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宫升级记-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也在生闷气呢,安王府和胤禩这么大动静,他怎么可能没一点消息?事实上,他知道的比谁都详细,本来就看安王府一脉不顺眼,碍于他们在宗室的名声地位,他们又没犯什么错,他也只好大度的认了,可现在这算怎么回事?合着不是朕这皇帝娶媳妇,而是你们安王府招女婿?更气人的是胤禩那没骨气的,竟然也同意了,难道给自己做儿子委屈了他,要赶紧做别人家的上门女婿?真是岂有此理!

    皇帝一肚子火没处发泄,他也不好为这事就翻脸,毕竟还有用得着安王府的地方,他还有些别的考虑,正好礼部的人撞上来,竟还是为这事来的,这不是撞枪口是什么?当下皇帝巴拉巴拉把那人骂了个狗血淋头,最后放话他不管,既然胤禩愿意,都随他便是。

    礼部的人蔫头耷脑的回去了,皇帝这么说,他们只能照做,哪怕皇帝是怄气,也没人敢再去碰钉子询问,最后八贝勒的婚礼就定在安王府举行,明明八贝勒府已经收拾好,却连自己主人的婚礼都不能举办,府邸有灵,只怕也会哭的。(未完待续。。)

155、发泄(防盗)

    内容已替换

    皇帝虽然骂了人,心里的火却还没消,迫切需要找人倾诉,本来太后是最合适人选,可不巧的是,万寿节期间,太后吹了风病了,现在还没好利索,他也也不忍太后跟着操心,排除太后,皇帝的腿自然而然的走到景仁宫,找苏兰芷求安慰去了。

    苏兰芷也正无聊呢,万寿节过了,雍王府也整顿好了,萨伊也腾开手了,她实在没有理由继续留着辉辉,只好依依不舍的让萨伊把孩子接走,萨伊看她不舍的样子,心里也不好受,答应每次进宫都带上辉辉,这才让她心里好过点儿,可天天有个爱笑的小子陪着,忽然离了他,做什么都有些提不起精神,所以她正坐着发呆呢,就看到皇帝面带怒色而来。

    苏兰芷不知皇帝是跟谁生气,忙起身行礼,皇帝说声“免礼”,径自坐在一旁生气,跟小孩子等着人哄一样,苏兰芷在心里叹口气,上前给皇帝捏肩,皇帝的心情,除非他主动说,别人不能问的,哪怕皇帝给了她很多特权,她也轻易不用,此时更不会往枪口上撞。

    苏兰芷并非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她的手挺有力气,捏肩捶背的很是舒适,没一会儿,皇帝就靠在苏兰芷身上,伸手拉住她的手,叹息道:“还是你这儿舒服,朕就是再大的火,到你这儿也没了,兰芷,若是没有你,朕真是连个能说说话的人都没有……”

    苏兰芷空着的手拎着皇帝的辫子把玩,嘴里说道:“能为陛下分忧,是兰芷的荣幸。陛下刚来时面有怒色。是朝堂上有人惹陛下生气了吧?不管是为什么事,陛下胸怀天下。何必为某个人生气?您若是气坏了身子,心疼的还不是我们姐妹?”

    皇帝冷哼一声:“你心疼朕真是知晓的。可未必这宫里的女人都心疼朕,有些人,巴不得朕气个好歹,她就称心如意了。”

    苏兰芷心中暗奇,宫里还有能气到皇帝的人?到不说宫里的人都能事事让皇帝觉得顺心,主要是她们都是依附于皇帝的女人,皇帝如今手握大权,朝堂上的势力对后/宫影响不大,哪个人做事不合皇帝的心意。皇帝完全可以当场发作,怎么会受气?

    苏兰芷正疑惑间,听到皇帝说:“朕本是看她出身低微,胤禩母族无人,才给他指一个贵女,也好给他些助力,谁知她母子竟是没有一点儿皇家的傲骨,你不知道,胤禩竟然同意在安王府大婚。他是想做安王府的上门女婿,还是想控诉朕对他不好?”

