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君谋天下之大夏帝国-第2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如果想要接父皇的班就要好好的努力,在十年以后的皇储大典上将皇储之位给夺回来,到时候父皇会帮你,但是关键还要看你自己的,父皇到时候给予你的帮助及其有限,顺儿你明白了吗?”

    “儿臣明白,请父皇放心,儿臣一定竭尽全力。”李乾顺向李秉常行礼说道。

    大夏帝都燕王府内。

    燕王李庆、梁王李德和齐王李克三人坐在一起,梁王李德对燕王李庆说道:“六弟,下个月就是皇储的公选大典了,我和四弟商量了一下,让我们麾下的军官全部都投你,这样皇储之位差不多就应该可以得到了。”

    燕王李庆十分感谢的说道:“那就多谢二位哥哥了,本王查了一下,现如今在贵族院的贵族有三百六十五位,基本上大部分都是军官;其实关键的不是这一次皇储之争,而是下一次,下一次李乾顺就可以参加公选了,到时候恐怕还会有一场硬仗要打啊!”

第八百一十二章 皇储选举() 
一个月的时间过的很快,皇储选举的日子已经到来了,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在大夏帝国的帝都出现了一个特殊的建筑,这个建筑是专门为皇储选举而建立的,在整个建筑的d大门上有夏皇李谅祚亲手写的四个大字‘贵族议院’。

    这是贵族议院第一次召开会议,全国三百六十五位贵族人员,绝大多数人都已经到齐了,但是也有没有到的,比如秦王李哲、雍王李德、安西大都护府李毅、北廷大都护府集辣勇儿等人由于人在西域,而且距离又远,在加上现如今西域战事正急,他们根本就不可能回来,虽然他们人没有到,但是却派出来了特使,这些特使是他们的全权代表。

    这些所谓的特使其实就是来送信的,在来之前在西域的这些贵族们就已经将自己选好大的人选写在了密信上,这些密信都是用火漆封好的,就连送信的特使都不知道信中的内容是什么,只有密信拆开以后才可能看到,而且是两个在一起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贵族成员们投票全都是匿名的,在之前会印刷上候选者的名字,选的时候很简单,只需将自己的非选择对象用墨汁涂掉就可以。

    如此以来,谁选的谁就没有人知道了,这样不但增加了保密性,而且还可以很大程度上保护这些投票人,要知道在这些投票人可都是大夏帝国的精英,如果因为这件事情而发生什么意外的话,那对于大夏帝国来说可是一个无法挽回的损失。

    在这个月的十五日,所有的大夏帝国的贵族都集中在了贵族议院,在大夏帝国数十年的战争史上获得爵位的贵族人数并不多,他们大多数都是军人,在加上军人很容易在战场上阵亡,一旦阵亡,那些不能世袭的爵位就会减半,或者直接就没有了,被用田地所代替,这些事情是很多的,因此在大夏帝国贵族爵位十分珍贵,他们都以能够获得一个爵位而感到光荣,如今还让他们这些人来选立皇储,更是给了他们无与伦比的自豪感。

    “吉时已到开门。”一名太监高声喊道。

    在太监的高声下,贵族议院的大门缓缓的打开了,整个贵族议院的格局跟跟皇宫十分类似,不过这里只有前殿而没有后宫,而且规模也不是很大,不过整个贵族议院修建的十分精致,能够字啊一个月内修建一座占地过百亩的贵族议院也是很困难的,而且贵族议院并没有完全完工,日后还需要逐步的扩建。

    整个贵族议院的核心就是大殿,大殿被命名为奉天殿,意思是从这里做出的一切决定都是尊奉上天的旨意,由此可见这贵族议会将来在大夏帝国是何等的存在,在贵族议院的大门打开以后,所有贵族身穿符合自己爵位的官袍向奉天殿走去,按照制度规定,越是级别高的贵族就做的越往前,而在最前面御阶上则摆放这专门供皇帝坐的龙椅,在两边一共有八把椅子,两边各四个;这八把椅子是为七大诸侯王和皇储所准备的。

    其中皇储的位子在皇帝的左手边的第一位,这表示着皇储乃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右手边的第一位是大夏帝国的楚王,在左手边的第二位是大夏帝国的燕王,在右手边第二位是大夏帝国的秦王,在左手边的三位是大夏帝国的梁王,在右手边第三位是大夏帝国的齐王,在左手边第四位是大夏帝国的赵王,这最后一位则是大夏帝国的雍王;在每把王位的后面都刻着他们的王号。

    “皇帝陛下驾到……”一名太监高声的喊道。

    在听到太监的声音以后,众人都单膝跪地行礼道:“臣等拜见皇帝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爱卿平身,入座吧!”新皇帝李秉常笑着做到龙椅上对众人说道。

