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搅乱三国-第2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公保重!”李儒、李典、李黑同时躬身应命,曹智一声“驾!”在三人的目注下与曹休、杜大目先后骑出,会和关羽、赵云及几名乔装的亲卫,一起绝尘而去。

李典待曹智等人去远了,才手按郿邬董卓行宫得来的精铁宽剑,沉声问李儒:“文优,你说咱们这次能成功吗?”

“能!”李儒坚定道:“富贵险中求,这句话主公说的很有道理,人生不搏几回,还有什么意思。走,我们回去找夏侯将军安排下一步的行动吧!”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东西两翼,山峦起伏。山脊长城,其势蜿蜒,东走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至黄河边。

雁门关现在还不叫关,应该说此地此时还是只是并州的一个郡,它东临隆岭、雁门山,西靠隆山,两山对峙,形如闹门,每年大雁往飞其间,故称雁门。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在此置有雁门郡,沿用至今。

并州现在是韩遂当家,但在并州却并不是他一家独大。他的结义兄弟西凉太守马腾亦是并州一霸,与并州刺史韩遂同镇西凉边陲。这两个家伙在并、凉二州势力非常大,甚至于朝廷在前任凉州刺史耿鄙被马腾和韩遂杀害后,就不敢再派刺史、州牧来执掌凉州,所以现在凉州的实际控制人是马腾。但马腾只是西凉太守,执掌一州不够资格,于是李傕、郭汜控制的现任长安zf,为了安抚这两个西陲大佬,朝廷只能封马腾为安狄将军,韩遂为安降将军,让他们共掌这两州。

马腾是后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未来三国蜀汉名将马超的父亲。原是西汉时代伏波将军马援后人,马援传到马肃时,马肃和姜女结婚,生下了儿子马腾,马腾是个现代意义上讲起来的混血儿。

第五百五十六章 不得离城

马腾于汉灵帝末参军,由于身长力大,性格宽和,待人诚恳而因功升至军司马。但之后由于当时的朝廷黑暗,民变频频。韩遂先后杀死当时想要乘乱起义的少数民族首领北宫伯玉和李文侯,之后韩遂又用计杀死了凉州刺史耿鄙和汉阳太守傅燮,当时在耿鄙手下担任军司马的马腾见势投靠韩遂并与之结为异姓兄弟,拥兵自重的割据了一方。

但这么一片广阔的西北地域,确是真正的苦寒之地。你要造个反,在这拥兵自重等等都是好地方,但要治理好这片地域,相当困难。因为这里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汉人天下,长期居住在这片地域上的有羌族、鲜卑、大幕、乌桓、匈奴、坚昆等大大小小少数民族数十个之多。这些蛮人,不服王道,时常作乱,有些实力雄厚的还能聚众攻城掠地,杀个把郡县官员是常有的事,甚至能劫持了刺史、州牧等高级别官员。

现在这“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寨尊崇第一关。”是马腾的地盘,这也是两位西北大佬对权力、地盘博弈的结果。韩遂、马腾两人均认为共治,就不能便宜了对方。两人的根基都在凉州,但又都不想便宜对方独占并州,所以两人分派人员执掌两地郡县时,都为自身需要出发,搞得两人的势力划分有些混乱,马腾的儿子马超最近更是跑到了离西凉千里远的雁门郡驻守。

雁门郡领十四县,辖地不算小,关城阴馆也是雁门郡的治所,阴馆之北筑有大片营房,东南方向设有练兵校场,一副军事重镇的模样。雁门郡城不大,城周长一共才十二里,是当时一个中等城市的规模,但的确在战时是个军事要塞。

雁门关与宁武关、偏头关为内长城之“外三关”,这里峰峦叠蟑、山崖陡峭,关墙雉堞密集,烽堠遥相呼应,东西两面将老营口、坷申池口、阳方口、东隆口、西烃口、北楼口、大石口、石口、马兰口、茹越口、胡峪口等十八隘口连为一体,地势十分险要,为千古兵家征战之地。战国时期,赵国大将李牧常驻雁门,凭借关城之险,慎重防守,击败匈奴十万人马;西汉名将李广、卫青、霍去病曾经率兵和匈奴在此廖战,大获全胜,威震塞外。

