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网游之黄巾乱世-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第一百一十三章 西凉风云() 
“黄哥,恭喜恭喜啊,又取一郡。”益州张彬发来飞鸽传书。

    “嗨,陈郡才多大点地方啊。比起你们西凉大军,我可就差得远了。倒是应该恭喜林兄上任金城太守啊。”黄粱回道。

    “不能这么说,凉州各郡都是偏远苦寒之地。黄哥你占的可是中原腹地,哪能相提比论?”林冲应道。

    “我倒是想要一块偏远之地,至少不会面临汉军环伺的风险啊。”黄粱谦虚道。

    “荒凉偏僻之地汉军的确鞭长莫及,但是不代表没有外敌啊。这周边的羌族部落可比汉军还凶狠!”林冲叹道。

    “我听说羌人崇尚武力,谁能胜他便随意跟随左右,其实是一股不可多得的精兵。你们凉州猛将如云,搞定这些人还不是举手之事。”黄粱恭维道。

    “黄哥真会说笑,要说猛将,有谁猛得过你帐下的许褚?”林冲笑道。

    “对了,林兄。我最近得到消息,说朝廷派张温为主帅,从各地抽调精兵猛将,准备围剿你们,你可得当心点。”黄粱突然想起邹壹的情报,赶紧出言提醒道。

    “消息确切?”林冲闻言大惊。

    “应当不会有误,随张温出征的还有董卓、孙坚等人,可都是些大人物啊。”黄粱回道。

    林冲得知消息不由大惊,道谢之后断了话语,急忙寻来同伴呼延灼,吩咐其火速追赶韩遂,务必将此消息快速送达。

    凉州亦常称西凉,意为“位处西方,常寒凉也”。

    汉武帝刘彻之前,西凉主要为月支、匈奴盘踞之地,尚不属于大汉疆土。

    汉武帝元狩二年,霍去病击败匈奴,正式将河西走廊纳入大汉版图,设立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

    元封五年,汉武帝分天下十三州,正式设立凉州。此后凉州下辖武都、陇西、汉阳、安定、北地、金城、武威、酒泉、张掖、敦煌10郡以及张掖属国、张掖居延属国。

    凉州东连关中,西接西域,山脉前隔,沙漠后绕,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谁扼守凉州,即可掌控丝绸之路。

    但此地因为远离大汉中心,少数民族众多,历来就是纷争不断之地。

    黄巾起义之后,天下大乱,凉州羌胡首领北宫伯玉、李文侯,等人乘势而起,举兵反汉。

    叛军先是杀死护羌校尉冷征,继而进攻汉阳郡阿阳县,结果此地有汉阳太守盖勋顽强固守。北宫伯玉等人久攻不下之后,转而攻击金城郡,斩杀金城太守陈懿,劫持并胁迫凉州名士边允、韩约入伙。时任督军从事的边允与时任凉州从事的韩约自此被朝廷通缉,二人不得已之下答应作为叛军盟主,并分别改名为边章、韩遂。

    叛军在边韩二人带领之下,先后占据敦煌、酒泉、张掖、北地、陇西、金城六郡,张掖属国与张掖居延属国也是名存实亡,汉廷与西域都护府被从中完全隔断。叛军声势一时无两,此后又大败新任护羌校尉夏育、汉阳太守盖勋、凉州刺史左昌,攻克汉阳郡。

    眼看叛军贴近司隶重地,朝廷大为震动,立即将作战不力且贪污军饷的凉州刺史左昌免职收监,改任宋枭为新任刺史,又将司空张温任命为车骑将军、持节征调各地精兵前往平叛。

    张温得令之后,立刻征召袁滂为副都督、周慎为荡寇将军、董卓为破虏将军、公孙瓒为奋武将军、陶谦为扬武都尉、孙坚为佐军司马,命令众人各领本部到长安听候差遣。

    张温原本位居司空,是地位尊崇的“三公”之一,但他主掌的是水土之事,于军略之道一窍不通。

    正因如此,被征召而来的人中,多有对不服,其中又以陶谦、董卓为甚。而自荐为将却未被征召的人更是心生不忿,冀州中山国相张纯干脆纠合辽西乌桓首领丘力居举兵谋反,兖州泰山太守张举也起兵响应。

