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圣人-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雨款款而来,夏乘风紧随其后,两人在首席落座,与张易陈亮等人的座位相隔不远。

    一名侍女侍奉在两人身边,谢雨低头说了几句,那侍女转身上了高台,盈盈笑道:“我家姑娘说了,今日本就耽搁了不少时间,闲话少说,直接开始斗诗便好。”

    斗诗,是大周皇朝文会最重要的一项。参加文会之人,皆应按照题目作诗,经由众人品评,评出名次。若是能在东山文会这等大型文会夺魁,文名很快便能传遍伏流国。

    所谓斗诗,无论诗词歌赋,皆可!

    “那今日文会,当以何物为题?”

    陈亮眼见谢雨从身前走过,想要伸出手去,却一动也不敢动,甚至连正眼都不敢去瞧。待谢雨走过,与夏乘风在不远处谈笑风生,这才后悔莫及,心中暗暗鄙夷自己没有志气。

    听闻侍女说出斗诗二字,陈亮便立即站了起来,首先发问,今日他一定要做出一首好诗。

    “回举人老爷的话,小姐说了,前年以青山为题,去年以流觞亭溪水为题,今年春季,便以这漫山遍野的桃花为题。”侍女见一名蓝衣举人站了起来,十分恭敬的应答。

    陈亮自始至终不敢看向谢雨,高声道:“既然如此,那我先来一首《忆江南·青竹桃花》。”

    “春去也,共醉艳阳天。东山有树名青竹,宛若桃花水中流。惟愿花枝俏。”

    

    ps:2500字,大家先看吧……其实一直准备每日更新六千字的,不过最近杂事繁多,又写到文会这种极其费脑的情节,两个小时都没搞定。

第二十一章 人面桃花相映红() 
陈亮与谢雨对饮之后笑容满面,拉着张易等人推杯换盏。

    “敢问这位文友姓甚名谁?这首词恐怕能达到‘出县’的地步。何不当场书写,让我等一看究竟。”一名看起来五十来岁的蓝衣举人站起来问道。

    陈亮连忙放下杯子,站起来道:“小生陈亮,多谢文友盛赞。不过这东山文会历来都是最后大家一同书写文章,小生可不能坏了规矩。”

    年老举人微笑点头,与陈亮共饮一杯,满意坐下。这名年轻人不喜出风头,倒是不错。

    享誉一县,声震一府,名动一州,文章镇国,天下闻名。是读书人书写文章的五等境界,简称“出县”、“达府”、“鸣州”、“镇国”、“传天下”。

    不过,这些境界适用于举人文位之上。读书人修行到举人之后,心房进化成为青铜屋,文心之火从一束游离的文气化作一盏灯火矗立在心房中央,这时方才可以称为真正的文心灯火。

    当读书人晋级为举人之时,心房当中的文心灯火只有头发粗,一寸长短。待灯火成长为一尺,就会再度缩短成一寸,不过会变成筷子那么粗。然后再度循环,变成手指粗细……直到变成手臂粗后,涨到一尺长,方才能够晋级贡士。

    秀才燃心火,举人书文运。举人修行之路比秀才更加漫长,文心灯火单靠吸收文气很难满足,只能靠举人做出优秀文章,沟通文运进入心房,极速增加自身实力,这便是举人书文运。

    出县文章,若是刚刚晋级的举人,能涨一寸头发粗细的文心灯火。达府文章,涨五寸头发粗细的文心灯火。鸣州文章,则能涨一寸长筷子粗细的文心灯火。镇国文章,能涨一寸手指粗细的文心灯火。

    至于传天下的文章,鲜少有人写出。

    传言东晋谢家千年前有位名叫谢灵运的举人,就曾在举人之时以一首传天下的《山丘赋》一跃成为天降贡士,成为大周皇朝当时的盖世天骄。只是听闻他后来想取皇朝而代之,被谢家大儒镇压在乌衣巷内,郁郁死去,

    陈亮这首词意境颇好,若不是将竹叶比作桃花有些不像,这首词恐怕能达到达府的境界也说不定。

    ……

    文会继续进行,陈亮抛砖引玉做出一首不错的词。其余举人自然不甘示弱,只是这桃花为题的诗词已然泛滥,想要推陈出新,极为不易,数十位读书人斗诗完毕,也只有两三人的文章能达到“出县”以上的层次。

    张易静坐一旁,见诸多读书人慨然高歌吟诗作赋,他仿佛回到从前。成千上万的圣院学子,隔三差五便会举行这样的文会,那时的圣院读书声,恐怕现在整个大周皇朝加起来都比不上。

    “小易,你有没有想好诗句?”**轻轻撞了一下张易,他方才也开口作诗,只是没有引起多大反应。

    张易回过神来,摇头道:“还没想好呢。再说。我不准备出这个风头。”

