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寻龙记-第1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庑缀荩钊送贰9镏共皇叮故枪锒惹鬃越樯埽词撬拇蠖庸锟怠

    公孙康年纪虽轻,却仗着天生神力和一身武艺,威震东北和高句丽,人称辽东第一勇士。公孙度由玄菟郡小吏发迹,难免被辽东郡人瞧不起。最初,辽东属国人公孙昭代理襄平县令,便让公孙康任伍长。公孙度任辽东太守后,东征高句丽,西伐乌桓,威震海外。乘中原大乱,自称辽东侯、平州牧,穿戴拟于天子。

    正史中,公孙度去世,公孙康继任辽东太守,将之前曹操封给公孙度的永宁乡侯印绶给了弟弟公孙恭。

    公孙康承袭父位后,仍然是“恃远不服”。袁谭被曹操击破后,曹操派张辽安抚海滨一带,张辽击破了公孙度所置的营州刺史柳毅,公孙康失去了其父经营多年的东莱诸县。公孙康听到曹操远征的消息,对军师凉茂及众将说:“听说曹公远途出征,邺城没有防守的准备,现在我想用三万步兵、一万骑兵,直攻邺城,谁能抵御!”众将领都说:“对,甚好!”公孙康又看着凉茂说:“您认为这主意怎么样?”

    凉茂回答说:“近来海内大乱,国家将要倾覆,将军您拥有十万人之多的兵力,安坐家中,观看各方的成功与失败,作为君主的臣下,本来应是这样的吗?曹公忧虑国家的危机败亡,怜悯百姓的疾苦危害,率领正义之师为天下人诛杀凶残的民贼,功劳巨大,德行广被,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了。因为国内刚刚平定,百姓初步安顿下来,所以没有责罚将军的罪过罢了!而将军您却想要兴兵向西进攻,那么生存与灭亡的效验,不要一个早晨就可以决定。将军您好自为之吧!”众将听到凉茂的话,都无比震惊。过了许久,公孙康说:“凉茂说的话有道理啊。”于是放弃了进攻邺城的计划。

    建安十二年,曹操亲征乌桓。八月,大破乌桓及袁尚军。辽东单于苏仆延与袁尚、袁熙兄弟投奔公孙康,跟随他们的还有数千名骑兵。有人劝曹操乘势追击,曹操说:“我将让公孙康送来袁尚、袁熙的人头,不必再劳师动众。”便从柳城班师。

    袁尚逃到辽东后,便同袁熙商量说:“现在到辽东,公孙康必然见我,我一个人为兄长亲手杀了他,并且占领辽东,还可以用来扩大自己的势力。”公孙康心里也打算捉住袁尚来邀功,就事先在马棚里安排了精强勇猛的士兵,然后出来邀请袁尚、袁熙。袁熙心中起疑,不想进去,袁尚强迫他进去,袁熙只好同他一道进去。

    还没来得及坐下,公孙康喝让伏兵四下尽出,一举将二人擒获,让二人坐在结冰的地上。袁尚对公孙康说:“没死的时候,忍受不了寒冷,能给我们坐席吗?”公孙康说:“你的头颅马上就要走万里路,要席子干什么用!”于是斩杀袁尚、袁熙,连同苏仆延的人头一起送给曹操。将领中有人问曹操:“您已退军而公孙康杀死袁尚、袁熙,这是为什么?”曹操说:“公孙康一向畏惧袁尚、袁熙,我如果急攻,他们就会合力抵抗;缓和时,他们就会自相残杀;是形势使他们这样做的。”曹操封公孙康为襄平侯,授任他为左将军。

    高句丽从伯固在位时,就不断侵扰辽东,又接纳了逃亡的胡人五百多家。建安十四年,公孙康出军进攻高句丽,攻破其都城,焚烧邑落,伯固的儿子拔奇埋怨国人,自己为长子却不能继承王位,便与涓奴加各率自己统领的部署三万余人向公孙康投降。

