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乱臣贼子-第1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些事情不去做,总归会悔憾终生。

    战事结束之后,为了表达对夏侯渊的尊重,李贤特意使人为其洗刷妥当,然后又建坟竖碑,算是让夏侯渊魂有所依。

    对此,陈登很是欣赏。

    夏侯渊虽然是败军之将,可他活着的时候没少给李贤找麻烦,可就是这样一个死对头,在他死后,李贤依旧对其保持了足够的尊重,这等豁达的‘胸’怀不是等闲人能够做到的。

    陈登设身处地想了一番,就算他处在李贤的位置上都不能做得更好了。

    古代的人们远远不像后世里那么功利,他们重信重诺,仁义更是大于天。

    与孔融的书呆子气比起来,李贤的仁义豪情只会让人生出敬佩欣赏之意。

    匆匆将战场打扫完毕,东莱军休整了一个时辰便再度启程了。

    此时,曹‘操’‘抽’调的乐进、李典依旧在半途间,他们还不知道夏侯渊已经兵败身亡的消息,而李贤也不知道曹军又来了援军。

    离开武阳城之后,东莱军与北海军合并一处,再度南下。

    沿途间,无论是乡堡还是村落,东莱军秋毫无犯。

    不过,每到一城一地,李贤总会指使周东昌出面,让其与地方豪强谈论军械‘交’换粮秣事宜reads;。

    军械全都是从曹军手中缴获来的,即便是损坏的货‘色’,对于乡堡、村寨来说都是稀罕货‘色’。

    ‘乱’世来临,能够多一项保命的手段,总归不会有错。

    因而,在陈登瞋目结舌的目光中,李贤的辎重队伍急速膨胀着。

    按照这趋势,即便徐州军断绝粮秣补给,李贤麾下兵马也绝对可以支撑下去。

    世人都说莫欺少年穷,眼下李贤年及弱冠,比陈登小了八岁,可在他身上,陈登却一点也感觉不到年幼懵懂的痕迹。

    奔赴北海国之前,陈登便知道陶谦绝非良主,而徐州身处四战之地,群雄环伺,如果没有一名镇得住场面的雄主出面,百姓绝无安宁之日。

    忽而,一个大胆的想法出现在陈登脑中,如果将徐州‘交’到李贤手中,又会怎样?

    据说,李贤在担任夷安令的时候,麾下民众安居乐业,广垦田地、商贾云集,不长的时间便使得夷安一跃成为北海国内第二大城池。

    这样的一个人物若是不曾婚配可就好了,只要与其联姻,便能通过婚姻的纽带将双方的关系联络到一处,增进彼此。

    只可惜,孔融孔北海眼光毒辣,先下手为强,竟然为李贤配了正妻!

    李贤可不知道自己已经成功赢得了陈登的好感,他只是在盘算着下一步的动向。

    奔赴下邳,阻止曹‘操’屠城之举,这是主要目的,可为了达成这个目的,东莱军势必要与曹军‘交’手,那时候,两万名东莱军能够抵得住七万曹军的攻击吗?

    曹‘操’可不是夏侯渊,他麾下人才济济,随便喊出来一个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人物。

    去他娘的,怕个鸟!

    李贤咬咬牙,心中叫嚣起来:“卞喜兄弟二人何等的猖狂跋扈,最终还不是死在了老子手中?夏侯渊又是如何的勇武无双?还不是死透了?事在人为,那曹‘操’也不是三头六臂,到时候,只要徐州兵马能够稍稍吸引一下曹军的注意力,这边厢,李贤有把握立于不败之地!”

    两万名大军浩浩‘荡’‘荡’的行军开,沿途间自然没有不开眼的宵小之辈敢来滋扰。

    这时候,夏侯渊万余兵马全军覆没的消息已经在方圆几十里之内的范围传遍了。

    无论是泰山郡还是徐州军的军民百姓都知道了李贤三败夏侯渊的典故。

    在众口相传的舆论里,就连杀死夏侯渊的大将都由赵云变成了李贤。

    与此同时,李贤二胜夏侯渊的捷报刚刚传到都昌城。

    孔融一直担心曹军会趁着北海国空虚的机会前来进攻,看罢捷报之后他疑‘惑’尽去,当即眉飞‘色’舞,连道:“李贤、太史慈真乃我北海国骁将也!”

    一路紧追慢赶,乐进、李典的兵马还是与东莱军的斥候遭遇了。

    一番‘激’战过后,东莱军斥候最终凭借马镫、马鞍、马蹄铁的便利大占上风,甚至俘虏了一名曹军士卒。

    李贤听闻详情之后‘阴’沉着脸,问道:“曹军有多少人马?”

