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因缘-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鸥赋埂⒏逦木裨穹绞剑攵院芏嘣诖笱Ю锩娼邮芄叩冉逃闹斗肿樱绻匀惶子昧角灏俣嗄昵笆褂玫模鸾讨泄邸⒕闵岬确矫婀爬系淖ㄓ妹世蹿故头鸾蹋鼍兔时旧恚家馐桶胩欤庋陀械惴蚜Γ苯咏栌迷印⒅凶印⒖淇说鹊让剩臀扌杞馐停蠹一嵋坏憔屯ā!�

不过我想,多数人可能不知道夸克究竟是什么东西,更不要说夸克下面又是什么了。其实,夸克是什么并不重要,我们需要的,是超越它。怎样超越呢?用佛的理论来超越。在佛教当中,包括夸克这样细微的东西,也是要被毁坏的。 

有人会提出疑问:像夸克这样不占空间,无色无形的东西有什么可毁坏的呢? 

即使是对这种细微的东西,我们还是会有执着,如果存在这样的执着,则纵然消灭了粗大的“我”,消灭了物体的性质,但正如《俱舍论》所言,**和无**天人的境界,就是很细微的,虽然不占空间,却仍然属于物质的范畴,所以我们还是要设法把它摧毁。 

怎样摧毁呢?跟前面的方法一样。如果继续用刚才所讲的方法去剖析,所有的物质都会变成空性。 

在剖析到没有颜色、不占空间的程度时,如果我们觉得抓不住一个对境,无法去进行分解,就可以用不生不灭的方法来推理。 

通过抉择不生不灭的方法,我们就可以知道,万事万物都是不生不灭的,既然没有生,也就不可能存在。这些方法,都是是既方便,又有说服力的分析方法。通过这种方法来抉择空性,也就不是太难的事情了。 

平时我们都认为,一切事物都完美无缺地存在着,有我、也有外界,有肉体、也有精神,但现在一观察才发现,这些东西根本找不到。 

包括有些科学家都有这样的体会,但即便有这种体会,他们也仅仅是从物质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其研究结果也不是究竟的,而只能往空性的方向走一截,所以,我们不能将物理学与佛法等量齐观。要知道,物理学永远也不能与佛法等同,只是它们中间的一部分观点相似而已,到了最后,还是需要佛法的帮助,只有佛教的逻辑,才可以推翻最终的执着。 

又有人会说:既然万事万物都不存在,那我们的眼睛为什么又能看到这一切呢?因为我们的眼睛错了。为什么错了呢?因为我们的眼识,也有无明的污染,它是错误的。 

关于这一点,我们很容易证明。比如说,除了火焰、河流等明显的运动之物以外,其他任何一个东西,我们的眼睛看起来都是静止的,但事实上,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很小的粒子构成的,这些很小的粒子在哪怕以百万分之一秒的时间单位计时的时段中,也是不断地生生灭灭,不断地高速运动着的,在整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一个静止的物质。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的眼睛看不到这一切呢?这就说明,我们的眼睛是有问题的。它受到了无明的遮盖,所以看不到物质的真相。连这一点它都看不见,更深层次的实相它就更是无法探知了。 

另外还有举不胜举的例子,此处就不一一列举了,你们回去慢慢想。不管怎样,大量的事实足以证明,我们的眼睛是靠不住的。我们不能相信眼、耳、鼻、舌,不能因为自己的眼睛看得见,就认为它是存在的,这个逻辑此时已经不成立了。如果这个推论站得住脚,我们就可以说,因为我的眼睛看到它是静止的,所以它就不是运动的,而是静止的,但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不能这样说。 

即使我们的眼睛看见了,我们的耳朵听到了,也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因为无论是眼睛还是耳朵,都不能认知事实的真相。声波也是刹那刹那变化的东西,比如说,当我们听到“眼睛”这两个字的发音的时候,不管怎么样,我们也听不出其中的生生灭灭,我们听到的,就是一个连续的声音“眼——睛——”,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连续的声音,只有一刹那、一刹那衔接而成的声音片断。 

我还可以举一个例子,假如在黑暗中用燃烧的蜡烛在空中画一个圈,我们就会看到一个明亮的火圈,但实际上哪有什么圆圈呢?圆圈根本不存在。只是因为我们的眼睛无法捕捉蜡烛移动的每一个瞬间和步骤,所以就错把蜡烛前后运动的所有方位,都看成同时、连贯而不可分的一体了。 

