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答案很快就以战场上的事实回答了出来:哈萨克人那种看似威力巨大的火枪在百步到一百二十步左右的距离上似乎已经不能给那些穿铠甲的人以多少杀伤了。在猛烈的开火之下根本不见对面有多少人倒下。
而那些站着开火的火器手们,却以似乎规格不比寻常鸟枪大多少的火枪在中远距离伤感打出了对依托盾牌和车辆防护的哈撒克人坡有威胁的攻击。
那些盾牌在百步外依然威力巨大的弹丸面前被轻易的撕碎了,剩余的枪弹能量就是不再能打穿一些人的铠甲,也能将人彻底打到在地,打的肋骨或腿骨骨折。
在第一轮的开火之中,李少华下令投入战斗的十五个火枪连三千余名官兵就在五六里的范围内至少打倒了三百余名敌人。
接下来的开火因为一些官兵在填装弹药的慌乱中效率有些下降,但也不过是五分钟内先后展开的十轮火力就累计打到了整个战线上的两千余名敌军火器手了。
而一万五千名哈萨克火枪打出的火力在巨大的威慑之下每一轮开火仅仅只能有七八十发弹药在这个距离上打中投入战斗的青年旅官兵们,一次最多不过造成数人伤亡罢了。
这种严重不等价的火力交换还没有持续一顿饭的时候,哈萨克各处军阵就都开始有些骚动了。在哈萨克人的火器手不再敢于露头瞄准射击甚至干脆就是趴在地上的情况下,哈萨克人的骑兵马队也成为了在这样的火力对射之中青年旅的重要目标了。
这个时候,杨吉尔汗几乎可以完全断定:新朝远征部队的确来到了天山以北,并且与准葛尔人联合到一处了。
当然如同很多人一样,杨吉尔并没有因为眼前的被动彻底丧失信心,因为对面的火器手虽然在开火的时候十分犀利,但阵型单薄,根本没有用于轮射的后队。
第1110章 战力局限()
当然,杨吉儿汗还是看到了那火器队阵后的一些队伍的。不过那战线同样稀薄的军队也根本算不上什么用于轮射的后阵罢了。
命令下达的时候,早有准备的三万哈萨克骑兵开始躁动起来,并分成多路冲出了阵。
在看到对手的侧后的大队骑兵开始涌动的时候,青年旅的官兵们火力就开始稀疏下来。所有的人都按照班排长的命令立即展开一轮开火把膛内的弹药发射出去后重新展开装弹。
二百米的距离,传统轻骑兵展开冲击大概也就是不到半分钟上下的时间,但算上敌骑出阵的时间,展开重新填装的时间还是有的。这也是李少华对事前战术安排的信心所在,尽管在不少人弹药填装即将结束的时候,敌骑可能已经冲到了七十到五十米左右的距离内。必然还会有很多人因为种种原因难以完成弹药的填装。
事实也的确如此,见到对面的火力似乎在最初的猛烈之后迅速停歇下来的时候,哈萨克人的骑兵也更加兴奋起来:因为不少哈萨克大军的将领都感觉的到:对面的准葛尔主力似乎并不太想把这些火器手当成自己人,没有要侧击或支持的意思,反而离的更远了些。
“趁着对方没有完成弹药的填装!冲!快!”在不听的催促之下,哈萨克骑兵的马队越来越快,并且一些精锐的骑兵以全速冲击的时候似乎很有可能在弹药完成填装之前就逼近到青年旅第二营很近的位置上了。
骑兵冲击中的哈萨克人在逼近到近距离的时候也不忘记以早已填装好的火器展开压制,就似乎像前明的骑兵那样。
这虽然没有给青年旅带来太过严重的威胁,却终究使一些青年旅的官兵们不得不放弃用通条将子弹压实了。
连绵十余里的战线上,终究还是有部分哈萨克精骑率先冲锋在前同青年旅的防线展开了交锋。
当敌骑逼近到三四十步左右距离上的时候,不论枪内的子弹压实了没有,战士们迅速的向逼近过来的敌骑展开了猛烈的火力。
在开火之后,则迅速把那两斤半左右的重手榴弹抛置出去。
