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君谋天下之大夏帝国-第1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国国君萧挞凛拜见天朝上使。”萧挞凛在见到杨守素之后立刻躬身行礼道。

    站在萧挞凛身后的渤辽国文武百官对杨守素跪地相迎,其实萧挞凛大可不必如此,杨守素虽然是使臣,但是萧挞凛更是李谅祚亲封渤辽王,从爵位和职位上要比杨守素高出很多,但是即便如此萧挞凛也不敢托大,要是伺候不好这位爷,说不定什么时候渤辽国就没了,对于大夏国萧挞凛的内心还是十分恐惧的。

    “下官怎敢当王爷如此大礼,王爷快快请起,诸位也都起来。”杨守素笑着对众人说道;很显然对于这样的迎接仪式杨守素甚是满意。

    在前往渤辽王宫的路上,萧挞凛亲自为杨守素驾车,两旁的百姓夹道欢迎;可是当杨守素来到渤辽国王宫的时候脸色突然阴沉了下来,杨守素一直在王宫的大门外转悠就是不肯进去,萧挞凛忍不住想杨守素问道:“上使为何不愿随小王进宫啊!”

    杨守素看着渤辽王宫说道:“如此宏伟的宫门,本官还是第一见到,就连陛下的夏宫的宫门也不及其宏伟吧!”

    杨守素话音刚落萧挞凛立刻下了一身冷汗说道:“上使有所不知,这座王宫是当年辽国的辽阳宫,小王受封之后就稍微整理了一下住了进来,小王从来没有僭越之心,还请上使明察啊!明日小王就下令搬出王宫……”

    “不必了。”杨守素说道;“王爷要另起王宫不知要耗费多少钱粮,只要王爷忠心陛下,这些小事陛下是不会予以计较的。”

    “还请上使在陛下面前美言几句,小王感激不尽。”萧挞凛十分谦卑的说道。

    “王爷,本官此次前来可不是游玩的,还是正事要紧。”杨守素说完就在萧挞凛的带领下向王宫内走去。

    在辽阳宫的大殿之上杨守素请出李谅祚的圣旨大声的宣读道:“渤辽王萧挞凛听旨。”

    “小王听旨。”萧挞凛立刻率领文武百官跪下接旨道。

    “渤辽王萧挞凛为朕肱骨,镇守辽东虽然功不可没,但也没能尽职尽责,高丽贼子数次侵我疆土、杀我子民,其罪不可数,身为一方之主渤辽王理应保境安民,特命渤辽王统帅渤辽军收复故土,杨守素为监军,联合东部各诸侯国共同出兵,钦此。”杨守素高声的宣读圣旨道。

    “小王接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萧挞凛接下圣旨道。

    “王爷,陛下的意思已经在圣旨说的很清楚了,不知王爷何事能够发兵灭高丽?”杨守素向萧挞凛问道。

    “小王三日后就发兵高丽,至于其他诸侯国的军队还请上使费心了。”萧挞凛向杨守素说道。

    “这个王爷尽管放心,各国的使臣都已经派出,敢违背陛下圣瑜者皆以叛国罪论处。”杨守素语气严肃的说道。

    在办完正事之后,一场奢侈的接风宴在所难免,萧挞凛还特意给杨守素弄了两个风姿绰约的舞女相陪。

    (本章完)

第316章 渤辽军(下)() 
    十日后,萧挞凛率领十万渤辽军来到了来远城外,这里是联军的集合地点,在接下来的一月内,有陆陆续续的部落骑兵向这里集结,这个前来集结的部落联军都是各个公侯诸侯国的军队,人数从数千人到数百人不等,一个月后联军已经集结了十三万人,这其中的主力军还是渤辽军其他的诸侯国军队基本上就是来打酱油的。

    一个月后萧挞凛率领十三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向东开进,此时高丽军早就得到了情报,虽然后续的援军还没有到来,但是高丽军已经做好了坚守的准备;萧挞凛要想灭亡高丽国必须要突破高丽国的鸭绿江防线,而高丽军鸭绿江防守要冲就是位于鸭绿江以西的定州城,这仅仅是一座小城,也是高丽军在鸭绿江以北唯一的一个据点。

    从来远城到定州城不到两百里,萧挞凛率领十三万大军愣是走了四天,这对于在杨守素看来简直太不可思议了,因为在杨守素的眼里这样的行军速度实在是太慢了,要知道夏军的行军速度一天百里跟玩似的,当然在这个时代能够赶上夏军的行军速度根本没有,毕竟没有那个国家可以向大夏国一样供养如此多的战马。

    在这个时代十余万大军能够一天行军五十里已经算是不错了,要知道渤辽军的主力依旧是以步兵为主,虽然有骑兵部队但是不是很多,打攻城战还是要依靠步兵,骑兵根本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不管怎么说渤辽军总算是来到定州城下,但是此时定州的高丽守军已经做好了防守准备,贸然攻城的话渤辽军势必会损失惨重。

