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英雄-第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乎与此同时,点点白烟似乎在远处点起,紧接着挂着呼啸声的九斤重弹飞掠过来,在距离长围十多丈外的地方点起丈把高的尘土后又窜了上来落入营后。

    凌晨趁着夜色构建起来的临时土垒火炮阵地掩护下的十八门九斤弹青铜炮的逐一试射展开了。

    即便张海所在的近卫第一营所配属的炮一连是在城内从事试射人物最多也最有化和经验的炮连,在两里的距离上也没有足够的把握以比较高的效率去精确轰击野外的敌人野战队列。

    但对于那五米高左右的土围来说,几乎每三发炮弹就有一发直接命中在敌人营垒的土围上,如果包括近失跳弹,发射出去的炮弹在这个距离上也几乎有近四成的比例命中敌人大营外围的土墙。

    各炮炮手的发射井然有序,但并不追求过高的射速。以每分钟一发左右的射速在拥有充足冷却降温擦拭工作的情况下接连不断的展开对敌人长围的炮击。

    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近千发九斤炮弹就让那些五米高一丈厚左右的土墙被命中几百发炮弹,不少地方都被轰踏下来。似乎盾车都可以直跃而上。

    城西大营外一直轮换游荡着的伦值侦骑当然早就发现了不远处张海所在的近卫第一营的动向。

    “我方兵力数十倍于当面之敌,如今却要如临大敌般的死守挨打。这像什么话,哎!”一名秦军参将不欧的叹道。

    “觉得那些人兵力少、队列又单薄那你去带领几千人进攻试试?我宣大边军当初虽然吃过亏,不过想来战力一定是不如你们秦军的。”一名曾经多次与张家队伍交手过的北军参将冷笑道。

    杨国柱当然亲自了望过,也似乎了解前面的情况,但还是难以下定决心。卢象升虽然觉得事有蹊跷,但虎大威倾向于打:“贼人的队伍距离我们虽有两里远,但距青州城墙约摸三里的样子。在这个距离上青州城头上是不会有什么靠谱的掩护能够威胁到我军。我看贼人的打算是故计重施,诱我方至青州西城门下依靠掩护火力展开决战。如果我方能再从南北两座大营集结起足够的骑兵,以十万左右的大军、七万左右的堪战兵力从三个方向展开进攻是能够耗完他们的箭弹将其歼之的。

    “如果贼人故布疑阵,主力在城东门突围怎么办?”也有的人问道。

    “这无须担心,拥有骑兵优势的我方完全可以牵制贼人,再聚集起三处大营的主力不是难事,而且东面不远就是三面环海的困地了。而且,即便拥有不少利炮,要破开东面的长围也需要不少时间。”虎大威思索后下定决心道。

    接连一个时辰的炮击不但轰开了敌营,而且把长围丈把后的土墙也轰开了一个大缺口。

    此时集中起十万大军、大部分都是战兵城西大营内人马在炮声中忙碌于营外集结队伍,准备三面出击对张海等人暴露在外的数百人展开围攻。

    按照杨国柱虎大威等人的想法,当无边的大军涌过来的时候,这么少的贼人势必会后撤企图依托城头那边的火力寻求掩护。可当近三十个营的战兵在张海等人所率领的近卫第一步兵营的南北两翼部署完毕并且逐渐缩小包围圈的时候,张海等人似乎毫无撤退的打算。

    面对这种异样的自信,虎大威示意各营谨慎起见,以亲兵传令各营在距敌近一里左右的地方停歇下来,以铳车对对手展开一轮轰击试试看。

    经过多次交战已经对明军有所了解的张海并不感到太多的畏惧,但见到从三面紧密协同、层层压进、规模庞大大军反而有一些疑惑。

    这个疑惑实际上早在盐山起事后不久便有:似乎在所有的交战经历中,张海忽然发现似乎很少见过明军的主力见死不救的、很少见到这些营兵畏战退缩或者协同不利的情况、很少见到未经恶战而因为其他原因士气低落的、甚至在这些省镇营兵中很少见到临战时空饷缺额严重的情况。至少在与自己交战的敌军中大致如此,虽然这些部队的训练和兵器质量总还有些局限。

    如今而见到进行规模这么大的兵力调动竟然也有这种风貌,不由更加困惑起来:这真的是明末的明军么?这真的是那支崇祯末年于朱仙镇面对刚刚起家不久的李闯军队都不战自溃的官军?印象中王朝后期的军队根本不应该拥有这么高的水平,更不应该几乎就没有犯过什么严重错误。

