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王侯的荣耀-第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不是闻莺提醒,李轨还要说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

    吃了早饭,李轨回皇城丞相府,后宅女眷里只有麻姑和棋儿随行。

    棋儿的身份是大丫头,地位仅次于妾侍,因为她识得几个字,又会下棋,所以得到李轨的特许,可以随意进出李轨的书房。

    府中另一个可以随时进出李轨书房的女眷便是麻姑。

    过去她是以丞相书房首席服务员的身份进出,现在则又多了一层身份。

    本章完

    ps:书友们,我是楼枯。qd,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212章 议郎议政() 
芈林走后,陈琳就接替了他的位置,成为了丞相办公室主任。

    不过陈琳的志向很大,想有更大的作为,所以李轨就安排他去太仆寺兼职,过渡一番后就到下面的郡里去,至于将来能有多大的成就却就要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准备接陈琳班的是一个叫班成的年轻人。

    班成,长安太学的高材生,出身官宦人家,在入太学之前他曾投考长安武备学堂,并以笔试第一、武比第八的成绩入学,学习军事一年多时间,因为炮轰教官搞形式主义被学校开除,但一年后却又以茂才的身份入太学学习。

    所谓的“茂才”就是地方的太守或县令向朝廷举荐的本郡县德才兼备的青年英俊

    一个被武备学堂开除的学生,居然又被地方举荐为茂才,若非他的背景十分雄厚,靠山硬的不可限量外,那就是他真有些本事。

    汉朝出了好几个姓班的名人,班超,班固,李轨怀着好奇就在一次巡视太学时专门召见了他,相唔甚欢,所以等他从太学结业就把他要了过来,先做记室,确定陈琳要走后,就开始栽培他。

    班成是个很要强的人,接手之后很快就进入了角色,总能把事情办的妥妥当当。

    他总是主簿房第一个来上班的人,点着油灯把昨天收到的要件按轻重缓急做一个分类,等到窗纸泛白陈琳来的时候交给陈琳过目。

    陈琳的心已经不在这儿了,总是随便看一下目录就让他给李轨送去。

    虽然蔡伦已经发明了纸,但这个时代的公文绝大多数还是用竹简,因为纸不仅造价昂贵,而且质量很差,比中元节用来祭祀先人的那种纸都要差,基本上是不能写字的。

    当然也有一些公文是写在绢帛上的,主要是敌对势力写来的。

    为了地方的荣誉,绢帛再贵,他们也不在乎。

    批阅这种公文很麻烦,虽然书写公文的隶书比小篆要好认的多,但因为没有标点符合,读起来依然很费劲。

    而且虽然纸张稀少,在竹简上写字并不方便。但绝大多数的公文还是写的又臭又长,芝麻绿豆大点的一点屁事也要洋洋洒洒写上几千言。

    直看的李轨是头晕脑胀,昏昏欲睡。

    他发现自己这么耗下去早晚有一天得崩溃,有什么办法既能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时间,又不至于大权旁落或发生决策上的重大失误呢。

    丞相之下再设一个丞相丞相府长史,这是一个办法,这至少替他减轻了百分之六十的琐碎政务,但即便是剩下的百分之四十也很够呛。

    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呢。

    到底还是让李轨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议郎群议制度,简单地说一些技术性的工作李轨不再自己独自去完成,而是交由他的智囊团来共同完成。

    譬如东郡上报境内沿河三县去年秋季遭遇蝗灾,今年春季又遭遇凌汛,请求减免三县一年的租税。

    长史院户曹派人核查之后,发现三县并非所有的地方都遭了灾,灾情也没有地方上报的那么严重,所以三县普减是不合适的。

    户曹的建议是对真正的受灾区域减免,并拟出了要减免地方的名单、人数,且对三个受灾最严重的乡除了减免税赋,还建议拨给救济粮、衣,种子、耕牛若干。

    长史程昱的意见是批准。

    这事报到李轨面前,李轨坐在太师椅上,闭着眼睛,由一名声音清亮的侍郎朗诵出来,李轨听完点点头,组织议郎议事的陈琳便问众议郎是什么意见。

    十八名议郎分作甲乙丙三组,先是小组议论,给出本组的意见,然后由三名值日议郎当面禀报给李轨,李轨可以现场质询,也可以据此给出裁决。

    这些议郎都是中央各官署和各地方官府选拔来的青年才俊,他们熟悉国家制度和律法,熟读经史,也拥有一定的实际行政经验,对很多事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他们的意见总是能给李轨提供很重要的参考,而且这种制度可以避免一些重大的决策失误的出现。

