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搅乱三国-第3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献帝就在这嘉德殿的废墟上,接受了他重返洛阳的第一次朝仪。经过在安邑大半年的休养生息,刘协现在身边已经聚拢了近一百多人的文臣武将,加上此时张扬带来的部下,在那高呼的三声“万岁”中,刘协还没有完全断绝光复汉室的最后希望。

随后张扬还在残败的洛阳城中寻找到一处算是完好的房舍,在他觐见献帝之前,就已经着人略加休整,并安上了“杨安殿”的名字。殊不知,这座旧宅就是当年十常侍之一段珪的府宅,在董卓西撤时放得那把大火,竟然没把他的府邸烧了  ,让这座房舍幸免于难。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但也极具讽刺意义。汉家的这个皇朝是被这十常侍搞垮的,现在献帝这位落难的皇帝,又因为十常侍之一的段珪的房舍没被烧毁,而有了安身之所。刘协也不得不暂时安生在这个亡国十常侍之一的府宅里,暂避风雨。

这处能住人的府宅里,房间不多,只能住进献帝一家人,其他大臣不得不就在空旷的野外住帐篷了。

刚安顿下来的刘协,水没喝上一碗,就被张扬等人催促着上朝议政了。

刘协看着殿壁上未干的泥灰,摇着头无奈地步入权作议政朝堂的前厅,抬头就瞧见了丹墀上一看,只见一块牌匾上“杨安殿”三字赫然醒目。

刘协不解的问左右:“杨安者,为何意?”

杨奉等均笑而不答,却在此时张扬大步行出,躬身对刘协答道:“启禀皇上,这匾是臣亲手写,新手挂的!”

“哦!”

刘协看着还略有些腼腆的张扬,和均笑嘻嘻的杨奉、董承等人,他恍然大悟般的明白了。这些人之间早已经有了协议,关于转让从他手上得到封号、官职的协议。“杨安”者,就是今后国家的兴旺、安定就靠他张扬了

刘协再次木讷的坐上张扬等人为他设置的龙椅,在他愣神后悔自己的听信杨奉等人的谗言,而做出不明智的决断,又掉入了一帮和李乐一样伸手要官职、封号的匪众手中。

怀有明确目的张扬,已经实在等不及了,他再次催促刘协升殿议事。对于百忙之中抽空来接驾的张扬来说,他煞费苦心之下,还要他等,等什么?其他事都可等,论功行赏,加官晋爵的事,他是一刻也等不急了。

他为了奉迎献帝,已经不再听从袁绍号令,那个河内太守看来也是保不住了,但他要从献帝身上得回更大的好处,更高的官职和地位,这些都是他应得的!

“怎么着也该轮到我了吧?”上次张扬去往安邑进献供奉,因为曹智在,他没捞到什么好处,只混了个安国将军的封号。现在曹智早已成为过眼云烟,杨奉、董承实力又不足以自保,这里够格当下一任“权臣”的就是属他了。

对于张扬的嚣张的态度,过分的要求,杨奉、董承等人选择默许,因为这的确是他们之间协定内容的一部分。张扬为他们提供军事保护,他们骗献帝给他应得的官职和地位。在之前截留曹洪,借兵董承堵截曹操供奉队伍的过程中,张扬已经履行了自己的承诺,并在今后杨奉、董承对张扬承诺今后献帝归他们三人所有

历史上大概也只有汉献帝刘协做皇帝做到这份上的,被人当货物般转来转去,论斤算两辗转于各个豪强、屠夫之手。

在接下来献帝回归洛阳后的第一场议政中,张扬等人也得到了他们所期盼的:张扬被任命为大司马,杨奉升任为大将军,董承晋升为车骑将军,其他伴驾官员皆有不同封赏。

升完殿,议完政,早已饥肠辘辘的献帝盼着这群得了封赏的官员能给他弄顿像样的饭菜,没想到张扬这位新权臣没像曹智在安邑迎驾时,给刘协带来了锦衣玉食,外加一干御用之物。张扬只带了自己军队够吃的军粮,看献帝饿的发慌,又感激刚拨给他大司马的圣恩,就留了一点军粮给献帝。自己则和杨奉等人搬出残破的洛阳,住到城郊的军营里去了。

