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梦新证-第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蛀痕有无及大小皆不一,如第一、五、九、十七、十八等册有蛀蚀,第九册蛀较甚,第六册只有微蛀。

一、从书根切口看纸色,似乎第一至三、四至七、八至十二,诸册纸色各自一致。第三册纸色似较白较新。第十三至二十册,切本微微略大一些。

以上这些现象,不知是何缘故。难道是同时有几部戚本的传抄本,都经散落,而恰又为一位后来藏书者集配为一整部的?这样奇巧的事,也是难以想像的。

今附一简表,略示此本与有正本校字之例。

回次序有正本嘻异矣南京本噫异矣总目七十六回悲寂寞悲寂莫分目十二回分目十七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探深幽王熙风……探曲折一一一五七十三十三十四十四请入小斋一谈黄道黑道曾为歌舞场探鄉声口如闻用画家三五聚法英明难遏是精神贾门秦氏宜人。。之丧贾门秦氏宜人。。之灵位天朝诰授贾门奏氏宜人。。之灵位请入小齊一谈〃 黑〃 字系粘改曾为歌场(蒙)探卿声口如开周画家三五聚法英雄难遏……(另笔改〃 雄〃 为〃 明〃 )恭人(餘字皆同,下三条仿此)恭人恭人二十五我笑弥陀佛。。。比人还忙二十七凤姐等并同了大姐香菱如来佛并巧姐大姐香菱三十但又无去就他之理无法就他之理四十九也在园子里住下四十九现成的典雅,为他这……也住园子里住下现成的典,难为他这……五十却出色写湘云却出包写湘云五十三首叙院宇匾对五十三最高妙是神主看不真切六十八字字皆锋道叙院宇匾对反高妙……字字皆錄七十的是幹才的是幹不总起来说,此本的独立价值不逮蒙府本,但毕竟是手抄本,未经过石印者的(可能有的)描改,因此足贤勘证,其價值不低于有正本,或且稍高。

关于本子单论一本的文章颇有一些,真能综合诸本研究其相互关系的,尚不多见。祜昌和我多年来致力于汇集十几个重要本校勘,写定一个比较接近雪芹原笔的好本子,在这过程中,我们曾试就诸本异文情况作些统计,存为日后各本关系研究的可靠根据。今将第一回和第四回的九个主要本的异文部分统计资料摘抄一斑于此,或者可供研究者参阅。我们所谓的异文包括用字的不同,字句的多少有无,文句次序顺逆,以至原抄的讹夺等等,都在统计数内,所说的条数,也并不以一个字为单位,而是以异文的〃 一处〃 来计算。这里面可能有一些偶然现象和假象需要排除,统计时也可能还作不到十足精确,但是大体上总还是能反映出主要情况来的。

今附表如后。为了简便,表中以姓名一字为代号,即:刘(甲戌本),徐(庚辰本),陶(己卯本),杨(梦稿本),舒(己酉本),觉(甲辰本),蒙(王府本),戚(戚序本),程(程刻本)。