    这些年轻气盛的家伙眼睛里可揉不进砂子,谁在文字里玩猫腻被他们发现,他们会在第一时间提出来。

    议郎分三班,每班十八人,分三组,每组供奉四个时辰,随时为丞相提供智力支持。

    这样一来,不仅替李轨减轻了工作负担,也直接培养了人才。

    议郎陪伴丞相左右,参与重大政务的决策,耳濡目染整个决策过曾,获益匪浅,等到他们离开丞相府去做官,这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但即便有这个智囊团的协助,李轨每天仍然有做不完的工作,地盘越来越来越大,又没有州牧作为缓冲,地方的军、政、民、财事务一股脑的压过来,肯定让人吃不消。

    不止一个人建议李轨恢复州牧之设,却都被李轨抵制了,为政者本来就是一件苦差事,怎能因为自己要偷懒就乱来呢。

    宁可自己多辛苦一点,也不能恢复这种贻害无穷的制度。

    巳时到午后这段时间是李轨一天里精神最旺盛的时期,班成会把一些最重要最头疼的事安排在这段时间交给李轨。

    中午吃完饭,李轨会到后园去走走,有时候会带上议郎们一道,有时候则召集相关方面官员,但大多数的时候他都是一个人。

    徐州行台长史周府建议在徐州设立武备学堂。

    周府认为天下只有一座长安武备学堂是很不太妥当的,大汉疆域太大,地方差异明显,北方人不熟悉不适应南方的地理和气候,对南方的风土人情也知之甚少,反之亦然。

    武备学堂设在关中长安,难免受到地方环境的影响。譬如武备学堂马步弓箭等科目都很强悍,但水军科目几乎就是空白,因为北方战争很少用到舟楫,所以学校就不怎么重视。

    但要一统江南,水军是不可或缺的,而这些却是长安武备学堂自身难以克服的劣势,而在南方设立武备学堂,因为环境和人才的原因,肯定会重视水军的发展

    此外,地方太大,也限制了人员的流动。

    很多地方子弟不愿意或者是没钱跑到长安去报考,若是地方有武备学堂,则就可以很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

    这份报告很重要,李轨考虑了几天仍然没有结论,这天午后在花园里散步的时候又斟酌了一下,仍然拿不定主意,所以他决定把这件事拿出来交给议郎们讨论一下。

    本章完

    ps:书友们,我是楼枯。qd,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213章 危与机() 
午后未时开始,三个议郎小组形成了自己的意见,意见并不一致。

    甲组首先发言:“徐州所奏十分荒唐,地理环境的确对学校的学科设置有很大影响,但这并不难克服。譬如建安十一年南征结束之后长安武备学堂就增加了水军的师资和招生规模,并斥巨资在渭河边修建了实训基地。建安八年云中反击战之后,武备学堂就增设了专门草原游击战的战术。而且武备学堂虽然设在长安,却是全军的武备学堂。师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怎么可能会因为地理位置而决定学科的综合发展呢至于后面两条就更可笑了,因为路远不愿意来长安,那我请问将来出兵征伐,也会因为路远而抗命吗还有这条,穷人子弟没钱不能来长安报考。诚然,是有很多穷苦子弟是付不起来往长安的旅费的,但这个是问题吗,地方官府完全可以资助嘛:有意投考武备学堂者,可以先在郡县进行一轮筛选,剔除那些明显不合格的,然后资助有志青年来长安,这有何难非得在徐州另设一所武备学堂”

    乙组也不同意在徐州设立武备学堂,理由只有一个:担心徐州武备学堂会逐渐地方化,其毕业学员将来变成一股地方势力,拉帮结派立山头,尾大不掉。

    “学堂设在徐州,当以地方学子居多,同乡之情,同窗之谊,同袍之义,久后在军中势必变成一方山头,岂可不防患于未然”

    丙组是赞同在徐州设立武备学堂的,理由跟周府说的差不多,针对乙组提出的担忧,丙组当值议郎匡毅反问:“如果徐州武备学堂的学员将来会抱团结党,那么长安武备学堂的会不会军中大大小小的山头古来有之,几时真正消除过不过是因势利导,用其长,避其短,变害为利,为我所用罢了。”

    李轨觉得这话说的有意思,便道;“如何变害为利,为我所用。说说你的高见。”

