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昨夜快马加鞭出城的,明日午时前定能送到。请相公放心。”
不远处传来禅院钟楼的钟声。
章叔夜求官家给他和孟氏六娘賜婚,这也是一件为难事。原本几次大赦,便能留下孟存一命。但为了章叔夜的前程,孟存却应该向死才好。孟氏毕竟有个伪帝之妻的名头,纵使宗室绝口不提,服孝三年也有利于世人淡忘此事,免得被人拿来攻击九娘和官家。
苏瞻这厮一贯擅长揣摩圣意,收到他的信若还没动静,就不是苏瞻了。若能这般连环收尾,倒是好事。张子厚唇角微微翘了起来,这个年,总有人称心如意,有人生死一线,还有人即将大祸临头。
但事事皆有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怨不得人。至于他自己,从来不惧善恶之报,无妻无子无所牵挂。
***
洛阳连续下了几日的雪,入了年,各衙门封印封库,连着牢狱也宽松了不少,狱卒在夜里也敢偷偷喝上几杯热酒,说些闲话。
苏瞻锐意变法,成效卓著,早已写信回京言明留在洛阳过年,却只收到老夫人和苏瞩的回信,苏昉一字半语都无。他在二府和大内也算耳聪目明,苏昉尚主一事,先帝尚在时就已经流传过一阵子,临到年关,宫中又传出这样的话,不免让他多想,权衡利弊后,他只当做不知。
大理寺因张氏和小皇孙之案,在宫城前殿和后廷之间设了诏狱,收押着相关人犯。孟存乃正三品文官,刑不上士大夫,虽已断案,但京中还未审刑完毕,依然享有相应柴炭冬衣的供应,牢房之中干干净净,并无异味。
值夜的胥吏见到苏瞻,赶紧躬身行礼问安,取了钥匙打开牢房。
面壁而坐的孟存,形容消瘦,却依然面容整洁,一身皂色直裰穿了一天也无几条折痕皱褶,见苏瞻夜探诏狱,孟存站起身拱手道:“和重兄深夜来访,有何贵干?”
苏瞻在牢房里转了两圈,待随从引着诏狱胥吏狱卒退得远远的,才叹了口气:“京中有信,章叔夜章将军求陛下赐婚,欲求娶孟氏六娘为妻。”
孟存一怔,忽地笑了起来,笑得浑身颤抖不止。
苏瞻神情毫无波动,静静看着他。孟仲然也是极精明的人,否则张子厚不至于抓不到他的把柄。
“张子厚派人送了信来,陛下已经允了。”苏瞻提到张子厚三个字时,语气毫无起伏。
孟存站了起来,在窄小的牢中来回走了几步。胸口一把火烧得他又急又怒。他明明是有了活路的,难不成要因为阿婵的婚事反只剩下死路一条?
“是陛下的意思,还是张子厚的意思?”孟存面上有些扭曲:“亦或,是和重你的意思?”
苏瞻也不躲避他的目光:“张相为君分忧,乃我等臣子之楷模。”
孟存死死盯着他半晌,忽地笑了起来:“张氏自掘坟墓,和重你非要把这笔烂账算在我身上。何必用张子厚做借口?你和他因王九娘结怨,如今他深得官家之心,你帮着他逼死我,我的今日,便是你的明日。”
苏瞻缓缓摇了摇头:“苏孟两家,也算姻亲。自仲然你入狱,我可为难过你半分?蕊珠之死,已有大理寺审理完毕。若我有这等私心,只需断了炭,你还能这般站得好好的指责我么?”
