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悠悠田园乐-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用脑子想,程兆儿也知道这伙人抱的什么想法和心思。

    那吴氏一家八成是听说了他们去把罗家人带到城里照顾了,私以为有利可图,仗着自己是小柱子亲娘这一点就想来捞好处。

    原本,听说这孩子一生下来,她连抱都没抱过,之前还想法子不想要孩子,要不是小柱子命大,怕是早就不存在这世上了。

    如今见着可能得了好处了,在那说起心疼儿子、想儿子的话了。当真把别人当傻子了,真心对儿子的,能等到现在?就没见过这么当娘的。

    还有那红英和耿以宝,就更卑劣了,耿以元封了将军,虽说没有大肆宣扬,但是,这家门口一天天的车水马龙、门庭若市的,不说和平村程家就被周围的乡绅富户踩塌了门槛,更何况是野鹤村耿家呢。

    前阵子耿家大爷爷和二爷爷就来过了。说家里来了很多套关系和送礼的。不仅有平时认识的乡亲们,还有好些原本可是大人物,十里八乡都数得上名号的,如今居然对他们客气的很。他们有些惶恐。不知道这事儿该如何处理?!

    耿家大爷爷和二爷爷这群人还是很知道分寸的。耿以元也安了他们的心,跟他们交了底儿:倘若就是一般的情况,人家没提耿以元的名字的。单纯的想拉拢拉拢关系,认认门,那收了礼也就收了,真个有什么难事儿,乡里乡亲的能帮忙也就帮忙。

    如同程荣瑞做了知县,程家就开始喧闹一般,古话说的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虽然这话说的不好听,讽刺的意味十足。但是,话糙理不糙,一个人有了社会地位确实能够带挈家里人过上更好的日子。

    如今,程长庆和李氏不是在听竹轩,就是在程兆儿这儿,要不然就去程荣瑞那儿小住些日子,看看孙子孙女儿。

    王氏自从程定旺死了,才开始那会儿人有点儿“左性”,自从和家里仆妇婆子的关系好了,倒也不每天对着李氏横挑鼻子竖挑眼了,前阵子,程兆儿带着五个儿女回去,倒是难得的,得了王氏的笑脸儿。

    这事儿,程兆儿一直印象深刻,实在是她甚少得到这样的待遇。

    并不是说原本王氏不对着她笑了,而是从没笑的这么自然和真诚过,原本对着程兆儿即便是笑,那也是有目的的。没成想,这会儿,老人家似乎活的开朗明白了些!

    王氏身体硬朗,有时候还去程长贵和程长富家串串门,几个孙子家她是不走动的,只是在儿子家晃荡,这些年,邱氏倒是在她时不时的管束下,没再有什么奇葩的想法,而周氏,因为娘家的关系和最后孙子不是自家的打击,早就消停了。

    连带的,程家的妯娌三人前所未有的关系平和起来,竟然是连小话都没什么了。

    家里虽然有仆妇在,王氏又不总是在程长庆家待着,一时间那些个送礼物、送东西的人家就往程长贵和程长富家跑,送点儿土特产什么的。

    程长富和程长贵也不敢昧了这些,刚开始的时候,还巴巴的送过来给程长庆。程长庆看了看,也就摆摆手说知道了,只是也跟自家两个弟弟说了,那些金银之类的不能收,真要是收了什么,他们家荣瑞也就做了个小官,可摆不平。

    这话一说,程长富和程长贵也真不敢太过分,只不过平日里收的那些个布料、米粮倒也够他们欢喜的了。

    如今更多了耿以元,那更是不得了,程家几乎是天天有人登门拜访。

    只不过,耿以元和程荣瑞都是通透之人,别人送了什么,总不能完全都推拒门外,水至清则无鱼,做的那个“铁面无私”样儿反倒是让村里人当面不说什么,背后说嘴,未免太过不近人情。

    但是,这些事情也要有个限度,帮乡亲们做了点儿力所能及的事儿,帮了点小忙,乡亲们送点儿苞谷面或者地里长的黄瓜韭菜之类的,那收了也就收了,真个收那些码的整整齐齐的大额银子或者古董字画,甚至是婢女家仆,那是绝对不行的。

    只是,耿家人不如程家人那么团结,耿大爷爷就提了一嘴,那些个不知道好赖关系的,又有歪心思的送了好些东西去张氏那一房,有一回,他们竟然看到一个人拿了一个攒木盒子,里面是码的整整齐齐的银锭子。

    张氏一家是百无禁忌,啥东西都敢往家里收。

    程兆儿听罢,当时就皱了眉,这些银子岂是那么好拿的,好在,耿以元早就和他们断绝了关系,以后真要追究起来,耿以元完全可以拿早前就去官府里的办妥的“断绝文书”说事儿。

    只是,到底影响不好。

    耿以元知道这些事儿以后,就和耿家人打了招呼,谁要是以他的名义收受了别人的银钱之类的,到时候可没什么情面可讲,他就和这户断绝一切关系,倘若耿家族里全都是这样的人,那他不介意脱族而出……(未完待续。)