近距离开火的枪铳声还有那重手榴弹在爆炸时四散的弹片与声光还是给在这方面得到的训练并不算充足的敌骑以很大的震慑。尽管有一些官兵的子弹没有填装好,还有一些青年旅官兵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忘记了用心去投掷重手榴弹,导致不少的重手榴弹在敌骑的前方爆炸。
但这样不是很理想的近距离攻击,仍然会给当面冲击之敌以巨大的杀伤。而当敌骑于枪炮和重手榴弹的震慑与杀伤之下陷于停滞的时候,白兵反击就以各个连队为单位迅速展开了。
而当第一批与敌军接触的连队展开白兵反击的时候,整个战线上其他各连位置上也纷纷同逼近过来的敌骑展开猛烈的交锋。
哈萨克人利用兵力上的优势,将攻击的重点还是放在了青年旅第一营与第五营两侧左右的战线上。但这两个营参战的千余名官兵在火枪近射与手榴弹攻击之中还是将冲在前面的近千名敌骑击落下马,而在白兵反突击中也杀伤了数百名敌骑。
敌军先锋冲击的部队在被打垮之后,后续的敌骑兵继续逼近上来:显然这样的杀伤仅仅只能让哈萨克人为之震惊和迟疑,还不足以将敌军彻底击退。
只到这时候,李少华才决定从预备队中抽出最靠近一营和五营位置上的两个预备连队约四五百名战士投入作战。
这些早就做好了战斗准备的新锐连队从近射到重手榴弹与白兵突击的一连串反击之中就杀伤了近千名哈萨克人冲过来的骑兵。
多达两三千人的伤亡损失,加上从中间的新军主力纷纷逼近过来。后队的准葛尔骑兵似乎也有预动,这些终究使得杨吉儿手下的各队骑兵不得不谨慎从事,并在交替掩护中败下阵来。
这次大规模的交锋,让杨吉儿汗不由的大开眼界,他没有想到居然还有如此能够在战场之上几乎如同打靶一般沉稳和坚定的火器射手,似乎那伤亡和战场环境几乎不会对他们造成多大影响的。那单薄战线的敌兵能够展开猛烈的爆炸物攻势和犀利的白兵突击,也是很多人在进攻之前甚至进攻之时都没有预料到的。
杨吉儿也庆幸己方这次出兵有足够的兵力优势,虽然不少的队伍在犀利的反击下发生了局部的溃败,但对于拥有绝对骑兵优势的己方来说似乎后果还不那么严重。
李少华不由的有些遗憾。仅仅是投入了三千五左右的兵力用于对峙和交战,队伍就在对射和防守反击中杀伤了至少两千多名敌军的火器手,如果将剩余的一千多兵力也投入到战场之上,再杀伤败退中的敌军两千人以上并展开无所顾虑的追击,那就很有可能达成更大的战果。不说歼灭性打击对手,至少将这些哈萨克人留下一半左右的人是极有可能的。
旅参谋长却是整个青年旅队伍中还算稳重的一个人,他对李少华安慰道:“那巴图尔我们并不能完全的视为自己的军队,就算见识过新朝的威势,我们也很难保证此人心里是怎么想的。我们同他一路作战,必须留有一定的兵力。这些逃敌见识了我们青年旅的力量,也就算见识了,没有什么可值得担心的。”
青年旅旅参谋长说这话的时候,不由的有些苦笑的意味。李少华也明白这是什么原因:虽然在战斗表现上队伍还算不错,可青年旅的火力配置终究导致同新军最精锐的部队有明显的差距。就算火力效率比一般火器军队提升十倍,也终局超脱不了传统意义上的精兵那种层次,很难靠自己的力量给这规模庞大的来敌以歼灭性的打击。
而此时的巴图尔,终究不好意思再坐上观壁了,已经集结好两万骑兵的他趁机对似乎开始撤退的哈萨克人展开追击,浩荡的兵分两路从两翼向退敌包抄而去。青年旅也最终集结起兵力,并且全军上马,继续向撤退的哈萨克人展开追击。
第1111章 马力运用()
李少华所率领的青年旅因为需要上马重新整队的时候,就落后了逃敌几里远的距离。本来青年旅的官兵们觉得这不是什么问题。几里远的距离在以天为单位的追击作战中很容易追上去。
可是青年旅官兵们在马上不断的颠簸追击,不但敌群的影子越来越远,就是巴图尔率领的准葛尔主力也离自己越来越远了。
