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搅乱三国-第4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军营寨后络绎不绝响起箭弦嗡鸣后,双方官渡开战以来营区内做的最大规模的动员,和互相隔营寨的攻防开始了。

一时间箭矢在空中的飞射,投石的互射,都对双方的兵士产生了有效的杀伤力效果。

“瞄准了射!”曹智对着一旁拿出铁弓的赵云急喊着。

赵云继王平之后,也是不负曹智寄望,是能拉得这铁弓之人。只见赵云此时因为站不直身体,而干脆躺在了木质的营寨墙上,用双脚撑着两段弓身,双手“嘿”的一声,拉开紧绷着的弓弦,一支铁箭搭在双脚间的弓身之上,咬牙瞄准了透过竹排盾空隙上方的一座高橹,在仅仅看到一个袁军脑袋探头展望的一瞬间,赵云松开了奋力紧拉着的箭弦。

“咻!”

赵云手脚上的弓矢一阵颤动,那支离弦铁质箭矢,如一道乌光般,离弦而出。仅在一个呼吸间,就射入了那座高橹之内。

这座高橹内的袁军弓箭手,也是在探头查看底下活动曹军位置后,正在拉满弓,准备向下放箭。

接下来就是“呃!”的一声,那名袁军士兵只觉一股大力,将他猛然向后推去,当他被迫随着这股大力撞出高橹,飞身坠落时,才发现自己腹部一支铁剑已经把他的身体通体而过,射穿了。

当曹智看着这名袁兵坠出高橹,惨叫陨落时,赵云、许褚等左右军士都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曹军也在之后开始了一轮有样学样赵云般卧躺在地上用双脚和双手拉开弓矢的射击活动,你还别说,效果就是比双手开弓来的好,来的远。

曹智未及表扬赵云和那些学样的属下弓箭手们,却在此时又有了好主意,“快把巨弩箭推过来!”

“主公要干什么?那巨弩箭的基座,会把这营寨压垮的!”全身肉都在随着每次箭矢和石弹轰鸣而跳动的贾诩,一听曹智要推巨弩箭出来对敌时,马上提醒道曹智他们的营寨无法承受那些沉重的离谱的重武器。

曹智那有不知这种武器的弊端,就是太重,所以也不适于他们在这种临时营寨上使用。而且在这种双方都是用临时营寨对阵的时候,巨弩箭的杀伤力也不会很好。否则曹军驻营到现在,为何不早把这种武器拿出来运用的原因了。

但此时曹智看了赵云威力巨大的铁箭穿透袁军高橹的举动,就有了新利用巨弩箭的想法。

“我不是要把巨弩箭运上寨墙使用,而是要对付敌军的高橹,它们可以代替投石车击打敌人的高橹!”曹智高声向贾诩喊道。

由于双方声响的鼎沸,所以现在要想和身边人说上几句,都要用喊的。

“代替投石车?怎么代替?”贾诩不解的抬头瞄了一眼硝石横飞的曹智猫腰立身处。

只见此时的曹智又出新花样的,在对着寨墙下的士兵喊道:“再去找些铁链,或是绳索来,把它们和巨弩箭矢绑在一起。尽量对着那些高橹射上去,把这些巨大的箭矢当成钉子,钉牢那些高橹,把它们给我拉倒,拉倒,听明白了吗?……”

对于石弹落地的巨大轰鸣,曹智的叫喊,实在显得很微弱。但身处曹智身侧的贾诩、荀攸等人倒是听得一清二楚。

贾诩聚光的小眼,听完曹智的新花样,不由抬起头眨巴眨巴的透着兴奋的光芒,怔怔看着曹智。

正当要派人将他的新想法准确传达营寨下的曹智,着急的“哎”了一声,一扭头,就看到了目闪异光的贾诩。

“主公好主意啊!”

贾诩兴奋的缩着脑袋跑近曹智身侧,刚伸出大拇指为曹智的新计策喝了句彩时,曹智却是没一点兴奋感,只是对着贾诩一声苦笑道:“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能不能成还不知道呢!现在麻烦先生下去跑一趟,组织人搬运和操作巨弩箭之事!”

