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九重娇-第1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卯时,天地间还一片混沌时,刘彻就起身了。

    他像往常一样打了半个时辰拳,待身上都出了层热汗,才停下来歇了半刻,而后去沐浴更衣。

    照着阿娇和两个孩子的口味要了早膳,又吩咐让奶娘们伺候两个孩子起身后,刘彻才往寝殿中去亲自叫阿娇起身。

    因着昨夜难得饱睡了一晚,阿娇一叫就起了,没有像往常睡到日上三竿还止不住地打哈欠叫困。

    她精精神神地更衣梳妆完,就坐在食案前用早膳,见有道蘑菇鸡汤还满怀期待地说:“也不知道今年汤泉宫有没有晒蘑菇干?那儿山上的蘑菇就是格外鲜嫩,拿来炖什么都好吃。”

    刘彻笑道:“肯定有,而且你今天午膳就能吃着。”

    汤泉宫上下一年到头就盼着他们能去这么一次,汤泉宫主事又不是个傻的,昨天接到消息就该准备起来了。

    用完早膳后,时辰尚早,天地间的黑暗刚刚彻底褪去,露出清明来。帝后各抱了一个孩子,带着浩浩荡荡的随从宫人从温室殿出发往汤泉行宫去。

    出宫门时,竟难得出了太阳。

    明晃晃地照在雪地上,映照的人眼睛都睁不开。

    两个孩子爱的就是出门,一路上兴奋坏了。和刘彻闹了一路,等到了汤泉行宫时早累的呼呼睡着了。

    刘彻便拿了大毛斗篷把孩子厚实地裹了,一手一个就抱着下了辇。

    就这份腕劲,阿娇真是叹服。

    孩子一天比一天重,在怀里也不老实,扭来扭去的看这看那,她抱一会都觉得累脱力了。

    这还是元暶爱撒娇,天天缠着要抱,多少给阿娇锻炼出来一点了,不然阿娇觉得自己真能把孩子抱摔了。

    两个孩子睡的都很熟,从辇上抱下来放到榻上都没弄醒他们。

    因着时辰也还算早,刘彻就说等两个孩子醒了再用午膳,带着阿娇先去泡温泉。

    天天和两个孩子混着,还真是件累人的事情。

    阿娇被他们折磨的天天躺下时都腿发酸,经了温水一泡立马觉得浑身筋骨都散开了。

    汤泉宫的温泉都是天然形成的,是以有的建在宫舍内,有的却是露天的。

    刘彻带阿娇来泡足汤的就是处露天温泉,四周栽着些碧竹,又弄了些流水曲觞,瞧着还颇有雅意的。

    泡了约有两刻钟后,忽地下起雪了。

    起初很小,落了一会就越来越大,如鹅毛般一大片一大片的落下来,进到热气腾腾的温泉池中一下就化没。

    阿娇伸手去接,不一会手上就落白了。

    她仰头望天,但见漫天呼啸的雪花直坠下来,落在屋檐上,落在汤泉池中的假山上。

    雪天泡温泉,真的别有一番感觉。

    要不是海棠跑来说两个孩子醒了,阿娇能再在这坐半个时辰。

    午膳果然有阿娇期盼的鸡茸蘑菇汤,有了这一个汤,又配着花雕鹿肉烧冬笋、蜜炖熊掌、酸菜鱼这几个最能下饭的菜,阿娇用了两碗饭。

    两个孩子胃口也很好,一人一碗蛤蜊鹌鹑蛋豆腐羹吃的干干净净。又喝了半碗山药鲫鱼汤,等瞧着阿娇用的香甜,也叫着要。

    阿娇便亲自给两个孩子盛了半碗汤,汤不占地方又促进消化,多喝点好没事。

    两个孩子小口尝了一下,立马就被汤泉特产的蘑菇其鲜美征服,呼呼啦啦大口喝起来。

    喝完了又朝阿娇要,阿娇想着一碗豆腐羹一碗汤不算少了就不准备给了,还是刘彻说吃点蘑菇好,能净化血液中的毒素,阿娇才又给两个孩子盛了小半碗。

    一岁多的孩子胃小,吃完这些就是还想吃也吃不下了,只能等着晚膳了。

    下午的时候,雪势一直没有小。

