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此史上无三国-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急忙对那两名将士喊道:“还不将此人带下去?暂时先关押,等待主公发落。”

    两名将士一听。就将太史慈绑下去了。

    待那太史慈被带下去后,于糜摆出微笑,看着刘鹞,说道:“主公,这太史慈如今还有用,不如暂时将他关押,如何?”

    刘鹞对于糜的表现非常欣赏,如今见他说的在理,便应道:“就如你所说,暂时将他关押,希望他能反省。”

    随后,刘鹞被那太史慈一闹,也没了继续商讨的心情,便将众人遣回了。

    于糜从营帐出来,回到家中后。反复的犹豫着,其实于糜可不像历史上的无能,反而他还是很有些才能的。但苦于没有明主。

    今天在营帐中,虽说于糜看似一直在害太史慈,其实却是在保护他。

    见到今天刘鹞的表现后,于糜从心里觉得此人不是明主。自己若跟随于他迟早要送了性命。

    所以此时便在考虑要不要继续跟随刘鹞,而不跟随又该如何?

    就在于糜考虑今后该如何之时,陶明他们已经安全撤离了。

    路上,陶明与郭嘉谈着今后的发展方向。

    “主公,从鄱阳城撤出,不知还有什么隐情?”

    “奉孝啊,这次徐州被袭,突然发现我还是小看这天下诸侯了啊。”

    听到陶明的话,郭嘉已经明白,这次陶谦的死,让陶明触动很大,让他开始认真的正视起自身。

    “主公能自省,也是喜事。相信陶公知道也是极为欣慰的。”

    郭嘉对着陶明劝说到。

    “奉孝就别安慰我了,此次祖父和曹叔父的死,说来我有责任的。真的不希望再有身边之人受到伤害。”

    说完后,陶明还自嘲的笑了笑,接着说:“奉孝,我这性格是不是不适合啊?”

    明白陶明意思的郭嘉,认真的说道:“主公仁爱,怎么会不适合?”

第三十二章 改变中(第二更)() 
陶明听完郭嘉的话,平静的说:“也罢,有何合适不合适,陶明此生只求对的起世人罢了。”

    。。。。。。。。

    次月。

    曹操军于袁术部经过一个月的征战,最后将决战于陈郡。

    而此前的战斗都各有胜负,双方你来我往,自身兵力都伤亡很大,更是让周围的百姓流离失所。

    尤其是袁术一方,凡是大军所到之处,都搜刮一空,男丁全部被征辟,让本就穷苦的家庭,没了壮丁后,更是食不果腹。

    有的人饿极了,将树皮等都拿来充饥。豫、茺两州,一片悲凉萧条之色。

    建业城中,看着前方送来的情报,陶明心情沉重。

    脑海中渐渐回忆着当时从冀州化作难民回到徐州时的一路景象。

    心中十分忧伤,静静的站在门外,看着北方想到:这就是东汉末年啊,这就是后世天下人所仰慕的英雄年代啊。

    想到悲伤之处,口中轻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刚刚从屋内过来的蔡琰听到陶明的话,认真思虑了一下,觉得还真的是这个道理。不管哪个朝代的更替,百姓都是最终的受害者。就算最后统一,还是有很多贪官污吏,乡间豪绅欺行罢市,让辛勤的百姓到最后还是摆脱不了贫苦无食得下场。

    感受着陶明心中的情绪,蔡琰默默来到他的身边,挽着陶明的胳膊将脑袋靠了上去。想用她自己的方式,告诉让这个忧国忧民的男人,不管他怎么做,她都会陪着他。

    陶明看着搂着自己胳膊的蔡琰,一脸的幸福,心中感受着她的爱意。用右手轻轻的抚摸着她的秀发,一脸的宠爱模样。

    两人就那么默契的都不说话,只是感受着这一刻的温存。

    过了良久,陶明才笑着对蔡琰说道:“好了,我们进屋吧。外面风大,小心着凉。”

    陶明与蔡琰二人,在经过了一系列的磨难后,终于是走到了一起。

    蔡琰爱慕陶明在看似侠骨柔肠的外表下,还隐藏着一颗忧国爱民的心。陶明依恋蔡琰庄重典雅的貌容下那颗柔情似水的心。

    两人相识于萍水,又患难与共。性命都曾交托于对方。在双方都坦露心迹后,感情也极度升温。

    早在刚从鄱阳城撤军回来后,陶明就曾询问过蔡琰她父亲的情况。

    当蔡琰说到自己父亲的时候,不由的低声哭泣说,她也不知道父亲如何了,自从董卓被吕布杀害后,便没了消息。

    陶明知晓此事后,便急忙派人去洛阳寻找了。只等蔡岜有了消息,便将其接来。然后与蔡琰成亲,也算给蔡琰有一个交待,不能让人家白白的一直跟随其。

    而陶明的父亲陶商,陶明也逞着这个时间,赶去了下邳一趟。除了与陶商商议与蔡琰的婚事外,还与陶商深入的谈过一个晚上。具体谈的事情无人知晓,只知那日陶明从陶商屋中出来后,父子二人便再没有了相互间的间隙。

