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恐惧,再加上李成对辽城将士的掌控力不足,北夷的第二次进犯大梁再次以战败告终。
看着北夷人像是在庆祝着什么一般高呼着呼啸而去,大梁的将士们又是惧又是愧的,后来也不知道怎么的,辽城的百姓与将士,竟是将才到了辽城没多久的沈熙当作了救命稻草,齐齐向沈熙请命,一定要沈熙领着辽城的将士作战。
这可将李成气惨了。
可沈熙这时候才到了辽城没几日,要说这是沈熙谋划的,那还真有些牵强。
换一句话说,这就是民心所向!
纵是李成是景泰帝下了圣旨派到辽城来的,他也不可能说出什么来,毕竟,辽城的将士百姓们之所以会如此,还不是因为李成一连吃了两场败仗?
李成也确实没什么底气发怒。
这件事并没有因为李成的不乐意就平息下来,反而经过几日的发酵之后反而愈演愈烈,甚至辽城都开始有了一种说法,说是如今辽城有难,已故的穆宗他老人家不忍叫辽城的百姓再受那战乱之苦,是以特意让了穆宗的曾孙来到辽城……
穆宗都已经驾崩几十年了,这样的说话自然是再牵强不过,但架不住辽城的百姓们乐意相信呀!
于是,本就得了辽城百姓的心的沈熙,这下简直被辽城的百姓们当作是救世主一样对待了,主动请命要求由沈熙来领兵作战的人越来越多,这种声音也越来越响亮。
纵是李成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但他在辽城本就不得人心,还真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也就是在这时候,上次尝到了甜头的北夷人再次卷土重来。
敌人已经兵临城下,偏偏大梁这边连到底该由谁领兵都没能确定,这一仗要如何打?
李成自然是心急如焚,但有了将士百姓向沈熙请命一事之后,辽城的将士他是一个都调动不了了,就算是急也毫无办法。
可敌人都已经来了,这仗总不能不打吧?
无奈之下,李成也只有亲自恳请沈熙出面。
按着李成的想法,沈熙不过是个尚未及冠的毛头小子,就算在中军都督府练兵练得像模像样的,却也从未领过兵,更别说是打仗了。
他先退上这么一步,让辽城的百姓们如愿了,但在战场上真正作主的还不是他?
只不过,让李成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一步退了,就再没重新走回来过。
李成以前是不相信有什么人是生而知之的。
就比如这打仗。
这世上的将领,哪一个不是领兵多年,有了无数的作战经验之后,才能成就一代名将的?
那些个初上战场的毛头小子,能不两股战战就已经算是表现得好的了。
李成对沈熙可没有多少的期待,甚至,因为辽城的百姓不将他当回事,非要请了沈熙领兵一事而存了心的想要看沈熙的笑话。
然而,沈熙再度叫李成失望了。
虽是第一次上战场,但沈熙的表现……
就算李成再怎么不甘愿,他也不得不承认,沈熙的表现足以用惊艳二字来形容。
北夷人本就生得高大粗犷,再加上这是战场上,那些北夷人看着更多了几分狰狞,若是胆子小些的人,只看上这么一眼就要心生怯意了,更别提是要与之作战了,但沈熙不仅没有怯场,甚至还执意要亲自领兵出城应敌。
李成原是不允的。
沈熙的身份本就贵重,再加上这里还是辽城,要是沈熙出了什么事,只怕辽城的百姓会当场就将他给撕了!
可是,沈熙又岂是会被人随意劝止的人,压根儿就不听劝。
而下面的将士呢,一个个的也不管这是什么场合,一听沈熙要亲自出战,竟然丝毫不怀疑沈熙的本事,还简直将沈熙当作是战神来看待了,竟然也跟着热血沸腾,喊着要与端郡王并肩作战这样的口号来。
可将李成气得够呛。
但李成又能怎么办?
他虽是总领着辽城的战事,但现在辽城的将士压根儿就不听他的,他要是执意拦着,只怕在辽城百姓的眼里,他这是要拦着沈熙建功立业呢!
无奈之下,也只能应了。
而沈熙,也确实没有叫辽城的百姓失望。
有了沈熙出战,辽城的将士们自然士气高涨,心里对北夷人的那点畏惧更是半点不存,一个个的都热血沸腾嗷嗷叫着往外冲,誓要将北夷人赶出大梁的国土。
这一战,最后以大梁大胜告终。
这还是北夷进犯之后,大梁打的第一次胜仗,意义自然非凡。
一连几天,辽城里热闹喜庆得就跟过年一样。
事实上,也确实快过年了。
打了这场胜仗,沈熙倒没有从此就洋洋自得起来,而是在这一战之后立即就写了折子让人连夜送往京城,向景泰帝请罪。
请什么罪?
