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的投石机打击累计又展开了六七轮,上万枚六两弹丸覆盖了接近十几亩范围内的区域。
而在这个时间里,王三善和卜尔吉细等人也觉得是火候了,命令动员和集结起来的千余名藏汉队伍准备从二百步的可疑区域范围外围逐步缩小包围圈,发动一次决定性的反击。
第917章 无双精锐(二)()
大金川上的守敌明显比小金川更为谨慎。集结起来的千余人的队伍虽然队形也很密集,至少在新军精干们来看是如此,不过却没有直着身子如墙靶一样冲过来。
这些集结起来的守军预备队似乎是有所训练与准备的交替掩护着冲过来。负责掩护射击的人卧倒在地面上用早已填装好弹药的火绳枪铳开火,进攻的敌人则是猫着腰低着身子前进。
而且在进攻的时候没有人人都带着火把如同靶子一样前进,而是每个小队的队长用竹竿前抬着一盏发出微弱光亮的灯笼进行前进。勉强能够让大部队在这险峻的山岭上不会因为走错了路而摸到山崖下去。
“还挺像回事儿啊?”宋子悦不由的叹道。从当年跟着张海起事算起来,见到的国内乃至国外的敌人也不少了。这似乎是为数极少的几支在猛烈火力下懂得隐蔽前行的队伍。
“敌人进行反扑,而且如果以很谨慎的态势使得我们无法在一定距离上充分的发挥枪铳的效率,那么我们就对敌人发起反反扑,用手榴弹做为压制掩护,逼近到近距离上扫荡敌人?大家有没有信心?“战前作战准备的时候宋子悦的话回荡在负责突击的突击队员们耳边。
针对作战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突击队员们在进攻前就做了充分的准备,这在最大限度上的减少了夜间作战通信联络上的压力。
新军主力部队的手榴弹性能相比一战德军用的那种黑火药手榴弹甚至抗战八路军正规兵工厂生产的黑火药手榴弹的差距无疑是巨大的。
由于生产不出合格的现代助爆剂,在17世纪就是把手榴弹做到后世反坦克手榴弹那么大也根本无法把如四等板甲后部一般薄的铁弹壳炸出几十弹片来。大多数情况下都和抗战八路地方分区那些不合格产品差不多,上铁弹壳有的时候就算是刻槽往往也是一炸两瓣或者几片,这大破片的威力还往往不怎么大。
为了解决手榴弹爆破力低的问题,最终只能像大号炮仗那样用硬纸做弹壳,然后在内衬一些铁沙铁片。火绳塞做为拉火引爆方式,经过不少测试和改进,由精干的投弹手去投掷手榴弹可以把手榴弹投掷到二十米远左右的距离上,并在这个距离上的成功引爆率达到七成以上。
这种一斤十两大概一公斤左右的“炮仗弹“因为减轻了弹壳重量。可以装三百五十克左右的精制黑火药,靠装药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黑火药添加剂和加工工艺相比工业时代不足带来的问题。
当然,这种手榴弹因为过重,实战投掷距离实在有点近,突击队员们分成两组:突击组和投弹组。
当敌群逼近到二十步左右的标枪和投掷武器威胁距离范围内的时候,十名突击手迅速展开了燧发排枪火力,精确的把五十发子弹打到了最前面之敌的上身重要部位上,几十名在前排前进中的敌人被打到在地,而接下来的第二轮开火则彻底的压制了微弱的光亮中暴露出来的敌人。
而在这个时候十名在投弹成绩上最为出色的突击队员在准备好了每人十二枚手榴弹之后冲到距离群敌大概十几步二十米左右的距离上把一枚又一枚的黑火药手榴弹在打开了拉火管之后投了出去。
两轮间隔不到几秒种的时间内,二十枚黑火药手榴弹在连绵百米左右的敌进攻阵线爆炸了。
几乎紧随其后,负责射击的突击队员们在打完了两轮燧发排枪之后甚至来不及把这些燧发排枪回收起来,就紧接着急步冲了上前继续把每个人两枚手榴弹扔向了敌人的阵线。
进攻之敌的分布大概就在这一百米左右战线上纵深十几米左右的范围内。四十枚黑火药手榴弹中三十多枚爆炸开来的弹片和硝烟几乎覆盖了上千进攻之敌所在的全部区域。
在黑夜里,手榴弹的一个巨大优势还是在空中飞行的时候不容易被察觉,暗处的进攻方向明处的守敌展开的投掷就更有威慑力。
当然:问题还在于这三百多克比后世一些六零迫炮弹装药还多的十七八世纪水平的手榴弹威力相比真正的现代手榴弹差距太大了。
