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八珍急忙捡在手里,刚想招呼宫女,却想起这是四皇子的东西,顾九曦马上就要给他当侧妃的四皇子的东西。
八珍慌乱间又去看自己的宫女,却见她被曹妃的宫女挡着,完全看不见这里,八珍鬼神神差将手帕一揉,藏在自己袖子里,两步赶了上去,道:“我得回去清韵宫了。”
曹妃看见她紧张的样子,了然般点了点头,笑道:“有空来我这儿玩。”
等到八珍转身,曹妃和四皇子两个都回头看地上,除了那一滩泥,别的什么都没有,比方说……手帕。
两人相视一笑,曹妃说:“这人啊……年轻的时候就是天真,非得吃过两次亏才能长点记性。”
四皇子也笑,“不过也不是人人都有吃两次亏的机会的,兴许有些人吃一次亏就没法翻身了呢?”
八珍带着宫女往回走,在御花园门口看见来寻她的碧菡,看见碧菡一脸的紧张,八珍心里反而很是快意,主动迎了上去,笑着小声道:“我知道曹妃同大姑姑不和,不过跟她说了两句话,找了个机会就回来了。”
碧菡心下狐疑,又去看一直跟着八珍的宫女,见那宫女点了点头,知道的确没说什么,才道:“该传午饭了,娘娘让我来找姑娘回去。”
八珍点了点头,一脸笑意跟着碧菡清韵宫。
做了这样一件胆大包天的事情,八珍像是放开了一般,看见贵妃也不紧张了,吃得香睡得好,加上她又年轻,不过两天就将精气神养了回来,除了瘦了些,跟进宫前是一点看不出来差别了。
引得贵妃不住的腹诽,“听见要出宫就这么开心?我是洪水猛兽不成!”
总是碧菡不住的劝,贵妃还是砸了两套茶具,又搅了几个手帕才没当着八珍的面发火。
腊八的早上,八珍带着宫里刚煮好的腊八粥,还有不少贵妃的赏赐,袖子里藏着那块污了的手帕,怀里抱着放着两只金钗的木匣子,终于出宫了。
回到家里,老太君一看见她就心疼了,“快来我身边坐。”说着将她揉在怀里一顿搓,“可是宫里吃得不合胃口?你认床了,怎么才半个多月就瘦成这个样子了?”
八珍正想说话,却见九曦跟六灵两个结伴而来,迈过门槛的时候居然还谦让了一番。
八珍越发的生气了,她走的时候六灵对上九曦都是尖酸刻薄,九曦跟个闷葫芦一样不出声,引得自己替她出头,没想这才几天,两人就好到这个地步了?
她把自己当什么!
见八珍许久没说话,老太君有点担心道:“可是累了?先回去歇歇?”
八珍觉得自己此刻心中起伏不定,也怕自己再待下去会被人看出破绽来,便道:“宫里虽住得好,不过想老祖宗了,昨儿想着今天就能回来,听见三更的梆子才睡着的。”
老太君乐的哈哈直笑,“没白疼你!”又指着八珍两个丫鬟道:“还不快扶你们家姑娘回去歇息。”
九曦看见八珍这个样子原本心里七八分的担心只剩下三四分了,在八珍路过她的时候,做了个口型,“一会儿去找你。”
八珍见了一愣,随即点了点头。
不多时,九曦看见快到吃午饭的时间,想着八珍差不多也该起了,便往八珍屋里去了。
八珍正在梳头,看见九曦笑道:“妹妹快坐。”又叫丫鬟上茶。
见屋里没了人,九曦坐在八珍身边,道:“你进宫前说的针线活,可有定论了?”
八珍一愣,下意识捂住了一直藏在袖口里头的手帕,进宫前她是没收过四皇子的东西,进宫后……这也不算是她收的。
八珍看着九曦脸上的表情,越发觉得虚假,道:“正想请妹妹帮我查一查。”
于是八珍也不叫丫鬟进来,跟九曦两个开了她的箱笼,找到了平日里放荷包的小盒子。
两人一个个清点着,八珍皱着眉头,一边思索一边道:“我记得有个绣着荷叶的,还有个粉色花儿的,还有个彩色的,好像都不见了。”
九曦道:“不见了的不怕,你只看看这里有没有被人动过手脚的。”不见了的多半是因为旧了被丫鬟处理掉,况且若是姑娘回来之后身上的荷包不见了,那是连老太君都要惊动的事情。
八珍又看了一遍,摇头,“都是我用过的,半新不旧的东西。”说着她又有点不放心,叫了秋茶进来,道:“我记得我还有个绣着荷叶的荷包呢,怎么不见了?”
