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悠悠田园乐-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到爷俩把铺子的事情商量的差不多之际,两人才发现从早上出来,如今都已经天色将暗,都要天黑了。而李氏交代的年货还没买!

    如今,要过年了,镇上也没有什么活儿干了,村里人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就会把家里的一些土产品拿出来卖,有人卖春联儿的,卖正月十五用的花灯的,卖吃食的,应有尽有。因此,爷俩除了新鲜的肉类之类的买不到之外,其他的都买得全。

    今年荣瑞走了,虽说并不可能有规定父母要为子女守孝,但是,爱孩子的父母其心之痛是不可想象的。

    因此,今年程长庆压根就没准备买鞭炮,就连对联儿也没有处处都贴,就准备贴大门和灶间。而布料,一家人都买的素色的。也算是一种隐晦的形式来缅怀程荣瑞!

    吃食上,猪肉这些,程长庆决定今年要腌制一些,不过,他们是不可能来镇上买猪肉的,因为,村里每年好些人杀猪,都会一斤比镇上便宜个两三文卖给同村的村民们,程长庆自然也会买那个了。

    令程兆儿失望的是,居然没有羊肉和牛肉。也是,牛和羊属于劳动力的一种,哪里舍得杀了它们?倒是有鱼,但是,都不怎么新鲜,而且不算大,可是他们也没别的地方可买了,要是自己去河里捕鱼,天冷麻烦不说,关键是抓的还不一定有这些卖的大!程兆儿也就象征性的买了几条。过年总是要有鱼的。

    还有些时新的蔬菜,听说是暖房种出来的,程兆儿心惊,原来如今已经有暖房了,她本来还想着要不学着书中的穿越女,也卖温室蔬菜瓜果发家。

    程兆儿发现,这温室的蔬菜并不如同想象中的贵,也就双倍的价格而已,程兆儿看了眼馋,于是磨着程长庆买了些。(未完待续。。)

    ps:  求订阅~~~

081 嫁妆

    程长庆一向是个疼孩子的,只是这么点儿小小的要求也没有不应的道理,况且,过年的时候,就是这个不好。天气太冷,菜都长不出来了!除了白菜和冬菜,就只有萝卜和咸菜了,每天吃这些玩意儿,嘴巴都吃苦了。

    于是,爷俩乐呵呵的买了小青菜、韭菜、南边儿来的超贵的芦笋、还有芸豆等蔬菜。又到镇上的打铁铺子里,程兆儿请人给她打了个火锅,这到了冬天,外面天寒地冻的,要是在家里吃上火锅,那真是太享受了!如今家里条件好转了些许,总要满足一下自己的口腹之欲。

    等到这一切都忙完了,爷俩才赶着牛车乐颠颠的回来了。回去后,李氏看到那些只有暖房里才能长出来的蔬菜,把爷俩好一顿埋怨不提。

    又过了两日,眼看已经腊月十几了,程长庆独自一人走了一趟李氏的娘家,和两个舅兄谈了装修铺子的事情。一些家具什么的,也要舅兄帮忙才能做起来。程兆儿的两个舅舅自然没有推辞的。

    等到程长庆回来的时候,外婆钱氏又给拿了好些东西过来,见程兆儿和李氏都喜欢吃海虾和海菜,外婆特意去赶了集市,买了好多给程长庆带回来。

    程长庆到家的时候,牛车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海货,程兆儿还发现了海参。如今的人们已经知道海参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美食,药店也专门会收海参当作药材。还有专门的补参人长驻于海边寻找海参,因此这东西对于寻常的老百姓来说,还算是蛮少见的,必须是有人亲自去赶海才有可能弄到些。

