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悠悠田园乐-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本本就白皙的脸庞顿时变得更加莹润起来,淡淡的胭脂色让程兆儿看上去不仅血色好了,还更添了一抹娇羞!

    乌黑的头发随意的挽了一个斜斜的小髻,用跟身上的衣衫同色的缎带松松的挽了一道,人便从屋里出来了,直往灶间走去!

    一走出门,程兆儿随意的往院子里看了一眼,意料之中的,这院子的布置和摆设依然和自己娘家的一样!只是,即便心里早就知道这些,她还是不自觉的弯了嘴角!

    到得灶间,看到耿以元挺大的一个男人在里面忙活着,蒸腾的热气中,男人的脸模糊的很,但是却深深的烙刻在心里!

    程兆儿抿嘴一笑,叫了声:“阿元!”

    耿以元抬起头来,微微一笑,人却上前一步,拉着她坐在椅子上,自己也紧挨着坐在她身边,程兆儿正想说话,男人的脸庞却直接凑上程兆儿的耳际,他深吸一口,呢喃了一句:“真香…真美…”

    热气蒸腾徘徊在程兆儿的颈项和耳朵之间,程兆儿瞬间酥了骨头,颈间的毫毛整个立了起来,皮肤敏感的起了一层细小的鸡皮疙瘩!

    成亲虽然只有一日,程兆儿才发现这男人成亲前还真是收敛了!看着是个憨厚老实的,要不就肃着一张脸,怎么看都觉得正经的很。

    虽说程兆儿早就习惯了这个男人的多变,然而,这男人说起情话来真是大胆不已,连她这个自诩老脸皮厚的现代人都有点承受不住,他这样一说话,她就想起了昨晚床第间的一些片段,脸上不自觉的又烧了起来!

    男人装做不知,一手抹上程兆儿的脸颊,故作不解道:“咦?你的脸怎么这样红?莫不是太热了?我看看!”双手就如灵蛇般从程兆儿的衣服下面钻了进去!一瞬间就攥住了重点……

    程兆儿简直是毫无招架之力,被攻击的节节败退,他这么一折腾,她就整个人都软了,完完全全的挨在他身上,似再也无力支撑自己了!

    耿以元轻笑一声,眼见天色尚早,也顾不得吃早饭了,直接抱了她出了灶间又往榻上去了!

    程兆儿早上精心打理收拾了一番的妆容又白费了,再次被男人吃干抹尽了!

    到得程兆儿再次醒来,已经日上三竿了,耿以元早就不在床榻间了,程兆儿想了想,似乎也不太记得自己是什么时候睡觉的,耿以元又是什么时候走了的,他有没有睡觉,这些她都毫无意识!

    重新把衣服穿好,程兆儿又往灶间去了。院子里,耿以元正在劈柴,见程兆儿出来,他抬起头微笑道:“醒了?粥还热着,快去吃了,吃完了咱们去接圆圆家来。大爷爷说了,中午去他那儿吃饭,晚上就去二爷爷家!”

    一边说着,柴也不劈了,跟着程兆儿亦步亦跟的进了灶间。(未完待续。)

218 结束(二更)

    程兆儿抿嘴笑,任凭耿以元越过她,径自去把粥盛了出来,他自个儿也拿着馒头吃起来。

    炖的浓稠的粥汤里面是炖的化开了的白米和鲜嫩的菜心和嫩白的蛋花。

    他总是记得她的喜好的,程兆儿前世身为地道的江南人是非常喜欢米面这类的粮食的,尤其是米。

    而耿以元却是不怎么喜欢吃米的,面食还好些,最喜欢的还是苞谷。

    昨天晚上的面和今天早上的粥,都是耿以元专门为了她的口味去做的。

    程兆儿低头吃了一口,享受的眯逢起了双眼,看在耿以元的眼里,宛如一只刚吃饱喝足的小猫,他实在心痒难耐,凑上来亲了一口,程兆儿对着他笑了一下,又低头吃起粥来。

    两人之间一个吃粥,一个吃苞谷面掺和做的馒头,你看我一眼,我看你一眼,虽然都没有说话,但是两人之间却弥漫着一股温馨的气氛,夫妻之间的默契和相濡以沫,宛如多年的老夫老妻。

    吃完饭,夫妻两人把家里整理了一番,耿以元帮程兆儿把嫁妆箱子之类的都逐渐归置了。

    程兆儿以后肯定还是娘家住的多,因此她的东西并没有完全带过来,只是一些大型的,譬如家具什么的,都放在了新屋里。还有的就是被褥、几件儿的衣服以及程兆儿一些常用的用品。其余的还留在程家屋里了!