    “那怎么能行呢……”**连忙凑到张易身边,急切道,“今日来了不少陈府的人,他们刚刚也参与斗诗了。你看那边那个家伙,就是陈府的二公子,正在嘲笑咱们呢。”

    张易顺着**的手指看去,正瞧见不远处一个三十岁左右的蓝衣举人正讪笑着看向自己,眼神里满是不屑。见张易看向自己,他更是放肆的跟身旁几位读书人哈哈大笑。

    “小生张易,灵机一动,赋诗一首,请诸君品鉴。”张易站起来,跟在场众人拱手行礼,之后,还故意朝着陈府几人拱了拱手。

    陈府几人切了一声,特别是那陈府二公子,心里早已经准备好,无论张易做出什么样的锦绣文章,他一定得狠狠打压。所以张易的行礼,他们装作视而不见。

    夏乘风和谢雨坐在首座,眼神一直在张易身上游荡。这个天降秀才,会做出何等惊艳的诗作呢?

    “张易,他便是那天降秀才?!”

    “原来是他,我说风乔两位才子,还有刚刚那位做出出县词的举人,为何待他如上宾。”

    “有礼有节,不愧是豪门后裔。”

    诸位读书人听到张易自我介绍,连忙拱手回礼,示意张易先请。陈府众人视而不见的态度,让其他人分外鄙夷,只是文会之上,他们尽量不得罪陈府之人。

    “阿易,连你都忍不住了么?”风重楼微笑看向张易,他原本以为张易还要酝酿一会,谁知这么早就要站出来作诗了。

    乔居正陈亮自然也是一脸期待的模样。

    张易伸手抄起风重楼的扇子,朗声道:“共架青牛车,狂歌桃山行。猢狲饮美酒,浑然不知羞。”

    陈府二公子正假装饮酒,对张易作诗视而不见。谁知张易突然来了一句“猢狲饮美酒”,顿时气得一口酒水喷了出来。

    “请大家点评。”

    张易同样装作不见,拱手跟众位读书人行礼,跪坐原位,微笑不语。

    陈府二公子满脸通红,倒真的有些像猢狲的屁股。

    陈府乃是即将晋升豪门的顶尖名门,身后更是站着那位,在场的读书人哪敢得罪,纷纷微笑拱手还礼。至于品评嘛,还是算了吧。

    大多数人不敢得罪,这里边自然不包括风重楼这等名门后裔。

    风重楼捡起扇子,摇头晃脑的站了起来,道:“好好好,这首诗做的极好。我等坐上牛车狂歌醉酒,万众瞩目,颇为豪迈;没想到上了山上,碰见了几只猴子,这猴子抢了桃花酒,也想学人饮酒,但是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屁股有多红,当真应了浑然不知羞这一句。”

    “好,说得好!”

    风重楼话音刚落,便有人鼓掌叫好。

    陈府二公子气急,风府也是名门,他拿风重楼没有办法。可是这个叫好的又是谁,难道他想死吗?“

    夏乘风长身而立,一边站起来鼓掌一边说道:“这位便是大名鼎鼎的风才子吧,言语精辟,算是为我解惑了。”

    “哦,此话怎讲?”风重楼见夏乘风叫好,不由得对他另眼相待。白马书院名望极高,夏乘风身为书院弟子,竟然毫不思索为张易和自己加油助威。

    “此次东山文会斗诗,以桃花为题。方才我听张易,只闻桃山不见桃花,有些疑惑不解,听你这般解释,方才明白竟然是桃花酒。”

    夏乘风笑容满脸,像是真正被解惑一般高兴,道:“那边坐着那位想必就是乔居正乔才子吧,你们二位,不知想要报考哪家学院?”

    风重楼见夏乘风这么给面子,自然还礼道:“在伏流国,还有哪家书院比得上白马书院。我和阿乔,自然首选白马书院。”

    “那我到时候和张易学弟,定然会在书院门口迎接两位。”

    “多谢!”

    夏乘风风重楼两人拱手行礼,然后低身坐下。

    张易这首算不得什么,他只是为了出口气罢了。但是他没想到夏乘风会帮忙出头,这白马书院倒是有些吸引他了。

    但夏乘风的话语里,还有别的意思。这东山文会毕竟是一场盛大的文会,这次斗诗以桃花为题,张易应当做一首桃花诗,若是声名大噪,对他的文名有极大好处。

    陈亮出身寒门,少年老成,自然听出这番好意,他低声道:“张易,风乔两位才子三年前在东山文会上做出两首鸣州咏梅诗,名动一州,被冠以才子美名,你首次参加东山文会,可得拿出真正的实力。”

