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封天灭日-第1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了封天的解说,吴佩孚倒是有些好奇,说道:“嗯,廉政公署,挺新奇的一个部门,能给老汉详细说说吗?”

    “廉政对应的是**,这个部门专门管这一件事。一些公职人员在任职初期还算能保持干净,但是,时间长了难免会有人蜕化变质,滋生贪腐心理,将公有财富装到自己口袋里。或者利用职务之便,为亲属、有人提供方便。

    我们不反对有本事的人多挣钱,凭本事挣钱还应该鼓励。而社会也没有绝对的公平,强制性的公平主义,还会严重阻碍社会的发展,同样,不正当竞争也是社会的毒瘤。

    北地义勇军必须坚决反对某些有权利的人利用特权谋取私利,坚决反对不正当竞争。

    比如,在城市建设中政府需要招标,某些掌握权力的人会把项目交给一些资历、水平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去做,这就有违公平原则,久而久之,**必然大行其道,动摇社会基础。

    而廉政公署就是要监督这些公职人员,挖出公职部门的一些**分子。当然,也不能仅仅局限于公职人员,一些私企采取不正当方式牟取暴利,也属于打击之列。

    廉政部门通过调查、了解,以及监督一些数据,发现某些部门的不正常现象,约谈某些人,戏称请某人来喝茶。

    廉政部门情人喝茶可不是好现象,一旦调查清楚,有犯罪的事实,恐怕就会送到法律部门依法处置。

    当然,这些也都是建立在有犯罪迹象的基础上,不能让一个干净的人蒙受不白之冤。

    总之,公权力是公众所有,不能为某一个私人单独享用。

    具体操作细节,还需你老好好谋划一下,如何?”封天把后世的一些做法搬过来,说给吴佩孚听,其道理说的也很简单,相信吴佩孚肯定明白的。

    果然,吴佩孚一拍大腿,说:“这个法子好,有一个部门专门监督公职人员,的确可以震慑一些不法分子。行,这个差事我接下了。”

    说实话,对于这个职位封天考虑了很久,感觉吴佩孚最适合这一角色。

    毕竟历史上吴佩孚非常廉洁,让这样的人出任,封天才会放心。

    有了廉政部门,封天还考虑组建一个监督部门,专门管懒人。

    一些人坐在位子上不贪腐,不犯错误,但是,他不干活或者不出成绩,你拿他怎么样呢?

    机构中的消极怠工也是一个毒瘤,不犯错误不等于是一个有用的人,坐在某一位置而不发挥应有的作用,本身就是犯罪或者说是渎职,必须有专门的部门监督。

    治国就是治吏,古往今来都是一个道理。

    官僚永远是一颗毒瘤,也是不治之症,一个政权的初期还不要紧,越是时间长久,官僚这个毒瘤越会发展壮大,最后导致社会停滞不前。

    封天可没有胆量,在将来的某一天,一脚把所有的官僚踢下桌子底下,他不是伟人,没有那种魄力,也难以掌控那种局面,只不过封天他比别人多了一些见识而已。

    试想,天下没有官吏,谁来管理国家呀?

    纵观人类社会,也只有一个人敢于这样做,而且还能掌控局面。

    不管后世人如何评价,这个事实的的确确存在,有本事你来一下试一试?

    反正封天自认为自己没有这种本事。

    封天的想法是不错,也有了部门进行监督。

    但是,若监督部门不作为,有和没有不都一样嘛,谁来监督这些监督部门呢?

    对于监督部门的再监督,这一问题封天也有考虑。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委托第三方机构,或者说民间机构实施监督。

    这也是对发展第三产业的一个推动,政府不定期地委托某些民间部门,对一些政府不方便插手的事务交于他们操作,这些民间机构从中获取一些利润。

    这其中最关键的是,必须保证公正、准确,不能出现内外勾结,或者某些失误。

    对此,封天认为不可能保证百分百没有纰漏。

    但是,民间调查机构并不会针对某一件事作专门调查,而是非常广泛的调查统计,在与政府机构内部的数据相对照的时候,如果出现太大的偏差,就会反映出不正常的一面。

    要么政府的数据存在严重的失真,要么是这些民间机构不负责任,找出失真的原因并不困难。

    一个民间机构如果数据失真,对一个民间企业来说那将是灾难性的,他们本身就是依赖政府吃饭,砸了饭碗那就要饿肚皮的,政府会把业务交给一个没有信誉度、不诚实的企业去做如此重要的事务吗?

