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网游之黄巾乱世-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渌爻瞧瓢芩ヂ洌炊死慈送跷跞寥痢0蠢畹钡幕八担闶侵档们叭ソ俾右环

    黄粱知道李当这类昔日黄巾党徒,多有匪性,若遇上富饶之地,免不了想做些盗贼勾当。为免多生事端,也为黄巾积攒名声,黄粱当即明令各部禁止打家劫舍,骚扰百姓,但有违令者,一律处斩!

    莫说李当,便是何曼周仓等人也有大干一票的想法,此时听得黄粱军令,无奈作罢,只是各自心中犹然不甘。

    周仓所部粮草早尽,本就有意劫掠一番,当下忍不住道:“不知黄兄为何下此军令?如今我麾下没有半分粮食,全仗大哥救济,弟兄们才不致受饥。眼下正是补粮之时,如何竟要舍弃?”

    黄粱淡然笑道:“我知大家眼见颍阴繁盛之地,心猜粮食必然充盈,若是劫掠一番,少说也能得粮万石。但大家可曾记得‘天公将军’昔日奉黄天初衷?又可曾记得太平道为何物?太平道,乃是黄天黎民之道,所行之事是要换得天下太平安定,是要求得百姓衣暖饭饱!方今朝廷污我等为‘蛾贼’、‘黄巾贼’,难道我等便要将这贼名坐实,果真行贼匪之事?今日若是掠夺黎民之粮,霸占百姓之妻,我等与那些贪官污吏又有何异?来日又有何人还肯投我黄巾,还谈什么太平之道?”

    这番话说不上慷慨激昂,也谈不上什么醒世名言,但闻者无不心底触动。众人本非生而做贼,本也是百姓出身,或受苛捐杂税,或逢恶吏欺凌,这才投身太平黄巾。何曼、周仓各自想起贪官行径、豪强嘴脸,心下也是羞愧不已,不由对黄粱又是敬重几分。

    黄粱眼见颍阴既是无主之城,便打算晚上先行落脚此处,总比野外扎营安全得多。临近入城之时,城内民众才慌慌张张四处躲避,可见黄巾军的名声并不怎样。由于事先已下军令,各部无人敢去惊扰百姓,慢慢地城中居民也敢出门打量这支队伍。

    黄粱与几位头目直接住进了县衙,各部士卒则驻扎于一旁的校场之内,正好守护之势。

    待安顿好士卒之后,黄粱三兄弟在衙内闲聊起来。

    “大哥,据我所知,荀彧、荀攸好像就是颍川颍阴人,咱们是不是去打探一番?”雷啸羽突然问道。

    “神马?这地方还有这种猛人?!黄毛,要有这等绝世谋臣,咱们可不能错过啊,若是找到了,绑也要把他绑走!”杨顺逸听得荀彧荀攸名号,当下一拍桌子,站起来惊叫道。

    “荀彧荀攸?三弟要是不提,我还真给忽略了。不过荀家身为士家大族,‘荀氏八龙’更是名满天下,他们俩作为荀家子弟,怎么可能投靠黄巾?”黄粱听得二人名号虽然也是心中一震,但却很有自知之名,远没杨顺逸那么乐观。

    “管他那么多!先找到人再说。若是肯从了我们,皆大欢喜;要是不肯答应,索性把他们全族都给掳了。”杨顺逸急吼吼道。

    “二哥,你这个方法肯定行不通。荀家的名望不止显于士人,因为乐善好施的原因,这附近的乡野百姓也必定十分仰慕。咱们要是绑了荀氏族人,恐怕要引起民愤。”雷啸羽道。

    “唔……不管咋样,既然来了颍阴,要是不去见识一下这两个名震三国的人物,那也太遗憾了。咱们现在就去打听,好歹要去拜访拜访。”黄粱言罢,将守卫事宜交付给何曼周仓李当,三兄弟则立即出门打听荀家所在。

