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海王光等人统帅的队伍在金川县城南路进行了短暂的临战休整,就做好了兵分三路进攻大小金川一带之敌的准备。
“残敌的状况你也大致有所了解,如果是正常地形下的野战中,你们的一个营,有把握抗衡多少残敌?“临战前,张海向王光郑重的问道。
王光回答倒:“不用新军主力部队的那些装备,至少三千左右。这说的是抗衡,而且是山谷中最先开始埋伏的敌人那样的精锐。而如果针对一千人,则有可能是歼灭了。“
“你有这样的信心?要知道,那残敌的精锐从装备到成份可全非过去的明军可以相比了。“张海问道。
“我们的队伍也不差,在选兵和训练上的资源上自问不是那些偷偷摸摸积累起来的家当能比的。就算是人员相当,可我们拥有足够的物资优势,可以依靠手推车并拥有充足的辅兵后勤。在火器时代,这些带来的战斗力就足可以有几倍的优势了。“
听到王光这样说,张海也下定了决心:以成都守备旅四个营各配备近卫一旅的一个连的精兵在加上辅兵中的一半,分两路围困大金川和普岭之敌。而张海所率领的近卫主力则首先组织力量进攻小金川。
第899章 三路围攻(二)()
张海所率领的队伍多达三万余人左右,其中用于辎重运输的人数就多达两万余人以上。这在重视机动战的新军主力部队中还是为数并不多见的情况。
动用的规模虽然不但这次进攻大小金川新朝并没有像乾隆征金川时那样进行长期准备并动用全国的力量。张海清楚:在抵达边地之后,就算能够得到内地的一些给养。从安全角度出发,队伍在这里展开攻坚的时间还是只有十五天左右。
按张海预先的安排,如果在十天左右的时间里没有取得决定性进展,那么队伍就要做适当减少兵力并在秋天才开始大规模进攻了。这时间上就相当于这次快速的进攻失利了。虽说残敌没有逃亡的打算颇让张海有些惊喜,这意味着不论出现什么情况新军也有最终歼灭这股强敌的可能。可为了在边境乃至西南立威,张海并不愿意让这场战事久拖不绝。
队伍在过了松林口,抵达维至日耳一带的时候,就遇到了当地人的丁壮组成的散兵游用对队伍进行的骚扰。
不过新军主力部队可不再是那些汉族王朝传统力量结构的队伍了,对于这种小规模的游骑袭扰已经有了足够的应付手段。
当敌骑逼近到百步左右距离准备展开抛射骚扰的时候,前出队伍的近卫部队燧发排枪手们往往以一个班的警卫力量,在七十步到百步左右的就能在很短时间内打出五百多发子弹,让百人规模的游骑都会面临随时有可能重创的风险。
而那些远距离抛射而来的箭支,对于拥有完善防护的新军主力来说几乎够不成任何威胁。当火齐发展到可以精确射击及威胁百步左右目标的时候,那些利用机动和抛射优势的战术再也不好使了。
而那些躲避在山丘之后以弓箭和鸟枪准备进行伏击骚扰的敌人则往往在离大部队很远的地方就不得不提前被在队伍周边侦察的散兵面前暴露。然后在猛烈的火力反击下伤亡。
当地土司付出了百余名骑手以及二百多步兵的损失换来了一个血的教训:这新朝来的队伍的确如同传闻一般强悍。如果离开险要的山势想在一般的情况下同其交锋是一场根本得不偿失的买卖。
在远处的山上,利用周遇吉等人送来的望远镜嘉勒土司观察到了那近忽一边倒的战斗,也不由的郑重起来:“看来是我太想当然了啊。想不到,世上还竟然有这样的凶悍而神奇的队伍。除了依托着山险进行防守之外,还真是没有被的办法了。”
一路扫荡之下前金的大军以近卫部队做为精干力量为先锋,一共消灭了近四百名敌军的伏兵,击溃估计在累计一千五百到两千人左右的队伍,在仅仅只有一名官兵于伏击中负轻伤为代价的情况下就彻底扫清了大小金川地区的外围。
当队伍继续前进的时候,山下那些还算淳朴的藏民如同当年的后金山寨一般展开了顽抗。这些顽抗倒是比敌军正规武装力量的袭扰有力的多。
可在绝对的力量优势面前,金川地区四五千抵抗的当地民兵在坚固的防护与猛烈火力的压力之下被打倒在血泊之中,还有数千人被俘,能够动员的外围民众中的那些老弱妇儒倒是没有后金集团那样的尚武传统。在安排了专门的负责押解的队伍之后又三千动员起来的辅兵负责按原路押送至汉地。