    砸了饭碗还在其次,数据造假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人也要咣当入狱,在这种双重制约下,造价的可能性会降低。

    制衡是封天考虑最多的一件事,一个没有制衡的社会,会出现一个相当可怕的后果。

    封天所考虑的制衡,可不是学美国那一套,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搬过来只有害处没有好处。

    封天不傻,他不会照搬西方的制度,确切滴说,他还会采取独裁制度。尤其是战争年代,这是必须的。

    美国人的制度具有先天性缺陷,但是,适合美国人,毕竟他们是资本说话。而对于其他国家,尤其是东方国家,无疑是一个陷阱。

    在东方,你要是赞助资金,那就是贪腐,就是犯罪,在美国是正常现象。美国的政权服务于资本,这在东方几乎不可能,那将是混乱的源泉。

    当然,在这种制度下,一些弊端需要提前预防,制衡就必须提上议事日程。

    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没有警察的管束,许多人会变成衣冠禽兽,犯罪的人只会越来越多,杀人放火随处可见,那样的社会是多么的可怕。

    不要期望道德会约束人类,尽管有时候道德的确会起到作用。

    但是,在利益越来越大的状态下,道德的约束会随之递减。

    后世,封天见过太多这样的事情,再一个金钱社会里,道德的约束是那样的苍白无力。

    衣冠禽兽这个词汇很恰当,其实,人类有很大比例都可能实践这一词汇,关键还是看所处的环境。

    假如一个人第一次贪了一千块钱,第二次贪了一万块钱,那么,他的贪婪就会沿着这个方向继续发展下去,永远无止境。尽管在公开场合夸夸其谈,私底下的行为,不亚于衣冠禽兽。

    这就是人类,贪婪永远是他的本性,除非有足够强大的约束力控制自己。

    试问,这世界上有多少人能够约束住自己?

    难啊,说别人的时候,可能冠冕堂皇,事情临到自己头上,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换位思考一下,把那些贪腐的人与你换换位置,你能保证自己抵抗住诱惑,决不贪腐吗?

    所以说,人类,不要把自己说得太清高、太伟大,本性都差不多,关键还是看坐在什么位子上。

    先扎好笼子才是重要的,封天认为,通过道德约束力、行政约束力以及法律约束力,三方面下手,也许会起到一定的效果。

    究竟如何,还要在实践中检验。

    这就是封天的初步打算,贯穿两个字,那就是“制衡”。

    北地义勇军从艰难困苦中走出来,他们失去了家园,心中的信念无比强大,所以才会取得今天的成就。

    封天相信他的手下现阶段都很敬业,但是,这种状态会维持多久,谁也难以下决断。如何才能保证一个新政权能够长久保持活力,封天必须从一开始就要未雨绸缪。

    除了建立一些必要的制度,封天更多滴考虑制衡这一手段。(。)

第三百四十三章西域烽烟起() 


    盛世才裹挟着当地百万多百姓向西逃离,他没有选择向老毛子境内逃窜,而是进入了克什米尔。

    不是他不想进入老毛子境内,而是这一次的确被老毛子坑的实战太厉害了,想得到的好处还没到手,却得罪了封天这个凶神。

    西疆王如丧家之犬,下场实在是可悲之极。

    怨念,心中有无限的怨念,他实在是放不下这一股怨恨。

    这么多人逃离家园,他们吃什么呀?

    盛世才走到了这一步还有什么顾忌,没有吃的那就抢!

    于是,所过之处盛世才的军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这一地区的人可倒了霉了,灾难凭空而降,好不悲惨。

    盛世才手里也就剩下一两千军队,可这家伙抓壮丁,几乎把西疆的年轻人都扩充到军队中,没有武器不要紧,冷兵器也行啊。

    西疆不缺战马,所以,盛世才清一色的骑兵,足有六七万之众。

    这种低劣的武器与北地义勇军没法子对阵,可在这个落后的地区,那可是耀武扬威,所向披靡。凡是盛世才的军队所过之处,人畜绝迹,当地的人不是被杀死,就是闻风而逃,这一支野兽军队的名声不胫而走。

    盛世才的军队在克什米尔度过了十多天的好日子,肆意杀戮,毫无顾忌。

    他们原本以为远离了北地义勇军,今后的日子安全了,盛世才绝不会想到北地义勇军会出境追赶,都打算在这里安家落户了。

    想的是很美,可惜现实给了他们一个响亮的耳光,因为,北地义勇军浩浩荡荡开进了克什米尔。

    盛世才闻讯大惊失色,这尼玛的不算完了呀。

    我艹,千里无人区也挡不住北地义勇军,当初他们不就是用了这一招,挡住了日倭军队,怎么到了我这里就不好用了呢?

