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分的士兵用于在船舱内轮值踩踏螺旋桨动力杆上的踏板的时候。
虽然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儿童,但因为民族尚武的传统再加上血海一般的深仇,在渡过了最为惊慌失措的时候,不少儿童还是不安分起来。尤其是见到战士们在船舱里休息,轮值警戒的人也睡了,身边又有不少“刀剑”“绳索”之类的兵器的时候。
然而当各船中近千的孩子们中的少数勇敢者决定冒险一搏的时候才发现那些“刀剑”“绳索”不过是灌了铅的木制玩具和棉绳,专门用来“钓鱼执法”用的。
就这样,在各种严格苛刻的要求乃至借“钓鱼执法”的**进行的清洗下,不到一万两千名满州平民最终只有不到九千人抵达了押送战俘船队的目的地:皇城岛。
皇城岛分为南皇城岛及北皇城岛,面积不各不过方圆三四里左右的样子,同不少的岛屿一样,这岛上的中央有不少山地及高地。站在高高的山冈上,整个岛屿的海岸线都能最大限度上的一览无余。一个近卫步兵营百余个分布在各地的岗哨组几乎能够把全岛都布置在无处不在的火力体系之下。
在船上的孩子们吃的并不好,有人甚至长时间的挨了一天的饿,不少人绝望的满州孩子们觉得自己最终的归宿可能就是在饥饿中等待着死亡。
经过一路上的震慑和恐怖的旅程,完全没有经过抗眩晕训练的孩子们在长途海上航行的晕船乃至晕岸,在上岸的时候九千多名孩子几乎是连走带爬的才赶到临时的村落里。
如果不算流动的渔民乃至商旅和驻军,南北岛屿上的村落在原来的情况下总共不过超过千余人,村落拥挤下三四千孩子之后再也不够的情况下,岛上两个营的战士们就把自己刚刚修建起来的营房驻地腾出来。而且各连还派出不少人手去岛上的林间砍柴烧水。
在辽东一带登陆的主力部队已经习惯了对那些远比南方的汉族大户还要顽固的满人民众冷血而残酷无比,可是看到岛上的战士们的做为,不由的觉得有些不拖。
负责押送战俘的一名第五旅旅长去看望孩子们的营地的时候发现:虽然不论是营房里还是临时的村落里,虽然每个孩子平均起来不到一平米左右的居住面积,而且被男女分营,成人与儿童之后分营后严格的看管起来,但是卫生却早已被打扫的干干净净。而且孩子们的食物竟然是这次大军出征战术行动时才用的成本不菲的高能野战军用口粮,甚至还有不少事先准备好,虽然未必合身却已洗的十分干净的衣服。那被褥也不像是寻常百姓那里可以临时征集凑合下来的。
按照第五旅四营营长的估计:要按这个标准,这九千余名以两白旗满族儿童为主的被俘平民们差不多能低的上新军半个旅的农业物资成本了。
“为这次行动我们的准备虽然不少,但是能这样浪费么?这真的是师傅们的吩咐么?不要忘了公安军某营在澳门那件事。不论是主力部队还是公安军,在关内清理乡间的那些牛鬼蛇神的时候什么时候会给那些四类分子家属们这样的待遇?你这样优待外敌,就不怕师傅怪罪下来?”第五旅第四营营长王健仅仅算上学塾弟子中并不是很突出的一员,而近卫旅的营长虽然不是张海的核心弟子,但身份地位显然要高出不少。
主力部队毕竟早就立下了平级之间讲理不讲辈的规矩,见到这么碍眼的事,王健不得不质问似的提醒道。
“没有师傅的安排,我们怎么可能敢让俘虏进营房?怎么敢随便把珍贵的战术口粮给这些人吃?师傅在临走的时候就详细给旅级别的军官乃至我们这些负责此时的步兵营连以上的军官都解释过我们要这样做的原因:以后很远的时候我们要征服世界的同时,也会遇到诸如像满人这样勇悍而顽固的敌人。要真正的同化和解决这些人,屠到哪些人,哪些人可以留那些人不可以留都不能简单的参考汉地的那些人口生意。而要进行精心的社会试验。我们在严酷的血腥政策之后对这些族人的孩子们施以恩惠,就是为的看看这样做有没有效果,有多大效果。或许不是所有满人的后代都能有这样的待遇,数万个孩子对于如今的新朝来说并不算是多大的负担。”张海对近卫部队不少军官的作风要求都比较严格,再加上对无处不在的汇报与内情机制更为了解,负责驻守在此的近卫第一旅第三营营长倒是没有怎样摆谱。