(九本异文分合情况统计示例表)(第一回)一本独出:六一七条程:一五四条杨:一三八条觉:八二条舒:八二条刘:五五条徐:四〇条蒙:二七条戚:二一条陶:一八条二本同出:二八二条蒙戚:一一一条觉程:八三条(第四回)一本独出:四九八条杨:一一二条舒:一〇六条徐:九一条刘:五八条程:三四条陶:二九条觉:二七条蒙:二三条戚:一八条二本同出:五二七条觉程:二四三蒙戚:二二九条陶杨:四〇条陶徐:一一条徐舒:五条杨程:三条杨舒:三条刘徐:三条刘杨:三条戚觉:二条徐蒙:二条杨觉:二条刘觉:二条刘舒:二条陶杨:三二条徐舒:二三条(尚有二本同出仅得一条者计一〇项,俱从略。)三本同出:五一条陶徐杨:五条刘陶徐:五条杨觉程:三条刘陶杨:三条刘蒙戚:三条杨蒙戚:三条刘徐觉:三条徐蒙戚:三条陶徐舒:三条刘觉程:二条陶杨程:二条徐杨舒:二条蒙戚觉:二条舒蒙戚:二条三本同出:(从略)(尚有三本同出仅得一条者计一〇项,俱从略。)四本同出:三七条刘陶徐舒:三条陶杨蒙戚:一条刘徐觉程:二条陶蒙戚舒:二条刘杨蒙戚:二条刘徐戚舒:二条刘徐蒙戚:二条徐杨舒觉:二条蒙戚觉程:二条四本同出:(从略)(尚有四本同出仅得一条者计一八项,俱从略。)五本同出:四八条(从略)六本同出:一〇七条(从略)二本外七本同出:二〇八条蒙戚外:七九条觉程外:六五条陶杨外:二二条陶徐外:六条舒徐外:六条杨舒外:五条徐杨外:四条杨程外:四条杨觉外:三条五本同出:(从略)(从略)(从略)(尚有七本同出仅得一条者计一四项,俱从略)一本外八本同出:二四六条程外:六二条杨外:六〇条舒外:三七条觉外:二九条(从略)刘外:二〇条徐外:一五条蒙外:九条陶外:八条戚外:六条共计一五九六条我们对统计数据,尚未及作深入研究,仅据所举这一点点而言,例如从〃 一本独出〃 栏内来看,就可见蒙、戚、觉、程四本最为突出,它们的异文数量特大,也就是遭受后人窜改的痕迹的显著标志。又如从〃 两本同山〃 栏内而看,蒙戚为一家,觉程为一家。陶杨相接近。徐舒相接近。已然显示得清楚。又例如,从〃 三本同出〃 栏内考察,便可以看出杨本(梦稿本)有的文字往往依违于〃 觉程〃 和〃 蒙戚〃 两组之间,各有一定的关系。等等。然后,再从〃 二本外七本同出〃 栏(它和前面的〃 二本同出〃 之不同,在于这是二本外七本全同,那是二本同外,七本又不尽一致)来看,不但〃 蒙戚〃〃觉程〃 照样各成一组,连〃 陶杨〃〃徐舒〃 的各自接近,也又得到一次显示,可知断非偶然现象了。从〃 一本外八本全同〃 栏看,独出异文的最突出的本子是程、杨、舒、觉四家,这情况十分值得注意。因为程杨二家的异文的性质已明显出与蒙戚组又不相同,其为遭到更晚的改笔窜乱已十分明确。我想,这用别的办法来说明,是比较困难而又不易一目了然的。表内三本以上同出异文的数据情况错综交互、颇为复杂,尚不清晰,这是由于数据不足之故,积累的数据越完备,各本之间关系显示得就会越昭晰,越全面。就连庚辰本的前十一回到底是否拼配,也可由统计表中获得论据——因为如果十一回前后情况相似,即可认为并非拼配本,如果不再出现〃徐舒〃 接近的数字而徐另与他本接近,那就是出于拼配无疑了。如果八十回数据齐全了,排除了统计表上的假象和不够精密之处,那么一定能有令人比较信服的根据来说明,各本各〃 组〃 各〃 系〃 之间的分合先后等关系。我们这样作的最终目的,还是在于正确认识各本的价值,统计结论可以反过来为取舍异文写定正本,提供进一步的衡量标准。因此我们这种大汇校和统计工作,应当是有一定的科学价值的一项重要工作。

六靖本传闻录承南京毛国瑶先生的好意,将他所发现的一部《红楼梦》旧钞本的情况,详细惠示给我。现在根据他的纪录,记为此文,供大家研考。

据毛先生说,靖本有两个特色:一、它保存了很多不见于其他诸本的朱墨批,见于他本的,也多有文字异同;二、小说正文也有独特的异文。附带可以提及的,靖本里面还偶然保存了另一〃 夕葵书屋本〃 的过录残页一纸,似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靖本原书,笔者未能目验。据言已因不慎而遭迷失。毛国瑶先生将不见于戚本的批语都摘录下来了。所以本文主要是谈批语。在此之先,略叙毛先生所见的靖本概况。