    在东汉末年,韩濊强盛,郡县不能约束,百姓大多流入朝鲜半岛。后来,公孙康将屯有县以南的荒地划分为带方郡,派公孙模、张敞等人收集各地流民,起兵讨伐韩濊,原先的居民才稍稍离开一些。

    公孙康死后,其子公孙晃、公孙渊年纪还小,辽东官员便推立公孙恭任辽东太守。黄初二年,魏文帝曹丕称帝后,派使者就地授任公孙恭为车骑将军、假节,封爵平郭侯,并追赠公孙康为大司马。

    公孙渊后来在上表魏明帝为自己陈情时说,公孙康曾斩杀过孙权的使者。公孙恭则因病渐渐变成了阉人,不能治理辽东。公孙渊逼夺叔父公孙恭之位。魏明帝不听刘晔劝告,拜公孙渊为扬烈将军、辽东太守。

    公孙渊在掌权不久后便开始与吴国往来,企图向吴称臣以为外应。孙权打算册封公孙渊为燕王,东吴自丞相顾雍、辅吴将军张昭以下等举朝劝谏,认为公孙渊必败,因此反对孙吴对公孙渊的支持,没有被孙权采纳。孙权便遣张弥、许晏等,携金玉珍宝,立公孙渊为燕王。

    公孙渊没想到孙权会如此看重自己,认为东吴远而曹魏近,害怕曹魏讨伐,又垂涎东吴送来的珍宝,于是诱斩吴使,并将其首级献给明帝。明帝于是拜公孙渊为大司马,封乐浪公,还让他继续持节任辽东太守,统领诸郡。

    明帝遣使者傅容、聂夔封公孙渊乐浪公,之前公孙渊派去洛阳的计吏又对公孙渊说:“使团中有位名叫左骏伯的人,力大无穷,不是普通人。”公孙渊大为恐惧,于是带领甲士,包围使者居住的学馆,然后才出来拜见使者,又数次对陪伴的国内宾客口出恶言,使者回洛阳后,便对明帝说明此事。

    明帝派幽州刺史毌丘俭等,携带书信印章去征召公孙渊。公孙渊闻讯,立刻发兵,在辽隧阻击毌丘俭,并与之展开激战。毌丘俭见形势对己不利,便退兵。

    公孙渊于是自立为燕王,改元绍汉,并设置百官,遣使持符节,授予鲜卑单于印绶,给边疆少数民族加封晋爵,并引诱鲜卑人去侵扰北方。又再次称臣于吴,希望得到外援。

    明帝召回太尉司马懿,令其率兵四万讨伐公孙渊。六月,部队到达辽东。公孙渊派将军卑衍、杨祚等率步、骑共一万多人驻守辽隧,在周围挖壕沟二十多里。司马懿的军队到了辽隧,公孙渊命令卑衍挑战。司马懿派胡遵与之对阵,卑衍大败。司马懿命令军士们突破卑衍的围堑,引兵向东南进发,然后突然调头东北,直趋襄平。卑衍等惟恐襄平没有守军,连夜赶往襄平增援。行军至首阳山,公孙渊又下令与司马懿决战,这次,卑衍又大败。

    司马懿于是领兵直奔辽隧城下,挖好了壕沟。正巧当时连日大雨,三十多日不停,辽水暴涨,司马懿的运输船可以从辽口直驶到辽隧城下。雨一停,司马懿立即在城周围堆起土丘,造望楼,准备了大量的石头,用弩弓直向城中发射。公孙渊又怕又急,城中粮食吃尽,开始人吃人,死者不计其数,杨祚等人投降。

    八月的一天晚上,一颗长约十丈的大流星,从首山的东北面坠入襄平城的东南面。没多久,公孙渊全军溃败,他与儿子公孙修带着数百骑兵向东南突围而逃。司马懿大军在后面穷追不舍,在流星坠地的地方,杀死了公孙渊父子。辽隧城被攻破,相国以下的数千名官吏被斩首,公孙渊的首级被送到了洛阳,辽东、带方、乐浪、玄菟等地也相继平定。

