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搅乱三国-第1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不是村村都没牛,比如在宛陵县某一个村东头一户姓杨的人家原本日子殷实,家里有两条耕牛,也是他们村唯一的两头耕牛,结果那牛棚在某一个半夜里不知怎么就塌了,两头牛一头被压死了,一头趁着月黑风高跑了,估计早相中了那里的母牛,有了机会就私奔去了。

这杨家本来还靠租牛给乡里耕地有着不错的收益,这年本来还指望着靠这份额外的收入,给自己的儿子讨一房童养媳,现在全告吹了。不但杨家少了一份额外的收入,就是整个村庄都受了牵连,面临无牛耕地,只靠人力的原始耕种状态。

那么这时是不是应该群策群力,相互扶持共度难关呢?比如说,合资买牛。但中国人的弊病又在此时暴露出来,中国人是从古到今都不愿意团结和相互信任的一个民族,其实整个村或是几户人家可以合资买牛或农用工具,然后轮流使用。也有人想到的,但还没实施,几家人或是整个村庄坐下来一谈,纷纷不欢而散。存在的不信任的地方很多;买回来的牛放置在谁家,谁来出时出力喂养,应该怎么分配耕牛的使用时间等等,都得不到一致的意见和妥协。

通过几天走访下来,曹智已经完全心中有数,他思量之后,再次大胆提出古代版“农村合作社”建议。

所谓古代版“农村合作社”,其实就是已村为单位,由村民选出几位德高望重地村老来,由官府牵头、出资买牛、买种子、买农具,对垦荒二亩以上的家庭或个人,官府就免费奖励种子一斗,一年中白借耕牛一月和农具等。所有官府购买的农用物资,都有那选出来的几位村老掌管,曹智称叫他们为“村委会”先在郡府所在地宛陵县实验实施,效果好的话再向全郡推广。

“白借耕牛,这天下哪儿有那么好的事!”在邓艾管理丹阳期间,管事管上瘾的祢衡又来发表反对意见。

杜濩一听这话,那眼睛大亮,竟是重重一拍大腿道:“这敢情好,大伙儿不肯开荒,就是为着一时半会没有甜头,又可能荒了熟地,如今冲着那种子和耕牛,开荒的人就多了!”

这话一语指出曹智这一新想法的最大好处,同时,对于此前提出让农民多开垦荒地实时性需求提供了保证。祢衡只顾着当愤青,竟一时没想到这些,现在转念一想,主公这主意倒是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可以最大程度上的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只是被杜濩在曹智面前抢了风头,使他好生后悔。

这个提案获得一致通过后,丹阳郡府就在第二日张贴榜文公示这一丹阳郡府令,张贴在宛陵县县衙和城墙处,一时引起老百姓的热议。

但这时曹智已顾及不了民众的热议,他又为出现的新问题而发愁。因为买粮活动的成功,丹阳郡府一时粮满为患,粮食那么多,如何存放成了曹智一段时间内的工作重点。于是郡府斥资另在郊县和城内各建了十座畜粮用的仓库,但还是不够。

于是,曹智就回调粮价至原有价格加百分之五的水平,放缓收购速度,并且让许褚带三千兵马移驻秣陵,一来加强对这一重要地去的控制,二来移过去一部分军粮。

因为曹智的第二项改革错施就是对军队的,曹智目前的军队在军纪上的确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和曹智处的久的、惯的这些将领,像许褚就是其中一个,自认为跟随曹智多年,又是土匪出身,军纪散漫得不像话。

还有半个月后乐进带回的那一万黑山军,这简直就是只杂牌军,乱七八糟的。所以军纪问题对曹智来说现下刻不容缓,曹智首先要学习曹操的做法,严肃军纪。

有一日,许褚带兵去城郊进行阵法演练,回营时忘记了〃结旗幡止鼓〃的军令,仍然大张旗鼓地进入了营地。第二日,曹智升帐,曹智先是夸奖了几位将领近日军训颇见成效,其中单挑出许褚,说他〃兵卒箭法大见长进〃,故应奖励。当军中主簿在功劳簿上为许褚做了记录。