同样,发出“声音”这两个字所延续的时间,也可以分成很多个千分之一秒或万分之一秒,这两个字的声音是一刹那一刹那地逐渐发出的,而不是不可分割的一体,但我们的耳朵却无法分辨出这种原本断断续续的声音片断。 

再举一个例子,很多人都知道宇宙辐射,宇宙辐射是由漂浮在高层空间的能量粒子所带来的放射性射线的辐射,是一种肉眼看不见的非常细微的东西,它每时每刻都在穿越我们的身体,但我们什么时候感觉到有什么东西穿过我们的心脏、大脑呢?从来就没有感觉到过。虽然没有感觉到,但它实际上却是存在的,所以,我们的触觉,也即我们的身识也是靠不住的。 

综上所述,不需要佛教的理论,仅凭物理学的观念,就可以打破以眼、耳、鼻、舌的感觉来判定事物的陋习。我们的感觉都是错误的,即使看见了,也不一定存在;即使没有看见,也不一定不存在。 

真正的真理,是佛的思维方法。当然,我们的思维,也是在第六意识的操纵下进行的,而第六意识本身,也是一个错误的东西,但我们目前所处的阶段,却只有利用它来慢慢引导我们,当把我们引到一定的阶段以后,我们的语言、思维等等,就像一双破烂的鞋子一样不管用了,它们已经失去了原来的效力、作用,而只能丢掉不用。 

丢掉之后的境界,又是怎样的呢?那时我们就能现量地感觉到。谁感觉到呢?是智慧感觉到,而不是第六意识感觉到。在那个时候,我们的第六意识已经转换为智慧,虽然还不是佛的智慧,但已经是菩萨的智慧了。我们需要的,就是这个东西。当智慧出现以后,粗大的无明当即消失,一下子就明白了很多东西,知道了人生、宇宙、万事万物的本性。在禅宗、大圆满里面,就称之为顿悟。 

这是最后的结果,于此之前,我们还需要思维,如果不思维,就无法培养智慧;想在我们的心里产生智慧,就必须思维;要思维,就要学中观、学无我。佛陀有着与常人的思路全然相反的全新的逻辑,如果我们顺着世间人的想法去走,就永远是轮回;这些与常识相反的东西,至少是不会跟着轮回走的,我们就要寻找这样的智慧,亦即证悟空性的智慧。 

以上所讲的,是肉体方面的观察方法。 

第六十五章 四法印(具体见解修法三)

3

(2)观察精神 

精神方面的观察方法,有一定的难度,因为精神本身,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而外在的粗大物质,就比较容易了解。之所以佛经所划分的五蕴当中的第一个是色蕴,就是因为色蕴表示了这些外在的、相对粗大的物质;而五蕴当中的识蕴之所以排在最后,就是因为识蕴所表示的精神层面最不容易观察。 

对于我们这种层次的人来说,观察精神的最好方法,就是通过分解时间来推理。对于物质而言,虽然通过时间也可以进行观察,但却并不是只能用时间来推理。比如说,要抉择这个房子的空性,除了分解时间的方法以外,还可以用把房子分割为东、南、西、北、上、下等方向的方法来抉择空性,但我们的精神却无法采用这种方法来分割。 

如何用时间来分解呢?就是从过去、现在、未来三个阶段来进行分解。 

过去的时光已经彻底消失,它永远也不会再回来。虽然爱因斯坦认为,在超过光速的情况下,时间可以倒流,昔日可以重现,但这是不可能的。比如说,我们呀呀学语的童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不管是光速也好,超光速也好,都不可能把我们送回从前,不存在的东西怎么可能再出现呢?不可能的;所谓未来,是指将要发生的阶段,对于现在而言,它尚未诞生,因而不可能在三千大千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存在。也就是说,如果有一个可能存在的东西,只会是现在。 

但是,过去、现在、未来也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不存在什么绝对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比如说,如果我们把今天白天划分为现在,则今天白天之前的时间就属于过去,之后的时间就属于未来,现在的范畴内就有十二个小时;如果我们把这个月划分为现在,则上个月就属于过去,下个月就属于未来,这个现在,就有整整一个月;如果我们把今年划分为现在,则去年就属于过去,明年属于未来,这个现在就有三百六十五天…… 