各营官兵们拼命加块马力前行才在中午的时候拉近了一些距离,不过到了下午,青年旅开始出现了马匹的不断损耗。李少华也担心在这陌生的异域丧失了骑行的机动力,不得不在临近天黑的时候让队伍重新集结起来在大草原上休整。而在这个时候顾实汗率领的先锋部队也赶了过来,这更是让李少华不由的觉得无奈。
他知道这几天来与巴图尔一道展开行军的自己,至少应该与顾实汗等人率领的后队有着百余里的距离所差的。没有想到这么短的时间内后面的先锋也赶了过来。
这时候的他才了解即便是青年旅这支在马术训练上属于新军主力部队中比较优秀的队伍,同这样草原上的骑兵主力也有着不小的差距,不由的更是有些遗憾起来。这也让他在经历了预想与现实的落差之后变的更为虚心。
因为这一带是准葛尔人的势力范围和地盘,同时为了同来援的新军队伍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误会,顾实汗亲自率领了三千主力与青年旅的人马汇合。
来到卫拉特草原的这些日子里,李少华觉得巴图尔是个不太坦诚的人,不过顾实汗还算显得磊落。不是言谈,而是行动,至少顾实汗敢于率领比自己兵力小实力也弱的人马前来与自己汇合,而不担心被自己所挟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顾实汗还敢于只率领少数亲卫和个别通译的情况下亲自来到青年旅的营地,这就更让李少华多少有些钦佩。
“你不怕我现在把你扣留起来,号令你的部众?你应该知道,我新朝行事,不似前朝那样居于小节,有时候很大程度上是我行我素的。突袭朝鲜,攻占东瀛等都是如此。而且我也可以告诉你:我可是不敢一个人只带几名卫兵的情况下回访你们那里的营地的。“李少华见到顾实汗亲自前来,不由的笑道。
顾实汗却坦然的回道:“如果新朝愿意,那么我就把我这部众的大权拱手想让也无不可。如果没有新朝,恐怕卫拉特的其他几家也是被准葛尔人所逐渐吞并的命运。“
“那你们没想过惹不起还躲不起之类的事情,学当年的西辽后辽大月氏远走高飞?”李少华又笑着问道。
“这旧疆一带是四战之地,再往西又何尝不是如此?从罗刹到波斯,再到那秘鲁都是比这一带更为剧烈的四战之地。以我部的实力,就算西逃也是没有多少出路的。”
顾实汗似乎没有多少架子,也没有多少野心,言谈同自己一样也是直来直去,这到让李少华多出不少的尊重来。因此收起轻浮,与顾实汗如同同窗的少年一样攀谈起来。当然,为了避嫌和提醒自己,李少华还是重视让旅参谋长及几名随行的副营长一起来做见证的。
谈的最多的,自然是和军旅相关的事情,而经过这一天以来的行军,李少华也有很多问题想像顾实汗请教。
顾实汗虽然是一部的首领,这一带的君主也大多是“马背上的君主”,在兵事方面并不比寻常将领逊色多少。
“我们队伍里所携带的这些马,水准大致如何?放在这一带大致是什么样儿的水平?”李少华询问道。
夜虽然深了,不过因为卫兵们牵引来几匹普通的军马,顾实汗也多少能够观察个大概。
“具体水平说不上来,不过这几匹来说,虽然算不上是河中一带上好的好马,可是对于我们卫拉特人来说,已经算是蒙古马中的上品了。完全不逊色于我们这里十里选一的精骑。当然,具体水平如何,我不是骑手,一时还说不上来。“顾实汗似乎还想问什么,不过最终还是沉默下来。
李少华虽然阅历浅薄,却还是估计的到顾实汗八成是想询问青年旅队伍上的马是不是都是这种水平。
因此,他毫不犹豫的继续问道:“既然我们的马质量上还算可以,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在长途骑行中与草原的骑兵们之间的差距却如此巨大?是因为我们的马术并不突出么?”