曹智说完,想也不想贾诩会不会有反对意见,就准备转身离开,继续去别处督战。

没想到一直表现的比较贪生怕死的贾诩铿锵有力的对着曹智大喊道:“还是让公达去吧!我要出寨去联络路上的投石车,让他们尽快赶来,这巨弩箭只能起一时作用,想来效果不会太好,还是投石车才是最终解决敌军高橹的办法!”

“啊?什么?”曹智只听到贾诩让荀攸去办巨弩箭之事,却没听清楚贾诩后面说了些什么。

贾诩不得不在此伏在曹智耳边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语,曹智听完不由担忧道:“但是现在你一个人出去会很危险,要不……”

没想到,曹智好心的话还没说完,贾诩已经苦笑着摆手摇头,大喊了几句无所谓后,就转身拉着荀攸一起走了。

“哎……赵云,你带人跟着贾先生,保全其周全!”

“领命!”

曹智摇头看着赵云挺拔的身影跟上略显臃肿的贾诩时,这个一直以奸诈、狠毒和从未对曹智表达过彻底归心的谋士,在下营寨的台阶上返身缩着脑袋对着曹智挥了挥手,滑稽躲避碎石的空隙,抽空对曹智笑了笑,表示了感谢,就匆匆而去。倒是一点没有他表现出的那份贪生拍死,有一点联系的样子,仿佛刚才还抱头趴在地上的的胆小鬼不是一个人一般。

曹智看着贾诩离开的身影,不得不摇了摇头。他有时实在看不透这个贾诩:说他不忠心吧,他有时表现的比任何跟随自己十几年的属下还要忠心,献出的计策都是站在他的利益之上。说他忠心吧,曹智每每看到他老是在闪烁的眼神,就觉得这家伙是不是老在为自己谋留后路。甚至前段时间曹智还相信,要是自己兵败官渡,这个贾诩大概会是第一个离他而去的人。

但今日的表现又是那么出乎他的意料,而且贾诩还表现出了外表胆小害怕,脑子却一刻未停的良好职业习惯。竟在曹智刚说出新想法后,就看到了不足之处,和他们彻底解决困境的根本所需之处。

贾诩的身影虽然消失在了一片混乱的曹营之内,消失在了曹智的视线里。

但双方的战斗还在继续,曹营内此时多了好些石弹砸出的弹坑,被砸伤的兵士,还在鬼哭狼嚎着,损毁的兵器、木屑撒的到处都是。很多营帐、营寨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

想来袁军内外也是这样,只不过他们的营寨使用沙土垒砌而成,倒是没了坍塌的危险系数。

“主公,你还是先下去吧!这里有我们呢!”许褚跑回曹智身边,关心道。

“放屁,我难道这么怕死吗?”曹智狠瞪一眼后,继续向曹仁的中间营寨行去。

这一路上时常还有袁军的投石合格箭矢或从曹智身边,或是他的头顶呼啸而过。

感情大条的许褚本来已被曹智留在李典的西区帮助李典指挥拒敌的了,但在李典的提醒下,又不得不跟了上来,想要提醒这营寨不知道那段就会被袁军轰塌,要让曹智先下寨而去。

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奸臣难当

然而今日,情形有了很大的不同。现在站在首位的不但是李儒,看来宣读今日迷底般重要的旨意,同样有资格的贾诩、毛玠等都位列其后,而荀彧更是自出现之后就一直居于末位,神情颓废的低头不语着。