    “谢陛下。”众人起身后躬身行礼说道。

    在所有人都落座以后,新皇李秉常对所有人说道:“诸位爱卿,多余的话朕也就不多说了,父皇圣明为保我大夏帝国国运昌隆,为我大夏帝国千秋万古之基业,决定成立贵族议院,由你们这些大夏帝国的功臣们来推选皇储,当然了这其中的规则朕就这里就不多说了,原本这第一次选立皇储,应该父皇亲自主持的,可是父皇却不愿意来,因此将主持的权利交给了朕,大家如果没有什么疑问那么现在就可以来投票了。”

    在夏皇李秉常的话讲完以后,很快一个很大的投票箱被搬了上来,所有人按照爵位的高低从高到低依次投票,在这个爵位的投票上大家的权利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无论你爵位的高低都只有投一票的权利,当然现在还没有引发出这方面的问题,但是这却是一个埋藏的很深的隐患。

    在投票完毕以后,就是唱票了,为了防止有人作弊,所有的唱票人员都是由现场抽签决定的,抽签的人员就是所有的贵族,虽然是第一次选皇储,这过程还是很欠缺的,整个流程从上午一直持续到下午才结束,所有人都在这里饿着肚子等着最后的结果,这次的投票者基本上投其他人的很少,绝大部分人都投了燕王李庆,也就是说燕王李庆以绝对的优势得到了皇储之位。

    至于其他人向梁王李德、齐王李克和赵王李兴等人基本上都没有怎么得票,赵王李兴还好一些,有一部分人支持李兴,只不过跟燕王李庆比差得很远,原因很简单,支持赵王李兴的基本上都是政绩卓越的官员,他们都是文人的代表;而选燕王李庆的基本上都是功勋卓著的武官,他们其中大部分人都跟着燕王李庆在战场上厮杀过;现如今大夏帝国正是战事,因此武官成为贵族的希望很大,这也是贵族议院的一个很大的问题。

    在选举的结果出来以后,身为大夏帝国皇帝的李秉常立刻下旨道:“传朕旨意,加封燕王李庆为皇储,钦此。”

    在册封的同时,李秉常将象征这皇储的印信和黄袍交给了燕王李庆,燕王李庆结果这些以后立刻跪拜谢恩,整个封皇储的仪式十分的草率,这也是李谅祚临走之时规定的,毕竟皇储不是太子,是每隔十年要更换的,没必要弄得那么麻烦。

第八百一十三章 残宋小朝廷() 
兴庆府皇宫,大夏帝国的太上皇李谅祚带着自己的一众妃嫔回到了昔日的大夏帝都,如今的兴庆府比以往要冷清的多了,自从大夏帝国宣布迁都以后,原本居住在兴庆府的大夏帝国的贵族们纷纷迁到了新帝都,所有的官员家眷和一些富商大贾也都迁到了新帝都,毕竟兴庆府这个地方太偏了,根本就不适合统治整个华夏。

    尽管如此,但是兴庆府依旧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今的兴庆府可是大夏帝国在北方的一个重要战略据点,这北连大漠、西控西域;已经成为了大夏帝国一个重要的战略辎重储备基地,同时大夏帝国有将近一半的火药都是在这里生产出来的,由此也可见兴庆府的重要性,因此兴庆府依旧驻扎着大量的夏军,随着太上皇李谅祚的到来,这里的驻军人数还在往上升高。

    “奴才参见陛下。”小卓子来到太上皇李谅祚的身边说道。

    太上皇李谅祚依旧躺在摇椅上,闭着眼睛向小卓子问道:“帝都那边可有消息了?”

    “禀陛下,已经有消息了;燕王殿下获得了皇储之位。”小卓子十分恭敬的向太上皇禀报道。

    李谅祚笑了笑说道:“不是庆儿就奇怪了,还有什么其他的事情吗?”

    小卓子继续向李谅祚说道:“禀陛下,如今各位王爷都在准备前往封地的事宜,燕王殿下已经返回了燕地,同时下令打造大型战船,并且派了赵戈为先锋率领一万大军向北方而去;梁王殿下和齐王殿下则在江宁府一带,他们麾下的新募的军队已经开始向海外进发了,据说二位王爷打算联手一同前往封地,目前二位王爷的大军正在登陆琉球岛;

    至于陛下这边,陛下已经命越王殿下率领大军征讨残宋的势力了,主要是盘踞在江南西路的种师道和张缪二人,他们二人在洪州拥立宋太子为新帝,由种师道担任枢密使,张缪担任护国大将军……”

    李谅祚笑了笑说道:“还真是反夏之心不死啊,都这样了还死扛着;对了那个王恺有消息吗?”