真正的现代手榴弹,至少可以让一百平米内的立姿人员或几十平米内的卧姿人员多少挂些彩,尽管这种弹药造成的死亡率并不高。而新军精干们的这三十多枚手榴弹杀伤面积要大打折扣。
虽然烟尘看似覆盖了敌阵,不过就像红军八路军时代的那些手榴弹一样,更多的作用还是做为一种“声波武器“用音响震慑敌人而已。上千敌人以比较密集的队形在这覆盖性的打击中负伤挂彩的连一成都没有。大概只有五十个人挂了彩,另有四个比较倒霉的人因为手榴弹在距离头部不远的距离上爆炸而导致死亡。
当然,这短时间内连绵不绝的手榴弹攻势带来的另一个效果是一定意义上的照明弹,让仔细观察并逼近到近处的战士们看清了那些卧倒在地上不敢抬头的敌人。
在手榴弹攻势的照明之下在很短的时间内又有几十名卧倒在地上的敌人被击毙或击伤。
在这并不算长的短促交火之下,掌握一边倒的战场主动态势的突击队员们累计以枪弹和手榴弹杀伤了一百五十余名准备进攻的敌兵,这种声势让卧倒在的上的不少敌人都开始动摇起来。原本这支预备队的伤亡承受力还算可以,可在这种情况下还是有不少的人选择了撤退。
就在敌进攻部队如同待宰的羔羊一般面临被动的时候,那些暗堡中的守敌也终于有人发现了火光之下的突击队员们。
随着阵阵闪光,火绳枪射出的弹丸也成片的打在了火光中暴露出的突击队员们的身影附近。
宋子悦这时果断的下令队伍撤退并退入预定的黑暗区域之中,准备迎接守敌可能展开的新一轮进攻。
这场“反反扑“给于守敌的震慑却似乎不退下去的敌群一柱香的时间内都没有再次展开重新的进攻。
第918章 夜空火力()
短暂的交锋后整整持续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大金川上的守敌才重新聚集起了像样的上千人的队伍。
这些人不再敢于向之前那样大规模进攻了,而是在用投石机进行了十数轮的轮番抛射压制后才小心翼翼的以比较分散的队形和匍匐前进的姿势逼近那黑暗中可疑的区域。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交锋,宋子悦才发现敌人终究也学聪明了:他们终于知道,就算火力不足,在新军面前“东施效颦”也比“固守传统”强上许多。
如果是白天并且地形没有局限,近卫部队中的精干们自然有很多重办法吊打这种“东施效颦”的对手,可是在黑夜又是这样局限的环境下,却给战士们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敌人前线的火力在这种队形下因为兵力的减少下降不少,可宋子阅知道如果在这黑暗中暴露自己的火力。那可能马上就会遭到投石机抛射霰弹的再次打击。黑暗中的冷枪也会频频展开。
之前要不是大部分战士们利用吊索巧妙的躲避在山岭边缘的反斜面诸如悬崖一般的地方躲避那黑夜里无从发现和躲避的投石机抛出的霰弹雨,在没有全身甲覆盖的情况下恐怕又要遭受不少得不偿失的伤亡。
当山岭上的守敌黑夜里的包围圈重新逼近山崖边的战士们不过十步左右的时候,宋子悦下达了开火的暗示。投弹组的战士们迅速在黑夜里站起身来把一斤十两上下的黑火药手榴弹投向敌方,或者准确的说是向尽可能高更远而不是更准的方向投弹。
这种单人投掷的黑火药手雷与其说主要作用是用于杀伤,不如说主要作用是用于照明和震慑。
手榴弹的数量并不算很多,战士们的投掷也并不密集,但是当敌军前锋的头影出现在距离不远的地方的时候还是会引起突击队员们负责精确开火的战士们的点名。
似乎是觉得距离足够近,一些在前面的敌人半立起身子打算冲过来,这些人迅速遭到了精确射手的点名。在十步以内的距离上,甚至不需要瞄准确切的身影,那脚步声都能让精干的战士们准确的辨位。
战斗又一次展开了开来。这一次,战斗并不是很激烈,但给人的压力却大了很多。敌人也终于准备了不少用于投掷的火罐一类的爆炸物和照明物,而不是在黑夜里先点起火把。
投石机也把引火物从天空中扔了过来,这引起了百步以内黑暗中的敌人猛烈而密集的开火。幸亏战士们在这时间里初步的构筑了仅能卧姿的掩体,必要的时候又可借助山崖边缘做为掩蔽才没有遭到严重伤亡。不过经过这之前两次激烈的交锋,还是有累计有六名战士负了伤,至少三个人战斗性减员。可是杀伤的敌人,却远远比不了预期,至少没有让到山上的守敌到不得不放弃进攻的地步。
