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田家的明国武士-第1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晓好容易得此机会喘息,一面休整军势,一面清点伤亡数字。

而这十日激战下来,武田军死伤接近两千人。

这样的血战,尽管战前大家都有了预料,但是事情发生到当前,众人还是坐不住了。

当然压力最大的还是李晓,他麾下越中豪族此战损失不小,眼下这帮人已经是吃不消了,联合起来数次三番向李晓请求撤退。

当然借口各种各样,比如家里遭了盗贼,秋收在即,人手不够等等。

不过他们统一的口径是,反正被攻打的椎名家,彼此又非什么亲密同盟,为椎名家流血牺牲值得么?管他们去死呢。

李晓理解这些小豪族的立场,他们更关心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自己家名能否存续,领地的秋收如何,石高能否增加。

但是李晓不同,他必须从大局来考虑,椎名家与李晓现在是一条绳子上的蚱蜢。

松仓城一旦被攻陷,下一个就轮到李晓,暴露在上杉家的兵锋之下了,眼下只要李晓撤兵的消息一传出,椎名康胤肯定二话不说,投降上杉家。

所以这战事进行到现在,即使再艰难亦要继续。

李晓亦何尝不辛苦,这几日激战,他的常备伤亡巨大是众所周知,战场上与上杉军精锐旗本军,两军拼得是尸骸垒垒。

李晓可没有将越中豪族当作炮灰来使的,所以也是越中豪族甘心为李晓效力的原因之一,否则他们早就脚底抹油,各带军势回家了。

相对于武田军这边伤亡巨大,上杉军亦不好过,作为攻击一方,他们现在伤亡更大。

越后有三千将士伤亡,这是迄川中岛合战之后,从未有过的,堪称最为惨烈的一战。

斋藤朝信眼下重伤,生死不知,大将小国赖久又为武田军讨取,甚至连谦信的养子上衫景胜,都被武田军生擒了。

想到这几日激战之中武田军的奋勇,越后军上下皆是不寒而栗。

果真如上杉谦信之前所言,李晓的三大常备攻势凌厉,堪称少见的强军。

以上杉谦信之能,亲自指挥旗本军作战下,亦只能勉强与李晓的常备打成平手,若换作他人指挥,或者战力一般的越后军,结果将不容设想。

在如此大的伤亡之下,越后军亦不是铁人,事实上众将亦不知武田家当前的处境,心底皆没有把握战胜之。

他们现在已开始向上杉谦信游说,退兵之事。

第三百三十八章 甲越和与

上杉家家臣集体向上杉谦信游说。

上杉家这些年南征北战,自川中岛以来,从未有过如此大损失。

上杉家家臣大多都是越后的国人豪族,虽皆向上杉谦信效忠,但之前这些豪族就独立性甚强。

上杉谦信继承越后守护之后,这些豪族国人就隔三差五地给上杉谦信叛乱,前有大熊朝秀,中有宇佐美定满,后有本庄繁长。

现在这些人之所以服从上杉家,是靠着上杉谦信战无不胜的声威压制下,各豪族亦能从战事中获利不浅,所以这才供上杉家驱使。

而这次面对的武田军,着实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各豪族在几日内所见战事之惨烈,丝毫不逊色于川中岛,这点大大超过他们之预料,而李晓亦乃武田家名将,之前就没有太大的信心能战胜之。

现在在部属伤亡惨重之下,豪族家主亦同时向上杉谦信谏言,开始提议退兵。

最先主张退兵的豪族们,委婉提出,说这几日大雨之下,上杉军驻地较低,遭遇洪水侵袭。

在雨水浸泡之下,伤兵死伤甚多,而反观武田军却驻扎地势较高,却不用担心洪水之事。

所以他们先委婉建议,能否转移阵地,退到附近的高地之上,待天晴之时,再进攻击。

面对众家臣提议退兵,上杉谦信一直沉默不言,这时又有人提出军粮已有所不济,越后军出战这数月来,耗时长久,前不久前直江津之町又遭到佐渡水贼的袭击等事。

而且付出如此之大的代价,与武田军决战,就是获胜亦是得不偿失。

所有一切建议都是劝说上杉谦信退兵,甚至还有部分人露出威胁的口吻。

这时上杉谦信终于震怒了。

“两军之胜负,乃是谁可以支撑到最后,谁就是胜者,不错,我军是伤亡惨重,但是我可以看出武田军,亦在苦撑。李晓眼下的处境,肯定更困难于我们十倍。”

很少在众人面前动怒的上杉谦信,如此疾言之下。

众家臣们摄于他的积威,皆是默然不语了。≮我们备用网址:≯

众人盼顾了一番,这时却有人低声提了一句:“可是景胜殿下,眼下还被武田军羁押,若继续猛攻下去,我担心……”

