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子薨了,对当时的其他几位皇子来说自然是天大的喜事,这意味着原本绝无可能坐上那把龙椅的他们有了这么一个机会。
于是,几位皇子各自携了自己的拥趸,将朝堂都搞得乌烟瘴气的。
在那时,如今的景泰帝,算是几位皇子之中最小,亦最势弱的一位。
但谁能想到,这最不惹人注意的一个,竟然能一步步杀出重围,最后坐上了所有皇子都想坐的那把椅子。
景泰帝的手段,由此就可见一斑了。
汤圆听了沈熙的话就是一愣。
如果说,景泰帝早就对成国公府的事一清二楚,那么,当初自家主子,又怎么可能差点丧命于一个丫环出身的姨娘手里?
沈熙能看出来汤圆在疑惑什么,对此却不置一词。
他如今是穆宗一脉唯一的男丁,就算他不姓慕,但皇室又如何可能不警惕着他?
就算穆宗之事离着现在已经过去了好几十年,但民间可也一直没断过安宗一脉的皇位来得名不正言不顺这样的言论。
这样的话听多了,景泰帝若是对他没有任何的防备才怪。
景泰帝在成国公府不可能没有人,当初桃姨娘算计着想要沈熙的命的事,景泰帝只怕也八成都是知道的,至于为什么没有制止?
呵。
沈熙一死,穆宗一脉除了安阳郡主之后就再无任何血脉了,以安阳郡主与沈兆临之间的关系,若沈熙真的出了事,又哪里还有可能生下另一个儿子?
一个无子的郡主,就算流着穆宗一脉的血,在景泰帝眼中,又能值当什么?
如此不用自己动手,也不会招来任何非议就能让穆宗一脉的血脉断绝,景泰帝又如何会制止?
就是那些辽城的百姓,真要闹起来了,直接将罪魁祸首推出去,不也就行了?
沈熙猜想,这大概就是景泰帝当时的想法了吧。
景泰帝既然将成国公府的事看在了眼里,自然也能知道更多。
沈熙查到的那些,又哪里有意外?
就算他不把这些送到景泰帝眼前,想必景泰帝也是心知肚明的,只不过因为某种原因没有声张出来而已。
想到这些,沈熙道:“将查到的这些都整理出来,我要立刻进宫将这些呈给皇上。”
汤圆立即应了“是”。
吩咐完这些,沈熙话题又是一转,面上的神色变得轻松了起来,“将这些交给皇上之后,我也该出门避避风头,等到咱们回来,想必皇上也能给个处置了才是。”
汤圆和元宵低头应诺。
然后,沈熙看似不经意地道:“我的私产里,灵华山脚下,也有一个庄子吧?”
元宵第一时间就应道:“回主子的话,主子名下确实有一个位于灵华山脚的庄子。”
沈熙很是满意地点头,“听说灵华山的秋菊之美名扬京城,现在正好也快至重阳了,那就选了这个庄子住上几日吧。”
元宵点头,已经在心里思索要如何安排这次的行程了。
但汤圆却一脸疑惑地看了看自家主子,又看了看元宵。
“主子……”汤圆很是不解,“小的怎么不记得,主子名下还有一个位于灵华山脚的庄……”
汤圆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元宵一把捂了嘴。
元宵面色不变,朝着沈熙躬身一礼,“主子,小的这就下去安排去庄子上小住的事。”
然后不由分说拖着汤圆就往外走,只留下汤圆的呜咽声。
直到出了院子,元宵才松了手。
汤圆先是狠狠吸了两口气,然后一脸愤怒地瞪着元宵,“元宵,咱们好歹也一起额侍候了主子这么多年,怎么着也有些情分了吧,你这是哪里看我不顺眼想当着主子的面捂死我?”
元宵用着一种看傻子的目光看着汤圆。
他也是第一次知道,汤圆都服侍了主子这么多年,竟然还不会看主子的眼色。
在汤圆肩上拍了拍,元宵一脸同情地道:“汤圆,你知道你以后会怎么死吗?”
第173章
汤圆傻傻地看向元宵。
他怎么有些不明白元宵这是在说什么?
元宵又摇了摇头,“一定是蠢死的。”
说完就再不理会汤圆,只摇着头往外走。
汤圆这下能明白元宵这是在说他蠢了,不过他还是不明白啊。
“明明主子名下就没有位于灵华山脚下的庄子啊,怎么着你现在还敢欺瞒于主子了?”汤圆追上去,嘴里还在嘀咕。
元宵这次干脆就不理他了。
今天没有,难道明天还不能有了?
