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王侯的荣耀-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再后来就是淮河流域普降大雨,河堤溃决,寿春一带白茫茫的一片,成了汪洋大海。

    江东孙权趁机渡江北寇,一连夺了五六座县城,至今盘踞不走。

    但这些都不是致命威胁。

    对李轨而言最致命的威胁来至于襄阳方向,关羽击败周瑜取得了荆州的绝对控制权,然后荆州新霸主就开始挥戈北上,开启他的北伐大业。

    前不久刚刚上任的襄阳大都督庞德在跟关羽的交锋中屡次吃瘪,庞德本人还被关羽砍伤左臂,襄阳的军心士气跌入冰点以下,时刻有崩溃的迹象,这才是李轨最为忧心的。

第268章 猜疑() 
为了应对襄阳危局,李轨升随县为随郡,增加兵力,加强防守,建设定南大都督府,以朱骏为定南大都督,率三万兵马予以镇守。

    李轨给朱骏的命令是坚守城池,以分关羽兵势,不可浪战。

    随郡兵马以豫州卫军为主,多步军,唯恐朱骏因为战功而出城浪战为关羽所破。

    另一面再向襄阳添兵五千,令庞德保守为上,不可轻易浪战,等待他亲自出兵与关羽周旋。

    襄阳和随郡的后盾本应该是河南行台,夏侯惇也是名将,李轨说出这话其实也包含着对夏侯惇的不满。

    自上次巡视洛阳归来,夏侯惇就一直跟李轨在怄气,原因说起来很可笑,居然是为了一个女人。

    夏侯惇妻子黄氏有个幼妹叫黄龄,自有在夏侯惇身边长大,一直是当女儿养的,长大之后的黄龄出落的花容月貌,性格又活泼,深得夏侯惇的喜爱,夏侯惇有意将她一起收了。

    但夫人黄氏却认为妹妹是跟自己的儿女们一起长大的,自己从小把她当女儿养,这长大了突然成了自己的姐妹,关系太尴尬,心里有些接受不了。

    那时候李轨封了卫王,后宅正好空出一个夫人的名位,所她以就自作主张把黄龄许给了李轨。

    李轨那时急着去广陵平事,没有心思多琢磨,觉得这也没什么不好,娶了黄龄就跟夏侯家结成了亲家,对双方都有利,虽说小姨子的半拉屁股是姐夫的,可黄龄跟夏侯惇年龄悬殊巨大,一直是被夏侯惇当女儿养的,二人之间应该也没什么纠葛,这次联姻只有利没有弊,所以就笑纳了。

    后来听说夏侯惇因为这事跟夫人黄氏怄了好长时间的气,方知这个姐夫到底对小姨子有些居心不良。

    但为时已晚,也只能呵呵。

    后来夏侯惇回京复命,李轨在府中宴请,席间让黄龄歌舞助兴。

    这本来也就是图个乐子,不想黄龄却一脸的不乐意,而且李轨还发现夏侯惇看黄龄时的神态也很不自然,心中不觉腾起了一股无名火。

    酒过三巡,凌嵘提及夏侯惇在许县辛苦,向他敬酒。李轨就说准备给夏侯惇挪个省心点的位置,本是一句客气话,不想夏侯惇居然当场撂挑子,说自己病了,请求回京休养。

    搞的场面无比尴尬。

    自那以后夏侯惇就称病不起,将行台事务统统交给主簿戴方,自己躲到洛阳新城养病去了。二人的嫌隙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李轨恨夏侯惇小家子气,夏侯惇没有明确恨什么,就是觉得心里不爽,不想干活。