    当初,公孙渊家中几次出现异样:狗着官服、戴官帽上了房;做饭时有小孩被蒸死在锅中。襄平北市长出一块肉,周长数尺,有头有眼有口,没有手脚,但能移动。占卜的说:“有形但不完全成形,有头部的各器官但不能发声,这种怪事出现在哪国,哪国就该灭亡了。”果然言重。

    辽东公孙家族的脉络,大致就是天高皇帝远,自立为王。但并不代表公孙度对幽州没有野心。等公孙止说完刘虞准备出征公孙瓒的话题,公孙康一跃而起,挥舞着巨掌说道:“父亲,干吧!”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二百九十一章 高丽野史() 
第二百九十一章高丽野史

    虎驮太华入高丽,波斯鼻孔撑白日。……宋。黄庭坚云居佑禅师烧香颂

    话说袁绍进攻孔北海,曹操觊觎青州已久,自然虎视眈眈。陈龙北上冀州之后,田丰、麴义的自立,带来了一系列的蝴蝶效应。

    陈龙扮演的龙珠作为蝴蝶的翅膀,当然是其中的关键。想不到的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层一层传导,竟然一直到了辽东郡公孙度处。公孙止作为公孙纪的使者,又给盘踞辽东多年的公孙度和公孙渊父子打了一剂强心针。

    公孙度手下,除了至亲骨肉公孙康、公孙恭、公孙晃、公孙修之外,阳仪、柳毅、凉茂等亲信。其中凉茂乃公孙度将其扣留在辽东,虽然开始并不为公孙家效力,但最后还是在公孙家商议曹操北征时谁能抵御曹军的会议上献出了建言,当时将领们皆说可以抵御曹操;但凉茂则说曹操定国安邦,而公孙一族若反抗则是反抗东汉,必会遭到诛杀,后得到了赞同,于是公孙家向曹操拜服。

    另外,公孙模、韩濊、张敞等皆为心腹,其中韩濊强盛,郡县不能约束,百姓大多跟随其流入朝鲜半岛。后来,公孙康将屯有县以南的荒地划分为带方郡,派公孙模、张敞等人收集各地流民,起兵讨伐韩濊,原先的居民才稍稍离开一些。

    另外,郭昕乃公孙渊部下大司马长史,曾在公孙渊授意下与群臣上书魏为渊求封国,柳浦为公孙渊部下参军臣,曾在公孙渊授意下与群臣上书魏为渊求封国,卑衍乃公孙渊部下大将,曾迎战司马懿军大败,演义里战败后被夏侯霸阵斩,杨祚乃公孙渊部下大将,迎战司马懿军,大败后投降;伦直在公孙渊造反时,与贾范苦谏,却反被渊所杀。贾范直谏公孙渊不应反叛曹魏,也被公孙渊斩首。

    王建乃公孙渊的相国,司马懿伐公孙渊时,公孙渊派他与御史大夫柳甫向司马懿乞降,司马懿不许,将二人斩之,首级付与公孙渊。

    柳甫乃公孙渊的御史大夫,司马懿伐公孙渊,公孙渊令其与相国王建往魏寨请降。懿不许,将二人斩之,首级付与公孙渊。

    卫演乃公孙渊部下侍中,司马懿围困公孙渊于襄平城中,先遣王建、柳甫请降不成,只得再度命卫演前去魏营请降,并表示愿送子公孙修为人质。司马懿曾言:“军事大要有五,能战当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余二事惟有降与死耳。汝不肯面缚,此为决就死也,不须送任。”斥退卫演。

    公孙模与高句丽最好,于是公孙止来到襄平的消息再次泄露。韩濊本已进入朝鲜半岛北部,忽闻公孙模的消息,倍感振奋,若襄平空虚,则辽东一地,胜过空旷的高句丽多矣。

    高句丽,乃是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在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存在的一个民族政权,与百济、新罗合称朝鲜三国时代。其人民主要是濊貊和扶馀人,后又吸收些靺鞨人,古朝鲜遗民及三韩人。由于高句丽的特殊地理位置,而且国土横跨今日的中国及南韩、*国,都声称高句丽是自己本国的原始民族。

