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网游之黄巾乱世-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崔烈吓得双腿一软,跪倒在地拜道:“天地可鉴,臣对陛下忠心无二!”

    “起来吧,我知道你们都是想为朕分忧。只是眼下凉州之乱确实难解。”汉灵帝缓缓说道。

    “陛下,以臣之见,不如先行招安韩遂,以解近忧;再任命忠勇之才赴任凉州,以解远虑。赴任之才,明可治理郡县,暗可招集兵马,如此既可安定民心,也能扫平祸乱。”一个低沉沙哑却又带着几分妖魅的声音说道。

    众人听这声音,便知道说话的必是皇帝新近的两大宠臣之一——中常侍宋猜。

    宋猜面如女相,身似女形,身着女装之时,甚至比寻常女子还要美艳,但他却是个实打实的宦官。传闻宋猜并非汉人,而是出生南越之地的异人,汉灵帝之所以宠信他,似乎是因为一些特殊癖好。

    “宋卿所言有理,不知可有人才推荐?”汉灵帝大赞道。

    “耿鄙、程球皆为忠勇之辈。傅燮、盖勋本是凉州人士,多有战功,此四人皆可重用。”

    宋猜的举荐十分狡猾,其中耿鄙、程球是“十常侍”心腹之人,而傅燮、盖勋确实是忠勇之辈。这么一来,既能免于皇帝猜忌,也可堵住其他大臣的反对之辞;既可将宦官势力安插至凉州,也可将傅燮这个没事就弹劾宦官的刺头支到偏远之地去,可谓一举多得。

    汉灵帝大喜,当下颁旨招安韩遂,封其为安羌将军,许凉州西部五郡交其治理,又任命耿鄙为凉州刺史,程球为治中从事,傅燮为安定太守,盖勋为汉阳太守。

    “陛下,臣请按照讨敌功过,赏罚征西诸军!”大将军何进眼见宦官势力远布西凉,自然不甘落后,急忙开口说道。

    征西诸军之中,以董卓功劳最大,而何进与董卓略有交情,何进自然想趁此机会壮大董卓,也好增强外戚势力。

    汉灵帝觉得何进之话也有道理,当下颁旨免除张温、袁滂、周慎三人官职,又按何进提议将董卓补缺至并州刺史。

    原并州刺史张懿在同胡人交战之时遇害,董卓因此得以补漏。

    谁也想不到,宦官外戚的明争暗斗,却使得凉州并州此后各自崛起一方豪雄!

    汉灵帝平衡了双方提议,正想退朝,忽然又有一人出列说话。

    “臣也有事启奏。”

第一百一十六章 废史立牧() 
    众人定睛看时,发现说话之人乃是位列九卿之首的太常卿刘焉。

    刘焉,字君郎,荆州江夏竟陵人,乃西汉鲁恭王刘馀后裔,身高八尺,貌有威严,历任洛阳令、冀州刺史、宗正、太常等要职。

    “臣以为,方今天下大乱,只因各地刺史太守腐朽无能,盘剥百姓,以致众叛亲离。眼下黄巾动荡、叛贼四起,各郡虽然可以募兵自守,但却不能越境讨贼,难以协同作战。陛下何不挑选清明廉洁之重臣,用以担任州牧之职,取代刺史坐镇一州?如此则既可监察州中官员,任贤免庸,又可统筹一州军事,讨逆平乱!”刘焉声若洪钟进谏道。

    汉廷在各州设置的刺史一职,虽有监察州中官员的职能,却无调动各郡太守的权利,实权有时甚至弱于太守。而各郡太守虽然握有兵权,却又不敢擅自越境作战,只有朝廷授意的持节者才可随意领兵越境征讨,如皇甫嵩、朱儁以及之前的张温等人。因此许多叛贼常常流串于多个郡县,难以禁绝。

