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向北不久过了南丹就是各个土司的地盘了。要不要在停留一段时间加强护卫的兵力?”宋子悦心中多少有些不安的询问道。
“不用,我们这一千人只要注意一些,应该没有大碍。”张海回答道。就这样,队伍在河水变的有些湍急而过浅不在适合行船的时候踏上了岸,展开了这西南之地比较难行的一段路途的跋涉。队伍展开一般古时军队所不敢想象的纵队在道路上蜿蜒曲折的前行起来
第859章 梧州官商()
就在张海率领着近千人的队伍离开了梧州城,展开了向西南内陆的出巡之后。梧州城内的李文远在感觉到张海一行人已经走远了的情况下才彻底安心下来。
李文远做为当年跟随石垒王光等人南下作战的骨干之一,也是当年曾经在南京城凯旋受勋并在当年就成亲的人物。
自两宋流官制度以来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小妾不论,就正妻来说一般都选择祖籍或出生地的“同乡之妻”,在外任职的时候,亲属要尽可能的同当地人分离开来。新朝没有流官制度的传统。不过张海以及新军上层在主力的官兵们在婚姻问题上还是有所考虑的。新朝的地方官员成亲没有这类规矩,只是要回避宗族大户,并且配偶有必要的档案且经过审查就足够了。这些事情基本上是新朝二年天下鼎定之前的时候就开始忙碌起来。
同很多新军主力部队出身而且担任州官的骨干一样,李文远的妻子在调查的时候也是东南没有太大背景富户的女子,前明时刚刚入宫不久,名叫陈茹。所不同的是因为陈茹一口南京官话口音,当时的队伍上就以为她是东南一带的人物。而实际上陈茹正是广东潮汕人出身。
在新朝早年执行新政的时候,潮汕当地因为宗族势力强大,对新朝的反对也最为剧烈,很多人都被当地所清洗了。不过潮汕族陈家的一支因为有宫内这条关系线,李文远地位不算太高,但也能多少说的上话,因此算是受难不算太大的。陈茹及其直亲最终远离了潮汕当地,跟着李文远一起来到了梧州。
两广一带的民众除了广州佛山等比较繁华富裕的地方不少大族养了一些拐卖来的资色出众的女子外,当地人的平均颜值大多不怎么样。潮汕人的北方汉家血脉在这上千年的时间里算是保持的比较好的,这也让李文远为之欣慰。
新朝的官员不像旧时的读书人流官制那样经常频繁调动,做为县官也没有完善官僚体系内那些迎来送往的需求,虽然分配的不是富裕的地方,但李文远却曾经立志在当地做出一翻事业,最终也能开拓出一分家业。
自从新朝四年开始,接连两次大规模的风暴开始让李文远一家人有些不安起来。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李文远对于张海乃至新朝在敬畏之中多了一丝不满的心。常对妻子抱怨道:“都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圣主什么都好,就是有些好高务远了。”
不满归不满,身为有过三年从军经历自青州城时代就开始接受教育的老兵骨干,李文远可是清楚的知道新朝与旧时的朝廷巨大的不同,还有新朝圣主张海那几乎可以得到证实的天帝之使的身份乃至无尚的权威,从来不敢有任何反叛的念头。
陈茹却不相信新朝四年北京城中传出来的那些传闻,对于新朝虽然也是敬畏大过家仇,但却不相信新朝能在一代人的时间内管的到这广西境内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很多李文远不敢去做的事情,陈茹却并没有多少顾及。比如当地的商户们平日里送来的那些看起来并不算贵重的礼物。凭借着潮汕人盘根错节的家族关系与逐渐恢复的人脉,也利用一位远亲经营起了不小的药材生意。在之后短短两年之内就赚取了上万两的银钱。梧州城算不上大,通货的购买力也高,有了这些关系的支持也让这小小的梧州城在平时的发展上稍稍强出了不少。
不过到了新朝六年春节的时候,陈茹身边的一名负责联络事情的丫鬟竟然失踪了,在这不久之后,一封匿名的信件却让陈茹惶恐不安起来。搞官商经济的事情终究是暴露了。
新朝的不少规矩与思想意识陈茹也是多少有些耳闻的,擦边球一般的“官商经济“虽然不算是贪污渎职那样的重罪,但是也是新朝的大忌之一。在两广这样的边地,超过万两的数额不管是有什么样儿的“罪轻情节”也必然最终是个家破人亡的结果。
陈茹没有敢将这件事情告诉自己的丈夫,而是花了不少的时间私下里同这些不知道那里来身处暗处的势力讲条件。她还是有一丝幻想:只要有了足够的钱与势力,就算出现最坏的情况,那大不了也可以去流亡去南洋,甚至在这西南一带,无需流亡海外也有退路也说不定。