所以雁门历来是个英雄业绩,不胜枚举;生动故事,广为人知的英雄宝地。

像雁门阴馆这样的边城,平时是无数商人聚集之地,皮货、马匹、布匹、粮食都是像雁门阴馆这样边城的常年的批发商品。现在的雁门高大的郡城是在几次被战火摧残的废墟上重建的。像这种边城多年未因战争洗礼,而阻止其兴旺的脚步。往往这种充满不确定因素的边城时常吸引着无数冒险家,商人,梦想成为英雄,成为救世主的人,寻早机会的人们纷至沓来,使雁门,使阴馆这座郡城永远保持着发展潜力,这几年在马腾父子的经营下,已达至前所未有的颠峰,仅阴馆城就有两千户,可惜一场席卷北地战争风暴又正在此地形成,大祸已迫在荒人眉睫之前。而这边关繁荣之地,亦将转变性质成为战略要塞的同时,也将成为老百姓逃离之地。

频发的战事遗下给雁门人民的东西,除了一幕幕崩颓的城墙、被填平的护城河,便只有位于城中中心高起达五丈的大钟楼,楼内的铜钟像一个神迹般被保留下来。

贯通两门的两条大街于钟楼处交汇,从钟楼起至南北两门的主街依次为东大街、南大街、西大街和北大街。其他支道,依四街平行分布。

城内楼房店铺均是在近十多年陆续兴建,多为追求实用、朴实无华的木石建筑,灰灰黄黄的,充满聚众边荒,集各族的风格特色,反映出他们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信仰。

在雁门生活的人们,都信奉一切以利益为目标,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这里是多民族交汇的地方,民族间的仇恨从未间断过,还在不断加深,可是现实却迫使不同族的人互相容忍、妥协,达成一致的几率并不稳定且随时生变的微妙平衡。

勿要以为身处边地的雁门尽是一片荒凉,事实上四条主街繁盛热闹,各族男女肩摩踵接,诸式店铺林立两旁,青楼赌场式式俱备,食店酒馆旅店应有尽有,其中最着名的莫过于位处东大街汉人势力范围内的边荒第一楼。老板深懂经营之道,且厨艺超群,供应的食物既多样化,又合各族人的口味和饮食习惯,所以生意向来火爆,迎来送往的从未断过财路。

第一楼是雁门阴馆城内罕见的全木构建筑,楼高两层,每层放置近三十张大条案,仍是宽敞舒适。上层临街的一边有个以木栏围绕的平台,台上只有一张条几。

此刻第一楼的二楼内空无一人,惟只曹智和他四名同伴独据临街平台的几桌,一坛数杯,自斟自饮。曹智沉郁的眼神,投往下方东大街。在这塞外边城只能喝酒了,边人不喜饮茶,只好喝酒。这里也没有江南之地的好香茗,这里却有令人勇气倍增的烈酒。

东大街上此时挤满了正要离开雁门的汉族男女,还不断有人从支道涌来,加入流亡的大队里。一时人喊马嘶驴鸣和车轮磨擦地面的声音,充塞在昨天还是繁荣兴旺的东大街,今日就要人去楼空的景象。所有店铺均门窗深锁,谁也不愿成为战争的牺牲品,只好收拾细软财货,匆匆离开,踏上茫不可测的逃亡之路

啼声骤起,从长街另一端传至,曹智还道自己要等的人来了,看了一下左右四人,好整以暇的缓缓举坛注酒,似听不到急骤的马蹄声,更看不到打先一骑孤人单骑,正如一阵风似的朝此地飞奔而来,其后面紧随着十多骑彪悍的边城守将。

“恩?不是……哦,在这雁门也有如此俊朗的人物?”

