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德意志涅盘-第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能胜任这个职务的理想人选。

    赫斯虽然是党的副领袖,但他平庸温顺的特性却使得其根本无力担此重任;戈培尔只会控制舆论和宣传,制造运动,却不会进行高效的经济建设。弗里克是典型的官僚,对于这种需要充沛的精力做出实干的事情很难做到有效驾驭;法朗克更只是一名律师,让他负责这件事情只会将一切都弄得一团糟!

    说起来,早年国社党虽然为了扩充势力、而吸纳了一大批不学无术之辈入内,但还是有几名机明敏锐、智力过人的心腹大将可供希特勒依靠。施特拉塞、罗姆、戈林,这三人都是希特勒在早期运动中的可靠助手。然而随着时局的变幻,施特拉塞和罗姆因为其有意颠覆希特勒的膨胀野心,不得不被后者残酷清洗;戈林也由于不知名的原因早早自尽,留下了大片的业务空白。如果希特勒身边能够可堪大用的心腹,那么新兴的航空兵蛋糕根本就不会被传统的陆海两军瓜分!

    “难道只能用莱伊了么?”坐在办公桌前的希特勒心中低语道。这名肥胖的药剂学博士此时正担任着“劳工阵线”的首领,而这个组织正是国社党于1933年中旬宣布解散工会之后、所建立起的工人团体。虽然后者名义上的作用与昔日的工会相同,但它却是由国社党所直接掌控的一个阶级分明的庞大金字塔结构,最底层的普通工人失去了任何诉求自由的权力,只能以农奴般的状态不停劳作。目前它的旗下一共有多达2500万名成员,而它的运作情况似乎也还正常!

    正思量间,六米高的深棕色厚重大门忽然被人轻轻敲响,收敛心神的希特勒循声望去,只见隶属于自己警卫营的一名党卫军少尉,已经军姿笔挺的站在了被推开小半的大门跟前。这名少尉向坐在办公桌后的希特勒遥敬举手礼,随即宏声开口汇报道:“我的元首,您要见的古德里安将军已经到了。”

第128章 黑幕() 
正午的阳光从落地窗倾洒而入,将以棕紫色为基调的办公室照得一片亮堂。

    一名身材精壮、面容粗犷的中年将领,龙行虎步地从大理石画廊走进元首办公室,正是时任装甲兵总监的古德里安中将。面对起身相迎的希特勒,古德里安用标准的军礼肃然致敬;在相互握手之后,古德里安随即被面带微笑的希特勒,请到了位于其办公桌旁边那张金色的单人沙发上坐下。

    “海因茨,现在陆军装甲部队的建设进行得怎么样了?”希特勒脸上仍旧挂着浅浅的笑意,但他的眼眸中已然绽放出了几分明亮锐利的光采。在他刚就任总理后不久的1933年夏季,正是面前的这名将领用摩托化部队进行的一场演练,让他深切震撼于机械化部队的巨大威力,并油然生出渴盼向往之感。一年之后,希特勒便任命古德里安全权督办德国装甲兵的建设,并利用自己身为国家元首的无上权力、为后者在人员、资金等领域遇到的问题扫清一切阻碍。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希特勒正是慧眼造就了古德里安的伯乐;相比于同为装甲兵鼓吹者的戴高乐所在法国军界遭到的冷遇和讥嘲,希特勒的眼光显然比他们高出了一个时代!

    “尊敬的元首,我目前已经组建起了3个具备完整战斗力的装甲师,共拥有i号坦克1400多辆;在空军和摩托化步兵的配合下,它们完全可以成为突破敌方战线的一柄锋锐的利剑!”古德里安一丝不苟地开口回应,言语中充满了对面前这名给予了自己莫大支持的元首的感激。他微微一顿,而后补充说道:“虽然我对这种全新的装甲师的编制可能会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但目前正在进行的西班牙内战,却是给予了我一个弥补缺陷的绝好契机。通过我们干涉军在战场上的实际表现,我就可以清晰的找到装甲师在现有编制、以及战斗方法上存在的误区。用不了多久,一支让整个世界都震惊颤抖的力量,就将在德意志的军队序列中出现。”

    眼见古德里安肯定笃信的神情,希特勒的心中不禁大定。他明白面前的将领绝非是夸谈妄言之辈:既然古德里安已经下了如此肯定的保证,那么情况只有可能会比当前他所描述的更加有利。希特勒呼出一口气,欣然说道:“古德里安将军,我真诚地感谢您为德意志武装力量的复兴所做出的所有艰辛的努力!只是现在德意志的荣光还远没有恢复到昔年帝国时期的威仪,因此我希望您能够在当前的事业上继续前进下去,直至最后的胜利。您是否可以告知我,第4到第6装甲师什么时候可以组建完毕?我记得您曾经对我说过,3个装甲师只能让我们对奥地利或是捷克斯洛伐克进行一次外科手术式的打击;如果作战的目标换成是波兰,则至少需要6个以上的装甲师才能够实现这一目的。”