    匡毅见丞相当众发问,倒也不慌不忙,回禀道:“拉帮结派无非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找到他的利益所在,因势利导,自然可以为我所用,且这种山头自有他的凝聚力,倒省了丞相许多苦口婆心。”

    李轨不动声色,又问:“假如他们不听招呼,当如何破之”

    匡毅道:“掺沙子,打板子,去其头颅,抽其筋脉,如若其再不服,那就放在油锅里炸一炸,也就是了。”

    李轨听了哈哈大笑。

    道:“治大国如烹小鲜,你把他们当鱼来烹煮。这胆色是有了,但也要有手段。从一个新兵蛋子混到军头,哪个不是尸山血海里滚出来的,个个都是天不怕地不怕的英雄好汉。要对付他们既要有打虎的胆气,也要有打虎的身手,可不能打虎不成反遭虎噬啊。”

    这一天的议郎议事很有成果。

    人心向背上,反对者多,赞成着少。

    但反对的理由都很牵强,徐州武备学堂可以设,但不应该由地方来创办,而要由长安武备学堂来办,名称嘛,就叫长安武备学堂徐州分校,对外简称徐州武备学堂。

    不仅是徐州,幽州、邺城、太原、凉州、寿春、许昌都应该办分校,有针对性的培养军事人才。

    一统江山要靠他们,保家卫国也要靠他们。

    下午李轨午睡刚醒毛玠就来了。财神爷告诉李轨,他设在敦煌的税务所已经稳定运行了一年时间,凉州的财税情况他已经大体摸清,那条流淌着黄金的河流他已经有能力掌控了。

    李轨道:“韩家父子有什么动静。”

    毛玠道:“疯狂敛财,恐怕觉得时日不多了。”

    李轨呵呵一笑,对班成说:“请主簿大人来一趟。”

    回过头对毛玠说:“为了防止狗急跳墙,我会给他一些时间,大概两个月,这两个月里他怎么敛财你不必管他,只要他不破坏那条金河,就由着他吧。你要做好接管凉州的准备,钱袋子得首先接过来,这个半点含糊不得。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来,我来安排。”

    毛玠前脚刚走,荀攸就进来了

    李轨表达了召韩遂入朝的意思,荀攸道:“一年前我们就放出了风声,半年前又做出了一些实际动作,料必他心里已经有数。他没胆量也没实力造反,那就只能乖乖的进京。现在要提防的是他临走前会疯狂敛财,刮地皮倒不怕,就怕他把金河卖给了西域商人。”

    李轨道:“我已经叫内军厅盯着他了,你再设法警告他一下。此外,你会同程长史、御史台准备一下,一旦韩遂进京,大军进驻凉州就立即着手来一次彻底的大换血。趁热打铁,不给他们机会。”

    荀攸道:“若是换到县一级,人员缺口会很大。毕竟凉州地界谁也不想去。”

    李轨笑道:“县一级是肯定要彻底换掉的,至少几个头头要换掉。人员方面我看可以扩大范围,不光是地方郡县,行台、都督府和朝中各衙门,甚至是武备学堂和太学,都可以选拔,特殊情况还可以直接招募白衣嘛。”

    荀攸道:“事关人员调配,是不是由西院那边牵头比较妥当,我这里毕竟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李轨笑道:“特事特办,这件事很急,又牵扯到这么多方面,所以还是你来牵头更合适些,西院那边我会给他们做解释,不让你为难。”

    因为韩遂的存在让李轨对凉州总有一层隔膜,现在中原已定,河北和幽州也纳入版图,淮南方面暂时也还平稳。是时候解决凉州问题了。

    现在比较幸运的是韩遂个人野心不大,刮刮地皮什么的无所谓啦。

    等他到了长安,自有一百种方法叫他吐出多吃的部分。这部分钱将来会以恩惠的形式再还给凉州人民。

    所以现在是稳字当头,谁也别在这个时候跟自己找不痛快。

    可偏偏就有人要跳出来捣蛋。

    汉中张鲁不知道是不是仙丹吃多了把脑子烧坏了,居然跑到门口来挑衅。

    上次是要借你的刀来杀曹洪,这才让你得瑟了一下,你这家伙一不知道总结,二不知道收敛,居然误以为他是神功护体刀枪不入,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李轨命驻守关中的太史慈部正面迎击,令马超部侧翼配合。