    “刘太常所言甚是。”汉灵帝这人好似风中芦苇,见风就摆,听谁说的都有道理。

    “陛下刚刚才任命了耿鄙、董卓为凉并二州刺史,此时贸然废史立牧,恐怕有所不妥。”中常侍宋猜进言道。他好不容易才将耿鄙扶上凉州刺史的位置,这还没正式上任,刘焉就开始搅合,心中自然是不乐意的。

    “太常卿的立牧之说,臣深以为然。陛下并不需将各州刺史尽数换为州牧,只需挑选三州先做尝试,倘若成效斐然,再行推广不迟。”大将军何进立刻反驳宋猜。

    “唔,有道理。那大将军觉得选哪三州为妥?”汉灵帝刘宏问道。

    “益州米贼为患、幽州乌桓侵扰、豫州黄巾复燃,此三州虽然贼势凶猛,但叛贼势力仅占一二郡而已,还远未及凉州、冀州、荆州等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可以先行尝试。臣愿保举太常刘焉、宗正刘虞、侍中黄琬三人为州牧。”何进不止建议立牧的州地,更是直接推举就州牧人选。

    何进推举的人员,表面上不属于外戚势力,实际上都是处于“十常侍”对立面的成员。刘焉、刘虞身为汉室宗亲,虽非外戚势力,但却是反对宦官的强大助力。黄琬则是解除党锢之后重获重用的名士,曾因“党锢之祸”被禁锢十余年,自然也是反对宦官的不二人选。

    “准奏。”汉灵帝刘宏点头称许。当下便命人拟旨,任命刘焉为益州牧、刘虞为幽州牧、黄琬为豫州牧,令三人总揽一州事务,负责任免官吏、安民治政、募兵讨逆等。

    自此之后,州牧独揽一州大权,凌驾于刺史、太守之上,渐渐脱离汉廷掌控,成为威震一方的大诸侯。

    话分两头,且说黄粱所率的虎狼黄巾在此期间休养生息,使得汝南、陈郡焕发生机,民生恢复,一片欣欣向荣。在枣祗、骆俊的治理下,两郡第一批粮食得以大丰收,不止解决了粮草问题,还蓄存了不少。此外,虎狼黄巾还新增了不少兵力,总数已达一万五千余人,而虎狼新军也扩充至4000人。

    黄粱得知朝廷任命黄琬为豫州牧的消息,急忙召集众人商议。

    “主公。我听闻黄琬乃是扇枕温衾’的大孝子黄香曾孙,为人正直,识人善辩,早年曾与名臣陈蕃共事。此人曾短暂任职青州刺史,期间一手举荐曹操为济南国相,后来迁离之时又表举曹操为青州刺史,使青州局势得以迅速平稳。此人若是入主豫州,恐怕不易对付。”戏鸢出言道。

    “豫州州府位于沛国谯县,正是其提拔之人——曹操的祖籍所在地,若其到任之后,必然深得民心。咱们不如先行攻占沛国,使其无法到任。”雷扬提议道。

    “雷渠帅所言甚是。况且陈国、汝南、沛国三郡之地便已占据豫州四分之三,这三郡若是尽归黄巾,那黄琬纵有通天手段,也难掀起波澜。”戏鸢接口道。

    “也好。虎狼黄巾休养了好些时日,正是需要实战提升的时候。”黄粱点了点头,继续道,“此次攻略沛国意义重大,不容有失。军师可有进军方略?”

    “沛国治所在相县,豫州州府在谯县,此二城均有重兵把守。沛国相名为张成,乃是‘十常侍’之首张让的族人,昏庸无能,不足为虑。豫州刺史名为王允,文武兼备,是个不可小视的人物。这二人素来不和,难以同心协力。以我之见,不如兵分两路,主力经陈郡攻取谯县,偏军则直取相县。”戏鸢设谋道。