听到此言语,上杉谦信眉头一拧,显然有几分犹豫。

他对上衫景胜还是十分疼爱,自他被武田军俘虏之后,确实有几分担心。

但是这一切,皆不能影响上杉谦信与李晓决一死战的决心,他深信武田军已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只需再加一把力,就可以了。

“不论如何,大雨停止,继续向武田军进攻,若有违令不战者,消极怠慢者,一律剥夺知行,流放佐渡。”

眼见上杉谦信都将话说到这份上了,各家臣们只能硬着头皮答应。

正如上杉谦信之猜测,李晓眼下确实是在死撑。

九千军势伤亡近两千,按照冷兵器时代战斗,这是极高的战损比例。

李晓能维持军势至今不崩溃,实际上已是奇迹。

不仅是越中豪族军心动荡,就是归附李晓最早的飞驒豪族,如内岛氏理,锅山良行等人亦是动摇了。

甚至连三大备队之中的将领,亦有向李晓建议暂时退兵,没有必要为椎名家打生打死的。

李晓亦是承受了巨大压力在死撑,眼下他唯一的指望就是自己的计谋,可以实现,迫使上杉谦信退兵。

按理而言,武田信玄与自己约定的期限早已经过去了,难道中途出了什么变故。

当大雨停止之后,上杉军再次向武田军的城砦猛攻。

这场合战开始时,在听闻进兵的太鼓声时。

无论是上杉军,武田军,两军将士,皆是抱着不情愿,甚至绝望之色投入战斗。

这合战才进行半日,一直作为攻击方的上杉军,仍是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消极怠战的局面。

而武田军这边更糟,一个越中豪族麾下足轻,甚至准备哗变,幸亏被李晓听闻消息,亲率十几名侧近,进入军中镇压,这才稳定下来,否则事态扩大,引起军心动荡,后果不堪设想。

两家方战到第二日。

尽管麾下家臣劝了一波又一波,但是皆被上杉谦信斥退。

上杉谦信已下定决心,从正在围攻的松仓城处,山浦国清再调部分兵力来增援。

尽管从攻城军势处分兵,颇犯兵法忌讳。

但在上杉谦信眼底,宁可拿不下松仓城,亦要在正面溃败李晓的武田军。

正待松仓城的援军,赶赴路上之时。

这时军营之中忽然传来消息,幕府将军足利义昭的使者,从春日山城,亲自赶到越中前线,要向上杉谦信宣示足利义昭的御内书。

上杉谦信听闻足利义昭的使者亲至,十分惊讶。

上杉谦信与前任幕府将军足利义辉关系十分好,而往昔他上洛时,亦多次出入将军御所,形同自家小院。

上杉谦信本人的名讳上杉辉虎中的辉字,正是一字拜领自足利义辉。

但是上杉谦信与这位新上任,未满一年新任将军足利义昭实在没有什么来往。

不过上杉谦信仍对这位将军的使者表示了尊敬,以高规格的武家礼仪来接待。

上杉谦信与众家臣们皆穿上最正式的狩衣,于营门之前迎接将军的使者。

这位将军家使者是京都公卿出身,但对于关东管领上杉谦信,亦是不敢抬高架子,谦让一番后,向谦信越后家臣团们,宣读了足利义昭的御内书。

上杉谦信与上杉家家臣听闻完毕足利义昭的御内书内容后,皆是震惊。

不过上杉谦信的反应,是当场愣在原地,而他的家臣们皆是暗中舒了一口气。

待送走将军使者之后,上杉谦信回身看向家臣们,手中奉着有着足利义昭亲自花押,署判文书,忍不住仰天长叹言道:“看来武运在于李晓。”

永禄十二年,十月。

上杉谦信与李晓大战于越中之时。

远在京都的足利义昭,亲自下御内书,希望武田上杉两家罢兵和睦。

上杉谦信接到御内书,当下无话可说,作为关东管领,又最重名分大义的他,就必须服从武家栋梁,足利将军家的号令。

所以足利义昭自身出面作为仲介,为武田上杉两家说和,上杉谦信只能卖将军的面子,下令与当前武田军李晓媾和停战。

闻之上杉谦信同意议和之条件。

无论是上杉还是武田两军将士,皆生出绝处逢生之感,齐声欢呼。

上杉谦信听闻军营之中欢呼声一片,亦只能摇头,生出遗憾之感,对他而言,就差一点,就可以击垮李晓了。

同样身为武田军总大将李晓亦暗呼侥幸,不过又埋怨起,为何信玄的动作如此之慢。

他之前写信给信玄的计谋正在于此。

谁都知道自年初信长给足利义昭定下《殿中御掟》之后,足利义昭实际上已失去将军一切权力,形同信长手中的橡皮图章的作用。

堂堂幕府将军,甚至不得不在书信中称呼信长本人为,御父织田弹正忠殿。

所以织田信长很容易利用的足利义昭身份,可以借他的名义,向天下大名发号施令,等于过去的假天子之命以令诸侯。

信长之地位就等于权臣曹操。

武田与织田两家现在亦是同盟关系,织田武田眼前是各取所需,没有利益冲突,所以两家关系正是处于蜜月期。

信玄就以此名义,让信长替自己搬出足利义昭这尊大神来,出面仲介,让上杉武田两家议和罢兵。

而对于信长而言,这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就是拿起足利义昭的图章啪啪盖几个印的功夫而已。