    古德里安点了点头,道:“现在装甲师的大致结构已经确定,剩下的事情,就只需要用足够的人员和装备去填补各个基层单位的空缺。目前,第4装甲师的组建已经开始了四个多月,预计在明年年初即可组建完毕。至于第5和第6装甲师,则分别需要等到1938年和1939年的春天才能出现。您知道,现在陆军的新型坦克已经出现了。虽然大众公司在他们推出的山猫型坦克上做出了很多能降低工艺难度的努力,但这款坦克毕竟是装备了50毫米火炮的12吨快速战车,单辆价格几乎是i号坦克的4倍。倘若今后20吨级的坦克再研发成功,那么组建装甲师的固有费用还将得到进一步增加。因此,如果在经费上得不到相应的提升,那么后续重型装甲师的成军时间,就将显然无法同前3个轻装甲师相比。”

    “将军,光是坦克采购的开销应该用不了多少经费吧?”听得古德里安的解释,希特勒大感惊愕,忍不住立即出言道,“山猫坦克的单价只有4万马克,就算是武装一个拥有500辆坦克的大装甲师,其总的坦克花费也不比海军的一艘装甲驱逐舰多多少。另外,我不是让您去找莱伊博士,让他从劳工阵线中拨出一部分会费用于贴补装甲部队的建设开销么?这笔钱对他来说应该没有任何问题吧。”

    古德里安眼眸中露出惊讶之色,他完全没想到希特勒在这种细节领域竟仍是如此的明察秋毫。不过有着切实难处的古德里安,却显然不会因为希特勒的这番表面言语而退缩;他的脸色渐转凝重,道:“元首阁下,现在经费的问题就出在莱伊博士的支持之上。他已经明确向我表示,现在劳工阵线对扩军的支援已达到极限,如果再让他每年多拿出2000多万马克,就只有向工人多征收会费。”

    希特勒闻言不由得愣在了原地。他清楚的记得莱伊在今年年初向他汇报的数据,劳工阵线在1935年的会费收入达到了3。5亿马克;就算是搞“欢乐来自力量”的廉价旅游、同时为海军的扩充发展花去了不少资金,也不至于连区区2000万马克都拿不出手。而随着今年经济局势的进一步繁荣,劳工阵线的会费收入更是有望突破4亿马克!

    当初希特勒提议成立这个工人组织的时候,一个很重要的意图,正是为了从工人身上得到数目可观的流动资金:这笔钱能够很好的辅助政府实现财政的健康周转,将赤字公债都控制在合理的范畴。只是由于后来沙赫特的经济手段实在太过逆天,这笔流动资金才始终没有得到其应有的用武之地。

    “这件事情我会仔细向莱伊博士询问的。”希特勒眼眸中锐芒一闪道。由于劳工阵线是国社党的组织,因此其财务情况并不会出现在政府的记录当中;即便是他这个元首,对这其中的详细情况也是缺乏了解,具体的操作都是莱伊在负责。现在古德里安居然称得不到莱伊的资金援助,这便让希特勒感到了深切的震动。

    将古德里安打发走之后,希特勒眼中的锐利光芒久久没有消退下去。他随即抓起办公桌上的电话,拨通了一个并不常联系的特殊号码。十几分钟后,一名圆脸高额头、戴着小圆片眼镜的中等身材男子,就出现在了总理府的主办公室门口。他身着漆黑的党卫军制服,在希特勒面前表现出了极尽温驯恭顺的臣服神色。

    “希姆莱(花木兰),我需要你查出劳工阵线的详细财务情况。”希特勒缓缓开口,凝视着面前比自己小了11岁的男子说道。被称作希姆莱的眼镜男神色不变,当即恭声称是。见到面前之人那绝对服从的不二态度,希特勒心中大感满意,他愈发觉得用这个养鸡场主来执掌党卫军,是自己极为明智的一个选择。

    尽管这一位面的盖世太保失去了海德里希这个精明强干的统领,但能人辈出的党卫军中,却仍旧有人对这个组织实施了强有力的领导。半个月后,一份调查报告就被秘密放在了希特勒的桌上。报告揭示了当前劳工阵线中所存在的忧心现状:这个组织已经从纯工人的集合,蜕化成了一个臃肿庞大的官僚机构,拥有20多万全薪的在职人员,而它的每年收入有多达25%都充为了行政费用。

    看到希姆莱提供给自己的调查报告,坐在办公桌前的希特勒久久不语。他眼眸中闪烁着复杂的神情,分不出是愤怒、慨叹、悲凉、还是无奈。自己执政近4年来,许多党内人员正在秘密营私肥己的消息他不是没有听闻,但让他感到惊怒交集的是,这个腐败的趋势和速度竟然已经达到了这等地步。光是这笔在劳工阵线中被吞没的费用,就足足是古德里安要求得到的资金的4倍还多!