如果此时的新军队伍像当年那样以弓箭和臼铳做为主要的火力,那么这里的藏人虽然会认为来敌很强大,但还是会进行顽抗。可近卫部队的强大完全脱离了这里人们的认知。不少认都认为那的确是神派遣来的天兵,不少“威力不小”铳炮竟然对那些人几乎毫无作用。而对方的枪铳却似乎像变戏法一样源源不断出现在手中,在不算近的距离上竟然一些厚重的铠甲和盾牌也都挡不住。
这种巨大威慑力带来的影响迫使当地的不少民众最终在武力威慑面前放弃了抵抗。
不过,扫清大小金川外围的行动还是终究造成近卫部队三名战士在伏击中中炮负伤,其中一人伤势还不清。在辅兵队伍中,则出现了战死。
这些伤亡队伍成千上万的队伍来说当然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张海却知道:留给队伍的时间不多了,必须尽管的展开进攻行动。
新朝七年旧历四月初一,在近卫部队主力攻克鄂克什抵达小金川附近并占领了预定地区之后的第三天,炮击便展开了。在这个时候,王光所率领的成都步兵旅各营也基本上完成了对昔岭及大金川地区的包围。
即便是成都步兵旅,也如同新军主力部队一般拖大。在防御中往往以千把人的队伍就在累计一里左右的要地上展开防御。仅仅两千人左右的队伍就敢对不小面积的山岭展开围困。
“他们也太嚣张了!这不是视我军如废物一般么?竟然敢以这样单薄的扎营和这么点儿兵力来搞围困?要不要我们派出一部分队伍去杀杀那些人的锐气?”杜文焕手下的一名军官见山下这些狂妄的敌人看不下去了。
如果是面对张海所率领的新军主力部队,即便是杜文焕手下的军官也不会有这样的提议。不过负责轮流使用“千里镜”向下观望的昔岭上的军官们却十分清楚的见到:那些山下的部队没有配备那种独特的钢甲,也没有拥有那令人恐怖的排铳背箱。是成都的一般公安军队伍确定无疑,不会有什么令人恐怖的火力。
“我本想着这些强敌能够像正常军队一样在山下扎营,那样我们就会在山上用火箭好好的以当年的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了。可没想到这些人竟然是如此的托大。这样吧!所有参加夜袭的官兵都需要自愿,抽三百人就可以。悬赏的时候不要出太高的赏钱。这些人答应之后我们发下更多的赏钱以鼓舞士气!”其实杜文焕在新中对这些新朝的大军也有忌惮之心。他终究是不愿意孤注一掷的冒险,决定先派一部分力量在黄昏时分下山进行突袭。如果成功了,山上的主力就可以全面展开火力吸引敌军之下展开突袭了。
第900章 夜袭反击()
杜文焕的决定让一些人觉得有些优柔寡断。出动三百人的力量,还不能过多的选择精锐参与,这无疑显得有些患得患失。
可是在新朝那神秘摸测的威慑压力面前,支持这个选择的人也是不少。毕竟谁也不知道那些潜伏在昔岭附近的所谓“公安军”是不是什么障眼法。会不会在入夜或黄昏的时候成为新军主力部队那样的“真”老虎。
虽然只是出动三百人下山夜袭,不过在黄昏时分的时候山上的杜文焕所辖各部已经做好了迅速出战的准备。不少长达一二百丈的绳索也随时准备投下,以便数百人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突围中去。
对此,卜尔吉细等人却没有怎样阻拦。在卜尔吉细看来:依托山险和这些准备,那些新朝的大军根本没有什么可怕的。这些外人走了也好,至少山上的粮水或许就可以凭此坚持更长的时间。
因此还像摸像样的派人来联络,并询问是否需要山上的力量也参与行动。
对于这些:杜文焕倒是受之不恭:“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就多谢美意了。如果我们最终成功了,这山上带不走的通货军辎就算是我们答谢的一翻美意。”
就这样,杜文焕与卜尔吉细联合凑出了七百人大概接近类似于新军编制一个营规模的力量准备展开突袭。
为了防止这些人拿了每人二十两黄金的预付赏钱之后就逃之夭夭,这七百人的身上全都带了火器辎重。每个人都配备了弓箭短兵以及每人至少五支填装好弹药的火器。五十斤上下的单兵负重除了少量预付的赏钱之外,几乎没有一斤的重量是用来携带铠甲的。因为那些当年同新朝大军较量过的人都知道:要想以坚固的防护抵挡新军主力部队单兵火力不是完全做不到,而是如果那样不说成本不可接受,士兵也只能成为简单的重步短兵了。而粮食和水等有可能让士兵们逃亡到安全地区的东西更是没有带。