    皇帝越说声音越高,刚消下去的火又升了上来,苏兰芷听出她话里的意思。心中又是一叹,她也不理解,胤禩到底是为什么会同意在安王府举行大婚的?上辈子她也听过这事。当时还以为是皇帝的意思,安王一脉在正蓝旗势力太大。苏兰芷听人说过,好像是皇帝要分化安王一脉在旗内势力。所以把郭络罗氏拴婚皇子,所以她想当然的认为,在安王府举行婚礼,也是皇帝的暗示。不过听皇帝话意,他大概没这个心思,不然也不会这么生气。

    既然不是皇帝的意思,苏兰芷对胤禩的选择就更不理解了,他是皇子呀,就是一般男人,除了尚公主的,有几个愿意入赘?哪怕男方再穷,也要在男方家举行婚礼的吧?胤禩身为皇子的骄傲呢?为了拉拢安王府的人,他就可以把身段放这么低吗?

    千万别说胤禩这么做是因为对郭络罗氏深情,他们虽然在各方推动下接触过,可能彼此也有好感,但说到深情,那绝对不可能,说是为利益还更靠谱些。

    怪不得若干年后,皇帝会直言说郭络罗氏是“大清第一妒妇”,照苏兰芷看,根子大概就在这里,可能皇帝都没当她是自己儿媳妇,而是折辱他儿子的敌人,尤其是当时胤禩也犯了大错,皇帝不想再给他们脸面,自然是怎么狠怎么骂,专门戳人心窝子。

    别说皇帝了,苏兰芷也是有儿子的人,如果她儿子找了个媳妇,却在媳妇家举行婚礼,她也会深深厌恶那女人和女人家的人,社会主流思想就是男尊女卑,来这么一出,男人的脸面往哪儿搁?男方家的脸面又往哪儿搁?单是这么想象一下,苏兰芷都觉得气愤不已,若她的儿子真做出这么没骨气的选择,估计她都有抽死他的心。

    皇帝见苏兰芷虽未曾说话,却露出和他同仇敌忾的表情,心里舒服了些,拉着苏兰芷坐下,两人靠在一起,皇帝说:“朕就知道你能体会真的感受,朕自认对所有儿子都一视同仁,除了太子是储君,朕更重视些之外,对别的孩子一般无二,胤禩身份上有缺陷,朕还极力给他补上,偏他这样下朕的脸面,以前朕还觉得他贤良有才,堪为贤王,能辅佐太子,如今看来,朕倒看错了他,只怕他也是个心大的……安王府也是欺人太甚,皇考在时,哄的皇考看不见我们这些儿子,要把皇位传与他,如今又这般作态,实在可恶!当朕是什么人……”

    皇帝声音中的寒气让苏兰芷哆嗦一下,这么些年,她只在皇帝说起鳌拜是听过,而当时皇帝说了之后,隐忍了两年,然后就是鳌拜的覆灭,皇帝对安王府的厌恶已经到这种程度了吗?苏兰芷不敢深想,又不知该怎么劝皇帝,只好僵着身子不动。

    皇帝很快察觉苏兰芷的异常,猜到是自己吓到她了,气势一收,他轻轻拍着苏兰芷的肩,再开口却是另一件完全不相干的事。“为着朕的寿诞,蒙古那边数得着的部落都有人进京朝贺,蒙八旗适龄女子也已进京等着选秀,她们都会进宫拜见皇额娘,你没事多去皇额娘那里坐坐,也看看她们都什么品性,朕事情太多,没时间对秀女进行考察,你多操点心。”

    苏兰芷忙笑着应下,知道这是给胤礻我相看媳妇,她是该用点心。她恍惚记得历史上胤礻我的嫡妻就是蒙古媳妇,不过好像没活多久,后来胤礻我又续娶了一位,虽然不知道那位十福晋是犯了错被死亡,还是真的身子骨不顶用,她总要有所准备,不管哪一种都不想让胤礻我娶,她的思想仍是朴素的夫妻和睦为好。