然而,许褚正沾沾自喜的功夫,曹智却把脸一沉,问许褚:〃许褚,你知罪吗?〃

许褚油光郑亮的黑脸上的笑容立即凝住了,他不服气的问:〃我何罪之有?〃

曹智冷笑一声道:〃哼哼,我会告诉你的!〃

曹智说罢,吩咐负责纪律的稽查的小吏:〃且把他的罪过当众宣布!〃

小吏战战兢兢的看看许褚那张杀人脸,再看看一脸正气,半点不像开玩笑的曹智。

曹智告诉小吏不要怕,大声的把这个不守军纪家伙的罪壮读出来。

第二百九十三章 全面发展

小吏在曹智的支持下,便把许褚犯了〃凡回营,结旗幡止鼓〃的军令?〃

许褚抓着鬓角,满不在乎笑道:〃我还当什么大不了的事呢,大哥就这点小事啊,我早忘了。〃

曹智一听之下,立时拍桌子吹胡子(虽说曹智没留胡子)瞪眼睛,大骂许褚:〃你个混帐东西,还敢把军纪忘了,来人,把他给我拉出去砍了!〃

许褚一下子傻了,所有参加会议的将领都傻了,连帐外本来应该听令后进来执行军令的兵士也傻了,不知该进来,还是不进来。进来了,又不知道要不要真执行军令,谁都知道许褚是曹主公的嫡系将领。但看曹智那张可怕的脸又不像开玩笑,营帐内一时静的可怕。

最后还是跟曹智更早的乐进出来打圆场,乐进说:〃许司马是犯了军纪,但罪不至死,还请主公从轻发落。〃

其他将领如朴胡﹑袁约等也都跟在乐进后面,劝阻曹智不要杀许司马,让他带罪立功云云为许褚求情。

曹智其实那是真要杀许褚,他只是要立威和严肃军纪,现在乐进给他铺好了台阶,他当然会顺势走下去。

曹智转头再次大声责问许褚:〃现在你明白了吗?〃

还在犯傻中的许褚被乐进一敲手臂,总算醒悟过来,啪的一下跪倒在曹智脚下,哀声道:〃明白了,末将知错了,请主公发落。〃

曹智遂即再问那小吏:〃他该受何种处罚?〃

小吏哆嗦道:〃军棍二二十!〃

曹智听完面无表情的把案一拍,喝令:〃立即执行!〃

许褚老老实实受了二十大板,咧着虎牙疼了好几天。但有了许褚的示范,所有军士都引以为戒,不在敢拿军纪当儿戏,无论是新旧部属,全军的风貌立即大为改观。

其次是增添军备,从衣甲到兵器大量采购,并在军队中自己设立兵器铺,采购进原铁后自己打造兵器。

同时,要求加大火药的制造,在原材料难以购买的情况下,尽量把原材料的采购推广给商户,让他们去为军队到各地采购所需的材料。有利可图的事总有人原意去做的,曹智本来要把这一想法实施在历阳的,但现在丹阳成了他的地盘,那就更方便了。

曹智并且通过前几场实战经验,对炸药的制造加以了改进。新生产的炸药比原先更长更粗,威力更巨大,并且适用于绑定在箭矢等远距离攻击武器上,进行长距离攻击目标。

曹智从皖城带回来的那两台投石机也找工匠进行了修复和复制,曹智争取要恢复投石机的规模化生产,用于服务于未来战争需要。并严格要求突出它的机动性,因为古代城池的建造往往会依托一些天险而建,要让投石机发挥更大作用,就必须让它有更好的机动性。