秋茶一笑,道:“姑娘平日里都不管这个的,怎么今儿突然想起来了。”秋茶两步走到他们跟前,笑道:“有个荷叶的,还有个桃花的,都是因为旧了,我给绞了扔了,还有一个是端午节的五彩荷包,应景儿带的,姑娘们一人一个,都是等到下雨的时候扔了的。”
九曦皱着眉头,回忆起来端午的时候八珍其实是出去过的,要是那个荷包被动了手脚……怕是一时半会查不出来。
八珍心里却是庆幸,“姑娘们一人一个”,就是丢了也赖不到她头上。
八珍按了按袖口里的手帕,看着面前不知道在想什么的九曦,突然有了主意。
第053章()
姐妹两个说了没两句话,突然听见外头招福道:“老太君请二位姑娘过去。”
又被打断了,八珍有些懊恼,又害怕夜长梦多,只是老太君叫人是没法推脱的。
九曦先站起身来,道:“一起过去。”
姐妹两个出了屋子,发现六灵也在外头,三人不明就里,满心疑惑到了老太君屋里。
大太太跟二太太两个还是一左一右在老太君身边坐着,似乎她们走的这一段时间,连位置都没动过。只有老太君脸上郁闷全消,反而笑眯眯的,像是刚才发生了什么好事一般。
“明儿将军府办宴席,你们三个也去。”老太君笑着拿起桌上一张请柬,“孟夫人下的帖子,请了不少京城里的姑娘去她们家里赏梅。”
老太君笑道:“孟将军府里有两株御花园里移栽过来的梅花,你们好好看看,回来跟我说说。”
姐妹三个都有点羞涩。
顾九曦想,请京里姑娘……赏梅不过是个借口,眼下战事初定,孟将军这次要在京城里待上很长一段时间,准备要成亲了。
不过……没人有这个福气,孟将军上辈子到她死,都是孤身一人。
只是老太君肯开这个口……顾九曦觉得很是疑惑,顾家三个姑娘,六灵的婚事已经定了,八珍进宫……她自己就算不愿意,但是在老太君的眼里,她也是有主的,老太君肯放她们出去,八成还是为了跟三房吴氏打擂台。
果然,老太君看着她们三个,笑道:“我们国公府方才也接了帖子,你们三个……明儿让大太太带着你们,好好去玩儿就是,不过既然拿了国公府的帖子出去,代表的就是国公府的脸面,记得谨言慎行。”
外头必定是不晓得国公府里头的暗潮汹涌,也肯定不知道三房吴氏早就不被老太君待见了,况且老太君方才又说国公府的帖子是她们三个去,那三房的帖子想必是她们自己拿的了?
难道她们真的跟孟将军府搭上关系了?
“……六灵温柔,八珍活泼天真,九曦沉稳,”老太君一个个点评道:“虽说你们都不用我操心了,不过明天大太太一个人可看不过来你们三个,你们记得相互照看着。”又道:“九曦是妹妹,你们两个都好好照看着她。”
六灵和八珍点头,老太君不放心又嘱咐一句,“八珍你性子活泼,却不敢在孟将军府上放肆。”
八珍低头,再抬头脸上又是天真的笑容,“祖母,别说在孟将军府上了,您看我什么时候在外头惹过祸?”
“不过白白吩咐你一句,”老太君毫不在意的挥挥手,笑道:“若不是我年纪大了,真想自己去一趟,老孟将军去了边关十年,将军府十年都没办过宴席了,可是这十年里又是赏赐不断,也不知道将军府现在是个什么样子了。”
顾九曦见老太君再没话跟她们说,便主动告辞了。
几人离开,老太君挥着手里的请柬,道:“孟夫人下的请柬,她终于想起来要给这个前任嫡妻留下来的长子相看了。”
八卦人人爱说,大太太也笑道:“可不是,她当了十几年家,亲生小儿子的媳妇也在府里经营了快十年了,想也知道孟将军这一位太太未来的日子不好过了。”
“不一定,”老太君若有所思,片刻才道,“府里头还有一位太夫人呢,况且……咳,”老太君回过味儿来,“再怎么也不关我们家里的事情了。”又愤愤道:“就三个姑娘,总不能当成六个用吧!”说着瞪了两个儿媳妇一眼。
六灵一个人的婚事就出了这么大的波折,总觉得不是个好兆头。
大太太沉吟,“我娘家倒是有两个适龄的……也不知道收到请柬没有。”又叹气,“这次只是赶在年前回来献俘,后头还有和谈呢,想必他还得回去,老孟将军还在边关守着呢。”
老太君忽然想起一件事儿来,叫来钱嬷嬷,道:“你去帮她们三个掌掌眼,不能太出挑了,也别太过素净,被孟家人看见以为我们瞧不起他们。”老太君叹气,虽然这么想有点太过自傲了,但是如果被孟家的人看上她们府里的姑娘……她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钱嬷嬷笑着去了。
老太君又道:“可惜三房不争气!若是七巧听话些乖巧些……孟将军翻过年去就二十五,年纪大了些,但是是初婚,不过膝下又有庶子庶女……”说着她定睛凝视大太太,道:“明日你去要做什么,可明白了?”