    高句丽,史书中记作“高句骊”,简称“句丽”或“句骊”。汉元帝建昭二年,夫余人朱蒙在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建国,故称高句丽。

    朱蒙是夫馀王族的成员。夫馀王族内部的争权斗争而迫使朱蒙南奔,于公元前三十七年在新宾县永陵镇南建立高句丽国。

    高句丽在其成立的初期是由濊貊人和部分迁移到这一地区的扶余人组成的,“濊貊人”这一词语最初并非指一个确定的民族实体,而仅仅是中原古代史家对出现在东北这一特定地区的一些古代部族的泛指。在高句丽建立之初,与扶余长期处于军事对抗中。扶余与中原王朝关系十分友好,为了扼制处于成长期而十分具有侵略性的高句丽政权,中原与扶余在军事上常常协同打击高句丽。

    前三国时代,高句丽太祖王时期,高句丽从早期的几个濊貉部落国家很快扩张到汉江流域。高句丽太祖王,将高句丽分散的几个部落设为省,实行集权化统制。太祖王吞并东沃沮,后又吞并东濊一部分领土。随后,高句丽又对乐浪郡,玄菟郡和辽东发动攻势。完全摆脱汉朝的控制。高句丽的扩张与集权化,导致了与汉朝的直接武力冲突。汉朝军事压力迫使高句丽迁都到丸都城。

    正史中,汉朝灭亡后,辽东郡被好战的地方土豪控制。高句丽主动与刚刚成立的曹魏联盟攻打辽东郡。曹魏攻下辽东后,高句丽终止了与曹魏的合作并发兵袭击了辽东西部。曹魏反击,摧毁了丸都城。高句丽东川王逃到沃沮。

    曹魏摧毁了丸都城后以为高句丽灭亡了,所以很快就撤离了。不过仅仅七十年后,高句丽就重建了丸都城,并开始袭击辽东,乐浪和玄菟。

    公元三百一十一年,高句丽趁中原混乱的机会,于“秋八月,袭取辽东西安平”,截断了朝鲜半岛通往辽东的水陆通道,然后于三百一十三年“冬十月侵乐浪郡,虏获男女二千余口”,又于三百一十四年“秋九月南侵带方郡”,取得了对朝鲜半岛北方的统治。及至高句丽第十九代王广开土王谈德执政之时,向外扩张的势头越来越猛,除了南征百济、北讨契丹、夫馀外,约在广开土王十三年(公元404年)全部占领了玄菟、乐浪,使辽水以东的大片土地纳入高句丽的版图,高句丽国的领域空前扩大。

    高句丽的扩张并不是一番风顺的。丸都城受到前燕攻击时,百济近肖古王率军进攻高句丽的平壤城,高句丽故国原王出兵交战,被流矢射中,当月二十三日去世。

    高句丽小兽林王继位后,开始加强高句丽国内的稳定和统一。新的法律出台,从中原引入的佛教为国教,并依照中原制度建立国家教育机构“太学”。小兽林王还对高句丽军队进行了改革,其十九世朝广开土镜,平安好太王卒掠有辽东之地。

    朝鲜三国时代的版图从高句丽好太王继位起,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根据好太王的儿子长寿王为他所立的好太王碑记载,好太王在一次与扶余的战役中就攻克了扶余六十四个城池,约一千四百个村庄。后来好太王兼并了北部的扶余国和靺鞨部落;在军事上对百济形成了绝对优势地位;并在新罗与百济,伽倻和倭人的战争中迫使新罗屈服。

    高句丽长寿王登基后,由于百济和新罗的对抗,长寿王迁都到平壤以加强对百济和新罗的控制。长寿王延续了其父好太王的扩张政策,吞并了一些扶余,靺鞨和契丹部落;与北魏交锋;并保持了对新罗的控制。

    高句丽在达到鼎盛后,开始逐渐地衰落。高句丽安藏王被刺杀后,其兄安原王继位。在安原王时期,王室间的纷争加剧。两政治集团对王位继承进行争斗。最后年仅八岁的阳原王登基。不过对权力的争夺并没有结束。反对派的幕僚们开始建设自己的军队,对自己的领地进行实际上的控制。内忧外患之下,高句丽北部受到游牧民族的袭击,但高句丽内部的幕僚争夺依然继续,百济和新罗为摆脱被高句丽奴役的地位而开始联合攻打高句丽。

