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首说得没错,确实非常严重。别说十万亿,超过五万亿,就会引发灾难。”盛世平率先开口,说道,“从时机来看,这场战争来得非常不合时宜。虽然在物资上,我们的问题还不大,战争能消耗大量过剩物资,让众多濒临倒闭的工厂获得订单,让更多的人获得工作岗位,但是巨额战争开支,会有很大一部分以工资、福利等方式流入市场,而市场上的货物总量却在减少,必然导致严重通货膨胀。短期内,影响还在政府的控制范围之内。只是从长远来看,如果过剩资本流入与百姓息息相关的生活与生产领域,导致生活成本上升,就算打赢了战争,也没有多少意义。”
盛世平这番话,说得非常客气了。
任何人都知道,如果在短期内、比如几个月内,生活物价直线上升,必然会使大部分国民受到影响,甚至会让很多人吃不起饭。结果显而易见,在打赢战争之前,中国就会自乱阵脚。
“元首的意思是,让我们把钱收回去?”第二个开口的是华强集团董事长任义军。
在九位商界大亨中,任义军的资产最少,却最受尊重,因为他是唯一没有背景、完全靠个人能力发家的巨富。
二十多年前,任义军创建华强集团前,只是一家国营企业的普通员工,月工资只有三十多元。用积攒的五百块,任义军创立了中国第一家私营高科技企业。因为没有上市,所以无法准确计算华强集团的资产规模。只有一点可以肯定,作为国内头号私营高科技企业,只要任义军让华强集团去纳斯达克上市,他的身家能在一夜之间超过三百亿美元,成为名义上的中国首富。
“当然不是,要是这么做,那就是挖自己身上的肉,补别人身上的疮。”傅秀波笑着说道,“我们的军人为朝鲜流血牺牲,已经很厚道了,没有理由让我们的企业家为朝鲜战争买单。”
傅秀波这么一说,九名巨商才松了口气。
要他们把政府发出来的钱攥在手里,等于让他们的资产在通货膨胀中贬值,为朝鲜战争买单。
“我的想法是,有钱大家赚,绝不能让我们的企业家吃亏。”
“怎么赚?”这次开口的是沪申集团董事长杜小苒,她也是九名巨商中唯一的女性。
比起任义军,杜小苒明显缺乏认同。与她的性别无关,而是与她的发家史有关。创办沪申集团前,杜小苒是一家国营企业负责人,她的父亲是一名省部级高官。能够从银行获得数百亿贷款,在短短五年内把沪申集团打造成国内最大的家电连锁经销商,杜小苒的家庭背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战争融资。”
听到这句话,盛世平的眉头跳了几下,说道:“元首的意思是,让我们向朝鲜提供战争经费?”
傅秀波点了点头,说道:“由中央政府担保,拿朝鲜国有资产做抵押,你们提供采购武器装备的资金。战争结束后,你们获得朝鲜国有资产的开发、开采与使用权,到时候中央政府为你们担保,从银行获得投资贷款。”
盛世平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这确实是赚钱的买卖,只是得有一个前提。
“元首,我不是怀疑什么,”第四个开口的是晋源集团董事长赵德亮,“如果输掉这场战争,我们的投资不都打了水漂吗?”
赵德亮是个纯粹的商人,经营国内最大的私营资源开采企业。他的影响力非常大,因为他的另外一个身份是山西商会会长,而山西商会掌握着六成以上的私营资源开采企业。利用这些年资源开采领域的飞速增长,山西商会一千多名成员的总资产超过两万亿,仅次于以有钱出名的温州商会。
“我知道,这是你们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必须解释清楚的问题。”傅秀波笑了笑,说道,“在能不能打赢的问题上,我不想做太多解释,因为我们输不起,必须打赢,还要赢得漂亮。既然赵会长提到了这个问题,我不妨做个假设,如果我们输掉了这场战争,会有什么后果?”
气氛一下严肃起来,因为傅秀波的语气非常严肃。
“对你们来说,也许影响不大。”傅秀波朝赵德亮看了一眼,说道,“赵会长正在申请英国的永久居住证吧?如果我没记错,三年前,你的三个子女已经拿到欧盟的蓝卡。他们在国外生活得还习惯吧?”