孟存哈哈大笑起来:“到了这个时候,苏和重你还要挂着君子的名头放不下身段?阮玉郎那般看不起你,真有几分道理。”
苏瞻微笑着拂了拂大氅的宽袖:“仲然终于自己承认和阮玉郎勾结了。看来蕊珠所言非虚,阮眉娘竟会有手段偷梁换柱,把你和孟叔常调了个包,看来孟老侯爷真是恨极了梁老夫人。只是苏某不明白,你为何自甘堕落和阮玉郎共谋?以你的资历能力,就算并非梁老夫人亲出,谁又能撼动你在翰林学士院的地位?何况孟府已分了家,你也已承了爵——”
看着苏瞻若有所思的神情,孟存深深吸了口气:“今上身世存疑之时,和重你是如何选择的?今上北上契丹时,和重你为何让赵棣回京?今上坠于壶口瀑布时,和重你又做了什么?你同我,原就是同类人,何须问这些多余的话?”
苏瞻瞳孔一缩,转瞬又如沐春…风,叹道:“既然仲然坦诚了和阮玉郎的关系,想来心中已有了决断。”
孟存再次大笑起来,笑弯了腰:“苏和重,你真是可怜。”
“仲然一路走好。”苏瞻淡然道,转身跨出牢门。
“苏和重,你这般聪明,可知道我的好表哥阮玉郎为何几次三番非要得到我那好侄女阿妧么?甚至最后死在她手上。你可知道张子厚为何那么维护我的好侄女阿妧么?你又知不知道为何你唯一的儿子苏昉那么亲近我的好侄女阿妧?”孟存的声音低沉又诡异。
苏瞻猛然一震。
370 第三百七十章()
第三百七十章
“我的蠢三弟; 你的俗表妹; 竟能生得出这般精彩绝艳的九娘?”孟存轻笑道:“和重你从未疑心过么?她七岁送完痘娘娘; 未经启蒙便考入我孟氏女学乙班,熟诵四书五经; 借机处置刁仆,教导姨娘和幼弟,还耍的一手好捶丸; 技压京中贵女。闪舞。虽只是那短短几个月几件事惊世骇俗; 自金明池落水后便再无异状。可从木樨院到翠微堂; 她为人处世,上上下下皆无可挑剔,由庶出变嫡出,不费吹灰之力。随后更得陈汉臣之青眼,入今上之心坎。”
苏瞻并未回头; 淡然道:“宽之开蒙一年; 便出口成章,七步成诗。养由基舞勺之年能开千斤弓接四方箭。就是今上; 舞象之年书法已自成一家。自古以来神童虽罕见,却也不是没有。若因自己见识少,便疑神疑鬼; 岂不坐井观天?如今令侄女将是大赵皇后,一国之母; 仲然之企图; 和重心知肚明; 还请勿白费力气了。”
孟存眼神幽深,听苏瞻反驳自己着许多句却未离去,哈哈大笑起来:“人比人,气死人。我家阿婵自幼由老夫人教养,出入宫闱,深得太皇太后喜爱,竟只能做阿妧的陪衬。我夫妻二人的确心里不舒服了好一阵子,直到家中钱老供奉给她卜卦只有一个‘无’字,我才开始疑心起来。”
苏瞻的后背震动了两下,仍未回头。
孟存上前两步,清隽削瘦的面容上露出一丝遗憾:“若无阮玉郎知会,张蕊珠又怎能说出九娘是被妖魂占据了身子?”
苏瞻终于回过头来:“蕊珠说过什么?”
孟存看着他平静的神情龟裂开来,昂首笑道:“你外甥女说了什么不重要,而是阮玉郎通过她的口点明了真相。又是怎样的妖魂附体,引得阮玉郎几次三番要掳走她?”
“我生母阮氏倒告诉我一件有趣的陈年旧事,阮玉郎当年原来求娶过他的姑表妹:元禧太子近臣王方的嫡女王玞,却被王方和郭氏夫妻所拒。”孟存笑意更浓:“更巧的是,王氏九娘的师兄张子厚和你因政见不同分道扬镳,却是因王九娘之死而和你水火不容。张子厚在开宝寺可是为王九娘点了无数长明灯,更终身未娶,绝了子嗣。可张子厚和我孟家九娘见过寥寥数面,便极力维护她,还将身边部曲悉数派来我家中护卫她周全,你可想过这又是何故?”