这七百人几乎只有两个选择:要么选择做俘虏,要么选择拼死战斗以赌命。
新军那里曾经流传过来的一些夜间行军战斗的组织技术让这七百人在利用绳索下了悬崖之后还算面前能够保持完整的队形。
同公安军的分散不同,这些人在夜间为了不掉对和组织联络方便,在夜色逐步降临的时候是集中在一起一百人为队的集群负责活动的。七个百人队还尽可能的相互靠拢。
不过,这些山上的人毕竟不是经过严格选训的新军主力部队那些年轻人,数百人集中在一起在夜间的行动,就算是没有枯树叶或者线铃等守备设施也终究没有在二三十步的极近距离上瞒的过负责守卫在要到上的成都步兵旅公安军官兵。
负责防御的成都步兵旅公安军队伍基本上是以十人左右的班为单位。两个主力营群分成了一百几十个班据点平均十丈左右一个据点,在近十里的范围内形成看似单薄却又很完善的封锁线。尽可能使山上的强敌不太可能逃脱。
成都步兵旅队伍虽然被冠以“公安军”的名头,而选训的标准极素养几乎不逊色那些新军主力部队的队伍了。虽然在实战锻炼上有所欠缺,但是在那不择手段的心理训练与测试之下再依托川地还算良好的兵源条件,在临战的时候大部分人竟然没有那些大多数队伍都必然会出现的临敌压力。
在发现敌袭的迹象之后各班也没有在慌乱之中匆忙开火。几乎是在敌军开始摸到并开始翻越壕沟的时候布置好的警戒火坑才陡然间被引燃。猛烈的枪铳声在夜间迅速响了起来。
成都各公安军的基层队伍没有新军主力部队那样的金属板甲防护,但也用不算逊色太多的板条盾甲武装起来。在依托堡垒防守而无需考虑携行的情况下,每个人都配备了十支可以事先填装好火药临战发射的通用火枪以及弓箭。还配备了不少铜鼎霰弹炮,整体火力倒十分类似于新朝二年左右刚刚拿下南京城不久的新朝主力部队。
装备成都步兵旅的火枪没有新军主力部队那样奢侈的用钢制材料来做枪管,而是如此时代的西方诸国一样用熟铁材料来制作枪管。寿命上适当挖掘潜力的情况下全枪的重量最终减少到了五斤大概三公斤左右的样子。达不到新军精锐那样一两斤左右的水平。不过这也让夜间的近战有了更好的选择,至少其中一支装上长刺刀之后就不用配备专门的短兵器了。
在杜文焕部下山的夜袭队七百多人不到百余米的攻击正面上,总共可以在第一时间投入开火战斗的只有四个班堡垒大概四十人左右的军兵。接连不断的四百余支填装好弹药的火枪及两门霰弹轻炮的开火轰击之下,在短短半分钟内的第一时间就有四十名左右的来袭之敌倒下,或者倒下之后再也不敢起身。
这猛烈的火力似乎证明了不少人的担心:难道那些看似如公安军一般的队伍竟然是新军主力部队冒充的?
成都步兵旅没有近卫部队精锐的那般火力持续能力极战斗效率,在一次杀伤了同自身兵力差不多的敌人之后实际上有一个明显的火力空挡期。如果这时候遇到精锐而顽强的敌人继续展开进攻,那么负责防御的士兵们就有可能陷入极为不利状态下的近接战斗。
可是那猛烈而短促的火力却震慑了下山负责突袭的队伍,特别是这些人还不能说是没有退路的情况下。
“我们先撤下一段时间,给山上的人发信号!”负责夜袭临战指挥的是杜文焕手下的一名心腹,在这时做出了在他看来没有什么大问题的选择。
夜色之中,七支烟花一般的信号弹在不久之后腾空而炸起。爆炸之处发生了明显的光亮,大致为山上的人指明了之前夜袭队伍的突袭方向。
在杜文焕的计划中,一但夜袭受阻,那原本分散的敌人至少会投入一些预备队在进攻方向上用来救援,而这个时候就可以用山上的火力对那些集中起来的强敌进行火力覆盖下的打击了,说不定还能重新创造机会。
第901章 夜空火雨()
大概在七支炸上天空的烟花制成的信号弹爆炸之后大概几分钟左右的时间里,一束束火箭便从一百几十丈,比过去新军热气球部队通常的作战高度还要高的山头上倾斜下来。
新军主力部队当年给残明武装力量印象最为深刻的第一要属那种轻便的臼铳,可是在实战中:新军主力部队的很多步炮战术到了其他队伍那里却并不好使。因为新军主力部队的兵器与战术不但要求不低的训练素养及一定的文化水平,还必须拥有超常的战场心理素质及意志才能有效的返回。而这些对于传统的队伍来说是面临巨大组织力上的障碍的。