334 选择(二更)

    这话是实打实的威胁了,不过,程兆儿觉得:这些伎俩也只能震慑耿家族里一时,震慑不了一世。

    毕竟人性本贪,更何况耿家族里那群人原本大多就是凉薄的性子。

    好在,耿以元也就做个几年官,等他辞官归田了,也不会有人送礼了。

    而收了那么多礼还不够,红英居然还贪心的想要更多,当耿以元是她的男人吗?可以任凭她予取予求?!

    索性,程兆儿想了想,就改了主意,她还不打算回去了,直接让秋分调转了马车道:“去县衙,咱们去拜访一下知县大人!”

    又想了想对秋分道道:“回头把罗叔接过来。”

    秋分手上动作很是迅速,立刻调转了马头,就往县衙而去。到了县衙,把程兆儿送下马车,他就回头去接罗红岭了。

    罗红岭到的时候,程兆儿正和知县大人和师爷一道谈着这事儿,见着罗红岭到了,便招呼他一起过来相商,毕竟是罗家的事儿,总归要知会他的。

    罗红岭这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大的官,当场就要下跪叩首,待得行了礼后,几方就坐了下来,程兆儿把这事儿给罗红岭叙述了一遍。

    罗红岭本来是惶恐,听到最后也顾不得惶恐了,脸色已经气的铁青了,他站起身来道:“兆丫头,我这就让我家大成把他们赶走,吴氏实在太过分了。”

    程兆儿连忙拒绝道:“罗叔且慢,赶走就不必了。即便这次赶走了,他们下回照样会再找来,更何况,这回,阿元的弟弟和弟媳妇也参与期间,按说,还是我们一家连累了罗叔。”

    罗红岭连连摆手,因为激动,早前被程兆儿帮忙调理的好了三分的身体又连连咳嗽起来,他赶紧喝下一口茶水压了压。才继续道:

    “这当然不能这么算的。都是这些人太贪得无厌了。哎,也怪我,家里穷,能给大勇娶上媳妇儿哪里还会挑的。早前就听说这吴氏比较泼辣。可是。我们总以为那是因为姑娘家家年纪小不懂事儿,岂料,最后却是这样的人。罢了,也是我们对不住吴家,大勇早早的不在了,害她守了寡!”

    程兆儿心里倒是赞了一声,再次感叹罗家人的厚道,都到了这个地步了,他们还能够为吴家人着想,真的只能用本性淳厚来解释了。

    心里不由的更加为罗家人盘算了几分,便把她之前的想法和罗红岭解释了一番:“……按照我的意思,吴家人这样,以后只会更加的贪得无厌,只是,他们毕竟是柱子的外家,我这处理起来也是束手束脚的很呐。”

    罗红岭摇摇头,他继续道:“兆丫头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柱子这个娃自小就命苦,没吃没喝没爹也就罢了,还要受到亲娘的虐待,吴氏原本在家的时候,心情不好的时候,什么都往自家孩子身上砸,柱子脑瓜顶上有一个疤赖,就是一岁多的时候,被她用碗在头上砸的一个窟窿……”

    程兆儿简直不能忍了,她忽然想起那红英原本为了银钱,也做过虐待自己亲生子的事儿的传闻,这表姐妹还真像啊!

    只是,无论再怎么生气,程兆儿总归是知道分寸,万事留一线,这事儿她再怎么抱不平,却不应该没经过柱子的同意就动手报复,还是以后等到柱子长大了,这恩仇都留着他去思考去解决。

    她先是回应了罗红岭一声,“罗叔的意思我们明白了。”又转头对知县笑了笑:“大人,咱们师爷和捕快大哥们,小妹就先借走了?!”

    知县低头喝了口水道:“慈心夫人过谦了,这只是小事儿,何足挂齿啊?”

    转头对一旁的师爷道:“师爷,就按照你刚才和慈心夫人商量的办吧!”