若真是如此,那主子还要他们这些做奴才的有什么用?
……
徐玉见被锦年和锦华搀扶着下了马车。
灵华山脚下的这处庄子,是姜氏当年出嫁时的嫁妆。
庄子有四百多亩田地,而且还都是极为肥沃的地,每年的出产极为喜人,离着京城又近,是贺氏当年千挑万选才作为陪嫁给了姜氏的。
徐玉见对这庄子并不陌生。
前面几世,徐家的境况极为不好,生活在武定侯府里的人自然也活得极为压抑,徐玉见就不只一次的被姜氏领着在这庄子上小住。
甚至,在侯府最艰难的时候,有一段时间侯府众人的嚼用,都还是靠着姜氏这个庄子的出产撑过来的。
不过,这次重生之后,徐玉见还是第一次到庄子上来。
先将这极为熟悉的庄子打量了一番,确认与她记忆之中并无二致,徐玉见这才到了老太太所乘的马车前,就着已经被珊瑚掀开的帘子朝里面伸出手。
“祖母,已经到了。”徐玉见轻声道。
老太太扶着徐玉见的手下了马车。
这时庄头已经领着庄子里的人候在了门口。
庄头夫妇都是姜氏的陪房,都是四十多岁的模样,被人称作是张管事和姚嬷嬷。
见着老太太和徐玉见,张管事领着一众人向着两人磕了头,待老太太唤起了才重新站起来,极为恭敬地道:“小的见过老太太,见过五姑娘。”
老太太到底上了年纪,坐了快两个时辰的马车,面上已经泛了疲色。
徐玉见看在眼里,便扭头与张管事夫妇说话,“张管事和姚嬷嬷是吧?母亲时常也与我提起过二位,这庄子被照看得如此好,也多亏了二位。”
张管事夫妇听得心里一喜,颇有些受宠若惊的模样。
他们在外管着庄子,一年到头也就只有年终的时候才能在姜氏那里露个脸,这次老太太与徐玉见突然到了庄子上来,张管事夫妇还正唯恐会有哪里做得不好呢,这时听了徐玉见这句话,原本提着的心顿时就放了下来。
“回五姑娘,照看庄子本就是小的一家的分内之事,不敢当三夫人如此夸赞。”张管事面上带着笑。
徐玉见扬了扬唇,“母亲既然觉得二位当得起,那自然是当得起的。”
张管事这才将神色放松下来。
之后,徐玉见一边扶着老太太的手往庄子里走,一边问道:“屋子可收拾妥当了?祖母有些乏了。”
姚嬷嬷连忙道:“回五姑娘,老太太和五姑娘住的院子早就已经收拾妥当了,因为不知两位主子的喜好,也只是将屋子收拾干净了,旁的却并未如此布置。”
徐玉见点了点头。
老太太虽只会在庄子上小住几日,但平时用惯了的东西却都是带在了身边的,这姚嬷嬷倒也极为知机。
徐玉见随即就吩咐了跟着老太太一起来了庄子上的珊瑚和琥珀随着姚嬷嬷一起去替老太太布置屋子。
等到做完这一切,徐玉见才发现老太太看她的眼神有些怪异。
她一怔,然后就意识到自己这是漏了点馅儿了。
前面几世里,徐玉见与张管事夫妇都算得上熟悉,而且姜氏领着徐玉见在庄子上小住的时候,为了指点徐玉见管家,都是将庄子上的大小事都交到了徐玉见的手里,所以这些事徐玉见本也是做惯了的。
可这一世不同,她还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也难怪老太太会有这样的表情了。
不过,徐玉见也没有向老太太解释,这毕竟是解释不通的。
她笑着迎向老太太的打量,“祖母,孙女的吩咐没错吧?”