这些外族的孩子虽然暂时得到了似乎是补偿性的“优待”|却丝毫没有放弃对这些人严格的纪律要求。除了普通话学习外,任何满语或家乡话的交流都将受到严厉的处罚。类似一年以前南京的火炬学校里的规矩差不多。
第416章 警讯慑敌()
新军主力在长江下游一带展开练兵并准备北上的消息传达到北方不可谓不及时,而辽东八旗留守力量的准备不可谓不充分。然而张海所率领的主力船队航速之快,兵分三路席卷辽东半岛两旗之地的迅雷不及掩耳,攻坚战斗中的摧枯拉朽都是远远超出辽东集团所想象的。
不过充分的准备倒使得辽东的敌人在被扫荡的情况下还来的及烽烟传信以及部署快马传信。伴随着烽烟而来的八百里加急在三天之内就传到了建州女真分布最北的老寨乃至关内的京师。
当张海所率领的船主力分成三路,在三天之内就荡平了整个辽东半岛的两旗之地的时候,奴尔哈赤率领的队伍从真定起程不过按照正常的骑行军速度抵达京师而已。
最初得到烽烟警报和新军主力在金州以南登陆的时候,不少的旗主都统虽然感到了事情的急迫,但并不觉得那是无法挽回的危机。
同汉人不一样,满州民众除了不论如何训练也拉不开猎弓的儿童,从老人到少女几乎人人善射且都有与野兽搏斗的经历,再加上辽东一带比较周密的准备和完善的城防,即便镶八旗旗主杜度也不过认为登陆的张贼最多也就花上数天到十天的时间才能拿下金州城。而满族人口云集防御完备的复州及盖州是能够坚持到大军的到来的。
不过正白旗的皇太极却是有些忧虑说道:“我想我军应该尽全力的加快进军了,不能像现在这样顾及马力,不然辽东的族众恐怕有覆亡的忧虑。”
这话虽然显得有些自私,但皇太极并不讳言。八旗主力谁都知道正白旗满州部众分布于盖州,是首当其冲唯二有危险的。至于在十多天顶多二十天的时间内屠光或者重创整个辽东的满人?如果来敌有这样的实力,就不会畏惧同八旗主力的决战。攻坚与守城中几十万满州男女老少能给敌人带来的消耗绝不会比数万主力在野战中要少。
奴尔哈赤也觉得应该谨慎起见赞同这个意见“是应该这样了,通知各旗队伍加速前进,不要顾惜我们的马力。”
即便如此,为了保证上两千里路的后半段不丧失大部分马力,整个八旗主力也没有像战术奔袭一样展开每天超过二百里距离的快速奔袭,不过当八旗主力抵达顺义一带的时候,快马便传来了另人镇静的噩耗:金州城几乎是在南来之敌的登陆当日就被攻陷。复州也几乎是在强敌登陆后的很短时间内就被拿下,两白旗留守的两三万青壮在城外与敌军交战的时候也是几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那些徒步上岸的敌人以火力所全歼,大部分人连骑马逃跑都来不及。
两白旗的噩耗让皇太极及杜度军中的不少人都痛哭起来,虽然关外的人对于家庭乃至家族不像汉人那样看中,不过这个打击对两白旗在今后的前景几乎是致命的。
冷静下来的皇太极仔细思索片刻,又想起自己最近从范程乃至尤世兄弟那里听到的有关张海等人在关内作战时的不少情报终于得出一个结论:别看表面上这股南方的强敌似乎畏惧同八旗主力相抗,其实他们的实力早就不是现在的满人可以相抗的了。如果如今的大军继续向辽东方向回师,那面临的结果极有可能是整个族群的覆灭。
“我们还要向东前进么?”在平静下来之后的皇太极向奴尔哈赤询问道。
“老四你这话什么意思?噢,你旗遭了灭门之祸,就对其他的族人不管不顾了么?”莽古而泰有些气愤的说道。
辽东的两白旗之外,在三叉河一带辽东平原南部首当其冲的就是莽古尔泰的正蓝旗与阿敏的镶蓝旗部众了。
皇太极沉默了许久,终于鼓起勇气把自己的话简单的说了出来:“我的意思是:老人终将故去,女人可以再找,孩子可以再有。而如果我们这些人如果搭在了辽东,那就要面临全族灭亡之祸了。耶律大石当年能做的事,我们如果趁早做或许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这些话不仅仅是莽古尔太反对,就是同样遭受灾祸的镶白旗旗主杜度也不愿意:“我们的仇一定要报:我就不相信:就算我们正面无法同这些精于火器射术的人相抗,难道在辽东老家以骑兵对步兵还不能通过其他的办法获胜不成?”