赵德亮的面部肌肉抽搐了几下,神色显得有点尴尬。
“当然,国籍不能说明什么,只要你们认同自己的民族,就是炎黄子孙。在这里,盛总最有代表性。”傅秀波朝盛世平点了点头,说道,“我要说的是,如果我们打输了,我们的民族将失去什么。一百多年前的历史,各位都很清楚。只有国家强大了、民族强大了,我们才能抬起头做人。这不是朝鲜的战争、也不是军人的战争,而是我们所有人的战争、所有炎黄子孙的战争!名义上,我们在保护朝鲜,在用我们的军队、我们的资源、我们的一切帮助友好邻邦,可事实上何尝不是在保卫我们自己?如果我们无动于衷,任凭朝鲜自生自灭,各位肯定会骂我,说我是个懦弱的统帅。现在,我站了出来,做出了出兵决定,各位还在怀疑什么?”
这番话,说得赵德亮无地自容。
盛世平到没什么,他的美籍身份早就摆在那了。
“我们要怀疑,但是不该怀疑胜利,而是应该怀疑我们能够从胜利中获得什么。国家与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只有当我们所有人都为民族奋斗,中华民族复兴才指日可待。外国人经常说我们,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一群中国人是一群虫。反击的最好方法不在嘴上,而是用行动告诉所有蔑视我们的人,一群中国人是一条强大无比的中国龙!”傅秀波稍微停顿了一下,又说道,“我不会要求你们做什么,也不会强迫你们做什么,因为你们的钱是辛苦赚来的,可以拿到太阳下晒晒。我要告诉各位的是明末顾炎武先生说的一句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元首,你言重了,我们肯到这里来,就是想为国家做点贡献。”盛世平恰到时机的出来圆场,“只是在具体操作上……”
“盛先生,你信得过我吗?”
盛世平立即点了点头,要是信不过傅秀波,他就不会来元首府了。
“那么,请给我一点时间,最快一两天、最迟一个星期。”傅秀波笑了笑,说道,“等黎副总理回来,我会让他给你们做详细介绍。爱国不是单方义务,我可以保证,一定给你们满意答复。”
元首都做出保证了,还能说什么?
至于是不是满意答复,还得等黎平寇回来后才知道。
盛世平等人离开元首府的时候,牧浩洋与庞跃龙率领的两栖特种部队第一大队第一中队到了辽东半岛南面的海洋岛。
这里距离平壤,不到三百公里。
因为一直是军事区,没有受到旅游浪潮影响,所以岛上的环境保护得非常好,简直是世外桃源。
只是岛上的气氛并不祥和,因为到处都是全副武装的军人。
第三十三章 引流疏导
黎平寇回到北京,马不停蹄的赶往元首府,随即赶往国宾馆,找到盛世平。
“听说,元首在你们面前发火了。”
“谁叫赵德亮说话不讲分寸!”盛世平笑了笑,说道,“我到没什么,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又没什么牵挂。我这辈子最大的目标,就是在临死之前把钱花光,一分都不剩。”
“老盛,只有你想得开。”
“不过话说回来,元首确实太理想了一些。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一万个人,就有一万种价值观。为国家、为民族,我们绝对是义不容辞。可是为了一个邻国,而且是一个经常给我们制造麻烦的邻国,把什么都搭上,也太……”盛世平摇了摇头,没有把最后一个词说出来。
“这是眼界问题,你看到的,我不一定看得到,元首看到的,你也不一定看得到。”
盛世平笑了笑,说道:“我完全理解元首的参战决策,也非常支持。这场仗,我们必须打,还必须打赢。只是在其他问题上,比如以什么方式打、以及如何才算打赢,我就很难认同了。”
“老盛,你不是爱抱怨的人。”
“我没有抱怨,只是说出自己的想法。”
“看来我是没办法说服你了。”黎平寇笑了笑,说道,“你有什么想法,比如达到目的的更好手段,我可以帮你转告。如果没有,那就不要抱怨了。至少在我看来,元首的决策是捍卫民族利益的唯一选择。”
盛世平叹了口气,黎平寇这番话说到了重点上。
“我过来,是要跟你解释元首的想法。”
“想法?”
“这场战争既是挑战,也是机会,对内外局势来说,都是机会。”
盛世平的眉头跳了几下,听出了黎平寇的言外之意。
“回中央几年,我一直负责经济工作,非常清楚国内的经济环境。你比我有眼光,还周游了全国各地,肯定比我更加了解社会的基本面貌。”黎平寇叹了口气,说道,“虽然元首没跟我提到过,但是我觉得,元首摆了很大一盘棋,车马炮卒都摆好了,出兵朝鲜就是将死对手的第一步。”
“借此推动国内的经济改革?”