苏瞻双手握拳,掩在宽袖之中看不出正在微微颤抖。
他自然也疑心过。闪舞。尤其是她参与朝事以后,那些反驳他的话,那些她思虑安排的事,一言一行,他都似曾相识。还有阿昉那么信赖她维护她亲近她
竭力平静的眼神中掩不住他心底的惊涛骇浪。苏瞻微微笑了笑:“看来仲然你在赵棣称帝时只怕推波助澜了许多,难怪那篇告天下书中说太后为妖人所惑。只可惜天命所归,你家六娘只做了短短几个月的伪后。时也,命也。这等神怪传说,毫无真凭实据。仲然若要这般想,我也拦不住,如此你能走得安心一些,也是好事。”
孟存退后两步,慢慢坐到床边,看向牢房之外,沉默了片刻后叹道:“真凭实据?自然是没有的。”他早见识过皇帝和张子厚的手段,任何传言,只要涉及宫中和九娘的,尚未冒出头便无声无息了,连水花也不见一个。如今,又有谁敢议论。
苏瞻慢慢松开了手:“一路好走,孟仲然。”
孟存看着被一豆灯火染成昏黄的土墙,点头道:“我既然落入你们的算计,就算蒙大赦不死,只怕也熬不过流放的千里之路。如今倒还能有一个不堪冤屈自证清白的机会。只是委屈了阿婵要守三年孝。三年后她便十九岁了——”
阿婵能嫁给章叔夜,得个好归宿,日后也能帮衬她两个哥哥。孟存转向苏瞻,又笑了起来:“既然如此,我便祝苏和重你和苏昉父慈子孝,与今上君臣相得,同张子厚化干戈为玉帛,好好做我家孟皇后的表舅吧。”
他站起身疾步走到牢房门前,大喊道:“陛下——!臣并未毒杀张氏,若有下毒,我孟氏一族上下皆不得善终。臣不堪折辱,愿以死自证!”
牢外大理寺的众胥吏狱卒闻言吓得直奔过来,却见孟存已软软地顺着牢门倒了下去,满面鲜血,双目圆睁看着他们,唇角尚有一丝笑意。
他身后的苏瞻,身姿笔挺面容平静,默然看着孟存的背影片刻,带着几分可惜叹道:“孟大学士以死自证清白,还发下这等惊天毒誓。苏某当如实上书,奏请三堂会审,如有误判,必要还你清白。来人,将孟大学士好生收敛,送往京城。”
***
除夕这日一早刚放完爆竹,翰林巷孟府便收到孟存的丧信。死因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梁老夫人惊得半晌说不出话来,吕氏当场晕厥,。六娘惨白了一张小脸含泪默默侍奉吕氏。程氏却暗自松了一口气,虽然守岁要变成守灵,好歹孟家以后再没什么能拖累阿妧的人了。
等老夫人镇定下来,孟在已经让孟彦卿领着四郎五郎六郎披麻戴孝,往城外前引。母子三人再商量了片刻,先各自向皇帝皇太后上书请罪。
不到午时,宫中来了天使。皇帝敕书,命大理寺、刑部、宗正寺重审洛阳案,准孟府以开国伯爵位为孟存举丧。因案件未决,一应从简,不得于街坊张设。
梁老夫人接了旨意,心中明镜一般。今夜禁中呈大傩仪,皇帝的旨意这么快便到了府里,只怕早有准备,也算是开恩让孟存走得清白,二房小一辈的便都安然无恙了,尤其是阿婵的事应当彻底揭了过去。至于开国伯爵位继承,官家不提,孟家自然更不能提。按如今变法的趋势,过了年后朝中还有没有世袭罔替的爵位,都不好说。
那桃符和春帖子方贴了不久,便被一片素缟蒙上。孟彦弼亲自往宗族和几家至亲府上送丧帖。孟府上下将守岁和正旦先搁置一旁,杜氏主内,孟建主外,忙着设灵堂,做法事,派管事往寺庙道观庵堂请人,还要赶买棺木,赶制寿衣和各色丧服。
因京中各大商铺早已歇业,杜氏不得已将放回家过年的仆从全部召回,一一调配。年关里已经定不着酒席,便由范氏带着七娘九娘,拟下素席菜单,再派管事娘子们清点库房里的一应茶酒油烛香药帷帐屏风等白事之物,少不得还要去杜家吕家借用一些。孟忠厚被乳母抱着去了木樨院由程氏代为照料。除却木樨院,整个孟府里里外外忙成一锅粥。
这当下礼部和尚书内省又一起来了人,宣了皇太后的懿旨,却是为了九娘服丧一事。原先九娘按礼应为堂伯父服丧九个月,因帝后大婚之日早已定下,且君臣有别,洛阳案还未结案,经礼部、中书省商议,拟定九娘以日易月,服丧九日。
作为补偿,皇太后许孟府天清、开宝二寺击钟。
送走了天使,孟建和程氏才醒悟过来,心中酸甜苦辣说不出滋味。程氏一把拉着九娘的手哭道:“你二伯他怎地不等你大婚后才——爹爹娘亲都不能给你送嫁了。”
七娘愣了片刻才回过神,揪着程氏的袖子问:“那我也不能露面了么?”