老太君年纪大了,可是眼神依旧凛冽,大太太正色道:“不能让三房真的攀上孟将军这颗大树。”
老太君这才点了点头,半闭着眼睛又恢复到平日里慈眉善目的样子,“我乏了,你们散了吧。”
顾九曦到是放开了,只是八珍不住的看她,怎么看怎么像是有话要说的样子。不过去孟将军府上是件大事,钱嬷嬷一下午都在三个姑娘屋里转悠,从首饰到衣裳,配什么鞋子都一一看过,一直折腾到掌灯时分才算好。
吃过饭老太君又撵着她们去休息,八珍一个下午都没找到机会跟九曦单独相处。
第二天一早,几人在家里吃过早饭,随着大太太上了马车,往孟将军府里去。
马车也跟平日里坐的不一样了。
今天做的马车是大太太的制式,属于侯夫人的规格,一上去大太太就笑道:“今儿是代表国公府出去,不可坠了国公府的脸面,况且我们跟孟家并无来往,所以这第一次上门要郑重一些。”
顾六灵知道这是大太太教她们,道了声谢。
大太太又笑道:“这不算什么。不过若是熟了,就坐平日的出门的马车就行。”
八珍一笑,“就像您带我去赵家一样?”
大太太点了头,又看顾九曦,笑道:“你年纪小,能听进去就听,将来还会教你的。”
顾九曦淡淡道了一声是,她这幅柴米油盐都不进的样子倒是让大太太有些着急,她一直记得当日老太君的话,又想着顾九曦将来的好前程,原以为她不过是个小姑娘,却没想这么固执。
大太太盯着顾九曦想心事,马车里头一时安静下来,到让六灵和八珍两个有些不知所措。
只是大太太眯着眼睛,顾九曦低着头,她们两个没一个敢说话的。
大太太在想要找个法子将顾九曦收拢在手里,顾九曦却在想一会儿要去的孟将军府。
说起来孟将军府和她们国公府一样,都是开国时太…祖皇帝亲封的国公之一,只是后来顾家弃武从文,却没混出个名堂来,外人提起顾家,只一个定国公顾家代替。
孟家却不一样,代代都镇守边关,将军这个称号一直传了下来,渐渐的,提起孟家,都是用孟将军府代替,镇国公这个封号倒是很少有人提了。
再到后来,顾家牵扯到谋逆里头,偌大一个国公府,什么都没剩下来。
不过孟将军却是如日中天,现在的这一位孟将军将会结束边关几十年的战乱,没到三十岁就会被封为大将军,皇帝甚至还赏了他一个安国公的称号。
不管是封大将军的年纪,还是得封国公的年纪,孟将军都是本朝第一。
而且这位孟将军的心思也是常人猜不到的,他将自己的儿子过继给了弟弟,继承了镇国公的爵位,他自己的挣来的安国公……就只有他这一代。
一开始还有人说孟将军打的好算盘,什么都不叫他继母的弟弟抢了去,只是……后来看孟将军年近四十还是孤身一人,再说起来他都只有两个字,“佩服”。
顾九曦也佩服的很。
顾九曦安安静静的想着心事,完全没注意到大太太看她的眼神,到让大太太有些后悔……谁能知道三房那一对眼皮子浅薄的夫妻手里,能养出来这么一个大器晚成的姑娘呢?