    “王允?!”黄粱心头一惊,他没料到豫州刺史竟然是这位名人。

    “莫非是王子师?”雷扬也惊呼一声。

    “正是。此人嫉恶如仇、秉公执法,早年在并州太原郡担任小吏之时,便敢诛杀犯法的小黄门赵津,后来更当众指责太守王球贪赃枉法、徇私舞弊,差点被王球收监害死,好在时任并州刺史的邓盛赏识于他,不止将其力保,还邀其担任别驾从事。此后,王允的才德渐渐显露,去年被汉廷三公同时征召,出任侍御史一职。黄巾起义后,原豫州刺史成雍弃城逃跑,朝廷因此将其任命新任刺史。上任之初,豫州一片混乱,州府钱粮俱无,王允能在数月之间稳定沛国局势,驱除沛国黄巾,实属不易。”戏鸢难得地称赞一次对手。

    黄粱眉头紧蹙,心中暗道:这个王允看来的确就是历史上那个牛人,这货可是在演义中以貂蝉为饵巧设连环计,诱使吕布诛杀董卓的幕后主谋,其心机之深沉非同一般,恐怕不比

    “众将听令!”

    “在!”

    “许褚、戏鸢、周仓、何曼、黄连、范韬,随我领三千虎狼黄巾、四千虎狼新军,进兵至陈郡苦县。”

    “诺!”

    “淳于琼,命你单领一军,许定、徐福二人为副将,领三千轻骑,直取沛国相县!”

    “诺!”

    “雷扬,命你暂代汝南太守一职,率吕范、枣祗二将,领三千强弩,负责守护平舆。”

    “诺!”

    “传令新平杨雄,命其率陈到四将,领三千轻骑,移驻苦县,与我大军汇合。”

    “诺!”

    “传令陈县程寒,命其率刘辟、龚都,领铁甲两千,移驻长平,防范颍川汉军。”

    “诺!”

    “传令陈县骆俊,命其领强弩一千,负责守护陈县。”

    “诺!”

    黄粱带领虎狼黄巾重兵出击,显然志在必得。

    但王允把守的豫州州府——谯县是否真的就能轻易攻破?

第一百一十七章 铁打铜铸() 
沛国谯县,豫州刺史府。

    “明公,黄粱屯积重兵于苦县,距离谯县不过数十里,此时正当严守州府为上,为何还要分兵赶往相县?”一位三十来岁的幕僚向正襟危坐于大厅正中的男子问道。

    “黄粱屯兵苦县,看似只图谯县,实则不然。我料此人必会另谴偏师袭取相县。”男子答道。

    “朝廷既已颁旨任命黄琬为豫州牧,明公不日便将离任,何必管他相县?况且沛国相张成乃是十常侍’之首——张让的族人,与明公素来不和。咱们只需坚守谯县,等候黄琬大人前来交接便好。”那幕僚又说道。

    “文亮此言谬矣。王允一日没有离任,便一日还是豫州刺史。何况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岂能因一己私怨而置相县于不顾,使大汉疆土沦落贼人之手?”男子蓦然起身,正色说道。

    原来这个年近五旬、神色威严的男子,便是豫州刺史王允。

    王允,字子师,并州太原郡祁县人,历任并州别驾从事、侍御史等职,曾相助皇甫嵩、朱儁击败波才、彭脱黄巾军。

    王允为人正直,上任豫州刺史不久,便发现沛国相张成徇私枉法,因此上书弹劾。只可惜大太监张让从中作梗,弹劾不但未能奏效,反而因此与其结怨。

    “是,属下明白了。”那幕僚面带惭色,心中却不由对王允越发钦佩。

    这位幕僚名叫尚爽,字文亮,并州五原郡九原人,也是一位并州名士,精于筹谋,为王允所赏识,因此被任命为从事一职。

    尚爽似乎心中仍带疑虑,过了片刻又道:“只是高都尉驰援相县的兵马不足千人。这……”

    王允双眼凝神,似乎洞穿了尚爽的心思,笑道:“你是觉得高都尉的七百兵力实在太少,派他协守相县还不如不去?”