    正因为这个缘故,当庞德在襄阳跟关羽死磕亟需河南行台大力支持时,得到的却是长史大人身体有恙,主簿权威不够,要钱没钱,要粮没粮,要人也组织不起来。

    一直到庞德惨败,河南行台也没有什么大的动作。

    这让李轨绝望之余,对夏侯惇的怨念更深。

    你不是病了吗,那你就好好养病吧,这地球离开谁都能转。

    李轨让曹仁兼任河南行台长史,曹仁是个聪明人,才不愿意参合这事呢,种种借口就是不肯接手。

    堂堂的行台长史因为小姨子被人娶了,心里不爽,关键时刻撂挑子,致使大局糜烂不可收拾,这简直是普天之下少有的大笑话。

    这是世人对夏侯惇的认识,但了解内情的人却知道,这些都是特么扯淡的。

    夏侯惇跟李轨的隔空对峙可不仅仅是为了一个女人,这件事的正确解读其实应该是这样的:因为李轨对夏侯惇有猜疑,然后才有黄氏做主把自己的妹妹许给李轨,希望以联姻的形式打消李轨的顾虑。

    至于夏侯惇和黄龄,这个不好说一点瓜葛没有,但绝对还在礼法约束的范围内。夏侯惇可能会因为黄龄成了李轨的女人而心里有些失落,但还不至于到嫉恨的地步。

    促使他告病主动交出兵权的真正原因是“假曹丕事件”。

    就在李轨南巡广陵处置广陵军哗变的时候,一个自称是曹丕的年轻人来到许昌找到夏侯惇,他要求夏侯惇联络曹操旧部拥戴他为主,反戈一击,截断李轨北归之路,然后攻入长安解救皇帝,光复汉室,名垂青史,光耀千古。

    来人手持当年曹丕十岁生日时夏侯惇送给他的玉印,身高、形貌和说话时的神态都酷似当年的曹丕,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份他还说了几个曹丕小时候的故事。

    令夏侯惇惊讶的是也都对得上。

    但曹丕失踪的时候不过十五六岁,这么多年过去了,音容、气质应该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单凭一件信物和几个故事夏侯惇还不敢相认,于是就将此人秘密收在府中准备调查明白再做计较,但只隔了一天这个人就横在在他的宅中。

    几乎是同时间,内军厅的人也蹑踪找了过来。

    夏侯惇怀疑人是内军厅的人杀的,而内军厅则怀疑人是夏侯惇杀的。

    人死无对证,这个人究竟是不是曹丕谁也说不清楚。

    两家各自向李轨禀报。

    那时节李轨正在紧张应对广陵军和庞德,所以选择相信夏侯惇是无辜的。

    后来南方事了,李轨详细了解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难免不对夏侯惇有所怀疑,尤其是当他在巡视洛阳时意外地身染恶疾差点毙命后。

    李轨可以相信恶疾的根源是洛阳废墟里的病菌,但问题是夏侯惇明知道这种病菌会致人于死命,为什么不提醒他?

    疑心生暗鬼,被李轨猜疑之后,夏侯惇感到压力甚大。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夫人才想出联姻这一招,把自己的妹妹黄龄献给了李轨。

    但这番运作非但未能打消李轨的猜疑,反而使事情变得更糟,在李轨看来你既然心里没鬼又何必玩这一手?而在夏侯惇一边,心里就更是五味杂陈了,自己暗恋的小姨子因为自己被送给了李轨,非但未能为自己消除猜疑反而让自己更加陷入被动。

    怎么办?万般无奈之际他采用以退为进的策略,称病交出兵权。

    但此举却被李轨视为威胁,解除一个夏侯惇的兵权不难,难道我还能把所有曹操旧部的兵权都解除吗?

    但夏侯惇心里也委屈,自己平白无故受此不白之冤,凭什么?

