,想要为消灭黑暗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光明教的确带有一丝蛊惑人心的味道,但是更多的却是现实,现世就是这种情况,光明教并没有说假话,才会得到无数人的认可,才会有无数人加入到光明教中一起努力让光明重现。
这也是当初光明教在大黎帝国掀起惊涛骇浪的缘故,光明教在大黎帝国可以掀起惊涛骇浪,在大梁帝国帝国同样可以,神州大地上除了大秦帝国以外,其他国家内部的情况大同小异,基本上都是世家在压榨剥削普通老百姓,至于老百姓的死活,世家丝毫不在乎,世家更在乎己身的发展和传承。
如今光明教在大梁帝国再起,光明教要欲将笼罩在这片土地上的黑暗驱散,光明教刚刚将滨州和蔡州土地上的黑暗驱散,却面临黑暗的大规模反击。
黑暗实在是太多了,而光明只有那区区一团。
光明与黑暗的战争,胜利了,光明会继续笼罩在这片土地上,失败了,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会继续被黑暗剥削与压榨,每天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
虽然光明只有那区区一团,但是光明不会放弃,他们会顽强的与黑暗做斗争,他们心中有着总有一天黑暗会被全部驱散的梦想。
在滨州和蔡州的土地上,光明教在快速收缩兵力,光明教主要兵力已经聚集在蔡州境内,而滨州境内大半区域已经被程辉率领的五十万梁军占领。
梁军每占领一座城池,都会分兵驻守,一座县城一个镇五百余人,一座郡城一个师六千余人,滨州城驻守一个军一万两千五百余人,不断分兵下去,程辉率领的梁军总兵力已经下降到四十万。
在梁军占领滨州后,程辉率领四十万梁军继续向蔡州进发,原本程辉以为,在自己率领的四十万梁军进入到蔡州后,光明军依旧会望风而逃,现实却狠狠打了程辉一耳光。
为了快速占领蔡州,程辉将手中的四十万梁军兵分五路,齐头并进,尽快完成对蔡州的占领,就算光明教不和梁军交战,光明教也被梁军赶出大梁帝国,让光明教去别的国家祸害一下那是最好不过了。
于阗郡是蔡州境内与滨州相邻的一郡,程辉亲自率领八万梁军准备进占已经被光明军放弃的于阗郡城。
就在八万梁军毫无防备的来到于阗郡城前时,于阗郡城城墙上无数光明军士卒突然占了起来,弓兵不断将手中的箭矢射向梁军。
箭如雨下,毫无防备的八万梁军在箭雨下损失惨重,这还没有完,于阗郡城中一万重装步兵从城门源源不断涌出来,一万重装步兵仿若一道坚固的城墙,将还活着的梁军“撞死”。
程辉发现自家遭受到光明军埋伏,且无力扭转局势,当即想要命令大军撤退,等到程辉见大军无法撤退时,程辉便想要带领亲卫队逃走。
只是光明军会让程辉轻易逃走吗?
袁畅已经提前做好准备,在于阗郡城两侧埋伏四万人马,在战斗打响后,这四万人马会迅速出发,将梁军包围,即使程辉是先天三阶武道宗师,也难以逃出光明军的包围。
半天后,于阗郡城外的战斗结束,还活着的梁军士卒全部投降,八万梁军死三万伤两万,而光明军死伤数字不超过五千,光明军大胜。
不单单是程辉率领的这一路梁军被歼,其他四路梁军中还有两路梁军被光明军围歼,即使有小意外发生,光明军死伤数字也不会超过两万。
三路梁军被灭,其他两路梁军惊恐的向滨州撤退,然而其中一路梁军撤退的太慢了,在未撤出蔡州前就被堵住,最后死的死伤的伤,活的人全部成为光明军俘虏。
程辉率领四十万梁军进攻蔡州,最终只有八万梁军逃回滨州,这八万梁军根本不敢停留,直接撤到滨州城才停下,随后程辉和三十二万梁军在蔡州境内覆灭的消息被迅速传递出去。
就在那八万梁军撤往滨州城的时候,光明军也重返滨州,光明军分成数队,准备将那些被梁军占领的城池重新攻占。
光明军在撤出滨州前就在各个城池做好准备,比如挖暗道,留下一支精锐小队等等。
在这些准备下,光明军迅速将各座梁军控制的滨州城池攻占,而光明军自身的损失却不到梁军的六分之一。
即使是滨州最坚固高大的城池,城内还有十万梁军,光明军在后手下,只花费三天时间就将滨州城攻占,光明军自身损失只有一万五千多一些,城中的梁军已经吓破胆子了,到了最后,大批大批的梁军向光明军投降。
人命只有一条,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光明军没有杀俘虏的习惯,除非这个俘虏之前作恶多端。
就在光明军收服滨州的时候,一条条惊恐的败绩传回到大梁帝国帝都,一时间大梁帝国高层们都懵了。
败了?
