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悠悠田园乐-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007 出发

    汪氏想说接济也没什么,毕竟有耿以元和赵大郎的情分在前,但是想到这些日子,自己总是把圆圆抱回家,又让大嫂来回奔波,大嫂和她的感情深,自然不会计较这些,但是,自己那婆婆可是有些不高兴了,再加上自己总是带粮食过来看程兆儿,一来二去的,婆婆如今不说什么,但是,脸色已经很不好看了。

    想想这些,终归叹了口气道:“是大嫂对不住你,以元不在家,我家当家的也嘱咐我照顾你,结果,大嫂也没照顾好你和圆圆!”

    程兆儿一听,便知汪氏是妥协了。

    果然,汪氏歉疚的看了一眼程兆儿道:“如此,你这么想去镇上看看,我陪你一起吧,正好给当家的带两件换洗衣服。”汪氏心里实在歉疚,这程兆儿把生孩子的秘诀都告诉她了,这是多大的恩情,她却连基本的照顾都做不到!

    忽然想到了什么,从篮子里找到一个布口袋塞到程兆儿手里,程兆儿好奇的打开一看。就愣住了,又感动又惊喜,忽然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之间那个小小的布口袋里放的大约是两三斤的白米!

    成色看上去不怎么好,但是也是实实在在的白米啊!程兆儿激动的抬头道:“嫂子,这是……”

    汪氏以为程兆儿不认识,便接口道:“这是米,我们这边吃的不多,只有富人家才吃这玩意儿,这东西在南边那边长的多着呢,在我们这边没有。听说,这些米每天抓一小把,细细的熬成米汤,给小娃子喝,最是大补了!”

    程兆儿这下真是感动的无以复加,这汪氏只是一个邻居,居然比她的婆家人和娘家人都靠得住,让她在这种最困难,最没有依靠的时候,有了一丝温暖和依靠,从这一刻开始,程兆儿忽然如同一个漂浮无根的浮萍,忽然找到了依托。一下子,心定了!

    她越发亲热的拉着汪氏的手,真诚道:“嫂子,我不是一个会说话的,但是,你的大恩情我记下了,以后,你就是我的亲姐姐。”

    汪氏也回拉着程兆儿的手,爽快的“哎”了一声。她心里也是熨帖的很,原本,程兆儿没生之前,她们并不怎么熟,那时候,程兆儿老实巴交的很,就连眼神都没有现在灵活。总是,一脸苦大仇深的样子。遇见一点小事就哭哭啼啼,怕这怕那的。

    而且,最主要的是,这程兆儿对耿以元不怎么关心。就是耿以元走的那天,都没见她出来送上一送。

    当时,汪氏对程兆儿是很有意见,但是,碍于耿以元和她当家的情分,她还是要照顾程兆儿一些的。只是,往来却很少了。

    没想到,生了个孩子,程兆儿整个人都变了。变得会来事儿也懂得体贴人了。以元要是回来,看到媳妇儿这么知冷知热的,也要高兴了吧!

    两人又开心而小声的确定了第二天去镇上的时间后,程兆儿吃完了汪氏带来的苞谷面做的饼,汪氏便回去了。

    第二天,天还没亮,甚至家里的鸡还没叫呢,程兆儿就起身了。

    她把自己那几件衣服又翻了一遍,找了唯一一件补丁少一点,颜色不是那么灰扑扑的,白底小碎花的衣服穿了。穿上后,又寻思了一会儿,忽然走到床那边,从最床下面翻出一个木头柜子来,她那天翻东西的时候好像看到那里有些耿以元以前的衣服,虽然也是补丁摞补丁的,但是,衣服看起来还挺小的,大概是耿以元比较小的时候穿的。

    她找了一件青灰色的衣服比划了一下大小,友翻出一块包袱皮,随意一裹,就抱着已经被她包的严严实实的圆圆出门了。

    圆圆还在月子里面,不能呛了风了。因此,即使外面很黑,程兆儿走的也很快。

    她走的是靠近猪圈这边的后门,原本的程兆儿早上早早的就要起来做家务,因此,后门的钥匙为了方便,就一直被挂在厢房边上钉在墙上的一个墙钉上。

    虽然,后来程兆儿生圆圆了,但是,那钥匙的位置也没变过。张氏恨不得她赶紧把这些活接手回来呢!因此,程兆儿很方便就开了门出来了。

    猪圈里的猪可能听到的声响,哼唧了两声,就没声了。

    圆圆很乖,一点也没有哭闹,乖乖的窝在程兆儿的怀里。程兆儿低头用脸蹭蹭圆圆的小脸蛋,更加加快了步伐。

    还没到赵家的院子,程兆儿就看到隐约一个人影迎了上来,定睛一看,果然是汪氏。

    汪氏手上也拿了个大包袱,一上来就问,“弟妹冷不冷啊!我叫了村口的张伯,他家有牛车,我们先到我娘家,把圆圆托给我嫂子,孩子可不经冻。”

    程兆儿没有拒绝,点头感谢道:“嫂子,让你破费了。”

    汪氏摇摇头道:“咱们谁跟谁啊,你可不兴跟我这么见外!”