六娘上前朝程氏深深一福,声音颤抖语气却平静自持:“都是爹爹害了叔叔婶婶,阿婵替爹爹赔罪了。”
九娘赶紧扶住六娘:“是我愧对二婶和哥哥们才是,六姐千万别这么说。”
梁老夫人将手中数珠重重拍在了案几上:“皇帝册后,阿姗你要露什么脸?”吓得孟建一个激灵,想说的话憋了回去。
程氏赶紧起身请罪,转头狠狠瞪了七娘一眼。
到了黄昏时分,宗族里来了几位经验丰富的妇人帮忙,杜氏才得空喝了两口水。二门的管事娘子又来禀报灵柩已到了翰林巷巷口,急得杜氏出了一身汗,长房和三房的大功丧服还未齐全,吕氏醒了又晕,魂不守舍躺在翠微堂暖阁里动弹不得,只能让六娘先换了斩衰孝服,跟着她往大门外接引。
待灵柩进了灵堂,总算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起来。内外茶饭妥当,香烛不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只等三日后大殓。
不曾想到了亥时,孟府又迎来了贵客,却是张子厚亲自登门求见梁老夫人。张子厚入了翠微堂,却又提出要请孟在夫妇、孟建夫妇和吕氏以及六娘九娘一见。他姿态甚低,梁老夫人早已知道他所为何事,长叹了口气便派人去请。
众人均身穿孝服,等张子厚发话。
张子厚站起来先对九娘行了礼,九娘赶紧侧身让了,看着他朝孟在孟建拱了拱手,才又落座。
“季甫深夜造访,定有要事相商,还请直言无妨。”孟在回了一礼。
“请恕季甫无礼了,只因翰林巷孟府乃是皇后行第,礼部、尚书内省和禁中皆已定下各院落如何安置,过完年便有各部前来演练。若贵府要服丧,却有诸多不便。如今再要修缮旧尚书省,实在来不及。老夫人睿智,不知可有两全之策?”张子厚娓娓道来。
程氏眼睛一亮,赶紧看向老夫人。
梁老夫人落泪道:“白发人送黑发人,还请张相公恕罪,我这老婆子实在想不出什么两全之策。不如请官家、娘娘定夺,我孟家上下定然谨遵圣意。”
堂上一片寂静。张子厚施施然正准备开口,却见六娘霍地站了起来。
“婆婆!大伯,大伯娘,三叔三婶,三年前我爹爹奉旨承了二叔太爷一脉时,也在西城置了宅子,想搬去离国子监和外翁家都近一些。如今哥哥们既然要上山结庐服丧,还请婆婆阿婵和娘亲搬去西城闭门服丧。”她说到后头,哽咽不已。
吕氏连哭都哭不出来,险些又晕了过去。阿婵莫不是疯了么?郎君没了,四郎还未及弱冠,正是要长房和三房帮衬的时候,怎能搬出去,万一结案又定下个有罪可如何是好。
张子厚端起手边茶盏,看着六娘的目光中带了一丝欣赏。他只要孟存的死别恶心到帝后大婚就行,至于孟家人能不能参礼,他是不在乎的。原本他们也只能于皇后行第拜别。
梁老夫人看向张子厚,声音暗哑:“张相,仲然名义上是我侄子,实际上却是我的儿子。阿婵是我的亲孙女,若因帝后大婚,便要老婆子将孙女和媳妇赶出翰林巷,不只是我孟家声誉扫地,只怕老婆子的心都要碎了,熬不熬得到三月都不晓得。还望张相垂怜。”