尽管这仅仅是一个公开场合的站位,但是在官场上却是一种很微妙的兆示,足以向这些官场中打滚多年的老油条提示许多人事变动的讯息和足够的风向标了。

更令他们惊骇的却是旨意的内容令人匪夷所思,尽管早知道他们这位皇上平素的想法就等于是放屁,现在朝中的一切大小事务都是要以曹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也难以想象献帝会下达这样一道圣旨。李儒目无表情的一句一顿念的清清楚楚:“皇后寿,得由卑贱,登显尊极,自处椒房,二纪于兹。既无任、姒徽音之美,又乏谨身养己之福,而阴怀妒害,苞藏祸心,弗可以承天命,奉祖宗。今使侍中李儒持节策诏,其上皇后玺绶,退避中宫,迁于它馆。鸣呼伤哉!自寿取之,未致于理,为幸多焉。”

这第一道圣旨说得明白,献帝是要废后,并将其打入冷宫。

群臣虽然惊讶着献帝的仓促废后之举,但也很快猜测到了曹智掀起的这场风波要从伏家开始。伏家在此番风波中,已是罪责难逃。在这番大气候中可能将全部失势倒台,彻底被清洗掉。

果不其然,李儒马上宣读的第二封圣旨就是针对国丈伏完的。

“辅国将军伏完,年事已高,现体念其为朝廷效劳多年,劳苦功高,撤辅国将军之职,拜中散大夫,无事可不用上朝,可在家中颐养天年!”

李儒宣读的这两道圣旨没有提及一句伏后与父伏完密谋推翻曹智,泄漏军机,通敌叛国之罪。总体说的还算客气的将伏后禁闭冷宫,将伏完罢官销职。

众人听完圣旨,站起身来,正各自咀嚼这番“圣意”后,就有人站出列队,大哭着为皇后请罪,鸡啄米似的向着宝座上的献帝叩头,声称废后不可如此草率、轻言云云,并大呼着请求献帝收回成命等等忠心之语。

这些人中自然有些忠贞不二之臣,但也不可避免的掺杂进如陈群、吴质等有心者的推波助澜,搅乱局面之人。他们无非想制造些反对者的声音,不让曹智遥控指挥的这场政治风波得以正常实施。但终因不敢声音发的太响,而起不到多大作用。

倒是一群乐进的手下,在一旁默默地记下了这些叫嚣之人的名字。

李儒、贾诩等更是对于这份叫嚣和鼓噪,无动于衷,纷纷侧目目无表情的想着自己的事。就连郭嘉、钟繇等人也是对于废后如此重大的事表现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态度。

这些人在昨日一回京,就在李儒、贾诩的召集下,有过一次通气的小型秘密会议。会上他们大致明白了伏后一家牵扯上通敌和欲图推翻曹智的阴谋,乐进甚至已经抓了一名重要人证樊普。通过此人他们还了解到他们一直尊重的战友荀彧也被牵扯进此项阴谋中,对于伏后被废,伏完被贬他们认为这是这一家子罪有应得,他们此时心中唯一的遗憾和担心的就是“老友、同事、大儒”荀彧怎么会牵扯进此案?这其中甚至还有一直以刚正不阿形象示人的毛玠,也被牵扯其中。他们此时担心的就是不知曹智会如何处置他们,毕竟这些人和他们在同一个阵营共事多年,有些人之间可能并无多大交情,但心中的担忧之情,还是不能轻易释怀。对于伏家,他们自是管不了这废后、罢官之事了。

此时,放下圣旨的李儒,退开了几步,一副完事闭嘴了的样子。

接着御史大夫郗虑和主簿路粹双双走了出来,郗虑一展手中的一份奏折,不理还在嘈杂的群臣,再次报出一条更令群臣哗然的参本:

“少府,昔在北海,见王室不静,而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自云我圣人之后,而见灭于宋,有天下者,何吝戈倒?又融为九聊之列不尊朝仪,秃巾微行,唐突宫掖。又与殿外之臣跌荡放言,所任用,好奇取异,皆轻剽之才。至于稽古之士,缪为恭敬,礼之虽备,不舆论国事也。”