    风重楼微笑注视,乔居正频频点头,都支持张易再做一首。

    “不急不急,待他们先来。我若是接连开口,未免有些不知进退了。”张易端起酒杯,请几位一同饮酒。

    不少读书人见天降秀才开口成诗都不怎样,胆子壮了不少,纷纷道出自己酝酿颇久的诗词。

    陈府二公子收拾心情,倒是准备了一首不错的桃花诗,达到了出县的层次,离达府恐怕不远,引来众人阵阵喝彩。

    张易面带微笑,站起身来,朝着夏乘风拱手道:“方才经夏举人提醒,易犹如醍醐灌顶,收获颇大。思来想去,理当做一首桃花诗赠与文会。”

    “吟来!”夏乘风干净利落。

    谢雨坐在一旁落落大方,整场文会很少见她露出笑容,只有几首达到出县的诗词,她方才轻笑鼓掌。此刻张易再度站了起来,她来了兴趣,好奇的盯着张易。

    天降秀才,当不止方才那等才学。

    无论是《寒门贵子》还是《劝学诗》,都让谢雨十分惊艳。寒门贵子四个字,道出了多少寒门子弟的梦想;而劝学诗,就算是万世之后,恐怕都会有人吟唱那句“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张易抬脚朝着流觞亭走去,亭子一侧斜生着一株桃树,上面桃花开的极其灿烂。

    走近之后,张易轻轻摘下一枝桃花,朝着谢雨走去。

    “去年今日此亭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张易边走边吟诗,待他走到谢雨身前,整首诗刚好吟完。他俯身将桃花递给谢雨,轻声道:“这束桃花尤其俏丽,跟谢姑娘真是相配极了。”

第二十二章 此诗当镇国!() 
寂静无声!

    在这一刻,几乎一切都定格起来。饮酒吃茶、吟诗作对的读书人们,都瞪大了眼睛,看向张易。

    他们惊诧的是,自从九年前两位颇有才名的蓝衣举人在斜雨楼调戏谢姑娘,被打断双腿丢出斜雨街后,许久没有见人敢如此当面调戏谢姑娘了。

    这位天降秀才,好大的胆子!

    张易好生奇怪,二师兄曾经说,这般作诗摘花赠美人的手段,天下姑娘没有谁会拒绝的,大家怎么都盯着自己呢。

    嗯,这位谢姑娘好似喝多了,难道她没有听见自己说的话么?张易定睛细看,发现谢雨眼神放空,笃定了刚才的想法,再度道:“咳咳,这束桃花极为俏丽,跟谢姑娘……”

    “停!”

    夏乘风连忙打断张易的话,这位学弟脸上的表情如此真挚单纯,为何会这般孟浪行事呢。不过嘛,这样子他喜欢,白马书院就需要这种胆大的书生。

    谢雨抬头看向张易,他的眼神纯净真挚,丝毫没有调戏的意味在,跟其他男人看自己的眼神如此不同。

    难道自己刚刚想多了,想到这里,谢雨伸手接过桃花,轻声道:“如此便多谢公子了。”

    张易面露微笑,转身返回座位。

    “好!”风重楼一声厉喝,他实在没想到张易会这般狂放。

    乔居正向来老成持重,此刻也伸出大拇指,对张易表示佩服。这样子的狂士作风,比风重楼厉害得多。

    陈亮同好多读书人一样嗔目结舌,这其中爱慕谢雨的人不在少数,可从来没有人敢如此跟谢雨讲话。

    在他们心中,谢雨就好似九天神女不染凡尘。陈亮喜欢谢雨这么久,做出最为放肆的一件事,便是之前斗诗之时,作诗示爱。

    故而等张易一坐下,陈亮顿时凑到张易身边,激动道:“张易,你怎地如此大胆?”

    “此话怎讲?”张易见诸多读书人都跟陈亮一般模样,好生奇怪,这些人是怎么了。

    “那可是谢雨姑娘,你竟然对她做出这样的事情!”陈亮见张易无动于衷,手舞足蹈颇为激动。

    张易见陈亮面红耳赤,更是不能理解,好奇道:“谢雨姑娘的确跟那束桃花颇为相配,难道陈兄不觉得么?还有,陈兄讲话颇为激动,应该是有些喝多了,饮酒得适量呀。”

    从张易吟诗送花开始,在场所有读书人的眼光都放在他的身上。

    当他们听到张易这般回答的时候,都呆愣原地。

    谢雨笑了。

    陈亮犹不相信,尽量平和道:“当真只是因为这样?”

    “宝剑赠英雄,鲜花配美人,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张易笃定点头。

    宝剑赠英雄,这的确是自古以来的道理,可谁能做到。

    鲜花配美人,谁又能单纯欣赏鲜花美人而不动心?