    刘彻就带着两个孩子在室内的温泉池中泡温泉,他兴致来了还教起两个孩子北风。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北风其喈,雨雪其霏。惠而好我,携手同归。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莫**狐,莫黑匪乌。惠而好我,携手同车。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这是一首描写北狄破卫,公子申带领卫人逃难的诗歌。

    其中关于雪天冬日的描绘极为后人赞颂,如鲍照、李白都作过北风行。

    刘彻选它想必便是因景生情,想用它来带给孩子们关于美的最初启蒙。

    两个话都不溜的孩子就跟着他一句句依葫芦画瓢,声音稚嫩悦耳,煞是好听,就是念的乱七八糟。

    尤其是元暶,念的是什么恐怕自己都不知道,弄的一本正经极力跟着节奏的暠儿都忍不住想笑。

    刘彻很耐烦,逢着元暶念不顺的地方就停下来,逐字逐句地放慢节奏念给她听。

    一遍两遍的教,一点不耐烦都没有。

    那耐心劲、温柔劲,让阿娇都有些脸红,她平素好像对元暶都没有这么细致。

    要不是他也教了元暶学步,阿娇还真得以为是自己不够耐烦才教不会元暶。

    她坐在一旁又安慰自己,他要是一天到晚地和孩子混一起,被元暶发脾气气着时,还能这么耐心?

    待元暶能慢慢念出半句,刘彻就极尽所能地夸奖她,弄得元暶热情高涨,拉着刘彻要学。

    两个孩子每能流利地说半句,刘彻就耐心地解释半句的意思。

    他也不要求两个孩子现在就能理解其中深意,只是想带给他们一种美的最初体验。

    如此这般,到了用晚膳的时候,两个孩子都能差不多地念完整首诗,引得春陀没完地夸两个孩子聪明。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百九十八章 金丝雀() 
汤泉宫中的日子很清净安逸,每日刘彻都伴着她睡到自然醒。

    难得醒来的时候能还在他怀里被他抱着,阿娇自然乐意,每每醒了都还能拉着他赖好一会的床。

    当然,赖床的最后结果都不是很好。

    好几回阿娇都哭着告饶了,刘彻还是不肯放过她,气的阿娇一直打他。

    等好不容易起床了,暠儿兄妹俩都早吃完早膳了,正被奶娘们围着在侧殿的软榻上捧着玩具玩。

    春陀满脸慈爱地站在一旁守着兄妹俩,但凡兄妹俩提出什么无理的要求,他都会颠颠地去办了,从不说不。

    不过半月,兄妹俩就和这个天天跟在父皇身后的黄门首领感情迅速升温。

    爱撒娇的元暶见着他还时常要抱,弄得春陀真是恨不得去摘天上的星星给她。

    春陀就是对着阿娇投诚都有几分利益的考虑,但阿娇看得出来他对暠儿兄妹却是油然而生的忠诚,一如对刘彻。

    既然是真心疼爱,阿娇自然不会阻止他和孩子们亲近。

    春陀一辈子对刘彻称得上忠心耿耿到了极致,他看着孩子们阿娇也放心。

    等她和刘彻简单地用过了早膳,就会来侧殿接孩子。

    通常上午刘彻都是带着孩子闲耍,陪他们在汤泉宫中瞎转悠给他们说故事。

    等睡过了午觉后,一家四口就开始了每日必备的泡温泉。

    自从两个孩子学会了首北风后,刘彻就大发好为人师之心,开始用诗经给他们启蒙。

    虽说一岁的孩子就启蒙也太早了些,但阿娇想就当无意识的早教也不错,左右没指望孩子们能学会多少。

    她原还想着刘彻是和孩子们待的少,一时新鲜才能这么耐烦。

    毕竟刘彻可从来都和温柔小意是搭不上边的,他真个发起火来,杀起人来连长安城的护城河都被染红过,有几个敢为了犯颜直谏的名声就顶风上的?

