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君谋天下之大夏帝国-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县设立县令一职,掌管辖区内的行政、司法、税务、兵役等权利;州县所有官员一律由朝廷任免,所有官员每年一考核,每三年一轮换;考核政绩与上一年持平者记大过处分一次,政绩下滑者直接开除官职……

    第三:经济改革,废除土地私有制度,所有的土地收归国有,所有土地不允许买卖;由朝廷统一分配给百姓耕种,耕种者按照土地的等级缴纳税赋,七十岁以上的老者免除税赋;

    鼓励经商,提高商人的合法地位,全国统一商业税法各地方不得私自收取商业税、过路费等……

    第四:军事改革,编练新军首批十万人,具体的训练方案属于军事机密不予公布;全国军队分为三等分别为中央军(新军)、边军、府兵;

    中央军作为主力部队为我国之精锐,边军为驻守边疆大军为二线部队,府兵为地方军队每地根据需要不同,驻守兵力从五百到三百不等。

    第五:文化改革,废除难写的党项文字,实行新的简化汉字;朝廷设立国子监和太学为最高教育机构,地方各州县设立州立学府和县立学校,同时鼓励私立学院的建立,所有各级学校以‘忠君爱国、崇文尚武’为核心教育学子,所以五到十四岁的孩子都要入学,所有的费用由朝廷承担。

    ……

    第十:提倡合理的畜牧产业,大力培育战马;

    第十一:奖励军功,士农工商各阶层一路平等对待,有重大贡献者由皇帝亲自接见封赏爵位……”

    小福子拿着圣旨稀里哗啦的念了一大通,底下的官员听得是一个个的肝颤啊!这里面有很多都已经触动了党项贵族的利益,很对大臣对虽然有反对之声,但是却不敢说出来。

    在小福子念完之后,李谅祚对众臣说道:“朕知道诸位爱卿担心的是什么?关于土地收为国有,朕是不会亏待大家的,所有的土地朝廷一律按照赎买的方式收回,当然如果有人敢反对,那就要看看是朕的刀快还是他们的脖子硬了……”

    “臣等谨遵陛下圣谕……”众臣全都趋于李谅祚的淫威之下说道。

    “小福子宣读另一道圣旨。”在众臣起来之后,李谅祚继续说道。

    小福子将另一道圣旨拿过来,大声的宣读道:“大夏国皇帝陛下圣谕:任命委哥宁令为行政院行政使;诺移赏都为军务院军务使;高怀正为司法院司法使;周文泰为财务司司长;毛怀昌为监察司司长……”

    在小福子念完之后所有的官员全都得到了新的任命,西夏的同化改革也从这一天开始,不论何时何地有改革就会有反抗,同化改革也不例外,但是由于李谅祚已经处理一批党项贵族,又有军队和朝中大臣的支持,改革相对来说还是十分顺利的,所有的反抗者也全都被绳之于法了,当然被杀的也不在少数。

    时间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三个月了,西夏进入到了同化元年的五月末,西夏的改革获得了大量百姓的赞同,整个西夏正沉积在一片改革的喜庆当中。

    “陛下,这是自改革之后的成果,请陛下阅览。”委哥宁令将一份奏折交给李谅祚。

    李谅祚翻开看了看十分满意的说道:“皇叔这段时间辛苦了,各地的农业改革已经基本完成了,以后皇叔就会轻松的多了……”

    “一切全都按照陛下的旨意办事,微臣何来的辛苦之说。”委哥宁令笑着说道。

    “朕前一段时间让你新招募的十万兵勇如何了?”李谅祚向委哥宁令问道。

    委哥宁令立刻回答道:“按照陛下的意思,在各地都已经张贴了榜文,到目前为止各地报名筛选合格的人已经达到了八万。”

    李谅祚点了点头说道:“此事关系到未来新军的战力,还请皇叔多辛苦一些,尽快将所有人员招募完毕。”

    “是,微臣领命。”委哥宁令答道。

    在委哥宁令离开之后,小福子不解的向李谅祚问道:“陛下,奴才有一事不明,还请陛下示下。”

    “你小子又有什么不明白的尽管问吧!”李谅祚一边看奏章一边说道。

    “陛下这募兵应该是军务院的事,为何陛下却交给了政务院执行?”小福子好奇的向李谅祚问道。

    李谅祚阴着脸看了小福子一眼,吓的小福子立刻跪在地上,扇自己的嘴巴子说道:“陛下,奴才多嘴,奴才该死。”

    “行了起来吧!”李谅祚对小福子说道;“朕问你军务院的职责是什么?”

