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悠悠田园乐-第1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道走了。

    倒是程荣耕,这儿子虽说不是他的,看到他就跟看到人生的污点一样,但是,儿子一走,他心里一下子就失去了牵绊,这么多年下来,程荣耕对这个“儿子”也是付出感情的了,狠狠的大病了一场,还来信给周氏去照顾了他一段时间。

    而赵氏,欢欢喜喜的走了,她如意算盘打得好着呢,她之前在钟云面前,为了防止多生事端,并没有跟钟云说,她嫁的人是慈心夫人的堂弟!就是为了防止钟云碍于如今程家水涨船高,最后不愿意把自己带走了,为了事情顺利进行。她可是费劲了心思。

    这会儿,她得了自由,自以为自己握着程绍博,钟云就不可能舍弃她,她还做着再嫁钟云一次的美梦,想着以后钟云跟着封大人,名利双收,她以后没准能当上一个有诰命的夫人,而她的儿子就是嫡长子,说不定。等自己老了。还能有福气做个老封君呢。

    却没想到这些都是程兆儿的布局。此时的赵氏被程兆儿在钟云那儿揭了老底儿,哪里还能有这福气了!

    赵氏回来以后,赵家人听了赵氏的说辞,也高兴的不得了。以为过不久就要平步青云了。

    没想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钟云举家搬迁,无消无息了,连爹娘的墓地都一夜之间搬走了。等到赵家人知道钟云家搬迁的消息。已经大势远去了。

    赵氏懵了,赵家人也懵了。

    “恰好”有一个外地客商经过,那客商长年居住外地,要纳小妾,没什么要求,只要求所纳女子颜色好,安分即可。愿意出两百两银子为纳妾聘礼!

    赵家人如今本来就生活窘迫,对钟云也没了指望,他们一家虽然生性凉薄冷血,但,让他们去找如今已经平步青云的钟云算账,他们还真不敢。

    赵氏早就被金钱**迷了眼,疯狂的想过好日子。如今以她的状况,似乎给客商当小妾是一个最好的结果了。

    她当下咬咬牙,暗自决定抓住这个机会,因此,赵家人便在赵氏自己的授意下,把赵氏卖了。

    而孩子就被她留在了赵家,程绍博在赵家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心酸,没有爹娘的庇护,外公和外婆可没有好心情对待他了,而他那舅舅舅妈更没空管他,还嫌弃他吃的多不干活。

    又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对富商夫妇在石磨镇定居,声称自己多年无子,家有恒产无人继承,赵家人很快就通过“暗道”听说了这个消息,就起了把程绍博卖掉的心思。

    等他们暗自联络了这对富商夫妻,就以五十两银子把程绍博卖了。

    卖了以后,富商夫妻就带着程绍博搬离了石磨镇,不知去向。

    赵家人因为卖了女儿,又卖了外孙,害怕被别人诟病,一向是讳莫如深的,别人问起什么,他们只做不知罢了。

    甚至,赵家人得了银钱,也起了离开这些是非的心思,不想在石磨镇待着了。

    早前因为赵家大哥的事情名声都坏透了,如今赵氏和外孙的事情再暴露出去,他们可真得被唾沫星子淹死了。

    因此,他们过了没多久就离开了石磨镇,卖了屋子,连他们在乡里的祖宅都卖了。悄无声息的走了,没有人知道他们去了哪里。

    而石磨镇中,纵是程家的听竹轩开在石磨镇,但是,别人还真不怎么敢和程长庆一家打听,现如今谁不知道程长庆的一双儿女是多么的有出息,他们这些小老百姓就是好奇什么,也要掂量掂量,哪里敢随便瞎问,要是惹了程家人不高兴,他们可吃罪不起!

    因为没有赵家和程家这些当事人的供述,即便刚开始有流言,逐渐的也就没什么人传了。而和平村压根没有传进来任何消息。

    和平村的人那一日看了一次无头无尾的程家人主演的大戏,后来倒是有人问过周氏和程长贵什么,周氏什么人啊,最是嘴上泼辣的,狠狠的骂了回去,久而久之,和平村的人也就不问什么了。

    眼见着似乎程长庆一家和程家老宅的关系似乎有所改善,连程长贵自己的活计忙完之际,都知道去程长庆家帮着干活了,村里人看在眼里,自有一番思量,更是不敢问什么了!

    而赵氏,自以为过上了好日子,孰不知这人是程兆儿请人帮忙寻访找来的,专门为了赵氏准备的。

    这个客商是一个游商,走访于大夏朝各地,他一直很风流,如赵氏这样的小妾不知道有多少个!

    年轻的时候,这富商流连于花街柳巷,最后得了病,差点把命给丢了,此后,他那原配的夫人就不准他再去那样的地方,碰那些女人,可是,他风流的毛病不改。在家待着也难受!