    但眼看着都半个多月了,他还是温柔耐心的不行,被元暶气着时,也只会无奈失笑,从不会发脾气。

    到了最后阿娇不得不承认,或许刘彻就是把所有的温柔耐心全用在了自己和一双儿女身上,他就是对孩子们怎么都发不起脾气来。

    汤泉行宫中的日子实在太舒服安逸了,恍如人间仙境,隔绝了所有尘俗的烦扰。

    尤其是身边有刘彻和一双儿女伴着,阿娇真想就在汤泉宫中一直住下去。

    逢着又下起大雪的日子,阿娇还来了兴致画了几幅帛画。

    刘彻看了直说意境空灵,唯美素雅,吩咐春陀妥善收藏起来回宫要裱上。

    阿娇笑笑,不置可否。

    这些日子听多了他夸孩子们的话,阿娇深深觉得他的夸赞不能全信。

    毕竟,情人眼里出西施嘛。

    不过说到西施,阿娇还真就自觉在美貌上不会输给她。

    这日午后又飘起雪来,不时可以听着庭中的树枝被厚厚的积雪压得发出咯嘣一声折断。

    因着行宫就建在山脚下,冬日难觅食的鸟儿们时常来有人烟的行宫寻吃的,阿娇便叫人在庭中撒上几把粟米。

    这些鸟儿胆小的很,不看着人彻底走的没影,它们是绝对不会下来的。只会在积雪的枝头上扑着翅膀走来走去,把碎雪一片片地踩下来。

    等见着人走干净了,才会兴奋地啾鸣一声俯冲下来,兴高采烈地吃食起来

    时日一长,知道人类不会伤害它们。它们也胆大起来,不再满足只在雪地上留下一大片梅花爪印,而是会敲窗求食。

    暠儿兄妹俩总想抓住一只来玩,阿娇叫拿来两只画眉给他们,兄妹俩又都不要了。

    阿娇就明白他们是爱这野鸟身上的灵性和自由,但是她不会叫人去捉,而是抱过两个孩子温柔地跟他们说:“这些鸟儿都是一群群的来,它们也有爹娘,要是你捉了一个,它们的家人不是很可怜?”

    两个孩子也不知道听懂没有,只是有些心有戚戚然地点头。

    阿娇又说:“你们喜欢它们,就是喜欢它们活泼可爱。但是一旦关到笼子里,它们就会恹恹缩缩,了无生气,连食都不想吃了,这样的鸟你们还想要吗?”

    两个孩子齐刷刷地摇头,元暶更是爬到榻边指着宫人手里的鸟笼叫着“走走走——”

    孩子心,总是格外天真善良。

    阿娇便朝宫人点头,叫放了鸟。

    笼门一打开,两只画眉却没有振翅而去。

    元暶很奇怪,回头过来和阿娇咿咿呀呀。

    她一说快了,简直就是天书,但阿娇还是懂了。“元暶是说它们为什么不走是吗?”

    阿娇一左一右地搂住两个孩子道:“它们习惯了被人豢养,早已经不知道去哪找食物了,出去也只是死路一条,尤其是这样的冬日,光冻就能冻死它们。尊严是什么?自由是什么?它们早就忘了。

    她望着两个孩子懵懂的眼神,不再继续说。

    却在心里又接着道,其实何止是鸟这样呢?

    人不也是一样,金丝雀,金丝雀说的不就是被达官贵人豢养的美人们。

    甚至连金屋藏娇都成为了对金丝雀们的描述。

    还有人记得那是一个帝王对元后的承诺吗?

