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英雄-第3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就在此时,负责统帅叶尔羌大军的阿黑麻已经得到了十多里外的消息:前去侦察试探的队伍溃败了。不是败退回来的侦骑的报告。而是在安乐城城头以宝贵的望远镜观察敌情的阿都刺那里送来的消息。见到敌军的马队似乎展开全面反击,正在追杀着自己那有限的逃兵的时候,阿黑麻也知道情况出现了逆转。

    马合木也观察到了远方的情况,却终究觉得有些犹豫:“看样子,那些反击而来的敌骑大概在两千骑左右。而且:他们的马术和骑兵队形都不怎样。不像是什么精锐的骑兵。我军两部仅仅是城外的力量合起来就有三万人马,我看是不是。。。”

    阿黑麻则是一个十分谨慎而果断的人,他迅速的下定了决心:“我觉得这事儿很有蹊跷。让各队先做好准备吧。如果这些敌骑前来的时候没有太大的漏洞,我军就暂且回避。。。”

    “回避到安乐城内么?”马合木问道。

    “当然不是,安乐城恐怕也是绝地,我们应该退到更远的距离上看看这支前来的强敌是如何攻城的再说。相信以他们这点儿兵力。不可能在面对安乐城内的阿都刺大军的时候还能奈何集中起来的我军的。”阿黑麻对马合木下定决心说道。

    马合木有些觉得阿黑麻谨慎过头了,不过既然己方是客军,当然也犯不上积极的去提阿都刺等人去首先抵挡那些强敌,就同意了阿黑麻的看法,整队开始距离安乐城更远的方向上撤退。

    当年叶尔羌的立国之战,就是归来的先租以五千军队战胜五万大军,在超过几千人规模的交战中,以一当十的精兵是并不希奇的,阿黑麻也相信前来的新朝大军尽管传闻中作战方式有些奇特,也会是这样一支力量。

    “他们的主力似乎没有去奔安乐城,好象大头是冲着我们来了!“似乎发现了情况有些不对的侦骑忽然在阿黑麻面前通禀道。

    “什么?“阿黑麻也有些不敢相信:就凭连己方十分之一也明显没有的兵力就敢来挑衅。

    “或许他们不知道这安乐城内也有三万吐鲁番大军,或者。。。这是想驱离我们而已。“马合木判断道。

    想到这里,阿黑麻也终究没有动摇自己的决心,带领着队伍向西撤退,远离安乐城与这吐鲁番一带的战场。

    让阿黑麻与马合木等人更为惊奇的是:这只前来的大概两千人上下的骑兵竟然展开连绵十多里的单横队,并展开了钳型的包抄攻势,似乎要吞掉自己这三万大军。“

    “我看他们真是疯了!”马木合叹道。

    阿黑麻见到这种情况也有些犹豫了。一以胜十甚至一以胜十五的精兵都是可能的,但有个前提条件:那是规模上千而且聚集在一起的精兵。像这样奇怪的单排散阵,还要一战十五到二十,只要己方不犯大的错误,岂有不胜之理?对手真是太为把人看扁了!

    想到这里,阿黑麻下令道:“这些强敌既然这么给我们面子,我军也就无需客气了。先集中前军向围过来的右路之敌展开突击,给这些不通骑战的中原人一个教训吧!“

    集中三万大军进攻一千之敌,若对方是难以想象的精兵那也未必有把握,可是想这样分散的队形,阿黑马想不出以二三十倍的局部兵力优势还有什么不胜之理。

第1095章 不再被动(三)() 
这些日子以来先锋旅步兵队伍的马术特别是在独特的阵形队形机动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连绵十多里的松散单横队。在临敌方面也娴熟了很多。因为足够宽广,各连队伍在行进中始终保持着距离敌阵至少一里以上至少两里左右的距离。

    两里左右的距离,要想展开骑战追击,是一个并无把握的距离,因此尽管阿黑麻与马合木统帅的大军主力展开抢攻逼近的时候,自东向西绕到南路的新军骑兵纵队并没有停下来,反而似乎面对敌骑在远处展开的冲击视而不见,直到接近完成了包抄合围前的准备,并且敌骑已经逼近到一里左右的距离的时候才开始下马并立即展开火力。

    神射手队伍们并不需要像太多的准备时间和协同作战,每一名官兵几乎在下马之后就立即以早已填装好的弹药向逼近过来的敌骑展开射击。

    虽然为了谨慎起见,三万敌骑主力的主攻方向放在了不过两里左右战线纵深的先锋旅左翼最西端,大概是新军第二营主力一个营的位置上。兵力优势几乎达到了五六十倍之多可是这也造成了在主攻方向上叶尔羌骑兵的更为密集。