    尚爽低头不答,显然已经默认。

    “文亮,你未免太小看了叔达,他的七百兵马可非寻常士卒可比。只怕三千贼兵也未必是他对手!”王允手捻胡须,信心十足地说道。

    “对了,城防的事情进行得如何了?”王允又问道。

    “有文举亲自督促此事,明公就放心吧。”尚爽答道。

    “唔……文举做事我自然放心,不过还是不可大意。黄粱毕竟不是波才之流,此人不但诡计多端,善于用兵,帐下更有投石车这样的攻城利器。你再亲自跟负责加固城池的刘馥交待一番,不可留有漏洞。”王允肃容说道。

    “诺。”

    陈郡苦县。

    此时的虎狼黄巾和虎狼新军已经聚集万人。

    黄粱与杨雄汇合之后,休整一日便挥军东进。

    但见黄色的虎狼旌旗迎风招展,大军人马整整齐齐,浩浩荡荡杀至沛国境内。

    虎狼黄巾入境之后,沿途并未碰到一兵一卒,帐下诸将难免生出轻敌之意,连黄粱自己也觉得高看了王允。

    及至来到豫州州府——谯县的城下之时,众人方才吃了一惊。这谯县的城墙又高又大,巍峨雄壮,墙上隐隐有金属光泽,城墙四周由一条护城河围绕,河水宽愈三丈,不知深浅。四道城门更是外覆铜铁,当真是坚若金石。

    只一座城池竟然生出边关的雄伟险峻之气。

    黄粱看到这座大城,不由倒抽一口凉气,哪里还有半分轻敌之心。

    此城之坚固,不知强于平舆、陈县多少倍,实为黄粱生平见过的最大城池。即便此次携带了四部投石车,他也没把握能快速破城。

    “大胆黄贼,竟敢纠合逆兵,进犯州府!我王允绝不会让你得逞!”城楼之上一位相貌威严的中年男子高声厉喝道。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眼下宦官弄权,贪污横行,民不聊生,汉廷早已腐朽不堪。王刺史你又何必徒劳挣扎?”黄粱驱马而出,隔着护城河高声应道。许褚则是护卫在侧,不离半步。

    “狂妄反贼,竟敢在此妄议天命,蛊惑人心!朝廷之事,岂是你这草莽之辈可以非议?身为大汉子民,为逆作乱,按罪当诛九族!”王允戟指黄粱骂道。

    “我替天行道,为民做主,何罪之有?!”黄粱接口厉喝,举鞭遥指王允继续道,“我虎狼黄巾纵横豫州,却不掠百姓分毫钱粮,反而赈粮救难,使数万流民得以安居。比贪赃枉法之沛国相张成如何?比弃城逃跑之前刺史成雍如何?比买官粥爵之朝堂公卿如何?比荒淫无道之昏庸皇帝又如何?这天下疾苦千千万,王刺史为何独独管顾刘家江山?这汉室早已病入膏肓,岂是你一人能扶得起来!”

    “住口!妖言惑众,一派胡言!你这贼人目无纲常,口出狂言,作乱犯上,早晚死无葬身之地!放箭!”王允气得须发怒张,脸色铁青,直接让人乱箭射出。

    黄粱隔离城池较远,只有零星几支羽箭能够射到面前。

    许褚生怕黄粱遇险,直接挡在身前,手中宝刀一个旋转,将来箭纷纷打落。

    “无耻老儿,可敢与许褚一战!”许褚猛然喝道,声若虎豹。

    城上众人,听这声音全都吓了一跳,又见此人身姿雄壮,更是诧异。

    王允出身并州,见惯了粗猛的北方健儿,自己也曾习武多年,但看到许褚的雄姿也不禁暗自心惊,暗道:这虎狼黄巾难怪能够纵横陈汝之地。

    王允尚未答话,早有一人抢先出言道:“好你个许褚!你本是沛国谯县人氏,为何要助纣为虐?”

    说话之人约有三十岁左右,身高七尺,头戴缁布冠,身穿儒士袍,面如白玉,丰神俊秀。

    许褚冷冷道:“哼!你们这些狗官只知盘剥百姓,哪里管顾我们死活?主公使我族人食饱衣暖,我不替其卖命,难道替你这狗官卖命?”