    “回都尉,据说人数不过六千,其领军大将一个叫李典、一个叫乐进”

    李贤心道,好家伙,乐进可是五子良将之一,那李典更不是善茬,据说其人稳重好学,是一名儒将,啧啧,为了对付自己,曹‘操’还真舍得下血本。

    其实,李贤还是低谷了自己,如果曹‘操’知道夏侯渊的死讯,他一定会亲自领军杀入泰山郡,为夏侯渊报仇!

    对曹‘操’来说,夏侯渊与其说是他的部下,倒不如说是他的亲族朋友。

    卞喜兄弟二人死便死了,他们死后,曹‘操’正好趁机收编黄巾老卒,可夏侯渊就不一样了,他陪着曹‘操’经历了风风雨雨,是曹‘操’最为信任的大将之一

第244章 乐进的勇 李典的谋() 
c_t;后世里《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颌、徐晃并称五子良将,与蜀国的五虎上将并列,同为当世名将……ww。

    眼下,于禁为李贤俘虏,张辽犹为吕布麾下部将,张颌尚在袁绍帐下,徐晃还在为杨奉效命,只有乐进隶属曹‘操’。

    初平年间,李典与乐进,可以说是曹‘操’麾下除了曹氏族亲之外最得力的战将了。

    此番,为了对付李贤,两将齐出,曹‘操’可谓煞费苦心。

    ‘抽’调八千兵马对付李贤,虽然看上去数量不多,可如果算上夏侯渊的一万多人,总共也有两万余人了。

    在曹‘操’看来,以两万人马与李贤的东莱军周旋,已经可以说是万全之策了。

    周旋与决战厮杀不同,只要成功拖住李贤的兵马就算达成目的。

    接连失利之后,曹‘操’已经认识到了李贤的厉害,所以才下达了这道军令。

    只不过,谁也不会想到夏侯渊竟然又一次败了,而且连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搭了进去。

    这一日,乐进、李典正在营中商议对策,忽而帐外有军卒来报,说外头来了一群溃卒,自称夏侯渊将军麾下。

    乐进、李典对视一眼,相顾骇然,夏侯渊又败了?

    “快,速速将他们带过来”

    “诺!”

    溃卒数量较多,如果不加甄别便尽数放入军帐,对曹军来说肯定是一个巨大隐患。

    李典为人谨慎,自然不会犯这种错误,“记着,将溃卒中地位最高的人带过来,其余的人,暂且供给吃食,不可与之过分接触”。

    “诺!”

    没多久,两名衣盔褴褛的军将进入帐内。

    乐进个子不高,脸上却不怒自威,李典身材瘦削,看上去一脸的儒雅。

    入帐之前,溃将早已经知道乐进、李典的名号,因而,入账之后,两人纳首便拜:“乐将军、李将军在上,请受我等一拜”。

    “嗯,你们是夏侯将军麾下?”

    “不敢欺瞒,我们二人从陈留便跟着夏侯将军了”

    “喔?夏侯将军现在何处?”

    两名军将浑身颤抖,半晌之后方才说道:“夏侯将军他已然阵亡了”。

    “什么?”

    李典还稳重些,没有表现的太过暴躁,可乐进就不同了,他上前一把揪起溃将的衣甲,恶狠狠地说道:“你再说一遍,夏侯渊他怎么样了?”

    大滴大滴的冷汗从额头滑落,溃将不敢扯谎,壮着胆子复述了一遍:“夏侯将军死了,被一个叫做赵云的家伙杀死了”reads;。

    “噌”,钢刀出鞘,乐进狰狞着脸,道:“妙才死了,我留你何用!”

    说罢,乐进一刀削去了溃将的头颅,他杀‘性’大起,正要将另外一人一并解决了,这时候,李典干咳一声,道:“文谦且慢”。

    乐进瞪着腥红‘色’的眼睛,沉声道:“嗯?曼成你要阻我?”

    李典摇头,说道:“身为大军裨将,不能为主将分忧,贪生怕死,他们死有余辜,不过,如果就这么杀了他们,实在是过于便宜了,不如等我们问明真相之后再做决定,如何?”

    乐进喘了几口大气,方才冷哼一声,道:“好,听你的,妙才深受主公宠爱,他殒命此处,总要有人付出代价”

    李典深以为然,众所周知,夏侯渊与曹‘操’乃连襟关系,而曹‘操’年少时犯下案子,正是夏侯渊一力承当才让其躲过一劫。

    可以说,夏侯渊就是曹‘操’的左臂右膀,痛失臂膀的滋味无论如何都是难以忍受的,一旦远在徐州的曹‘操’得知消息,还不知道会作出何等疯狂的举措。

    想到这里,即便是素来沉稳的李典都有些慌‘乱’起来。

    李贤击杀夏侯渊,击溃了三万名曹军,一时之间,在泰山郡内实力一家独大,就算李典、乐进的八千兵马与各地的郡兵合兵一处,也绝难抗衡。

    如此以来,原本定下的计划只怕要改变了。

    帐内,逃得一条‘性’命的军将涕泪‘交’加,适才,乐进斩杀同伴的血腥场面彻底把他吓懵了。

    若是早知道乐进如此凶残,大家伙儿又怎么会前来送死?就算占山为王,也好过这样死掉reads;。

    “嗯?你可是后悔前来报信归队?”