刘协对于这种得完好处,就翻脸不认人的情形,早已见怪不怪。他倒是乐意这些饿狼一般的军阀、豪强,不虎视眈眈的盯在他左右,因为他能封赏的官职已经实在有限的很了。

有了粮食的刘协和一班王公大臣一起动手,就近挖了些野菜,凑活吃了一顿饱饭,就度过了他回都的第一天。

这夜,刘协久久不能入睡,久不能入眠的他干脆披衣而起,走出“行宫”院子,渡到早上嘉德殿的废墟广场上,这时天已过三更,月挂中天,照着他瘦弱地的影子在地上拖来拖去。

刘协现在已经十六岁了,不在是七年前茫然不知的儿童。俗话说的话,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刘协出身不穷,当了皇帝本也应富有四海,但这几年刘协却比一个正常人家的孩子还要穷,还要过的艰难。

刘协以十六岁的心智,这会儿已经懂得忧虑,懂得害怕,懂得如何在一群豺狼之中怎样保护自己,甚至已经懂得了从皇帝的角度思考问题。此时此刻,他不得不又考虑起如何摆脱他和他的朝廷眼门前的险恶困境。从今天的形势不难看出,刘协和他的朝廷已经再次落入了一帮豺狼的手中。

“这帮人都不是好东西!”刘协在心里狠骂一声。

“这帮人”是指死去的董卓,也包括了活着的李傕、郭汜、杨奉,甚至包括给他装饰了“杨安殿”的张扬,这些人统统不是忠心,真心爱护他的忠臣。

想到这刘协不由得又想到了曹智,他身边一直缺少一个真心辅助的大忠臣。曹智应该算是一个,无论从打小的感情上,还是曹智在安邑的行为,都证明了他是一名真正的忠臣,是一个可以让他安心依靠的人,会辅助他管理好这个国家的人。但怪只怪自己的立场和意志不够坚定,听信谗言,以至于误入圈套。

现在的刘协那个后悔就别提了,这时,刘协打心底里期望在扬州征战的曹智能取得胜利,挟胜利之师再回到他身边。刘协不知道曹智早已完了扬州的征战,转道在兖州也打了好几个月的战事,现在正在往洛阳赶来。

第七百二十六章 度日如年

刘协这会儿只知道,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突然闪现在刘协的脑海里,“要是曹大夫不知道自己已经回转洛阳,就算再次派人前来,也会走岔方向,去了安邑!那不就耽搁救自己出火坑的时间了吗?”

于是,刘协连夜召见了钟繇,要他再次南下,去找曹智,让他尽快领兵来洛阳勤王!

刚交代完钟繇任务的刘协刚想从新入睡,侍从禀报有一位议郎要求面圣。刘协心想:“这是那位议郎啊,深更半夜的还要来面圣。现在这群身边的议郎里,他能信任、倚重的人也不多。虽说不情愿,刘协抱着随便见一见的心情,就宣了。

不一会儿就来的这位瘦瘦高高的议郎,刘协对这位议郎有些印象,好像是那个第一次来供奉时跟随张扬的而来的董昭。自从董昭被招入朝廷做议郎后,一直没什么特殊表现,为人也很是低调,不像他的身高,能提点出类拔萃的意见。“他怎么没跟张扬去城外呢?”满是疑惑的刘协看着深夜造访董昭,打着哈希,不紧不慢道:“哦,公仁(董昭字)啊,有什么事啊?”

刘协误以为董昭还是张扬的人,所以对他的态度有些不冷不热。不过很快刘协就另眼相待董昭了,在董昭七七搓搓说了一番话后,只听刘协惊呼而起,“什么?这事我怎么不知道?哼!他们真是越来越胆大了!”