    定州城外,渤辽军大营,萧挞凛正在召开一场军事会议,这一次远征高丽对于渤辽国和萧挞凛十分重要,这不单单是尊奉夏皇李谅祚圣旨,更是为了以后渤辽国的发展所考虑,从地理上看,渤辽国的疆域位于辽河以东、乐郊城以南,来远城以东的广袤疆域,除了南部濒临大海以外,西部与渤海国相连,北部与女真国接壤,东部与高丽相邻。

    可以说是位于一个四战之地,而且北部和东部还无险可守,面对着日益强大女真国,萧挞凛意识到两国早晚会有一战,而一旦两国交战萧挞凛唯一担心的就是高丽从背后偷袭,所以在和女真国的关系没有崩溃之前,萧挞凛必须腾出手来先将高丽给打残了,将其赶会高丽半岛大同江以南地区。

    “诸位公侯,诸位将军,如今我大军已经兵临定州城下了,诸位都说说,此战我们怎打呀!”萧挞凛坐在帅椅上向众人问道。

    看到众人都不说话,萧挞凛向杨守素问道:“不知上使有和建议?”

    杨守素笑了笑说道:“本使可是文官不是武将,这些还需王爷做主。”

    “既然如此,那本王就却之不恭了。”萧挞凛笑了笑说道;“传令,派兵从北西南三面将定州城团团围住,明日集中优势兵力动西门发动进攻。”

    此时萧挞凛手握精兵十三万,而定州城内的高丽守军只有三千余人,若无援军定州破事早晚的事,萧挞凛率军猛攻三天,定州城内的高丽守军由于没有援兵到来最终城破兵败,萧挞凛很从容的就占领了定州城,可是接下来的战事就没有那么顺利的,在拿下定州之后,渤辽军就需要渡过鸭绿江攻打位于鸭绿江东岸的宜州和保州。

    宜州和保州互为掎角之势,两城共驻军由我五千余人,而且全都位于鸭绿江东岸,萧挞凛曾率军渡河进攻,可是没有想到刚刚渡河一般就被敌军夹击,大败而回,随然没有损失多少兵马,但是却严重的阻碍了最佳的战机,为了保险起见在没有萧挞凛停止了渡河,因为萧挞凛不想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白白的浪费兵力。

    渤辽军这一堵就是将近一个月,杨守素将这一情况写成奏折派人送到了大夏国的都城兴庆府,在夏宫的御书房内,李谅祚正围绕在沙盘上仔细的观察,想象有没有什么好的破敌之策,保州和宜州可以说是进入高丽的必经之路,在宜州以北是高大的长白山脉,哪里终年渺无人烟、高山密林根本就无法行军。

    李谅祚向身边的周文泰问道:“文泰啊!要是你指挥此战你觉得应该怎么打啊?”

    “此战除了强攻恐怕没有什么好招啊?”周文泰回答道。

    “高维你说呢?”李谅祚向高维问道;此时的高维已经被李谅祚调到了朝廷,担任军务副使。

    高维想了想说道:“陛下,微臣以为如果正面强攻的话兵力损失太大,如果有可能的话,微臣会选择穿山而过。”

    “报、报、报……禀陛下,渤辽王送来的八百里加急。”一名从传令兵高声说道。

    李谅祚结果密信以后,看了一遍将其丢给了周文泰说道:“这个老小子,竟然还敢向朕求援,连个小小的高丽都拿不下,他这个渤辽王干脆就不要做了。”

    “陛下,萧挞凛此举不排除有避战保兵之举。”高维向李谅祚说道。

    李谅祚皱了皱眉头说道;“你们两个说说这援兵朕是派还是不派。”

    “陛下,当然不能派了,这去了就算是打下地盘来,那也是为他人做嫁衣啊!”周文泰当即反对道:“再说了,我们两国根本就不接壤,而且还要从辽国借道闹不好还容易产生误会。”

    “陛下,微臣以为应该派兵去,但是无需太多,而且我们也是有条件,派去的兵马要长期在渤辽国境内驻扎,所有后勤供给有渤辽国负责。”高维对李谅祚说道。

    李谅祚看向高维问道:“高爱卿你的意思是?”

    “如果我军有一支军队驻扎在辽东的话,还可以增加我国在辽东的影响力。”高维向李谅祚说道。

    李谅祚笑了笑说道:“爱卿的想法恐怕不止如此吧?”

    “陛下圣明,我国与辽国之间早晚还会有一仗,而到那时,这支军队就可以成为我们手中的利刃。”高维向李谅祚坦白道。

    “好,就依爱卿的意思办。”李谅祚同意道:“依爱卿只见,朕需要派多少兵马?”