    一番寒暄以后,程兆儿便让师爷带着捕快大哥去了。

    她自己本人和罗红岭就坐在茶楼里等消息。

    师爷带了捕快,去她那铺子门口平息混乱。

    铺子门口围了好些人,已经被砸的不像样儿了,好在程长庆夫妇随着程荣瑞去任上了,准备住几日再回来。

    韩义去放蜂了,程雪儿这回也跟着去了,两个孩子,她倒是放心留在这儿给程兆儿养着的。

    几个孩子平日虽然爱玩闹,但是程兆儿的规矩很严,这样的混乱场合,他们早前就被洪婶她们带回家去,是不会让他们出来的,乖乖的待在屋里,等大人把事情解决。

    圆圆去霍家上学堂去了。这个点儿还没有回来。

    家里只有二掌柜的和一众仆妇们,这些人平日里都是做惯了活计的,倒也不怕吴家人的蛮横,也没什么受伤的情况发生。

    师爷带着捕快们一来,先是看热闹的百姓们一哄而散,都躲远了些,不敢凑近了。

    百姓对官老爷还是很有些敬畏的。

    二掌柜得了秋分的信,赶紧上前来招呼师爷和捕快们。

    那师爷倒是办事利索的很,和二掌柜的客气了几句,便开门见山起来,他连看都没看耿以宝夫妇一眼,直接看着吴氏道:“我们大人受了耿家夫人的吩咐,特来跟你谈一谈条件。”

    那吴氏一听,眼里快速的闪过一抹喜色,下巴抬的更高了,她“哼”了一声,骄傲道:“我可不接受条件,我只要你们赔偿我看不到儿子的损失就行了。”她后面一众兄弟跟着她叫嚣。

    师爷面不改色,仿佛没看见她嘚瑟的样儿,继续道:“耿夫人说了,给你两个选择,按说,这事儿跟她没什么关系,但是,她就算为了孩子积点儿德了。”

    顿了顿继续道:“如今要么一次给你二十两银子,当是替你儿子给你的养老银子了,只不过,却要买断你跟你儿子的关系,倘若你不愿意,还有一个折中方案,就是如今不给你银子,等柱子大了,让他孝顺你。”

    “我只是代为传话的,这事儿你们要怎么处理是你们的事儿,只是有一点,你们要再敢扰民或者寻衅挑事儿,可就别怪我们把你们抓起来了。”(未完待续。)

    ps:  本来以为能完结了,结果没写完,明天肯定结局了,大家稍等,么么哒~

335 善堂(一更)

    吴氏一听,只恨不得跳起来,把这银钱赶紧的拿到手里,二十两可不是小数目。

    如同程兆儿所想,她哪里等得了这么漫长的光阴,而且,她心里觉得:柱子一看就是短命样儿,没准和罗大勇一样,早早就没了,到时候,她的银子可就没了。

    再者说,柱子这样儿的,以后也不知道能不能赚到二十两,到时候,她这银子可就打水漂了。

    这么一想,也不闹了,也顾不上耿以宝和红英,当下就拍板同意了,拿到银钱后,吴家人脸色倒是变得很快,当下也客气起来,拍拍屁股便准备走人了。

    师爷可不能留下什么首尾来,立刻让吴氏在断绝母子关系的事先拟好的文书上盖了手印儿。

    吴氏不愿意,只是这事儿不是她不愿意就能不干的,若是不签了这文书,那就把银子留下,吴家人肯定是不愿意放下这利益的,最终磨蹭了一会儿也只得同意了。

    远远看热闹的老百姓儿这会儿倒是明白事儿了,头先听吴家人说的可怜,有人心里就抱不平了,慈心夫人在此地多受爱戴,想不到是这种人?!

    如今看来,事情被程兆儿铺子里的人说道说道,吴家人又是这样的作态,这些个老百姓心里别提有多鄙视吴家人了。

    只是,吴家人可不管这些,总归实惠是得到了。

    吴家人风风火火的走了,抱着银子。头也不回。一点都没想起来要为了他们“出头”的耿以宝夫妇。

    耿以宝和红英尴尬了,好在被师爷义正言辞的吓了几句,两人连程兆儿的面都没见着,更没见着心心念念的耿以元了,就这么灰溜溜的走了。

    这些事的细节情况,都有人告诉程兆儿,程兆儿就坐在茶楼里等着就是了。

    听得说事儿都好了,程兆儿心里放下了些许。如今,这身份上有了改变,不管怎么说。还是很有些好处的。做事容易了很多,连面都不需要露,事情就完全解决了。

    看到罗红岭欲言又止的愧疚表情,程兆儿连忙阻止道:“罗叔。你可不要见外了。这事情能这么解决最好了。等一会儿师爷就把文书拿来了,你收着就行,等以后柱子大了或者怎么的。你把事情好好的跟孩子说说,他要是想孝顺他娘,那这文书也没影响,他要是受够了吴氏了,有了这文书,总归是多了点儿保障,吴氏就算想闹,也不敢太过分了,毕竟不在理上。”

    又补充道:“罗叔啊,你别觉得这二十两银子多了,按说你和婶子帮着大成一起在流民所里干活计,把事情处理的妥妥当当的,我要是像罗叔这么见外,就给罗叔罗婶付银子了,罗叔要是执意把这二十两银子还给我,那我就给罗叔罗婶算工钱,我瞅着叔和婶子做的活计这么多,也给叔和婶子算三两银子一个月好了。”