    颍阴荀氏,名望起于荀淑。荀淑为战国大儒荀况十一世孙,因品行高尚,学识渊博,且处事正直,明于治理,被称为“神君”,连当时的天下名贤李固李膺都尊其为师。荀淑有八子:荀俭、荀绲、荀靖、荀焘、荀汪、荀爽、荀肃、荀旉,并有才德,被称为“荀氏八龙”,名满天下。而荀彧便是荀绲之子,至于荀攸则是荀彧的侄子,但他却比荀彧还要年长六岁。

    在颍阴问起荀家,当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三人略一打听,便知荀府位于城中西南名叫西豪里的地方。几人寻路而去,到其府第之时,才知原来荀府并非想象中的豪门世家样子。

    这荀府虽然也占地颇宽,但府中房屋十分简陋,从外一眼看去,不过是寻常百姓家的样子。门前也无家丁守卫,大门开敞,从门外可见庭院内只种着几株弯弯曲曲的松柏,并无其他装饰。院中有个石桌,一位中年人正襟危坐,正自凝神观看手中竹简。

    这人莫非就是荀彧荀攸中一人?几人也吃不准荀彧荀攸的年纪,只是胡乱猜测。

    黄粱整束衣装,轻叩院门问道:“不知此地可是文若公达住所?在下阳城黄粱,久仰贤名,特来拜访。”

    中年人并未答话,仍是只顾看书不语。內屋里倒是走出一位老者,这老者约有五六十岁,两鬓斑白,四方面堂,双目炯炯有神,一身儒家衣袍,很有几分贤者姿态。

    老者在门口将黄粱三人上下打量了一番,见其个个头裹黄巾,忽然眼露寒芒,朗声喝道:“尔等黄巾蛾贼,扰得天下大乱。今日竟敢到我荀府门前喧闹,好大胆子!速速走开!”

第三十七章 唇枪舌剑() 
没想到这老头这么大火气,一口一个贼,简直就是对三人鄙夷之极,言罢将院门一关,将三人晾在门外。

    “叮!您被名士‘荀氏二龙’荀绲拒之门外,声望-30!”

    我擦!什么情况?这就吃闭门羹啦?还是被荀彧他爹亲自拒之门外。

    三人都是一愣,杨雄随即便是暴怒,抬脚就要踹门。黄粱、雷扬急忙拉住,这老头明知黄巾占据颍阴,尤自这般态度,若非性格刚烈,便是有恃无恐。

    杨雄虽被拉住,嘴上却不消停,破口大骂道:“王八羔子,你丫才是贼,沽名钓誉的老乌龟!你当老子真是稀罕你啊,要不是看你儿子份上,鬼大爷才来!”他这话骂得半洋不古,也不管别人听不听得懂,一边骂还一边挣扎着要去砸门。

    “哪里来的狂妄贼徒!”一道厉喝蓦然响起。

    三人转头看时,只见道路中行来三位年轻文士。这三人一位身着紫色锦袍,面如冠玉,丰神俊秀;一位身着青色锦袍,腰悬长剑,也是仪表堂堂;还有一位则身着灰色布袍,有些面黄肌瘦,略显寒酸。这三人年龄都不大,各自约莫二十出头。

    杨雄此时怒其未消,随口回道:“关你鸟事!”

    那居中的紫衣文士皱眉喝道:“区区几个黄巾蛾贼,敢在我荀府闹事,真是胆大包天!若非见你们并未惊扰百姓,早也将尔等驱逐出境!真当颍阴无人乎?”

    杨雄还要硬着脖子回敬几句,雷扬怕他再惹是非,赶紧将他嘴巴死死捂住。黄粱见雷扬忙于劝止杨雄,只好先行出面答话,他已看出这三人并非泛泛之辈,居中的紫衣文士既然称荀府为自家,肯定为荀府子弟,另外两人既然与他结伴而行,若非荀府子弟也必定是当地名士。

    “我辈本闻荀家才俊贤名,特意远道求访,未料荀府见我等乡野之徒草莽之辈,便拒人千里之外。阁下既是荀氏儒家弟子,如何也出口便呼人为贼,岂非有辱斯文?莫非这便是颍阴荀门的待客之道,若如此我看荀氏也果真是沽名钓誉之辈。”黄粱不卑不亢回道。