老太太这才点了头,倒是将先前的那点疑惑忘了。
早在五年前,老太太就发现了徐玉见并不似她的同龄人那般稚嫩,老太太只如此一想便也释然了,只当是姜氏平时就在提点着徐玉见管家。
毕竟,徐玉见如今的年纪可也不小了。
“不错,倒也确实似模似样的。”老太太含笑道。
照顾着老太太的脚程,两人走得并不快,等到两人进了老太太住的院子时,珊瑚和琥珀已经将屋子里布置妥当了。
庄子里的院子当然比不得荣寿堂,但因为屋子里无论是床上的薄被还是摆设等都与荣寿堂一般无二,因而倒也并未给人以陌生感。
这时其实已经到了午膳时间,张管事夫妇也已经将午膳都准备好了。
不过,老太太的精神有些不好,徐玉见便也吩咐了张管事将午膳时间推后,等老太太小睡之后再用午膳。
老太太只是因为坐久了马车才有些乏,只是小憩了一会儿便也就缓过来了,倒也并未有别的不适。
这让徐玉见总算是放下心来了。
毕竟,这次也是因着她的事才让老太太到了庄子上,若是老太太还因此而有个什么不妥,徐玉见就该心生愧疚了。
用过午膳之后,老太太和徐玉见便在庄子里安顿了下来。
庄子虽然离京城极近,但民风却明显要淳朴了许多,大概是注意到庄子上来了人,附近有不少村民都围在了庄子外面朝里看。
这些村民大多都是庄子上的佃户,在知道这是主家的老太太和小姐到了,便都略带了些怯意的散开了。
倒惹来老太太一阵笑。
庄子上虽然没有京城的繁华与热闹,却风景秀丽,而且空气极为清新,显然要比京城更适合居住。
张管事夫妇也打听到了老太太喜爱菊花,立即就着了人上了灵华山采了开得最好的野菊送到了老太太房里,倒也算是有心了。
第174章 邻居
第二天,徐玉见睡到了自然醒。
平时在侯府里,因为要去荣寿堂请安,每天都是早早的就起身了,像这样睡到自然醒却是极难得的事。
因为睡得好,是以当徐玉见听着外面的鸟叫声悠悠醒转的时候,只觉神清气爽的格外舒坦。
从床上坐起来,徐玉见扬声唤了锦年和锦华进来服侍。
“姑娘,您醒了。”
锦年笑着捧了徐玉见今天要穿的衣裳进来,锦华则端着盛了温水的铜盆。
“老太太起身了吗?怎的不早些叫醒我?”徐玉见一边伸手穿衣裳,一边道。
锦华递上浸了温水的湿毛巾,“姑娘,老太太已经起了,是老太太特意吩咐了奴婢们不要叫醒您,让您多睡一会儿呢。”
锦年也点了点头,“老太太说,现在不是在府里,用不着守那么多的规矩,老太太还说过几日就是重阳呢,让姑娘您带了我们一起去登灵华山呢!”
两个丫鬟眼里都亮晶晶的,显然对这登山之行很是期待。
徐玉见看了忍不住笑着摇头。
待徐玉见梳洗完毕,就有人将早膳送进了屋。
送早膳进来的是张管事夫妇的小女儿小雀。
小雀比徐玉见还小一岁,今年十五,一张清秀的脸蛋儿上两团极为讨喜的红晕,眼里亮闪闪的,让人一见就知道这是个活泼的小姑娘。
小雀这还是第一次见到徐玉见,她放下手里的托盘,又是新奇又是胆怯地偷偷打量徐玉见。
徐玉见看得有些好笑。
她自然是认得小雀的,别看这丫头现在一副怯生生的模样,一旦熟悉了就是个人来疯的性子。
徐玉见坐到桌边,“老太太用过早膳了吗?”
小雀闻言点了点头,“回五姑娘的话,老太太已经用过了,这些是奴婢的娘给五姑娘准备的,一直温在灶上呢。”
徐玉见于是专心用早膳。
用完早膳之后,徐玉见就去了老太太那里。
老太太正坐在院子里躺椅上,由姚嬷嬷陪着说话。
正是秋高气爽的好天气,清晨的阳光洒在院子里,给院子里镀上一层薄薄的金辉,搬张躺椅坐在院子里,呼吸着新鲜空气,倒也确实悠然。
徐玉见来到老太太跟前,“祖母。”
老太太朝徐玉见点了点头。
离开侯府来到庄子上,老太太亦没有了平时在侯府里的严肃,看着要和蔼了许多,她摆了摆手,“恬姐儿,你也不用在这里陪着我,让小雀带着你到附近去走走吧。”
老太太倒也能放心。
这庄子里本都是自己人,周围住着的村民也都是靠着庄子过活的佃户,徐玉见在庄子周围走走绝对不会有什么事。
徐玉见倒也没有坚持。
重生以来她还从来没有离开侯府在外面小住过,所以这时倒也颇有些兴致。
小雀得了这么个给徐玉见带路的差事,面上的雀跃再明显不过,自打出了庄子这一路上都叽叽喳喳的好不活泼。
在庄子周边逛了一圈,直到远远的看到相邻的另一庄子了,徐玉见这才准备往回走。
京城周边的庄子多是京城权贵的私产,不过徐玉见前面这几世却还从来没有见过隔壁这个庄子的主家,也不知道是哪家的。
才往回走了几步,就见着一列马车停在了隔壁庄子外面,然后下来不少家丁模样的人从马车上往庄子里搬东西。
倒是颇为热闹。
徐玉见看了那庄子一眼,随口问道:“那是怎么回事?”