    两人就这么一边说着,往村口走去。果然,还没到村口,就看见一个老头在那等着了,程兆儿心知大概就是张伯了。跟着汪氏一起喊了一声张伯,便静静的坐在那里。听汪氏和张伯唠起家常来。

    汪氏道:“张伯,我们可以走了。”

    张伯道:“嗨,再等等,王贵家的正好今天也要去镇上,马上就来了!”

    汪氏皱皱眉头,这王贵家的也是个长舌妇,还好平时住的远,也没什么来往。没想到今天在这里碰上了。但是,也没说什么。

    张伯没有儿子,一个女儿早早的嫁了,但是,嫁的远的很,好几年都不见回来一次。张伯和张婶两人就靠着种两亩地生活,平日里闲的时候就赶着牛车送送人,送送货,虽然日子还算过的去,但是,也蛮辛苦的。虽然不喜欢王贵家的媳妇,但是,汪氏自然也不可能阻了张伯的财路。

    而程兆儿就更没什么可说的了,她只是听说要等人,等的是谁她也不认识,就抱着圆圆乖乖的等着呗。

    等了好一会儿,远处才有个人提着个大篮子过来了,程兆儿一看,这人认识啊。不就是昨天吵架,那个和张氏不对付的那个女人吗?听说原本和张氏一个村的,也不知道怎么就成仇了。

008 进镇

    那女人一来便喊道:“哎呀,可总算来了。”说着,就一指程兆儿,“哎呦,你不是耿以元家的小媳妇儿吗?今天怎么出来了,你婆婆居然让你出来了?哎呀,你别干坐着呀,快帮我把东西递上去。”程兆儿看了看她手上那个大篮子,皱皱眉,刚想拒绝。

    那边汪氏就开口了:“婶子,兆儿手上抱着孩子呢,我来帮你拿。这兆儿这两天出月子了,我就让她陪我去镇上走走。买点针线什么的。”

    王贵家的撇撇嘴道:“好吧,你拿就你拿,小心点儿,里面可都是鸡蛋啊!”

    又一脸八卦的凑到程兆儿身边来道:“你这孩子是叫兆儿是吧,跟我说说,你婆婆平时都是怎么对你的。有没有打你啊?”

    程兆儿几乎想要跳下车跑了,这女人凑上来就一股子味道,也不知道是不是没有清洗一下就出来了,这还就算了,关键她也太八卦了。程兆儿毫不怀疑,她只要说点什么,保不齐,今天她还没回来呢,这野鹤村都传遍了。而且还是不同版本,被添了油加了醋的版本。

    好在她这边还没开口说话呢,那边张伯已经不耐烦的开口了:“我说王贵家的,你上不上来啊,就你最慢,你看这天都亮了,还在那磨蹭。”

    那王贵家的一噎,转头又和张伯吵了起来,不过好在她算是没空和程兆儿搭话了。程兆儿便将圆圆往怀里拢了拢,和汪氏搭起话来。

    程兆儿看着这牛车,前面一头老黄牛拉着,后面就是一块木板,下面四个轮子,真是有生以来第一遭坐这样的车。

    不过,好在这车虽然破,至少比步行要快多了,又不累。虽然颠的很!

    就在这么胡思乱想中,牛车晃晃悠悠的到了汪氏娘家的村子秋花村,秋花村距离汪氏和程兆儿所在的野鹤村很近,平时就是走路也不过不到半个时辰罢了。它们同属于石磨镇所辖区域。

    汪氏见张伯将牛车停在了秋花村的村口,拉着程兆儿跳下车,道:“张伯,麻烦你等一会儿,最多一炷香的时辰,我们就回来了。”

    张伯没吱声,掏出旱烟杆子挥了挥,意思是知道了。唯有王贵家的不高兴的嘀咕了句:“快点啊,误了我的早市算谁的啊!年纪轻轻的,怎么事儿这么多啊……”

    汪氏和程兆儿都当没听见,匆忙的往汪氏娘家走去。汪氏娘家距离村口不远,也就两三户人家的距离。

    才走进村中,远远的就能看到汪氏家的房子了。

    汪氏家的房子也是土胚的,不过占地倒是挺大的。听说汪氏的大哥虽然是个庄稼汉,但是头脑灵活,经常做点小东西或者把家里的东西倒腾出去卖了,倒也过的还不错。她爹平时在家种种地,帮忙带带孩子,日子过的也很惬意。

    到了汪氏家,只来得及和汪家的众人打了个招呼,把圆圆交给了汪氏刚生了汪氏二侄子不久的大嫂,千恩万谢的一通,又急急忙忙的走了。

    到了村口,几人又马不停蹄的往镇子里赶去。

    好在牛车给他们节省了一半的时间,只花了一个多时辰就到了。到了后,说好让张伯未时末等在这里一起回家,汪氏又塞给张伯四文钱。便和仍然在絮絮叨叨说汪氏和程兆儿耽误了她的时间的王贵家的分道扬镳了!