    “尔等黄巾党徒借助邪魔外道,蛊惑百姓,攻伐官府,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既行贼事,何惧贼名?我荀门乃大儒之后,汉室臣民,忠孝守节,岂会与逆贼相交,拒你门外,有何不妥?”那文士义正言辞回道。

    杨雄方才暴躁一番,也已看出三位来者并不简单,说不定其中便有荀彧荀攸,此时见这文士言辞犀利,谈吐有度,心中更是确定几分,当下也醒悟应以大局为重,不再乱来。

    “人云亦云,我观荀门不过如此。天若有道,民岂能反?何以黄巾一起,天下俱应?”黄粱辩道。

    “哼!无知愚民,不过是被尔等蛊惑罢了。若天下之民均像我颍阴之众,沐教儒风,通明事理,岂会从贼而反?君不见天下俱乱,独我颍阴安然太平?”方才紫色文士未及答话,青衣文士抢先回道。

    “呸呸呸!连父母官、守门卒都弃民不顾,还敢说颍阴安然太平?”杨雄插口回敬道。

    “颍阴民风淳正,无盗无匪,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何须什么守门卒?县内有贤士传道,百姓个个通明儒学,何须什么父母官?我颍阴之县乃是百姓之县,民治足矣,丰衣足食,繁华安乐,天下可有如此太平之地?又岂是你们这些乡野村夫所能知悉?”饥瘦的灰衣文士辩道。

    这话明显就是吹牛,城中还留有空荡荡的官衙和校场,摆明就是守城官兵卷走钱粮,弃城而去。不过颍阴县城能在官兵逃跑的情况下,还有如此安定太平景象,确实算是奇观。

    “先生之言有理,县乃民之县,民可治之。既如此,天下又岂是一人之天下?天下本乃天下人之天下,何以只因富饱一人而穷万万民饥万万民?我等黄巾太平道,便是要替天下黎民百姓,讨要这该得的天下!”黄粱借机驳道。

    “荒谬!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乃是大汉天子之天下,尔等冥顽小贼,口出狂言,简直大逆不道!我荀彧羞与尔等争辩!”居中紫衣文士斥道。

    这人便是荀彧?!我擦!这下完蛋了,现在的局面势成水火,还有毛线的招揽希望啊?

    雷扬这时突然开口道:“久闻文若贤名,我本道必是胸怀天下苍生之人,原来也只是一心维护皇权的腐儒。天子若是圣明,岂会容贪官污吏横行?天子若是开明,岂会容宦官奸佞乱政?天子若是贤明,又岂会坐视天下百姓疾苦?”这番话出口,竟然让荀彧默然不语,而另外两位文士望向荀彧的眼神也颇有些尴尬。

    黄粱杨雄心下都是惊奇,荀彧何等之才,岂会无话可驳?难道雷扬这话里有什么玄机?

    黄粱心知招揽已是无望,索性趁此将心中话语一吐为快:“先生口口声声称我等为贼,以我观之,这天下最大之贼,便是大汉天子。苛捐杂税猛于虎,贪官污吏恶于贼,哪个不是天子纵容?不独天子是贼,上至王公贵族、朝中公卿、内宦外戚,下至郡县官吏、世家大族、豪门恶霸,哪个不是贼?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哼!百姓之疾苦,你们这些豪门子弟谁曾在乎?”

    一番话语可说惊世骇俗,皇亲国戚达官贵人名门世家被黄粱悉数骂了进去,连荀门这样儒家望族也被囊括在内。

    此时碰巧院门又开,那老者听闻此话,气得须眉倒竖,看到荀彧等还在与这三人争辩,勃然大怒,对其喝道:“文若友若还不回来!日日在外头结交些什么人物?哼!”