    但阿娇不得不说很贴切,前世时她可不就是一生一世困在金屋那只樊笼里出不去。

    金屋,是她的荣耀,也是她的心结。

    索性,在卫子夫封后前刘彻就毁了金屋——

    “娇娇,好消息——发什么呆呢?娇娇?”

    刘彻兴冲冲进来时就见阿娇搂着两个孩子在发呆,脸上露出一层已然凝结的冰霜。

    他很少看到这样的阿娇,却也知道这时的她流露出的是心底最深处的情绪。

    或许,就跟阿娇的反常有关。

    他心中暗忖着,脸上却只作什么都没有看出。

    刘彻知道,他问娇娇多半会告诉他,但是他不希望有半点强迫她。

    阿娇猛地醒过神来,笑望着兄妹俩争先恐后地上去和他们父皇亲热撒娇,等他们黏够了,才问道:“什么好事?能让你高兴成这样?”

    刘彻从宽大的袍服里摸出一卷帛书丢给阿娇,喜笑颜开地说:“军臣病重,只怕是好不了了。”

    阿娇大吃一惊,匈奴单于将死,匈奴必将全线收缩,这可是大事,难怪刘彻这么高兴。

    只是她模模糊糊地记得军臣好像是明年才死啊,难道历史又提前了?

    她展开手中的帛书,一字一句地仔细读下去。

    于是阿娇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原来匈奴内部现在继任的单于大位还未定,军臣其弟左谷王伊稚斜和其子於单明争暗斗的厉害,还不知道单于大位会花落谁家,但想来匈奴内部一场动荡是少不了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百九十九章 岁月静好() 
军臣单于病重,匈奴将有内乱的消息实在叫刘彻高兴了好一阵子。

    阿娇好几次半夜醒来都见着殿内一隅亮着灯火,她撑坐起来就能看着是刘彻正执笔在书案前奋笔疾书。

    适逢匈奴内乱,全线收缩回防王庭,大汉又怎么能不火上浇油呢?

    依着刘彻的性子必然也会叫边军四处袭扰,叫匈奴人内外交困,尝尝焦头烂额的滋味。

    她拨开帐幔,靠在迎枕上看了他好一会,最终还是没有出声。

    等刘彻悄无声息地回到榻上时,她早已睡熟。

    一夜好梦,再用一碗鸽子蘑菇汤,鲜美的味道足够唤醒一天的神清气爽。

    两个孩子渐渐不满足于在宫内闲逛,闹腾着要去外面走走。

    刘彻也依着他们,把兄妹俩裹的厚厚实实的,跟两只无尾熊一样。

    暠儿就交给阿娇牵着,元暶则是被刘彻抱着。

    冬日落满雪的大山安静的很,一家四口就在山脚下转悠。

    春陀落后几步跟着,他很明白此时自己的定位,从头到尾不会发出一点声音,就跟那木头桩子没有区别。阿娇还真就时常忘记身后跟着一个人。

    空寂的山林中间或能看到几只飞鸟,至于别的活物如野兔乃至熊瞎子都在冬眠。

    白茫茫的天地间,总能叫阿娇生出一种天地悠悠的感觉。

    为陈娇时学的那些诗词拼命地从她脑海里往外冒,“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但一等见着行宫的烟火人气后,这些诗词顿时就消融了。

    阿娇有些失落,她刚刚冒起些诗兴就这么没了。

    不过等回到行宫后,舒舒服服地换过了身衣裳,洗漱净面过后。坐在食案前喝一碗鲜美清爽的竹荪干贝冬瓜汤,又大快朵颐地吃了几筷子牛肉后,阿娇只觉得浑身上下都升腾起一种满足感,连动一动的**都没有,就更别说做诗了。

    她叹了口气,望着在软榻上抑扬顿挫、饱含感情地教两个孩子念“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刘彻。