    程长庆带回来半袋子海参,李氏看着这些,有些怀念道:“小时候,我爹每日里只知道读书,我娘也不可能一个妇人去赶海,家里也没有银钱买这些,因此我很羡慕别人家里经常能够吃到海瓜子或者海参这样的海货。为了让我吃到。我两个哥哥还专门去跟别人打过架。就为了抢一点回来给我打打牙祭。后来,等到我大了些,知道家里是个什么情况,因此也不再开口说喜欢吃海瓜子和海参了。但是。父母兄长似乎已经形成了习惯。每次只要有机会弄到这两样东西都会留给我……”

    程兆儿听了,也有些感动,难怪李氏和娘家的关系那么好。纵使有个每天为了念书而“拖后腿”的外公李睿达,家里也依然团结,相对于李家,程家就差远了。

    程长庆似乎也想到了这点,叹了口气,没说什么,只是私下和李氏说,往后要对李睿达和钱氏更好更孝顺。

    晚上,程兆儿拿了几个海参,切成半公分长的小段子,又把泡发的花菇切成小丁,取了大米出来,将海参、花菇和葱姜等调味料一起和大米煮粥。

    海参这东西属于补物,也不能吃太多。加上晚上也不宜吃太油腻的东西,因此,煮海参粥是刚刚好的,又清淡,又能起到补身体的作用!

    第二天,全家人又起了个大早,今天,除了两个小的,其他人都要一起去镇上。本来,他们不想带丰年小兄弟一起的,两个人还太小,镇上人多,走丢了那他们全家就要哭死了。

    可是,这两个家伙为了出去,那是嚎啕大哭,无论程兆儿怎么威胁和恐吓都没用了。

    早上,程家人还没起来呢,两个小兄弟就起来了,跟着家里的大人的步伐亦步亦跟,唯恐家里人一闪身就抛下他们去镇上了。

    程兆儿看两个小兄弟可怜的小模样,率先受不了了,心里还在安慰自己,带就带吧,最多他们大人稍微精心点。

    等吃完饭,喂完了圆圆和栓子,程长庆一家就准备出发了,栓子和圆圆将被寄放在事先说好的花氏家里。

    这两个小人儿如今灵活多了,已经有了懵懂的意识,圆圆都开始冒话了,整天见着谁都叫娘,对着饭菜也叫娘!栓子还没有会说话,不过每天都要“啊啊啊”的叫上好多声,程兆儿有时候都怀疑,这家伙前世难道是一只狼吗?要不为什么每天晚上都要这么嚎叫不休,甚至月圆之夜,他似乎更加的兴奋?!

    这幸亏是单门独院的房子,要是住在前世那种居民楼里,别说一家人被吵的不行,邻居们估计率先就受不了了。

    一大清早,两个小人儿也醒来了,程雪儿和程兆儿给他们穿上厚厚的衣服,外面还裹了小被子,抱到外面来的时候,两个小人儿异常兴奋,手舞足蹈的直叫唤!

    一直到送到花氏家里,他们都还在兴奋,也不知道兴奋个什么劲儿。

    今日,去镇上不是为了别的,是为了给程雪儿置办嫁妆去的。程雪儿起先死活不愿,她清楚如今家里也算是刚刚往好的方向,要说有什么银钱还是没有的,家里孩子多,过完年还要让丰年小兄弟上学堂,再给她置办嫁妆,那真是要把家里掏空了。要是这样,她即使出嫁了,心里也不安定的。

    可是,李氏怎么肯依,之前两个女儿出嫁时那样的寒酸和悲凉,如今老天又给了她一次机会,她一定要把之前的找补回来!

    当下,豪迈的拿出自己刺绣得的钱,说就用这些钱给程雪儿置办嫁妆。谁都不许持反对意见,就这么定了。

    程雪儿无奈,她是拗不过李氏的,李氏这么说了她也只好应了,只不过每日里都要念叨几回,企图说服李氏改变主意罢了。

    如今,李氏是手中有钱,心中不慌了。这银钱她挣回来自然是想着贴补家用。可是,程长庆怎么可能愿意用她的银钱?李氏硬要用,程长庆还跟她急,因此。李氏也只能作罢。

    如今倒是存了小几十两银子了,置办点儿首饰啥的,那是尽够了。

    程长庆还想说啥,被李氏一个眼风扫过去,他也就咽下嘴里的话,没有谁比他清楚李氏心里的愧疚和伤痛。因为,他自己也怀抱着同样的心情!