    “禀陛下,那个王恺已经向我大夏帝国投诚了。”小卓子第李谅祚说道:“陛下还封了他一个一等侯爵。”

    “钺儿呢!他怎么样了?”李秉常再次向小卓子问道。

    “陛下已经跟安国公达成了谅解,安国公退出川蜀、两广之地,将原来的大理,也就是现在的云南省作为安国公的封地,并封其为云南王。”小卓子对李谅祚说道;“陛下您说这对安国公公是不是太好了,陛下要不要阻止一下皇帝陛下。”

    “朕已经退休了,这天下已经是他的了,他想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吧!”李谅祚闭上眼睛一边摇晃着一边说道。

    没过多久小卓子就听到了李谅祚传来的呼噜声,在看到李谅祚睡着以后小卓子就缓缓的离开了,如今整个兴庆府,没有往日的喧嚣,到成了一个很合适的修身养性的场所,其实李谅祚来这里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目的,那就是监督皇陵的修建,这座皇陵是李谅祚为自己修建的,皇陵所在的位置,并不在西夏传统的皇家陵区内,而是在贺兰山的深处。

    在王恺归降大夏帝国以后,王恺麾下的江汉军自然被夏军所收服,同时他们也成了这次攻宋的主力,而越王李浩不过是来走走过场而已,尽管如此李浩还是携带了二十门火炮,虽然火炮的数量不是很多,但是对于刚刚成立的大宋小朝廷,可以一个极大的噩耗。

    洪州,此时已经更名为了洪都,是大宋王朝的临时行在,在宋帝赵茂被禽北上以后,种师道和张缪一同拥立了赵茂的儿子赵吉为皇帝,赵吉是赵茂唯一的日子,此时的历史轨道早已经面目全非了,此时的赵吉不过是一个十二岁的小娃娃,所以军国大事都在种师道和张缪大的掌控当中。

    如今夏军的先锋距离洪都已经很近了,这个刚成立才一个多月的小朝廷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洪都一座豪宅内,这里是大宋小朝廷的皇宫,小皇帝赵吉就住在这里,此时赵吉正躲在皇太后的怀抱当中,对于种师道和张缪两个人,小皇帝赵吉很害怕,因为在他登基的时候,二人给小皇帝赵吉留下了一辈子都挥之不去的噩梦。

    赵吉很聪明,他知道自己即便是被立为皇帝也终究是个傀儡皇帝,而且很有可能还会在乱军当中被杀,一个小孩子对于这些自然是十分恐惧的,因此在登基的时候小皇帝赵吉说什么也不肯坐上皇位,还是被张缪给硬扛着坐上去的,为此赵吉对张缪和种师道两个人都恨透了,但是对于二人却实在是无可奈何。

    “二位爱卿,不是一同入宫所谓何事啊?”太后向种师道和张缪二人问道。

    种师道对太后说道:“禀太后,如今夏贼猖獗,夏军已经从水陆东西两面向洪都夹击而来,而且夏军还携带有重型武器装备,这洪州四周都是平原想要守住及其困难,因此老臣来此请太后下令迁都。”

    太后十分无奈的说道:“那就迁都吧!不知二位爱卿以为应该前往何处啊?”

    “禀太后,老臣以为临江正好合适,而且我大宋在临江还有十万临江军,足矣对付来犯之敌。”张缪对宋太后说道。

    “好,那就按照大将军的意思办吧!即可迁都临江。”宋太后满脸愁容的说道。

    “是,微臣谨遵太后懿旨。”种师道和张缪二人接下圣旨道。

    其实对于逃亡临江,他们二人早就做好了准备了,洪都地处赣江东岸,而临江也紧邻赣江,因此从洪都逃往临江,只需沿着赣江一路南下即可,为此种师道和张缪从洪都周围掳掠了大量的船只,其中大部分都是渔船,只有几十艘是战船,这些战船都是江南水师侥幸逃出来的战船,为了阻止夏军水师前进,在航道上种师道和张缪还命令沉底了好几艘船只,同时在撤离洪都的时候,将洪都给抢劫一空,甚至一把大火将洪都给烧了。

第八百一十四章 西域战局(上)() 
次日当越王李浩和王恺率领十万大军来到洪都城下的时候,整个洪都还在冒着黑烟,李浩没有想到种师道和张缪竟然这么狠,其实在夏军的追击下,宋军已经开始发生变质了,自从夏军破了江宁府以后,宋军就已经失去了建制,成为了流寇一般的存在。

    “殿下,据探子回报,种师道和张缪已经胁迫宋室南迁到临江了,我们要不要继续追击宋军?”王恺向越王李浩问道。

    越王李浩冷着脸说道:“追,即使上天入地,也要将这个残宋的小朝廷给彻底的灭了。”

    “是,末将领命……”王恺立刻接下军令道。

    对于越王李浩来说,这可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机会,如今皇帝直辖下的作战已经不多了,整个天下都已经基本上平定了,这很有可能是最后的战场,至于让越王李浩外出发展,那里还有能够容得下他的地方啊!燕王李庆、梁王李德和齐王李克他们三个就不要想了,他们三人本来就跟夏皇李秉常和越王李浩两人不是很对付,让越王李浩到了他们的麾下,不死也得脱层皮啊!

