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君谋天下之大夏帝国-第1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耶律乙辛稍加思索后立刻下令道:“传令全军撤退。”

    “呜呜呜呜……”

    一阵紧急的号角声后,耶律乙辛率领的辽军开始掉头撤退,但是现在四周都是宋军,想撤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必须要杀出一条血路出来,于是耶律乙辛率领辽军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掉头向北杀去;相比于继续进攻,撤退要容易一些,毕竟后方的宋军要少得多。

    耶律乙辛下令撤退之后,耶律仁先自己一个人已经是独木难支了,耶律仁先大骂道:“混蛋,竟然在这种时候下令撤退,真是该死。”

    “王爷,北院大王已经领兵跑了,局势对我们已经越来越不利了,再打下去估计有全军覆没的危险,赶紧撤吧!”耶律贺向耶律仁先说道。

    “传令大军撤离。”耶律仁先无奈的下达军令道。

    看到辽军撤退后,种师道兴奋的下达军令道:“辽军败了,辽军败了,全力绞杀辽军,今日若不杀了他们,来日他们定会前来复仇……”

    “大纛令,截杀辽军骑兵……”各处的传令兵高声喊道。

    辽军的撤退让宋军士气大振,在前线的宋军不要命的向辽军杀去,此时辽军的士气虽然已经低落到了低谷,但是求生的力量却激发了他们的本能,他们唯一想的就是要杀出宋军的重围,在加上骑兵的先天的速度优势,辽军骑兵在付出了极大的伤亡代价以后才在宋军的包围圈杀出来一条血路。

    就这样放辽军离开当然不可能,看着辽军逐渐杀出包围圈,种师道立刻再次下令道:“传令投石器、床弩、抛射器、弓弩手立刻攻击;传令步兵鸣金收兵……”

    “大纛令、投石器、床弩、抛射器、弓弩手立刻攻击……”

    “铛、铛、铛……”鸣金的声音随后响起,步卒停止了进攻退了回来;同时炸药包、震天雷、弩箭、箭支开始飞向正在撤离的辽军,有一部分没有来得及撤离的宋军步卒也受到了波及。

    感谢书友160507092636054的四张推荐,金晨的四张推荐,天宇感激不尽……

    本章完

第四百七十一章 宋军的反击() 
在辽军撤离之后,宋军依旧用远程武器进行攻击,直到辽军彻底逃出宋军的攻击范围;这一次辽军进攻大名府历时三日,短短的三日之内,辽军就被宋军打了一个大败,一项以孱弱为主宋军,突然间好像变得十分强大了;辽军此次大败损失巨大,最后从宋军大阵中逃出的辽军不足三万。

    兴庆府,夏宫。

    御书房的灯还亮着,李谅祚在等消息,来自于辽宋大名战场上的消息,虽然此次大战大夏帝国没有直接参与,但是其对天下格局也是有重大影响的,这完全关系到以后大夏帝国对于宋辽两国的外交政策。

    小福子在拿到战报后,一路小跑的向御书房跑来,将战报送到李谅祚的手中说道:“陛下,大名府战报到了。”

    李谅祚接过战报后,认真的阅读了起来,战报很厚将宋辽两军的交战方式都记录的十分清楚,甚至将时间也都有记录,几时埋锅造饭,几时出的营门,这些都有记录,其结果让李谅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李谅祚将战报看完以后说道:“福子,立刻派人宣李钺前来见朕。”

    “陛下,如今天色已晚,您还是先安歇吧!”小福子对李谅祚说道。

    李谅祚有些怒气说道:“让你去就去,什么时候轮到你替朕做主了。”

    “是,奴才这就去办。”小福子立刻退了出去。

    在小福子离开之后,李谅祚闭上眼睛脑海中出现了整个宋辽大名战场的上一幕幕的景象,辽军突围并不是战役的宋辽大战的结束,种师道还留有后手,那就是三万宋军骑兵,经过一个隆冬的训练,宋军骑兵的成长速度很快。

    在辽军突围之时,种师道就派人入城前去给刘昌祚、李宪和张敦礼三人下令让三人率领骑兵部队追杀辽军,三人接到军令后率领三万铁骑在北门外列阵等待辽军,在辽军从北门外经过的时候,宋军骑兵突然杀出,将辽军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虽然都是骑兵,但是此时的辽军骑兵已经是强弩之末了,而且士气低落,根本就不是蓄势待发的宋军骑兵的对手。