    新军第二营群参战的一百五十名线膛枪手和七十步神炮手在这样如墙一般的敌骑冲击之下几乎弹无虚发。敌骑进入近战距离内大概一分钟左右的冲击时间内,神射手和神炮手大概总共进行了四轮开火,打出了六百多发线膛枪弹和二三百发抬炮弹,短时间内就有千余敌骑从马上跌落了下来。

    而在敌骑逼近到百步左右距离的时候,似乎在上一次大战中很少有过突出表现的神箭队官兵们终于有了用武之地。面对这样如墙一般的敌军,神箭手们不需要太过认真的瞄准,只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最多的箭支发射出去。一百五十张一石二斗强弓在速射的时候往往拉不满,不过即便这样也能射出堪比两宋时代普通士兵神臂弩一般的一百七十焦尔上下的强箭。在短短十秒左右的时间内,神箭队的一百五十名战士同样一速射的方式展开了四轮放箭射出数百支凹槽内藏有剧毒的强箭,一下又让近五百敌骑跌落下来或者在沉重的代价面前惊慌失措而失去控制。

    而在这个距离上的神射手与神炮手队伍已经不在用射速较慢的线膛枪炮展开攻击,而是用早已填装好弹药的燧发排枪展开了火力。十秒时间内三百余名官兵打出了三轮累计四千五百余发待发枪弹,放倒了一千五百余骑敌兵

    这样:在冲击到近距离的过程中,叶尔羌主力就遭遇到了三千余人的伤亡损失。当骑兵展开冲击的时候,伤亡承受力通常要一般步兵队伍高,而且有极大的惯性,按照正常的情况来说倒不会仅仅遭受一成伤亡就被遏止住,至少还会通过惯性冲击到交战距离。

    可是为了在局部达成相当的兵力优势,叶尔羌骑兵主力的进攻正面过与狭小。仅仅三千左右短时间内的伤亡损失就已经让整个千六排扫十排的马队彻底陷入了混乱之中,这给了后面的队伍以巨大的威慑。

    距离第二营阵线大概三十步左右的距离似乎成为了一道“死线”几万叶尔羌骑兵的进攻能量,似乎也就到此为止了。

    而在这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内,机动力远非过去徒步作战时可比的先锋旅第四营的马队,以及北路第一营和第二营的马队也缩小了包围圈,并把同大股敌军的距离拉近到有效交战距离之内。

    线膛枪和线膛抬炮火力接连不断的从四面八方集射而来。仅仅接火后几分钟内的后续部队开火,四百五十余支线膛枪和二百余支线膛抬炮就打出了一千八百发子弹和八百余发四两线膛炮弹,从其他方向上将两千余骑敌兵接连不断的扫倒。

    第二营在敌军冲击到顶点并展开撤退的过程中也没有间断火力叶尔羌人又付出了近两千人马的代价才从百步以内的密集火力范围内退出,而在继续逃亡的过程中又遭受到了线膛枪和线膛抬炮火力的追射。

    就这样,超过四分之一的叶尔羌人马在短短数分钟的时间内就被解决了。而此时,利用马队的机动性,四个新军主力营也从各个方向上完成了对叶尔羌主力的合围,将其压制在方圆不过二百步左右的狭小范围内。马匹成匹倒下的情况下,叶尔羌人只能通过马匹的尸体做为掩护,抵御着四面八方继续射过来线膛抬炮火力。

    激烈的交锋,特别是承受敌兵主要进攻压力上的第二营还是付出了不少的伤亡,特别是第二营的一百五十名左右的弓箭手。

    因为弓箭很难像待发火器那样以卧倒的方式开火,因此尽管冲击中的敌兵遭受到了不小的压制,平均每名弓手面对六七米正面范围内的敌群还是在冲击中射来出了二十发上下的箭弹能够在这样猛烈火力威胁之下依旧展开箭弹开火的,往往是质量不差的精锐。

    这导致第二营的一百五十名弓手有上百人被来袭的箭弹命中过,其中有三十余名战士负了程度不同的伤,大约有七人因为面部或头部中枪中箭而导致伤亡。第二营其他卧倒在第的官兵们也遭受了二十余人伤亡。

    整个先锋旅的马队在临敌的时候遭遇到了十人左右重伤或死亡,五十余人左右的伤亡损失。

    如果在猩猩峡一战之前先锋旅对于这样的一比上百的损失比还能接受的话,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则感觉到了这次作战似乎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和失误。

    第二营的神箭队参谋在刘洪涛亲自来临的时候不得不承认道:“新军主力的火器与训练发展到如今这种成熟的程度。即便是远非一般弓手可比的神箭手们,也似乎有些落伍了。。。”

    刘洪涛却安慰道:“野战临敌应付冲击,本来就不是弓手的强项,你看:现在敌军被我们压缩到了很小的范围内,你们应该可以试试看了!”