曹智还要求增扩现有军队,即然他霸占了丹阳这块宝地,就要对得起“丹阳山险,民多果劲,好武习战,高尚气力,精兵之地”的传说。

于是曹智在他来古代的第一块属于自己的热土上展开了大规模征兵工作,丹阳兵自古以来便能征惯战,吃苦耐劳,有项羽子弟兵之风,所以历来是各路豪强征兵的理想场所。

曹操就在此地招募过不少兵士,陈温现在的军队中更是有好多兵马都是在丹阳招的,以前周昕霸占着这块好地方,自已因为经费问题养不起太多兵马,也抵制同属扬州的其他各郡太守来他的地盘招募兵马,甚至于不让陈温来这里募兵,这也是陈温非收拾掉他的一个重要原因。

周昕死了之后,这块宝地一时成了无主的地盘,不但扬州官员来这里征兵,就连外地的豪强也来捡便宜。一江之隔的徐州陶谦更是趁曹智未到前,在丹阳一地广收兵马。

陶谦本人就是丹阳人,徐州的广陵和丹阳的秣陵也是仅一江之隔,依靠地缘关系,陶谦虽人在江北,但是仍吸引了不少老乡去投奔他,广陵正是他招揽丹阳兵的好地方。

现在曹智来了怎么允许这种情况再次发生,他在丹阳各地发布命令,不允许丹阳青壮年加入其它部队。也向临郡、州府发出友情提示,未得允许外郡、州府官员不得擅自在丹阳募兵。

即然相临的陶谦等都对他这块宝地虎视耽耽,那他就要早作准备。曹智清醒的认识到目前他这点兵马只够自保,想要开疆扩土根本不可能,所以他的目标是在三个月之内使自己的兵马扩充五千人,使自己在丹阳的总兵力达到二万,这样才能马马虎虎保住这块来之不意的地盘。

同时,曹智准备把他特务部队(古代叫斥侯)扩充,把原先一百多人的斥侯扩充至五百人,由乐进和他亲自训练,然后派驻到全国各地,收集情报。

还要在巢湖安定后,召蒋钦回丹阳和投诚于他的皖城水军一起,组建丹阳水军。曹智即然要在丹阳在扬州发展下去了,水军是避不可免的。没有像样的水军将来根本不可能在多水系的江南之地立足。曹智记得三国历史上曹操就是没有像样的水军,才遭了赤壁之败。

扩军、购粮、购买军用物资都热热闹闹的在丹阳上演,大规模购粮已经带动了丹阳尘封已久的商业活动,现在曹智的军队又大量需要军服、兵器、战马和一些不知干什么用的矿石,大大繁荣了丹阳经纪。在曹智的改革新政实施下,丹阳的手工业、制铁业、商业、服务业甚至是性行业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短时间内促成地域性百废俱兴的繁荣格局,也初步形成了丹阳新经济产业链结构。

这一结果造成了丹阳郡内劳动力空前短缺的情况,有了工作岗位,还会怕没人来吗。无数相领郡县的无业游民相继涌入丹阳郡,虽说这时丹阳郡因为曹智的抑制〃通货澎涨〃政策,使丹阳郡的消费指数都要比其他地方来得高,但还是止不住涌向高薪、高就业率的发达郡府——丹阳。更让曹智意想不到的是,古代的人出异地打工是要拖家带口的,这就等于是造成了变向移民。

第二百九十四章 偷渡

丹阳在三个月内激增了二千一百十三户人家,这还得了,古代人口对于一座城池,一个郡州都是繁荣、强盛的保证,现在丹阳的新政吸引着无数的人往那里去,这无疑是在挖别人的墙角,其他郡州的太守、刺史、州牧企有不急之理。

陶谦第一个遭受影响,在曹智实行新政的头一月里,就从他的徐州流失了上万斤粮草和几百户人家。陶谦认定曹智是在撬他墙角,他也不是好欺负的。陶谦首先封锁了于徐州通往丹阳的渡口,徐州军民无正当理由,不得善离徐州地界,特别是渡江去往扬州丹阳。