    李典的话直入人心底,宛若恶魔一般。

    军将吓了一个哆嗦,他连连摇头,道:“不,小人不曾后悔”。

    乐进不屑,他转过身子,压根没有正视对方。

    越是如此,军将的压力越大,如果可以选择,他绝不会迈进这军帐一步!

    哪怕是投降了东莱军也好呀,据说那李贤从不枉杀俘虏,只要立功受赏,便是俘虏也可以为自己洗白身份。

    无穷无尽的懊恼涌上心头,军将匍匐在地,不敢多言。

    李典不为所动,嘴里道:“夏侯将军怎么会败掉?之前他不是已经移驻武阳城,打算固守的吗?李贤就算有通天本领,也决不可能这么短短几日就把武阳城攻下来吧?”

    这个疑问恰好也在困扰乐进,他不禁竖起耳朵,想听听败军之将的解释。

    那军将不敢欺瞒,嘴里道:“据说那李贤要决水淹城,我军不擅水战,无奈之下,夏侯将军便带我们出城转移,谁曾想,半途间遇到了李贤的铁甲军,厮杀过后,东莱军伏兵尽出,夏侯将军力竭身亡”。

    “李贤麾下兵马伤亡如何?”

    “东莱军甲胄坚实、武器‘精’良,据我所见,东莱军伤亡不过数千,甚至可能在三千人上下!”

    乐进勃然大怒:“放屁,夏侯渊可是军中宿将,其麾下军将也多是老卒,哪里会败的这么容易?”

    “小人所言句句属实,如果将军不信,自可寻来他人问询!”

    “好了,你且退下吧”

    “啊?噢!小人谢将军不杀之恩”,说罢,军将连滚带爬的跑出帐外。

    军帐之内,冷静下来的乐进并没有不依不饶,与李贤比起来,一名军将的‘性’命根本算不上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曼成,妙才败了,李贤实力未损,下一步该如何是好?”

    “还能怎么办?第一,快马向主公禀报此地详情,第二,无论如何都要牵制住李贤,绝不能让其深入徐州”

    乐进还是觉得李典等人高估了李贤,他有些不服气地说道:“难道曼成还认为李贤的两万兵马可以改变战局?”

    “夏侯渊连败三次,最终连身家‘性’命都丢掉了,文谦,我们切不可大意”

    乐进顿时凛然,他很有自知之明。

    与夏侯渊比起来,乐进无论是个人勇武还是统兵厮杀的能力都不占上风。

    可偏偏就是厉害如斯的夏侯渊都败了,乐进又有什么猖狂的资本?

    “适才斥候来报,说东莱军已经南下琅邪,咱们要想拦阻的话,须得早做谋划”

    “李贤兵多,又有骑兵卫护,我军兵少,若想滋扰,只能从他们的粮道上想办法”

    乐进拍着‘胸’脯说道:“这事情‘交’给我,曼成静候佳音便是”。

    “不可”,李典一点也不买账。

    “喔?曼成意‘欲’何为?”

    “李贤狡诈如狐,我军兵马绝不能分兵追击,否则便是给了他各个击破的机会”

    乐进面‘色’‘抽’搐,道:“那该如何是好?”

    “大军即刻启程,奔赴临沂,我相信,只要我们抢在东莱军抵达之前占据城池,守军绝不敢拦阻”

    临沂隶属琅邪国,是徐州郡麾下。

    眼下,曹‘操’正与徐州的陶谦厮杀作一处,常理来讲,两地的百姓应该相互仇视才对,又怎么会将边陲重镇拱手相让?

    不过,乐进对李典所言却没有半点质疑,看模样,攻下临沂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

    二人商议一番过后,李典忽然说道:“其实还有一招釜底‘抽’薪之计”。

    “喔?计将安出?”

    “李贤大军开拨,北海国内必定空虚,如果我们孤军深入,很有可能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乐进咧嘴笑道:“围魏救赵?”

    “不错,就是这么个意思!”

    “听上去很不错,我感觉成功的可能‘性’极大”

    “风险也是极大的,北海国是李贤的老巢,他绝不会坐视不理,一旦东莱军反戈一击,我部人马极有可能陷入重围”

    乐进生平最喜冒险,他不以为意,道:“怕什么?只要能够阻止李贤,我们冒些风险又算得了什么事?”