    罗红岭连连摆手:“这可万万使不得,你说你这孩子不是臊我和你婶子吗?罢了罢了,叔不提这银钱的事儿,你往后也别提工钱的事儿。”

    程兆儿点头应了,等到师爷和捕快们回来,程兆儿便让秋分陪同着罗红岭招待了师爷和捕快们一番,她自己个儿推脱有事要忙,便走了。

    回去以后,铺子里已经开始正常工作了,程兆儿也没多提这事儿,就让这事儿过去了。

    过了几日,耿以元回来,程兆儿就把事情跟他细说了一遍,耿以元在程兆儿面前没说什么,只是后来耿以宝和红英再没有出现在程兆儿面前过,程兆儿就知道耿以元肯定做了什么后续动作了。

    总之这些人不要时不时的跳出来膈应他们就行了。

    程兆儿日子过得还算平静,如今耿以元回来了,她的爹娘兄弟姐妹都过的挺好,身体也不错,平日里估计闲的时间多了,李氏倒是养成了和程长庆斗嘴的习惯,不过程长庆总是让着她就是了。

    几个月后,圣旨下来了,同意了耿以元早前提出的慈善堂的方案。

    慈善堂的宗旨是:让那些个因为战争和灾祸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得到赡养和关注。

    对于大夏朝的皇帝有这个魄力通过了这个方案,程兆儿倒是真的打心眼里佩服起皇帝来。

    这样完善的养老制度,即便在现代,都不能说是面面俱到,在这么落后的大夏朝能够有了这么一个良好的开端和雏形,简直是开创了一个先河。

    几乎可以预见,大夏的这一任皇帝倘若再如此的英明下去,必然会开启又一个盛世,他也会成为一代明君,被永载史册。

    只不过,佩服归佩服,程兆儿心里也是火大的很,因为皇帝下了一道口谕给她:让慈心夫人先行处理,制定规章细则,务必让慈善堂发展良好。

    程兆儿无法,谁让她有“前科”在前,流民所的一切都算是她和鸿济大师一手创立起来的。

    如今,鸿济这老和尚不厚道,居然自己跑了,声称要去普度佛法,把流民所的烂摊子全丢给了程兆儿。

    程兆儿拿着他留下的亲笔书信在家跳脚也没用。

    如今皇帝又给她定了这事儿,她也只得受了。皇帝位高权重,她可得罪不起,她还想着到时候耿以元辞官的时候,皇帝能够爽快点儿,现在帮他做点事儿,也能在皇帝面前留点情面在。

    再者说,这么为民着想的皇帝可不多见,就算她不为了皇帝着想,也得帮一帮这些孤寡的老人,他们老无所依,实在太可怜了。

    慈善堂的方案程兆儿细细推敲了,她没想把慈善堂发展成和流民所一般的样子,因为孱弱的老人比起相对还算身体康健的灾民,根本走不了太多的路。

    慈善堂被分成了一百五十六个小据点,分散在大夏朝的州府城县之间,每一个据点都配备着三到五名大夫,大夫的薪水由朝廷划拨,药材的储备一应由朝廷提供,孤寡孱弱的老人倘若病了,在这些据点能够得到妥善的照顾。

    这些据点里也空置了一些房屋,就是给那些已经没有自理能力的人居住的。

    如今,暂时也只能做到这些,未来在实行的问题中,如何完善也只能留给后来人去改进了。(未完待续。)

    ps:  鞠躬感谢雪梦夕阳亲、阿萍2011亲投的月票,感谢大家的陪伴和支持~

336 流年(大结局)

    第一年,在大夏朝各地,悄然矗立起一个个的慈善堂,它们有着极为相似的标识和房屋外形,一时间引起了百姓的热议。

    同一时间五军都督府重建完成,已经开始了如火如荼的征召新兵的工作,这一次,不只是军户,平民百姓、还是公子少爷皆可参与。

    这次皇帝是下了决心整顿军务了,提高了军队将士的薪酬和升官等级制度,军户们也逐渐改变了原本地位低下的特点,在大夏朝逐渐变得重要起来。

    只是,这只能算个良好的开端,要想让军户的地位稳定而实际的提升,仍然需要长期的坚守和扶持。

    第二年,慈善堂基本上已经稳定的运行了,大夏朝的百姓已经习惯了慈善堂的存在,百姓无不对皇帝歌功颂德。

    五军都督府新兵将士已经进入了如火如荼的训练中,假以时日必将逐步在大夏朝形成一道坚实而忠诚的保护屏障。

    同时,后五军都督府在新兵将士的训练中表现尤为突出,听说后五军都督府的副都督是这方面特别专精的人才,听说这位耿将军不仅作战方面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