    皇帝发泄一通,心里舒坦多了,知道苏兰芷不是多话的人,没看她根本就没对此事发表任何意见么,自然更不会往外传,所以也不担心有其他人知道,见苏兰芷思绪已经转到给胤礻我挑媳妇上,他也不多留,继续回去工作。

    皇帝出于种种考虑,默认了胤禩的婚礼在安王府举行,于是这个消息就一夜间传遍整个京城,自然有人看胤禩的眼神闪着异样的光芒,但他是皇子,皇帝又没吭声,所以没人敢对此说半个不字,于是胤禩拉拢的人,安王府的故交门人,纷纷送上贺礼,一时间安王府门庭若市。

    当然有人私底下议论,皇子婚礼在女方家举行,大清头一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大多都是阴谋论,不过都是在极亲近的人面前才敢说几句,所以局势一片平静。

    太子对此事倒是乐见其成,此时的安王府,是支持太子的,安亲王福晋可是赫舍里氏,安郡王玛尔珲、勤郡王蕴端等实权人物都是赫舍里氏亲生儿子,所以安王府算是太子的势力,胤禩娶了安王府的外孙女,就算不站在他这边,也不会跟胤眩恍牧耍芊只隙酝坟费|的势力,太子觉得很高兴。

    胤禛对此很不谅解,他和皇帝一个思路,觉得胤禩丢了皇子的骄傲,不过他跟胤禩一向不亲近,心里再看不过眼,也不会说出来,只是离他更远些,还私下里叮嘱胤祹和胤禵,不准他们跟胤禩混在一块。

    最失望的大概要数胤禟,他对胤禩一向敬重亲近,是因为他真觉得胤禩值得相交,虽然从小过的不容易,却自立自强,待人处事体贴细致,没有其他皇子身上的傲气,所以愿意亲近与他,可如今却发现,没有傲气的胤禩,似乎连傲骨都丢了,别人都以为是皇帝暗示,皇子们却大多都知道,这本就是胤禩自己的意愿,胤禟就觉得自己一向敬重的八哥并不是他想象中那么完美,也没有他表现的那么才德兼备淡泊名利,似乎是自己被蒙蔽了,于是胤禟抑郁了。

    不管众人是如何看待此事,四月初九,胤禩如期大婚,该上门恭贺的都到场参加,他的兄弟们都去捧场,除了太子笑的有些诡异,胤禟喝的有点高之外,一切都很完美,皇帝的赏赐甚至比其他皇子要多一些,于是宾主皆欢,婚礼圆满完成。

    当然,大婚典礼可以在安王府举行,胤禩和八福晋的洞房之夜却是不能在安王府度过的,那可就真成入赘了,胤禩再怎么也不会做这种事,所以,仪式结束,新人回到新鲜出炉的八贝勒府,晚间的事就不足为外人道了。

    重头戏,却在第二天的新人进宫叩拜时上演。(未完待续。。)

156、进宫

    按照规矩,皇子成婚第二天一早,要进宫谢恩,胤禩夫妇也不例外,宫内外还多人都在观望,不知道是不是会弄出点事来,怎么说呢,从皇帝给胤禩和郭络罗氏指婚之后,似乎总发生些出人意料的事,人们都不相信这最后一步会平静无波,这大概也是一种惯性思维吧。

    苏兰芷心里也有些期待,女人嘛,上到八十下到八岁,性格中都有八卦属性,只要不用自己上阵演出,看别人演戏也是挺乐呵一件事,反正自己偷着乐也碍不着谁,不厚道就不厚道吧。

    一大早,胤禩就带着郭络罗氏进宫了,各处的人听得这个消息,都派出自己的人盯着他们的行踪,他们先去给皇帝磕头,这很正常,紫禁城就属皇帝最大,从皇帝宫中出来,又到宁寿宫见太后。各宫的女人们伸长了脖子等消息,很想知道皇帝和太后对他们什么态度。

    乾清宫里的事极少能传到外头,也没人敢往里面安插眼线,窥视帝踪罪名太大,为看个热闹惹上这等嫌疑不划算,没谁会做这种事,所以皇帝跟胤禩夫妇说了什么没人知道,但是,他们两个从乾清宫出来时什么神色却能窥得一二。