自然是擅自干涉战事的罪了。
若沈熙是景泰帝点的辽城之战的将帅,那他打了胜仗自然是件大喜事,更是一个大功劳,但偏偏沈熙不是,还是以那种方式领的兵,就是沈熙不说,景泰帝也必会知道辽城发生了什么。
与其如此,倒不如沈熙自己上一道折子请罪了。
沈熙不仅请了罪,还在折子上诉了好一通的苦,道是既然辽城之乱已经平息下来了,那他也该功成身退回京城了。
现在,折子才递上去没多久呢。
听元宵如此说,沈熙也点了点头。
倒是汤圆,还有些放不下心来,“郡王爷……万一皇上真的将您召回京城……”
沈熙上折子请罪,再自请回京,不过也就是以退为进罢了。
但若是景泰帝真的一道旨意将沈熙召回京城……
那岂不是白忙活一场吗?
沈熙闻言眼中微微一闪。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若是皇帝舅舅真的要召我回京,那也正好,郡王妃差不多也要临盆了,我本就说了要陪着她一起迎接孩子降生的……”
第418章
沈熙的话也没有任何的勉强。
就如他所说的那般,若是景泰帝真的召了他回去,那他说不定还可以看到他与徐玉见的第一个孩子出生。
这也是一件喜事不是?
只不过……
沈熙觉得,景泰帝多半是不会将他召回京城的。
辽城的战事可还没有结束,又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真要是将他召回去了,指不定辽城还要出什么乱子。
虽是如此,但景泰帝的心里只怕是不会舒坦的。
穆宗……
就算是几十年过去了,但穆宗以及穆宗的血脉,仍是安宗这一脉心里的那根刺。
也亏的穆宗只有端王这么一个儿子,端王又早逝,只留下安阳郡主一个女儿,若是穆宗一脉还有姓慕的男丁……
那还指不定会发生什么呢。
沈熙在这个时候上这么一道折子请罪,不管怎么说,景泰帝也是绝对不能发作出来的。
元宵看了汤圆一眼,“就你这猪脑子哪里能想出什么好歹来,现在就是皇上想将咱们郡王爷召回京,也得看看辽城这么多人答应不答应!”
这里只有他们主仆三人,元宵说话自然也用不着如何遮掩着。
他说的没有半点错,现在的情况可由不得景泰帝,以沈熙在辽城的厨房,他要是真的回了京城,辽城只怕立刻就又要乱了起来。
到时候,再想平息下来,可就没有之前那样简单了。
景泰帝稳坐帝位几十年,又哪里会不知道厉害?
沈熙心里也是知道这一点的。
景泰帝既然决定了让他来辽城,在辽城的战事彻底平息之前,只怕是不会轻易让沈熙回京的。
对此,沈熙倒也没什么好高兴的。
也不知道……
恬恬现在如何了。
……
京城。
小年祭灶之后,朝中也就暂住了政事,百官亦都得了恩典放假回府,要到来年上元之后,才会重新上朝。
当然了,对如今的端郡王府来说,反正唯一在朝中为官的沈熙远在辽城,这百官放假一事,与她们倒是没什么关系的。
腊月二十八这日,徐玉见早早的就起了身。
倒不是她醒得早,而是她这一晚都没怎么睡好。
平时夜里徐玉见睡得倒是沉,不过昨儿夜里孩子在她腹中翻腾了大半宿,连带着让徐玉见也跟着折腾了大半宿,到天都开始蒙蒙亮了,这才好歹算是歇下了。
原本晚上没睡够,早上应该多歇一会儿才是,哪里能想到徐玉见还没醒呢,就又被腹中孩子一脚给踢醒了。
这一醒,自然也就再睡不着了。
抚着肚子,徐玉见有些无奈,又有些宠溺地道:“真会折腾人……”
然后才唤了丫鬟们进来服侍。
才穿戴好了,安阳郡主也到了。
因为这几日徐玉见随时有可能会发动,所以安阳郡主每天都是早早的就到了东篱轩来,唯恐自己一个错眼,徐玉见这里就有了动静。
今天自然也不例外。
安阳郡主进来的时候,徐玉见正扶着锦年和锦华的手往外走。
虽是冬日,但因屋里暖和,是以徐玉见倒也并未穿得多厚重,也正因为如此,将衣服高高顶起来的肚子才显得更明显,叫安阳郡主瞧了都不由有些胆战心惊的。
“恬姐儿,你可慢着些!”安阳郡主忍不住道。
一副恨不得亲自过去扶着的模样。
徐玉见抬头冲着安阳郡主笑,“母亲,不碍事的。”
两人略说了两句话,就吩咐了人摆早膳。
今年没有三十,明儿就是除夕了,府里什么都准备好了,那些媳妇婆子自然不会再过来,东篱轩也跟着安静了下来。
安阳郡主今儿是打算就呆在东篱轩哪里也不去的。
不过,两人才用完早膳不久,宫里就传了景泰帝的口谕,道是景泰帝宣安阳郡主入宫。
安阳郡主和徐玉见心中都惊讶不已。
景泰帝宣安阳郡主入宫?
