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项羽望向项梁,不服道:“我还没败。”
项梁一指地面。
“你攻了十招,被曹兄全部化解,这十招你走了不下百步,你再看看曹兄脚下。”
众人低头望去,地面都是凌乱的脚印,却没有一个是蒙恬的。
也这是说,在和项羽打斗这段时间,蒙恬不曾移动一步。
项羽脸上红潮升起,三分怒气,七分羞涩。
“项兄小心。”
正当大家以为打斗结束,蒙恬却突然一剑劈下,剑势之快,让人措手不及。
项羽慌忙用剑格挡,蒙恬剑在上,他的剑在下,蒙恬用力越压越下,快要触及项羽头发。
“曹兄,你这是。。。。。。”
项梁等人并不认为蒙恬要杀项羽,如果要杀,刚才就已经动手了,不必等到打完再偷袭。
项羽给蒙恬的剑死死压住,原先通红的脸更红了。
用尽浑身力气,想格开蒙恬的剑。
那把剑就像带有吸铁石,不但格不开,还一点点往下移动,项羽两腿微微颤抖。
“不想跪下,就用内力运行周天。”
蒙恬此时突然说话,项羽不知所以,打斗时内力都灌输在全身,还怎么运行周天。
“快点。”
蒙恬并不抽回手中宝剑,还厉声喝道。
项羽咬破钢牙,从丹田分出内力,在周天经脉行走,定在第十三道玄脉停了下来。
头顶的压力更重,双脚有折断感觉,一股傲气死死顶住才没有跪下去。
忽然项羽觉得身体一松,头顶压力骤无,蒙恬已收回宝剑。
周身内力原本集中在手臂和玄脉中,手臂的内力一下失去目标,转而向汇集在玄脉的内力冲去、
“嘭!”
用了一年多没有被冲破的第十三道玄脉,被强劲冲开,浑身有说不出的快感,力量飞速增长。
项羽仰天大笑,这就是十三道玄脉的力量吗?
“曹兄,这是?”
项梁见蒙恬收招后项羽狂笑,不明发生何事,向蒙恬问道。
“哈哈,令侄武道突破,自是可喜。”
第17章 义结金兰()
“突,突破了?”
项梁不相信看着项羽,他知道侄子武学资质远胜凡人,十九岁便冲破了十二处玄脉。
然后用了两年时间,一直想冲破十三道,结果始终不得入门。
没想到被蒙恬点拨,这般轻松就突破了。
“谢谢曹兄指点。”
项梁现在看蒙恬亦如神人,能指点项羽进入十三道玄脉,他的功力到底是多高?
“哈哈,曹某不敢当,令侄天资卓越,就算没有曹某,用不了多久也会顺利突破,我见项羽差临门一脚,自然要助他一臂之力。”
“谢恩公相助。”
项羽兴奋过后,对蒙恬拱手,单膝跪下。
他自幼不喜文章兵法,独爱武学,一直顺利突破,却被十三道玄脉卡了两年,以他暴躁脾气,怎会甘心。天天反复冲撞。
结果那道结境稳如磐石,丝毫不曾松动,却没想到今天被蒙恬压制中突破了。
他感觉到体内的力量如大海之水,源源不绝。
授业、提拔,这些只有师傅对弟子才会做的事,对项羽来说,蒙恬今日的帮忙不亚于师傅教导,所以才会单膝跪下。
“项兄客气,我与你一见如故,相助是应该的,我有一事,想问项兄意见。”
蒙恬拉起项羽,看向这华夏传播两千年霸王威名之人,心中有点激动。
“曹兄请讲,羽只要能做到,绝不推辞。”
项羽万般缺点,唯独一个就是义气,只要说出口的话,决不反悔。
他此话一出,项梁又是脸色一变,生怕蒙恬是故意助项羽突破,然后利用项羽义气性格达到不可告人目的。
“吾刚才所言与你一见如故是发至肺腑,想与你结拜成异姓兄弟,不知你可愿意。”
“啊!?”