九娘牵了六娘的手:“六姐和二伯娘怎可搬走,万万不可。”
张子厚放下茶盏,柔声道:“九娘子勿急,老夫人勿忧。季甫前来,确实有一提议。开国伯既已逝,皇太后允天清开宝二寺击钟,不如暂时移灵于寺庙或道观供家眷服丧。大赵四海初平,帝后大婚,非孟府一家之事,非孟氏一族之事,乃是天下头等的大事。官家仁厚,不欲深究孟仲然之罪,可他所作所为,误国害民,在座各位难道心里不清楚么?即便是内宅妇人不察,伯厚你总该心知肚明吧?这汴京罪人,大赵罪臣之名,张某可有冤枉孟存?”
吕氏浑身颤抖,却说不出一句话来,望向杜氏求救。杜氏却抿唇转开了眼。
“六娘子品性纯良,一心爱护妹妹,做此提议,张某很是钦佩。”张子厚清隽的面容上浮起真诚的笑容:“在下和大赵子民一样心思,盼着帝后大婚喜气洋洋太太平平龙凤呈祥。其实府上若能上下一心,在三月里停了服丧,好生准备喜事,岂不皆大欢喜?待办完喜事,再办其他事也不迟。”
“好,便依季甫所言,甚妥。”孟在一锤定音,不看老夫人和吕氏,对着孟建和程氏说道:“你和三弟妹只管办好阿妧的婚事,其他无需你们操心。”随即他看向六娘:“阿婵你别多想,就在家里住着,好生侍奉你娘和老夫人。”
张子厚起身道别,孟在亲自送他出了角门。
京城中处处灯火通明,屠苏酒的香气笼罩了一城,也有学那禁中班直的孩童,戴着假面,往路中丢爆竹。孟在看着皇城的方向,深深作揖下去。
371 第三百七十一章()
言情中文网 。,最快更新汴京春深最新章节!
第三百七十一章
范大成有诗云:“除夕更阑人不睡; 厌禳钝滞迎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买。”
爆竹声声除旧岁; 小甜水巷孟府东角门下; 还有仆人无意忘却的青绢小幡; 在骤降的大雪中翻飞不已。明日又将极热闹的小甜水巷此刻寂夜无声,遥遥传来翰林巷那边孩童的呼喝声; 雪花很快在地面铺了层银毯。
九娘从灵堂出来透口气; 等在廊下的宝相赶紧迎了上来:“九娘子万安。”
见九娘面露询问之色,宝相福了一福:“修竹苑的管事娘子方才来禀报; 说十三郎忽地发热了。因夫人带着大郎、十四郎早安歇了; 姨娘让奴来禀告娘子一声; 能否请大夫人赐个对牌,好派人出去请大夫。”
府中一旦有红白大事; 各院对牌悉数停用,只有翠微堂的对牌才能出入,好保障门户严实; 也免得上下仆妇不知听哪院的调派而无所适从。
“许大夫刚给二夫人开了方子,才走了不到一刻钟。”玉簪轻声道。
九娘略一思忖:“玉簪,你带宝相进去找大夫人; 领了对牌; 带一张二哥的帖子,派燕大驾马车去马行街的荆筐儿药铺请个好大夫; 把各色药物都买齐了带回来; 省得再出去买。若是荆筐家请不着大夫; 就拿二哥的帖子去方殿丞药铺找方医官。对了,从听香阁取五贯钱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