    就算是万历援朝时的明军,也根本不该这样除了“正常的平庸”之外,有些完美无缺的感觉!就算这些军队是国内挑选出来的力量,不代表一般卫所的水平也是如此。

    而张海没有想到的是,天启初年实际上还算不上是“明末”的范围。

    在天启借着阉党的势力刚刚重震皇权,尚还没有成为“木匠皇帝”,朝内党争还没有因为魏忠贤的过度专权而愈演愈烈的时候,自己这个内部大敌的出现恰恰使朝中局面呈现出有效而明事理的中央集权依靠太监体系能够有效做为的“中兴之状”。

    在某种程度上说,甚至比张居正乃至万历时期的政治体系更为有效,如果不是因为武将勋贵的没落乃至政治平衡被打破,乃至很多事上积弊太深,说不定要堪比明成祖太祖时期了。更远非崇祯年间因为皇权的昏聩导致内外失衡的年代可以相体并论。

    但张海转而又坚定了自身的信心:即便是成祖太祖时代的开国盛世之时又如何?到了如今有许多的思想、条件、化及见识都是最优秀的东方封建王朝也不可能具备的:首先他们不可能如自家一样是这样的重视工匠的地位乃至测量工具标准化的管理,即便有充足的人力也难以高效的进行合格质量的军备生产。这还倒在其次,此时代任何政治势力靠的都是权力需求的平衡乃至上下利益的分配,而拥有先知优势的自己在一开始就依靠这种优势建立了能让人信服的宗教来确保人心。如果从父亲那一辈开始算,则是花了足足两代人的时间来建立权力所需的核心班底,更是有史上少有的武艺天资做为安全保障和队伍凝聚力的依托。这些种种条件凑在一起加上超越时代的许多设想,才使自己有了今天的局面。

    阳光明媚的初秋青州以西的原野上,伴随着一排排腾起的烟雾,那种如滚滚闷雷一般的声音忽然从敌人那边传来。打断了张海的思绪,使张海意识到决战才刚刚开始。

    旗帜在风中招展飘动,那是传给个连队的信号,在弹雨来袭的时候,大多数近卫一营的步兵连战士蜷缩在夜里临时开辟的卧姿散兵坑内并以盾牌掩蔽住身着铠甲的身躯。

    明军各营中仿制的四万余件臼铳打来如铅弹之雨一般的火力,接连六次发射从一里外抛射过来的二十几万发铅弹密集的覆盖了整个营横队所在的前后数十米的区域。几公顷的土地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被打的千创百孔,即便有距离后背不远的盾牌处的抵挡,散兵坑内几乎每一个战士的背上都像被用锤子砸了一下一样疼痛,不知道还能不能站起身来。炮手们则依靠临时搭建起来的炮垒避开了这如雨一般的袭击。

    张海还是下令各连按原定方案展开还击,即在遭受到敌人远距离的火力准备之后,只有四成左右的战士以臼铳开火。并且不要打的太准,以便使敌人确信在火力准备之后不需要过于严重的伤亡或许就能取得成功。

    卧在地上的战士们数分钟内回敬给敌人的只有十余轮次的开火,每一轮次的开火只有三百多枚弹丸的射击,准头大不如前,只给几乎无边的敌群带来不过百人左右的伤亡损失。

    然而此时在有效距离上不断开火的十八门九斤弹青铜炮在十余轮开炮中打出的近二百炮弹有六十多颗飞入了敌群,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里就造成了数百人倒下,不少的敌人十人纵队在直飞过来其势猛烈的重炮弹下被直接荡平,一下就打出不少缺口。

    猛烈的炮击一下就让规模庞大的敌群处于“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境地。

    虽然心中还是有些奇怪,但毕竟见到起来还击的人并不算多,杨国柱在观望了一阵敌阵后还是最终下定决心展开了全面进攻以图彻底消灭这些炮垒。

    在信旗传令之下的鼓声隆隆的传遍了整个阵线,从南北左右两翼各五千合计万人左右的精锐骑兵以一里半左右的攻击正面,二百多米的纵深展开了冲击。

    而整个炮身并不算重的两个炮排各炮班的十二门九斤弹青铜炮,在发现远处敌骑兵处于集结状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展开了将早已填装好弹药的炮口对准一里外远方敌群上方大约一度左右或两三个身位的仰角趁着炮身还温的时候便点燃了火炮的引信。

第154章 少年近卫() 
近代骑兵或古代一流军事政权的精锐骑兵并不畏惧迎着炮火按照规定的节奏前进,但对于此时东方的传统骑兵而言每个骑兵两三个平方丈的占位已经是能够在进攻中避免混乱的最小单位了。此时的明军可没有能够两个人的小腿在两匹马之间加手帕的本事。

    为了在累计一里左右的进攻锋线上展开足够的兵力,上万骑兵不得不排成数十排间隔不远的长纵队展开进攻。这无疑使得青铜炮对于这种传统骑兵的杀伤效力增加了不少。每个炮排的一轮开火打出的六发铅弹,由远及近平均有三发有效命中敌群,巨大的能量使得就算炮弹的命中位置偏低了也能在侧射中十数或二十匹马的马退打折。