    李典沉思片刻,最终还是摇头否定了自己的想法:“此计还是太过冒险,主公让我们与李贤周旋,不是让我们去玩命,再者,夏侯渊已经败了,我们绝不能再败了”。

    乐进还待多言,却也明白,李典的顾虑不无道理。

    泰山郡内贼寇多如牛‘毛’,更有多股黄巾军潜匿其中,一旦曹军实力折损过大,这些跳梁小丑一定会跳出来,那时候好不容易安稳下来的郡县又要遭殃,这等情景,乐进是不愿意见到的。

    这边厢,李典与乐进愁眉不展,进退维谷,李贤那边却是一副兴致勃勃的模样。

    大胜夏侯渊之后,东莱军不败的战绩上又多了浓重的一笔,因而,即便听闻又来了一股曹军,可东莱军上下却没有一人‘露’怯,反而都有种跃跃‘欲’试的感觉。

    受到东莱军的感染,就连太史慈的北海军都是斗志高昂。

    此情此景让李贤与太史慈喜忧参半

第245章 城头变幻大王旗() 
c_t;军心可用,士气正旺,这是好事,可如果军将士卒过于骄傲自负,那就不一定全都是好事了——

    李贤与太史慈目光久远,他们知道,世上从来没有永远不败的军队。

    东莱军无一败绩,只不过是因为遇到的敌人不够强而已。

    不过,一山还有一山高,谁能保证东莱军的对手一直都是弱者?

    如果不能调整心态,无论是东莱军还是北海军都有可能在以后的战事中吃上大亏。

    历史上,骄兵必败的典故比比皆是,李贤可不想成为反面典型。

    然而,这等事情很容易矫枉过正。

    苛责士卒们狂妄自大,骄傲自满?说的多了,会有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嫌疑,可若是一句话不说,任由舆论发展,谁也不知道军心士气会膨胀到什么程度。

    李贤毕竟不是真正的兵法大家,训练兵卒,他凭借脑中的现代知识还能糊‘弄’一番,装一下行家,可在排兵布阵、安抚军心方面,这就实在非他所长了。

    太史慈也有这种忧虑,可急切间却想不出破解之道,无奈之下,二人只好向徐庶求教。

    “先生,我军接连大胜,我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喔?难道非要败上一场还可以?”徐庶略带调侃之意。

    “曹‘操’大军就在徐州郡内,可东莱军上下却没有一丝紧迫感,在他们看来,好像曹‘操’不值一提,六万多大军都是纸糊的一般”

    徐庶换了副神‘色’,好整以暇地说道:“都尉也发现了?”

    李贤摇头应诺:“不错,我正是发现势头不对,所以才前来求援的”。

    “北海军中也有类似的情况出现?”这句话是问太史慈的。'txt全集下载'

    太史慈对徐庶颇为敬佩,当下也是连连颌首,道:“不错,北海军初经战阵便大获全胜,这些‘混’账都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了”reads;。

    “你们想怎么办?”

    “苛责过多,过犹不及,顺其自然,又怕日后无力挽回,恳请先生示下”

    徐庶没有再卖关子,他说道:“大军滋生骄傲自满的情绪,你们认为其根源是什么?”

    “打了胜仗?”

    “不错!就是因为打了胜仗,军卒们才培养出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情绪,可如果打败了呢?”

    “什么?落败?”

    李贤不容置信,太史慈若有所思。

    “都尉不是怕军卒们大意坏事吗?”

    “没错,战场上两军厮杀容不得半点大意”

    “不用担心,只要东莱军、北海军败上一阵,军卒、军将们便会反省自己了”

    李贤恍然大悟,徐庶的意思是让东莱军吃些苦头,这样的话,他们才会重新认识自己。

    只是,打败仗可远远比打胜仗要来得麻烦。

    胜了,什么都好说,可若是败了,一些无关人士难免会思绪万千,想入非非。

    徐庶似笑非笑:“都尉舍得抛却常胜将军的名头?”

    李贤笑道:“区区虚名不足为信,我李贤从不在乎这些,只要能够让军心士气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便是败上一次又如何?”

    太史慈很是赞赏,扪心自问,就算他处在李贤的位置上,也不敢保证自己能够如此坦然地放弃“虚名”。

    徐庶长长吁了口气,李贤能够这么想,也不枉他辛苦一场。

    解决了困‘惑’依旧的难题,李贤又在徐庶府中厮‘混’了一阵子,方才告辞离去。

    沿途间,太史慈说道:“维中,你认为曹军下一步会去哪里?”

    “泰山郡内的这股曹军?”

    “没错”

    “如果我是曹‘操’,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