    有耿以元帮忙,三下五除二。很快就归置好了。

    收拾完了以后,眼见天色不早了,小夫妻两人便去了耿大爷爷家。

    见过耿大爷爷和耿二爷爷,留在那儿吃了饭,到了晚上,两人就把圆圆抱回来了。

    圆圆倒是没有怕生,毕竟大爷爷和二爷爷家还有和她一般大的孩子,几个人玩累了,晚上也没让哄就睡了,压根就没想到要娘。

    直到今天看到程兆儿和耿以元了。小家伙才想起来。自己已经很久没见到自己阿娘了,越想越委屈,竟然哭了起来。

    冲上前来,一把抱住程兆儿的腿。哭道:“阿娘。我想你了!”

    程兆儿又好气又好笑的安抚了几句。小家伙才作罢了,看到一边站着的耿以元,立刻撇开程兆儿。张开双手对着她爹道:“爹,抱!”

    耿以元嘴都要咧到后脑勺了,他虽然很想要儿子,但是,闺女也是他的心头肉啊。

    到了晚上,把圆圆哄睡了以后,夫妻两人自有一番翻云覆雨不提。

    第三日回门也很顺畅,程长庆和李氏也没提征兵的事情,李氏做了一桌子的菜,程长庆早就把好酒准备好了,韩义和程雪儿也回来了。

    等到两人一来,程荣瑞和韩义并上恰巧在家休沐的丰年兄弟便把耿以元拽走了,到得中午吃饭的时候,程荣归也留下来了,一家人吃喝玩笑好不热闹。

    回到程家,圆圆更是开心不已,看到了三日不见的栓子,别提有多腻歪了,野鹤村到底不熟悉,虽说她照常吃饭,照常玩耍,看起来没什么两样,可是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就有些不得劲了,程兆儿哄她睡觉,她就盖着自己的小被子,可怜兮兮的红着眼眶,眼巴巴道:“阿娘,我想哥哥了!”

    第一天、第二天和别人玩累了,倒头就睡,到了第三天,新鲜劲儿过去了,就还是怀念起程家来。

    好在今天回来了,要不见她这样,程兆儿自个儿心里也不得劲儿。

    李氏先搂着圆圆亲香了一回,便把程兆儿叫到身边,仔细而关切的看了看程兆儿的脸色,见程兆儿脸上带着笑模样,面色红润,想必这几日的日子过得挺好的,也放下心来。

    她自然是信任耿以元的,但是,看到两人成亲,她不由自主的就想到两人之前的那一次成亲。那时候,和现在可是天壤之别。虽说李氏自己也没看到什么情况,因为程兆儿那回压根没回门,但是,想想就觉得挺心酸的。

    如今,看到两人这样有商有量的,远远的就说说笑笑的过来了。再看两人的脸色就知道小夫妻两人相处的很好的,因此,她也就放下心来。

    她自然是不知道两人早就偷尝了禁果了,要是知道,不说她担不担心的问题,没准她自己就先吓得昏过去了。

    这么大胆败坏人伦的事情,也就只有程兆儿敢做了!

    程雪儿还朝着程兆儿挤挤眼,一脸的促狭!能够嫁给喜欢的人是一件好事儿,她自己幸福了,她也希望自家妹妹能过得开心。

    在程家的时间过得很快,耿以元成亲前一直都待在程家,不仅和程家一众人都很熟悉,就是和平村的乡亲也没有不认识耿以元的,谁不知道他和程兆儿之间的事情了?

    因而,吃着酒席,程长庆还把正在附近遛弯儿的村长也请了来,推杯换盏的好不热闹。

    这也是巧了,韩村长早上恰好手头上得了闲儿,便在村里走走看看,这也是他多年的习惯,当了这么多年的村长,这村里的一草一木他都是要熟悉的。

    恰好见着程长庆对他招手,然后自家便赶上一回程兆儿回娘家的回门宴了。

    看着程兆儿如今的样儿,再想到三年前刚回来那会儿的程兆儿,面貌的变化是很大的,但是,韩村长却没像别人一般大惊小怪。

    他看人惯常会先看一个人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三年前的程兆儿就有如此坚定的眼神,三年之后眼神压根没变,这样的人,就是面前没有路,她也能徒手开辟一条路来,差不了的。

    一家三口晚上吃饱喝足,便回去了。

    就这么过了几日逍遥的日子,终于到了一天的晚上,两人又是一场**过后,耿以元轻抚着程兆儿的背,沉默了许久。

    程兆儿明显的感觉到了气氛不对,抬起头看了耿以元一眼,耿一元也看着她的眼睛,叹了口气,开口道:“明天咱们回程家去吧,我明晚就要去长顺城了。”

    程兆儿一愣,想不到时间过得这么快,耿以元攒了七天的假期这么快就结束了?(未完待续。)

    ps:  第三更大约迟点儿,中午十二点之前~~

219 时局(三更)

    这几日来,耿以元和程兆儿如同这村里最为平常的夫妻,程兆儿洗衣做饭,耿以元帮忙,还有一个小圆圆在其中插科打诨。

    到得夜里几多恩爱,白日里更是相濡以沫。

    似乎耿以元即将出征的事情不存在一般!