    应付左翼和右翼冲击的两个炮兵排各六门左右的青铜炮火力还是过于薄弱了,尽管不停的炮弹引起的骚动和混乱使敌人不得不花费时间重整队伍,骑兵群的先锋花费了一分半左右的时间还是直抵到近距范围内。

    在一里的范围内,第一炮兵连的十二门青铜炮以急速射的速度在六轮开火中打出的七十二发炮弹有近四十发命中敌群,造成了二三百名敌骑的损失。可即便如此还是不能阻止兵力占绝对优势的敌骑冲向两翼的炮垒。

    几乎无需等待阵中传来的号令,当由远及近逐渐变大的敌骑在臼铳所配备的标尺瞄准具中逐渐变的有第二个格一般高度的时候,卧姿掩体内的火器手们首先在大约百步左右的距离上展开了射击。

    即便是左右两翼步兵连的弓箭排手们几乎每个人也都同时携带了早已填装好弹药的二斤臼铳首先在卧姿的情况下接连不断的向敌展开射击。

    无需进行烦琐的弹药填装,仅仅是简单瞄准下的开火使得在半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左右两翼近卫第一营两个步兵连的三百多名战士就把三千多枚六两重的铅弹以最顶级投石手才能发挥出来的威力和准确度投了出去。

    原本以为以骑兵冲击这些躲在坑里连站都站不起来的敌人不过是手到擒来,却几乎没有多少马上正在冲击中的敌人想到:这些臼铳很早的时候在无需填装弹药的情况下就可以用卧姿来发射的。

    如同从地面里冒出来一般飞蝗般的攻击使得冲在前面的敌骑瞬间就被扫倒在地,即便是这些马匹也往往难以经受的住五百多焦尔能量的重弹打击,后面涌过来的敌骑却需要一个减速的阶段才能停下来,一时间:密集拥挤在不到百米左右距离上的敌骑成为待宰的羔羊一般毫无还手之力。

    前面巨大的混乱终于引的不少后面的敌人畏缩了,但从后面传来用于督战的铳炮声还是遏止了这些原本质量还算尚可敌骑的退却。

    几千发铅弹在不远距离上的猛烈射击加上十二门青铜炮在近距离上打出的二十四发炮弹虽然在很短的时间内杀伤了一千二百余名进攻中的敌骑,连同之前给进攻中的敌骑造成了一千四五百人的伤亡。有效火力线附近几乎布满了或人或马的尸体,但左右两个步兵连的“火力外壳”在敌人绝对优势兵力的冲击下却被打开了。

    两个步兵连的近百名弓箭手虽然也开始站起身来不断向在督战的压力下不断恢复过来的敌骑放箭,使得那些对危险已经产生了本能恐惧的马匹不敢靠近。但从骑兵的后面逐渐渗透过来的蜂拥而至的数千名许下重赏又较精锐的敌兵先锋,还是不断的逼近过来,迫使左右翼两个步兵连的少年战士们不得不一边放箭一边后退。

    “看来我们只要能够承受一定的代价,消耗掉那些贼人所携带的火器乃至箭矢,终究是可以战胜的!”负责城西大营临阵指挥的虎大威终于下定了决心。

    见到两翼的进攻终究以不轻的代价取得了进展,正面的敌骑兵伴随着规模庞大的敌军部队终于蔓延过来展开了决定性的进攻。

    第一步兵连及负责防备西面进攻之敌的第一炮排六门青铜炮虽然以最大限度向蜂涌而至的敌群猛烈开火。三分钟的时间里连续发射了六十多发九斤铅弹、一千六百多发六两铅弹以及上千支箭矢的情况下最多也不过能杀伤千余名敌人,最终还是在数十上百倍兵力蜂涌而至敌人的压力下被迫相互掩护着一边放箭一边后退,炮兵最终也不得不放弃了炮垒迅速撤退。

    原近卫第一步兵营及炮兵连总计大概五个连**百人的兵力在付出了数十人的伤亡代价后虽然还有八百人左右相对完整的兵力,却不得又最初的横队变成三角阵,由三角阵退却为方圆不过百米左右的圆阵。即便如此也不过刚刚能维持紧密而又单薄的单列队伍而已

    不过庆幸的是进攻的敌军也由骑兵变成了密集的步兵集群,十八门青铜炮的每一轮开火在近距离上都能一次将三百多名重装的敌兵彻底打倒再地。

    再加上二百多名使用拉力曲线十分优良的弓箭、早已形成战斗力的弓手们以最大限度的不断放箭,掩护着火器手不断的开火。每分钟两三千发猛烈而沉稳的箭弹火力勉强的压制着百步外距离上周长两里左右处于敌一线的敌群,使敌人在猛烈而有效的打击下无法以密集的臼铳展开有效的射击。

