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搅乱三国-第3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天选择了将高大的宅门紧闭,却只有一道侧门旁开着,一个老迈的仆人,坐在门口的一张椅子上,懒洋洋的看着天,轻轻的叹息着:“来了又去,去了又来……什么都是过眼云烟。”

而在门外满城的权贵都在悒悒于未来的命运之时,不忘集中到曹操的居所祝贺,毕竟他才是现在汉帝国第一集军政职权的大将军。虽然可能很多人都明白,曹操这大将军做不了几天,在其病故之后,这个职位毫无疑问将是他的弟弟,曹智的。

面对这些权贵,这一身破麻袍子的老仆人,却一脸的悠然淡溢,仿佛浑然没有丝毫半点的畏惧,有的,却只是几分超脱看穿的世故。因为他今天也升级了,他是大将军府的看门人了。俗话说“宰相府里的丫鬟出了门都比七品官大,大将军比宰相大吧,那这看门的老头琢磨着自己也应该有六品的级别了吧!”

而这时拿着圣旨的曹操却在曹丕、曹植等家人的祝贺下,无奈地叹了口气,继续缩在那张榻上,眯着眼睛看了一眼沉浸在喜悦中的家人,他突然想吹吹窗外的凉风。

听到“开窗”的呼喊,本来一直挺立在角落里的典韦露出身影迈上一步相劝慰道:“主公!”

“开窗!”曹操摇了摇头阻止任何人再说什么,并执意让典韦过来扶他起来,他要看看他今天成了位高权重的大将军,吹在他脸上的风是不是有不一样的感觉。

典韦犹豫了一下之时,华佗及时挺身上前好意道:“将军,外面风大,天寒您的身体……”

“开窗!”曹操骤然抬头,眼神里冒出火焰一般:“打开了”

曹操房中热闹的气氛随着曹操的发怒,一下子下降了不少。那窗户被拉开之后,一团寒风呼啸着灌了进来,曹操被吹了一下,顿时全身透骨的冰冷!但他却昂然抬起头颅来,咬牙走到窗前,双手死死的按在窗台上,牙齿咬着嘴唇,瞪大了眼睛,盯着那已经如染墨一般的天空!鞭炮隆隆的声音,人们在庆贺曹操荣升大将军的欢乐之音从窗外传来,那嘈杂的响动,让曹操望着灯火阑珊处,不自觉的眉头挑了又挑。他低声喝道:“这是什么声音!  !”

“主公……是百姓们在庆贺您……”

曹操扭头看了一眼忠心的典韦,忽然哈哈狂笑起来:“听见么!这是给我的祝贺!哈哈哈!我若能在多活几年,你们会为我在这样庆贺无数次的,你会和我站在一起大笑!会吗?哈哈哈”他长笑几声之后,霍然抬头,盯着漫天的云彩,高举双手大吼道:“天!不会亡我曹家!,我们曹家将千秋万世,与天地共存”

这一声嘶哑的吼叫,仿佛用尽了所有的力气,声响盖过了一切,仿佛能穿透了狂风,直插云霄一般!声音还未落下,曹操那枯瘦的身影,忽然就朝后仰倒……

曹智在安顿百官和献帝与许昌后,正进行着诸多国家大事的规划和处理,并且把属于曹操和他自己的亲信,提拔到国家干部当中,现在曹智行为处事,已经不能在考虑一州一郡那么的局限了。他必须站在更高的高度,去审视,去裁决。这就需要在他身边有更多的人来帮他,于是,曹智把李儒提升为诗中,这样可以更好的辅佐在帝侧。荀彧已经是尚书,回到许昌后,又加上程昱入尚书府,成为尚书,荀彧再次被提升成为尚书令。曹智又有权录尚书事,相当与现在国务院的机构,已经是曹智说了算。而贾诩,在曹智的再三请求,加上献帝在长安时对此人就颇为赞赏,于是就被重启,成为光禄大夫,再次成为皇帝近臣,掌管献帝的一切顾问应对,所有的议郎均在其治下,成为天子身边的最高级参谋。像荀谌这样既挂议郎名,又在曹智幕府中任职的就有二十多人。董昭此次居功至伟,曹智向献帝提拔他为符节令,成为掌管玺及虎符、竹符及授节等事的秩六百石献帝身边要员。满宠在有了骑都尉的军衔后,到了许昌,曹智有任命他为许昌令,让他再做一回县令。但这个县令已经大大不同于他上一任的职务,现在的许昌,已经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县,从献帝驾临后,这就成了帝都。帝都的县令是大大不同于其他县令的,最起码比同级县令大三级。