    程兆儿看了看四周熙熙攘攘的人群,见汪氏有些神思不属的样子,便道:“嫂子,你先去看赵大哥吧,我自己看看就行了。我自己能记下路来的,未时末到张伯那集中就行。”

    汪氏想了想,又拉着程兆儿的手再三确认,程兆儿再三保证自己没问题,汪氏最终塞给程兆儿五文钱,嘱咐程兆儿饿了买点东西吃,才恋恋不舍的走了。

    程兆儿推脱不过,又想着自己身上身无分文实在也不方便,因此便也就收下了。

    目送走了汪氏,程兆儿开始仔细的观察起这个小镇!

    这就是石磨镇,虽说是镇。但是,要说繁华还真的说不上,至少对于前世见惯了繁华的程兆儿来说,这些真是不够看的。

    而且,整个小镇,那一条号称主干道的通道真的很窄,路边上的房屋倒是不错,无论再旧的房子,看起来都古典非常,让程兆儿有种游览古城古镇的感觉,看的都有些目不暇接了。

    这时候可能正逢早市,男男女女的已经活动开了,有提着菜篮子买菜的大姑娘小媳妇,有架起了早点摊子卖馒头卖面的。还有一些卖精致古朴又零碎的小物件的小贩也出来了。

    街道两侧的门面也相继打开了木板门,伙计一边打着哈欠,一边开张了!

    程兆儿仔细观看了一下他们的穿着,发现多是粗麻制的衣服,也有些细麻的。只有零星的一两个人,明显像是富裕人家的,穿的那是丝绸!

    程兆儿皱眉,也不知道是这里不产棉花,还是这个大夏国是没有棉花的。总之,她没有看见棉布的存在。

    这个时代虽然对于程兆儿来说是未知的。但是,好在对女子的苛刻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恐怖,至少小门小户的女子为了生计之类的抛头露面的是很多的。

    而且,十里八乡的,程兆儿也听过许多寡妇再嫁,或者和离的妇人以及被休的妇人再嫁之事。甚至因为近年来战乱频发,朝廷非常鼓励妇人再嫁,多多的生育子嗣,长大了好为军中添一份力气!张氏不就是寡妇再嫁之身吗?

    当程兆儿听到这样的情况之时,顿时松了口气,如果到了传说中那种女子连门都不能出的年代,程兆儿估计想死的心都有了!

    听着小贩们的吆喝声,程兆儿暗自盘算起来。一个苞谷面的馒头有男人的拳头那么大,才一文钱,一碗阳春面虽然看起来清汤寡水的,虽然面条看起来并不怎么白,有些发黑发黄。像之前程兆儿吃过的苞谷面饼一样的颜色。大概就是苞谷面制的面条!可是里面放一勺店家特制的大酱,一个在码头上抗重物的伙计也差不多能混饱肚子了。而这样一碗面也才2文钱。

009 吵闹

    本来,程兆儿以为一文钱很少了,结果事实上一文钱的购买力算是大的了。相比于现代,一元钱可是基本上买不到什么东西了!而一斤苞谷粒才三文钱,一斤苞谷面才四文钱而已。

    贫瘠的农民守着几亩薄地,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一亩薄地也就出产三百多斤的苞谷,肥沃点的土地大概能达到四百斤的苞谷,按照大夏朝按照收成的两成缴纳粮食水,也就是说,一亩薄地最终收的苞谷粒就算一颗不吃。也挣不到一千文钱,也就是一两银子。

    如今,虽然看似并没有殃及程兆儿所居住的石磨镇。但是战争的阴影却在平静的表相之下。慢慢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首先,几乎家家户户有男丁的人家,有点钱的就出钱,没有钱的就被朝廷强制征兵。最终,是死是活由天注定。

    再有,随着和离国的争端日益增大,朝廷加重了税负。不提其他的,就是和他们息息相关的粮食税负,原本大夏国的粮食税负才一成五而已,就是去年,才增加到了两成。

    至于以后会不会增加,他们这些小老百姓谁都不知道,也没有能力左右这样的事情。

    不过这些对于现在的程兆儿来说,还是太远了。她现在所要烦恼的是,怎么样才能填饱自己和圆圆的肚子,让自己过的好一点,不要受人欺负罢了。

    当务之急就是挣钱啊挣钱!