    因此,他的夫人便在他行走做生意的各地都置备了小妾,这个夫人是个有成算的,她是知道她的丈夫什么德行,也早就不想着什么一心一意的爱情了!但是,她也有底线,就是她所出的孩子必须是继承家业之人!

    因此,她寻访的小妾都是那种娘家无靠,同时要怀孕困难的,被纳为妾的同时,还要签卖身契!毕竟,真个要是找那种绝育药还不一定能够找到,就算花了大价钱买到了,做这种事儿难免留下痕迹,要是下药被客商看到了,反倒不美。(未完待续。)

305 结果(二更)

    这些个小妾,都有共同的特征,都是子嗣艰难的,子嗣艰难也就罢了,还有客商夫人亲派的嬷嬷用大寒之物的“调理”,加之客商在每一个地方停留的都很短,少则两三天,多则半个月,就不信这些小妾还能怀得了孕!

    通过这种办法,这夫人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后顾之忧,还在客商心里留下了宽容大度,为夫着想的美名,不仅是银钱铺子全部交由夫人保管,外面的事情也是和夫人有商有量的,到了每年过年的时候,哪怕再忙,也要回来住上一个月,享受一下儿女绕膝,承欢膝下的天伦之乐,倒也是另类的一种幸福美满了。

    而赵氏就苦了,被客商金屋藏娇的赁了个屋子住,距离石磨镇也不远,但是,客商在这边的生意不大,因此,每年待在她这儿的时间不足两三天。

    有时候碰上月事,她连这两三天都抓不住,没过两三年,她就守不住了,**的当下,被客商的夫人所派来监视的家丁抓个正着,这下子,那**的男人被扭送到了官府,而赵氏就被客商的妇人活活的杖毙了。

    程兆儿压根不需要自己动手,只需要稍稍的给她“安排一下”,赵氏自己就把自己折腾死了。

    再说到程绍博,那富商夫妇是程兆儿找人假扮的,买了程绍博的银子是钟云出的,孩子离开石磨镇以后,就被钟云接走了。

    程绍博毕竟年纪小,又是在赵家吃了苦头了。对赵家也没什么留恋,钟云对这个孩子还是比较上心的,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上的关怀倒也很多,程兆儿也没重点关注过这个孩子,只是若干年后,倒是听说钟云的长子回到了长顺城做县令,不过这也是后话了。

    而程荣耕经过这事儿,估计也是有所触动,周氏照顾完儿子回来哭诉,说程荣耕不想回来了。就想一直在外面做一个抄书匠。以后攒了银钱还想考秀才呢。

    后来,程荣耕一直没考上秀才,只不过后来又娶妻了,还生了个女儿。日子过得倒也美满。

    而周采荷。这本就是一个见钱眼开的主儿。见程荣耕带着赵氏走了,她心里把他骂了个半死,自己在家破罐子破摔。干脆做起了暗娼的生意,没几年就得了病死了。

    不过因为周采荷的关系,周氏娘家在十里八乡名声臭了,倒是连带的压制了周氏,周氏在程家一度抬不起头来,因此算是彻底消停了。

    程兆儿把这些事情解决了以后,总算是安心了。

    在娘家也没待着多久,就走了,临走的时候,除了五个孩子要跟着她一道,还有照顾五个孩子的丫头和婆子,还有奶羊,她也把惊蛰带着了。

    惊蛰是家里买的小丫鬟,从程兆儿生产那会儿发现,这个小丫鬟倒是机灵的很,无论是交代的什么事情,她都能办的挺好。

    程兆儿身边也确实缺了个打下手的,便把惊蛰带在身边用着了。

    回到城里,就又投入了繁忙之中,自己的铺子有掌柜的打理的妥当的很,和欧阳璟的分红,竹青每个月都准时送到。

    只有这流民所和技工所。

    因为,技工所是归于流民所的存在,因此,虽然技工所已经建成,但是,总体外在来说,这地方就叫做流民所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收容的流民越发的多了起来。