    在遭到宋军铁骑的袭击时,辽军阵型散乱根本无力组织反击,因此只能溃逃;于是溃败的场面再次上演了,辽军战马的体力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根本就跑不过宋军的战马,在宋军马刀的挥砍下一个个辽军骑兵倒了下来,这是宋军骑兵的第一战,也标志着宋军骑兵正式形成了战斗力,自从大宋在太宗时期失去了对西北地区的控制权以后,宋军失去了最后的养马之地,宋军骑兵也就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但是今天大宋铁骑又回来了,虽然只有三万骑兵,但是这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开始;在这里没有了什么穷寇莫追,宋军骑兵对辽军一路追杀知道天黑以后才陆陆续续的返回,此次大战以宋军的大获全胜而告终,这场胜利给大宋打了一针强心剂,极大的振奋了大宋军民抗辽的信心。

    此次大战辽军最后逃回去的不足万骑,南下的十万大军基本上已经全军覆没了;而宋军却斩获颇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战马,宋军缴获的战马不下三万匹,这些战马可都是优良的战马,比宋军现在骑的大部分战马都要好上一个档次;当然宋军的损失也不小,正常大战宋军损了五万多人,大部分都是在城外的野战当中损失的;如此大的损失对于大宋来说十分的值的;大名府之战不是宋辽战争的结束,而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李钺在接到李谅祚的口谕以后,以最快的速度来到了御书房,看到李谅祚正仰在龙椅上闭着眼睛,不知道是在想事情还是已经睡着了;李钺只能站在一旁候着,良久以后李谅祚睁开了双眼看到李钺以后,将大名府的战报递给了李钺,李钺双手接过战报,越看眉头皱的越紧。

    在李钺看完以后,李谅祚向李钺问道:“钺儿,你从中看出来了什么?”

    李钺向李谅祚说道:“禀父皇,辽军此战的进攻方式,很显然是抄袭我夏军常用的进攻方式;述儿臣直言,宋军利用火器之犀利,成功的挫败了辽军的进攻,如果换成我军在同等的兵力和条件下,要想取得胜利也基本上不可能。”

    李谅祚点了点头说道:“你呀只看出了其一,却不知其二、其三。”

    “还请父皇赐教。”

    “你难道没有看出来这支宋军已经跟以往的宋军大不一样了嘛!以往只要骑兵部队一冲入宋军大阵当中,宋军就会立刻成溃败之势,但是这支宋军没有,非但没有溃败反而在付出巨大伤亡后还在积极抵抗,差一点没有将辽军骑兵彻底的包围予以歼灭;从中这一点可以看出来,宋军已经开始在战争当中变强了,宋军的战斗意志已经苏醒了,这是其二;

    其三,此战过后大宋必将举国欢腾、国民信心倍增,宋帝赵顼也会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重新获得对大宋朝廷的控制权,大宋朝堂上的乱局恐怕就要结束了;以这支军队为种子,大宋可以再编练百万大军,大宋有了这样一支军队,朕要一统中原需要多花费多少力气。”

    “儿臣愚钝,多谢父皇教诲……”

    “宋军的火器有多厉害你也知道了,所以朕也要组建一支以火器为主的军队,朕之所以一直将你留在京城没有外放,就是想让你担任这支军队的统帅。”李谅祚走到李钺身边拍了拍李钺的肩膀说道。

    “儿臣多谢父皇。”李钺十分兴奋的说道。

    “这支军队的兵员朕已经为你准备好了,就是朕从各军团抽调的五万老兵,他们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有多强,朕不用说你小子心里也应该有数;从明天开始由你去接管这支军队。”

    “是,儿臣领命……”

    随后李钺又向李谅祚问道:“父皇,那火药怎么办?这可是大宋的机密,恐怕不好弄到手吧!”

    “这个朕自有办法,就不需要你操心了。”李谅祚对李钺说道;“朕这里有本训练手册,新军训练要按照这个手册进行,从最基本的队列练起。”

    “父皇儿臣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又有什么尽管说,吞吞吐吐的像什么样子?”

    “父皇宋军已经有了崛起的苗头,我们是不是应该立刻出兵灭了大宋,与辽军联合出兵平分天下,等收拾完大宋以后,在跟辽国算账。”李钺向李谅祚建议道。

第四百七十二章 辽国求援() 
对于李钺给出的建议,李谅祚并没有给出正确的回答,李谅祚只是对李钺说道:“先训练好这支新军,其余的事情朕会考虑的。”

    “是,儿臣遵旨;还请父皇给新军赐名。”

    李谅祚思虑了一番说道:“就叫禁卫军吧!先在城外大营整训,然后在火器装备到了以后,在移防其他的地方。”

    “是父皇……”