她本是随口问问,也没有想过能从小雀这里得到答案,但意外的是,小雀对这个庄子的事倒还真的知道一些。
“回五姑娘,”小雀道,“那个庄子以前听说是京城哪位贵人家的,不过主家从来也没来庄子上住过,昨儿奴婢还听虎子说这庄子易主了,没想到这就有人往庄子里搬东西了。”
徐玉见点头。
大概,那买了庄子的人,也是要到庄子上来小住吧。
也没有再多问,徐玉见就领着锦年锦华和小雀自回了庄子上。
她本以为,隔壁庄子易主的事与她也不会扯上什么关系的,但没想到,竟然很快就又听到了关于那庄子的消息。
第二天徐玉见早早的起身了。
虽然老太太并不要求她如在府里一样晨起请安,但徐玉见既是做孙女的,总得尽到自己的本分。
这次会到庄子上来小住,本也是因为她的事,又只有她陪着老太太过来,她不时常陪着老太太,难不成还真的让老太太只能由姚嬷嬷陪着说话吗?
才与老太太一起用了早膳,徐玉见正要扶了老太太一起到庄子周围走走以消食,珊瑚就前来禀报,张管事来了。
老太太和徐玉见都有些惊讶。
张管事是个本分知趣的,老太太和徐玉见都是女眷,是以他除了第一天迎接时露了面,平时都是让姚嬷嬷在老太太和徐玉见这里服侍着,现在突然求见,想当然也是有什么事。
老太太让珊瑚将张管事领了进来。
“老太太,五姑娘,”张管事行礼之后,也不待老太太问,就将来意说了出来,“隔壁的庄子易了主,那新主人今儿一早就搬进了庄子里,看情况也是要住上一段时间,听闻老太太和五姑娘也在庄子上,特意遣了人知会一声,道是午膳后要过来拜访老太太。”
老太太昨儿就已经听说过隔壁庄子易主的事,所以这时听到那庄子的新主人要来拜访,倒也并不如何奇怪。
这附近的庄子大多都是被京中的权贵买下来的,同在一个京城,各府就算没有太大的交情,但总也是认识的,这样互相拜访一下再寻常不过了。
点了点头,老太太问起另外一个问题,“可知道那庄子是被哪家买去了?”
“回老太太的话,传话过来的人是个小厮,倒没透露是哪家的,只道他家主人姓沈。”张管事道。
张管事是姜氏的陪房,亦是从东宁伯府里出来的,对京城的情况倒也颇有几分了解。
姓沈。
听到这个姓氏之后,他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成国公府。
第175章
京城姓沈的,名气与地位最高的,也就是成国公府了。
再加上那庄子的新主人这才一安顿下来,就要来拜访老太太,那还真有可能是成国公府的女眷。
毕竟,若是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又如何可能前来拜访?
老太太和徐玉见第一时间就想到了王氏。
可不是王氏还没死心,就连徐玉见跟着老太太来到了庄子上,她都还要非死缠着不放?
不过,想想又觉得不太可能。
王氏可是成国公夫人,掌管着一府上下,再加上成国公府现在还正是离不得人的时候,王氏又怎么可能抛下成国公府跑到庄子上来堵人?
也许,只是她们猜错了。
老太太点头示意自己已经知道了,然后就让张管事下去了。
到底是谁,等到午膳后亲眼见了也就知道了。
老太太是有午膳之后午休的习惯的,就算到了庄子上亦是如此。
那隔壁庄子的新主人对这一点似乎也是打听清楚了的,几乎是徐玉见和老太太用完午膳之后才擦了手脸,姚嬷嬷就进来回话,道是隔壁庄子的新主人上门拜访。
“老太太,五姑娘,那是位年轻公子。”姚嬷嬷道。
姓沈的年轻公子?
徐玉见不知道为何一瞬间就想到了沈熙。
不过,这个念头只这么一闪,就被徐玉见否定了。
她觉得,应该不会有这么巧。
老太太也有些惊讶,她还以为会是京里哪家的女眷,却不想竟是个年轻公子。
随即就点了头让姚嬷嬷将人领进来。
等到姚嬷嬷引着那位新邻居进来,徐玉见只看了一眼就忍不住想抚额。
跟在姚嬷嬷后面走进来的少年身材修长,面如冠玉,穿了一身白色的儒衫,腰间佩了一块玉,看着格外的文雅。
不是沈熙又是谁?
她还以为是她想多了,但没想到还真就是沈熙。
老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