靖本一如其他抄本只存八十回为止的〃 前半部〃 ,中缺第二十八、二十九两回,(第三十回残失三叶):实存七十八回。分钉为十厚册,而又系由十九小分册合装而成' 注1'。 每分册皆有〃 明远堂〃 及〃 拙生藏书〃 篆文图记。书已十分敝旧,书叶小缝折处多已断裂,字迹亦多有蠹损及磨失之处。

书中情况,第十七、十八回在庚辰本原为相连的一个〃 长回〃 的,此本已经分断,但分法与戚本不同,这一点和另外一二处痕迹,说明此本年代应比庚辰本略晚,而早于戚本。又其间有三十五回(十一,十九——二十一,二十五——二十七,三十一——三十六,三十八——四十,四十四——四十六,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五——六十二,六十八——七十七)全无批语。缘故未易遽断,或者可能是有所集抄拼配的一个本子。就它十七、十八两回部分而言,说〃 比庚辰本略晚〃 ,盖是,但又有比庚辰本为早的个别迹象(详下)。这些矛盾现象,或系因配抄而产生。

所存四十三回的批语,有眉批、行间批、句下夹注批、回前回后批等不同,朱墨杂出,有一条竟是用墨笔将朱笔(文义未完)涂去。文字错乱讹误较甚,有些竟难寻读。如此,则情况应是出于过录。

毛先生当时只以戚本对照,录出了为戚本所无的批语共计一百五十条。这些,当然有一部分是虽为戚本所无而另见于他本的,但是文字时有异同,又常有比別本多出的字句。据摘录纪叙,其工作十分仔细,错乱讹缺,一一照旧,细微的虫蛀脚损等处也都标记说明。

批语因校读不易,尚需多加研究。本文只简介几个较为明显的要点,不作详尽的论列。

批语有时就小说塑造人物的成就,加以揭橥。例如:阿风三魂已被作者勾走了,后文方得活跳纸上。(第三回)(〃 三魂〃 下,别本有〃 六魄〃 字,〃 勾走〃 别本作〃 拘定〃 )五笑写风姐活跳纸上。何如?当知前批不谬。(第六回)表明批者很能鉴赏作者写王熙凤这个典型形象的异常出色。可以说作者真是把凤姐写活了!对人物性格,也有所分析,如云:安分守己,也不是宝玉了。(第九回)批者的观点,并不全和作者一致,但这类地方,多少总显示出他还是能够欣赏宝玉这个人物〃 不安分守己〃 的一面,这在旧时代,就有它的历史意义。

批语对于曹雪芹原书八十回以后部分的情节,提供了更多的新的线索。例如第八回,批〃 好知运败金无彩〃 这句诗,说道:伏下文。。。,又夹入宝钗,不是虚图对的工。

这比他本多出〃 伏下文〃 三个字,使我们知道,原书后半部写宝钗,应尚有〃 运败〃 时〃 无彩〃 的情事和经历,而不是像高鹗伪续所写,只是由于宝玉出家而成为实际上的孀居而已。

第七十九回批芙蓉诔时说:观此,知虽诔晴雯,实乃诔黛玉也。试观〃 证前缘〃 回黛玉逝后诸文,便知。

这说明批者已看到原书后半部成稿,黛玉早逝,略如晴雯,同时使我们在已经得知的几个后半部原稿回目之外,又知道了有《证前缘》这样的回目。

第四十一回一条批尤有新内容。在叙及妙玉不收成窑杯时有眉批云:妙玉偏辟(僻)处,此所谓〃 过洁世同嫌〃 也。他日瓜州渡口劝惩不哀哉屈从红颜固能不枯骨□□□(所缺三字,前二字磨损不清,似〃 各示〃 二字,末一字蛀去)。