项梁摇手上前。
“怎么使得,你算是他半个师傅,结为兄弟岂不让人笑话。”
蒙恬露齿一笑,不在意道。
“我初见羽就有兄弟之感,又岂在乎世间庸俗之人看法,你不愿意,是否觉得我不够资格。”
“大哥,谁敢胡说八道,我扭下他脑袋。”
项羽乃性情中人,不然当初也不会和刘邦那个伪君子结为兄弟。
经过刚才之事他对蒙恬已是五体投地,自然见不得有人半点不满,何况蒙恬要与他结拜兄弟,心中欢喜万分,大哥脱口而出。
“好,贤弟甚懂我心,我们这就结拜。”
见事情已定,众人便不再开口,项梁吩咐下人准备牲口香火祭天。
以前结拜可不能随意,誓言都是发自肺腑,往往结拜之人感情会比亲兄弟还好,如刘备桃园三结义由此可见。
“贤弟,大哥有一事瞒着你,莫怪大哥。”
蒙恬决定把自己姓名告诉项羽,总不能用个假名字去结拜吧。
“大哥你说,我不会见怪。”
项羽此时还是思想单纯,他觉得蒙恬有什么事说出来就好。
“贤弟,大哥不姓曹,姓蒙名恬,河套军统帅,因被朝廷通缉,所以隐姓埋名。”
“哦,大哥和我们第一次见面,不透露真是名字情有可原,没什么大不了的。”
项羽大大咧咧道,根本没想那么多。一旁的项梁与廉坚眼睛睁得似铜锣一般。蒙恬,不是被秦二世定为叛逆,反出秦国了吗?怎么会出现在咸阳城。
“你真是蒙恬?”
项梁挡住蒙恬问道,此时非同小可,他必须要问清楚。
“正是,难道项伯父要去举报我等。”
蒙恬话语刚落,项羽就插身挡在蒙恬跟前,对项梁道。
“伯父,难道你为了秦狗的悬赏就要出卖大哥?我不会答应的。”
“呵呵——哈哈哈哈——”
项梁突然发笑,笑得让人莫名其妙,他却是满怀欢喜。
“好,好哇,我还担心你是秦国将领,原来你就是叛出秦国的蒙恬,将来又多了一支反秦大军,我是开心之极,怎会举报你等。”
他的话使众人松出了一口气,这里的人除蒙恬外皆有反秦之心,巴不得所识之人都是朝廷叛逆。
蒙恬并不想反秦,反的是胡亥、赵高、李斯,不过反他们和反秦也没区别了。
项梁的疑虑也放下,诸人一同到花园,一起见证两人祭拜天地,结为兄弟。
“皇天在上,厚土在下,我蒙恬(项羽)今结为异姓兄弟,今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若有违誓,天地人神共弃之。”
然后二人割破手指,指血滴入酒中,共饮下去。
“大哥。”
“贤弟。”
两人互视一眼,哈哈大笑,项梁早就准备好酒席,大家月前坐下,谈论风声。
对于项梁、廉坚问河套之事,蒙恬毫不隐瞒,一一道出。
当说到振业关之战,蒙恬率五千黄金火骑兵直冲入秦营,与王虎大战之时,项羽觉得浑身热血沸腾,这才是男儿应当做的事。
蒙恬把他与王虎的关系隐瞒了下来,项羽的祖父项燕就是死在王翦手中,他自不会引起尴尬。
蒙恬继续讲到,黄金火骑兵四千之众,千里奔袭抄了匈奴大单于的老巢,逼迫匈奴退军之事,项羽再也忍不住跳起来。
“大哥,我要随你去河套大营,斩杀蛮夷与秦军。”
策马横刀,千里杀敌,那里才是项羽希望的生活,比起天天窝在咸阳,被项梁逼着读书习字有意思多了。
项梁还未说话,蒙恬先拒绝了。
“不,贤弟,不是哥哥不让你去,而是你不能去。”
蒙恬的话让众人为之侧目,项羽已是突破十三道玄脉的武道强者,为何蒙恬会拒绝。
只有蒙恬清楚,项羽是挑动整个局势的主导线,若他随自己北上,没有了历史的破釜沉舟,局势就会出现不可预见的变化。
本来他已经是一个蝴蝶,在改变历史轨迹,又怎么让历史出现更大变故。
就算要改变,也等蒙恬有足够把握,现在他想要的是按原来的路线继续走下去。
“大哥,我可以杀敌,不会拖你后腿。”
蒙恬拒绝,让项羽大急。
“呵呵,贤弟误会哥哥了,我不担心你不能杀敌,而是你有更重要的使命在咸阳。”
嗯?