前几日,宫里就已经传了话下来,辽城如今战事未休,景泰帝时刻牵挂着战事,自然没有心情惦记着宫宴,因而今年宫中同样不设宫宴。
宫里是不是设宫宴,对安阳郡主和徐玉见来说没有什么不同,反正她们都不会去的。
但这个时候,景泰帝竟然传了口谕让安阳郡主进宫……
两人都第一时间想到了沈熙。
不过,最近也没听说沈熙那里有什么事啊。
虽然心中狐疑,但景泰帝的口谕都到了,安阳郡主自然也不会拖延,赶紧回了安和院重新梳妆打扮了一番,又换上她的诰命服饰,这才匆匆进了宫。
安阳郡主离开后,徐玉见又扶着丫鬟们的手在屋里走动了一圈。
虽然只是略走动了一番,但挺着这么大的肚子,辛苦是再所难免的。
好在,用不了几日就要生产了。
想到生产,徐玉见是既有些畏惧,又有些期待,还隐隐觉得即将松口气。
她虽然活了这几世,但生孩子却还是头一遭,都说生孩子无异于走一遭鬼门关,纵是徐玉见嫁的是沈熙,自打有了身孕之后便得到了极好的照顾,但谁又能说生产时就一定能平安无事?
至于期待,当然是期待自己的孩子出生了。
不过,这女子怀着身孕也确实是辛苦,想到生产会觉得轻松也是难免的。
在屋里走了几圈,徐玉见就重新歇着了。
才歇得气息变匀了,锦玉就进来禀报:“主子,林太医来了。”
“快请。”徐玉见忙道。
自从她怀了身孕以来,一直都是林太医替她请脉,尤其是近段时间,为了以防不测,更是被安阳郡主接进了郡王府,每日替徐玉见请一次平安脉。
这近一年以来,林太医确实事事尽心的。
因而,徐玉见自是对林太医极为敬重。
不多时,林太医就进了屋。
林太医是医者,年纪又大了,不过是请个平安脉而已,自然也用不着有什么忌讳的。
请完脉,林太医笑着道:“郡王妃请放心,郡王妃和腹中麟儿都安好,但这两日需得格外的小心才是,生产要用到的东西最好也随时备着……”
这是说,徐玉见随时都有可能发动。
第419章
听完林太医的话,徐玉见身边的几个丫鬟都心中一凛。
之后,林太医前脚才离开了,锦年几个不放心之下,就再将徐玉见生产时要用到的东西重新细细检查了一遍,热水时时备着,干净的棉巾、剪刀等物,还有产房是不是布置好了,产房里的地龙烧好没……
等等。
直到确定一应东西都备得妥当整齐,这才算是放下心来。
徐玉见看几个丫鬟如此,倒是忍不住笑道:“瞧瞧你们,都年纪轻轻的,倒是跟个婆子一样这里操心那里操心的……”
锦年几个都未因徐玉见的打趣而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倒是锦年,听徐玉见提到“婆子”二字,眼里突然一亮,拿了手拍在自己的额头上,“对了,郡主不在府里,咱们几个又没有什么经验,总要寻一位有经验的嬷嬷过来照应着才妥当……”
然后连忙让人去安和院请荣嬷嬷。
徐玉见自然不会拦着。
荣嬷嬷跟随安阳郡主多年,虽然自己没生养过,但当年也是亲眼看着沈熙出生的,自然是有经验的,请她过来坐镇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不过……
徐玉见也有些好笑。
瞧瞧锦年她们的模样,就好像她现在就已经发动了一般。
荣嬷嬷不多时就到了东篱轩。
锦年去得急,荣嬷嬷还以为徐玉见已经发动了呢,几乎是一路跑过来的,可是狠出了一身的汗,直到见着徐玉见还好好的,这才算是松了口气。
徐玉见连忙吩咐丫鬟们给荣嬷嬷上茶,“……都是锦年这丫头,连个话也说不清楚,累得嬷嬷大冬天里出这么一身的汗……”
荣嬷嬷年纪大了,歇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
“郡王妃可别苛责锦年了,也是老奴一见着锦年来了,便以为是郡王妃这里发动了,连话都没来得及问清楚,就拖着锦年过来了……”荣嬷嬷道。
徐玉见笑着摇了摇头。
之后的一下午,荣嬷嬷都一直在东篱轩里伴着徐玉见。
倒是安阳郡主,一大早就进了宫,却是这么久都未回府。
到底是出了什么事?