    “五千兵马足矣,不过要一员只用双全的猛将。”高维向力量说道。

    李谅祚向高维说道:“那依爱卿只见朕应该派何人前去。”

    “微臣请命前往,另外微臣还希望陛下将梁格嵬将军也派去。”高维向李谅祚说道。

    “好,朕同意了。”李谅祚思虑了一下拍板道。

    “陛下,臣还想让两位殿下一同前往。”高维继续对李谅祚说道。

    李谅祚沉寂了好久没有睡说话。

    求支持,求投票,拜托大家多多照顾……

    (本章完)

第317章 高维的考量() 
    对于高维的提议李谅祚迟迟没有给出正面回答,李秉常和李武二人是李谅祚最为器重的皇子,尤其是李武更是被李谅祚当做准接班人来培养,如今却要将他们再次送到战场,而且还是不受自己控制的战场,一旦发生意外自己想救都来不及。

    看到李谅祚迟迟不肯作出决定,高维继续想李谅祚劝说道:“陛下,二位殿下如今缺少的就是战场经验,根据情报高丽军队的战斗力并不是很强悍,正好可以让二位殿下练练手,好让二位殿下成长起来,成为陛下的左膀右臂。”

    李谅祚不得不承认高维说的十分有道理,在沉思了好久之后,李谅祚对小福子说道:“小福子,你去讲常儿和武儿给朕叫来。”

    “是,奴婢遵旨。”小福子领命而去。

    很快李秉常和李武就被叫到了李谅祚的御书房,二人向李谅祚跪拜行礼道:“儿臣参见父皇,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吧!”李谅祚对两个儿子说道;“朕今天宣你们兄弟二人前来,是有一件事要争取你们的意见,最近你们应该也听说了渤辽国和高丽的战事不是很顺利,渤辽王来信向朕求援,朕已经派高爱卿率领五千兵马前去增援了,高爱卿的意思是让你们二人一同前往,你二人意下如何啊?”

    “儿臣但听父皇吩咐。”二人向李谅祚说道。

    “少来这些虚头巴脑的。”李谅祚有些不悦的说道;“想去就去,不想去就老实的在家呆着。”

    “儿臣愿去。”两人对视一笑对李谅祚说道。

    “好。”李谅祚敲打二人说道;“既然你们想去,那去了就要规规矩矩的听话,要敢再擅自做主不停军令,下一次就不是挨板子这么简单了,进了军队就是军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听到了吗?”

    “听到了。”二人站直着身体说道。

    “滚吧!”李谅祚大手一挥说道。

    在两个儿子离开之后,李谅祚忍不住笑了,然后严肃的对高维说道:“高爱卿啊!这两个孩子朕可就交给你了,这五千兵马由你统帅,他们二人既然到了军队也需要听从你的号令,如果他们敢出什么幺蛾子一律军法从事。”

    “微臣明白,请陛下放心。”高维对李谅祚说道。

    当天李秉常和李武二人就离开了皇宫前往了军营居住,李谅祚来到后宫自然少不了没藏飞雪和梁洛瑶的一阵埋怨,对此李谅祚也很理解。

    安寿宫内,李谅祚对没藏飞雪说道:“你觉得朕就愿意让他去吗?武儿不光是你的儿子,他还是大夏国的武威郡王,现在武儿已经长大了,他必须为大夏国征战四方开疆拓土,真的儿子绝对不能是混吃等死的废物;你是大夏国的皇后,朕忙于政事往往顾忌不到后宫,这后宫之中的皇子公主教育朕可就交给你了,即使不能讲他们培养出文武全才,最起码也能行一样吧!”

    “臣妾明白,请陛下放心。”没藏飞雪抹着眼泪说道。

    次日清晨高维率领五千夏军精骑出发了,这五千人可以说都是精挑细选的,从人员素质到五千装备都是精锐中的精锐,高维率领着五千骑兵先沿黄河北上到达河套,然后转而向东经过大同府到达昌平,这里是夏军最东边的据点,在此之前李谅祚要求借道的国书早就送到了辽国如今的都城中京大定府。

    辽国之所以将都城迁到中京大定府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首先西京大同府和东京辽阳府已经丢了,上京临潢府当年也已经被大火焚烧殆尽了,南京析津府又处于夏军的两面夹击之下,现如今整个辽国的五座都城,两座不在自己的手中,一座焚烧殆尽,一座随时可能被攻击,剩下的也只有中京大定府了,因此在耶律洪基光复辽国以后,就将都城迁到了中京大定府。

    时间让我们倒退到数日前,在大定府的辽国皇宫的大殿之上,耶律洪基坐在龙椅上向众臣问道:“诸位爱卿,对于夏军要从我国借道,此事你们怎么看?”