    不止他们,连程长庆和李氏似乎都很有默契,回门那日,也只字没提耿以元要走的事情。就是耿以元自己,也没有提起过!

    只不过,如今这时候,却是避不掉了。

    其实,程兆儿不提这事儿却不是为了逃避,她也清楚这事儿逃避也逃避不了,只是不想把这事儿说出来影响心情罢了。

    到了耿以元要走的当下,这事儿不提也得提了!

    耿以元要回长顺城去了,有可能等不到下次休沐,他就要随军出征了。

    程兆儿沉默了半晌,把脸埋在耿以元的胸膛里,没有说话。耿以元安抚的拍拍她的背,也没有说话,一室的静谧,好似两人都睡着了一般。

    虽然,两人都知道,对方并没有睡着。不仅没睡着,还心事重重。

    不知道过了多久,耿以元先开口了,他舔了舔干涩的唇,把下巴搁在程兆儿的头顶,故意用稍显轻松的口气道:“我不在家,你回程家去我也能放心点儿,你自己一个人带着圆圆,没个人帮衬着,我可不安心。”

    野鹤村确实不如和平村,不说这个村给程兆儿和耿以元带来了许多不好的记忆。就是这几日,那张氏居然还不死心,知道耿以元和程兆儿在野鹤村这边的宅子里,每日里遣耿以宝过来递话。

    不是叫他们夫妻二人去张氏家吃饭,就是说想起来耿以元的爹生前还有话留下来,让耿以元和程兆儿“回家”来听听,再不然就是送点儿布料鞋垫之类的东西。

    张氏这么做的原因耿以元岂会看不出,她无非是想营造一个假象,让村里人以为她和耿以元一家还处的好着呢,人大多见风使舵。趋利避害。没准儿还真有些谄媚的小人贴上去,张氏又可以打着耿以元的名号骗吃骗喝了。

    只要耿以元和程兆儿踏上张氏家的门,那真是有嘴也说不清了。

    只不过,这么多年下来。耿以元把张氏的性格摸得实在太清楚了。他又岂会这么容易就上她的当了。

    而且。耿以宝这个当人儿子的也在不停的给张氏拆台。

    挺大的一小伙子了,再过几年都要说亲了。也算是知道事儿了。

    张氏和耿以元的事情,他不说全看明白。总能明白个七八分吧?

    只没想到这孩子是个愣的!小时候,他娘跟他说,这个大哥对他没按好心,以后要抢了爹给他的家产。还得和周兴旺好,只有周兴旺这个大哥会帮他!

    等到耿以元回来,被他娘教着要对耿以元这个大哥低头,只有低了头,才有他的好处。

    可是,一回、两回、三回的……耿以宝先受不了了,他自诩自己是个公子哥的命,这个大哥从小到大就没在他眼睛里过,如今这会子,他都屈尊降贵了,没想到耿以元居然不理会!

    这还有没有天理了?当下,新仇旧恨涌上来,那脸色顿时就不好看了,只是他实际上也是个草包,欺软怕硬的货色,想要大闹一场,跳起来大骂耿以元一顿,耿以元那仿佛洞悉了一切的眼神只是稍稍扫过来一点儿,他顿时就蔫了。

    心里却是不爽的,往后张氏每每让他跑腿,他都不乐意了,要张氏在家哄上好久,才不甘不愿的来了。

    只是,那脸上好像别人欠他一百两银子的表情,还当谁看不出来了。

    这样一回两回的闹腾,只可惜耿以宝是耿家人,耿以元也不能如同对待张氏和周兴旺那样的方式对待他,说起来耿以宝是他的亲兄弟,血脉相连。

    这样一来,真是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耿以元面上不显,心里早就厌烦了,他在家也就罢了,总归不理会耿以宝,他是断不会让程兆儿受到这种骚扰的。

    因此,还是在娘家的好。

    程家那边,耿以元陪着程兆儿回门那日就已经说好了,让程荣瑞多多关注着程兆儿,虽说程家人的人品完全可以信任,就是他不说,自家的闺女和妹妹,他们不可能坐视不管,但是,他总要交代一下,他才能安心。

    倘若……倘若他最后没能回来,耿以元可是抓着程荣瑞要了一个承诺,以后圆圆嫁了,程荣瑞只要活着一天都要照顾了程兆儿终老,万不能叫媳妇儿子女后代欺负了她去。

    这话他是万万不能和程兆儿说的。平白惹了程兆儿伤心。

    其实秦家那边传来的消息,他还有好些没跟程兆儿说的,那就是这次和突厥联国的战事尤为的险恶,如今已经连续吃了五次败仗,连续失守三座城池,大夏的兵力损失惨重!他们这次过去也不知道能不能扭转了局面,倘若不能扭转,结果可想而知。