    然而希特勒又能怎么办呢?自己的地位仍旧需要这些人来支撑,将他们肃清对自己的统治而言无异于是自断手脚。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希特勒本人又何尝不是体制腐败中的一分子?虽然他没有向任何人索收贿赂,其平日生活用度的节俭简单也是有目共睹,但他的私人秘书马丁?鲍曼却在1934年就设立了“感恩元首”专项基金,让那些在扩军备战中获利丰厚的大工业家向他个人做出捐献。这笔钱不仅用于向国防军高级将领发放特殊津贴,同时也用于在风景秀丽的贝希特斯加登修建专属于希特勒的私人城堡——鹰巢!

    不知过了多久,希特勒的心绪才渐渐平复下来。即便是大权独揽如他,目前也无力触碰这份体制内的黑暗,最多只能在敲打震慑中默许它的存在。不过,他却是再没有要重用莱伊的打算了。几番沉吟之后,希特勒发现只剩下了经济部次长******,能够在主观意志和客观才能上勉强符合他的指标。

第129章 任命() 
“我认为对布罗姆集团有利的,对德意志也有利。反之亦然。”当希特勒问及如何才能处理好国家经济和自身家族之间的关系时,******如是回应道。

    1936年9月3日,希特勒在例行召开的纽伦堡党代会上,正式向公众提出了一个旨在全面备战的“四年计划”。这个计划的主要任务是:在有限的领域里保证人民的生活条件,同时倾注一切力量来调整德国的经济,使之能够为耗费巨大的战争提供源源不断的后援补给。燃油、化工、钢铁、电力、和农粮将成为今后发展的重中之重,务必要在4年之后基本摆脱对原料进口的高度依赖。

    让绝大多数人都出乎意料的是,这个职务既不是由经济部长兼柏林中央银行行长沙赫特出任、也不是由弗里克、法朗克、莱伊等国社党元老承担,而是给了沙赫特的副手******?布罗姆。当希特勒宣布这一任命的时候,整个军政高层都炸开了锅:人们满是惊讶的看着一名年过5旬的矮壮男子走上中央平台、同元首亲切握手,随即前者就发表了一篇要为元首和国家鞠躬尽瘁的就职演说。

    对于******此人,在场绝大多数人的印象中都是陌生的。因为他的存在早已淹没在了其上司沙赫特的璀璨光芒当中,几乎从未有人注意到经济部还有这么一号人物。然而国社党内的老牌人物却是对******印象深刻。在整个大萧条期间,正是他接替突然死亡的戈林,帮助在野的国社党同国内那些“有头脸的人物”接触,并最终让后者接纳了希特勒,将其扶上了总理的宝座。如果不是******入党时间较晚,2年前的政府部长中就该有他的一个名额!

    在一片连绵的掌声中,海军总司令雷德尔的笑容简直比秋菊还要灿烂:他自是知道这位新晋部长正是方彦的叔叔,而对方的兄长也正是布罗姆…福斯的造船厂主。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名掌握着全国的贸易、生产、国民经济、和原料分配的实权部长,在资源分配当中都必定少不了海军的好处,甚至有可能让海军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想到这里,雷德尔已经激动得恨不能将远在比斯开湾的方彦狂吻一顿,这名青年少校简直就是一张能让自己从贫民变成富豪的幸运彩票!

    不远处开外,以国防部长勃洛姆堡为首的陆军将领们也同样面露满意之色。目前布罗姆家族已经向陆军拓展了相当多的业务,其中尤以机械化部队的建设最为突出:如果由这个家族的成员担任四年经济计划的总负责人,那么陆军的关键性兵种扩充也同样能得到足够的投入。在古德里安的鼓吹下,当前机械化军团已经成为了全体德国陆军高层青睐的宠儿;他们都迫切的盼望这支新部队能够发展壮大,而******的当政显然会大幅推进这支部队的形成战斗力。

    然而除了军方之外,其他政府和企业中的人就没有丝毫的热忱了。

    经济部长沙赫特神色冰冷,他实在无法接受这个才能远逊于自己的副手,竟然爬到了更胜自己一筹的高位。更令他恼怒的是,对方为了得到权力,竟完全抛弃了身为经济学博士的专业立场底线,变成了毫无骨头可言的应声虫软蛋。他难道会不知道,这种经济政策的最终结果只能是让德国与国际贸易脱钩,成为扩张战争的策源地,否则就将迎来德国经济的末日崩溃?可他不仅不对希特勒的这一疯狂举动加以规劝,反而竭力迎合以谋求权力,这让沙赫特从内心深处感到不齿和厌恶!