所以信长很容易就卖了武田信玄这个面子。

而这件事情,亦出现在原先的历史上,武田信玄出兵小田原时,为避免与北条上杉两线作战,就是让信长通过足利义昭出面,为武田上杉两家说和。

这一历史事件,称为甲越和与。

不过眼下却为李晓提前利用,作为避免自己与上杉谦信在越中决战的挡箭牌。

可以足利将军家的那使者,路上还是走得慢了一点,累得李晓与上杉谦信不得不血拼一场,两家眼下是两败俱伤,损失惨重。

不过总算还是侥幸,李晓与上杉谦信的这短暂同盟协定,还是达成。

上杉谦信罢兵返回越后,而李晓亦返回富山城,至于椎名家则保全了大多数领地,不过必须向武田,上杉皆表示臣属服从,向两家各献上人质。

李晓放归上衫景胜,两家各自将俘虏,割取首级,进行交还。

随即上杉谦信率军返回越后,只留下河田长亲为城代,驻守越中前线的鱼津城。

上杉谦信此举显然亦是为将来卷土重来越中,埋下伏笔。

至此这场越中大战落下帷幕。

对于李晓而言,尽管付出不小代价,但是他成功地守住了越中国,在此站稳了脚跟。

就在越中战事偃旗息鼓之时。

永禄十二年,十月。

武田信玄亲率本家两万大军,将北条家本城小田原城围困,开始攻城。

第三百三十九章 三增峠合战

相模国,小田原城。

小田原城原是相模豪族大森家所筑之城,后北条氏夺取此城,经过三代家督的励精图治,将小田原城修筑成号称天下第一难攻不落、无敌坚城。

在永禄四年时,北条家正是凭着此城,硬生生顶住了十万关东联军的围攻。

小田原城之设计,一反这个时代日本城池,只围城的设计。

当时这种设计称作总构,也就是将小田原之城下町亦整个囊括在内。

在信长之野望中,将这样囊括城下町的设计,称为北条的特殊科技,铜墙铁壁,研究后可以获得防御战中,城池军粮消耗为零的效果。

这当然是扯淡的说法。

不过将城下町囊括在内之后,小田原城之规模,绝对是这个时代的日本第二。(第一是有名无实的京都)

实际上,小田原城下町,亦是关东最大的城下町。

当时描写小田原町之情况,曾提到,举国上下及至西国、北国之町人、工匠,云集此地。虽昔日之镰仓可及?