人性就是这样,你越阻止他们去某个地方,他们就越向往那个地方。徐州民众在这种缺乏合理性的束缚下,中国历史上第一批偷渡客形成了。他们想方设法要偷渡长江,去往他们理想的天堂世界——丹阳,他们听说丹阳的米贵,但收入是这里的两倍,甚至更多,那里的土地今年白租,种出多少都归个人所有,你想卖想吃都可以。后来曹智开玩笑的说,这种偷渡再发展下去就该有中国历史上第一批〃蛇头〃了,照这种速度发展下去,中国的〃偷渡〃事业肯定会比美墨边界繁荣昌盛。

陆康、陶谦甚至于吴郡、豫章郡的两位太守都觉查到了不对,就移民问题分别向陈温进行了投诉和抗议。陈温这时已回到历阳,他也觉得曹智做的过于激进了,于是就写信给他,让他收敛一些,刚刚上任就得罪那么多人不太好。

曹智其实也没预料到会发生这样的事,他本意对于丹阳突增的就业岗位,准备安置一批江夏蛮过来的。在最初曹智实行改革错施时,巢湖那边的事一时还没结果,所以曹智想先缓解一下巢湖和濡须坞那边的土地少人口多的现壮,迁移一部分江夏蛮过来。

谁成想曹智的改革这么成功,外来〃务工者〃像蜜蜂一样向丹阳涌来,这人满为患了也是会造成各种社会问题。后来丹阳也不得不做出限制流入丹阳人潮的政策:第一,外来“务工者”必须在丹阳当地有亲戚,并以书信为证明,丹阳视为邀请函,才能进入丹阳境内“打工”。第二,来丹阳投资移民的,丹阳表示欢迎,但必须有能力购买十亩土地以上。

虽说做了种种限制,但依然挡不住对丹阳充满向往的热情,假邀请函,借来的钱产、地契很快流行于整个移民人群中。

无数妒忌着丹阳的成功,无数人开始仇视曹智。其实曹智的新政能在丹阳获得成功,有它的特殊性和必然性,也有它的偶然性和幸运的一面。施行改革,我们知道必须有天时地利人和,及其强大的政治背景和军事力量等诸多因素合力推动下,才能成功。

曹智来到丹阳上任说白了是一个临时行为,他人是比扬州任命文书都来早一步。刚开始丹阳军民对曹智表面恭敬,其实内心普遍抱有观望态度,吃不准他在丹阳能否持久。但命运在这会儿是垂青于曹智的,在他开始新政之初皇帝圣旨意外的来临了,这无疑加固了曹智在丹阳的政治地位,使他成了非常正统、正规的丹阳郡最高行政长官。皇命在古代还是很被看中的,虽说现在皇帝的实际权力很小,但这种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是不容易被改变的。

再后来又有从东郡开来上万军队进驻丹阳,这给观望的丹阳军民注入的是稳定剂,他们认识到这个新任太守是准备在丹阳长治久安的。

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曹智在丹阳这个小地方施行改革,相对整个大汉帝国,丹阳这么一郡之地小的不能再小了。地域小就容易施行改革,人心相对容易调动,所需的必备条件和物资等相对少,很容易就能满足。而如果面对大面积地域,甚至整个汉帝国来说,这或许是不可行的,领会意图不明确、歪曲政策内容、贪污、腐败、政敌捣乱等等问题都可能把好事变坏事,使改革半途夭折。

曹智在后来的总结时也充分清醒认识到了他成功的这几条主要原因,其实回想一下也是抹把冷汗的,他从那时起不忘提醒自己在今后的三国政治道路上不能再如此胆大妄为了。

在曹智对丹阳整个改革推进过程中,也不是一番风顺,也遭受过一些“磨擦和不愉快”。

话要从曹智接受圣旨的第二日,别人接了圣旨皇命都是兴高彩列,曹智却是愁眉不展。

〃要我和大哥出兵兖州,大哥倒是离的近,我这丹阳离兖州可不近,我刚来屁股没坐热,就率部离开,回来还止不定谁占了我的窝。〃

曹智一个人在书房,一边冷静自己,一边再看了一遍圣旨,并呐呐自语一番。曹智摇了摇头,提笔先给曹操去封书信,听询一下他的意见。现在东汉中央zf明存实亡,这出兵驰援兖州之事也没人来监督曹智,先和曹操商量一番还是有时间的。