曹智探首下望,只见骑近之人,鼻子丰隆高挺,一对眼睛有些深凹,嘴唇犹如摸了胭脂,红润健康。长的有点像“吴彦祖”虽脸型有异于普通汉人,仍是一副精华内蕴丰神俊朗的样貌,身裁高颀,蜂腰虎背,颚下无须,有一种说不出的潇洒和孤傲不群,年岁也在二十岁上下,身着明光铠,一副武将打扮。

曹智正疑惑这雁门边城怎会有像赵云般的少年才俊,一旁脱下白衣,换上普通袍衫的赵云见了楼下此人,亦是轻呼:“好马,好相貌!”

曹智此时才注意到此名相貌俊美的年轻武将坐下亦是一匹产之凉州的好马。凉州马马耳小且厚,马鼻大,几可容拳,这表示此马肺活量很大,能长途奔袭。

曹智惊异骑这么好的马,且身穿明光铠,身份定非闲人时,猜想也马上得到印证。

正亡命的朝东大街出口飞奔民众,豁然停了下来,眼巴巴的看着在一声长叫的嘶鸣声中,人马直立而起的年轻武将。

在只颇自己本身利益,不理别人闲事的边人来说,肯为一人停下脚步,这是罕有的情况。曹智也猜到了此名年轻武将是此地的官府要员。只见那年轻武将直抵东门大街第一楼下,倏然止步,与聚众达至千人以上,填满大街、小巷、店铺所有空间的边众,隔开一条车马道,千多人霍地静下来,看着此人是否有话要说。

而年轻武将后面紧随着十多骑正弯弓搭箭的边城战士中,豁然奔出一人,对着对面的老百姓大喝道:“马将军有令,从今日起任何人不得擅自离城,你们没听说吗?还敢携家带口往南门去?”

说话之人是个粗豪的彪型大汉,满脸虬髯,身穿校尉军服,说话时只是在年轻武将的身后,并不是越众而出。

粗豪的彪型校尉说完,众人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了那年轻武将。曹智明白这彪型校尉口中说的“马将军”应该就是这年轻武将。

边民向来胆大,有人听了彪型校尉的喊话,立时抗议出声道:“就是因为不让离城,我们才要走,谁不知道雁门要打仗了,不走,等着被杀啊?”

“就是,我表舅托人带信来说,已在塞外见到过乌丸人的兵马正大举朝这来呢!”

“是啊,是啊,不走就要被屠城了,还是快走吧……”

被鼓动的骚乱起来的民众,又蠢蠢欲动起来。

“站住,不听号令者,杀无赦!”

在粗豪的彪型校尉一声喝令下,身后的边城战士策驰而至,勒马收缰,散开成半月形,个个已弯弓搭箭,人人目露凶光,齐声叱喝下,立时有孩子哭了。

可见像这种边城官兵历来是以强悍狠辣著称的,要是民众再有反抗,他们可能真的放箭,杀人立威。

在战时,特别是这种边关重镇,守将为防止时民变,下令城内民众不得擅离城池是常有的事。民众反抗,杀人立威也是常有的事。

第五百五十七章 西凉马超

“庞德,不可……混账……”年轻武将话语出口,本是要部署停手、退下的,不知手下箭手中是否有人太过紧张,还是会错意,十数骑中竟有人在年轻武将话音刚出之时,脱手箭矢滑出了弓弦。

“嗤!嗤!嗤!”