    太史慈接到命令立即行动起来,但大军尚未开拔出营,西线战场就已经传来捷报,马超狠狠地教训了张天师的子孙。

    被打的头破血流的张鲁选择偃旗息鼓。

    他送了一个宝贝儿子到太学来借读,同时对李轨俯首称臣。

    李轨也没跟他客气,把他儿子留在长安做人质,给他一面定南将军的旗子,再让他做汉中太守,帮着长安看守南面的门户。

    从起兵到送儿子进京为人质,张鲁的春秋大梦只做了一个多月。

    众人问李轨为何不就势解决汉中问题,李轨只能苦笑,他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马超所部不足两万人,任务是镇抚羌人和应对凉州韩遂,地大兵少,本来就不够用。所以用来策应太史慈的兵力是很有限的,但马超是个讲究人,派出去打张鲁的都是军中精锐,且此番征战还占尽了地利上的优势。

    真的要打大仗,靠这点兵力是远远不够的。

    至于太史慈,该部接到命令后立即行动起来,却在三天后才正式出兵,行动如此迟缓,可见其内部弊病之多,拱日军已经腐朽了,这是很痛心的事,但这却是事实。这样一支军队真的上了战场,还未必是张鲁的对手呢。

    现在张鲁主动示好,再不见好就收,等着将来丢人现眼吗。

    更何况眼下这个时候正是解决凉州问题的节骨眼,李轨实在是不想节外生枝。

    本章完

    ps:书友们,我是楼枯。qd,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214章 内忧() 
经过小半年的角力,韩遂最终还是踏进了长安城的大门。

    李轨给他的接待规格很高,基本是按王侯的标准来的,曹仁摘下的大将军的帽子也送给了他,这比他结拜兄弟马腾当年进京时的待遇可要高多了。

    这些当然是做给那些尚未归附者看的,李轨的意思是朝廷如此礼遇地方诸侯,大家伙差不多就来投降吧,妙香台的地都快卖完了,来晚了就只能买二手房了。

    京城的二手房水很深,千万不能等闲视之。

    因为所给的待遇远远超出韩遂的预期,所以在接收凉州问题上韩遂还是很配合的。

    能刮的地皮已经刮了,老百姓、官员和军队都得罪完了,自己已经没什么好留恋的了,倒不如识相点。

    现在的韩遂眼睛里就只剩下钱了,他相信钱能通神,只要有钱他就能重造一个奢华强悍的韩氏家族。

    所以他刮干了地方,带着万贯家财来到长安,他的身后留下的是一个满目疮痍的凉州和一群怨恨他的官吏。

    但他所面对的除了鲜花和笑脸,还有无数双觊觎的目光。

    韩遂不是傻子,京城的虎狼太多,不打点好那是寸步难行啊。

    他之所以这么用力的刮地皮,不就是为了京城的各路虎狼吗。

    但他们的胃口还是远超韩遂的想象。

    韩遂有些后悔了,于是他同意了长子韩方“故乡三月游计划”。

    李轨不相信区区一个韩方能把凉州的天翻过来,但这毕竟不是一个好的信号。

    李轨当然知道问题出在哪。

    为了顺利接收凉州,李轨借周兴的嘴告诉京城的各路虎豹们,叫他们暂时忍耐些,别像个没见过世面的土匪似的,见到个有钱人就要绑回来吃的骨头渣子都不剩。这里是长安,大汉的国都,拜托大伙儿文明一点,矜持一点好吗。

    谁要是这个节骨眼上给他找麻烦,那他的麻烦就真来了。

    话是传出去了,何去何从,让他们自己掂量着办。

    对于接替韩遂的人选,李轨最先打算让夏侯惇去,相比夏侯渊,夏侯惇要靠谱的多。或者是李典、颜良、于禁、庞德。

    但这几个人除了夏侯惇,剩下这几位李轨又都觉得缺了点什么。

    若是夏侯惇的话,邺城又交给谁

    而且夏侯惇是预备着接替张辽的,把他派到凉州去,三五年间也回不来,那谁来接替张辽没有张辽,谁来帮他打孙策,打刘表

    这个难题一直困扰着李轨,直到有一天捧日军自己跳出来在丞相大人面前狠狠地丢了一回脸。

    太史慈,这不正是自己要找的那个人吗

    把太史慈派到凉州去,让他好好凉快凉快,同时彻底改造捧日军。

    一支军队承平太久无论你用什么方法他都会不可避免地腐朽掉。

    捧日军沦落到今天这步田地跟他李轨是有重大责任的,当初马超替代太史慈镇守陇右时,他真不该下令捧日军撤入关中。从艰苦的边关撤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