    次日,李钺就正式接手了禁卫军,并展开训练,这对于李钺来说是人生的一个重大机会,禁卫军作为大夏帝国的新式军队,其未来在夏军的当中的地位可想而知,同时作为军队的第一位统帅,李钺对这支军队的影响力也必定十分巨大,因大量的下级军官的晋升都要经过李钺的批示,在这个时代这是十分普遍的现象。

    辽国在大名府之战失败以后,其南下步伐被遏制,由于兵力里损失严重,辽军开始收缩兵力实施重点防御,辽军将全部的兵力全部收缩在以安陵镇为中心,方圆一百五十里以内,并且从滦州调来大批槽船和车马,开始将大批劫掠的物资经过海路运回到辽国境内。

    永静军镇,辽军大本营内,耶律延禧对耶律仁先和耶律乙辛说道:“此次战败你们二人附有重大的责任,我已将此事上报给皇爷爷,皇爷爷的意思是如今国内已经没有多余的兵力增援了,让我们自己想办法。”

    “禀大王,此时我军剩余的兵力还有六万,虽然进攻不足,但是自保有余,只要我们能够守住与安陵镇为核心方圆一百五十里的地区,我们就可以继续跟大宋相抗衡;另外我们必须要做好长期的打算,也就是与大宋打持久战;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要得到大夏帝国的支持。”

    “为什么要得到大夏帝国的支持?”耶律延禧不明白的问道。

    “我们所攻占的大宋土地,对于我大辽来说相当于一块飞地,以后与大宋持久交战所耗甚大,我们需要大量的兵器、盔甲、粮草等物,这些不可能全部从大辽运过来,只能从大夏帝国购买,因此我军要想在这里坚守下去,必须要挣得大夏帝国的支持。”耶律仁先说道。

    “好吧!这件事就交由汝阳王办理。”耶律延禧说道。

    “是,微臣领命。”耶律仁先接下军令道。

    如今的南征辽军内部已经发生了变化,耶律仁先和耶律乙辛手中掌握的兵力已经不多,自然话语权也就没有耶律延禧的大了,反而耶律延禧手中的权力在无形中增加了不少,自从在耶律仁先和耶律乙辛的手中挖到三万大军后,耶律延禧就十分高调的收买军队中的军官,并提高普通士卒的待遇,因此在这几个月的时间内耶律延禧就成功的获得了这三万大军的支持,其实耶律延禧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切都是耶律洪基在背后出的点子。

    河间府常山王王府内。

    这一次耶律仁先并没有直接前去兴庆府面见李谅祚,反而前来面见李谅祚的儿子李克,俗话说的好‘县官不如现管’;李谅祚虽然是大夏帝国的皇帝,但是不可能方方面面的事都能够管得到,而且像这种倒卖重要战略资源的事情,李谅祚可能并不会答应,更何况在外人看来现如今宋夏之间正处于蜜月期,两国贸易频繁,因此耶律仁先判断李谅祚不可能为帮助辽国,而破坏与大宋的友好局面。

    “王爷,外臣此次前来是有一件事情想要请王爷帮忙。”耶律仁先毫不避讳的说道。

    李克喝着参茶看着放在堂内的几个大箱子说道:“汝阳王有什么事情尽管说便是,只要本王能够帮上的,一定帮你。”

    “多谢王爷。”耶律仁先拱手说道;“外臣想请王爷在必要的时候为我们南下的辽军提供兵器、粮草、被服、食盐等物,王爷尽管放心,这些东西我们全都按照市场价购买。”

    李克并没有立刻给出答案,而是在一旁安静的喝茶,其实李克一直在思考其中的利弊,这件事情如果操作不当,很有可能会因此李谅祚猜忌和不满,李克还没有这么大的胆子做主,另外一旦大营耶律仁先,那以后的贸易额肯定不小,毕竟那是六万大军所需物资甚大,不是李克一个人能够解决的。

    李克思虑很久以后说道:“这件事不是本王一个人能够决定的,有消息以后会立刻派人通知您如何?”

    “那就劳烦王爷,这些薄利还请王爷收下。”耶律仁先对李克说道:“外臣还有一个不情之请,想在河间府多停留几日,还望王爷允许。”

    “这个没问题,想住多久就住多久。”李克笑着说道。

    “那就多谢王爷了。”耶律仁先起身后拱手说道。

    在耶律仁先离开以后,李克对管家(王府长史)吩咐道:“立刻派人前往析津府和真定府,将二位王爷请来,另外本王修书一封,立刻派八百里加急送往兴庆府面呈父皇。”

    “是,卑职领命。”

    两日后,兴庆府夏宫。

    李谅祚接到了常山王李克的奏章,对于是否支持辽国继续侵宋,其实李谅祚早就有了答案,但是李谅祚并没有立刻做出批示,而是召集内阁重臣进行了询问,此时大夏帝国的内阁已经做了一些调整,杨守素已经被调任安东大都护府担任大都护了,高维被调回朝廷担任军务副使。

    李谅祚向众人问道:“都说说吧!此事是支持还是不支持?”