第1096章 围歼敌众() 
此时的叶尔羌诸部,弓箭等投射兵器很大程度上开始被火器所替代。但是做为成本较低的装备,装备数量仍然不算小。从猩猩峡到哈密一带的交战中,先锋旅缴获的箭支多达二十多万支,是参战的八百多名神箭队官兵所携带箭支数的三倍。当然,问题在于这些箭支大多是以中亚草原流复合弓所用的轻箭,最多也不过是中型战箭。经过挑选,这里面勉强堪用的一两半到二两左右的中型战箭也不过四万余支,而重箭更是罕见。

    以清式长弓发射这些规则不一的箭支,即便是先锋旅的神箭手们,发挥出来的精度和威力也会打不少折扣。不过这也带来一个好处:那就是神箭队的官兵们是新军各兵种体系中唯一可以利用缴获物资进行作战的。

    在安乐城附近的决战中,最终被官兵们缴获和收拢的中型箭和重箭多多少少也凑出两万支左右的样子。

    这样,加上队伍出发时携带的神箭队官兵们人三十余支。每个先锋旅出战的神箭手可可以用于参战的旧箭达到了六十余支。

    逐渐逼近的官兵们将残敌围困起来,并迅速的构筑了不少供弓箭手所用的前沿简易战壕和掩体以回避依托马匹尸体试图重新展开还击的残敌。

    简易战壕从多个方向上逼近到距敌百步左右的距离以求可以在抛射中威慑到纵深地带。

    神箭手们的弓箭抛射很快就展开了。在用这些并不合式的战箭盲射的时候似乎根本没有什么精度可言,不过在百步左右的距离上抛射方圆二百步左右的大阵的时候,精度似乎也就并不很重要的。

    在有护手防御的时候,神箭队官兵们并不担心“爆箭”的问题,以一石二斗左右的力量把弓开到最满抛射出去。虽然用这些不合式的中型箭无法把效率发挥到最大,按照很多人的经验与知识,也能在接近末端的时候发挥出七十到一百焦尔左右的末能量,对那些并没有重防护的敌兵有相当杀伤能力。

    就这样:四个连六百名左右的神箭队官兵在敌阵的外围以十二个排阵地展开了持续二十余分钟的抛射,累计发射出近四万支箭。

    在敌军两万多人被压缩在折算不过七公顷左右面积的情况下,这些抛射而来的箭支尽管有不少落空和重复命中,还是造成了四千余人的伤亡。

    而几乎与此同时,线膛炮手在布置好阵地之后也向被围之敌展开了从更远距离上的开火和射击。线膛抬炮手部署在距离敌阵一里半左右的距离上,在这个距离上初速并不是很高的线膛炮弹最大落差已经有四五十米左右,已经能够展开有效的“超越射击“了。

    这样的“超越射击”如果用在正常情况下的临敌中,是一种以新军主力部队的财大气粗也承受不起的浪费。可当残敌被压缩一团的情况下,就强了许多。

    二百多门线膛抬炮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内展开了十五轮左右的开火,打出了三千发左右的四两重弹。这些重弹在掠过敌阵的时候依旧以接近平行的斜线滑过,并在落地之后有的形成跳弹效应,一些匍匐在地上的敌人也难以幸免。

    四周控制残敌的线膛枪神射手们也没有闲着,不听的寻找着漏洞和暴露出来的敌兵予以狙击,在并不算长的时间内就打死打伤几百人。

    并不算长的时间内就遭受了一半左右伤亡减员的情况下,负责领兵的阿黑麻与马合木终于从那前所未有的震惊之中恢复过来。

    “我们投降吧!这样下去,我们一定会。。。”马合木此时已经如很多人一样被吓破了胆。

    而阿黑麻却还保留着一丝清醒,说道:“天色似乎快要暗下来了,看看我们能不能坚持到天黑吧!如果能的话,还有人能够逃出来的可能。敌人的攻击似乎稀疏下来看。”

    刘洪涛并不打算在己方占有优势的情况下将战斗拖入夜间。在刘洪涛看来,就算多付出数十近百伤亡损失,那也比先锋旅的战力神秘感遭到泄露要好。没有太多的残敌逃回去,先锋旅就始终能够保持一种敌军所不了解,极有可能轻敌的神秘感。

    因此,当叶尔羌人的大军似乎遭到了不小的打击的时候,刘洪涛开始命令队伍准备展开围攻扫荡,彻底歼灭这股顽敌。至于俘虏?新军主力部队的做法是:在不明显违背道义的情况下,同外族作战尽可能少的减少活着的俘虏。活着的敌军俘虏无法坑杀的情况下那就多多少少是隐患与麻烦。