“不仅仅是经济改革,还会涉及到更深层的社会矛盾。”黎平寇笑了笑,说道,“其实仅仅是经济改革,就能耗光我们这代人的精力。”
“这么说来,元首确实站在最高处,看得更加长远。”
“看得远只是其一,能走多远才是关键。”
“还得看怎么走。”
黎平寇点了点头,说道:“当今社会矛盾的主要是利益分配。虽然从根本上将,利益分配不均的根源在权力分配上,但是直击要害的风险非常大,在维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也不能直击要害。”
“只能一步一步的走,步子迈大了,受害的是平民百姓。”
“那就只能从经济上着手,让需要获得利益、或者说希望重新分配利益的人在权力分配上获得发言权,制衡既得利益集团,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最终实现利益与权力的再分配,让最多的人成为既得利益者。”
盛世平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表示认同黎平寇的观点。
“元首要做的,就是走出这一步。”
“怎么走?”
“深化经济改革,让更多的人获得利益,为保护利益积极争取权力。”
盛世平皱起了眉头,觉得黎平寇又把话绕了回来。
“老盛,你是商人,你觉得应该怎么办?”
“难!”
“难就好,至少证明不是办不到。”黎平寇非常乐观。
“真要深化改革,就得放开国营垄断行业,减少对国营企业的支持,给民营企业更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盛世平叹了口气,说道,“在平时,这都很难办到。现在需要集中力量做大事,恐怕更难了。”
“难不难,我们暂且放在一边。”黎平寇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如果可以办到,但是只能一步一步的来,你希望从哪里入手?”
“这……”
“万事开头难,不可能一下全部放开,但是可以先放开一个。”
盛世平思索了一阵,说道:“只能选一个的话,我会选择金融业,特别是银行,给数以万亿计的民间资本一条出路。”
“仅仅是出路?”
“目前看来,仅仅是出路。”
“怎么讲?”
盛世平笑了笑,说道:“国内矛盾在这个时候变得尖锐,在很大的程度上,与最近几年的金融政策有很大关系。金融危机爆发后,我们先是四万亿投资、后是七万亿放贷,还有十万亿地方债务。现在社会上的钱,把全部物资买下来,还能剩余一半。资本就像堰塞湖里的水,不能引流疏导,迟早会溢出来,或者冲毁大坝。这几年的发生的事足以说明问题,房地产高烧不退,古玩、玉石、字画先后受到追捧,一块河滩上的石头都有人标价三亿,后来连大蒜、生姜、绿豆等等与‘稀缺’占不上边的生活物资都遭到炒作。这些现象说明,社会上的钱太多了,而且集中在少数人手里。为了追逐利益、或者说跑赢印钞机,持有大量资本的投资者会积极寻找出路。该炒的、能炒的炒完了,接下来该怎么办呢?我委托调查机构做了调研,要在短期内,大概三个月吧,把大米与面粉的价格炒高一倍,只需要两千亿,炒高十倍也只需要五千亿。对于堰塞湖里的水来说,这点钱就是九牛一毛。别说温州商会与山西商会,今天去元首府的九个人,一天之内就能拿出这么多现金。现在水已经溢出来了,再不加疏导,后果不堪设想。”
一口气说完,盛世平轻松了许多。
这番话,他原本想给傅秀波说,只是没有找到机会。
“你觉得,元首没有看到这个问题?”
“肯定看到了,只是不好解决。”
“我来找你,就是要告诉你,元首已经找到解决办法。”
“是吗?”盛世平的眉头跳了几下。
“中央已经决定出兵,只是在战争经费上存在严重分歧。让朝鲜拿国有资产抵押,获得战争融资,只是权宜之计。归根结底,战争结束前,这笔钱仍然得由我们出。朝鲜什么时候能把欠债还完,谁也说不准。”
“所以让我们来扛?”
“那得看你们扛不扛得住,以及有没有这个胆量。”
盛世平笑了笑,等着黎平寇把话说完。
“中央今年的预算早就花得差不多了,拿不出多少钱来。地方债台高筑,而且地方政府没有义务为战争买单。从银行融资,除非中央政府担保打赢战争,不然很难办到。从政治上讲,元首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保证。”
盛世平点了点头,表示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如果傅秀波保证打赢战争,暂且不说打不赢会有什么影响,至少意味着,中国将全力以赴,从而在外交上失去转圜余地。
“无法从国有银行获得足够的战争融资,只能向民间资本敞开大门,让民营银行为战争融资。所以说,得看你们有没有这个胆量。押对了,民营银行就是头号功臣,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拿到朝鲜抵押的矿山、水利、森林等资源,以及战后重建的工程项目,有多大的盈利空间,你比我清楚。”
“押错了呢?”