    苏兰芷勾勾唇角:“两人与平常一样?看来皇帝对这一双佳儿佳媳挺不错啊。”

    看来皇帝仍没有发作,这一回大概是气大了。根据苏兰芷这么些年伴驾经历,对皇帝这种生物有些了解。尤其是如今龙椅上坐着的这一位,他对一个人不满,若是当场发作,不管是骂是罚,当时发作出来,这事也就算过了,可如果他隐忍不发,那就表示要秋后算账,到时候怒火加倍,惩罚自然也就加倍。这回八阿哥真把他惹得不轻。

    等到胤禩夫妇去给皇太后见礼时。众人得到的消息就多了些。太后虽地位尊贵,一众女人是不敢算计暗害与她,不过在她宫里插个眼线,偶尔报个信什么的。倒也不是很难。尤其是几位掌管宫务的。都做过这事。当然,宁寿宫也不是筛子,里面有能耐的嬷嬷好几个。真正机密要事没人能打听到,不过像太后对新婚皇子说了什么这等小事,没人会刻意隐瞒。

    所以,众嫔妃根据各自的消息网,都知道太后受了礼,给了赏,按例说了几句万金油的祝福话语之后,单独交代八福晋,先夸她性情爽利大方,话锋一转又说她要强太过,做姑娘尚且无妨,如今嫁了人,该软和的时候要软和些,别一味要强等等。

    众人听得太后此语,面上如何尚且不论,心里多少都觉得太后言之有理。说来郭络罗氏这个人小时候虽张狂霸道些,长大后却是个爽朗大方的女孩子,性子并不讨人厌,她又是个会来事的,作为一个没什么利害关系的晚辈,宫妃们对她印象大都不错,但是稍微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这个人骨子里太傲,性子太要强,太后说的话也是有的放矢,她若肯听,对她只有好处,可惜根据她出宁寿宫之后的脸色,大概并没有入耳。

    反正,从宁寿宫出来时,胤禩面色如常,郭络罗氏却有不渝之色,两人在门口说了几句话,才继续往下一站,惠妃处而去。

    胤禩夫妇说了什么没人知道,但郭络罗氏的不高兴却很快人尽皆知。要知道,紫禁城里的石头都长的有眼睛和耳朵,若是没人关注也就算了,可他们这次进宫之行,从一开始就是众人瞩目的焦点,多少人盯着呢,他们俩还没到惠妃的长春宫,消息已经先一步跑回去了。

    惠妃一系和胤禩这两年虽日渐生隙,她也是胤禩养母,面子上的事都要做到的,两方都不傻,胤禩带着新婚妻子行了礼,惠妃给了赏,略说几句话,就把他们打发走了。

    胤禩夫妇一出门,惠妃就对身边嬷嬷说:“没想到胤禩也是个耳朵软的,以后只怕要被他媳妇管的服服帖帖的,我瞧着他媳妇可不是好脾气,太后告诫小辈们几句话,她都公然面露不服,指不定哪天就给老八招祸,我真为老八担心那!”

    惠妃嘴上说着担心的话,脸上却是幸灾乐祸的表情,那嬷嬷是惠妃心腹,跟惠妃完全是一个思路,如今都看胤禩夫妇不大顺眼,忙跟着附和几句。

    胤禩夫妇出了长春宫,本该去给良嫔见礼,可郭络罗氏却要先到苏兰芷和佟佳贵妃等处,两人争执几句,郭络罗氏不肯改主意,胤禩只好顺着她,所以,他二人带着一串粽子浩浩荡荡往景仁宫方向而来,接到消息的苏兰芷大吃一惊。

    “我刚没听错吧?你说八贝勒夫妇没去给良嫔见礼,反而往咱们这儿来了?”苏兰芷简直有些不敢相信,不过看报信的文寒也是满脸呆样,觉得这样子太蠢,忙收了自己的惊异,吩咐人赶紧做好准备,人真的过来的话,赶紧给请进来才是。