    两家谁也不肯让步,没办法李轨只能把夏侯惇晾在那。

第269章 嫌隙() 
既然夏侯惇指望不上,李轨只得另外想辙,他遣使去东吴与孙权谈判,默认孙权所占据的沿江各县,并封孙权为吴王。

    孙权却识破了李轨的计谋,不愿接受“吴王”的册封,不过他答应跟李轨暂时停战。

    因为他看出来李轨准备反击关羽。

    关羽不久前在浔阳大败江东,狠狠地羞辱了东吴第一名将周瑜,这让整个江东感到耻辱和畏惧,关羽现在简直是整个江东的仇敌,为了扳倒这个人,江东可以付出任何代价,何况实际上也不需要付出什么,他占据着李轨的几个县不还,李轨也没问他要,他所需付出的不过是跟李轨签订一纸停战协议。

    这种用绢纸签订的协议是可以随时撕毁的嘛,就算手撕有困难,那还可以放进火盆里烧掉嘛,总之这份协议对李轨来说是求个心安,对他孙权却无需付出任何代价,若是李轨把淮南的驻军抽调走,他分分钟可以把他的北伐大业继续进行下去。

    “东吴跟我们订了协议,孙权这么做并非出于真心,但也非全是虚情假意,他希望我们跟关羽大打出手,打赢了,是为他报了仇,打输了,是消耗了我的实力,总之他都是稳赢。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好好地整治一下骄横的关二爷。”

    “怕只怕刘备在川中会有动作,一旦他在汉中或陇右发难,我们将处于两面受敌的不利境地。”

    “这事也可以这么理解,我两线作战的同时,他也在两线作战。蜀中贫弱,人口不过百万,刘备穷兵黩武,常年征战早已困苦不堪。他跟我们玩两线作战,困难比我们更多,他要速战,我们偏不,不管汉中还是陇右,我们都有地势之利,我们就跟他磨,只要磨个三五年他就彻底垮了。”

    “倘若刘备谋夺关中,我们只能抽出部分兵力与他周旋,否则两处平均用力,则我们两头不讨好。这样一来汉中的压力会很大,当今谁能扛得起这副担子?”

    ……

    李轨听着议郎们的议论,一直沉默不言,这几年议郎们的水平越来越高,已经能触及一些很深层次的东西了,这让李轨很欣慰。

    刘备会在两个战线向他发动攻击,他被迫应战,以哪个战场为主呢。

    其实是无所谓的,因为无论哪一个战场取得决定性的胜利都是对刘备政权的致命打击。但相对而言打关羽应该更有利一点,一来襄阳更靠近中原,李轨更能使上劲;其次,关羽现在和刘备,明面上兄弟情深,你侬我侬,实际上是有嫌隙的。

    起因是李轨称王这件事。

    李轨做了大汉的异姓王之后,最不满的当属是刘备,刘备素来以炎刘正统自居,自称皇叔,但他至今连个“侯”都没混上,这让他非常不能容忍。

    所以一直以来刘备都在谋划称王。

    关羽张飞都是侯爵,自己再自封个侯爵也没什么意思,索性直接称王多好,既能继承大汉的正统,又能树立他荆蜀政权唯一老大的威仪。

    他下面的那些人诸葛亮、张飞、孙乾、黄忠、魏延、糜竺、糜芳等人都没什么意见,但有一个却表达了自己的不满,这个人就是关羽。

    关羽认为刘备这么做跟李轨没什么区别,只能把自己的野心暴露在世人面前让人笑话。你刘备一直口口声声要复兴汉室,做大汉的忠臣,结果自己跑到蜀地去称王称霸,你一旦在蜀地安稳了下来,复兴汉室的梦想还会作数吗,我看悬。

    所以关羽急切地想在荆州方向打开局面,把他的好大哥拉回正轨,一旦北伐成功攻入长安,就能救出皇帝,那他的大哥就是光复大汉的忠臣,必将名垂千古。

    到那个时候封个王干干也没什么嘛。

    反观刘备对关羽北伐这件事并不怎么上心,虽然表面上没有反对,而且表示会在汉中或陇右方向给予关羽一定的配合,但实际上他叫声大,行动却并不坚决,这一点从两次关中争夺战就可以敲出端倪。