顾实汗这才在思考片刻后问了一些具体的情况,包括马匹的损失数,行军的安排还有白天行军的里程。又看了看不少全身披挂的士兵。
在这种情况下顾实汗才说道:“我看这些年轻军士们的状态,还有日行的里程,你们的马术应该并不算逊色。就算骑射工夫差一些,但在骑乘行军和发挥马力,乃至基本的队列方面也应该不是问题了。不过,你们在马力的运用原则方面,可能还多少有些保守。”
顾实汗接着说道:“我们蒙古人的骑兵日常的情况下对待马匹固然要足够友善。不克扣马料马粮,按时修马蹄。我想这是中原的合格骑兵也应该能做到的事情。不过有一点确实外人很少了解的:就是我们蒙古人在遇到危急情况或者决战的时候,又或者轻兵突袭,比世上的大多数军队要更不吝啬于马力。军队行军的过程中本来就有一些马匹是准备应对损失而备用的。一个将军固然平时要表现的爱兵如子,但在危机关头也要敢于严于用兵,对待马匹就更是如此,在心中要有本帐。马的费用在很多人看来是昂贵的,可是如果从繁育和兵源的角度,它们又是廉价的。人要十五岁才能上阵,而马三岁即可服役。一个草原上的部族假若有三十万人口,每年新成年的男子不过三千人上下,而每年新成年的马匹则会有四到五万之众,其中可以用做军用的,至少也有每年一万五千匹。因此只要不在白灾中损失过大,重要战役行军的时候,就完全可以接受一成马匹的死亡损失”
第1112章 马力运用(二)()
“一成的损失?”李少华有些惊讶的问道。
不过仔细想了想后回道:“出关西征以来其实仔细算算,我们全旅损失的马匹也差不多有一成了。”
“可以承受一成的损失,我所说的是大军在重要大战时的一般情况。如果是具有命运性影响的大战,或者是逃亡,那么三成马匹损失都是可以接受的。这就是我们蒙古人强调一人双马,甚至多马的原因。而马的质量和短途能力并不是最关键的因素。很多人觉得我们蒙古马耐力好适应力强。但这很大程度上也是相对的。更大的机动力优势在于我们友善的对待马匹,而在关键的时候又不吝啬马力。”
李少华还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一次出战跑死三成的马匹,这怎么得了?胜仗也成了败仗了。“
顾实汗则笑着问道:“那么你觉得一场关键性的大战,即便是取胜。己方的人员又会有多少永久损失呢?而敌军做为战败的一方呢?“
李少华这才似乎有些明白起来:“双方实力相去不远的决战。战胜的一方往往也要遭受一成左右的死伤,运气不太好的话那就是一成左右的纯损。而战败的一方就算运气够好及时撤退不被全歼,也要承受三成左右的纯损了。。。因此就算我方的马损失了五成,而敌方的兵损失了三成,吃大亏的也一定是敌方?“
顾实汗点了点头道:“确实如此。而且这只是一般而言对于全军说的。如果是少数精锐的部队,并不一定追求马匹多么精良,但一定要承受的起损失。打个比方来说:如故我部要是有整个卫拉特的马匹资源,可以一当十的两千精锐,那么就是在一般重要的行军作战中每次损失三五成马匹也是可以接受的。我想这样的部队行军打仗,带给敌兵的损失一定不小一成。”
李少华这才有了些通透之感:精兵的马匹,并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要首先经的起损耗。当然在这样的前提下,有效的驾御新战马也是一种考验了。
顾实汗补充道:“我看贵部从军官到士兵,所有人都装备了精良的铠甲,这真的有必要么?”
李少华思考片刻后并不避讳的回道:“这是必要的。我军因为比较可靠的实战火力发挥,往往以单薄的队形迎敌。几乎每个人都相当于阵前的选峰。实战也确实证明有效的铠甲防护对于减少人员伤亡十分必要。新朝人口虽多,但每一名官兵都是经挑细选。这些优秀的战士们大多是从七岁的时候就进入花费不低的京师学校学习了。。。”
因为顾虑到保密条例,李少华也没有再多说下去。不过顾实汗却有些不以为然。在他看来,人员的伤亡损失只要不是无畏的浪费,那也是可以接受的。毕竟敌军也是人,也会损失。至少损失就算按比例也明显小于对手就可以了。“
晚风从草原上吹过,稍稍带来一似行军灶烧烤的香气。李少华和顾实汗的言谈,也逐渐从兵事转移到了一些天南海北无关紧要的私事。
“我不知道汉人有没有异族不婚的规矩,至少我们蒙古人是没有那么多规矩的。我们卫拉特蒙古的姑娘们虽然不如中原的大户出身之人知书达礼。不如那叶尔羌的女子美艳出众,但是我想纯朴的心却应该并不逊色多少。在我们的这里的生活环境之下,他们其实也更不擅长掩饰自己。。。“在得知李少华身为一旅之长还没有婚配后,顾实汗忽然试探着问道。
李少华却并不客气,想了想后直言道:“这就不劳贵部费心了。每一名新军主力部队的战士,所能得到的待遇不是你们可以想象的。组织上也必然可以给像我这样的人安排完全知根知底能放心,而且品貌还非常突出的女子。。。“
顾实汗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送了大概千余匹好马给青年旅。轮值的战士们也就毫不客气的试了试,结果发现这些马匹虽然不算太过优良,但在骑乘方面却并不太过难以驯服。
这样一来,在天色完全放亮之后,李少华的青年旅就与顾实汗赶过来的队伍一通踏上了继续整套的路程。
在马队行军的过程中,卫拉特人在怎样合理的安排马力方面也给了先锋旅的官兵以很大的启迪,使人了解了为什么蒙古人能够以并不那么优良的马匹做到了在这世上依旧算是顶级的战斗力。
在草原上骑兵进军的速度明显加快的情况下,终于在临近黄昏的时候赶到了巴图尔率领的准葛尔主力同哈萨克人爆发激烈战斗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