    罢了,他想着,就让李氏用吧,反正如果银钱不够还有他呢。再说闺女出嫁的家具他已经琢磨好了。准备今天从镇上回来后,就开工!还有听竹轩的份子,这些可都是他这个当爹的给闺女置办的,李氏不能和他抢了吧!

    李氏见众人都不敢再有意见。也高高兴兴的带着银钱和大家伙儿去镇上了。

    他们这回可不是去石磨镇。石磨镇上并没有什么好的首饰铺子。这回他们要去石磨镇的临镇霞光镇。

    霞光镇比石磨镇要大,因此倒是有几家还不错的首饰铺子,他们来之前已经打听过了。霞光镇最大的首饰铺子名叫“宝记”,出的都是最时兴的样式,听说和京城里面人带的首饰没什么区别。

    李氏打听到这个“宝记”之后,心心念念的要去那里给她大闺女买嫁妆,程长庆想着并不远,于是便同意了。

    阿黄吭哧吭哧的跑了一个多时辰后,他们才到了霞光镇,在镇口问了人后,他们就直奔这个“宝记”而来。

    “宝记”坐落在整个霞光镇的中心地带,周围的街道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人潮来去匆忙。

    宝记的门面很大,刚一进入,就让人有一种富丽堂皇的感觉,纵使这般,却不会让衣着朴素的人有自惭形愧之感,大概这要归功于随处可见、满脸带笑的穿着统一服饰的店小二吧!

    饶是程兆儿具有现代人的眼光,也不得不说,这“宝记”能成为一家成功的首饰铺子是很有原因的。无论是宣传的力度,还是招待客人的态度,甚至是那些首饰的样式,都让人有种耳目一新、心中一暖、眼前一亮的感觉。

    各种首饰排布衬托在黑色的衬底之上,更加显得无比的美丽和高贵。

    李氏和程雪儿几乎不知道选什么好,喜欢的实在太多了,只恨不能全部买下来罢了。

    最终,挑了很久之后,李氏帮程雪儿选择了一幅赤金的头面,上面有细碎的点点红宝石。

    这副赤金头面价值不过三十两银子罢了,于农家而言是一笔巨大的开销,可是,从这头面的价值上来说还是不算贵的。

    毕竟是赤金的,上面还有红宝石,整个采用的是镂空的设计,周围是薄薄的金片打造,红宝石也细碎的很,所以,这头面并不重,因此才只售了三十两银子。

    倘若是那种厚实的金头面,上面是大颗大颗的红宝石,别说三十两银子,就是三百两都不一定能够拿下了。

    不过,李氏很满意,她本来以为自己身上的银子最多买一副银头面再添些银锁、银梳子之类的物件,没想到买到了金头面,还是这么漂亮的,李氏几乎可以想见,等雪儿成亲那天,把这金头面带上,那真是和平村里头一份啊!

    因此,直到出了“宝记”,李氏的心情都很开心。

    买好的金头面用盒子放置好后,会由“宝记”的小二亲自送到买主的家中,因此一家人倒是不用愁随身带着不安全的问题了,正好陪着丰年小兄弟和李氏逛逛!