    刘备在关中的冒险总是点到为止,绝不肯越雷池一步。

    李轨推断刘备是很想留在蜀地称王的,蜀地虽然小,人民虽然少,但毕竟可以作王,可以圆自己的皇帝梦。

    做皇帝才是刘备的终极目标,他的梦想的确是扫平群雄,但目的并不是复兴汉室,而是他自己做皇帝,就像汉光武帝刘秀那样,以刘氏子孙的身份再造一个大汉,然后自己快乐乐乐的做皇帝。

    兄弟二人心中嫌隙一生,很多事情就变了,加上诸葛亮等人从中搅合,二人逐渐变得貌合神离起来,刘备对自己这个手握重兵,却越来越不听招呼的兄弟心生厌恶,而关羽对大哥的怨气也越来越深。

    当然这种矛盾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某个节点存在着冰释的可能,毕竟刘备和关羽的矛盾还没有到你死我活,而且二人的感情也是深厚真挚的。

    但李轨已经决定不给他们这个机会了,这次关羽的主动挑衅让他很恼火,他决定彻底解决荆州小霸王。

    第一步已经完成,他稳住了孙权,至少在他彻底打垮关羽之前孙权是不会捣乱的,而等到他打倒关羽之后,孙权想再有动作也来不及了,那时候他随便伸根手指头就能按住他。

    李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调动兵马,甚至让公孙康也出兵协助。公孙康倒也没含糊,派大将陈酿率五千辽东铁骑南下助战,李轨还要求鲜卑人迭嗒部出兵随征,主将就点他的大舅哥阿吉,鲜卑人出骑兵六千人。

    除了淮南方向的兵马没有动,全国的兵马都在向襄阳方向集结,总兵力估计会超过五十万,这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军事集结。

    一旦完成不要说区区一个关羽,便是江东小霸王孙权也将被碾得粉碎。

    但事实却告诉李轨,事情没他想的那么简单,全国性的调配兵马简直是一场灾难,动一发而动全身,全国都处在动荡之中。

    民心厌战可见一斑!

    没办法,李轨只好执行二号方案,全国动员,但绝大部分部队仅仅完成集结却并不离开本乡本土。他们被作为战略预备队使用,李轨转而从各地征调精锐赶赴襄阳对付关二爷,这一来规模大幅缩减,总兵力大概只有十五万人左右。

    但这也是个很庞大的数字了,关羽东拼西凑也就七八万人,李轨的兵力是他的两倍,而且都是精锐。

    随着襄阳兵力的增多,庞德决定来一次有益的试探。

第270章 萧郎君() 
五千兵马沿河南下攻击关羽的水寨梁杜山,一开始庞德取得了一连串的小胜利,日均歼敌过百人,但在建安十六年七月十八日这一天他把前面所有的胜利成果都输光了,这一天他就送了关羽四千颗人头。

    年纪渐渐大以后的关羽杀人特别凶手,庞德这一仗在进攻不利后开始撤退,关羽本可以尾随追杀,驱散敌军,但他没有选择这么做,而是极有耐心地驱赶庞德进他的包围圈,然后四面围攻,对乱作一团的军马进行了残酷的大屠杀。

    庞德侥幸逃脱,身边只剩五六个人,但他没能逃回襄阳城,埋伏在外围的一支巡逻队发现了他,名将庞德被生擒活捉。

    关羽亲自审问了庞德,问他襄阳城的虚实。

    庞德道:“我为大将,镇守襄阳,今不听丞相教诲,出城浪战,失军被擒,有死而已。军侯又何必出此一问,难不成以为我庞德会做无耻小人吗。”

    关羽骂道:“那奸相乃是个佞臣,背弃大汉,荼毒生灵,他日我杀入长安,定将这厮活剥了人皮,连着头颅挂在城门以谢天下。”

    庞德道:“军侯休要把话说的太满,丞相麾下良将千员,庞德立于末班,最是不肖,你能擒我,又算得了什么!此处向北险关重重,军侯的刀再锋利,又能劈开几座?一旦孤军远征,当留神江东健儿偷袭你的后路。”