    至于雍王李襄和秦王李哲哪里就更加不用想了,他们的老子跟越王李浩的关系并不是很好,当然这一切都是源于对太子之位的争夺,剩下的两人就是楚王李胡儿和赵王李兴了,赵王李兴就不更加不用说了,他们两个人现在是死对头,至于楚王李胡儿现在可是跟赵王李兴穿一条裤子,所以茫茫天下望去,整个天下除了皇帝李秉常以外,恐怕没有人能够容得下李钺了,因此李钺需要字啊李秉常的面前拼命的表现,以此来换取自己的荣华富贵。

    至于楚王李胡儿,在皇储选举的前两天,老楚王李孝仁特地向夏皇李秉常请命要告老还乡回兴庆府,至于楚王之位则传给李胡儿,这件事是早已经得到太上皇李谅祚的认可的,夏皇李秉常当然不会拒绝因此就同意了,所以满打满算李胡儿成为楚王的时间并不是很长。

    回过头来让我们将目光投向西域,在西域的战场上,如今大夏帝国的最为重要的敌人就是塞尔柱突厥人建立的塞尔柱帝国,如今塞尔柱帝国的北部主力大军已经被夏军用火炮给重创了,塞维奇在进攻边城不下遭受重创以后,已经率领大军退回了尼萨固守待援,而另一路塞军在太子薛乔厄和老将迈哈特的指挥下也同样是惨败,已经率军退往忒耳迷了。

    忒耳迷这个战略要地说了不是一次了,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在塞军撤往忒耳迷之后,安西大都护李毅率领安西军穷追不舍直接杀到了忒耳迷城下,并用重炮对忒耳迷的城墙进行轰击,在夏军梦里的炮火前,塞军防守的城墙被打的是千疮百孔,但是夏军并没有趁此加紧进攻,只是单单的用重炮轰击。

    “并大都护刚刚得到哨骑探报,昨夜有一伙塞军骑兵向南逃去,看样子是去搬救兵去了。”一名将领来到李毅的面前说道。

    李毅背着手看着外面日落西山的太阳问道:“二位王爷和李思齐率领的大军到哪里了?”

    “禀大都护已经抵达虎思斡耳朵,再有十几天就应该能到前线了。”夏将对李毅说道。

    “知道了,你下去吧!”李毅对夏将摆了摆手手说道。

    看到夏将没有走,李毅向夏将问道:“怎么了?还有什么问题吗?”

    面对着李毅的问答,夏将立刻说道:“末将有一事不解,还请大都护明示。”

    “有什么不明白的尽管说。”李毅对夏将说道。

    夏将对李毅说道:“大都护,末将不明白,这忒耳迷已经被我们轰成这样子了,我们为何不杀入城中,将城内的塞军给全部解决了,然后率军继续南下呢!”

    李毅笑了笑向夏将问道:“本都护问你,两军交战最终的胜利是怎么得来的?”

    “当然是靠打出来的呀!”夏将向李毅说道。

    “说的不错是打出来的。”李毅笑着说道:“但是这个打出来的,也分好多种,其最终的目的是以最小的伤亡代价来换取最大的胜利;在忒耳迷的背后是塞尔柱帝国,据我们所得知的消息,这个塞尔柱帝国可是一个很难缠的硬骨头,其塞军的战斗力也并不我们弱多少,如果就在这样杀入塞尔柱帝国境内,万一出现点什么意外,那可以后悔莫及的事情;

    所以我命你们留着这里,等候塞军的援军,不管最后战役的结果如何,现在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已经不是战斗了,而是等待;等待着塞军援军的到来,在塞军的援军到了以后,我们完全可以在这里跟塞军进行最后的决战,大力的杀伤塞军的主力部队,为将来我军攻入塞尔柱帝国境内减少一些伤害。”

    “是,末将明白了,多谢大都护。”夏将十分钦佩的说道。

    其实李毅还有一层十分重要的原因没有说出来,那就是等待秦王李哲的到来,虽然秦王李哲的年纪不是很大但是人家好歹也是王爷,李毅这么多年在边关立的功劳已经够多的了,如今已经位居国公了,在新秦国的境内还有自己的封地,如果李毅真的在塞军没有反应过来之前一直向南打,将塞军给彻底的打的满地爪牙,那李毅就真的是功高震主了,让皇帝怎么会李毅进行封赏了,封李毅为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