    各营队伍重新集结并逼近了残敌所在的大阵,在残敌被压制在不过二百步范围的情况下的时候,新军不到两千名官兵差不多就能形成尚算严密的阵线了。从步兵伍一级开始,神射手充当近战兵,神炮手充当掷弹兵和短刃兵,弓箭手充当主要的投射力量。

    不断逼近的力量给个残敌以巨大的压力,不少人站起身来似乎想要投降,但是迎接这些人的却是神箭手射出的利箭。

    掷弹手神箭手的近距压制之下,外围的防线很快就被攻破了。丧失了胆气的叶尔羌人不是等待着被屠戮的命运就是进一步向中心被积压过去。

    极少数勇敢顽强的敌兵也以火器或弓箭乃至近兵突然站起来并冲过来与新军官兵们决战。这些人大多在第一时间就被神箭手所射杀。而重手榴弹更是将不少躺在地上装死的残敌“炸醒”过来,接受残酷的命运。

    几乎是不留俘虏的惨烈围攻还是多少少少让进攻的队伍遭受了一定的伤亡。一线参战的一千几百名先锋旅官兵四分之一左右被尚有一定战斗力的敌军射出的火器弹丸,或者装死的人暴起造成的近兵杀伤所命中。不过优良的铠甲防护还是把实际的伤亡降低到了大概五十人左右。

    而在经历了惨烈的围攻之后,原本两万余名残敌仅仅只有三千人左右存留下来。这些失去胆气的人知道装死的结果也是被补刀,而只有明显放下武器站起神来哭喊求饶的情况下才有生路。

第1097章 散兵围城() 
“还活着负伤的人怎么办?”激烈的交锋后,一名神炮队副射手新兵低声询问班长道。“起不来的人就给他们个痛快吧!能够站起来能够走动的留下来!”南征北战时代的过来人对此并没有什么内心的负担。

    自从新军起事的时候开始,从战俘中消化兵源就是一件很罕见的事情。因为新军主力的军事体系就与对手完全不同。一次又一次以少胜多的作战中,往往出现的过多战俘往往成为队伍的负担。

    当然按照经验,当战俘总人数不超过全军步兵人数的时候,那还是可以有效控制不成为过多负担的,无需像当年的白起那样搞。更重要的还在于决战的据点距离安乐城并不算远,这些经过战场的严酷淘汰已经丧失了任何对抗勇气的相对健康的战俘们不会占用太多的后勤,却可以对攻城起到多多少少的辅助作用。

    就吐鲁番都城以南旷野中的对决激烈展开的时候,感觉到形势有些不对的吐鲁番都城也有些不太安分起来了。

    吐鲁番都城座落在距离高昌故城大概八十里远左右的地方,原本同高昌故城是无法相提并论的。经过新朝一统全国以来这几年的战备,已经扩充为似乎可以同当年的高昌故城并论的都城了。

    此时的吐鲁番都城人口乃至商贸繁华程度都赶不上当年的高昌故城,因此扩建出来的部分不是民居也不是常见的四秒人口,而是一座又一座的堡垒还有军事防御设施。整个都城扩充出来的一倍有余的面积似乎完全是军事需求了。

    可阿都刺等人在都城防御上下功夫战备的时候却不曾想过,当年为了防守的时候能减少防御压力而只留四个城门,而这一点却成为了面对露出真正战力的新军主力部队的巨大麻烦。

    先锋旅的机动兵力展开对叶尔羌增援之敌的进攻和围歼的时候,以望远镜观察着十多以外战局的阿都刺就感觉到了形势的不秒:这些远道而来颇有神秘感的中原强敌恐怕是一支惊人的力量。他们敢于用这么稀薄的兵力去挑战阿黑麻、马合木等人的大军,那么如果让这些力量取胜,整个安乐城的吐鲁番主力恐怕就有巨大的麻烦了。

    阿都刺当然也发现了安乐城以外活动的少量新军先锋旅官兵。这些人马总数大概只有四五百人左右,分为八个都队规模的小股力量。而如今的不比当年高昌故城小多少的此时的安乐城来说。怎么看也都只是些侦察骚扰的力量而已。这些少量游骑只敢停留在距离城头二百步左右的距离上而不敢接近似乎就能说明不少事情。

    几百人马即便是精兵,那对于城内的三万吐鲁番大军来说按照常理也不过是麻烦而已。

    有人向阿都刺提议大军主力出击去攻打新军远在城东十多里外的“老营”,而阿都刺显然要谨慎的多:“先出动五千人马从西门出击,驱逐掉这些骚扰的敌军游骑再说吧。”

    可当安乐城的西门打开的时候,却料想不到那些从马上下来停留在二百步外的敌军“游骑”却正对城门展开了攻击。十七支线膛枪与十七支线膛抬炮展开了以组为单位连绵不断、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