曹仁也因累计军功,被献帝拜为征南将军,并以议郎的身份继续留在曹军中成为督军。

毛玠升任为典农中郎将,掌管和催督国家赋税钱粮一事。许褚、赵云等文臣武将根据需要或是战功,也皆有封赏和升官。正当曹智忙的不亦乐乎之际,征战汝南、颍川的部队却传回了不好的消息。

由车胄领兵的入豫大军,在汝南斩杀了贼首黄劭、何曼,但在推进到颍川时,被另两名黄巾军贼首何仪、刘辟所阻挡。

曹智在刚接来献帝,准备定都许昌,许昌的门户颍川却拿不下来,为黄巾贼所占,这是极大丢脸之事,正当曹智准备点齐兵马,亲自征讨时,鄄城传来了曹操病逝的消息。

曹智赶回鄄城奔丧之际,命于禁代替车胄继续征讨颍川,并把已经伤好的徐晃命为前锋将,和赵云一起作为先头部队攻打久攻不下的颍川。曹智这么启用徐晃,主要是想让他展示一下他的本领,以便尽快加入曹军阵营。在曹智迎帝回许昌的路上,曹智已经领教过徐晃的悍勇和临场用兵的独到审视角度,觉得此人就像历史上说的那样,非常有军事天赋,不像这个好像文武全才的车胄,关键时刻就掉链子了。

曹智对车胄其实是种爱护,不要让他官职串的太高,将来死的不明不白。反正曹智已经打定主意,将来徐州方面的事,绝对不让车胄插手,免得让刘备有机可趁。

但曹智接下来的一些针对他熟知的历史知识而做出的调整,都成了一时的一种传言,一种对曹智很不好的传言。

当然这是后话,此时做完调将布置的曹智正火速赶回鄄城,曹**了,曹操真死了……

曹智赶到鄄城时,适逢冬至这一天。原本刚挂上大将军府府宅,正要庆贺这仅次于元旦的大节,但此时全府上下沉浸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

仅仅授命一天的大将军曹操病逝了,东阁,曹操病重回到鄄城后到死一直居住的地方。曹操身边的文臣武将,府中仆役已俱换了白衣。

曹智赶回鄄城时,全城已经撤了庆贺“亚岁”即冬至的布置,全城上下挂满了治丧的白色。

曹仁、夏侯渊等都是跟着曹智一起赶回的,而留守鄄城的夏侯惇、曹纯等见了曹智,如见救星般,赶忙拿起件丧服迎了过来。曹智一边穿戴,一边听曹纯忧心忡忡地道:“大哥,子桓伤心痛哭了三天,又不许侍从们移动大兄长的身子,我等空自着急,却想不出得体的话儿劝慰子桓,最后卞夫人都噙着泪发话了,但子桓还是不听,也执意不准任何人挪动大兄长的遗体,仆众侯在门外等着给大兄长洁体着衣,可是又没有人敢拂逆子桓,大家伙都在那僵着呢,你快去看看吧。”

曹智扎好孝带,就带着曹仁等人赶紧走进了东阁。曹丕跪坐在最前面,仍在默默垂泪。丁氏、卞氏,曹智的两位妻子乔霜、陈玲,俱是一身缟素,犹如几朵带雨的梨花,泫然立在曹丕的后面。