董昭深更半夜来对刘协汇报的其实就是两三个月前,曹操派曹洪来勤王的队伍被董承拦住不让过关的事。这事也是董昭私底下听一些士兵谈论时,才得知的。

这一消息对于信息闭塞的刘协来说简直如晴天霹雳,董承你不是我的老丈人吗?曹操那是曹智的兄长,人家好心好意带着牛羊,米粟来向我进奉,你却拦住人家不让人家过关,董承你难道不想我好吗?我好不也就代表了你好吗?我可是已经封你女儿为贵人的了!

刘协又是一阵深深被刺痛的感觉,他一直认为杨奉等人不是忠臣,是因为私心作祟,但董承应该和他们有所区别,他和刘协现在是一家人。一家人之间在这国家危难的关头,应该同心协力,共度难关,但

自家人都如此,更别说外人了,刘协一下子陷入悲痛和茫然之中,他只觉得天地间已经无人能再有人值得他信任。

董昭却在此时适时的呈上一扎纸,跪着托给了刘协。

刘协疑问:“这是什么?”刘协因为光线太暗,一时看不清,就叫来近侍,拿着烛台,帮其照亮,好让他看清纸上的字迹:

我愿于天穹,琅邪倾侧左。

虽欲竭忠诚,欣公归其楚。

快人由为叹,抱情不得叙。

显行天数人,谁知莫不绪。

我愿何时遂?此叹亦难处。

今我将何照于光曜?释衔不如雨。

刘协就着灯光,字是看清了,但不明白意思,就让董昭解释。

董昭解释说,写这首诗的人前段时间在琅邪,死了好些战友,诗人怀念战友的同时,又想到了陛下您,诗人引用典故“襄公归楚”,来表达了亟欲朝歌,以诉衷肠,竭尽忠诚之志的意思。但诗人的忠诚现在却得不到表达,只能对着飘洒的雨丝哀叹!

“喔?”刘协不知道董昭要举荐何人,但这诗倒是做的不错,“朕的疆域之中还有何人如此忠贞、忧国啊?”

“曹操!”董昭谨慎地抬头对刘协道。

“曹操?曹智的兄长?”

“对,就是曹乡侯之兄”

说实话,今天刘协听到曹操的名字已经好几次,但对这个人具体的形象,还不能想起一个大概的轮廓。因为刘协只在九岁那年曹智、曹操救到他和少帝刘辨时见过一面,这么多年早已淡忘了。但从曹操诗篇的字里行间中,刘协又看到忠诚、报国的字样,这让刘协顿生好感。

“听说这个兖州牧最近州内正发生叛乱,已经丢了大半个治地?”刘协问董昭。

董昭赶紧接言道:“皇上听到那是半年前的事了,最近臣刚收到车骑将军曹智曹将军的来信,说他已经班师入兖州,帮助他兄长一起平叛,估计这会儿叛乱已经平息!”

“噢!”刘协听到曹智的名字,噌的一下从席案上站了起来,“曹大夫也去了,那他治下的叛乱大概也已平定,哎,这些人好些事都瞒着我”

刘协气得有些不知所措之时,董昭凑近刘协道:“皇上,现在不是对付那帮人的时候,皇上还是快下旨,让两位曹将军来洛阳勤王”

“对,对”刘协忙应着董昭的提议,但随即有反应过来,董昭不是张扬的人吗?于是,就谨慎而又紧张地望着他。

董昭一看刘协的眼神就明白了他所想之事,董昭立时跪地,向刘协表白道:“臣其实在上次到安邑时,就已和曹乡侯表白过心迹,臣认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匡扶正义,匡扶汉室拯救苍生,而张扬之辈皆是自私无能之辈,请皇上相信我!”