郗虑的奏章中公然声称了孔融大逆不道等罪名,并影射的提了一下孔融结交朝廷外的谋逆之臣,欲图大逆不道,宜极重诛。郗虑在奏章中明确要求献帝将孔融杀之。

郗虑的奏折宣读罢,舆论大哗,官员们惊疑不定,议论纷纷,李儒等上官虽然依然面沉似水,立于上方一言不发。但郭嘉等人也因曹智要杀这个孔门正宗后裔,而开始皱起了眉头。只听殿下的文武百官议论声越来越高,终于有人愤然高呼:〃孔少府罪不至此〃

〃孔大夫乃圣人之后,杀不得〃

〃请皇上明查〃

〃请曹司空明查〃

〃孔少府平日里是有些狂放傲慢、放荡不羁、桀骜不驯,但绝对是忠君爱国之士,绝不会不能听信小人馋言〃

当有人指着出头参奏孔融的郗虑时,路粹躲在人群背后正在得意的偷笑。因为孔融的的这些罪状大部分都是由他整理收集的,但因为他官职低微的缘故,出头的事轮不到他。

但这也正是路粹求之不得的,被人指着鼻子大骂的坏人、奸臣的事不用他来做,但在曹智那的功劳肯定是少不了他的了,何乐而不为呢?

大殿之上吵的热闹,四下身着普通侍卫衣服的人,其实早就换成了乐进手下。这些人冷眼旁观,哪些人惶恐惊惧、哪些人出言煽动,满朝文武各自表现尽皆记在心里。

等到他们闹腾得差不多了,郗虑就搬出了人证路粹。

“孔融的不轨之举你可有证据?”

路粹应声出列道:“下鄙便是人证,孔少府在府上胡言乱语时,下鄙就在场,其实不止下鄙在,还有很多大人……”

“路粹你个狗才,妄孔融兄引你为宾客,你竟出卖与他,你这个卑鄙小人……。”

两三个平日里与孔融交好的大臣,在路粹洋洋得意的做完证,就转而指着他的鼻子大骂。

也怪路粹平日官职太小,没见过几回这真正朝堂的阵势。他自以为处在一个绝对有利地位上,主要参奏孔融的人又不是他,他只不过做个证,就又可以退居二线,看好戏了。

但路粹没想到这衣冠楚楚位列朝堂之人的大臣们,有时也会将文斗延伸成武斗的。更何况是在路粹要牵扯进更多平日里去孔融府上做客之人的名单时。

“哎哟,哎哟,你们怎么打人……郗大人,李大人救命啊……”

路粹被突然扑上来的两名大臣,就是两计老拳,一计直中路粹的右眼,自是右眼眶立时变成了熊猫眼,另一计打在了他的右脸颊上,淤青立显之时,更是将矮胖敦实的路粹打的踉跄了好几步。最后还被满场追着跑,一位议郎抓了一颗鹤嘴里的金珠,当成武器,大索路粹。

“像话吗?像话吗?这还像个朝堂吗?一群混账东西,统统给我住手……”

在李儒恰到好处的一声断喝之下,殿内刚才还只顾着看热闹的群臣,突然发现四下突然冒出几支整整齐齐的队伍,缨枪如林、刀锋似雪,甲冑鲜明,明黄的战袍、帽上插着一支突突乱颤的貂羽。

这是皇宫禁军的标志,当然现在皇城内外的御林军也好,禁军也罢,都是由夏侯敦、许褚等曹智的亲信任这些军队的统帅,也就是说现在突然开进来,出现在文武百官面前的就是一只以曹智为意志转移的私人军队。

大殿之上顿时静了下来,随着整齐的队伍一步步逼近,那铿锵的步伐都发出钢铁一般浑厚沉重的声音,文武百官们有种压抑的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禁军在殿前数步,“铿”地一声,队伍停止了前进。可是那种窒息的压抑感却丝毫没有消失,士兵们一个个神情冷肃,就象一道钢铁铸就的森林。刀出鞘、弓上弦,杀气凛然。

终于脱险的路粹心想:“好吗,我被人追了三圈了,你们这群没良心的才叫停手,我要是一不小心被刚才那个愣头青一弹子砸死了,是不是要活该认倒霉啊?哎哟想往上爬,可这不容易,当个奸臣也那么不容易……”