    “当然是统帅全国兵马了。”小福子张口说道。

    李谅祚点了点头说道:“说的不错,军务院的职责是管理全国兵马,统帅全国兵马的调度;如果要是军务院在有了募兵之权,那军务院的权利是不是有点太大了。”

    小福子恍然大悟,李谅祚笑了笑继续看自己的奏折,其实同化改革之后,在朝廷上李谅祚等于将相权一分为五,行政、司法、军事、财务、监察各不统属都对皇帝负责,这就有效的分化的相权加强了皇权;同时又可以将权利下放,由于权力分散大家各司其职,所以皇帝就不怕出现权臣了。

    地方的权利也是如此,由于实行了军政分离,军政各级官员就可以形成互相的牵至,在加上地方官员由朝廷任免,每三年一轮换,就防止了世家大族与地方官员相勾结,同时也防止了地方军阀的出现。

    简单的来说就是,同化改革后身为皇帝的李谅祚掌握了朝廷,而朝廷有掌握了地方;所以无论朝廷还是地方都在皇帝的掌控范围之内,李谅祚等于集西夏全国军政大权于一身,无人可以撼动的存在。

    第三章送上,今日的任务完成了……谢谢大家的支持……

    (本章完)

第54章 新儒家文化() 
在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后,李谅祚开始对整个西夏进行全方位的改革,而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改革就是文化改革,李谅祚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稳定中原、一统天下,要想以一个落后的民族文化来统治一个先进的民族是不可能的。

    身为后世人的李谅祚深刻的意识到了这一点,自古以来少数民族统治中原的时间最长不过百年,蒙古人问鼎中原之后不思进取最终被赶出中原,满人定鼎中原之后慢慢的中原文化所侵蚀,早已经不是原来刚入关时候的模样。

    而现在李谅祚要做的就是废除党项的所有文化和习俗,全部使用汉人的文化和礼仪,这样在两三代人之后党项族就会完全的融入到汉族当中,党项人和汉人就没有任何的区别,到时候西夏问鼎中原就不会在遭到中原汉人的反抗。

    可以说李谅祚为了自己一个人的野心,首先消灭的就是自己在这一世而托生的民族党项;而古代中国文化的特点就是儒家文化,但是李谅祚也清楚儒家文化有很多的缺点,随着时代的演变,这个时期的儒家文化早已经偏离了本质。

    于是李谅祚提出了新的儒家文化的核心‘忠君爱国、崇文尚武’,与其说这是儒家文化,倒不如说这只是披着一个儒家文化的外皮一种新的文化,李谅祚提出来的新儒家文化,有很多已经背驰了孔老夫子的核心思想。

    “微臣高智耀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一名老者向李谅祚行礼道。

    李谅祚将高智耀扶起来说道:“高爱卿免礼,您是我西夏国的儒学大师,朕对您是仰慕已久啊!”

    “陛下谬赞了。”高智耀谦虚的说道。

    李谅祚坐下之后对高智耀说道:“朕这个人说话比较直,要是有什么不对的还请先生勿怪。”

    “陛下有什么事尽管吩咐就是了。”高智耀对李谅祚说道。

    李谅祚直言不讳的说道:“朕深知自汉武帝之后,历朝历代都以儒学治理天下,我西夏虽然是边陲小国,但也身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先帝在位之时,大肆恢复党项旧俗,以至于现在国贫民弱,朕自继位以来内外交困,现在朕大权在握所以打算以儒学治理天下。”

    “陛下圣明……”高智耀满脸激动的说道。

    “先生先不要激动,朕的话还没有说完呢!”李谅祚笑着说道;“自汉武帝开始以儒家治国到现在已有千年之久,在这一千多年里中原大地王朝更替,儒学也此起披落其治国理念也早已发生了变化;朕的意思是我大夏国虽然已儒学治国,但是也不可照搬宋朝那一套。”

    “还请陛下赐教……”高智耀皱了皱眉头说道。

    “朕向让先生牵头弘扬以‘忠君爱国、崇文尚武’为核心的新儒学,并以此来培育我国的人才。”李谅祚话音刚落高智耀的脸色就变了。

    作为身受儒学文化熏陶的高智耀自然明白,儒家的核心理念是‘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而现在被李谅祚这么一改最核心的思想都变了,那还叫儒学文化吗?

    “陛下,虽然这千百年来各朝各代都对儒学进行过修改,可是其核心的思想可是从来没有改变过呀!如今陛下这么这改法,还能管是儒学文化吗?”高智耀有些不满的向李谅祚问道。

    李谅祚笑了笑说道:“先生以为治国的核心是什么?”