五十万大军败了?
五十万大军怎么会被光明教打败?
然而事实就是这样,由不得他们不相信,随后一种恐惧笼罩在不少人心中。
第391章 征召令()
秦历开元九年十一月,大秦帝国帝君云逸以造反为由,将海外十七个世家中的郭氏、苏氏、沈氏、沙氏、吕氏、东方氏、林氏、严氏、程氏九大世家抄家灭族,传承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九大世家就这样烟消云散,只有少部分族人东躲西藏,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
郭氏、苏氏、沈氏、沙氏、吕氏、东方氏、林氏、严氏、程氏九大世家被抄家灭族后,上官氏、(大)王氏、慕容氏、(小)王氏、孙氏、蒙氏、李氏、胡氏八大世家被云逸的手段所震慑,纷纷严令自家子弟不允许为非作歹违反帝国法令,以免为家族召来祸患。
即使有着大秦帝国第二世家之名的上官氏,更是万分小心,因为战乱使得家族实力损失惨重的上官氏好不容易获得快速发展的机会,不能因为一点小事而牵连到家族。
时间转眼间过去一年多,依旧处于谨慎状态的海外八大世家突然受到云逸的指令,或者说是征召令。
“调(大)王氏先天宗师六人,高阶武者四十人,五月之前在云华城集合”
一份云逸的征召令随着一支船队被送到王家岛上,年迈的王氏族长王璟恭敬的接过征召令后眉头皱了起来。
王璟想不明白云逸怎么会向王氏发出一封征召令,这是什么情况?征召令上并没有写下征召先天宗师和高阶武者的具体原因。
随后王璟召集王氏高层商议此事。
对于云逸的征召令,王氏高层大部分人都持赞成态度,不管云逸到底是什么原因发出征召令,王氏都需要接受征召令,一旦不接收征召令,或许那九大世家的下场就是王氏的前车之鉴。
接下来王氏高层便商讨应该派那些先天宗师和高阶武者出去,对于征召令上写着的先天宗师六人、高阶武者四十人,作为大秦帝国第三大世家的王氏自然是能够拿出来,实际上王氏所有的先天宗师都在武者公会报备过,防止被云逸猜忌。
很快,王氏便选定要派出去的先天宗师和高阶武者,趁着船队还没有离开王家岛,选出来的先天宗师和高阶武者直接坐船离开就好。
在海外八大世家中,不单单是王氏一家受到云逸的征召令,其他七大世家同样收到云逸的征召令,云逸按照各大世家的实力,征召各大世家三分之二的先天宗师、二分之一以上的高阶武者,连只有两名先天宗师的上官氏都被征调一人。
和王氏一样,其他其他世家都很快决定接受云逸的征召,哪个世家都不想被云逸找到一个借口,然后被灭族,他们也相信,只要云逸没有借口,云逸也不会随便对外海世家下手,否则连八大功勋世家都会背叛云逸。
时间尚未到五月,仅四月上旬,海外八大世家的先天宗师和高阶武者就依次来到云华城,不需要云逸安排,各大世家在云华城都有府邸,住在那里就可以。
四月初六,云逸在云华城外禁卫军的一处军营中召见众先天宗师和高阶武者,让海外八大世家的人没有想到的是,不单单是他们海外八大世家的先天宗师和高阶武者在这里聚集,还有八大功勋世家和帝族云氏的先天宗师和高阶武者在这里聚集,另外还有不知道家族的先天宗师和高阶武者,他们很有可能来自天罗地网和武者公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