    眼见父亲大人发话,荀彧不敢再出言辩驳,只得和那青衣文士回至门内,而那灰衣布袍寒酸文士则脸露尴尬神色,当下未在门前停留,只是临行前又看了看黄粱三人,讪讪而去。这场激烈的3v3舌战就此打住。

    “叮!虎狼黄巾黄粱、杨雄、雷扬与颍川名士荀彧、荀谌、戏鸢舌战激辩,未分胜负,声望+300。”

    系统提示一出,黄粱三人都是惊喜莫名,看来这趟拜访尽管未能招揽到荀彧这样的谋主,也不算白跑了。

    只是未等几人高兴劲头过去,冷水又泼了过来。

    那荀绲对黄粱三人冷冷嗤道:“口舌之徒,速速离去,莫污了我门前道路!”言罢便要关上院门。

    黄粱闻言,知晓老头又下逐客令了,心中却也不以为意,只是忽然间想起一事,急忙开口朝行往内院的荀彧喊道:“文若先生,今日黄某虽与你唇枪舌剑,只因所见不同罢了。既然有幸见得一面,还恳请先生为我赐个表字。”

    这话一出口,连杨雄都啧啧称奇,刚和人家吵了一架,还想求人家赐表字,这黄毛的脸皮真不是一般厚啊。

    那荀彧闻言头都未回,只是摇头不语而去。

    门口荀绲瞪了黄粱一眼,冷笑道:“老夫见你抱负不小,赐你二字如何?——惟梦!”言罢不再理会几人,将院门重重一关,闭门谢客。

    “叮!恭喜您获得名士‘荀氏二龙’荀绲赐字:‘惟梦’,声望+80。”

    听着这条突兀响起的系统提示,黄粱哭笑不得。这老头还真是难缠,也不管别人愿不愿意就强行安个表字。“惟梦”二字很明显就是嘲讽之意,意思大概是说:就凭你们这些黄巾乌合之众,也想成就大事,除非做梦!—————————————————————————————————————————————————————————呼,码完字又过了十二点,大家多谅解下。希望友友们继续支持此书,后续更精彩。友情提示:推荐友友们在电脑端观看此书,萝卜偶尔会修改章节中的一些错字或者补漏,但是手机端只会显示第一次上传的章节信息,无法查看修改之后的。当然如果书友们不在乎的话,也没问题,少数修改或增补的文字内容并不影响整体的剧情发展,只是使文章看起来更流畅一些而已。

第三十八章 不速之客() 
“三弟,看不出来你平时不爱说话,刚才一开口竟然能把荀彧都说得无言以对!牛叉!”黄粱拍着雷扬肩膀笑道。

    “大哥,不瞒你说,那是因为我说中他的痛处了,荀彧并不是无语以对,是不好意思搭口辩驳。”雷扬回道。

    “我擦!荀彧还有痛处?我咋没听出来你说了啥特别的啊?老三,你快点给我讲讲。”杨雄也觉惊奇,急忙问道。

    “呵呵,大哥二哥,实不相瞒,我从小就爱读史书,荀彧这个人我还是有所了解的。虽然大家都知道他是曹操的首席谋臣,功劳盖世,但却很少有人清楚荀彧身上也有污点。”雷扬笑道。

    “不是吧!荀彧身上还有污点?!这倒是第一次听说啊,我还一直以为他高风亮节呢!”黄粱也奇道。

    “这污点其实不是说荀彧品行不好,而是名声不好,其实不能怪他,要怪也只能怪他爹。史书记载中常侍唐衡曾与另外几位宦官合谋除掉了外戚梁冀,成为汉桓帝的宠臣。这个唐衡非常贪暴,但是偏偏又爱慕虚名。唐衡本来想将女儿许配给汝南名士傅公明,但傅公明宁死不从,他知道颍阴荀氏名望也很高,便又强行许配给荀彧,当时荀彧才几岁,他老爹荀绲忌惮宦官威势,不敢得罪唐衡,便应了这门亲事。说起来荀彧也真够惨的,虽然才华出众,但因为此事也没少被士人讥讽。刚才我谈及宦官乱政,他多半以为我是影射他的身世,因此沉默不语。”雷扬侃侃而谈。