诸人都好奇起来,竖耳聆听蒙恬要说些什么。
“我观大秦局势,至赵、李二人乱政以来,天下苛政如虎,民不聊生。恐不用一年,百姓必反,贤弟要在关内等候机会,他日必是一路诸侯。”
蒙恬的话让项梁暗暗吃惊,他前日与范增商讨半日,得到结论也是天下必反,只是没有像蒙恬这般,肯定时间在一年之内。
“好,我听大哥的。”
项羽此时对蒙恬打心里佩服,不但武艺高超,还领兵数十万,北击匈奴,南拒秦军,他的话一定不会差。
“哥哥有几句肺腑之言,贤弟一定要牢记心中,不时反复想起,且不可丢。”
蒙恬眉上闪过一丝犹豫,项羽孤傲,听不进良言,所以最后被性格害死。
他既然与项羽结拜兄弟,自是不愿项羽历史一般,怀恨而死。
第18章 异世诗文()
项羽咕咕喝下一碗酒,伸手擦拭嘴巴上的酒迹。
“大哥请讲,弟自当遵从。”
蒙恬露出欣慰,希望项羽永远能保持住这般心态,不要步入前世之路。
“你要听一人之言,用一人之智,废一人之功,度一人之心。”
“知道,要听大哥的话,可是后面是什么意思?”项羽想也不想就接道。
蒙恬轻轻摇头,点起碗中酒在桌上写下一个范字。
“你要听此人之言。”
又写了一个韩字。
“用此人之智。”
再写下一个刘字。
“废这人之功。”
最后写了一个项字。
“度此人之心。”
蒙恬一连串动作语言如同打哑谜,项羽是一头雾水,不明白是何意。
项梁深邃看了蒙恬一眼,对项羽道:“你要牢记你大哥的话,时刻不能忘,此乃天机,定当谨记心头。”
他虽然猜不到蒙恬所言何人,但是第一个‘范’字他已有眉目。
范增是项梁见过最有谋略之人,与项家有过命交情,他正准备让范增前来辅助项羽。
蒙恬的那个‘范’字,除了范增还会是谁。
只是他想不明白,范增深入简出,世人认识他的没有几个,为何蒙恬却能得知,而且还让项羽听范增的话。
历史中,项羽开始对范增的确是言听计从。
后来,项梁战死,没有了约束,项羽又取得很大成绩,开始傲慢自大,不再把范增的话放在心上。
鸿门宴里,范增要项羽杀了刘邦,项羽不听,结果放虎归山。
范增失望离去,项羽势力日渐消弱,最后被韩信十面埋伏,自刎在乌江河畔,留下千古传说。
只是后面的‘韩’‘刘’‘项’是什么意思?
“好了,夜已深,我也要离去,再晚恐要宵禁。”
蒙恬见提点差不多,也该回去了,如果宵禁碰上巡逻士兵,盘问起来,少不了一些麻烦。
“大哥,你不在此住下?我立刻安排房间。”
项羽见蒙恬要走,哪里舍得,慌忙挽留。
蒙恬挥挥手。
“不了,我还有几个部下在客栈,我不回去,他们就不安心,晚了怕会以为我发生意外,四处寻找。”
“大哥,你一定要来看我,或是我明天去找你。”
项羽恨不能二十四小时粘在蒙恬身边。
“呵呵,大哥此次来咸阳还有事要做,有空定来找你,你这段时间少出门,多学习兵法谋略,领兵不是靠勇,而是靠智。”
说完,蒙恬走出项家,几人送到大门,蒙恬又回头对项羽道。
“贤弟除了谨记刚才所说之事,还有一点,心中不要怀太多戾气,杀戮固然霸道,放生才是王道。士卒皆是百姓,能饶就饶了吧。”
两年后,项羽坑杀二十万秦军,太过有伤天和,所以蒙恬才会有此一言。
众人分手,蒙恬返回客栈休息。
在他进入项家之时,咸阳城刮起一阵旋风。
百花楼此季评选,被一首奇特诗文夺魁,这种诗文格式不曾见过,却朗朗上口,百读不厌。
乱世明月秦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寥寥四句话,道尽边关辛酸苦楚,读者催人泪下,闻者莫名伤悲。
所有学子儒士,无不争相抄传,一时间,咸阳之人十之八九都能背诵此文。
更令人奇特的是,这篇在百花楼出现的诗文没有署名,那人写完便走。
弄得无数女子四处打探,想目睹写诗之人一面而不可。
皇宫深处,有一华服少女,正懒洋洋侧卧依靠在软塌上,手持此诗默默念读。
少女约莫十六、七岁左右,衣袖隐露白玉无瑕肌肤,晶莹剔透,美得让人犯罪。脸庞胜似桃花压过海棠,眨眼微笑都如春风袭来,直醉人心。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写得真好,飞将……飞将……他不就是那个飞将吗。”
少女眼眸出现一丝雾气,仿佛又看到了那个高大雄壮的身影。
“灵公主,您还在看这篇诗文,都已经三个时辰了,还不愿放手。”
皇宫侍女小昭进来为赢灵更衣沐浴,见她手抓这篇书简已有半天,不由打趣道。
“唉,边关苦寒,将士艰辛,不知他怎么样了?”