    汉灵帝闻奏之后,急忙召令行至半途的公孙瓒立刻返回幽州,与涿郡太守刘备一同抵御丘力居,又让兖州刺史桥瑁、陈留太守张邈、山阳太守袁遗负责剿灭张举。

    长安城,西门广场,众人兵马都已准时到达,唯有董卓与陶谦二人久未报道。

    “大人,董卓、陶谦目无军纪,姗姗来迟,待其到时,请以军法论处!”佐军司马孙坚向张温进言道。

    孙坚,字文台,扬州吴郡富春人,乃是孙武后裔,少年即有勇名,十七岁时便独自斩杀钱塘海贼首领胡玉。后任吴郡校尉,讨平许昌、许韶叛乱,随朱儁征黄巾时,担任佐军司马,勇冠三军,胆色过人。

    “这……只是迟到片刻,若用军法好像太过了吧。”张温犹豫道。

    张温,字伯慎,荆州南阳穰县人,早年为曹操祖父曹腾提拔,先任大司农,后封司空,人如其名,性格温和,行事谨慎。

    “大人,若是与敌交战,岂能迟到片刻?战场之上,瞬息万变,倘若贻误军机,绝非一人生死之事!”孙坚继续劝谏道。

    “呃……文台所言虽有道理,只是……如今正是讨贼用人之际,兵马未动而先对将领施刑,恐怕有损军心。”张温说道。

    “大人!”孙坚还待说时,已被张温止住。

    只见董卓、陶谦二人领着本部人马慢慢悠悠而来,及到阵前也并不向主将张温施礼,更不主动告罪。

    二人这幅桀骜不驯的姿态,纵使泥人也会生出几分火来。

    张温虽然性格温和,此刻心中也是大为不满,自己好歹是朝廷钦命的车骑将军,持节在手,拥有生杀大权。

    “董将军、陶校尉。你二人身居军中要职,应当恪守军纪,严律自身,以后莫要在迟到了。”张温板着脸说道。只是他声音本就不大,语气也不重,这番训话实在没什么威严。

    “诺。”陶谦随意敷衍了一句。

    “董某非是故意迟误,今日既是出征之日,军中将士自要别妻告子,少不得耽搁一时片刻。”董卓竟然理直气壮辩解道。他这番说辞毫无道理,也亏他说得出口。

    董卓本就是凉州陇西人,早年又随从张奂在凉州平定羌人之乱,麾下将士大多是当时就已跟随左右的心腹,几乎没有几个是司隶人员,反倒是凉州籍贯最多。

    孙坚见董卓故意狡辩,顶撞张温,心中大怒,在一旁怒目瞪视。董卓身旁一位虎背熊腰之人看到孙坚神色,也是精光四射,怒目回视。

    张温怕孙坚行事冲动,急忙说道:“董破虏如此爱军,也难怪士卒拥护。好了,既然诸军齐整,即可发兵美阳,务必讨平贼寇!”

第一百一十四章 韩遂心机() 
“速去禀告韩盟主,金城太守林冲传有急报!”呼延灼一路马不停蹄,来至冀县的汉阳太守府,向门卫说道。

    “韩盟主和边盟主、北宫大人、李大人已经领兵前往司隶,并不在太守府中。”门卫回道。

    “什么?”呼延灼心中一惊,急忙又问,“盟主几时出发的?”