    “我见这荀绲这老头儿蹬鼻子上脸的,还以为是个多了不起的人物,原来也是个害怕权势的怂货啊!”黄粱感叹道。

    “坑爹的见得多了,坑儿子的我还真是没见过,今儿个也算见识了!”杨雄吐槽道。

    “估计也是被形势所逼吧,据说唐衡极度心狠手辣,若有违逆,动不动就灭人全家。荀绲要是不答应,恐怕就要连累整个荀门了。”雷扬分析道。

    几人这场拜访算是碰了一鼻子灰,正自边聊边往县衙走时,忽见李当飞奔而来。

    那李当见了黄粱赶紧拜道:“启禀校尉,城外五里发现一支人马,人数约有一千,正自四处劫掠村庄,看其衣着似乎是黄巾友军,但旗号不明,不知是哪位将军旗下。”

    三人闻言都是一惊,朱儁大军追杀波才之时,自阳翟经颍阴,席卷而过,按道理此地不太可能还有幸存的黄巾军!除非这股黄巾军之前隐于山林,躲过一劫,否则的话便是被击败之后四散逃亡的。

    “大哥,咱们费尽心力约束部众严明军纪,好不容易才给黄巾阵营挣点好印象,这下怕是前功尽弃了!”雷扬苦着脸道。

    “我擦!哪儿来的龟孙子啊,净他妈添乱!羊毛,不如咱们杀出去直接把他们给灭了,反正对方人马也多不了多少。咱们吞了他们的兵马,还能给百姓留个好印象!”杨雄激昂道。

    “不要轻举妄动。咱们要是火拼友军,传出去的话,怕是在黄巾阵营也混不下去了。先集结人马,封锁城门,把周仓和何曼也叫上,看看情况再说。”黄粱道。

    几人计议已定,当下召集各部人马守御城门。为防再度出现暴乱之事,黄粱让杨雄何曼亲率人马在两道城门处把守,自己则与周仓、雷扬登上城楼静待来人。

    片刻之后,果见一支人马慢慢吞吞行进而来。这支人马虽是黄巾军装束,但队伍却杂乱不堪,士卒中拎鸡提鸭的,赶牛牵羊的,应有尽有,果然是在附近大肆劫掠了一番才赶来的。

    来人可能以为附近都是无主之城,没料到颍阴居然还有兵马驻守,半路上又停了一停,待派人打探清楚是黄巾旗号后,这才又慢慢行来。

    黄粱皱着眉头,心中纠结:这帮黄巾果然是乌合之众,但既然是友军,自己若不迎接进城,便是坏了道义;若是迎接进城,这帮匪兵指不定会捅出多大篓子,届时民怨若起也是后患无穷。

    “三弟,你怎么看?”黄粱对雷扬问道。

    “大哥,这支人马一路为非作歹,肯定民怨已深,若是让他们入城,恐怕不是什么好事啊。”雷扬皱眉道。

    “我也明白这个道理,但大家同为黄巾,咱们要是拒之门外,也是不妥啊。传出去的话,咱们名声也得臭了,头疼啊!”黄粱也是苦着脸道。

    “不如与他们约法三章,若是他们答应,便放其入城,若是不答应,则拒之门外。道理说在前头,也不算我们不讲义气,怎样?”雷扬谏言道。

    “三弟这个方法不错!就这么办!”黄粱赞道。……

    千余黄巾兵临城下,那头领眼见颍阴城门仍旧紧闭,当下出列喊话道:“我乃‘地公将军’座下‘掠武校尉’卞喜,本奉‘地公’号令前往汝南助战彭帅,不料半路遇袭,逃亡至此,眼见天色渐晚,特来借贵宝地歇息一宿。不知城上是哪位渠帅座下,可否行个方便?”

    这人年龄约莫二十六七,身材精壮,虎背熊腰,脸上有道斜斜伤疤,从眉至颚,面貌凶恶,额上横束一条黄巾,头戴覆耳兜,身穿锁子甲,脚跨茁恚滞炝餍谴福苡屑阜趾温姆绮伞

    卞喜?这名字好像有点耳熟啊,貌似是关二哥过五关斩六将的其中之一吧,这货也是黄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