其次,就要属这在新军主力部队手中才发扬光大的“百虎齐奔箭“,这种兵器的使用相对来说在技术上与心理素养上的要求就不那么高。依托山地防御的情况下,发射平台还比在空中更为稳定,也不是必须挑选那些体重特别轻的儿童做为操作手不可。
在新军那里叛逃过来的人的指导下,再加上在大浪淘沙之中的残明孤忠多少因为新朝的当年暴烈的行为有了一丝动力和灵魂,这新制成“百虎齐奔箭”从四五百米左右的高度上倾斜下来的时候,速度几乎接近了一些短铳弹丸的初速,高达七八百焦尔的箭式足以让二三两上下的普通箭支钻入泥土之中或者把整个箭头都没入坚硬的石头之中。就算是一些简单的木排被覆都似乎挡不住这种威力。更别说寻常的板甲盾牌了。
火箭的发射最初只是用精良制度化的“一窝蜂“进行试射。射出的火箭有不少是比较大的“夜间指引箭”,如流光一般的火舌会伴随着火箭直到命中目标为止。这种火箭在山上也经过多次的试射,弹道重点位置同寻常的火箭差距不大,这让在夜间开火的时候能够不短的为发射方向提供休整。
越来越迅速的火箭如同从那夜空中倾斜下来的火雨一般,大概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内就有数万支威力极大的火箭从天空中倾斜下来。在二三百米宽度、大概百米纵深的目标区域内形成了极为密集的打击不断的向远处扫荡推进,几乎在几公顷的区域内打出了一个巨大的缺口。
火箭的火力覆盖区域内大概是成都步兵旅一个连的防区。全连在这种猛烈的火力压制之下伤亡三四十人之多,其余的人也都在巨大的威慑之下只能蜷缩在壕沟或堡垒的崖孔之内。连那壕沟上的被覆都没有对那利用重力势能的加成而威力变的极为巨大的火箭起到任何防御作用。
“这个办法大概可行!我们也准备突围吧!”杜文焕见到这声势浩大的火力掩护下令道。当然,他并不愿意做为第二波下悬崖的人参加突围。因为谁也不知道之后会有什么情况发生。
在那空中的流火不断向远处推进的时候,第一批七个百人队的夜袭突击人员没有放过机会,大胆量的跟在那火雨一般的火箭大概三四十步之后谨慎的向前推进。逐步的越过了不少成都步兵旅的防御阵地与障碍,似乎是突出了包围圈。
“此地不可久留!快走!“各百人队在那火雨一般的掩护停歇下来之后纷纷加快了脚步。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随着不远处那阵阵沉闷的炮声,不少火球般的东西被从炮坑中抛射出来。这火球般的东西并没有爆炸,而是在落地后就被引燃并喷出不少火光。
在火光的辉映之下,至少四五十米范围内的人影被辉映了出来。几乎与此同时,清脆而短促的铳声响了起来,配属各步兵营的近卫连中的队伍开火了。
近卫第一旅的装备火器要比独立近卫部队差上不少,燧发排枪的单管平均重量大概在一千克左右。平均每名士兵在极限的情况下只能如一般新军主力部队那样发射二十支左右早已填装好弹药的枪管。
不过,在防守的情况下负责支持成都步兵旅各营的作战连队每人也补充了二十支左右的从独立近卫部队抽调的超轻燧发排枪。在机动防守的情况下还配备了专门的辅兵及人力车携带一些填装好弹药的寻常火器。
这样下来,平均每名近卫一旅官兵也能在短时间内将四十支早已填装好弹药的枪管发射出去。
在使用完这些火器之后,夜战中每名战士还配备了弓箭以强化夜战中的持续对敌能力。
猛烈的交锋在黑夜里展开。近卫一旅官兵的实战心理素养多少还是比成都步兵旅各营强出了不少。一个排大概四五十人打出的上千支早已填装好的火器就造成了一百五十多名残敌的伤亡。加上黑夜里神出鬼没袭来的箭矢,整个突围队伍前进态势为之一顿。
可谁也没有想到:在观察到山下突围的队伍受阻之后没有多久,那空中的“流火”又如同飞蝗一般逼近过来。
几百个百虎齐奔箭发射箱中的火力接连不断的被从山岭之上发射下来,利用高度优势射覆盖了几乎两里范围之内的目标。这些火箭的精度虽然不怎么样,但在射术方面却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并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