    那人喝道:“许褚!你身为汉民,举兵反汉,是为不忠!不顾族人安危,投贼事敌,是为不孝!只为些许私利,屠戮同乡,是为不仁!身为谯人,倒戈故土,是为不义!你这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无耻之徒,有何面目立于此地?”

    许褚擅于斗阵,可不善于斗嘴,被这人一顿臭骂,直气得暴跳如雷,举着白虎修罗刀哇哇乱叫,却不知道如何还口。

    “叮!虎狼黄巾许褚与名士孔融舌战失败,魅力…2。虎狼黄巾士气…20,全员武力属性…5;王允军士气+40,全员武力属性+10,防御+4!”

    系统提示一响起,黄粱、杨雄以及“虎狼新军”的玩家不禁异口同声发出了一声“卧槽!”

    “卧槽!什么情况?“

    “卧槽!许褚斗阵会输?”

    “卧槽!不是斗阵?咋变成舌战了?”

    “卧槽!这都行?!”

    “卧槽!孔融???”

第一百一十八章 出师不利() 
虎狼新军的成员们显然因为这条预想不到的系统公告变得喧哗起来。

    黄粱心中暗自吐槽好你个孔融,不好好在家让梨,跑来这里趟什么浑水?这仗还没开始打,自己部队的士气就下降了一大截,再让你说下去,我这军心指不定乱成什么样子。

    黄粱急忙将许褚召回本阵,命令四台投石车同时发起进攻。

    只见半空中圆石划出四道弧线,飞向城墙。

    “嘭…嘭…嘭…嘭!”四块巨石砸在城墙之上,声若惊雷,碎石飞溅。

    但见被巨石砸中的墙体,只是微微显现出一丁点凹坑,那重愈百斤的巨石竟然对其影响甚微。

    “什么?!”黄粱惊呼一声。

    “妈的,这还真是铜墙铁壁啊!羊毛,看来这座城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打啊。”一向乐观的杨雄也忍不住皱紧眉头。

    “不愧是豫州州府,这城墙恐怕是用铜水浇铸加固过。”戏鸢也不由啧啧惊叹。

    “看这情况,单靠投石车只怕一个月也破不了城。军师可有良策?”黄粱问计道。

    “依我猜测,王允的守城兵马应当不多。只可惜我们军中没有云梯,云梯既可当做桥梁,越过护城河欺近城下,也可架梯强攻城头。”戏鸢顿了顿伸出两个手指,继续说道,“眼下强攻之法已不可行,若要破此坚城,便只剩下两个方法。”

    “什么方法?”黄粱急忙问道。

    “一是诱使王允出城交战,趁机一举歼灭;二是除非城中生变,由内破城。”戏鸢答道。

    “唔……”黄粱沉思不语,过了片刻才道“传令诸军围住城池,各部轮流上前挑衅辱骂,直至对方出城交战为止。”

    虎狼黄巾在谯县城中并无内应,想要此城由内生乱,实在渺茫。

    眼下之计,也只能不断挑衅城中将士,看是否能够激其出城交战。

    一连五日,黄巾众将轮番叫骂,王允只是装作未见,龟缩不出。

    四部投石车齐聚西门之外昼夜攻打,城门却依旧坚如磐石。

    虎狼黄巾中军大营。

    黄粱与戏鸢正对着沙盘苦思破城之策。

    “主公,急报!”李当忽然飞马进帐来报。

    “何事慌张?”黄粱见李当神情有异,知有大事发生,急忙问道。

    “汉廷新任的豫州牧黄琬并未奔谯县而来,而是半道停驻在颍川阳翟,以州牧身份命令颍川太守张超纠合兵马杀向陈郡!兖州陈留太守张邈也在黄琬请求下出兵相助。此外……”李当说到最后吞吞吐吐。

    “磨蹭什么?有话快说!”杨雄本就心头烦躁,直接喝道。

    “相县传来消息,淳于将军斗阵不利,初战不但折了八百人马,还身负轻伤。”李当唯唯诺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