    这里也不安全,你让我往哪里逃哇?

    嗯,大概是无人区的面积太小,还要再制造无人区,我就不信这么远的路程,你的补给怎么能跟得上来。

    盛世才是不敢跟北地义勇军照面的,必须赶紧逃,远离北地义勇军,越远越好。

    而且,在逃难的过程中继续制造无人区,阻止北地义勇军追赶。

    一百多万逃难的队伍不太好控制,他们乱哄哄地逃窜,其中一部分人裹挟着几十万百姓进入了阿富含,而另一部分也有十几万人向尼泊尔方向逃窜。

    大概这些人感觉到了,北地义勇军铁了心地要消灭盛世才,谁让他招惹封天,人家腾出手来还不算总账吗?

    不能跟着盛世才送死,怀着这种想法,他们与盛世才分道扬镳。

    盛世才裹挟着近百万人继续南下,一路烧杀抢掠,制造了一处处的无人区。

    一股恐慌情绪在这片土地上蔓延,无数的人开始逃难,向印度、伊朗几个方向形成逃难的洪流,这地方没法子待了,这帮子野蛮军队杀人不眨眼,而且,凡是年轻的女人没有一个逃脱被辱的命运。

    这种消息通过逃难的人流向外四处传播,恐慌范围继续扩大,造成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逃难的人流。

    西部指挥董红阳以及政委徐林为何没有及时进入克什米尔呢?还不是因为从玉门关到西疆这边路途遥远,后勤供应难以保障嘛。

    西部可不像内陆,这边相当落后,交通条件更是惨不忍睹。北地义勇军虽然有强大的机械化运输能力,可在这里用不上啊。

    大批的工程兵一路前行赶修道路,修建后勤保障供应站。

    前期的物资主要还是靠无数的农垦部队输送,有道路的话,就靠卡车,没有道路那就只有依靠人力运输了。

    所以,进入克什米尔需要有一个准备的过程,不能像盛世才那样,走到哪里抢到哪里。

    虽然这样会给盛世才喘息的机会,但同样也出现了另一番景象,盛世才给北地义勇军当了开路先锋。

    盛世才在克什米尔待了十天半月的时间,把这片土地霍霍的太厉害了,除了跑路的人剩下的都是死人,盛世才这种丧家之犬没有什么事干不出来的。

    等到北地义勇军进入克什米尔的时候,那就更有意思了。

    盛世才慌忙跑路,在他们的前面还有更多的跑路人,这里的人都被盛世才的残暴吓坏了,盛世才继续南下,那些人还不闻风而逃吗?

    所以,北地义勇军追着盛世才,而盛世才的军队又追着当地人,形成了一连串的人流。

    由于盛世才的军队一分为三,北地义勇军西部指挥部指挥董红阳和政委徐林当即决定,向左路派出一个团的山地部队和一个营的守备部队继续追击。向右路也派出相同数量的军队,追入阿富含和尼泊儿。

    两个团的兵力太单薄,这也是没办法,整个西路军也仅有两个师的总兵力,尽管后续还有一个师的兵力,现在不是还没有抵达这里嘛。

    人数不够不要紧,由农垦部队充数,董红阳在左右路各派出一万农垦部队。

    说实话,哪怕是农垦部队也比盛世才的军队能打,北地义勇军的军事训练可不是白给的,那可都是正规化的军事训练啊。

    进入十月份,盛世才的军队全部逃出克什米尔,进入印度旁遮普。

    而在左路的逃难军,一部分进入了尼泊尔,另一部分出了山区南下流窜到了印度。右路这部分人被北地义勇军追赶,也流窜到了卡披萨。

    盛世才的这些乱军进入印度,作为这里的占有者大英帝国会高兴吗?

    当然不会高兴,只是这个变化太快,还来不及反应而已。

    而北地义勇军也停止了脚步,巩固这一带占领区。

    北地义勇军前置,后方留给了工程兵部队和农垦部队,这里究竟怎样搞,还需要有人来勘察之后才能决定。

    无论是工程兵部队还是农垦部队,这批人都是带着家眷,要在这里安家落户的。

    没有人居住的话,能保住地盘吗?