    但即便如此,张海也看的出来至少弓箭排的战士们是根本无法以这样猛烈的射击持续下去的。

    当来袭的箭弹稍稍松懈下来的时候,规模庞大的敌人凭借兵力上的优势似乎再一次向前涌动起来。

    上万名明军臼铳手依靠前面不少人的肉盾从后方按照大致的方向展开了覆盖性的抛射。虽然火药备制难以按照精益的原则最大限度的标准化,更不像张海一样通过对后世一些迫炮和榴弹性能指标的了解对空气阻力的特性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也没有在测距和最大弹道抛射方面进行长期而完善的训练,一里左右距离上的铅弹抛射散布足有方圆百步之大,但即便如此千余枚弹丸也一下打倒了阵中上百名官兵。从敌人那里射来的沉重铅弹同样是战士们还很传统的盾甲所难以抵御的。

第155章 伏兵四起() 
很显然:尽管近卫第一营井然有序冷静沉稳的开火杀伤了多达六千余人相当于自身兵力八倍的敌人,发挥这个时代前所未有的火力。可还是在城西大营明军源源不断的进攻下陷入了绝境。

    不仅仅是臼铳的火力,依仗优势兵力的敌人从百步以外的距离上抛射过来如飞蝗一般的几万支箭雨也让不少战士负了轻微伤或手脚被命中,向敌人打出的箭弹火力一下就委靡下来。

    张海虽然没有被抛射过来的箭羽打中,但仍然有一个颗从侧面飞过来的六两铅弹形成的跳弹打在了左腿小腿的迎面骨上。尽管新制的护腿乃至地面都分散了相当部分的能量还是感到一阵刺骨而又钻心般的疼痛。

    虽然不知道规模庞大的敌人已经到底有几万兵力集结在近卫第一营周围,但看到队伍的状态也知道是时候下达命令了!

    仅仅在两军接阵的阶段情况下就遭遇数千伤亡,大多还是性质严重死亡率很高的重伤,其实也已经让城西大营规模多达十万的明军处于承受极限的边缘。

    战至此时,即便是不少各营参将也已经看的出:对付千把人都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或许城内贼人主力的出城,是说什么也难以阻挡的了。如果将眼前的这股悍敌全歼,或许还能在围困失利后找到得已掩盖失利的战功。

    而在另一方面,不断开火射击的炮垒打出的一轮轮准确猛烈的重弹还在不断的消磨着前方不少人的血肉,不论是围困和用轻炮对峙似乎都不是个好方法。

    战鼓和催促进攻的炮声再一次从阵后隆隆穿来,数万主力在号令下如潮一般展开了针对张海所在的近卫第一营的最后冲击。

    而就在此时,随着几颗奇异的烟花弹在近卫步兵营的阵中升到了十数丈的空中炸裂开来,引起明军中不少的惊疑与骚动。

    虽然围攻近卫一营的明军拥有众多的兵力以至于能够将其团团包围起来,可出于对于青州西城门城头方向的畏惧,除了少量负责警戒的游骑以外,还没有大股的敌人敢于从东面进攻近卫第一营的阵地,无形中数万人的队伍沿着青州西城墙的方向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横队。

    而在此时,早已在卧姿散兵坑内埋伏多时的刘洪涛、李峰两个步兵营八个步兵连一千几百名战士翻开了覆盖在身躯之上由盾牌顶着的伪装,在各连排军官的指挥引导下以不同的速度的向着敌群展开了冲击,大概距敌距离约六七十步左右的距离上忽然展开了猛烈的火力。

    虽然做为警戒的侦骑在身着火红色棉甲的少年战士们显身的时候就发现了异样,但在正在围攻近卫第一营的情况下在很短的时间内却一时难以做出有效的应对。

    刘洪涛所在的步兵第二营一连火器一排的战士们首先用早已填装好弹药的二斤臼铳接连不断的射击,紧接着此起彼伏的铳炮声响在两里左右的范围上响成了一片。

    两个步兵营所携带的一万两千支二斤臼铳打出的上万枚六两铅弹将包括很多警戒侦骑的三四千敌兵打倒在地,瞬间就对敌人的大部队产生了巨大的混乱。

    紧接着各连弓箭排的四五百名弓手和数百名火器手开始向敌群展开虽然不猛烈但却具有持续力的射击。

    趁着这个时候,地道出口附近负责保卫地道出口的张万勇所率领的步兵第四营也开始有所动作。

    在从散兵坑内起身的步兵们的协助下,五十四门早已填装好弹药的火炮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被迅速推出了暴露出来的地道口,在步兵战士们的簇拥保卫在三四分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