    两个小兄弟玩疯了,难得的机会,一家人也舍不得约束他们,他们想吃什么好吃的就给他们买什么,最后只吃的肚皮滚滚的,他们才又置办了些日用品,往回家的路上赶去。

    到了家后,天色已经逐渐黑了,把已经睡熟的栓子和圆圆接了回来。随便吃了些东西,一家人就洗洗睡了。

    临近过年,虽说自家的家具坊并未开工,可是,家里的事情就让人觉得忙不完的。尤其,这又夹着过完年后听竹轩要开业,程雪儿要出嫁,他们只恨自己怎么只长了两只手,忙的要脚打脑后跟了。

    不过,今年忙的却很有奔头,程长庆和李氏乐呵呵的看着自己家的廊前屋后,那挂满的腌制的咸鱼和咸肉,只觉得什么都有盼头了,这事儿要是放在一年前,那时候的凄凉孤楚,简直如同在梦里一样。

    到了腊月二十八的时候,程雪儿的嫁妆都已经置办的差不多了,等到过完年了,韩家的花轿就要来了。

    程雪儿有什么嫁妆,李氏也没遮着拦着,准备的时候,除了首饰好好的收着了,那些程长庆精心为女儿打造的一整套的家具也让村里的乡邻饱足了眼福。

    谁家有这样的本事?闺女出嫁可不是几件家具,十几件一整套相同花色的家具,这要是那天抬出来,是多么的气派啊!

    此后,好长一段时间,程雪儿出嫁的嫁妆都是和平村闺女出嫁的最高规格。

    周氏私下里和程长贵好一阵子的嘀咕,说的自然是一些酸话。她不仅和程长贵嘀咕,在村里也是到处说嘴。

    不过,村里厚道的人家也多,有好些也是隐约知道程家的关系不睦的,见她这样,背地里自然也是要说笑一通的。周氏无形中,倒是恶化了自己的名声而不自知。

    不过,这一回,除了周氏在不停的上蹿下跳,王氏,程长华和邱氏倒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这也让程长庆一家暗暗松了口气。

    并不是说怕她们怎么样,而是每次这样找麻烦,让人也觉得疲累无比。

    如今,既然没出什么幺蛾子,那实在是再好不过了。

    一切忙的妥当了,新的一年也开始了,年节过得并没有什么特别的。

    守岁的那一夜是在老宅过的,因为是过年,也没有人找麻烦,一切相安无事。

    程兆儿终于能够直面一睹赵氏的芳容了,看上去细腰纤纤,脸色白皙红润,大眼樱唇,和程雪儿和程兆儿的清秀美丽不同,赵氏看上去非常的妩媚,确实是当得起美人二字。程兆儿心里不免也感叹一下程荣耕的好运气了,这美人儿可不是人人都有本事娶到的。

    赵氏行事作风倒是个得体的,招待周到体贴,就连李氏回家都说,这赵氏看起来不错,比她那不会为人处世的婆母要强上十倍不止了。

    到了正月初二,程长庆一家八口人收拾了各种礼物,准备去李氏的娘家拜年去了。

    对此,程兆儿也很期待,她还没去过李氏娘家呢!(未完待续。。)

    ps:  求订阅求推荐票啦~~~

082 外家

    这次去李氏娘家拜年,程长庆一家带了很多的礼物。不过也并没有刻意买什么,只是家里有什么,就带了什么。

    家里收集的鸡蛋装了满满一大篮子,还有一些用盐腌制的鱼、肉和鸡,甚至自家自制的咸菜和辣椒酱。

    最后,还带了几罐子羊奶做的各式小点心。

    家里那只小母羊倒是争气的很,每日里丰年小兄弟也精心的伺候它,所以它这产奶都不断的。如今冬天了,程长庆把猪圈腾了出来,留着明天养猪,在自家院子的角落处搭了牛圈和羊圈,里面铺着干净的干草,每天还给它们清理,既保暖又透风的。

    因此,每日里家里羊奶的吃食从未间断过。程兆儿也是花样百出,每日里奶茶、奶冻、奶酥等等,只要她还记得制作方法的,她都拿出来试验制作。

    圆圆和栓子现在再也不复之前的瘦黄,如今都肉嘟嘟的,像两块嫩豆腐似的。家里其他人也受益良多,程荣丰和程荣年如今也逐渐健壮起来,程长庆和李氏除了更显得年轻,李氏到了冬天手脚冰冷的毛病竟然也好了很多!