    这也就罢了,秦静石稍稍的露了点底儿,远在金都的皇帝从今年年初身子就不怎么好了,总归是老人了,体力不继,但是,他总归是勤勉的,强撑着病体也要上朝。只是,这次连吃了败仗也就罢了,还连失了三座城池,和突厥接壤的那个县城还被屠城!这是大夏朝自开国以来也没有过的事儿。

    不仅如此,南边离国如今的状况也不好,虽说他们之前胜了,但是,这些人宛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扰民,抢劫,杀人,屠城什么事儿都干了。圣上震怒,前段时间,又增设了十万大军过去,又准备开打了。岂料突厥竟然也趁着这机会来了,这是要亡了大夏的节奏了?!

    南离国,北突厥竟然一刻也没有安稳的时刻!

    圣上怒急攻心,强撑着连续几日召集大臣商讨战事,拟定了数条策略,无论是增派军队,还是粮草衣物的增援,都一一落实。

    前些日子,居然直接昏厥在了御案前,再也没有醒来。(未完待续。)

    ps:  三更奉上

220 实情(一更)

    皇宫里大乱,御医毫无办法,只得又广招天下名医相看皇帝病情,只是能做得御医的人想必就已经是名医了,从外寻得的名医怕是不如宫中御医者众。

    这么多的名家会诊,最后大多只道:怕是就这么昏厥着,再也醒不过来了。时间一久,身体机能衰退,也就这么殡天了。

    这下子,金都顿时乱了。能不乱吗?大夏朝如今可是没有太子的,如今皇帝八成是无力回天了,该是选择新君的时候。

    当了皇子的,谁心里没有这个想头了,这时候皇帝形同废人,也无法让他醒过来立太子了,哪一个不在心里算上一本帐,如今手头上有多少的人脉,哪些是自己的死忠党,哪些又是两面倒的,究竟哪些人自己能够依仗,够不够拼一把的,倘若失败了自己有什么地方可以逃脱藏身的……

    大夏朝的皇子们历代都是留在金都的,只等到自家的父皇龙御归天之后,太子登基,其他诸王才会回封地去。

    这却是有原因的!

    相传大夏朝的开国皇帝是个慈父,无论对任何妃嫔所生的任何儿女,都无比的慈爱,他最大的爱好是每逢年节让子女进宫团聚,设宴狂欢。

    只要哪一个年节上,缺了哪一个子女,他就很不高兴。

    而皇子的封地遥远,一年那么多的年节,哪里赶得及回来,这么一来,皇子们为讨自家父皇开心。逐渐的也就定居在金都了。

    开国皇帝果然很高兴,下令大兴土木,建起了皇子府和公主府给儿女居住。

    这事儿此后就逐渐形成了一个传统,成年皇子离宫不离金都,只在皇子府里居住,等到下一任皇帝接任,那就搬离皇子府,去往封地。

    当今圣上许是并没有觉得自己会这么忽然的就病倒了,因此,太子之位并没有立!

    原本是有太子的。为中宫皇后所生。是当今的唯一嫡子又是长子,自小聪敏好学,能文能武,很得皇帝的喜欢。五岁就被立为太子!

    只不过。好景不长。一场疾病夺走了他的性命。让皇帝至今想起都痛惜不已。

    许是因为这个原因,皇帝对前任太子多有留恋,朝中有人提起立储之事。皇帝只是把这事儿按下不表,其他人也无法。

    事实大抵如此,这可能是一种为人父的极为微妙的心思,总感觉太子是自己最爱的儿子,以后立的太子都是挤占了前任太子的位子!对后面的这些儿子大约也就各种不满意起来,因此,太子才迟迟不立。

    毕竟谁也想不到,最后的自己是何种死法?!

    如今国无太子,群龙无首,可不就骚动起来了。

    整个金都顿时陷入混乱之中!

    一时间,内忧外患夹击着大夏朝。也不知道能不能冲破难关了。

    秦家是二皇子这一系的,太子死了以后二皇子为长,自家母妃也是四妃之一,要说对那皇位没有觊觎之心,估计也没人相信。

    事实上,二皇子从年少时期就开始觊觎这个位置了,皇家无真情,自小在宫闱中长大,在他还小的时候太子就死了,大约从太子死了的那一日开始,各个兄弟之间就开始盘算起那个位置了。

    这不,如今也是正在筹谋的时候。

    到了此时,还谈什么兄友弟恭,也谈不成什么谦逊礼让了,都是一个爹生的,也都是庶子,既然没人在前面挡着,大家平等,如今这时候还不是手底下见真章的时候了?谁有本事,谁就上位!

    时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