就这样:陈茹最终有些意识到了是什么人在要挟自己,那很可能与前明的余孽有关。可是到了此时,陈茹觉得这件事情再也没有退路了,就将一切对李文远坦白了。
让陈茹奇怪的是李文远在得知这件事情之后并没有勃然大怒或者责备自己,而是陷入了惶恐之中不知所措起来。这些事情在旧朝或许不算太过严重的事,可在新朝极有可能就是天大的事儿,说不好就有拿一天要遭遇石刑的待遇。
也就在这个时候,梧州公安军县营的副手乃至几个连长等头面人物闯了进来。这些人不知什么时候也都被花了极大的价钱拉下水了。
“你们是想造反么?或者还是你们觉得那些人有可能成事儿?”李文远终究平静下来对这些人怒斥道。
凡是在新军主力里做过事儿的人,不管是新军主力部队的军官还是核心工匠,都会知道张海及其领导的新军主力是多么的强大。而且这种强大还不是像很多强军那样仅仅靠着某些目的来维持的很容易因为环境而改变衰败下去的士气,还在于层出不穷的战术手段乃至整个精工生产力体系的进步。在掌握了天下的资源之后,就算新朝陷入最不利的局面而分裂,那也会如当年学习材料中的亚历山大帝国一样分裂成几个新朝的势力,而绝对不会有外人的空间。那些前明余孽就像边地的北方少数民族一样,在新朝面临最为不利的情况下也似乎是早没有了什么机会了。
第860章 前明残敌()
“造反当然痴人说梦,可是难道营长就愿意不但默默无名而且付出毫无应有回报的生活么?如果为了天下百姓打天下的人自己都得不到必要的利益,那么当中华再次面临危机的时候,又会有几个人把大义放在心上?就靠当年明末除了我们以外的那些人?就是那些腐儒们好歹还讲究个利义之辩呢。凭良心说:打江山那事儿先不提,就说我们这几年来相比旧朝带给当地百姓的好处,值不值几万两银子几个女人?凭什么那些商人可以做的事情我们却不能做?如果说是竞争不平等,那自古以来的官营工商业和官田何时又与民间平等了?我们也应有为自家利益的打算,而是到头来靠新朝来养老,让子女去要饭。何况钱在我们手中同那些土财手中的意义也根本不同,那些落后愚昧的阶层怎么能同我们相提并论?天下的道路桥梁学堂水利十有六七都是所谓的官僚资本办的,那些寻常的商户土财做过什么象样儿的事儿?”
这些话,当然都是推脱之词,李文远当然也十分清楚这点儿。可正因为几位公安军连长也都了解过一些新文化,懂得新朝的一些新道理,话听起来倒又很大说服力。是啊,比起那些民户商人来,自己从能力到对社会的贡献,哪一点儿又差了?
不过李文远可没有能被轻易的忽悠住:“可这,也绝不等于能同那些人往来做对不住新朝的事情。继续下去搞不好,我们就都要走上绝路。“
“只要我们有所注意,他们就要挟不了我们。毕竟队伍中同那些人同流合污的又不是没有,出了事情,我们也完全可以推脱。我们并没有反意,就是天帝知道了又有什么理由来降罪于我们?“李文远手下一名连长说道。
“可是那些人必然是有什么事情要图谋不轨的“李文远还是有些忧虑。
“只要我们并不被动应对,总有主动了解他们的机会,毕竟很多事情是他们有求于我们。我们只要有保留退路的决心,就不怕那些人要挟。“
随着同那些西南一带的前明雨孽的基础,直到不久前李文远才了了解到:西南一带从广西到四川同那些前明残余势力有来往的并非一家。很多人的想法反而是养寇自重,那些人如果真的是小有气候,反而自己有可能是大功一件。
张海忽然间来到广西境内的消息让李文远震惊不已,不过他庆幸自己在梧州当政期间没有做过什么太过出格的事情,就是涉及到拐卖幼女的一些事情,也都妥善的做了安排和处理,这三年来不算逊色的政绩也是李文远心里平衡的底气所在。
“听说圣主以前从来没有公开的出巡过,都是微服,不过到了西南这一带为何又这样公开的出巡呢?而且似乎还有意的克制前行的速度在我们梧州就停留了这么长时间?虽然山高皇帝远,但我不相信:朝廷对西南的事情完全没有了解。“一名心腹有些不解的询问道。
其实这名心腹是个聪明人,也大致猜到了一二,李文远当然也是聪明人:“我看是圣主是要引蛇出洞。“
“这会不会太危险了?有没有可能出大事情?“
李文远笑道:“你我当年都是在队伍里接受过学习的,了解东西并不少。只要不是一线天那种绝地还毫无察觉,就是利用山谷打埋伏和突袭,过去十倍的敌兵有把握么?我听说新朝最近开始生产了不少线膛枪,射速同寻常的短鸟枪差不多,但是在精度上的突出加上人员上的优选精训足以威胁一百二十步的头靶,二百步的人靶。更别说那层出不穷的散弹与爆破器材利用方式,乃至天子近卫们那些比现在新军主力部队所用的燧发排枪还要精良的多的联装枪铳了。我可以这样说:这千把人的队伍就是在寻常途袭中遇到万余名敌兵也是稳赢,几万敌军的伏击突袭有一定机会,这也要赌这几年来圣主身边的队伍没有过去那样的战斗力与战备水平了。不过在这西南一带,算上不少地方都是土司少民也是人烟稀薄地形险恶,哪有那么容易轻易集结几万大军还能不被察觉?”