徐玉见心里的疑惑越来越盛。
一直到天都擦黑了,安阳郡主才总算是回了府。
安阳郡主也能猜到徐玉见心里着急,一回了府就径直往了东篱轩来。
见安阳郡主进了屋,面上也没有什么不对的,徐玉见倒是松了口气,“母亲您可算是回来了,宫里到底是出了何事,皇上为何会突然召了您进宫?”
这都腊月二十八了,眼瞅着第二日就要过年,就是景泰帝这个帝王,这两日也该安心歇着才是,这时候将安阳郡主召进宫去,确实有些奇怪。
安阳郡主坐下喝了口茶,这才道:“是为了熙哥儿的事。”
果然。
徐玉见略带了疑问地看向安阳郡主。
她倒也不急,安阳郡主只有沈熙这么一个儿子,若是什么坏事,她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保持平静,只看安阳郡主的神色就知道,沈熙定不会有什么事。
安阳郡主又接着道:“辽城来了战报,大梁打了胜仗。”
徐玉见更不解了。
打了胜仗,这是好事啊。
“不过……”安阳郡主顿了顿,“这次领兵打了胜仗的,是熙哥儿。”
徐玉见这才没忍住惊呼出声。
沈熙去辽城,是为了平息先前的辽城之乱的,他又不是领兵作战的武将,为何这第一场胜仗还落到了他的头上?
而且……
战场上刀剑无眼,也不知道沈熙有没有受什么伤……
安阳郡主也没瞒着,接下来就将辽城发生的事讲了一遍,然后摇头道:“熙哥儿也太胆大了些,那些北夷人一个个都凶神恶煞的,他一个从未上过战场的,竟然敢就这样领着兵冲了出去!”
在宫里听到这件事的时候,安阳郡主也是又惊又怕的。
徐玉见心头也是一紧,“母亲,那,夫君有没有受伤?”
安阳郡主摇了摇头,“那倒没有听说,熙哥儿从战场上下来之后,就写了折子向皇上请罪,皇上就是因为这请罪的折子才特意召了我进宫……”
一直到现在,安阳郡主都还记得,景泰帝看向她时,那隐隐带着打量的眼神。
就好像……
在透过她看别人一样。
看谁?
自然是沈熙了。
毫无疑问,沈熙的作为让景泰帝生出了更多的猜忌,只不过,以现在的形势,景泰帝不可能将沈熙召回京城而已。
安阳郡主平时虽然并不关心政事,但她怎么说也是皇室郡主,又如何能看不清楚这一点?
“皇上这次召了我进宫,不仅没有怪罪熙哥儿的妄为,反而还对熙哥儿大加赞赏,道是熙哥儿果然不愧是皇室血脉,年纪轻轻就有勇有谋,实在堪称少年英才。”
说到这里,安阳郡主面上还有些恍惚。
她想起,那时景泰帝的神情。
本就是冬日,才下午天色就已经有些暗了,殿内并未掌灯,景泰帝的一张脸倒有一半隐在了这暗色之中,叫安阳郡主有些看不清。
就在这时,景泰帝那似乎带着笑意,又似乎没有的声音传了过来。
“世人都道熙哥儿是个纨绔,行事也最是荒唐,如今看来,世人对熙哥儿都颇有误解啊……”
听到景泰帝这句话,安阳郡主那时不知道怎么的心头就是一凉。
后来,景泰帝的头风又犯了,一张脸扭曲得紧,额头上更是浸出一颗颗豆大的汗珠,极为骇人。
安阳郡主先是吓了一跳,之后连忙让内侍请了太医过来,一群太医忙活了好一阵才将景泰帝的情况稳定下来。
安阳郡主也是到景泰帝好转之后,才出了宫。
“皇上这是对熙哥儿生了戒心了。”安阳郡主低声道。
徐玉见闻言微微一顿,“母亲,皇上何时对夫君没有戒心过?”
安阳郡主心里本有些担忧的,但听徐玉见这样一说,又莫名的心中轻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