马车到了孟将军府。
孟将军府上也是一排的朱漆大门,上面订满铜钉,门匾上书“镇国公府”几个大字,下头还有稍小一行小字,“车骑将军府”。
进了孟府,门厅里站着一位看着刚刚过了二十的少妇迎客,早有嬷嬷在她耳边低语,这位少妇上来见礼,亲亲热热的笑道:“侯夫人亲自来了,这是府上三位姑娘,年纪轻轻长得这样好。”
大太太很是拿了拿架子,笑道:“少夫人。”又一一给她介绍,“六姑娘,八姑娘和九姑娘。”
虽跳过了一位七姑娘,但是这位少夫人就跟没听见一样,将人往里头请,道:“都在后头暖房里坐着呢。”说完就跟不经意想起来一样,笑道:“贵府的三太太已经带着七姑娘来了,才来不久。”
大太太一愣,虽然她嫁进顾家几十年才落着管家的机会,但是从来都不曾放松过自己,况且老太君又让自己来打探消息,听见少夫人的话,不过稍稍失神,立即就反应过来,笑道:“你们也是,都是一家人,干嘛要给两张帖子。”
这话说得很是亲密,如果不是昨天才听老太君说顾家跟孟家并无来往,顾九曦都要以为这是一对好闺蜜了。
听了大太太的话,少夫人也愣了愣,垂下眼帘笑道:“咳,给国公府的帖子是我婆婆下的,给贵府三房的帖子……是我们府上太夫人给的。”
大太太愣住了,那个据说脾气古怪的太夫人?正想再问什么,只是前头又来了客人,大太太无奈,只得带着她们先进去,却想这下可不好办了。
几人跟着大太太朝后头走,一边走一边听大太太说,“方才那位是孟家的少夫人,嗯,二少奶奶。”今儿亲自给自己找嫂嫂,倒是难为她了。
不过后头这一句就不能当着这几个没出家的小姑娘说了。
由丫鬟带着,几人一路到了后头的暖房。暖房倒是不稀罕,国公府里也有一个,只是却没孟家这个大。
丫鬟带她们进去,只见一屋子的莺莺燕燕,放眼望去至少有快二十人了,中间坐着孟夫人,看见她们来了急忙起来迎接。
对上孟家的夫人和少夫人,大太太还是很有底气的。
稍显矜持的打了招呼,便带着顾家的三个姑娘坐到了不远不近的地方,即全了孟将军府的脸面,又表明了自己的姿态。
碍着礼仪虽带着自己家里的三个姑娘来了,只是她们却对这孟将军夫人的位置没什么兴趣。
顾九曦坐在大太太身后,看着这来来往往的佳丽,有些她认得,有些她不认得,不过每个人看着她们的眼神都差不多。
又少了几个对手。
不过却不是什么强有力的对手。
定国公顾家没有能上台面上的姑娘,整个京城都知道,顾九曦心里嗤笑一声,其实这屋子里的姑娘都是差不多的身份,接了孟夫人的请柬不能不来。
不过说真的,孟夫人虽是孟将军的继母,占着一个母字不假,但是能在多大程度上左右孟将军的婚事……这个就不一定了。
尤其要看宫里皇帝的意思,更何况宫里还有一位要给孟将军洗手做羹的竹芸公主呢。
顾九曦又去看依旧很是兴高采烈的孟夫人,她不会不知道,所以这一次……其实是要给孟将军找个二房?
不过照着她看,孟夫人这算盘……想通过给孟将军找个二房拿捏住他,怕是这算盘要打断了。
大太太在给她们介绍来往的客人,“礼部侍郎曹大人的二女儿”,“钦天监齐大人的三女儿”。
来的人都不是什么家族里头花了大力气培养的长女们,想来也都是在观望。
大太太看几个姑娘的脸色,六灵婚事已定,又是嫁的小门小户,再没跟这些官太太应酬的可能,完全是左耳进右耳出的状态。
八珍一脸的天真,看的全是姑娘们的首饰,披肩等物。
再看顾九曦,眼睛里头闪着光,顺着她的视线望过去,能让她视线稍稍停留的人都有那么点意思……大太太眯了眯眼睛,怪不得连老太太都跟她服软了。
不过……白白让二房得了去总觉得不甘心。
正想着,有个熟人来打招呼了。
三太太吴氏,身后跟着一身艳米分的顾七巧,打扮的很是花枝招展,就这一身的颜色,就能将屋里一大半的人比下去。
吴氏笑得很是张扬,“昨儿去给老太君问安,还以为你们不来了呢。”
大太太想起吴氏手里的帖子是孟府的太夫人给的,面上先服了个软,笑道:“不过带她们几个来见见世面罢了。”又夸吴氏身后跟着的顾七巧,“今儿这一身好,屋里没那个比得上你娇艳的。”
顾七巧虽在吴氏的三令五申下记得要淑女,只可惜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听见大太太这话尾巴都要翘起来,得意一笑,又斜着眼睛看顾九曦,“多谢大伯母夸奖,只是不及九妹妹面白。”
顾九曦早就不耐烦跟顾七巧应酬了,当下淡淡道:“我教你个法子,保管不出一月,比我都白。”
顾七巧果然上钩,急切道:“妹妹请讲。”
“一日三餐只喝粥,能看见米粒那种。”
“你——牙尖嘴利!”
吴氏急忙将顾七巧拉住,虽然她们拿的是太夫人下的请柬,又自诩对孟家有恩,但是当着这么多人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