其意思就是繁华之处,更胜于当年武家中心镰仓。

而町中所居的人口达到十万,这一数字,当时亦是只有京都可以媲美。

并且小田原町附近之港口,多有明国的船舶往来,町中还有专门辟有明国人居住之地,乃是当时之‘唐人街’。

所以围攻小田原城的武田军上下,见此巨城之后,皆是骇然不已。

一如当初上杉军围攻此城之情形。

武田军首先由内藤昌丰,马场信房对此城进行突击,而北条军亦没有死守,于城外迎战。

双方激战一番,北条军不敌武田四天王之中的内藤,马场二人,退入城中。

但是武田军面对小田原之坚城,亦是无可奈何,攻入城下时,即被铁炮弓箭打退,无功而返。

事实上,武田信玄此次战术是中心开花,虽深入北条家之腹地,但是武藏国后方北条家几座屯兵重城,如泷山城,钵形城分别有北条氏照,北条氏邦镇守,皆在北条家掌握之中。

所以深入敌境,后方之粮道,根本无从畅通,故而无法于城下笼城久持。

而北条军驻守在伊豆,骏河的数万大军,亦正火速回防,增援本城,准备内外夹击城下之武田军。

故而武田信玄从一开始,亦没有作攻陷小田原城之打算。

攻击小田原城三日之后,亦给与北条家之足够警告之后,信玄于十月四日,取消对小田原城之包围,命武田胜赖率军势殿后,开始撤退。

归师返回甲斐路途之中,武田信玄参拜清河源氏之家庙鹤岗八幡宫。

众所周知八幡大明神是清河源氏守护神,在康平六年(公元一零六三年),河内源氏二代目源赖义将八幡大明神,从原本祭祀的石清水八幡宫迁移到鹤岗八幡宫。

而源赖朝开创镰仓幕府,镰仓即成为武家中心,而鹤岗八幡宫亦逐渐取代了石清水八幡宫,成为全关东武士守护神所在之地,也是供奉源氏武门先祖的门迹。

鹤岗八幡宫之中,许多景致,皆有典故。

幡宫里的白旗神社,里面供奉的白旗,正是源平之战(源氏举白旗,平氏举红旗)源家的旗帜。

而源平池,相传是初代征夷大将军源赖朝正室北条政子所掘,池塘里源家有三岛,平家有四岛,分别代表着“出生”与“死亡”之意。

八幡宫中的舞殿,传说是源义经妾静御前被迫献舞的宫殿。

静御前与木曾义仲之妾巴御前,皆是源平合战之时齐名之美女。

那时在源平合战中替源氏立下大功,击破平氏,而功高震主的源义经遭到兄长源赖朝的追杀,其妾静御前不幸被俘,押送到后镰仓,被勒令在八幡宫献舞。

当时已有身孕的静御前翩翩起舞,当场唱出“皑皑白雪吉野峰,良人策草入林去,身影渺渺没林中,今昔两地徒相思”之歌,即表达思念丈夫之情,亦表示出对源赖朝不屈之意。

源赖朝闻歌震怒,最后被其妻北条政子劝退,不过后来静御前腹中之子,仍为源赖朝所杀。

而还有栽植在神宫之前,大银杏树。

当初镰仓二代将军源赖家的次子公晓,躲在树荫中,乘着源赖朝的孙儿,镰仓三代将军源实朝参拜神宫时,将其斩杀,事后公晓也被处决。

源实朝,公晓一死,但是迫死源义经,以及静御前之子的镰仓将军源赖朝家,亦自此绝嗣。

至此源赖朝其妻北条政子的北条氏一族,正式掌握镰仓幕府之大权。

而武田信玄亲自参拜过鹤岗八幡宫,在八幡大明神前祈愿武田家武运长久,自己上洛之志向能够成功。

参拜之后,武田信玄这才正式率军返回甲斐。

一路之上,北条氏康派出大将松田宪秀在背后追击。

武田胜赖与松田宪秀多次交战,以掩护武田军从容撤退。

不过这时,北条氏康已将武田军归师的消息,传给各地北条军。

甲州街道守备軍北条氏照、秩父方面守备军北条氏邦两人,奉北条氏康之命,率领两万大军,赶到甲斐相模来往要道上的三增峠,布阵阻击武田军返回甲斐。

由于担心北条氏照,氏邦两人不是武田信玄对手,北条氏康还派出北条家第一名将,地黄八幡殿,北条纲成,以及他的黄色备协助二子,阻击武田军。

而另一面北条氏康,北条氏政父子二人亦刚刚会合,从伊豆赶回的两万大军,在后追击武田军,准备与北条氏照,氏邦在三増峠夹击武田信玄。

永禄十二年,十月六日。

武田信玄的两万大军赶到三增峠。

在此武田军察觉北条军的将要有所动作,武田信玄命内藤昌丰,浅利信种两员大将守护辎重队,武田胜赖,马场信房各率备队,守护山道左右两侧,山县昌景率领赤备军团为游军策应。

做好以上的准备之后,武田信玄才以上洲小幡家,小幡信贞的小幡赤备为前锋,主力开始翻越三增峠。

主力翻越三增峠之后,轮到辎重队时,却出现了困难,内藤昌丰,浅利信种的辎重队艰难跋涉于山道,受地势影响,军势无法展开,正是处于容易遭到袭击的不利状态。

而以地黄八幡北条纲成为首的北条家大将,敏锐地捕抓到这一战机。

北条纲成首先率领他的黄色备,向武田军困于山道间的辎重队发动猛攻。

一时之间三增峠之下,皆是插着朽叶黄旗指物的北条军黄色备。

北条纲成猛突入武田军辎重队阵中,内藤昌丰,浅利信种两人的军势在北条纲成攻势之下,顿时陷入苦战。

而本要在两旁支援的马场信房,武田胜赖队,亦遭到北条氏照,氏邦二人所率领北条军的攻击,一时无法支身帮忙辎重队。

眼见辎重队吃紧,武田信玄随即命三枝守友、曾根内匠二人率军支援,同时令山县昌景率领赤备,立即攻击北条军。

但是在北条军猛攻之下,守护辎重队的武田军大将浅利信种,浦野重秀,先后在北条纲成手下战死。

浅利信种是武田家名将,其刚刚接替重病的甘利信忠,为箕轮城城代,暂代为武田军西上野军团总大将。

眼下其本人竟然战死,此消息一传出,顿时武田军士气震动。

浅利信种战死之后,辎重队几乎崩溃,而这时三枝守友、曾根内匠的援兵刚刚赶到,两人拼死之下,这才好容易抵挡住了北条纲成黄色备的猛攻。

正当武田军辎重队苦战之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