奴尔哈赤虽然并不轻视南方那些人,可也不相信对方能够凭借以步兵为主体的登陆部队在辽东至东蒙古一带的地方同自己交战,就算不能取胜还会面临覆亡危险。
“我们先以最快的速度赶回去再说,如果那些人果然不是人力所能抗衡的,再做决定也不迟。”奴尔哈赤下定决心道。
已经得到了辽东老家遇到危险的八旗主力在通化至三屯营一带的时候,就放弃了队伍中的重炮以及大型马车等辎重,以战术突袭的速度全军展开昼夜二百里左右的快速骑兵行军以最大限度的回到辽东故乡。
绝大部分八旗主力部队官兵都相信:就算对方是海上的蛟龙,也不可能在主力回师的情况下威胁到整个族众的存亡了。
以最快的速度兵分三路扫荡整个辽东半岛两白旗之地后,张海所率领的近卫部队主力及刘洪涛的第二旅就迅速的退到了海岸重新上船集结同盖州方向石垒的第三旅及王新盟的第四旅集结。到了旧历八月十一日的日落之前,辽东半岛南端完成了扫荡任务之后的马冲昊的第五旅及杨波的第六旅也通过海路由辽东半岛南部绕过抵达了盖州一带。
至此,除了留守皇城岛等部分岛屿乃至负责看押平民战俘的人员及船支外,整个船队的主力乃至新军部队之主力共计两万七八千人已经全部在盖州以北连云岛附近的海岸集结完毕,随时可以由陆路直攻两蓝旗的耀州,海州等地,也可以挥师向西,在辽西走廊准备迎战八旗主力。
第417章 试探冲击()
盖州以北并不算多么雄伟高大的山岭叫做青石岭。不知怎的,青石岭这名字似乎让张海有些耳熟,而且感到似乎有些不详似乎的。不过当夕阳西下的时候,余辉把北面广袤的原野以及南面的大海乃至东面重重的群山都辉映的雄伟而光彩。
“队伍在这里等待着同敌人进行决战?”刘洪涛似乎有些不解的问道。
“还是按照预定计划:明天天色一亮队伍完成了轮休就在陆路以最快的速度迅速向北展开一定的攻击面扫荡前进。”张海思索了片刻后说道。
队伍中也曾经有人提议在辽西一带阻击敌人或者在靠近海岸的地方同敌人决战。但那样一来就有两个问题:第一,不能确定满州主力回师的路线就是沿着辽西走廊,他们也有可能通过已经臣服的蒙古等部由内陆纵深来援过来,交战的地点是不可预料的。如果在沿海一带对敌军摆开预设战场。一贯谨慎的满洲主力极有可能不断的投入局部力量进行试探性的进攻,新军主力部队的强悍实力很有可能迫使敌人带着部众在整个东北的山林与原野之间展开周旋,队伍所要花费的时间及所面临的变数就要大为增加。
而如果此时队伍以最快的速度沿着三叉河及辽河扫荡整个满州老巢,敌人回师的力量就有可能从身后逼近过来。这以传统的军事思维来看似乎是个冒险,不过对于拥有香料及肉干为主料的新一代的军用野战食的主力部队大军来说并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六个旅的主力部队集群在合理的范围内不担心能不能战胜敌人的问题,担心的是拥有骑兵优势的敌人不主动需求与战士们展开决战,或者敌人过于谨慎于小心,这就需要队伍要做直捣开源至老寨一带辽宁北部两黄旗老巢的准备,并有在辽东平原深处与敌军交战的勇气与决心。
山脚下的辽东平原一带在秋季即不缺少水源也不缺少烧水的森林,队伍上也不缺乏水源净化的高级轻纱,仓促之间的坚壁清野对于敌人来说不是那么容易的。
耀州的正蓝骑与海州的镶蓝旗在旧历八月初九的时候就已经得到了警训并开始了战前准备,实力比两白旗明显要强不少而且也更为集中的两蓝旗的留守后备力量集结至海州一带后得到的前方警讯越来越恐怖,没有任何人想到那些强敌登陆之后在短暂的时间内就扫荡了整个两白旗,主力在耀州一带停滞下来准备起就地的防守。
不过即便如此,拥有数十个牛录的两蓝旗用于后备的青壮和马匹也凑出了万余左右的马队,其中还有四千左右披甲的精锐做为核心骨干,战斗力完全不逊色于辽东明军的某些正规主力了。
上万人的马队在耀州西南的平原上展开了五六里左右纵深十队以上近百米的横队,给人以无边无际的感觉。事实上按照传统的军阵,一万骑兵不论从后勤还是队形来说也差不多同五万大军差不多。
以旅为单位展开密集队型横队的张海等人所率领的主力,正面至少有十二个步兵营三十六个步兵连六千余名步兵所组成的极为密集的奇怪队形。肩膀几乎挨着肩膀的情况下,六个紧紧凑在一起的步兵营几乎也有近六里左右范围的距离。
战士们几乎与此时代乃至未来二百年内的任何军队都大有不同,不是排着整齐的队伍,而是在全身披挂的情况下几乎肩并肩的卧倒在地,在远处时隐时陷的楼出身影,给远处的敌人以说不出的诡异感觉。