    这会子,程兆儿倒是佩服起新皇的远见起来。

    因为他的支持,程兆儿和鸿济大师做起事来才能不那么束手束脚,流民所是在新皇那里过了明路的。

    从另一个角度讲,这流民所是在新皇那留了名儿的。新皇是无比推崇和认可的。

    无形中,流民所的广告由新皇给打出去了。

    从而,流民所以极快的速度为全大夏的人所熟知了。

    因此,从全大夏蜂拥而来的物资数不胜数,程兆儿和鸿济大师再也不用亲自动用人脉或者出去寻访物资了,自然有全大夏的热心人帮助。

    不仅这些,还有些想要在新皇面前留下好印象的官员们,他们这些人可都是人精儿。

    从这件事上可知道新皇是一个心怀天下的皇帝,流民所虽然是个民间组织,但是,极得新皇的看重!为了让自己在新皇面前更得脸面,他们也是会捐款捐物的。

    除了捐款捐物,关于流民所的事情,譬如买卖物资,需要通过皇商或者通过一些地方官员通融调派的,那些个官员倒是好说话的很,大开方便之门,让事情进行的非常的高效和顺利。

    程兆儿生完孩子回到城里,跟在鸿济大师身边,除了忙着规整物资,调派人手,她还和鸿济大师两人商量着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流民所越来越大,几乎全大夏的流民除了官府的官员把他们送过来的,还有好些都在自发的往流民所这边赶,大批量的流民居住在一起,怎么生活,怎么学习,物资如何使用,怎么让他们活的有滋有味,帮助他们重建家园和生活,这些都是问题。

    这些不是靠程兆儿和鸿济大师两个人就能办成的,其中人手的调派和各司其职,都有规定,都需要程兆儿和鸿济大师提前的、绞尽脑汁的去安排统筹。

    流民所如今就像一个庞大的机器,其中有万千的零件,这些零件必须都能够兢兢业业的进行,才能保证这个机器平稳的运行下去。

    一旦哪一部分出了问题,即便如今不发现,长此以往,可能会引起更不堪的后果,而提前制定的规定和规章就是保证机器平稳运行的润滑油,监督者!

    每一层每一级,如何的工作,如何的相互监督,如何的订立奖罚标准……

    光靠程兆儿和鸿济大师两人也是不行的,秦静石动用秦家的关系,寻来了在大夏朝法律上尤为专精的人才和各层级的高官,等得这些制度和规章订立完善,便上达天听,取得皇上的认可,才算完成了。(未完待续。)

306 两年(二更合一)

    等到这些事情初步做完,流民所平稳而有序的运行着,圆圆都越发的大了,而四胞胎也会跳会跑,前前后后,大街小巷的串街玩了。

    如今大夏朝谁不知道她生了四胞胎了,这几个小子自小得皇上赐名,自一出生就注定了和其他孩子不同,又因为知道他们的爹如今在军中生死未卜,保家卫国,他们的娘办下了流民所这样的大善事,因而街坊邻居们谁家都很包容他们。

    但凡调皮捣蛋闯了祸了,最终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他们最喜欢玩的游戏也就是用他们长的一模一样的外表去蒙人罢了。

    不过,这四个小子也聪明的很,平日里虽然顽皮胡闹,好在并不算过分,他们知道他们的娘虽然貌似很忙没空搭理他们,平日里也是笑呵呵的,但是,一旦惹怒了,他们四个的小身板儿可摆不平她了,因而还是不要招惹的好。

    四胞胎很得人心,不仅是外在的乡民邻居拜倒在了他们四张粉嫩嫩的小脸和古灵精怪之下,就是他们自家人,也个个疼他们入骨,无论是程家人还是李家人,甚至耿家人、朱家人和韩家人,都稀罕他们的紧。

    不说其他,就他们几个的亲舅舅如今也是围着他们转。

    程荣瑞平日里带着自家儿子出去的时候,总会想着把四胞胎也一并带上,用他的话说就是,男孩子就是该出门见见世面的。

    如今,两个小舅舅程荣丰和程荣年已经长大了很多。平日里从学堂里休沐回来,必是要到自家二姐的铺子里看看四个小外孙的。

    程荣丰和程荣年两人虽然还是在念书,但是,程家人都清楚,这两人不是读书的料,书也就读的马马虎虎罢了,识字还行,让他们考秀才和举人怕是不能的。

    程荣年如今越发显示出他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平日里休沐回家,总爱跟着程长庆和程荣归后面转悠。似乎对竹编工艺非常感兴趣。

    惹的程长庆开心不已。侄子虽然也好,总归自家儿子也感兴趣的话会让他有一种后继有人的自豪感。

    程荣丰似乎很喜欢欧阳璟,如今他也不用人带着,自发的去寻欧阳璟。两人鬼鬼祟祟的不知道干啥。程兆儿私下里打听了。才知道程荣丰是看上欧阳璟作画的技术了,正磨着欧阳璟想让欧阳璟收他为徒呢。

    这样的事情,程兆儿也懒得管。就看这两人谁能磨得过谁了。

    欧阳璟也成亲了,不管他是不是对程兆儿依然余情未了,总归如今又恢复交往了,程兆儿就当他是放下了。

    他娶的妻子是秦家的女儿,倒是和皇上做了连襟了,这位欧阳夫人虽然是秦家旁支的闺女,但是,自小父母双亡,因此是在秦老妇人身边长大的,在秦老夫人身边就等于是在秦相的身边,可能是得了秦相的耳濡目染,处事上非常有气度和大家风范。