箭矢劲疾射来,眼看就要把一道之隔的几名老百姓变成刺猬般的模样。突然一人一骑至第一楼旁急速奔出,叱喝一声,灵活如猴般弹离地面,凌空两个翻腾,人马一骑赶往箭矢激射之处。那人身形刚落地已旋风般转过身来,快如闪电的三支羽箭已飞蝗般冲着那奔出之人迎头迎脸的射来。只见那人探手一挥,手中一黑布包头的长形杆状物体在未落地时已急挥而出。“叮叮”的扫开射来之箭矢中的两箭,第三箭却已是不及扫落,眼看就要射中那窜出大汉之面门。

那大汉好生了得,眼看这一箭就要射中与他。但他临危不乱,只见他头一偏,张嘴一口咬住了最后这支箭矢。

但他那匹战马就没这般身手,完全被当了盾牌使用。战马惨嘶之下,颓然倒地,先是前蹄跪下,接着余力把它带得擦地而行,马体至少中了三、四箭,令人惨不忍睹。

但功效是显著的,所有的箭矢都被此人此马挡住,后面惊呆了的民众一人都未受伤。

在这一人一骑突然窜出挡箭的短短时间里,无论是射箭的,还是获救的,所有的人都呆住了。在曹智等人欣赏完下面长街上突如其来的变化时,齐齐往楼下瞧去。一切都已结束,只见楼下救人的魁梧大汉已撑着手中杆状之物,吐了口中羽箭,直起身来。

映入曹智眼帘的是和关羽年纪相若,一副高大魁梧的强健体魄,身段高而修长,有一管笔直挺起的鼻子,唇上蓄胡,发浓须密,一身武士服,体型匀称,略显威武的脸上,两额高而露骨,本是有点令人望之生畏,可是在浓密的眉毛下那双鹰宁般锐利、似若洞悉一切的眼睛,仿似世上没有他办不来的事,却也正是这副容貌,使人看到此人感到一切配合得无懈可击,倍生好感。

“他用的什么兵刃?”曹智在惊叹那粗犷校尉竟是庞德的同时,亦对那救人的壮汉相貌生出好感,不免对他手中的长杆物体产生了些许兴趣。

“戟,而且是金戟!”关羽在楼下兵士射出箭矢之时,也是一惊起身,但他身处楼上,那有可能及时救援。但他同样听到了楼下壮汉手中长杆状物与箭矢的金属碰击声,以他对兵器的研究,立时听出那是金戟特有的声音。

“喔……”

在曹智恍然之际,楼下壮汉救完人后,也是对着叫“庞德“的校尉,嘲讽道:“这就是马腾宣扬的爱民如子吗?”

“你说什么?你敢非议我家主公?”叫庞德的校尉手执剑把,双目凶光大盛,似若要择人而噬的恶狼模样,瞪着对面的壮汉好半晌后,大怒出口。

他手下的兵卫也在听闻此人竟不识好歹的评议他们大老板的政策时,个个立时忘了刚才的失职,一个个重新弯弓搭箭的围上了那壮汉。

此次却未敢随意发箭,显是对刚才失手之事非常顾忌。

“都退下,庞德你带着他们立刻退下,待会儿回营之后,每人自领三十军棍,以示惩戒。”那年少武将虚惊一场后,终于出口了。

“是,公子!”看庞德的低首应命的神情虽说依然有些桀骜,但还是领命,让弯弓搭箭的士兵后退至年少武将身后,但并未立即回营,因为他口中的公子还需保护。

“公子?马腾?此人应是马超吧?他怎么会来雁门?但愿这帮人快些走,否则可能有些麻烦了。”

猜出那年少武将身份的曹智,才在一阵激动之下,立时感到这雁门之地突然多了马超等人在此,对他和雁门乌丸首领的会面会带来不便。但他不知马超会千里迢迢带兵驻防雁门,也是和他有一定关系。

雁门乌桓已经很多年未在雁门或是并州惹事了,最近却突然在塞外聚众三千,直奔阴馆而来。马腾、韩遂得知后,也派人调查了此事。但情形很快就清楚了,乌丸人的目标不是并州雁门,而是要借道驰援幽州正被袁绍紧逼的公孙瓒。

韩遂、马腾不明白雁门乌丸族怎么会和公孙瓒扯上关系,但他们本来决定大开方面之门,让借雁门的长城古道直放幽州。因为现在两人辖制的凉、并二州还属公孙瓒管辖,公孙瓒有朝廷的封令,可辖制北地六州,凉、并二州正好在这范围内。