    她不得不承认,比起对着一片落叶都能呢喃出诗句的刘彻来,她自己似乎还真是缺少些文艺气质啊。

    也真是奇怪,这样满心想着都是开疆扩土把帝国带上前所未有巅峰的人,竟然在诗文一道上成就也能甚高。

    大概文韬武略就是给这样的人量身定制的吧。

    阿娇摇摇头,拉过锦被盖上,没一会就伴着小儿稚嫩清脆念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声音进入了香甜的梦乡。

    不知何时又下起了雪,漫天的雪花如蝴蝶初翻帘绣,又如千万舞姬女齐回水袖。

    等终于停下来的时候又立时放了晴,兄妹俩就闹着要出去玩。

    阿娇醒来的时候便只剩了她一个在榻上,四下里静到了极致,阳光白茫茫地撒照在地毯上。

    她起身由着海棠同玉兰伺候她更好衣,又披过貂绒斗篷。

    一路走到外殿,便听到了孩子们的笑声。

    待她站在殿门口时,暠儿就像只小熊往她扑来,元暶也在她父皇的怀里叫着“后后”。

    此时此刻,也就只有岁月静好能描述了吧。

    汤泉宫中这种世外桃源、无忧无虑的生活实在叫阿娇生出一种“山中无甲子,岁月不知年”的感觉,但等到了逼近正旦朝贺的日子,一家人是无论如何也住不下去了。

    纵便盛大的宫宴不用帝后亲自操持,但哪能不露面呢?

    于是,阿娇终于还是恋恋不舍地惜别了汤泉行宫。

    回到温室殿用过午膳后,刘彻就往宣室殿中去了,他要过问一下正旦朝贺时对满朝文武的赏赐。

    对于这种自律到能在安逸和勤奋模式间切换自如的人,阿娇一向是很佩服的。

    但也仅仅是佩服罢了,佩服完了她就叫拉下床帐,她要带着一双儿女歇午觉。

    午睡刚起身,海棠就告诉阿娇说长信宫中来人了,问皇后有没有空闲。

    阿娇知道,这不是问她得不得闲,而是王太后想看孙儿孙女了。

    其实去之前刘彻还问过了王太后的意思,老人家去泡泡温泉对身体好处更大。

    阿娇也没意见,刘彻想尽孝的地方她绝不会阻拦,还会双手赞成。

    但王太后自己不想去,她推说身体不好,受不了车马劳顿。

    其实去汤泉宫也只有不到半日路程,她不想去多半只怕还是因为汤泉宫浸染了太皇太后太多痕迹。害怕去了再犯了心病,想明白此节的刘彻也就不再勉强王太后了。

    左右宫中王太后始终是辈分最长的,没人敢叫她不痛快。

    只是就连他们自己也没料到,他们这一去,去了快一个月。

    王太后想的不行,隔上几日就要送来些吃喝玩乐的东西给暠儿兄妹俩。

    如今听着终于回来,哪能不着急呢?

    血脉也真是奇怪,婆媳间闹得水火不容,却丝毫不影响王太后对阿娇所出儿女的喜爱。

    阿娇看着铜镜中的自己终于被打扮停当,便吩咐玉兰道:“你带着紫荆和木笔送太子和长公主去长信宫中,跟太后说他们俩晚膳也在长信宫中用,我和陛下上灯的时候去接孩子们。”

    玉兰应了一声,躬身而去。

    海棠站在一旁立时就想说什么,但想到自太子和长公主生下来皇后就不忌讳王太后亲近,又欲言又止起来。

    阿娇起身示意海棠取过衣架上的紫貂大氅,她笑着问海棠:“觉得我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海棠被说破心思,有些不好意思。

    但阿娇是她看着长大的,阿娇在她眼里是主人更是妹妹,当下便索性说开:“那边从前是怎么个行事您也不是不知道,怎么还万一”

    阿娇明白她的意思,人心难测,她们从前谁能想到王太后会害阿娇呢?

    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