此时包括李文远在内的西南不少人反而担心起来,担心那些前明余孽们会不会不知好歹的自取灭亡。
而在此时藏区边地的一处大山中,不少工匠正在艰苦的劳作着。这些工匠中有很多是经过两三年时间才培养起来的学徒。同新朝也大多有着国恨家仇,并不单纯是为了寻常的生计来混饭。加上入门时的挑选,仅仅三年的时间,不少人就在铁器与兵甲做作方面颇有水平了。更不要说这里虽然空气稀薄贫瘠险恶,但是平日里的吃穿还算充裕。而且在军器制作的管理上还有必要的奖罚,这使的这些工匠们在制作军器的时候达到了前明绝大多数的工匠们所难以达到的水平。
“最近里的活儿怎么突然间增加了这么多?每个人要完成过去几乎两倍的量?”
“还好奖励也突然间加大了不少!是不是新朝有什么大事,上面决定要起事儿了?”
工匠们纷纷议论道
而一些新来的人则有些紧张起来,因为在这工作的工匠们都得到这么一条消息:工匠们也要适当接受训练,并且参与战争。人们都知道这是为保证火器质量的一种手段,可谁也不知道这些话是不是真的。
周遇吉听到新朝圣主前来西南的消息后也不由的有些紧张起来。当年的新朝主力大军战斗力之强悍,可是让所有的人都心有余悸。他深深的明白,不要说是现在的新朝主力大军,就是当年新朝主力大军一个旅过来,如今自己这些人的家底儿也根本无法确保胜利,或者说只能凭借相当的运气才能胜利。
那新军部队坚甲利铳还有战斗中官兵们在战场压力之下的沉稳发挥都让所有经历过那些的人们心有余悸。
第861章 前明残敌(二)()
为了尽可能的增强人们的信心,在核心队伍之中包括那些工匠在内,除了极少数尚有斗志的骨干外几乎都是没有在当年参加过战场的人。
而且就像工匠营吸收了新朝在制造管理方面的不少经验以外,新组建的队伍也基本上以那些在新朝起兵中怀有国恨家仇的士人少年遗孤为主。那些选训来的大多是些年纪不过十二三岁上下刚刚在发育期左右的男孩儿。
按照周遇吉与前明川陕总督朱燮元的估计:虽然有不少同新朝有旧仇的人都逃到了西南,还算有些人力财力底子,但是要聚集起一支靠谱的精锐武力,没有十年之功根本不可行。当年的新莽秦朝还有十五年天下的阳寿,自己的准备也至少应该以十年为周期。
因为中国人口众多人力便宜,就算是戚继光当年也认为只有承平年代的局部用兵才追求精锐,而战乱时期的大规模战争则兵力的规模最为重要。但是经过当年无血一样的教训,再也没有认像过去那样重视人海而轻视精兵的作用乃至必要的装备了。
最初的时候,召集起来的千余工匠们是按照新朝四年初三年末的军队标准来打造兵甲的,可是人们却发现:同那些花费巨大成本才搞来的新朝普通士兵兵装是很难轻易制造和模仿的。就是那些最为优秀的工匠,没有专门的人指导也没有专门的水力锻机要想打造出符合身材标准的铠甲出来是一件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而且周遇吉也根本不知道这些孩子们成年后的身材到底如何,可是用于起事的兵工准备却一刻也不可耽误。
最后折中的办法是模仿当年张海所率领的队伍刚刚起事时候,首先制造足够的那种那种特殊的板条盾,以车盾在很大程度上替代铠甲,另外开始制造必要的枪铳。
六两臼铳曾经在当年新军主力部队的征战中立下过汗马功劳,不论是攻城还是野战几乎都是包括明军在内的不少敌众的噩梦。西南地区的前统帅朱某人最初想要大规模量产的也是这种重量并不大可以发射重型铅弹,制造难度又不大的超轻臼铳。当然还有那种能够发射霰弹的铜鼎炮,那弹如雨下的感觉让人永远也难以忘记。