    程兆儿见过这位夫人。说实话,程兆儿骨子里还是个小老百姓,对于这样大家族出来的贵女,欣赏有之,但是,却亲近不起来,说白了,大约是因为自小到大的生活环境不同,就是觉得隔了那么一层。

    和男人相交不同,因为男人粗放,不注意细节,但是,女人不同,真要程兆儿坐在那儿和人聊生意,她完全没问题,聊管家之类的她真不行。

    好在她懂医礼,和欧阳夫人聊点儿调理身体,倒是也相谈甚欢,欧阳璟就曾经说过一句话,他们夫妻俩都栽在程兆儿手上了。语气中唏嘘不尽,仿佛万千话语蕴藏其中无法出口!

    听他的意思,这位秦家出来的贵女还是蛮喜欢程兆儿的。

    至于欧阳璟其他的意思,两方都明白,但是,没人去无聊的点破。

    而圆圆如今俨然是个大姐大,她娘没空,她如今在家里就是说一不二的那一位,不仅兼管着她娘的铺子,还一并要管着那四个小鬼头,哦,不止四个,准确的说是七个,好在栓子回来也能帮她管管,要不真是管不过来了。

    从程兆儿生完了孩子,回到城里,就一直繁忙至今,这一忙就忙了两年多。

    不说如今还杳无音讯在战场上的那个人,身边的事情和人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程定旺那回身体上毕竟是遭了重创了,此后就一直缠绵病榻,磕磕绊绊的,一年前,老爷子就挨不住去了。

    去之前,因为早有征兆,一家人除了在外地没回来的程荣耕,其他人都赶了回来,老爷子这大约是回光返照了,临死之前意识忽然清明起来。

    他把程荣瑞叫到身边,欣慰的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了几句话:“程家交给你,我放心了,不要怪爷,爷这一生虽然自私,也很无情,可是还是为了程家,爷承认,无论是哪一个子孙,在爷的心里都不如振兴家族来的重要,程家祖上曾经富裕过,在前朝的时候,也曾经富甲一方,只可惜因为战乱和不肖子孙,家毁了。”

    众人大惊,从不知道祖上是这样的,他们以为他们程家只是世代农民而已,就是族谱和祠堂,也是只有从和平村这儿的才有,之前的前尘过往皆无,不过,这也没什么奇怪的,战乱或者不可控的因素丢失族谱的人家多的是,一家人也从没问过,却没想到还有这过往。

    如此想来,程定旺想要恢复祖上荣光,倒也不奇怪。

    只是就程兆儿看来,程定旺还是一个私欲过重的人,这个秘密没准儿程定旺的父亲、爷爷、甚至祖爷爷都是知道的,没准程定旺的亲兄弟心里也知道,可是。谁不是安于现状老老实实的过日子,只有程定旺,不甘于现实,总是折腾,程家一直鸡飞狗跳,不得安宁,和程定旺的不甘心、不作为、睁只眼闭只眼、处事不公正有很大的关系。说到底,程定旺是一个权利**非常重的人。

    不过逝者将逝,给老爷子留点儿体面又如何?

    程荣瑞大约也是这么想的,他点点头。承诺程定旺道:“爷。你就是咱程家的老祖宗,你放心,孙子会把你这一支努力的发扬光大,后代的子孙不会忘了你的!”

    程定旺一听这话。放下心来。临了临了。他的目光忽然定格在程兆儿身上,目光似穿透放空,又似紧紧的盯着程兆儿。他忽然笑着道:“你不错,说来,你如今都已经嫁出去了,但是,我还要说一句,咱们程家也多亏了你,要不是你,光靠荣瑞这傻小子,还真不一定能行!”

    说完,他的眼睛就直直的盯在床帏上,目光渺远,仿佛看到了什么一般笑道:“我程家的兴盛从我这一辈开始了!我程定旺不枉此生!”

    说完,他笑着阖上双眼,竟然瞬间没了气息。

    程兆儿被程定旺那一眼盯的毛骨悚然,任谁被一个将死之人盯着,心里都发憷的很,她还以为她的秘密要被程定旺发现了,没成想,就是夸奖了她几句!让她狠狠松了口气。

    程定旺死了,程荣瑞作为长孙是要守孝一年的,因此,这一年里,程荣瑞也就辞了长顺城县令的官职,在家安安心心的守孝,彼时朱氏给他生了个闺女才刚刚满月,取名叫程婉婷!程荣瑞恰好寻着这个空隙,在家里带带儿子闺女,陪陪妻子,日子过得倒也不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