“喔,原来你”

对于董昭早已暗地里投诚曹智之事,刘协不但不认为有什么不妥,还认为这是一件极好之事。这一夜刘协和董昭这对类似有点“狼狈为奸”意味的君臣,整整密谋了一夜,两人一直到天际破晓,才恍然天色已经大亮。于是,董昭才惶惶地向刘协拜别,离开“皇宫”,消失在晨雾的阴影里。

董昭其实对张扬那边还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他其实是偷跑出来面圣的。在一路赶回城外军营的路上,董昭回想着“朕心里有数朕已经派钟繇去了扬州原来朕的天下还有这么多忠臣”等等词语和讲到情动之处,刘协热泪盈眶的场景,让董昭心里热乎乎地,边走边对着初升的太阳低呼:“曹将军你可要快点来啊!”

历史上对于董昭这时称呼的“曹将军”是曹操,还是曹智,一直存在异议,但无论如何这两人谁这时来到洛阳勤王都是董昭、刘协所期盼的。

但历史上“说曹操到,曹操就到”的场景是不可能出现了,因为曹操连卧房都走不出,还怎么可能来洛阳。曹智也不可能像曹操那样神奇,像传说的那般,说到他,他就能到出现在那些人面前。此时,曹智刚离开鄄城,携带着浩浩大军,兖、豫边界赶去。

这次曹智带的阵容比之攻打濮阳时的还要强大,此行他既要保证带回天子圣驾,还要保证打掉豫州颍川、汝南的黄巾贼,保证能在许昌顺利建都。所以这次曹智不但齐集了兖、杨两州的十几名优秀将领,谋士一方更是阵容强大,几乎把两州的最高级智囊都带在了身边。

曹智行军到许昌后,先于荀彧、贾诩、荀谌、郭嘉、毛玠、程昱、李儒等人把新皇宫的地址先选定,并有贾诩、毛玠、程昱等开始督建,而郭嘉则以军队第一监军的身份,开始随几位将领向汝南开拔。

而领兵主将,则有曹操推荐的车胄率领。曹智知此人从陈留起兵时就跟随曹操的老部下,也是当年在洛阳禁军中小有名气的军将。车胄倒是能文能武,对于攻打汝南、颍川两郡颇有心得,这也让曹智大为放心。

而此军中的军师则有荀谌担任,荀谌很是高兴,终于能像他大哥一样踏上事业的辉煌了。他甚至遇见到了,他会比他大哥荀彧走的更为远,更为好!原因很简单,他是曹智的旧臣,而他大哥是那个听说即将不久人事的曹操的旧臣。谁能爬的更高,走的更远,在很多人心目中已经是很明显的事了。不过荀还是心底很好的准备在兄长事业没落时,拉他一把。

曹智在汝南、颍川战事开始后,就带着曹仁、荀彧、李儒、许褚、赵云、任峻及三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向洛阳进发,奉迎天子而去。

而曹智这一路又是建皇宫,又是发动侵略战,等他到洛阳时,已经又是一个月过去了。

在这一个月里,献帝刘协已经到了度日如年的程度。张扬、杨奉等都率部撤出了洛阳地域,张扬干脆河内的治所怀县也不回了,直接率领着大军,驻扎到了野王,那里离这洛阳近些。杨奉率部驻扎到了梁县,只留了董承率着一支禁卫军在洛阳。他们大都看着刘协这个半大的孩子每天派人来要粮,要这要那的就心烦。初时张扬等人还看在新官上任的份上,拨给刘协一些粮草和应用之物,后来干脆理得不理他派来的人了,把他扔在段硅的那所宅子里,不闻不问了。因为这帮人虽然驻扎在野王、梁县等地还算能挣到一些粮草,但他们考虑到自己军队的需要都不够,就让刘协自己想办法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了。

刘协只是一个十六岁大的孩子,那有本事养活一两百号臣子,还有一部分军卫。

第七百二十七章 迁都

臣子们大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论起谋生能力还不如一个满口脏话的大头兵。但实在饿的没办法,臣子们只能在洛阳周围挖野菜充饥度日。那野菜有没有毒,他们也不识,这个月里,刘协身边一下子就死了两个臣子,一个是饿死的,一个是误事有毒野菜,无药医治毒发身亡而死的。