曹植和曹智的大儿子曹昂跪在了房门口,也不知是谁带曹昂来的,反正这两个小家伙还小,只知道跟在前面的大人哭,也不太懂为了什么。

曹氏一脉现在跟着曹操为官,或是迁居到鄄城的族人还真不少,光夏侯一家,就有几十号人。曹操一死,来奔丧的至亲就跪倒东阁的院子里,连走路的通道都没了。

许多人看见曹智、曹仁等最重要的人到场,纷纷让着道,让他们快走进去,见一见曹操的遗体,然后就要进行大丧。

中国人一般从古到今的规矩是,人死了三日后,就要进行大丧,晚了就要再等三日。而曹智等人快马加鞭,赶回鄄城用的时间刚好是三天,也就是正好赶上曹操的大丧之期。

第七百三十章 谥号魏公

曹智是曹操的亲弟弟,无论从家庭关系和两人的感情上来说。曹智都是以敬重曹操如父亲般,赶回鄄城奔丧的。曹智一行人一路上平均跑死三匹马为代价,才能在三日内赶回鄄城,这已经是大大超出了部队急行军的速度的。但这时他们都是靠一股信念支撑着自己,马能倒下,他们却不能。

曹智走到曹操停尸的卧房门口时,就瞧见曹昂和自己的两位夫人,曹昂再不懂事,见到自己的爹爹就连忙要拜下去,张口呼喊。曹智急忙向他摆了摆手,然后向乔霜使了个眼色,又扭头瞧瞧比曹昂懂事多的曹植,幽幽叹息一声,就暗示乔霜和陈玲拉着两个小孩先退出了卧房。

本来很大的卧房这会儿显得很小,曹仁、夏侯渊等俱一见曹操的尸体扑上去嚎啕大哭。只有曹智没闹出多大动静的悄悄走到曹丕身边挨着他身子跪了下去。

曹丕仍然痴痴地拉着曹操已是冰凉僵硬的手掌,只是默默啜泣,看也不看旁边的人。

曹智看着已整整缩了一圈的曹操尸体,百感交集。转世来到这个时代,与曹操十几年的感情一下子浮现在眼前,现在曹操已经故去,悲意很自然地狂冲着曹智的内心。

就这样沉浸在凄凄惨惨的气氛中,曹智几次因为疲惫和悲意差点晕过去。好在夏侯渊等搀扶着他,并低声提醒,要劝慰曹丕等人,让门外的仆役为曹操净身更衣,好进行下面的小殓、大殓、奠、殡等程序。

曹智知道曹操这样停尸已经三日,是不易再拖下去,于是便强忍着悲痛低声劝慰身旁的曹丕几句。曹丕听了仍是一言不发,曹智见他神色恍惚,对别人视若无睹,心想不用点激将法,这小子年纪小,什么节哀顺变的话肯定是听不进去,不如振奋刺激一下他的精神。

曹智几次好言相劝无果之下,语气突然变重道:“你难道要这样一直陪着你的父亲?一代人就像日出和日落,每天太阳总会升起和落下,这就是自然规律。但今天太阳的落下,会伴生着明天新的太阳升起。逝去的永远是逝去了,你的父亲会在天上看着他的继承人,看他会不会辜负自已的重托。你是大哥的长子,你难道一辈子就像这样哭哭啼啼的度过吗?”

曹丕听了曹智的话,神色动了动,他吸吸鼻子,握紧了曹操的手,稚气的脸上带着宣誓般的表情道:“我决不会辜负父亲的期望,我会象父亲一样,成为一个德高望重之人,一个有为之人”。

曹智看已经引得曹丕讲话,知道他被自己激起了好胜之心,于是便转过身,拍着曹丕的肩膀道:“子桓,你要记住,你不光要做一个有为之人,将来甚至还要做一个高高在上的人,俯视众生之人!”

曹丕对于曹智的话听着一愣,他虽说只有七、八岁,但比同龄孩子要早熟的多,他隐约感觉自己这个亲叔父的话,说的好像有些过了。当他看向另一旁同样在劝慰的曹仁时,只见曹仁可能也意识到了曹智的话不妥,所以挡着他们的身形,左顾右盼的看这时这件房中可有外人听到曹智刚才的话。

现在有资格站或跪在这间房里的人,也不太有可能不是曹家的至亲。

曹智只是太过悲痛之下,为了刺激曹丕,无心之下才把数十年后,曹丕称帝一事,隐喻着说了出来。

这时曹仁、夏侯渊等听了曹智的“重话”,倒是一阵紧张。曹智像个没事人似的,根本没意识到自己有谋逆之嫌的言辞,他拉着曹丕站起身后,就对着门外大喝道:“来人,为大将军洁体更衣!”