    后来陶明还专门去看望了一番他的母亲。而这次相见还是第一次见面。自陶明来到东汉后,一直忙于兵事,对于家中的众人,除了记忆中的模样外,便没了任何了解。

    这次与母亲的见面,从一开始见到陶明见到本人后,从身体中发出那种原始的亲切感,就让陶明知道,这一生不论如何,面前的这个女人将会在他的心中产生非常大的重量。

    而第一次感受到母爱的陶明,也是欣然接受了这一结果。

    若真的说起,其实陶明一直不愿面对家人的原因,也有其上一世是孤儿的原因。而与祖父陶谦却是不得不面对。

    除了父母外,陶明还与家中的其他亲人都一一有了接触。甚至他叔父陶应的妻子和其五岁的儿子,陶明也去看望了一番,除了安排人不得怠慢与其一家后。还承诺,日后自己这个族弟到八岁后,可到自己身边锻炼。

    而这一切的原因都是祖父死后陶明的反思,他觉得既然得到了祖父的爱护,也就应当承担起责任来,而这责任不光是政事兵事上,同样还有家事。

    在这同时,陶明也得到了很多。家人的支持,也让他不再感觉到孤单。

    在陶明在不断忙着家中事时,徐州与江东北部也同样发生着一些改变。

    比如取消一些杂乱的赋税,只留一些必需的。还有鼓励生育、土地改制等等政策在陶明的发起后,由鲁肃和郭嘉正在实施。

    只不过这些政策都是逐渐改变的类型,如今实施尚早还不能有效的发挥作用,但这就像一枚种子,不断的在陶明境下慢慢发芽。

    还有值得一提的,陶明组织了一支调查队,代替陶明到各地巡视,收集民意。所过之处,当地官员不得见面,不得联系。凡是故意贿赂,伺机联系的一律当斩。若调查队自身被发现或者举报,株连九族。

    这条命令一下,整个陶明治下的官员们纷纷蹲在县衙,无重大事情不出门,省的被人冤枉。一些事情也等待调查队退回后再去解决。

    如此情况下,也让各地政务的处理速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却是陶明没有想到的。

    而这一切,陶明目的无非就是两个:官吏清明和百姓温饱。

    在这些政策交给郭嘉和鲁肃之时,二人心头也是震撼,想不明白这年轻的主公是如何得到这些良政的。

    而就在陶明治下一片改变之色下,曹操与袁术的对决也有了结果。

    在两方不断的试探攻击下,两方又是各有胜负。让其不敢真的决一死战。

    而如今正好已快要入冬,两方在商讨下,各自退兵,明年开春后如何,再另行安排。

    北方的袁绍如今已将并州全境攻取。如今坐拥翼、并二州,其势极大。

    在刚刚取得并州后,就准备出兵幽州。却被田丰极力劝阻,虽心中有些不喜,但考虑他的话后,觉得确是如此,并未强行出兵。但袁绍此人向来狂妄自大,如今又一番大胜,心中正是极为自得之时。却被田丰劝阻,心中不由的暗暗将其恨上,只觉此人不会做人,狂妄的敢否定自己。

第三十三章 暴风雨前的平静(凌晨前三更)() 
在北方袁绍停下征战后,全国各地纷纷恢复了平静。只存在一些小规模的争斗。

    就在各个诸侯治下纷纷开展准备入冬的工作时,陶明治下的境内却不平静。

    其实准确的说,是陶明治下的官员不平静。原因就是之前去调查的队伍,回来了。

    将他们此行的调查,交予陶明后,陶明看完大动肝火。

    连夜派人将鲁肃与郭嘉请到了建业。

    坐在主座上的陶明,看着手中调查的结果。每看完一条,仿佛都能体会到受压迫之人心中的愤怒。

    怪不得当初的黄巾起义会那么声势浩大,怪不得当初只是星星之火的起义,在有人带头后会成为燎原之火。

    陶明一边压抑着心中的愤怒,一边思考着对策。

    如今他已不是一名只需完成任务的特工,他现在的每一步都关系到治下百姓的生死。

    当夜。

    鲁肃与郭嘉已经来到了府上。等待二人稍作休息后。

    陶明便将这份调查结果交给了他二人观看。

    鲁肃和郭嘉看完后,脸色都是阴晴变幻。随后纷纷向陶明请罪。

    陶明见二人如此,便急忙说道:“快快起来,这是如何?我又未曾怪罪你们,你们刚刚履职,自然不知情况。如今叫你们来,便是商议到底该如何解决这些事情。”