这一条批语,后半错乱太甚,校读已十分困难,今姑暂拟如下:他日瓜洲渡口,各示劝惩,红颜固不能不屈从枯骨,岂不哀哉!或者可以校读为他日瓜洲渡口,红颜固□从枯骨,不能各示劝惩,岂不哀哉!姑不论毕竟应当如何校读为是,总之我们据此得以窥见作者原书写妙玉这个怪僻人物的奇特结局的一点影子。她后来可能是流落到了瓜洲(别本有一条批语涉及镇江,镇江与瓜洲隔江相对,不知其间有无关系)。劝惩一词,一般作〃 惩劝〃 ,是〃 惩恶而劝善〃 的意思' 注2'。 妙玉这个人物,脾气怪僻,可以说有其缺点,但绝谈不上〃 恶〃 字,从小说并批语的观点来说,对她主要是同情和惋惜,而并非加以讥弹,当然更谈不上什么要去〃 惩〃 她。因此,〃 惩〃 字不像是对妙玉本人而言的,或者是妙玉对于别人的行为表示惩劝。至于〃 屈从〃 云云,可见她到底逃不脱那个浊恶社会环境给她安排的悲惨命运,故而批者发出哀哉之叹。详细情节,虽无由得知,但是不同于高鹗续书所写的那样轻薄不堪。高氏之所以那样写,除了他的不学之外' 注3',还在这种地方反映了他自己的精神世界的低下。

对后半部宝玉因抄家入狱而引起的若干情节,批语也偶然提示了线索。第二十四回一条批语云:醉金刚一回文字,伏芸哥仗义探庵。余卅年得遇金刚样人不少,不及金刚者亦复不少,惜不便一一注明耳。——壬午孟夏。

〃 芸哥〃 指贾芸,〃 探庵〃 当指于狱神庙中探望在监禁下的宝玉、凤姐(或言庵、庙当指两处。今不赘)。

据吴世昌先生的考论,在小说原著中,贾家诸人为非作恶的种种罪状暴露之后,宝玉、凤姐亦被系狱,先随宝玉、后随凤姐的丫环小红,其时已嫁贾芸,而贾芸与街坊倪二(醉金刚)有交,所以夫妻二人商定,凂求倪二,通过倪二的朋友——在监狱看管的某人,而前往探看,并由他们共同设法,加以解救。〃 仗义探庵〃 ,就是指的在〃 树倒猢狲散〃 的情势下,只有他俩肯于出面(这件事、在甲戌本、庚辰本脂批中亦一再有所提及)。和小红同时(或先后)去〃 探庵〃 的,还有一个早年被逐的小丫环茜雪。因为庚辰本第二十回批语曾说:〃 茜雪至狱神庙方呈正文。……余只见有一次誊清时,与狱神庙、慰宝玉等五六稿,被借阅者迷失,叹叹!〃 又第二十六回亦言〃 狱神庙回有茜雪、红玉一大回文字,惜迷失无稿,叹叹!〃 茜雪所嫁,疑即监狱看管人(杨霁云先生说)。这些情节,当然在高氏续书中是连一点类似的影子也看不到的,对于倪二、茜雪、小红这些人,他也根本无所交代。

靖本中与此一情节相关联的还有一条批语,文云:应了这话固好,批书人焉能不心伤。狱庙相逢之日,始知〃 遇难成祥,逢凶化吉〃 实伏线千里。哀哉伤哉,此后文字不忍卒读。——辛卯冬日。

此处所指系第四十二回中刘姥姥为巧姐取名时,曾说过〃 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遇难成祥,逢凶化吉,都从这' 巧' 字儿来。〃 这条批所显示的,当然不再直接与茜雪、小红等人有关,所说的〃 狱庙相逢〃 ,显然是指刘姥姥与凤姐、巧姐而言,然则应是刘姥姥也曾设法赶到狱庙,与她们见面。后来她将巧姐从〃狠舅奸兄〃 手中救往乡村,当是这些情节的进一步演变发展。

批语透露原书情节的,还可举一条为例。第六十七回回前批云:回撒手乃已悟是虽眷念却破此迷关是必何削发埂峰时缘了证情仍出士不隐梦而前引即秋三中姐文字错乱已甚,初步校读为后回〃 撒手〃 ,乃是已悟,此虽眷念,却破迷关。是何必削发?青埂峰证了前缘,仍不出士隐梦中,而前引即(湘莲)三姐。