路粹可怜兮兮的趴在离李儒等人十步之遥的地砖上,吐着舌头喘着粗气。此时大殿上因为突然出现的武力压迫,而渐驱安静。李儒等人也只是瞥了一眼死狗似的路粹,连点安慰都吝啬的不曾表示,就把目光再次抬起,聚焦到那堵在殿门口的禁军队伍之后。

一声伽锁和铁链的拖地声,一声不屈的咆哮,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出现的人物,也再次成为大殿之内群臣的焦点。

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见事迟疑

沮授不亏是担任过袁绍多年总监军的核心人物,对于袁绍手下各将领的才能知之甚详。极其对于调兵遣将,和军事核心问题的把握精准合理之极。

淳于琼的确是袁绍帐下最为资格老的将领,他总觉得自己和袁绍一起出身汉灵帝的禁军八校尉之一,在现在袁绍军中,他不但资格最老,地位也是最高的。自然也有点倚老卖老,其实袁绍帐下良将众多,袁绍发展到现在,战功和资格直追淳于琼的武将已是比比皆是。但淳于琼这种人一旦自是过高之后,就会封闭自己,活在自己的空间内,再也不关心身边或是外界的发展。

这种人倒是在袁绍身边绝对有生存的空间,因为袁绍差不多也有这种性格内在。他们这种人保守,接受不了新生事物和意见,固步自封,尊崇安定、保健的生存环境,崇尚过去光辉的岁月,对持津津乐道,乐此不疲。

淳于琼其实自清剿黑山贼之后,就很少在有参与战事。这些年随着年龄的增大也越来越追求安逸的生活,已经没了当年八校尉时的斗志和激情。

以沮授对此人的了解,很肯定把这种留守后方重要粮草基地之事交给这个淳于琼肯定是不妥的。

再有就是把后军储备的粮草基地,分成两块,保留故市。这是降低风险的最佳办法。

但这么好的建议,在袁绍耳中却是如此的厌恶。沮授的面目更是在袁绍的眼中可憎之极,同样,审配、郭图、淳于琼等在袁绍阵营数得上“大佬”级别的文臣武将对于沮授更是因为平时的不和,而嗤之以鼻。

袁绍一看底下众人的反应,嘴角牵出一丝冷笑后,对于沮授的真知灼见也是顺从众人之意似的,淡淡道:“淳于将军乃当世廉颇,乌巢一地有他,我放心,至于蒋奇将军吗?还是在他原来的位置上好!”

袁绍早已知道沮授最近对他不满,甚至军中也有传言,说沮授在私底下评论袁绍的言辞甚是不敬。不过他没注意过这些传播者的有意让他听到者,都是与沮授一些不和之人。

一个人看这个人讨厌,就算这人说的是好话,好主意,接受者都会产生歧义和警惕。

也就是说沮授在这么说,袁绍却在警惕他这么提议有什么阴谋。

“哼!蒋奇,前几日你还批评蒋奇防守西区不利,今天又来表举他出任粮草督护一职,是何居心?嗯?他们好像是儿女亲家,哼,前两天大概是演戏吧?现在是看我不再重要他,要为自己留后路,将来也好有手段牵制我!……”

袁绍就是这么个想的太多,做的太少的人,所以说他的结局就此是注定的了。

对于提议被否决,沮授一脸沮丧的退回了座位,双手甚至捂起耳朵。他甚至没有再向往日一样与袁绍或是众人争辩几句,就默默退了下去,不再多说一句,只怪自己多嘴多舌。

倒是袁绍等人对于沮授这么容易的放弃,很是不习惯。愣愣地看着他退回了席位,倒是等了半响,才开口继续接下来的议题。甚至对于沮授不礼貌的捂耳行动,也未多加指责。

袁绍来不及品味沮授不再与他的争辩的胜利感觉,他把坐姿刚调整好,正要要求众人对于接下来的排兵部属和决战方案征求意见时,另一个袁绍也开始讨厌的人,却第一个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