那么,现在到底有多长呢?有人认为,真正的现在,就是当下的一刹那。 

不过,如果我们把时间再分细,去观察现在的一刹那,会发现事实并不是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当时间被切到最小的单位时,就像分解物质所遇到的情形一样,假如再分,时间就没有了。为什么没有了呢?因为时间的长度本来就是有限的,而不是无穷无尽的,总有一个时候,时间会被分解完。关于这一点,虽然不同的哲学家都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时间是永远切不完的;有人认为,时间分解到一定的程度以后,就不能再分了,但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时间在划分的过程中,只会越切越短,而不可能越来越长,既然如此,又怎么会分不完呢?肯定会被分完的。还有,凭什么说时间分解到一定的程度以后,就不能再分了呢?谁能这样规定呢?真理是不受任何人的限制,不为任何人所操纵的,谁都不能主观地去认定事实的真相。 

关于时间的概念,物理学也有各种各样的定义,但依照佛教的观点,时间却并不是一种物质,比如说,我们把花的种子播下去,眼看它发芽、成长、开花,直至最后毁灭,在整个种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可以建立起一个时间的顺序,但其中的所谓时间,却是除了花的生长以外,不可能独立存在的东西。 

虽然我们认为,钟表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但这只是我们强加给它的,实际上它只是一种单纯的机械运动,与时间没有任何必然联系。 

时间本身就是一种假有而非真有的概念。既然时间是假有的,我们就无法找到真正的现在。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知,无论肉体还是精神,最终都是不存在的,至于它们的运动,就更不可能存在。 

我们在修行的时候,也是这样思维,没有什么别的东西。通过打坐,先把心静下来,因为所有的证悟,包括比较好的感受,都是在内心平静的状态下获得的。像我们现在这种随时胡思乱想的心,就不会有什么很深的证悟,虽然出离心、菩提心在思维的状态下也可以存在,而且它们也需要通过思维来培植,但对空性的证悟,却必须在心静下来的前提下才能感受到。 

当然,这里所说的平静,只是相对的平静,也即专注于观察有没有肉体、有没有精神、有没有我等等之类的状态。在观察得比较透彻的情况下,就能现量感受到:原来我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全都是一种幻觉,根本没有任何根据。 

在一本中观论著当中,讲了一个很好的比喻:有些湖面上长着一种黄色的花,从远处看,是一片绿茵茵的草甸上面开满了金灿灿的鲜花,但如果走近一看,才知道这些花根本就没有长在地上,而是悬浮在湖水当中的,花根延长到一定的程度,就消失了,谁也找不到这些花的根源。 

这个比喻说明什么呢?在不观察的时候,肉体、精神、世界、宇宙……所有的东西都是存在的;但如果对每一个具体的东西进行观察,去追踪它的根源,则像比喻当中的花一样,追到一定的时候,就会在虚空中消失。 

消失表示什么意思呢?我们不能认为,就像一打开电门,灯光就出现;一关上电门,灯光就消失一样,前面的光明叫做存在,后面的黑暗叫做消失,事实并不是这样,而是正当我们看到灯光的时候,灯光、组成灯光的光粒子当下就不存在,这样的效果,才叫作现空无别。如果把消失的含义,理解为灯灭之后的不存在,那就是断见。这是一种观察的方法,主要是以离一异因为主,并辅以破有无生因,亦即抉择无生的方法。 

2、大缘起因 

另一种观察的方法,为大缘起因,凡是相对的东西,都无有自性,都不是实有的。理解这个道理很容易,不知你们以前想过没有,此处我可以举个例子来说明。 

在古代,亦即释迦牟尼佛住世期间或住世之前,印度有很多的魔术师,他们可以表演各种令人称奇的魔术。有些物质的能力也能制造幻觉,比如说,把一种蛇脱下来的皮裹成灯心,在点着之后,周围的人就会看到,灯所照见的满屋子的东西都变成了蛇。实际上并不是这些东西变成了蛇,而是观众的眼睛出现了幻觉,这是依靠某种特殊物质的能力而出现的神奇现象;还有一种魔术,是依靠咒语的能力而实现的,技艺精湛的魔术师依靠咒语,就能把一些石头、木块等等变成动物甚至人类,虽然事实上并不是这些石头、木块变成了真正的人或动物,但凭借咒语的强大能力,就能使我们的眼睛出现幻觉。 

我为什么要讲这些例子呢?就是为了让大家明白,凡是相对、暂时的东西,都无有自性,都不是实有的道理。 

如果今天我们在一起的时候,通过念咒把这朵花变成了一个苹果,则不需要任何逻辑推理,大家都会一致认为,这只是一种幻觉,实际上不会有什么苹果,但请大家想一想,凭什么我们要这样认为呢?因为我们在刚进这间屋子的时候,清清楚楚地知道它只是一朵花,而不是一个苹果——它原来是花,只是因为念了一个咒,就变成了一个苹果——所以我们不会认为它是一个苹果。说来说去,想必大家的理由也只有这些。 