    耶律乙辛站出来说道:“陛下,如今我大辽还不足以和大夏国抗衡,为今之计只能借道给夏军,以免遭到夏皇不满。”

    萧远山也同样站出来说道:“陛下,北院大王言之有理,现如今我大辽正在逐步的恢复实力,这个时候还不易与夏军为敌。”

    听两人说完后,耶律洪基看着一直耷拉着脑袋想要瞌睡的耶律仁先问道:“汝阳王,对此事有何看法。”

    耶律仁先打死也没想到耶律洪基会问向自己,当年耶律仁先在大同被李谅祚给挤跑以后,就回到了耶律洪基的身边,虽然回去了耶律仁先可就此离开了辽国的核心圈子,对于这个曾经威胁过自己的臣子,耶律洪基并没有杀他,但是却被剥夺了实权,所有的官职都成了虚衔。

    听到耶律洪基问自己,耶律仁先站出来说道:“臣复议……”

    耶律洪基看了一眼无精打采的耶律仁先说道:“既然众卿都以为可以借道那就借吧!耶律仁先听旨,即可南下析津府统帅两万兵马护送夏军过境。”

    耶律仁先愣了一下,立刻接旨道:“微臣领旨。”

    在夏军到达昌平时天色已晚,高维在中军大帐召集众将说道:“明日大军就要离开我国疆域进入辽国境内,入辽境以后一定要提高警惕,都明白吗?”

    “末将明白。”众将齐声说道。

    高维的担心不无道理,辽国之所以今天沦落到这个地步,几乎全部是拜李谅祚所赐,如果辽军暗中偷袭这五千夏军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抵挡不住,更何况这里边还有李谅祚的两个儿子,大夏国的两位郡王,要是他们出点什么事,就是将这五千人的脑袋全砍了,也不足以赎罪。

    在经过辽境的这段时间是高维最为紧张的时刻,还好这一路上没有出什么事,夏军从榆关出关进入到辽东走廊,进入渤海国的锦州关城算是正是踏入东北的土地了,这是夏军作战部队第一次进入东北,在渤海国夏军受到了渤海王李渤的盛情招待,毕竟大夏国是渤海国的宗主国,要是当初没有大夏国的支持渤海国根本就不可能复国,更何况现如今渤海国危机重重随时都有可能被灭亡的危险,这个时候李渤当然希望能够仅仅抱住大夏国这个粗腿了,俗话说的好大树底下好乘凉嘛。

    夏军并没有在渤海国过多的停留,在接下来的三天时间里,夏军飞驰六百余里,最终达到了渤辽国和高丽的最前线定州城。

    感谢呓彺、路莫停的三张推荐,天宇拜托大家轻轻点击一下自己的鼠标,给天宇来张推荐,拜托大家了

    (本章完)

第318章 渡江战役(上)() 
    高维率领五千夏军的到来,对于渤辽王萧挞凛来说十分的担忧,如果说杨守素之前是一个人在督军,那现在就变成了高维率领五千夏军来督战了,原本萧挞凛向大夏国求援只不过是想做做样子,想要的并不是援军,而是要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可是现在没想到夏军的援军真的来了,而且还不多只有五千兵马。

    对于萧挞凛和渤辽国来说来的这不是一支援军啊!而是来了一帮爷爷啊!萧挞凛这次可以说是搬起来石头砸自己的脚,既然把牙打碎了那只能往自己肚子里咽了,对于这五千夏军萧挞凛只能好吃好喝的招待着。

    定州城内,萧挞凛将自己麾下的众将全都召集了起来,并派人通知了杨守素和高维二人,在高维进来后萧挞凛谦虚了一番,要将大军的指挥权交给高维,高维也清楚萧挞凛不过是客气客气而已,真要是接了渤辽军的指挥权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于是高维也象征性的推脱一下就完事了。

    萧挞凛最终坐在主位上对众人说道:“诸位。如今我军被阻挡在鸭绿江已经有一月有余,高丽援军已到,根据我们所得到的情报,此次高丽军的统帅是高丽大将军乙文支德,其麾下将领有乙文支常、金思桐等人,这些人在高丽也都是老将,当年与辽军交过手,如今在鸭绿江对岸的宜州和保州两地,高丽军少说也集结了十五万大军。”

    众人讨论了一通最终也没有讨论出什么结果,于是高维向萧挞凛问道:“不知王爷有何打算啊?”

    萧挞凛笑了笑心中想道:“就等着你问呢!”

    但是嘴上却说道:“敌军重兵坚守不出,我军如若强攻损失不小,所以小王打算打持久战,高丽多山,虽然人口不少,但是产粮区有限,时间一长高丽军的后勤供给必定会出现问题,一旦冬季来临鸭绿江结冰,我军便可踏冰过河,到那时我军便可摧枯拉朽直捣高丽王城。”

    “渤辽王所言不错。”高维点了点头上说道。

    萧挞凛继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