宋子悦决定进行一次突破和夜间突破作战,而不是像以往那样利用火力和战力优势死守,也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主动权。
可就在这个时候,猛烈的爆炸声从大概一百五十步以外的地方传来,甚至可以凭借风声听到那成片的人群隐隐的惨叫声。
包括宋子悦在内不少有经验的突击队员们在沉思了片刻后终于醒悟过来:从距离还有方向判断,那好象就是守军的投石机部署的方向。而距离,大概也就和投石机一百五十步左右的作战距离差不多。
而且这种声势的爆炸,不可能是新军炮兵制造的。新军还没有哪种武器可以把炮弹打到上千米的高山之上还发出这种声势的爆炸。大型火箭或许可能有,但是又怎么可能这么的准确?那可能性只有一个:热气球支援部队在经过大半个小时的起降准备之后又赶到了战场上空,用带有引线的“万人敌”实现空投引爆。
虽然敌军在战场一线终于懂得了夜间作战要控制光亮,可那投石机不比火炮一类的装备。占地较大而且需要比较大的空间,即便是配重投机也不可能完全在黑暗中操作。这使得夜空中早已抵达了战场区域的热气球部队发现了目标。
热气球毕竟不是飞艇,联络地面组,还有用螺旋布扇控制热气球的方位隐蔽的抵达目标上空还是花费了不小的时间,从二百米左右的空中向目标的“万人敌投放”至少偏差了目标十米之远,高度误差也有七八米远。
好在新军主力部队制作的“万人敌”尽管威力效率很低,弹片初速只有现代炸弹的几分之一,破片能量制造效率不过现代小型炸弹的几十分之一。可六十斤的重量和二十余斤优质黑火药带来的爆炸还是给半径十余米内的目标带来了严重的杀伤。
黑火药夹杂着燃烧物的爆炸又将投石机附近一些用于照明的抛射弹药引燃了,这几乎摧毁了对新军主力部队战士们威胁最大的一抬投石机,而不仅仅是杀伤一些随时可以补充人员。
后方的爆炸让在前方准备进攻的敌群一阵躁动不安,不过或许是距离太远的缘故,并没有威慑太久的时间。
尤其是那从另一个地方不段抛处的用于照明的手榴弹,迫使地面上的敌军为了保持士气也不得不开火还击。
就在这个时候,一些进攻中的敌人发现了不对。因为在卧倒状态下进攻的一些军兵不少人竟然是背部负了严重的伤,也有零星的枪铳声似乎是从天上传下来的。
在一部热气球以“万人敌”摧毁了对突击队员们威胁最大的投石机的时候,负责操作另两部热气球的战士开始用携带的“待发枪铳弹药”从天空中开始向下射击开来。
这种“夜空开火”之前张海也不是没有设想过,但是最大的担心还是热气球上的战士因为枪口的闪光而暴露位置。
可在战前的时候,竟然是张海身边一直沉默中但却已经是少女的杨思率先想出了办法:那就是用一个喇叭一般的“罩光筒“安装在吊舱之上,瞄准方向可以调整。这样只要不是运气太差,就可以保证只有被攻击目标区域内的人有可能发现开枪时的闪光,减少暴露的可能。
第919章 夜空火力(二)()
这一轮负责操作热气球的战士是从近卫部队中的线膛枪神射手中挑选出来的。三名战士算不上是新军中最为突出的顶级精干,但他们确是在当初热气球操作方面最好也最有经验的人,其中一人还参加过之前小金川的空中辅助作战。
这三名战士的体重也控制在大概类似少年人一样五十公斤左右的重量上,因此在热气球升空的时候可以如王光手下的那些四川本地热气球操作手一样,在只能携载两个人份量的热气球上装载一百五十管填装好弹药的燧发排枪以一支线膛枪。或者三枚三十六公斤左右新军主力部队工艺水平的“万人敌”
这次打算增援上去的三百公斤左右的火力物资包括三枚六十斤“万人敌”、十件全身铠甲除了胸甲以外的附件、一百五十管填装好弹药的燧发排枪枪铳。
通过向山下进行联络的“通信引线”滑送下来的吊筒消息,对于这二十余名新军中最为精锐的突击队员来说。以往在战斗中往往“多多益善”的装好弹药的燧发排枪枪铳并不是最为急需的物资。
在战斗中,突击队员们突出的感觉到了缺乏全面而有效的防护带来的弊端。防御率不是百分之九十几而仅仅只有百分之五十,这使的突击队员们在夜间只能很谨慎的作战。不得不提防那些黑夜中随时可能出现的冷枪冷箭。
另外:燃烧和照明类的弹药在夜间的交锋中也显现的十分必要。这些弹药在新军主力部队中的准备中并不充分,不过好歹还算在近卫一旅的炮兵队伍那里还有一些备用,就送了上来。