    等二人起身后,陶明又接着说:“如今我将士拼死才守得徐州安宁,用命换来了江东以北安宁的局面。明实在不忍心见这些贪官污吏、乡间豪绅在私底下贪污受贿,横行乡野。百姓辛苦一年下来,什么也得不到,还吃不饱穿不暖。所以我想请二位,教明如何做。”

    听完陶明的话,首先开口的是郭嘉,问道:“主公,此事还需妥善安排。至于贪官污吏,好解决。只需有其证据,直接惩治便可。最重要的还是哪些豪绅啊。而这些豪绅背后就是那些个士族。而历来朝代更替之时,都需要这些士族的支持才能行事,所以才有了如今的情况。”

    郭嘉是寒门出生,所以对于这些个事情,也算见怪不怪,对于其原因,也是知之甚深。所以一开口就找到了关键点。

    鲁肃接着说道:“这也是之前主公要推行屯田之策时的困境。而且江东向来士族横行最为严重。若主公要彻底解决此事,必然会遭到士族的抵制。到时怕对主公一同扬州的计划有所阻碍啊。”

    听完二人所说,陶明更是心中郁闷,难道还拿他们没办法了吗?

    陶明从主座上走下,在厅内来回走动,低头思虑。

    半个时辰后,陶明回头看着二人问道:“奉孝,子敬,你们说,自去年攻取广陵起,我们所做之事。为何?”

    不等二人开口,陶明直接说道:“是为了有朝一日能统一国家,外御大汉周边宵小,内安百姓。使我一国富强。可说到底,我们还是为了百姓的幸福,改变百姓的生活。可如今呢?我们却对伤害百姓,欺占百姓的人束手无策?不,那不是我陶明要做的,我陶明可以为了统一大业而不要脸面。但我不会拿百姓的生死作为交换的条件。因为我所做的就是为他们在谋取权利。”

    一番话,陶明越说越盛气,越说越激昂。此时让他想起了前世伟人的心态。

    而这一番话,也彻底的颠覆了郭嘉和鲁肃的心态。一直以来,他们也是身怀内才,希望有朝一日遇得明主,将心中之才彻底施展,帮助明主完成大业。却从来没有想过,为何要替明主完成大业。

    跟随陶明后,也是未曾想过,只愿报答陶明的知遇之恩。

    如今听到陶明这么一说,他们也明白过来,他们不是在盲目的做着一些事情,他们是有目标有理想的。

    而陶明为大家显示出来的,就是为了天下百姓这种大志向。

    看着二人震惊的样子,陶明接着又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说道:“我决定,从今日起,在我治下的徐、扬二州彻底推行屯田之策。并且由你们二人组织整治官吏的行动。由赵云为此次行动保驾护航。不论事情涉及到哪些人,不论出生,一同论处。”

    听到陶明的命令后,鲁肃与郭嘉都已经明白了陶明的决心,便不再劝。

    鲁肃之后又提出一点,说道:“主公若如此,治下的一些官员必定要数量锐减,到时只怕政务会堆积如山。主公还需有所安排啊。”

    陶明听完,觉得确实是个问题。正在思虑。

    一旁的郭嘉开口了“主公,奉孝有一策,可彻底解决主公的难题。”

    陶明正不知该如何进行之时,郭嘉便有了计策,忙求教:“奉孝快快说来。”

    “天下有才之士,出于二处。一则士族,如公瑾便是。二则寒门,如嘉。今天下诸侯兼对士族之人恭敬。而寒门之士却无投靠之门。若主公发布一则消息,不限制出生,只凭才能便可为官。相信天下有才之士将尽归主公了。”说完,郭嘉还行了一礼,感谢当初陶明的知遇。

    陶明听完,大喜过望。心中暗想:这不就是史上的为才是举令吗?自己怎么没有想到。

    满意的对郭嘉说道:“好,奉孝这方法却是奇妙。”

    郭嘉连忙笑着回应道:“本来此策一般无人敢用,只因他们都需要士族的帮助。若行此策就是与天下士族作对。但如今主公的做法比此策得罪的还要严重,嘉便献丑了。”

    听完后,陶明与鲁肃也是纷纷笑了起来,也确实是,这天下除了他们几个,谁还敢如此做法?