而一脸幼嫩的曹丕细细体会完曹智刚才的言辞后,唇边不由浮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灵堂搭设在大将军府的正厅,厅内早已是素幔白帏,香烟缭绕,十分庄重肃穆,中间高高拱奉着曹操的牌位。

州府官员早在曹操病危时就已拟定了曹操病逝后的各项礼仪程序,以备应用,只是没想到在曹**前,他的规格上升到了国家第一要员大将军。那原先的这些程序就不能这么简单了,先得等皇帝赐下谥号,才能根据皇帝的诏书,把曹操按什么规格风光大葬。

有传言说,献帝都可能亲自来奔丧。但曹智心里很清楚,献帝不会来。虽说曹**的突然,但从病重到知道他熬不过今年年关,也有一段时日,所以在荀彧出任尚书一职后,就专门为曹操的身后事拟定了章程,已备应用。

在许都接到曹操的死讯后,荀彧就启动了这一章程,向皇帝请谥号,颁圣旨等,他都已在运作当中,所以也比曹智等人,晚到一日。

刘协刚在许昌安顿下,一听曹**了,为了表示对这位大将军的尊敬,他倒是有和众大臣商议,亲往鄄城奔丧一事。但没等众大臣有人站出来反对,荀彧就上奏了早已拟好的奏章。奏章是曹操的弟弟,大司马、车骑将军曹智上奏的,奏章内容是他代表曹操的家人非常感谢献帝的圣眷,及恩宠,但要帝驾亲自为一位大臣服丧的,事无先例,也对献帝的龙威有损,所以曹智在奏章中无论如何不同意献帝亲出许昌,去为他的兄长服丧。

这其实也是以退为进的一种高调姿态,其实汉献帝到现在做过违反帝制的事多了,受过的屈辱也何止只是个为臣子奔丧所能比拟的。但曹智的这种体贴和维护,不但在朝中成为一时颇有影响的做法,也让刘协更是信任与他。

于是,为了报答曹智为他设身处地的设想,和向天下示意皇恩浩荡,及曹操应受的恩宠,汉献帝刘协在建安元年年末,颁诏追认曹操为“魏公”。

“公”的爵位已经是仅在“王”之下的最大封号,“王”通常都是封给刘姓宗室的,所以献帝在这次的“谥号”上对于曹家的厚爱可见一般。

曹操的尸体被沐浴更衣后,有一名苍头在屋顶拿着曹操的一件上衣连喊三遍他的名字,进行了所谓的招魂,再把那件上衣投下,由曹智接着,并未曹操覆盖在身上。最后由曹操的长子曹丕为曹操的口中放下“饭含”“(即死者口中的米或是珠玉),此事必须由孝子来做,接着便是扶着曹操的灵柩行往灵堂。

曹智等来到灵堂时看到,连把守府门的将士甲胄外都穿了件白衫,便连手中的兵器都裹上了一层白绫,整个将军府内一切布置的已是夜雾如纱,府中处处高悬白纸裱糊的灯笼,整个府内外一片愁云惨雾。

曹智陪着曹丕和其余曹氏族人披麻戴孝的护送曹操的灵柩到达后,兖州和扬州赶来的各郡各县的官员们凄凄惶惶地开始踏进前厅,便连许多甚少踏入州府的各级官员的家眷此时也都露面了。

曹操在兖州经营多年,属下众多,所以前来吊唁之人排成了长龙。每个人上完香,家属都要回礼,曹智也不知在这一日磕了多少头。曹智到后来只能听见一阵阵呼天抢地的嚎啕,还来不及进入前厅的官员家眷们都聚在门外痛哭。那些平时还能莺莺曰曰的妻妾们,这时也不知是家里的男人出门前关照的,还是怎样,现在一个个哭的比死了亲爹还要惨。

曹智这时也管不了这么多,人家有这份孝心的,他都感动着呢!