    “自然是让百姓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使得国家国富民强了。”高智耀张嘴回答道。

    “先生所言不错,治国的根本就是为了国富民强;所以朕才要对儒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因为朕要的不是那些只会背书的书呆子,朕要的是能够理政治世的实干型人才;四书五经背的再好,不了解民间百姓的疾苦又怎么会治理好国家呢……”李谅祚的一番高谈阔论,让高智耀感到深深的折服。

    “陛下高论,微臣愿尽全力。”高智耀跪下对李谅祚说道。

    李谅祚哈哈哈大笑说道:“有先生相助,朕相信只需数年大夏国就可摆脱现在的局面,实现真正的国富民强。”

    在成功说服高智耀之后,李谅祚立刻宣布在兴庆府新建一座孔庙,所有的费用由皇帝的内库出资,李谅祚的这一举动赢得了所有西夏士子的心,在新的孔庙建造完毕,李谅祚亲自前往拜见,以适对儒学的重视。

    “大夏国皇帝陛下圣谕:古往今来各朝皆以儒学治国,尊奉孔圣人为文宣王;今朕欲效仿先朝以儒学治国、弘扬华夏文化,即日起朕追封孔子为文宣帝,钦此。”小福子在孔庙之中大声的宣读道。

    在李谅祚的推动下,西夏以新儒学培养的大批的政治人才,在‘忠君爱国、崇文尚武’思想的熏陶下,西夏培养出来了大批的文武全才,这些人为以后李谅祚开疆拓土、争霸天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皇宫,御书房内。

    周文泰正在向李谅祚进行汇报;“陛下,按照您的意思,新的教学典籍已经编纂完毕,请陛下预览。”

    李谅祚翻看了一下说道:“编写的不错,不过在国子监和太学教授的时候要注意实践,朕不想教授出来一批只会吟诗作赋的酸秀才。”

    “是,微臣明白。”周文泰说道;“陛下,下面各州县的教学也全都按照这些进行吗?”

    “这到不需要,州学可以教授一部分,至于下面的县学还需要还是要教四书五经那一套,毕竟县学的都是一些孩子,主要的任务还是读书认字。”李谅祚笑了笑说道。

    其实李谅祚这是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从小给西夏的孩子们洗脑,如此以来这些孩子长大了之后,就会只听从李谅祚的命令,李谅祚就会成为西夏百信心目中神一样的存在。

    “是,微臣遵命……”

    “另外朕会从内库中再拨出一部分款项成立皇家学院,皇家学院是朕的私立学院,主要从太学和国子监中招生,当然州学中也会招收一部分;皇家学院除了培养政治人才之外,还会培养军事、农桑、商业、工匠、医学等各方面的人才,朕也会定期前往皇家学院亲自授课;

    周爱卿就此事你拟定一个章程交给朕,此事要从速办理。”李谅祚对周文泰说道。

    在李谅祚一手扶持下,西夏第一所综合大学成立,相对应太学和国子监而言,皇家学院培养的大部分都是西夏的精英人才,由于有皇帝亲自授课他们和得到了另一个称谓‘天子门生’。

    天宇谢谢大家的支持,请大家多多给票票;如果章节中出现什么人名错误的话,请大家给天宇留言,天宇会及时改正,每天码字难免有看不清的时候,还请大家谅解,天宇会尽量减少错误,在这里天宇先谢谢大家了。

    (本章完)

第55章 外交政策() 
在李谅祚以雷霆手段平定了没藏讹庞的叛乱之后,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缓和和宋朝之间的关系,由于之前李谅祚领兵将辽国打的那么惨,使得辽、夏之间已经成为了敌对的状态,辽国现在之所以选择与夏和好,除了忌惮西夏的军事力量之外,更重要的是内部政局不稳。

    所以现在李谅祚最重要的就是尽量的向宋朝靠拢,以求在未来达到‘联宋抗辽’的战略目的;可问题是现在宋、夏之间的关系也不是特别的。

    自从没藏讹庞执掌西夏朝政之后,西夏与宋朝都是对立的关系,两国陈兵边境大仗虽然没有,但是小战从来就没有断过,为此宋朝停止了当初‘庆历议和’的朝贡贸易,同时也关闭了开设在边境的榷场,使得西夏国内物资匮乏,百姓生活困苦。

    李谅祚进行改革其中最终要的一项,就是恢复与宋朝的良好关系,同时恢复双方的贸易,使得西夏可以依靠宋朝的强大经济迅速的恢复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宋朝牵至北方的辽国,使得辽国不敢轻易的对西夏用兵。

    近日来李谅祚一直思考如何与宋朝恢复关系,为此李谅祚整日愁容满面什么人也不见,这一日李谅祚在处理完朝政之后,独自一人在御花园散步,想自己一个人清静清静。

    “臣妾参见陛下。”一个柔声细语的声音将李谅祚拉回了现实。

    李谅祚回头一看勉强笑着说道:“原来是爱妃啊!你怎么不在寝宫歇息到这里来了。”

    “臣妾的身体已经恢复的差不多了,御医说不能总在房间内待着,让臣妾多出来走走。”梁洛瑶柔声细语的对李谅祚说道。

    李谅祚向前扶着梁洛瑶说道:“走,我们去前边的亭子内坐回吧!”