    没多久,胤禩夫妇果然到了,两人给苏兰芷行了礼,苏兰芷含笑恭喜一番,又把“夫妻和睦、早生贵子”之类的套话说一遍,之后把见面礼送上,利索的送客。

    看着他们走出门,苏兰芷暗暗叹了口气,胤禩竟然仍旧面色如常,涵养是真好,这般沉着淡定,在他如今这个年龄真是难得,苏兰芷虽然很以胤禛为傲,也要承认胤禛没他沉得住气。但是,这件事又让苏兰芷对胤禩看轻一分,觉得他太没骨气,而她对郭络罗氏的好感也少了两分,她自己再强势,也不该在外面这么不给胤禩脸面,太不懂事了。

    胤禩夫妇此举一出,众人虽然意外,但心里都有一种“果然如此”的感觉,倒不是说人们能猜到这些,而是大家都觉得他们肯定会做些出人意料的事,如今果然发生了,有种看戏的满足感,至于说良嫔是什么心情,还真没几个人在意。

    其实宫里约定成俗的规矩是新婚皇子夫妇先给自己生母见礼,然后再拜见其他主位,但是如果皇子生母位份低的话,也可以根据情况调整顺序,比如说胤祐,他当时就是带着七福晋从苏兰芷开始行礼,先拜见了两贵妃和四妃,最后才去的永寿宫,然后直接在永寿宫用了午饭,之后才回的北五所。成嫔不计较,别人也不会说什么。

    可胤禩夫妇这番见礼顺序,太引人遐思了,他们如果第一站不去惠妃处,别人同样没什么感觉,对于皇子想跟自己额娘多说会儿话,众人都能理解,而且有个位份高低在,从高往低拜见,也算说得过去,可胤禩夫妇却先去见了惠妃,把良嫔放在最后,也不怪别人背后嚼舌根。

    别说苏兰芷了,就是跟郭络罗氏最亲近的宜妃,对此都很不谅解。她与郭络罗氏接触的多些,知道她不大看得起良嫔,当然,她的这点轻视藏得比较好,毕竟那是皇帝的嫔妃,她还没有白痴到把什么都写到脸上,可宜妃是什么人?人精中的人精,年龄阅历都超出郭络罗氏一大截子,从她偶尔的语气中,多少能猜个**不离十。

    宜妃本来没觉着这有什么,她也看不起良嫔,觉得那女人眼空心大,偏脑子又拎不清,怎么看都让人不顺眼。当然,两个宫妃之间互相看不顺眼,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宜妃不喜良嫔,在宫里本就不是秘闻,大多数人都知道,所以,宜妃自己的心思从来没可以隐瞒过,加上她跟郭络罗氏也没别人眼中那么亲近,根本没想起提醒她收敛情绪这回事。

    宜妃当然不会认为自己有错,反倒跟苏兰芷的想法差不多,一方面觉得胤禩太软,另一方面认为郭络罗氏太蠢,两个人凑一起倒是绝配,从这一点看,皇帝多有眼光啊,能想到给他们俩拴婚,绝对是高瞻远瞩英明睿智。

    咸福宫,胤禩夫妇走了之后,良嫔眼圈就红了,那眼泪跟自来水似得,一个劲儿往下流,良嫔也做了十几年嫔妃,身边很有几个忠心的,这是一个心腹忙上前劝慰,良嫔抽抽搭搭的说:“都是我连累了他,害他比别人第一头,他因为我受了多少委屈……我只恨我当初……本来惠妃跟直郡王对他也是好的,却又因为我让他们起了嫌隙,如今他连个能依靠的人都没有……想借安王府的势,也不怨他媳妇瞧不起我,只是连累他……”

    心腹忙劝道:“娘娘快别自责了,贝勒爷是孝顺的,从小就想着您,如今您是嫔了,贝勒爷又出息上进,日子比以前好到哪儿去了!贝勒爷娶了福晋,又开了府,以后您就等着母以子贵吧,您也放宽心,您健健康康的,贝勒爷才能放心不是?若是您一味自怨自艾,贝勒爷知道,心里能好过?若是因此让贝勒爷夫妇闹矛盾,心疼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