那么我就要问,这朵花原先是不是花呢?肯定不是,花是由花的种子长成的,它原来不是花呀!种花的人把花种播到地里以后,经常浇水、施肥、松土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劳作,花种才变成了后来的花根、花茎、花枝、花朵等等。既然花也是由种子变成的,我们都承认它是花,为什么我们不承认由花变成的苹果是苹果呢?虽然你们会说因为我们念了咒,所以花才变成了苹果,但花种也是因为种花人辛勤地劳作了,所以才变成花的呀! 

为什么要说念咒才是魔术,种花的劳作不是魔术呢? 

也许有人会回答,我们从来就没有看到或者听到过花可以变成苹果,包括小朋友都知道,很多人也亲眼见到过,只有苹果树上面长出来的果实才会是苹果。 

谁说只有长在苹果树上面的才是苹果,花变成的就不是苹果呢?这是我的眼睛告诉我的,你们只能这样回答。但前面已经证明了,我们的眼睛是靠不住的,依靠眼睛所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眼睛所见是没有资格作证据的呀! 

其实,这些都是我们的执着,因为我们已经养成了一种惯性思维,苹果就是苹果树上面长出来的,由花在瞬间之内变成的苹果不会是苹果而是魔术,但这只是我们的习惯而已,并没有任何根据。花存在的时间比较久,我们都知道它的生长过程,都知道它的来源,所以就认为它是一朵实有的花,但因为苹果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变成的,所以大家就认为它不是真实的,请你们想想,除了存在时间的长短之外,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区别呢?没有了! 

正因为如此,佛陀才告诉我们,所有相对、观待的东西,都不是实有的。 

所谓“相对”的意思,也就是指某个东西不是绝对的,不是一成不变、始终如一的,而是可以转化,可以发生改变,是因缘和合而产生的,当因缘具足的时候,观待于这些条件,才形成了某种物质,这样的物质,就是相对的。简而言之,凡是因缘和合而成的东西,都叫作相对的东西;凡是相对的东西,都没有自性。 

什么叫做没有自性呢?比如说,在大家的认识当中,由花变成的苹果,就是没有自性的。 

为什么是无有自性的呢?佛陀对此回答道:这是你们自己说的。 

我们什么时候说过呢?就是在你们判定苹果真伪的时候说的! 

其实我们早就承认了这个观点,只是我们没有感觉到而已。 

释迦牟尼佛就是这样,他从来不用他自己的逻辑、观点来推翻我们的观点,而是用我们自己乱七八糟的逻辑、观点来推翻我们自己的观点,让我们从自相矛盾的结论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因为释迦牟尼佛是没有什么观点的。 

这不是简单的推翻或者驳倒的问题,如果你们想证悟中观的空性,这当中有着很深奥的理论。要知道,我们的很多观点都是经不起观察的。 

荣森班智达曾讲过一个很精彩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群以编织布料为生的工匠。有一天,为了制作织布机,他们中的一个人不得不到山上去砍伐树木。到了森林里以后,他发现,每一棵树都长得非常好——既高大,又挺拔,实在让人不忍心下手。他想,为了我们的一个工具,就把这么好的树木砍掉,实在是太可惜!于是,他放弃了一棵棵唾手可得的树木,在森林里四处寻找合适的可用之材。过了很久,都没有找到,疲倦不堪的他便躺在一棵大树下睡着了。 

此时,树神因得知他的想法而感到极为欢喜,于是便来到了他身旁问道:“你如此珍惜爱护森林,实在是稀有难得!为了嘉奖你,我可以满足你的愿望,你需要什么东西,或者有什么愿望吗?”纺织者想来想去,也想不出什么最好的愿望,便告诉树神:“我回去跟我的伙伴们商量商量再回答您好吗?”树神也爽快地答应了。 

一群工匠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大家终于想到了一个愿望:我们都是编织布料的,如果我们的身体前后都能织出布料,那该有多好啊!你就求一个这样的悉地(成就)吧!伐木者回到森林,向树神表达了他们的愿望。树神听了以后,便施展法力让他如愿以偿了——刹那之间,他就变成了一个前面有手有脸,后面也有手有脸的人。 

当他到村里,全村的人一看到他,都吓得大声惊呼:“鬼来了!鬼来了!!”最后,可怜的工匠被“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