一群由长安带出来了的军卫还好点,孔武有力的他们还能靠杀个野兽度日,但很快也发生了恐怖的一幕,一位禁军军尉因为想依仗官职强行收取几个兵卫手上的猎物,但被几个发了急的普通士兵群殴致死,还因为不解恨,干脆把那倒霉蛋给煮熟了,当正餐给分吃了。

这是要多恶心,就有多恶心的事,但当时被张扬、杨奉等人围圈在洛阳城废墟中的人,的确饿到人吃人的地步。

董昭没吃人,也没被人吃,他最近一直呆在刘协身边,董昭好像预感到曹家两兄弟中有一个要来了。他饿得最惨的一次晕倒在过一片荒地里,幸运的是,他没被人或是野兽吃掉。董昭现在把每天期盼曹操或是曹智的出现当成了一件心灵的寄托,他的寄托也的确很快成为了现实。

八月丙午日上午,献帝刘协坐在榻上,接受着窗户外斜射过来的阳光。一只壁虎贴在绿苔斑驳的墙上,定定地望着他,若有所思。而在刘协身后的院子里,皇后伏氏和贵人董氏,正在与几位老宫女晾晒几件衣物。

刘协正拿着董昭为他翻找出来的《谢袭费亭侯表》。他轻轻地念着,就想到了曹智,上个月曹智还发过一封密信给董昭,信中言明曹智要董昭好好照顾献帝,他不日既要到达洛阳。为避开张扬、杨奉等人的视线,他将采取秘入洛阳的方式。这也是他给董昭的最后一封信,在曹智到来之前,他将不再与董昭联络。

信在第一时间,董昭就呈给刘协看了。当时刘协又哭了,但这次的哭声中少了悲哀的味道,多了期待和欣喜的成分。

“唉!”读过一遍《谢袭费亭侯表》的刘协,就把表放在了榻上。刘协现在只能读到这封和曹智有关的东西,在从安邑出来时,关于曹智的奏章,全都丢了,不知是不是杨奉等人故意的。不过那会儿的确只挑了一些重要的东西运走,谁人会关心几张废纸。还好有心的董昭,还保留有曹操的《谢袭费亭侯表》,让他也好能够睹物思人一番。

当然,这会儿睹的物是这件物,但思的人却不是物品本身的主人,但好歹有些联系。至于原物本身的主人,是胖,是瘦,是高是矮,刘协到现在也全无影响。而曹智写给董昭的那封密信,在刘协看完的当时,董昭就建议烧掉了。这毫无疑问是为了保密!

就在刘协哀叹之时,一名近侍慌慌张张的跑进来,便奏道:“车骑将军到了,车骑将军到了!”

“那个车骑将军?”刘协皱着眉头质问没规矩的近侍,这会儿在洛阳周边的车骑将军多了,杨奉做过车骑将军,董承刚被升任为车骑将军,刘协也不明白这近侍说的是哪一个?

“是曹车骑将军!”

“曹车骑……”刘协木讷的重复着近侍的话,猛然间弹跳起来,大呼道:“你说的是曹智,曹车骑将军吗?”

“对……”

随着近侍小心的点头,刘协却已经窜出了寝殿。三步并作两步的刘协很快就在“杨安殿”的前厅门前见到也刚一步跨进门楣的曹智。

“曹大夫!”刘协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伸出着瘦弱的双臂迎向正在东张西望的曹智。

曹智也是不敢确定的张望着这间破烂的房舍里住着献帝,当刘协先招呼他一声后,他才确定。

“皇上……”曹智实在没想到刘协的境况如此窘困、凄惨,他一把抱住冲进他怀里的刘协时,泪水已禁止不住的流了下来。

“臣有罪,臣救驾来迟,让皇上受了这么多的苦……”

曹智只是匆匆扫视的一眼,就明白了献帝的凄苦,那房梁上火烧的痕迹还在,窗台上还有当年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