    “今早清晨开拨,出发已有半日。”门卫答道。

    呼延灼暗道糟糕,急忙上马出城,挥鞭追往司隶而去。

    原来西凉叛军攻下汉阳郡治所冀县之后,又一举攻下凉州州府陇县,士气大盛。

    几位首领商议之后,不满于占据西凉苦寒之地,索性带领兵马,打着“清君侧、除宦官”的名义,直接杀奔司隶。

    司隶乃大汉十三州之核心,下辖河内郡、河东郡、弘农郡、河南尹、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共7郡106县。其中,司隶西部的三郡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又并称为“三辅”,是汉室皇陵重地,旧都长安也位于三辅正中,至于国都洛阳则位于司隶东部的河南尹。

    凉州汉阳郡接壤司隶右扶风,边章、韩遂、北宫伯玉、李文侯四人率领兵马数万,一路势如破竹,连破汧县、渝麇、陈仓、雍县、郿县五城。

    汉廷的右扶风长官鲍鸿连战连败,只能退守美阳城,等待车骑将军张温所率的大军支援。

    呼延灼自冀县离去之后,又连追了五天五夜,方才在郿县追上西凉大军。西凉之地盛产良马,四位头领的麾下兵马均为骑兵,军中又多为羌胡之人,因此不但行进迅速,而且骁勇善战、所向无前。

    降生在西凉的玩家,若无过人的骑术与武艺,是很难被重用的。也正因如此,做为“凉州五虎”的林冲等人才能迅速被赏识提拔,毕竟这五人早在《大宋王朝l》中就是传奇团队“聚义厅”的核心人物,不止武艺精湛而且作战勇猛。

    此刻的郿县之中,数万西凉将士聚集于此,城中的空地之上到处燃着篝火,烤着肥羊,羌人、胡人、汉人都是载歌载舞,酒肉相庆。

    “启禀盟主,末将奉大哥林冲之命,前来传递密报。”呼延灼风尘仆仆,总算是见着了韩遂本人,施礼拜道。

    “进帐再说。”韩遂扶起呼延灼,避开只顾欢庆的北宫伯玉等人,回到自己军帐之中。

    西凉叛军名义上虽然推举边章、韩遂二人为盟主,但实际上势力错综复杂。

    北宫伯玉深得羌人拥护,麾下士卒尽为羌骑,数量最多也最为勇悍;李文侯则深得胡人拥护,麾下士卒多为胡骑,数量略次。在西凉叛军之中,这二人才是实际掌权人,至于边章和韩遂,更像是名望图腾,毕竟边韩二人曾是凉州名士。

    四人之中,韩遂势力最弱。论兵力,他最少;论名望,他也逊于边章。西凉叛军提起边韩二位盟主时,也是边字在前,韩字在后。

    虽然如此,但林冲等人更愿意追随韩遂,暗地里秘密替其招兵买马,蓄养势力。至于跟随韩遂的原因也很简单:一是四人之中,只有韩遂才是历史上名震西凉数十年的大诸侯,其他几人不过是昙花一现而已;二是韩遂心机深沉,谋略深远,平日里的谈吐见识,明显高出另外几人,显然更有前途。

    韩遂屏退左右之后,方才说道:“林太守有何密报传来?”

    “数日之前,我大哥获知密报,言说汉廷震怒于西凉之事,已派张温为将,征调各地精锐前来围剿,其兵力恐怕不下于五万。此事危急,是否需要和几位头领商议?”呼延灼如实说道。

    韩遂闻言不答,又问道:“可知征调了哪些人员?”

    “受征调之人有周慎、董卓、孙坚、陶谦、公孙瓒……”

    韩遂听到董卓名字之时,眼中精光一闪转瞬即逝,抚须片刻之后方才说道:“此事务必保密,不可告知旁人!你不要在此耽搁,速速赶回金城,让林太守随时待命,做好御敌准备。”

    大敌在前,韩遂不与其他首领共同商议御敌之策,却让远在金城的林冲做好御敌准备。呼延灼心中百思不得其解,但他也并不敢多问,只好一边飞鸽传书给林冲,一边赶回金城。

    “六弟,你觉得韩遂这话是什么意思?”林冲心中也很是不解,只好向同伴朱武问道。

    朱武是林冲带领的梁山旧部中唯一的智将,曾在《大宋王朝l》的“聚义厅”公会任职副军师,但实际上他比正军师吴用更善筹谋,曾在那个游戏之中以八千兵马击破八万辽兵,传为一时佳话。

    朱武略一思索,说道:“韩遂志向远大,不是甘居人下之人。次次张温军势强猛,又有孙坚、董卓为爪牙。我猜他会不会是想借助汉军之手,一举除掉北宫伯玉等人?”