    关羽冷笑:“江东鼠辈安敢正眼觑我?我今再给你一次机会,如若肯降,可免你一死。”

    庞德仰天大笑:“我庞德顶天立地,怎肯做小儿女状摇尾乞怜,要杀便杀,何必多言。”

    关羽道:“壮士也,松绑,赐酒。”

    庞德见酒杯小,喝道:“换酒樽来。”

    尽饮一樽酒,仰天大笑出门去受死。

    少时头颅献上,关羽默示良久,叹道:“真义士也。”

    下令全其尸,厚葬。

    庞德一死,关羽立即水陆并进攻打襄阳,襄阳副将唐世庆率部抵抗,关羽连续攻打数日不得下。这一日亲赴城下观阵,恰唐世庆也在城头巡视,眼见一个花白长髯的大将在城下逡巡,看他座下马,掌中刀,便道:“那个莫不是关羽?害死吾家将军,且吃吾一箭。”

    挑了一支锈箭,引弓射去,正中关羽左臂。

    众皆大惊,急忙扶住关羽回归本阵。

    唐世庆用兵谨慎,也不追击。

    关羽回到大营,军医将箭矢拔出来,却见箭矢是锈蚀的,不觉大惊失色,这种箭矢是放在狼粪中浸泡过的,时间久了就锈蚀了,带上了致命的病菌,一旦中箭极难治愈。

    关羽道:“既然有毒,可将皮肉剜去。”

    军医道:“切割皮肉剧痛难忍,当用麻药。此间药材不足,待吾派快马回江夏取来。”

    关羽笑道:“快马来回数日,毒素侵蚀脏器,性命不保也。大丈夫死且不怕,还怕割几片肉。来来来,尽管下刀,无妨,无妨。”

    军医大惊,不敢动手。

    一旁周仓喝道:“你怕什么,军侯岂凡人也,怎会怕痛?”

    军医不敢再拖延,用手术刀将箭伤附近皮肉割去,只割的鲜血直淋,关羽却始终端坐不动。手术完成,军医自己擦了擦汗,赞道:“军侯真神人也。”

    关羽大笑,令人取酒来喝,喝了一樽酒,待伤口包扎完毕,纵马提刀再来到襄阳城下,口口声声要唐世庆投降。

    唐世庆心里暗道:“这厮莫不有天助,吃我一箭居然没事。也罢,我再射他一箭。”

    言罢偷偷又取了一支锈箭,一箭射去,这一次关羽还是没躲开。

    好在有了上次经验,军医很快就把伤口处理了,但这一回关羽没有急着回战场,他想到了个计谋:诈死。

    关羽偃旗息鼓,坚守不出,未几放出风去,言已病亡。

    这计谋却未能骗过唐世庆,因为他自己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知道离开了城池的庇护,不要说关羽,关羽手下随便一个将领也能要了他的小命,所以三十六计不动为上,任你怎么折腾老子就是不出城。

    关羽见唐世庆不肯上当,心中大怒,正要下令攻城,忽然得报随城定南大都督朱骏率部两万来救襄阳,关羽大喜,立即下令对襄阳实施围点打援。

    ……

    李轨一觉醒来,觉得四周寒气逼人,心里不觉发毛,不过才中秋天气,怎么就冷成这样。他发现屋子里黑黢黢的,窗子没关,门也没关,应该是夜半时分,四周寂静的怕人,窗外似有薄雾流动,诡异的是那雾的颜色居然是赤色的。

    李轨正疑惑时,耳中传来一声声的啜泣声,一阵冷风袭来,只觉得寒风刺骨,却见一个白衣女子站在了门口,以袖掩面,声声啜泣。

    李轨心里咯噔一惊,来人居然是燕儿。

    燕儿在开春的时候因为犯戒被罚在香堂思过,夜半三更香堂失火,她也香消玉殒。

    这事让李轨难过了很久,这个女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