    这样的好东西自然是要带些给外公外婆一家吃的。

    除了这些吃食,程兆儿还给装了一罐子的味精,这玩意儿之前两个舅舅都赞不绝口。

    因为今年程兆儿给二老做了棉衣了,因此,李氏也就没再做其他的衣物,不过。程长庆带了三五件家具。

    大件儿家具其实年前已经让李均平拿回去了,如今还剩下的梳妆台,小几这些小件儿,这些是程长庆一直弄到年三十才弄好的。今天,正好给带过去。

    说来也巧,大舅和小舅都有两个孩子,大舅家是两个儿子,大儿子李志彬今年二十有三,娶妻吴氏,两人也有个儿子了。名叫李博文。家里人都叫他小蚊子,如今才四岁,和丰年小兄弟差不多大。如今吴氏又怀上了,前段时间大舅还来说。要是生个孙女儿就好了。

    二儿子就是最有读书天分的李志杰。他是李家排行最小的。今年才十五岁,听外公说,他从小就很聪明。明年不说秀才,童生应该是十拿九稳的了。

    小舅家是一个儿子和一个闺女,大儿子李志涛在家排行第二,今年也是二十三,只不过比李志彬小了两个月份,娶妻皮氏。也有个儿子,名叫李博易,家里人都交他小肉团,如今三岁半,特别爱吃,又白又圆,就跟个肉团子一样。

    闺女李志澜,今年十七岁,家里排行老三。也是巧了,这过完年,正月里,李志澜也要嫁人了,嫁的人家也是石磨镇的,姓贾,家里也是开杂货铺子的,这贾家后生的姑姑住在李氏娘家所在的海浪村,因此才这么说上媒了。

    程长庆是个大方的,程雪儿要成亲了,这侄女儿也要成亲了,反正他要做家具,于是就很豪迈的说李志澜的嫁妆里面的所有家具他这个做姑父的出了。李氏自然没有不同意的,对于丈夫做出这样的行为,她这个做姑姑的除了觉得面上有光以外,也很开心。

    本来李均平和孙氏必然也是要给自家闺女儿置办家具的,反正他们代理程长庆家的家具,选套合心意的,就当是自家买了,给李志澜置办上一套家具又体面又漂亮,岂料这话还没说出口,那边程长庆都放出话来了。

    李均平和孙氏心里真是觉得又熨帖又有些不好意思,毕竟这些值当不少银子,最后还是李氏劝了一劝,他们才同意了。两家人的关系更好了。

    而且,程兆儿也觉得这都是自家的姐妹,一辈子一次的大事情怎么都要慎重,因此特意设计了两套新款的,这次程兆儿头一次加了些欧式的元素,程雪儿看到图纸的时候就爱不释手,听李均平说,李志澜也喜欢的不得了。程兆儿一听,才放下心来。

    今天,这梳妆台之类的家具就是那一套里面的最后几件,还剩下没几天,李志澜就要成亲了,恰好今天赶紧带过去。

    等到牛车走了几个时辰,到了海浪村的时候,外公和外婆他们已经站在门外等了。

    程兆儿仔细一看,发现遗传真是神奇的东西,除了两个舅舅和外公长得很有些相似以外,舅舅的三个儿子和小蚊子以及小肉团都长的很相似,明明细看之下,并没有那么像,但是,乍一看之下,别人绝对不会怀疑他们是一家人。

    而李志澜,那简直就是李氏的翻版,比程雪儿和程兆儿要长得像李氏的多,可以想见,二十年后,李志澜就是李氏如今的样子。

    大舅母王氏和小舅母孙氏看众人来了,上来立刻一人一个把圆圆和栓子抱走了,心肝肉的亲个不停,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