    林冲闻言心头一惊,想了想道:“我知道韩遂与董卓曾在凉州秘密会面过一次,这两个人肯定是一早就认识。这此两军交战,如果韩遂将北宫伯玉、李文侯、边章等人的兵力部署偷偷告知董卓,那么的确有可能借助对方之手剪除这三人。如此一来,韩遂便能独自掌控西凉义军,进而独霸凉州,而董卓也能凭借讨贼功绩加官进爵,再获朝廷重用。”

    “好一条妙计!只不过……韩遂这个方法未免太过凶险,一旦把控不好,咱们西凉义军岂不是面临被彻底剿灭的风险?”作为“五虎”之一的关胜在一旁插口道。

    “所谓富贵险中求’,韩遂既能成一方枭雄,这点胆色肯定是有的。况且,韩遂既然能帮董卓击败叛军,董卓为何不能帮韩遂击退汉军?”朱武深入浅出分析道。

    “有道理。”林冲点头道。

    “五虎”之一的秦明又出言道:“董卓灭杀北宫等人之后,完全可能为了多挣军功,不再相助韩遂,反而将西凉叛军全部扑杀。”

    “不会。”朱武斩钉截铁道。

    “为什么?”众人一起发问。

    “倘若西凉叛军被一举歼灭,最大的功劳必然不会记在董卓头上,而是属于主帅张温;相反,若是汉军诸军不利,唯有董卓斩将立功,那可就大为不同了。各位哥哥还是早做御敌准备吧,韩遂要击退汉军独霸凉州,少不得我们的相助呢。”朱武面带微笑,信心十足地说道。

第一百一十五章 明争暗斗() 
光和七年八月初,张温大军与西凉叛军交战于美阳,汉军初战不利,折损人马数千。

    八月中旬,夜空突现流星群坠,光芒耀射西凉叛军大营,军中马匹嘶鸣不安。韩遂趁机让人在军营散布“不祥征兆”的传言,使得一夜之间西凉叛军军心瓦解。北宫伯玉等人发现麾下将士毫无战意,几经商议之后决定撤兵退守西凉。

    张温首战不利,畏惧于叛军军势,得知西凉大军退兵却不敢下令追击。

    董卓则是主动请缨出战,汉军各部只有陶谦、鲍鸿二人愿意领兵跟随。结果董卓大军有如神助,完全掌控西凉兵马的撤退路线,连战连捷,麾下大将华雄、李傕、郭汜更是分别斩杀贼首北宫伯玉、李文侯、边章。叛军兵马只有韩遂一支得以逃归金城郡榆中城。