正当曹智快写完书信之,伺候何静湘的小丫鬟跑来通知曹智〃夫人有请〃,虽说快睡了半月书房的曹智无数次发誓何静湘再来找他时,他一定要端足架子,给她点脸色看看。但这会儿一听到他的模特儿美人在召唤,曹智像动物园下午四点半的狼一样,“噌”的一下窜向了美味的食物。完全把事先想好的事抛掷脑后,要不怎么说,夫妻间的战争,结束战争主动权的钥匙永远在女方手里。

何静湘其实早已想通曹智在她不在的时间里,另行取妻的事。但这个不开花的大木鱼就是不会主动来向她陪不是,再趁机接近她,女人那好意思主动开口。

昨天听说自家夫君接了圣旨,那可是天大的喜讯,下人、丫鬟都来向她道贺,连养父母刘氏夫妇也一个劲的夸赞何静湘嫁了个前途不可限量的好夫君。世上那个女人都是爱慕虚荣的,何静湘虽说以前母仪天下过,但在这么多道贺声中,依然倍感光荣和快乐。她借着这个机会派人请曹智过来,恭贺夫君的同时,与之共享荣誉和快乐。

第二百九十五章 孟浪作风

曹智像个孟浪的小青年似的跌跌撞撞的冲进了何静湘的房间,何静湘正悠闲的半坐半躺在窗户旁的软榻上,享受着阳光,门的乒乓声吓了何静湘一大跳。

曹智略带谦意的看着她傻笑,何静湘对着曹智嗔叫道:〃你看你风风火火的,那像个太守的样!〃

曹智抬起双手冲着自己左右打量两眼,他现在在郡府已不穿武官的衣甲,而是改穿了儒服,倒是频添了几分书卷气。

曹智止了孟浪行劲,斯斯文文的走到何静湘跟前,嘻嘻傻笑道:〃你说像就行了,嘿嘿!我才不在乎别人怎么说呢。〃

曹智边说还不怀好意的往何静湘肩膀上蹭发蹭发,还不请自坐的挤上了何静湘半躺的软榻。

〃去!〃何静湘娇笑的推打着曹智,脸上却情意渐浓。俩人推推搡搡,嘻闹一阵,曹智非但没移开半步,还从坐改为了半坐半躺,整个人都挤上了软榻,何静湘也是整个被他抱在怀里。

这时,曹智胸口顶在两团柔软肉弹,双手托着的充满弹性的浑圆翘臀,鼻间萦绕的淡淡体香,无一不使曹智兽血沸腾,心中一股无名火悄悄燃起来。心猿意马地曹智怎么可能使自己保持清醒,何静湘清醒的意识到曹智接下来肯定要做出有伤风雅之事。

何静湘〃啪〃打着曹智搭上她健美修长的大腿的贼手,面带春意的向曹智道贺:〃妾身恭喜夫君,这太守之职尽有皇上钦命,听干娘(刘氏)说这可是了不得的事情。〃

曹智注视着何静湘那白玉般地脸蛋在曹智肆意轻薄的刺激下,就像涂了一层胭脂,粉嫩诱人之极。曹智自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敷衍道:〃这不算什么。〃

说着话他的手又不老实的抚上了何静湘修长的美腿,这次何静湘没有拒绝。

何静湘依然沉浸在曹智美好的前途上,继续娇笑着说道:〃听说夫君还接了皇命,皇上让你干什么事?〃

曹智叹了一口声,没好气的说道:〃让我去平判!〃

〃平判?〃何静湘奇怪的撑起了身子,摆脱了曹智的怀抱,问:〃不是刚平完吗?怎么又闹上了?〃

在何静湘的世界里,庐江的江夏蛮判乱平定后,天下就太平了。

曹智〃呵呵〃笑着何静湘的单纯,也跟着坐起,一手扶着何静湘的双肩,使她微微靠在自己身上,另一手则不老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