可是周遇吉在看过了那珍贵的一套新军主力部队铠甲之后又回想起不少事情却有些摇头起来,对朱燮元慎重说道:“当年张海等人的队伍用这些东西就给明军甚至后金军队带来过巨大的杀伤。可是如果面对新军主力部队那样的队伍,这些曾经起到过巨大作用的兵器就未必那样有效了。如那高手运用的投石索一般威力的铅弹可以杀伤马匹也可以威胁绝大多数传统的铠甲防护。可是如果遇到像新军主力部队那种整体式的铠甲防护,除非是命中头部,否则所起的作用就要大打折扣。而且张海手下的队伍有充足的条件进行抛射曲射方面的训练,也有很多专门的技术。而如果是自己这些寻常的部队用起来,有效射程和命中率就会是一个巨大问题了。在抛射火力方面,就是对付新朝的那些公安军,这些臼铳所能起到的作用甚至还不如效仿当年新军中所用的那种如东虏弓箭一样的大弓。“
“我们可以把臼铳做的重一些,多装一些火药么。当年在城战水战中,贼军中也有一种比较重的臼铳炮,可以发射威力很大的弹丸。“朱燮元似是感到了一些不安,不过还是这样询问道。
“大帅可否用过我们那些放造过来的臼铳?因为弹丸重,后坐力就特别大六两的弹丸已经同寻常虎尊炮的实弹差不多重了。如果把威力做的再大,那就需要挂勾挂在城头或船上发射,而且一但炸膛就会给射手带来严重的危害。应该要承认当年那贼军之勇悍还是我军很难极的,毕竟我们不可能像他们那样先打下一个省来再从全省的范围内选拔兵源。“
对于这些火器的制造,朱燮元也算是多少有些了解,不过最终询问道:“那要怎样做?难道还是按照原来的鸟枪型制来做?“
周遇吉思考片刻后回道:“那张海当年为了保持对军队的绝对控制,人数的规模一直很少。我们当然也需要精兵,只有精兵才能在战场上拥有最高的效率把火器的效能发挥到最大。但是辅兵就不一样了。我们一个战兵在战场上至少可以配四个辅兵,到了起事的时候,响应的忠民是不会缺少的。最少可以从现有的四个前宋指挥级别的战兵营扩充为前明兵制的满编营。如果有四个人做为一名精锐战兵的辅助,那么就是仍然使用原来规格七八斤重的鸟铳,一个伍总的算起来也能携带二十支填装好弹药的枪铳,完全不比当初那些贼军主力差了。持续性而且有一定射速的兵器也只能用弓箭来充当了。“
这样一说,朱燮元也有些开窍了:凡有过战场经验的不少人都能明白,并不是所有的人在战场上都能英勇善战认真开火的,总会有不少胆气不足人或不瞄准开火,或是滥竽充数,就是再精锐的部队中也不例外。如果把填装好的火器交给少数人,那的确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效率,而且必要的时候如有依托的防守等等,就是临时动员起来的民众也可以全面武装起来。
周遇吉继续说道:“过去我们那些七八斤重的鸟枪,往往就是在近距离也难以威胁到那些强敌精钢制成的整体铠甲防护,更不要说过了三十步远威力就积聚减少了。就是这么重的枪铳,如果制造时的材料质量不认真。弹铳不合膛,也难以起到作用。必须能把六钱重量的弹丸按照不逊色于过去戚家军那种鸟枪的笔直弹道打出去的火枪,才有可能在有效射程上真正威胁到那些强敌。”
“你说的是泰西人的那种火枪?”
“比泰西人的火枪还要精良才可以,口径可以减少到五六分左右的样子,弹丸也可以适当减轻,但装药要足够。这样的火枪才可能在百步的距离上仍然有相当的威力,并满足六十步内杀伤强敌的作用。“
第862章 金川边地()
因为奢安之乱的缘故,以朱燮元为首的残明实力同西南一带的土司大部分关系算不上太好。
而且在西南的不少地方少民虽然也有自己的领地,但面对新朝当年表现出来的战力和能力也有很多处于臣服状态。朱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