    张温见董卓势如破竹,这还得了,急忙令其停驻于汉阳郡望垣城,却让心腹袁滂、周慎等人统帅三万大军前往榆中讨伐韩遂。

    周慎大军围困韩遂于榆中城,久攻不下,佐军司马孙坚建议率领一军断绝金城至榆中的粮道,但并不被采纳。

    与此同时,林冲领着麾下的五千重骑,经由陇西狄道,绕向汉阳平襄。平襄位于榆中与望垣之间,正是周慎大军的粮草转运中心,也是屯粮之地。

    “驾!”林冲狠狠挥着马鞭,带着大军飞驰在大漠荒原之间,滚滚沙尘漫天飞舞。

    “大哥,咱们可就这点家底。真的有把握?”飞驰在林冲左侧的“双鞭”呼延灼大声呼喊道。

    猎猎风声呼呼作响,不高声呼喝根本听不见声音。

    “四哥,决定好的事,就别想那么多!”呼延灼身侧的一将高声说道。

    此人身材修长,手持两条长枪,正是“五虎”之人的老五“双枪将”董平。

    “放心,董卓传来的情报不会错。”林冲一边扬着马鞭,一边答道。

    “大哥就这么相信董卓?”持着一柄大刀的“老二”关胜也出言问道。

    “我相信的不是董卓,我相信的是六弟!”林冲高声答道。比起董卓的情报,他更相信朱武的判断。

    两日过后,囤积大量军资粮草的平襄城燃起滚滚浓烟,本应来此接应的董卓据说被羌人围困在望垣城北,并未能及时赶往相救。

    周慎悔不听孙坚之言,自己粮草反而被断,汉军军心大乱,只能弃辎重而走,结果遭遇韩遂奋力追击,半路又被林冲夹围,损失惨重。周慎所率的三万大军只剩得五千败退司隶,其中大半还是孙坚兵马。

    此战之后,张温麾下诸军损失惨重,只有董卓全军返还,汉军已经无力深入继续征讨;而韩遂则成功吞并北宫伯玉、李文侯、边章等人残部,迅速整合凉州势力,拥兵数万,成为凉州最强豪雄。

    洛阳皇宫。

    汉灵帝听着凉州战事的奏报,脸色难看至极。

    “陛下,方今天下动荡,诸州战事不断,已难募集多余兵马应对西凉叛贼。凉州本是苦寒之地,土地贫瘠,民众多为羌胡异族,生性好斗,难以驯服。臣以为不如舍弃凉州,使羽林兵马固守司隶方为上策。”司徒崔烈语出惊人。

    崔烈,字威考,冀州安平人,本是冀州名士,但因花钱买官,名声衰退,渐渐被世人所不齿,连其儿子崔钧都心生嫌弃。

    汉灵帝昏庸荒诞,明码标价卖官粥爵,如三公之位便标价一千万钱。原本任职廷尉的崔烈通过皇帝傅母程夫人的关系,以五折优惠价格——五百万钱购得司徒之位。可笑的是,汉灵帝后来觉得五百万钱卖亏了,常常懊悔。汉廷之,可见一斑。

    “斩崔司徒,天下可安!”一人忽然厉声喝道。

    出列说话之人,名叫傅燮,字南容,凉州北地灵州人,曾以护军司马身份随皇甫嵩讨平兖州黄巾,擒获渠帅卜已,位居首功。本来按其军功,可以进爵封侯,可惜他素来与宦官不和,不肯与“十常侍”结交,最终被赵忠从中作梗,只被征召为议郎。

    “傅燮于朝堂之人公然辱骂重臣,臣请按律斩之!”尚书郎杨赞是“十常侍”心腹,正愁没有把柄弹劾傅燮,此时赶紧出列参奏道。

    “傅燮言必有因,请陛下听其说完不迟。”大将军何进出列说道。

    何进身为外戚重臣,与宦官集团争权夺利,暗斗多年,早已势成水火,凡是与“十常侍”对立之人都是他维护与拉拢的对象。

    “好。傅燮,你且说来,若是有理,朕恕你无罪,若是妄言,朕便依法治你死罪。”汉灵帝刘宏开口说道。

    “凉州为天下要冲,国家藩卫。高祖平定陇右,武帝开拓凉州,方才斩断匈奴臂膀,使大汉边境安定百年。

    如今凉州治理混乱,出现叛党,陛下寝室难安。崔司徒身居高位,不能为国分忧,却妄言割弃万里疆土,臣实在不解!

    倘若羌胡异族霸占凉州,只会越发猖獗,司隶又岂能安稳?大汉又岂能安稳?崔司徒若是这个道理都不明白,那便是愚昧无知,有何才德身居高位?若是明知此理却还故意说出刚才那番话语,那便是不忠于陛下,斩之可也!”傅燮义正言辞答道。

    这番话慷慨激昂,令不少大臣暗暗称赞,连一向昏庸的汉灵帝刘宏都点头赞许。

    崔烈吓得双腿一软,跪倒在地拜道:“天地可鉴,臣对陛下忠心无二!”

    “起来吧,我知道你们都是想为朕分忧。只是眼下凉州之乱确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