    高维首先对李谅祚说道:“陛下,微臣建议支持,不过要暗自支持,具体的操作由河北行省的三位王爷操作。”

    楚王李孝仁也说道:“微臣复议……”

    “陛下,微臣反对。”周文泰说道;“此事一旦泄密,被大宋知晓,势必会影响我们与大宋之间的贸易,甚至会引起我们与大宋新的战争;陛下如今国内正值恢复期,我们需要的是稳定,请陛下三思。”

    其余的几个文臣也都复议,在这一件事上,大夏帝国的内阁官员发生了分歧,文臣武将分成了两派,对于这种李谅祚非但没有气氛,心里反而挺高兴的;对于一个皇帝来说在某些是不希望群臣齐心协力的,这个时候皇帝需要的是制衡,但是在某些时候又需要群臣齐心协力,这就是帝王之术。

    李谅祚扫了一眼群臣说道:“此事到此为止,不在讨论了;大家都回去吧!”

    在群臣离开之后,李谅祚在李克的奏章上做了一个字的批示‘准’。

    ps:书友们,我是天宇翱翔,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四百七十三章 赵覠的计划() 
河间府常山王府内。

    河北行省三王再次聚在了一起,整个书房内的气氛十分的诡异,三兄弟之间的意见发生了分歧,李克是拿不定主意,因此向李谅祚请示,找李浩和李庆前来商议,李浩的态度是反对,李庆的态度是支持,现在就差李克这关键一票了。

    “王爷,陛下发来的八百里加急密信。”王府管家走进来说道。

    李庆一把从管家手里抢过密信打开看了以后,哈哈哈大笑道:“四哥、五哥,你们两个看看吧!父皇在四哥的奏章上只写了一个‘准’字。”

    李克结果奏章来说道:“老六,你小子不要高兴的这么早,这个‘准’字里面包含的含义大了;是准许我们光明正大的?还是偷偷摸摸的?而且这是密折,父皇根本不希望别人知道这件事情,虽然父皇准许了,但是我们依旧要慎重行事。”

    “四哥,你的意思是一旦出现什么问题,需要我们三个人独立承担。”李浩说道。

    “不错,事情既然是我们做的,我们就有义务承担,不过就算到时候受到出发,父皇也会维护我们的。”李克说道。

    “风险多大,利益就有多大,你们光看到这这中间的风险,怎么没有看到利益的,父皇默认我们这样做,也就等于默认了所得到了利益归我们三兄弟所有,你们好好想想,在我们南边的不是辽军,而是一群土匪,我们完全可以利用他们不断的向大宋进攻,从大宋劫掠人口和财富,然后让他们运用这些东西来向我们交换商品物资,我们甚至可以提高价格,因为只有我们肯跟他们做这种生意……”李庆两眼放金光的说道。

    利益,这是所有人都无法抵挡的诱惑,支持辽军对于河北三王来说有着很大的风险,但是这里边也同样蕴含这巨大的财富,对于一个藩王来说,尤其是战争时期的藩王,拥有财富就等于拥有军队,有了军队就有了权力,即便是现在用不上,以后也早晚会用上的。

    经过一番商议之后,河北三王之间达成了一个秘密口头协议,协议的内容是三王团结一致、通力合作,与辽军交易所得到的利益,按照三王的出力多少进行划分,另外三万不仅对南下的辽军进行交易,而且还对辽国进行秘密贸易,其中包括粮草、布匹、食盐、茶叶、丝绸、瓷器等等所有的商品,以及兵器、盔甲、战马等重要的战略物资。

    从这一刻河北三王正是结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同时这也是河北三王真正腾飞的开始;在一切商议完毕以后,三王以常山王李克为头开始展开与辽军的合作事宜,为了保密双方并没有签署什么协议,只是口头上的约定,但是这对于耶律仁先来说这已经足够了。

    大名府,赵王赵的行辕内。

    自从辽军主动撤离之后,宋军也没有追击,于是在宋军与辽军之间形成了一个缓冲区,宋军之所以没有马上发动进攻,其实是为了积蓄力量准备一举将南下的辽军全部歼灭,但是要想达到这个作战目标其实并不容易。

    “末将张缪拜见王爷。”张缪进来后向赵行礼道。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