“远处的强贼并不可小视,能以这样奇怪的单薄队形迎击我军那说明在他们之前极有可能拥有陷马坑或者埋伏有其他的军队,你带几百精兵及一千马队出战,从侧翼到正面都试探看看有什么诡异。”负责指挥的镶蓝旗负责留守的都统说道。
虽然起兵的几年时间里后金几乎是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可在狩猎以及更远时代征战的经历让大部分升到高位的满州指挥层都有着谨慎临敌的习惯。多使用试探性进攻而很少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孤注一掷的盲目进攻。
负责试探性进攻的几百精兵上千普通青壮组成的马队又分为从侧翼进行试探性迂回进攻的主力和从正面以松散队形展开试探的二百左右战斗力并不是很强的游骑。
满州主力这种极有可能采用的试探性进攻战术,队伍在出发之前的时候就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各营营长都明白遇到什么样的情况应该大致以怎样的原则应对了
因此,各营营长并没有像以前的大战的时候那样每当面临大战的时候就力求零伤亡的解决对手。
二百余名从正面进攻的骑兵逼近各营到五十步以内的时候各排排长才下令开火,以数百发早已填装好的弹药击落了几十名从正面袭扰到近处的敌士兵。而这二百多名马队射出的两千余支箭也造成四名战士关键部位中箭,一人重击下暂时的晕了过去,另外三人被来袭的箭支射上了手指。而命中地上卧迎敌战士们的其余百余支箭落在了背上或是双臂之间并没有造成怎样严重的伤害。
冲向左翼的镶蓝旗试探进攻的马队则在六十步到一百步左右的范围上就遭到了四十八门长炮以及二十四门铜鼎炮整整一个旅构成的炮火网的密集开火,从进入火力圈到溃散不过一轮开火就让三百多名敌从马上摔了下来。轻霰弹和实心弹长那些袭扰的骑兵几乎难以逼近能够有效以箭矢威胁的距离。
很显然:这是一支精于火器,作战沉稳,鸟枪精确而炮火配置也很猛烈而具有相当威慑力的武装,而且还全副披甲,这就是在试探性的进攻中张海能够战线给敌人的印象。让敌人以为自己是一支普通意义上“装备精良”“善于火器”的强军,但并不对这时代的军队拥有怎样的代差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大可能减小损失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确保同敌军主力交战,并展现全部实力的机会。
第418章 耀州坚城()
其实即便是张海也未必完全清楚,新军此时六个全副武装起来的主力旅集中起来的时候已经是整个亚洲乃至整个世界一股难以比拟的力量。尽管各部队尽量克制着自己的火力,展现出来的实力还是威慑了前来的两蓝旗主力。
“撤!快撤!”负责指挥留守力量的镶蓝旗满州都统很快的就做出了选择:眼前的这股力量至少也是不逊色于当年浑河之战时那样明军精锐的力量,甚至要远远强之。如果是拥有不少精锐的八旗主力回师,那或许还有把握对付对付。现在这股临时聚集起来比对方人数少的的留守马队,是根本不可能吃掉甚至重创这些全身铁甲的精锐的,当务之急显然是要保障耀州一带的防御。
当新军主力闪电般扫荡辽东半岛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后金统治区域的时候,分布在三河两岸的满州居民们以最快的速度按照早就有的准备向核心大城市内集结。而且按照事前“分而力弱”“合而力强”的经验估计,分布在耀州至海州一带的两蓝旗青壮主力及留守的精兵云集于耀州;原本分布在辽阳至沈阳的两红旗青壮主力及留守的精兵重点确保盛京新都,而实力最为强劲的两黄旗主力则在辽东深处萨尔浒以东的老寨图赫阿拉一带集结并进行防御准备。以三股较强的防御据点加上三股较弱的城池最大限度的迟滞那传闻中异常强悍的张海等人率领的主力部队扫荡辽东的速度,力争同回师的后金主力汇歼来犯之敌于辽东平原深处。
而各处的其余没有太大协防价值的老弱则在少数人的带领下尽可能的向北逃,暂云集于沈阳至老寨一带以最大限度的保存整个族众的实力。
兴建于辽代的耀州城本来并不是一座十分适合防御的坚固城池,周长不到三里,面积不超过十公顷,城高也并不比复州城头高多少。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