赢灵低叹一声,口中说着莫名的话。
“灵公主。”
小昭四处望了一眼,见周围无人,把嘴倾到赢灵耳边。
“宫里传言,皇帝把你许配给李丞相之子李简,定在二十号成婚。”
啪嗒!
赢灵书简落地,心绞痛起来,厄运还是逃不过吗?
“蒙哥哥,你在哪里?可知皇兄要将我许配他人。”
泪水如断线珍珠,在赢灵目眶滑落,最疼爱他的父皇不在了,那个曾经为她遮风挡雨的人又生死未卜,她如今就像一个货物让人随意摆弄。
小时候赢灵总爱跟在那个背影身后,让他教自己骑马练字,抚琴作曲。
“蒙哥哥,你还能来看我吗?”
她的心碎了。
——————————
一夜无话。
蒙恬起来,先是把浊气排除体内,然后运行内力行走三十六周天。
修炼了半个时辰,才下床洗漱。
打开房门,火骑卫已在门口等候,见蒙恬出来,吩咐小二送上早饭。
“主人,今天要去哪里?”
赵肆问道,昨天蒙恬带张宁、王贲出去,可把他们四人闷坏了,今天说什么也要随蒙恬一同出去。
“到皇宫附近转悠,探探天牢有没办法进去。”
见过项羽之后,蒙恬深知治世之臣不是那么好找。
大家族垄断书籍,平民百姓自然不容易接触到书,而这些有知识的人几乎都有裙带关系。
有能者早就被人收藏,比如范增等。
像韩信这等异数,要在茫茫人群中找出来,无异于大海捞针。
他决定还是先去打探王离等人消息。
皇宫在咸阳城北边,七人顺中央大道一路行走,一座巍峨雄伟的建筑渐渐浮现。
他们没敢太过靠近,远远地沿皇宫护城河探查,宫殿还是当年那般模样,威严之气令人望而生畏。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望向眼前这座雷霆之威不能比及的黑色巨宫,心中感概。
里面什么都没变,只是主人换了,不再是他所熟悉的地方,也不会让他敬畏誓死效忠。
天牢就在皇宫右侧,风水中右边属白虎,打入天牢的人都是恶贯满盈,煞气滔天之辈,非白虎不能镇压。
几人探了一圈,周围侍卫深严,交替巡逻,五步一岗,十步一哨,根本找不到机会出手救人。
第19章 老怪物()
蒙恬无奈,只能率众人返回。
“主人,你听,他们在读你的诗文。”张宁小声道。
用膳时间,他们坐在客栈大堂,一旁几个学子在高谈阔论,谈的正是昨日蒙恬令张宁所写那首诗。
“唉,真不知哪位仁兄所写的诗,居然名号都不留一个,实在可惜,可叹。”
“我觉得写诗之人必定是当世巨子,不好意思留名在烟花之地,所以才没署名。”
“有道理。”
好几个学子点头称是,只有这个理由才能解释得通。
“无知。”
从旁边一桌突然传出一把狂傲声音,蒙恬看去,是一位三十岁上下,头戴纶巾,身穿青色长袍之人,样子风度翩翩,坐在那里如闲云野鹤。
既让人感觉舒服,又不显眼。
如果他手中拿把禽毛扇,蒙恬会以为诸葛亮也跟着穿越过来了秦朝。
“哦,仁兄有何高见?”
学子被骂无知,压住怒火,还朝那人拱礼请教,看来是有一定修养。
“呵呵。”
旁桌之人视若未见,轻声带笑指向学子手中的那简诗文。
乱世明月秦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此文短短二十八字,无一不在诉说边塞苦寒。字字饱含金戈铁马之气,虽不言战,杀意已从字里行间透出。非久待边关之人不能感受,敢问哪个巨子有此能耐长待塞外?“
学子无人应答,他喝下一口茶,又道。
“儒家只会卖弄文采,道家蛊惑人心,法家苛政不顾民生,兵家只为功名杀戮,墨家守成有余、却不进取。曾经的圣人巨子早不复存在,当世谁还敢称巨子?”
撕——
他这句话可是横扫一片,把当代名士一网打尽,众人吸口冷气,连蒙恬也瞠目结舌。
此人若不是有经世之才,一定是神经病。
蒙恬都不禁有这个想法,敢于这般说话之人,除了疯子,实在难以解释得通。
这是要一人挑战天下,漠视所有学派。
“那你说,谁才可以做出这篇诗文?”
学子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