    沙赫特目光转动,只见弗里克、莱伊等目前身居要职的国社党徒,其看向******的脸上同样流露出了难以掩饰的嫉恨之色。见此情形,沙赫特不禁心中冷笑,越来越浓重的鄙夷神色从他的眼中流露而出。这些国社党元老都是不懂得任何经济知识的不学无术之徒,可笑他们居然也想追逐这个四年计划总负责人的位置,这简直就像非洲食人族头目想担任帝国大厦总工程师一样荒谬!幸亏希特勒在这次人员任命上还残存了半分理智,没有将这份至关重要的实权交到这些白痴的手中,否则等不到四年任期结束,希特勒就会为自己和德国敲响死亡的丧钟!

    以阿尔弗雷德?克虏伯等人为代表的寡头集团面色平静,看不出有什么异样的心思,不过在此之前已经和他们打过太多交道的沙赫特,却是对这帮人的算盘心如明镜。大工业家们虽然同样对布罗姆家族的飞黄腾达妒忌交加,但他们更想先观望一段时间,看看这名新的不是部长、权力却高于当前所有内阁部长的经济领袖,会不会给他们带来足够多的订单好处。

    如果******只顾让布罗姆家族大快朵颐、囊括一切的话,他们自是会向弗里克等人靠拢联合反对他的施政;而如果******能够做到利益均沾,那么吃进足够多财富的寡头们显然也会乐于保持这份现状。

    作为曾经在美国华尔街混迹了近10年的人物,******自是明白自己当前所处的风口浪尖的位置。不过他却丝毫没有感到心怯退缩,反而是因为手中掌握的这份空前权力而激动至极,跃跃欲试。尽管他自认为没有沙赫特那份在国际贸易上纵横捭阖的逆天本事,但要********发展生产却也完全不在话下。

    至于说今后的掠夺扩张,又有谁承诺了德国的边境就满足于当前现状的呢?即便是最软弱无能的共和国,都没有人提出德国的东部边界应该和西方边界一样就此确定下来。更何况希特勒已经向他承诺,1934年1月签署的德波互不侵犯条约只是应时之作,当时机来临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都是德国要征服扩张的目标!

    两天之后,******就搬进了总理府中的新办公室,正式以四年经济计划总负责人的身份开始了工作。不管心中是欢喜还是妒忌,以往那些围转在沙赫特身边的企业家们,此时都一窝蜂的朝着******的面前涌去,以争取能够让他们的产业发展壮大的必需利益。而早有准备的******,则使出了他昔日在华尔街和那些大金融家谈笑风生的本事;一时间德国企业家使出的种种手段都被他从容化解,而这也让外界对他这名新上任的负责人再也生不出丝毫的轻视。

    在******的居中统筹下,德国经济很快就以一种新的姿态飞速运作起来了。海量的投资如同流水一般被泼洒出去,而换来的则是大量生产工厂的建立、以及战备物资的订购。法本化工、联合钢铁、通用电力这三家德国最大的卡塔尔巨头,无疑在这种只立足于发展国内生产的政策中得到了极大的利益,而他们对******的态度,也随之从怀疑眼红变成了认可和接受。

    对于沙赫特来说,******的上位所带来的大权旁落和路线变革,都使得曾经为国社党当政、为希特勒扩军备战而呕心沥血的他,感到既失望又痛苦。他已经可以预见,自己昔日在国际贸易上创造的巨大成就,会因为德国全面备战的狞相毕露而急剧葬送。然而令沙赫特感到万分惊愕的是,他的华尔街老朋友们虽然对德国经济走上战时轨道表达了深切的忧虑,但他们和德国的生意却仍旧做得热火朝天,浑然没有半点准备结束的趋势!

    经过一番深入的思考,本身就是经济学大家的沙赫特,也明白了其中那令人感慨的关窍。在金钱这个领域,人们永远没有完全决定眼前事务的能力,路径依赖的力量往往比想象当中还要大得多。华尔街与德国资本融合的特性,不是自己那帮老朋友不懂养虎遗患、尾大不掉,但是形势如此,加深这种合作关系远比破坏它更为划算。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道出了残酷的真理:“在长期,大家都死了。”所谓千年田易八百主,立竿见影的利益是人人都难以抗拒的。而在华尔街这个世界的金融枢纽,活着更是其永恒的主题,今天能挣到的钱就绝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