    此时的主臣三人,不似一般。更像是为了同一目标而努力前行的好友。

    在说笑完后,陶明又对具体的实施与二人,有了一番探讨。

    直至第二日天亮,三人吃些早饭后,才纷纷散去。郭嘉与鲁肃二人暂时先在府中休息一天,第二日返回各自辖区,按照计划开始实施。

    待二人去休息后,陶明一人站在屋前,心中想到:一个人有多大能力,就需要承担多大的责任。老天既然叫我来此,我便不能辜负了这天下的百姓。

第三十四章 一令出天下惊(一更求推荐打赏)() 
距离陶明与郭嘉鲁肃二人商讨那晚已经一周过去了。

    对此前的计划,三人都做了妥善的安排,包括周瑜和徐盛,也都调动了起来,以防有心之人拿此事做文章。

    而赵云在接到命令后,也整装待发,率领麾下三千将士,时刻等待。

    今天,便是向外界发布“唯才是举令”的日子了。

    陶明将早已准备好的内容,传递了出去。徐州,扬州各地,街头纷纷填满了告示。

    这一下,仿佛炸开锅一般,尤其是扬州的世家名士们,纷纷聚集在一起,对陶明这份“唯才是举令”进行批判。

    有人说这是陶明在卸磨杀驴过河拆桥;有人讽刺陶明无知;有人说陶明太过狂妄,居然小视天下士族。

    反正是众说纷纭,大多是在讽刺陶明年幼无知。而只有一些寒门出生的人,对比有了一些想法。

    茺州。曹操在得到消息后,认真思虑了一番,对着手下众人叹道:“这陶元亮,好魄力啊!”

    下面的一众人,也只有仅仅几人能明白曹操的意思,而大多数人则不清楚曹操为何如此说,

    冀州。袁绍看到消息后,大怒。当着众人便说道:“这陶元亮,我本还觉得是一人物,如今看来,实为无知小儿。居然小看于天下士族。”

    其实说来,也不怪袁绍如此,先来这袁绍本身就是士族出生,按照东汉时代的说法,士族掌控了天下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权柄,而今陶明居然要提拔寒门士人,这不是“啪啪”的打脸吗?而恰好袁绍就是最大士族。

    而南阳袁术,虽那袁术也是士族出生,却对此没有什么想法,只是大笑着对孙策说:“这陶明真是作死啊。”

    却完全没有发现孙策严重的鄙视。

    而刘鹞、刘表、马腾等诸侯,都是意见看法各异。

    随着“唯才是举令”的推行,鲁肃与郭嘉也对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吏举起了铡刀。

    一些贪官污吏们纷纷被查出背地的勾当,还有一些年代久远的冤案、绝案也纷纷告破,让那些在官位上只知享乐的官员们吓破胆子,生怕哪天查到自己。

    而一些背景深厚的,靠着其背后的豪强士族,觉得自己可以高枕无忧。赵云的铁骑也告诉了他们,不光他们要完蛋,其身后士族与他们有利益瓜葛的也逃不掉。

    一时间,徐扬两地的官场,血流不止,人头不断。

    其中有一次比较严重的是扬州一士族,仗着其声名远扬,而且家中家将众多,生生将赵云的人马拒之门外,毫不忌讳。

    赵云顾及伤及他人,便没有急于动手。将消息传到了陶明那里,希望陶明给他下达命令。

    陶明听完后,果断的对着来人说道:“告诉子龙,提醒过后,若有人阻拦执法,杀无赦。敢对执法之人动手的,杀无赦。”

    得到命令后,那传令之人便急忙向着赵云处传去消息。

    得到命令的赵云,在又一次提醒过后,扔未有人理会。直接下令道:“攻进府中,捉拿贼犯,若有阻拦,杀无赦。”

    说罢,几名精壮之人直接将门撞开后,来到府中抓人。期间有家丁想要动手,纷纷被将士手中兵器直接砍杀。

    进去后,派人四处搜索抓捕。那家主也不知是真傻还是自持身份居然下令护院家丁家将向赵云等进攻。

    果断的赵云直接下达了将此家杀无赦的命令,一时间府内院中,血流成河。四处响起被杀人的叫好声。

    那家主见来人居然真的敢动手杀人,一时也慌了。但已经赶鸭子上架了,只能粗着脖子大声质问道:“谁给你的权利,居然动手杀人?”

    赵云冷眼看着他后,说道:“主公吩咐,敢于阻拦执法者,杀无赦。”

    那人叫听到此话,正要再多说什么,赵云一枪便将他挑起。

    看着地上死透的家主,赵云说道:“主公命令,无人敢违!”

    当府中一切反抗力量都被歼灭后,终于将那犯事之人抓了起来。绳之于法了。

    此事经过陶明乐意的宣传后,之后外执行时,赵云再无一切阻碍之人,而日后的抓捕工作也渐渐还给了县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