当驾御着热气球的三名近卫部队精干濒临夜空下的战场的时候,通过仔细的发现才感觉到了突击队员们正面临一次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首要的任务当然是先把山上守敌那谨慎的反扑打退,使突击队员们在山上立住脚跟,这样再经过一次补充性的运输,就能稳固的在这大金川的山岭阵地上立足了。
三名热气球上的线膛枪手这时候开始趁着突击队员们扔出的照明手榴弹不断的从空中不到百米左右的距离上展开精确的射击。
夜间的光线并不好,地面上的敌人只是在闪光和火焰之中暴露出几秒种的身影。加上空中平台的不稳定,这使的神射手们在一百米左右的高度及不超过百步左右的距离上也不能做到枪枪命中。
不过,加上那黑夜中投放、事先难以躲避的黑火药手榴弹造成的每发平均零点几人的杀伤概率。还是在并不算长的时间内就先后让百余名潜伏在距离突击队员们身边不远的敌人遭受了伤亡。
这又是一边倒的战局似乎耗尽了卜尔吉细手下的耐心:“上来的不过就是那最多不过二十个强敌而已。我们只要不是傻傻的冲!轮番负责扔石头也会把那些人砸下去了!”
王三善也知道继续耗下去可能有些不妙,谁知道这漆黑的夜晚又会不会有增援或者主攻的强敌爬上山岭?如果这样水平的强敌超过五十人,王三善就大致可以确信:大金川的结局可能就会被锁定了。
几只灯笼的罩子被揭了开来,在夜中发出暗暗的光亮,战鼓声想了起来。近千名守敌重新被鼓动起来,向前聚集在不大的范围内准备随时起身向前逼近。
宋子悦手下的战士也不得不在很近的距离上同黑夜里逐步逼近过来的身影展开了交战。
手榴弹带来的火光照映之下,战士们前面的匍匐着的敌群似乎不久前密集了不少。
这个时候,已经逼近了敌群上空的一名热气球操作手不再犹豫,从夜空之中再次把一枚六十斤重的“万人敌”扔了下来。
在一百米左右的高度上,这“万人敌”的准确性高了不少。使用定装引线牵引空炸的高度误差不高于六米不小于二米,大概在四米左右的位置爆炸开来。
爆炸时产生的一千五百多个四五钱重的“预制破片”和一些炸开的大弹片犹如一枚迫击炮弹一样覆盖了地面上方圆二十米大概三四百平米内的目标,一下就造成了四十余名聚集过来的敌人的伤亡。
几乎与此同时,在这爆炸带来的火光与燃烧中,其他两部热气球上的战士迅速用填装好弹药的燧发排枪展开了射击,在短短不过十余秒种的时间就在就有四支排枪上填装好的二十余发子弹从空中射了下来,几乎弹无虚发。
差不多紧随其后,又一枚六十斤重的“万人敌”在另一个位置上但也是敌群的上方爆炸开来,纷飞的弹片又杀伤了几十人。
在这夜间战斗中突如起来的一成左右百余人的累计杀伤之下,如果换成以前的明军那早就会崩溃了。
不过这大金川上的守敌意志倒还算顽强,没有在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之下崩溃掉。不过靠近战士们阵线的敌人再也承受不住压力,纷纷向后方远离光亮的黑暗中撤退而去。
这个时候,夜空中的运输任务才得已真正展开。十件全身甲配套的附件被送了下来。这些附件包装铜上有不同位置上的专门标记,以使得突击队员们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找到合适的战士。
就这样:二十来名还有战斗力的突击队员七个人负责掩护,另外十几个人展开了武装准备。
就这样,当退下去的敌人再次准备展开进攻,并开始投掷照明用的火罐的时候,十名已经完成了全副武装披甲准备的突击队员在手榴弹的掩护之下,向敌群勇敢的展开了义无返顾的突击。
冒着黑夜里时不时的冷枪,已填装好弹药的燧发排枪在极近的距离上扫荡着那些哪怕在夜间露出一点儿身影的敌兵。
十名负责陷阵的全副武装的战士几乎每个人身上都中过箭弹,不过却仅仅只有一个人负伤减员,而十个人累计携带的近六百余管早已填装好弹药的燧发排枪枪管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里就杀伤了近三百准备进攻中的敌人,其中还有不少是负责指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