    百济和新罗联手攻打高句丽,高句丽丢失了朝鲜半岛中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肥沃的汉江流域。百济、新罗联盟的主战者百济在对高句丽的战争几乎精疲力尽。新罗以帮百济的名义出兵,但却对百济发动了攻势,最后将整个汉江流域全部纳入囊中。怒于新罗的背叛,百济圣王第二年攻新罗西部以报复,但被新罗擒住,后被处死。

    正史中,平阳王居然联合靺鞨先发制人攻辽西军事驻地,被营州总管韦冲击退。开皇十八年,隋文帝命汉王杨谅、上柱国王世积为行军元帅,周罗喉为水军总管,率大军三十万,分水陆两路进攻高句丽。

    汉王杨谅率陆路隋军出临渝关今山海关。时逢雨季,道路泥泞,粮草供应不上,军中缺乏食物,又遭遇疫病。水路隋军由周罗喉率领,自东莱出海,直趋平壤城,在海上遇大风,船多沉没。九月二十一日,水陆两路被迫退还。隋军十分之八到十分之九的士兵,未战而身先死。

    隋军撤退,婴阳王高元上表称“辽东粪土臣元”,隋文帝随即罢兵,待之如初。

    高句丽王高元不遵籓礼,隋炀帝再度决定征讨高句丽。隋炀帝下诏集结天下的军队,无论南北远近,都要汇合于涿郡。除了军队以外,另外长期来往在路上的有数十万人,挤满了道路,昼夜不停,死者相枕,臭秽盈路,天下骚动。

    在一征高句丽之前,隋炀帝为了征高句丽,过度残暴的征敛百姓,导致百姓困穷,百姓的物资与民力都衰竭了,当顺民就会遭遇承受不了的冻馁,很快就会面临死亡,剽掠反而能活的久一点,于是百姓开始聚集起来反抗。王薄、豆子颃、窦建德等等百姓农民起义,从此开始,百姓农民起义蜂起,不可胜数,攻陷城邑。隋炀帝命令都尉、鹰扬与郡县相知追捕,抓获就斩杀,但是仍然有更多的百姓农民起义出现,仍然禁止不了百姓农民起义。

    大业八年正月,应征的隋朝士兵全部集中于涿郡,有军人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此外为其运输物资的民夫是军人数量的两倍,可谓一场生死豪赌。

    大业八年的三月底,隋朝大军抵达了辽河。因为隋军造的桥距离岸边还差数米,所以隋军赴水与对岸的高句丽军交战,结果隋军死亡甚众,隋朝左屯卫大将军麦铁杖与虎贲郎将钱士雄、孟叉等皆战死。之后隋军加长了桥梁,终于渡过辽河,在东岸击败高句丽军。最开始隋炀帝在辽水会师的时候,隋炀帝为了防止将领轻兵掩袭,孤军独斗去争取功劳名声以邀勋赏,所以命令他们分为三道,但凡有攻击军事行动,必须要三道之间相互通报,不许轻军独进,而且军事进止都要先奏闻隋炀帝,等回复命令。

    隋炀帝命令诸将,如果高句丽要投降,就应该安抚接纳,不要再纵兵进攻。辽东城将要被攻陷的时候,城中的高句丽军队就声称请降,隋朝诸将奉隋炀帝的旨而不敢继续进攻,而是先上奏隋炀帝,等回复命令到达,城里的高句丽军已经准备好了防御,再次开始抵抗。

    这样的情况重复了好多次,隋炀帝仍然不醒悟。隋军没有攻下辽东城,即使之后炀帝亲自到前线指挥,但士气已经衰落的隋军在辽东守军的顽抗下又僵持了一个月,也没能拿下这个城池。

    隋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率领江、淮水军进入浿水,然后率领精兵四万登陆攻打平壤,结果高句丽打的来护儿大败,隋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