    想到这一点,程兆儿又打起精神来,继续观察着这个石磨小镇,有没有什么能够让她赚到钱的去处。

    小吃?做吃的她倒是不怕。但是,她又没有成本,再加上自己家距离石磨镇可远了。就算卖小吃,光是过来镇上,每天就够呛了。

    这个还是等以后有条件再说吧。当务之急是能快速的挣到钱的。

    刚想着,就看到前方的街道上聚满了人,有些小贩甚至连生意都不做了,直接收了摊子在那边观望。程兆儿就看到一个卖豆腐的在那边,推着放豆腐的平板车,往人群里伸脖子呢!

    人群里还有阵阵喧哗声传出来。像是吵得挺激烈的。

    程兆儿也好奇起来,看这天色尚早,便也凑上前看个究竟。

    凑上前去,一看,里面是在一个卖布匹的店铺门口,有七八个人正在吵架。有一个貌似是店铺中的掌柜的,正在那里和人作揖道歉呢!程兆儿听了半晌才知道。

    那一波同店铺中的掌柜的吵架的也不是一伙的,起因是镇上有一个小有积蓄的妇人,她在这里买了些布料,数量挺多的。结果,店里的掌柜的收了钱,没想到多算了一百文钱,本来这个妇人不知道啊,结果正好遇到一个陪妻子来买布料的书生。没想到这个书生颇有几番本事,竟然还懂得算账,结果就多了句嘴。

    他说完倒是爽快了,陪着妻子回家去了。这妇人不干了,当场要掌柜重新算。掌柜的也没办法,客户得罪不起啊。

    于是,硬着头皮算了一遍,结果果然之前多算了,但是,也没多算到一百文钱啊,那妇人不干了,又让那掌柜的算一遍,结果算的第三遍有不同。

    结果,这位掌柜的辛辛苦苦算了三遍是三个不同的结果。当下,这妇人就火大了,同在店铺中买了布料的其他人因为看到有热闹,也不走了,看起了热闹。

    结果是这个结果,纷纷质疑这位掌柜的算账的能力,要求重算。

    掌柜的当然不肯,再三保证没问题,可是,别人哪里肯相信,更加的吵闹起来。之前那个挑起事端的妇人更是要求退钱,这布她不买了。

    这位曹性掌柜也是憋屈啊,他其实真想大吼一声,不买算了,本店不缺你这笔生意,可是,如今,一时不察,事情闹僵开来,他却是不好说这话了。这店名声都被弄坏了。要是少东家知道了,还不得剥了他的皮。

    要知道,他们玉帛堂可不是就他这家店,那是全大夏都有的,这镇上的只是小的不能再小的一个分店。

    这名声一旦坏了,多了一个欺客的名头,关了这个小店事小,要是其他地方,譬如说京城的店铺那边都流传开来,以至于影响了生意,他就算死也不能谢罪了!

    问题是这不是他的错啊,这个小县城每天的生意少的可怜,那专门算账的账房正好家中老母过世,告假回家了。

    谁知道这账房先生天天在的时候,没来什么大客户,这妇人赶巧在账房先生回家了,她来了。

    结果,虽然他作为掌柜的是会算账的,但是,他毕竟不是专业的,当时客人又多,一下子算错了也是可能的。

    之后,这妇人又急吼吼的,他老人家活了五十载哪里被人这么逼迫过,这手一抖,又算错了。

    如今,覆水难收,他除了道歉还是道歉,只盼着这些人好心一点,别再穷追猛打的了。

    看着这些吵闹成一团的人群,听着掌柜的解释,又瞥了一眼周遭看的津津有味外加起哄的人们,程兆儿计上心来。

    也许,现在正是有个赚钱的机会在眼前了。

    只不过,她一个妇人,这样上前必是没有人相信的。还是要乔装一番。程兆儿忽然心情就愉悦起来了,没想到今天把耿以元的衣服带出来是带对了。

    这不,现在就要派上用场了。

    想了想,程兆儿悄悄的离开人群,寻了一处僻静之处走了进去。

    再出来的时候,原本那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小妇人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变成了一个少年郎。

    程兆儿刚生完孩子,之前因为瘦,这胸连裹都不用的,直接就算平的,但是,生完孩子的肚子还没有完全回去,还有脸颊,好歹才十七岁,总有点肉肉的。因此,化装成少年,人家丝毫不会怀疑这是个女子,只会觉得是那家稚气未脱的淘气少年。

    关于这一点,她也想看起来成熟一点,也好让人信服1但是,毕竟年纪小,材料有限,也只能这样了。如今,只能靠本事让他们相信她一回了!

010 证人

    人群里还在争论不休,曹掌柜越发的着急起来。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他们玉帛堂一向诚信经营,即使是这个小小的镇上的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分店,在大夏王朝不知道多少个!他们也从没出现过什么不好的名声!家里无论是东家还是少东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