    两人落座之后,梁洛瑶向李谅祚问道:“臣妾看陛下愁容面目的,是不是朝中遇到什么难事了?”

    “也没有什么事?改革正在按部就班的进行,可是有一件事却让朕十分心忧啊!”李谅祚叹了一口气说道。

    “什么事?陛下可以说给臣妾听听啊!说不定臣妾还能够为陛下出出主意呢!”梁洛瑶笑着对李谅祚说道。

    李谅祚对梁洛瑶说道:“现在天下大势基本上是宋、辽、夏三国继承了当年大唐留下的精华之地,其中在经济上大宋最富有,在军事上辽国最强大,而我大夏国却偏安西北一隅,在宋、辽两大强国的夹缝中生存;

    而近年来却偏偏与先后与宋、辽两国交恶,如今的大夏国国贫民弱勉强能够自保;年前一仗朕将辽国打的落花流水、损兵折将,现在辽国皇帝恨朕恨的要死,要不是国内政局不稳恐怕早就兴兵报复了;

    所以朕意‘联宋抗辽’,可问题是当初没藏讹庞执政期间与大宋的关系也十分的紧张,更是侵占了大宋在屈野河以西近百里的土地,我军甚至以致包围麟州,现在朕要是与大宋请和,恐怕大宋皇帝不会轻易答应啊!”

    梁洛瑶听完李谅祚的话,笑着说道:“原来陛下一直都是为此事心忧啊!看来陛下真是当局者迷了。”

    “哦,爱妃此话怎讲?”李谅祚惊奇的问道。

    李谅祚向李谅祚分析道:“陛下,先前没藏讹庞派大军侵占宋靖近百里,而大宋却没有与我大夏国兵戎相见,反而是派人诉斥,关闭了榷场,这就说明大宋皇帝根本就不想与我国兵戎相见;

    其次侵占屈野河以西的土地是没藏讹庞掌管朝政时期,跟本就不是陛下下达军令所以和陛下无关,再有陛下在年前对辽的战争中取得了大胜,如今陛下与大宋请和是些大胜之势,大宋皇帝怎会不同意呢!”

    李谅祚点了点头说道:“爱妃言之有理,不过既然要与大宋请和,那朕也要表现出诚意才可,爱妃你这次可是为朕立下大功了。”

    “陛下英明神武,臣妾有何功劳啊!”梁洛瑶谦虚的说道。

    “来人,将文房四宝给朕拿来。”李谅祚笑着说道;“朕说,爱妃为朕代笔给大宋皇帝写一封国书。”

    李谅祚这句话让梁洛瑶欣喜不已,因为这句话包涵的信息量实在是太大了,你可以想想看现在国书都让梁洛瑶代写了,那以后会不会也让梁洛瑶帮忙处理朝政啊!

    “是,臣妾领命。”梁洛瑶欣喜答应道,李谅祚没有想到自己无意中的一个举动,竟然催生了梁洛瑶的政治野心。

    在文房四宝取来之后,李谅祚背着手望着远处的湖面说道:“下国小邦之主至书天朝大宋皇帝陛下。”

    李谅祚这句话说完,梁洛瑶就不敢写了对李谅祚说道:“陛下,您对宋朝皇帝的国书何必这样写呢!这样不是太辱没您的身份了吗?在怎么说您也是一国之君啊!”

    “既然都与大宋请和了,朕的这点尊严和面子要不要也无所谓了,只要能够‘联宋抗辽’,其余的什么都好说。”李谅祚笑了笑说道。

    梁洛瑶看到李谅祚注意已定,只能下笔按照李谅祚说的写,李谅祚对大宋皇帝的国书大体内容如下:

    下国小邦之主至书天朝大宋皇帝陛下:

    自先祖立国以来,世代尊奉天朝为宗主之国,华夏之正朔,敬天朝皇帝陛下如君如父,小邦世代为天朝镇守边疆,以藩属之国居之;然臣下年幼遭乱臣贼子执掌朝政,屡屡进犯天朝国土,然天朝皇帝陛下宽宏大量不予计较,下臣感激不尽;

    今下臣已剿灭叛乱重掌国政,特至书天朝皇帝陛下退还贼子侵占天朝屈野河西百里之地,为两国重修庆历盟约,下臣已决议裁撤边境之兵马,另下臣请求重新划定两国屈野河附近之边境;

    谅祚虽已重掌国政,然我国小民弱百姓困苦,请天朝皇帝怜惜藩国之子民重开朝贡贸易,在两国边境重新开设榷场,使两国文化、经济互通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