    所有的这一切早已有了算计,显然,封天要把这里变成自己的地盘。

    人多力量大,在很短的时间内,他们为军队搭建了临时营房,当然,也为自己建造了临时居住点。至于以后的居住地,现在还没有考虑。(。)

第三百四十四章给钱放人() 


    西南战场在消灭了藏兵主力部队并活捉了二十几名大英帝**事顾问,大战事几乎没有了,军队继续往前推进。

    大英帝国除了随军的军事顾问,在藏地还有一个连的兵力。

    在没有主力部队防御的情况下,北地义勇军所向披靡,直捣黄龙。

    至于大英帝国那点军队自然不在话下,问题是人家的命很金贵,一看情况不妙,早早地举手投降了。

    开玩笑,哪能拿命拼搏,这些大英帝国的军队很识时务啊。

    北地义勇军不急不躁,前锋继续沿着大英帝国来的路往不丹方向推进。至于后方则交给了农垦部队,对付一些没有武装的奴隶主,大概没有问题。

    而此时,大英帝国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军事顾问被俘虏了。

    这还了得嘛,日不落帝国的军人可不能留在北地义勇军的手里。

    于是,大英帝国的外交人员向国民政府施压,强烈要求北地义勇军放人。

    民国政府可不想得罪大英帝国,何应钦来电转达了大英帝国的诉求。

    开玩笑,好不容易抓到了罪魁祸首大英帝国的军事顾问,封天会轻易放手吗?

    封天让冯庸转到了他的意思,大英帝国想要人,自己来北地谈判。

    大英帝国在中国傲慢惯了,不觉着这件事情有多大的难度,便派出外事人员宝令到北地义勇军这边谈判要人。

    而封天便安排新任外事学院院长施肇基出面,与大英帝国外事人员宝令谈判。

    这个宝令也认识施肇基,态度却很嚣张,傲慢地说:“你们北地必须无条件地释放被俘人员,我们大英帝国可以既往不咎,否则,后果很严重。”

    如今施肇基已经不是民国政府一边的外事人员,而是代表北地义勇军出面谈判。

    在谈判之前,施肇基已经得到封天的授意,放开胆子与之针锋相对,不满足条件,一切免谈。

    所以,施肇基非常轻蔑地嘲笑几声,说:“嘿嘿,大英帝国果然不讲理呀,此次大英帝国无端干涉我国内政,并挑动藏兵攻击北地义勇军,罪责难逃。你方士兵是在战争中被俘,而且是入侵到了别的国家,理应受到惩罚。想要俘虏可以,拿钱来赎回吧。”

    宝令一听,愣住了,想要赎金啊?

    那好啊,不就是钱的事嘛。

    “说罢,一名士兵要多少钱,大英帝国不差钱。”宝令挠挠鼻子,摆出一副扯高气昂的样子。

    “不多,一名二等兵五万英镑,一等兵十万英镑,下士二十万英镑,中士三十万英镑,上士四十万英镑,二级准尉五十万英镑,一级准尉六十万英镑,少尉七十万英镑,中尉八十万英镑,上尉九十万英镑,少校一百万英镑。哦,被俘的人员中最高级别也就是上尉,再往上不用说了。明码标价,童叟无欺。”施肇基一副玩味地表情,缓慢地说着,对面的宝令大人简直被气疯了,脸色相当的难看。

    宝令大人终于忍无可忍,气愤地拍着桌子喝道:“一派胡言,你怎么不去抢啊?”

    “嘿嘿,大英帝**队像强盗一样冲进我们的家里来,我方还没有说大英帝国像强盗一样,反倒是宝令大人开口闭口强盗,这天下真没有说理的地方了啊。”施肇基也不生气,慢条斯理,笑迷迷地说着话。

    宝令一时气结,颓废地坐了下来。

    “你这是漫天要价,实在是太高了,我方不能接受。这些军人最低的军衔是下士,平均下来每人六十万英镑,总数一千二百万英镑,这简直是**裸地抢钱行为。

    钱少点我方可以接受这种方式,降一降价格吧。”发威,拼气势在施肇基这里没有用,宝令只好改变态度,与施肇基讨价还价。

    施肇基笑眯眯滴说:“若是嫌价格高,大英帝国也可以不赎回呀,我方也没有非逼着你放出钱赎回,大不了让这些俘虏出卖苦力赎罪,北地义勇军不会亏本的。”

    宝令气坏了,噌地一下子站起身开说:“你们这是虐待俘虏,违反国际法则,我要控告你们。”

    施肇基摆摆手,似乎让宝令坐下的意思,说道:“宝令先生,我们不是政府军,到目前为止还是一支地方武装,你告我们有用吗?”

    施肇基的回答,顿时让宝令有一种无力的感觉,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是啊,北地义勇军是一支地方武装,确切地说,是一支军阀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