“错不了。”
“你能保证?”
黎平寇笑了笑,说道:“老盛,我只能保证,押错了,你就能实现最大的人生目标,而且会提前实现。”
“那就不是目标,而是悲哀了。”盛世平笑了起来。
“没什么好悲哀的,因为这不是你一个人的悲哀,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悲哀。”
盛世平收起笑容,叹了口气,说道:“你说得没错,确实不能错,也错不了。那么,你有什么方法让民营资本进军金融业呢?”
“中央一号文件。”
盛世平愣了一下,随即锁紧了眉头。
“我回来前,元首就让央行做了评估。具体政策已经制订好了,高层审核后,将交给代表大会表决。最多一周,也许就这两三天,文件就会正式生效,最终将以法律的形式得到确认与巩固。”
“这么说,我们得抓紧筹资了。”
“那是当然,战争就是烧钱机器,资本不足的话,还是靠边站,免得血本无归。”
“大概要多少?”
黎平寇伸出了五根手指头。
“五百亿?”
黎平寇笑着摇了摇头,说道:“这点钱,最多够第一批入朝部队的装备采购费用,还不包括官兵的津贴。”
“五千亿?”
“你开始不是说了,你们几个一天内就能拿出这么多钱。以我的了解,你一个人恐怕也不止这个数吧。”
“那得看怎么计算。”
“与其他银行一样,只需交纳存款保证金。你们可以拿手里的资产做抵押,从央行获得贷款余额。”
“这可是我们的命根子。”
“反正不能错,也错不了,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盛世平笑着摇了摇头,说道:“老黎,你这口才,不去当外交官,真是太可惜了。”
“要不是这点口才,当年能说服你,让你回国发展吗?”黎平寇也笑了起来。
“行,我会把你的意思告诉他们几个,等你提到的文件生效后,我们再详细商讨。至于出资的事,我会尽力而为。”
“你要相信我,就应该单独押注。”
盛世平笑了笑,对黎平寇的建议不置可否。
黎平寇也没多说,因为他说得实在够多了。
第三十四章 空军出击
向民间资本开放存贷类银行是非常敏感的经济政策,傅秀波告诉黎平寇之前,只请了几十名学者与金融专家,在元首府里闭门磋商,拟定文件草案。黎平寇得到盛世平的肯定答复之后,傅秀波才召集高层领导开会商议。
这次高层会议没有受到外界重视,因为同时发生了更加引人瞩目的事情。
黎平寇找到盛世平的时候,千里之外的辽东半岛,某空军基地,晏鹰搏上尉登上了停在机库里的J-11B战斗机。
作为空军第七航空师的特级飞行员,晏鹰搏在十九岁时第一次驾驶CJ-5飞上蓝天,从此与天空结下了不解之缘。飞J-11B之前,晏鹰搏飞过J-7与J-8B,还参与了J-10A的教练试飞工作,只是空七师隶属于沈阳军区,优先装备J-11B,J-10A则优先配备给成都军区与广州军区。
在空七师,晏鹰搏不是第一个飞J-11B的飞行员,却是飞得最好的一个。
全师一百二十多名飞行员中,他第一个完成“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第一个飞出“钟摆机动”、第一个飞完J-11B的飞行包线、第一个在两万米高空飞到二点四五马赫、第一个掌握SD-10的使用战术。
这么多第一,让晏鹰搏在二十六岁成为上尉小队长,也让他显得非常老成。
相貌上,如果不注意那双鹰一般的眼睛,圆圆的娃娃脸让人觉得他显得稚气未消,不到一米七的身高着实矮了一点。只是飞行员的身高普遍偏矮,而且在空中,没人在乎他们长得如何。
做完起飞前的准备工作,晏鹰搏朝机首左侧的勤务班长竖起大拇指。
在拖车的帮助下,J-11B缓缓驶出机库。右边,三架同型号的战斗机也正从机库里驶出来,滑向起飞待命点。
利用这个机会,晏鹰搏迅速回头,看了眼挂在两侧机翼下的导弹。
每侧机翼下各有两枚SD-10中程空对空导弹与一枚PL-11格斗导弹,进气道下面还各挂了一枚SD-10,腹部中线前方挂架上是一具多功能对空搜索吊舱,后方挂架上则是一具拖拽式诱饵吊舱,翼尖没有挂导弹,而是两具电子对抗吊舱。
这是最高对抗级别的全空优挂载模式,只有面对比自身强大的敌人时,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