    谢雨笑的畅快,她本就对张易抱有极大的兴趣。却连她也没想到,张易是这般的妙人,这般的真人。眼神真挚纯净,犹如山间清泉,不含一丝污垢。

    夏乘风洒然一笑,第一个开始品评张易这首桃花诗。

    “学弟不愧是天降秀才,这首诗当真令我惊艳无比。从表面上看,这只是一首情意真挚的情诗。去年学弟独自来桃山游玩,在这流觞亭邂逅了一位如同谢雨姑娘这般貌美的女子,彼此都留下了不错的印象;可是今年,学弟再游桃山,景色依旧,物是人非,颇有一种凄凉之感。”

    在场的读书人纷纷点头。

    夏乘风不愧是白马书院的弟子,轻而易举就为众人描绘了诗中的画面。他高声道:“张易学弟,我能否为你这首诗起名呢?”

    张易连忙点头,虽然夏乘风刚刚描绘的画面非他所想,却也不能不给面子。

    “那这首诗便叫《赠谢雨》吧。”夏乘风朗声一笑,转头朝谢雨道,“不知谢姑娘觉得如何?”

    众人瞧向谢雨,若是她同意这首诗以自己命名。将来这诗名扬天下,她和张易之间,恐怕会有许多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在民间流传。

    “不怎么样。”

    谢雨轻笑起来,她不在乎扫了夏乘风的面子,而是郑重其事道:“夏举人刚刚对这首诗的理解,颇为精辟。这首诗的确写的极好,单以睹物思人物是人非的角度来讲,至少也是一首顶级鸣州诗。”

    随着谢雨开始点评,几名贡士自然开口品评。

    “谢雨姑娘说的没错,这首诗写的极为精妙。全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一前一后两个场景却相互映照,神妙至极。”一名年迈贡士坐在次席,率先开口。

    一名与年迈贡士同座的年轻举人,笑道:“全诗刻画了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寻春遇美,‘人面桃花相映红’,诗人不仅用桃花衬托美人,更是表现美人光彩照人的容貌。”

    这位举人在白马郡才名出众,众人纷纷鼓掌。

    年轻举人继续品评后两句:“第二个场景则是重寻不遇。还是春光明媚桃花烂漫的季节,还是泉水叮咚的流觞亭外,然而比这景色更美的美人却不见踪影。跟前边的景色对照,真是神来之笔。依我看,这首诗若是流传出去,恐怕很快便能镇国。”

    文章分五等,但并不是首次书写过后,就保持原有等级。

    经过世人流传,某些原本可能普通的文章,也能达到出县的层次。像张易这首鸣州桃花诗,有可能会成为镇国名作。

    见到年轻举人品评完这首桃花诗,其余文人按捺不住,跃跃欲试,纷纷口吐莲花,把张易这首桃花诗夸得世上独有,写尽桃花风流。

    张易咋舌,他原本就没有这番意思,大家怎么会曲解成这般模样。对于感情之事,张易还未开窍,根本不明白这群读书人有何用意。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张易刚刚从沙罗铁树进化不久,实在是对感情还有些陌生。只是他继承这具身子,对张府倒有极深的感情,这才写了这首诗。

    待众人全都点评过后,夏乘风戏谑道:“谢雨姑娘,既然大家都说这首诗是首极好的桃花抒情诗,你为何不同意我拿《赠谢雨》当诗名呢。”

    谢雨手捧桃花枝,轻轻站了起来,轻扭小腰朝着张易所在的方向走去。来到张易座位前,她方才轻启朱唇道:“我说不同意,便是因为张才子本就没有你们说的那番意思。”

    “啊?!”

    众人哗然,这首诗不是抒情诗,那又是什么?

    张易眼神顿时清明,一扫之前的疑惑。他好奇众人为何会将这首诗当做抒情诗看待,但当他听到谢雨的话,心头不由一暖,还是有人能懂自己的心思。

    夫子曾说的知己,便是这种感觉么?

    谢雨浅笑动人,伸出手指勾在张易下巴,吐气如兰道:“若这首诗真是送给我的,那我可要高兴一辈子呢。”

    张易即便再不谙情事,也觉得这动作极其暧昧,双颊微红,轻轻挣脱开去。

    众人艳羡的看着张易,谢雨姑娘如此亲近一名男子,他们可是从未见过。换做是他们,肯定第一时间表示,这首诗就是送给谢姑娘的。

    别说是一首鸣州诗,就算是进士文宝,他们要拿得出,也舍得!

    谢雨见张易脸红,轻笑站了起来,旋即正色道:“你们看他这样,哪里是会调戏姑娘的风流才子?夏举人,这下你该明白,这首诗不是赠与我的吧?”

    夏乘风又不是瞎子,自然看得一清二楚,点头称是,只是他有些疑惑,闷声道:“谢雨姑娘,全场只有你看出这首诗的深意,请你品评一番。”

    “这其中三味,还是由诗人自己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