正磕头磕的有点七荤八素之时,荀彧陪同的宣旨太监终于气喘吁吁的赶到了。这时所有的吊唁活动都得停下来,所有人都竖起耳朵听着皇帝会给曹操这个只做了一天的大将军什么死后荣耀。

当听到赐给曹操“魏公“的谥号后,众人脸上露出的是羡慕的表情,毕竟这是对于一个异性大臣的最高封赏。在场的很多人死了,连个谥号,朝廷都不会发,但曹操这个谥号给曹氏一族带来的荣耀,何止只是谥号本身这么简单,这无疑预示了曹氏一族成为汉帝国最高贵、上等的一族。

一套按着《礼记。丧大仪》的程序走下来,已是过去了好几日。在元旦来临前兖州牧的继承者毫无疑问的降落到了曹智身上,其实作为大司马,车骑将军的曹智在兼任兖州牧不太适合,但辞旧迎新,曹操刚死,死之前又有遗命,要曹智接任。曹智也和荀彧等人商议过,一时也难以决定谁来出任兖州牧这个职位,所以暂时曹智先兼任着。至于扬州牧的职位,曹智想也不想就把委任给了来吊唁的邓艾。曹智一直认为邓艾是绝对治理一个州的最佳人选,邓艾倒是对于曹智的突然决定有些意外,他有信心做好扬州牧的工作,但祢衡怎么办?

通过邓艾同曹智的私下解释,曹智也觉得有点对不起自己这位跟了多年的嫡系。但要像邓艾说的他来做扬州治中,由祢衡出任扬州牧,这样对于跟随曹智的老部下才是一种安慰。

第七百三十一章 葬于许都

曹智认为不妥,选官只能唯才是用,不能讲资格。最后曹智决定,祢衡出任扬州治中,兼任豫章太守,并且也在朝廷给他挂了个议郎的虚职。而邓艾仍旧出任扬州牧一职,这也算一种调节内部平衡的做法。

而丹阳太守的空缺则有鲁肃兼任,他的九江太守其实是个虚职,大部分九江地域还在袁术的手里,袁术那边也有九江太守。曹智这么安排,是要鲁肃合并的现有的丹阳和九江那部分,等将来完全控制九江后,再分开来。

处理完人事上的变动,曹智就该为把曹操安葬在哪儿犯愁了。

目前集曹氏宗族内的意见是,把曹操灵柩运回谯县安葬,因为那是曹操的故乡。而兖州官员的意见是,就安葬在鄄城,因为曹操的基业在兖州。

两方面的意见好像都有点道理,让曹智一时难以决定。曹智只知道曹**后葬的很是神秘,历史上不是有七十二疑冢之说。但曹操现在距离历史上真正死亡的年代已经大大提前,他的事业和仇人还远没有真实历史上说的那么宏大和多。

正当曹智和曹仁、荀彧等人难以定夺曹操的安葬地时,汉献帝又发来了诏书,特赐“魏公”曹操安葬许都皇家陵园。

众所周知皇帝在一个登基之日起,就开始会为自己建造陵墓,而陵墓的选址通常都是都城的东郊的一块风水宝地。刘协比较特殊,他在登基时,是在国家分崩之时。当时人人都力求自保,不要被董卓杀掉,国家的运转也是一片混乱,也就没人提出要在洛阳或是长安为献帝选百年后的陵址。

现在终于安定下来,太史令这种官职的人,也因为曹智需要迁都事宜,而被重视起来。有了精力、条件向献帝建议此事。当然,就算选好了陵址,以献帝现在的财力,还远没有能力为自己建造陵墓,但这套祖制还是在刘协入主许昌后,就有大臣在为他提出,并准备起来。选址就是其中先期可以做的事,许昌东郊,已经有一块风水宝地被辟为皇家陵园。献帝和他的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