校读当然未必都对,但大意可窥。这是说,到原书后半部,有所谓〃 悬崖撒手〃 一回书(此又见别本批语),宝玉的出家,就是由湘莲的出家作为〃 引子〃而显示出来的' 注4'。〃青埂峰证了前缘〃 ,亦即上文已然引过的〃 试观《证前缘》回,黛玉逝后诸文〃 的《证前缘》回目。

凡此种种,从曹雪芹原著来说,固然不一定都属关系最极重要的章回,但是,无论如何,它们却是作者精密构局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拿高氏续书来相比较,便可见二者之差异是如何巨大,这充分说明高氏并不同意各脂本中批语所提供的种种线索。他自称曾经搜得原书八十回后〃 残稿〃 而加以〃 补缀〃 的说法,也不过是一种作伪的托词而已。

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是,这个第六十七回,除戚本系统的本子外,其馀各脂本皆缺。已有研究者指出这一回书是另外一个人的〃 伪作〃。笔者同意这个说法(认为第六十四、六十七两回或脂砚斋所补作)。可注意的是戚本虽有此回,却无批语。而靖本不但有了本回的正文,而且还有了四条批语(此四条皆残缺错乱特甚,现象可异)。因此,从靖本来研究第六十四、六十七两回的〃 真〃〃伪〃 ,以及补者究系何人的问题,或可望有些新的帮助。

第二十二回回末有一条批云:此回未补。成而芹逝矣,叹叹!——丁亥夏,畸笏。

此批虽见于他本,但是抄脱了〃 补〃 字,得此意义始明,盖过去有人以为作者写小说不待写完一回即中断,而另写他回,——必无此理。〃 未补成〃 ,是当时因故残失了尾页,需要重补整齐。这〃 一字之差〃 ,所关却非常重要。

其次,几条有用的批语可以一提。第二十二回有一条墨笔书云:前批(按指前面的一条朱批)知者聊聊(寥寥),不数年,芹溪、脂砚、杏斋诸子,皆相继别去,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宁不通杀!此批当出〃 畸笏〃 之手,亦见他本,但独无〃 不数年……〃 十六字。笔者过去认为畸笏亦即脂砚化名。

今有此批出现,则拙说似误。此尚待细论。杏斋一名初见。我曾疑〃 杏〃 是〃 枩〃 (松的异体)字抄误(别本批语中曾见松斋一名),但不敢断言,后得杨霁云先生及日本伊藤漱平先生的意见,都表示了这种看法,可谓不谋而合。因附书于此,以供参考。

第十三回〃 彼时阖家皆知无不纳闷都有些疑心。。。。。。。。。〃 句下,有小字批云:九个字写尽天香楼事,是不写之写。——常村。

此〃 常村〃 盖即脂批中曾提到的雪芹之弟棠村其人(常,或系抄误,或系用《诗经》〃 常棣〃 字样而故书为〃 常〃 )。由此可知批语中夹有棠衬的手笔(尽管条数恐不会太多)。

与此相关的,尚可举二条。其一,同回回前批云:此回可卿(托)梦阿风,作者大有深意,……其言其意,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遗簪、更衣诸文。是以此回只十页,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去四、五页也。……如此则原稿删去的有〃 遗簪〃〃更衣〃 等文字,曾写及贾珍与秦氏的丑事。

但〃 天香楼〃 一名,据说靖本正文却作〃 西帆楼〃 ,并有批云:何必定用西字?读之令人酸笔(鼻?)。

这是否足以说明靖本此回还保留了某些原稿的痕迹,而后来作者索性就接受批者意见,连〃 西帆〃 二字也改去了?第四十一回有眉批云:尚记丁巳春日,谢园送茶乎?展眼二十年矣。——丁丑仲春,畸笏。

丁巳是乾隆二年(一七三七),丁丑是乾隆二十二年(一七五七)。〃 丁丑仲春〃 和前文所引〃 辛卯冬日〃 (乾隆三十六年,一七七一),都是不见于他本的作批年月,非常值得注意研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