虽说有驰援的义务,但韩遂和马腾至始至终都没想过要往幽州增兵。两人均认为袁绍和公孙瓒打管他们屁事,他们巴不得两人打得旷日持久些,也好无暇顾及他们。

现在有雁门乌丸主动愿往幽州,真是他们求之不得的事。没过多久他们也查明了原来雁门乌丸人是受了黑山军的挑唆,联合出兵幽州的。这就更不要紧了,黑山军是一支一直活跃在冀州地域的黄巾起义军分支。这不热闹了吗,多方势力在冀、幽两州纷纷闹腾起来,这是韩遂、马腾最愿意看到的事了,等他们两败俱伤时,说不定他们还可有机会浑水摸鱼。

但事情远没有他们想的好,在他们决定大开方面之门后的没几日,攻击幽州的袁军突然回调十万大军,一直驻扎在并州临近易县的一支部队也突然有了动作,他们未向冀州腹地回撤兵马,去阻击黑山军,却调出一部分兵力到了仅有一堵长城之隔的冀、并两州的分界线上。秦朝就建起的这段长城,本是抵御外敌之用,现在其中横亘在太行山脉中断的一段是冀、并两州的长城,袁绍突然往这段敏感地带运兵,立时拉响了韩遂、马腾警报器。

据可靠情报镇守这段长城的袁兵是默许这支兵马出入他们的关隘,而且有迹象更多的兵马在开往这段长城的内侧,沿长城内侧的古道运动着。韩遂、马腾他们均担心袁绍知道了他们暗中借道给乌丸的事,而迁怒他们,甚至运兵过来是想那他们开刀也说不定。于是预感到了不妙的韩遂、马腾立即撕毁和乌丸人的契约,把他们赶出雁门,重回塞外,不得借道并州。

韩遂、马腾自讨伐长安兵败后,实力大损,凉、并两州原先好些向他们臣服的郡首和羌、胡首领纷纷反叛他们,害他们这些年费了一番手脚,收拾他们。打仗非但要死人,还要花钱,韩遂、马腾均不是什么大族出身,家底本就不厚,他们控制的凉并二州又不像中原或是江南之地富足,连番战事之下,他们已是囊中羞涩,兵马实力也大不如前。他们认为这时和袁绍开战讨不得好,所以决定那头都不招惹。

至于得罪了乌丸这种小族,他们也不在乎。但为了防止乌丸报复,于是就遣了马腾的儿子马超带兵三千进驻雁门,防范雁门乌丸的进攻。

但韩遂、马腾不知道这支兵马根本不是袁绍的,运兵到长城下,也不是用来对付他们的。

这支兵马自是曹智的,他在鲍丘定计后,就送密信与易县乐进,让他做了先期布置,没想到会引起韩遂、马腾的连锁反应。一场庞大的计划是会出现诸多意想不到的事件,化解这场误会后来着实费了曹智一番手脚。

在曹智疑惑马超怎么出现在雁门时,马超已下马来到救人壮汉身前,面带和善笑容的拱手道:“这位兄台请了,在下西凉马超,刚才多谢兄台出手,才免我郡民死伤,请叫壮士姓名,待会儿也好去拜访。”

“免了,没伤及无辜就好,在下无名小卒,不配与少将军相交。”说着那壮汉瞥了一眼倒在血泊中的坐骑,叹了口气,回礼一拱手对着马超道:“在下还有急事,告辞!”说罢不理马超的呼喊,闪入人群,自顾自的去了。一副真的急匆匆的样子,也很不愿意和马超多说什么。

马超“哎”了两声,一看眼前还有在议论纷纷的民众,只能对放下对那武艺高强壮汉的纠缠,回首望了一眼庞德。

庞德心领神会,立时派出两名随从,紧随壮汉消失的方向紧追而去。

直至此刻,准备逃难的边城民众仍弄不清楚这位新到的年轻将军葫芦内要卖的是何药。

马超通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