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秾李夭桃-第1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子诚站起来走到墙上挂着的山河图前,手指慢慢从淮阳划过淮南路,再一路划到歧国,直划到荆国,手指按在信阳两个字上,停了片刻,脸上带着笑意松开手。

    小幺的建议和他不谋而合,取下淮南路,歧国和荆国就是盘中餐,这吴国,也就成了锅里的肉,不过早晚的事!

    苏子诚退后几步,从上到下打量了一遍山河图,这图越看越顺眼了。

    苏子诚坐回到了椅子上,自己细细研了墨,取了几张玉版纸铺好,挑了支紫毫蘸了墨,一笔一画的默写李小幺附在林丞相名下的那三首词。

第二百一一章 依附之人

    不大会儿,苏子诚写好了三首词,提起纸又慢慢念了一遍。

    这小幺,一笔字写成那样,这诗词学问上头,竟精深至此,这样的词句,别说本朝,就是前朝历代,比这词更好的,也没几个!

    苏子诚感叹间又想起李小幺那首’白狗身上肿’,越想越觉得可笑,自己坐着笑了好一阵子,才放下玉版纸,扬声叫了东平进来。

    东平垂手侍立等着听吩咐。

    苏子诚又写了封信,和那三张诗笺一起折起装到信封里,慢条斯理的印上大红封泥,提笔在信封上写上了水岩的名字,才放下笔,抬头看着东平吩咐道:“让人把这封信给水二爷送过去,跟他说,让他好好看看什么叫诗什么叫词,让他也学着点。”

    “是!”东平躬身应承。

    苏子诚用手拍了拍信封接着吩咐道:“你这就回去趟开平府,去见大爷,把太平府的事详细说给他听,再跟他说,我打算取淮阳一路,今晚就启程赶往淮阳治军,禀报好了就直接赶到淮阳见我,嗯,把那个叫大鱼的厨子带到淮阳。”

    东平怔了片刻,忙陪笑问道:“是外书房小厨房的厨子余大郎?”

    “嗯,就是他,做菜的东西带齐全。”

    “是!”东平一边答着话,脑子转的飞快,带大余去淮阳府做什么?做菜的东西带齐全?做菜……

    五爷最爱大余做的菜,从去年冬天起,这大余就差不多成了五爷专用的厨子,带到淮阳……东平心里跳了跳,看来这趟回去,得去趟柳树胡同。

    “跟明珠说,今晚上启程赶往淮阳,月底前赶到,还有,传信给西安和长远,让他们每到一处就报信过来,路上不要耽误,月底前最好能赶到淮阳府,不过……”

    苏子诚迟疑了下,接着说道:“小幺刚病过一场,也别太急,不能累坏了你们五爷!”

    东平答应一声,垂手等了片刻,见苏子诚没有别的吩咐了,上前半步,小心的取了案上的书信,双手托着,恭敬的退了出去。

    俞远山抱着一大摞帐册子,刚转进垂花门,迎面撞上东平,俞远山忙陪笑致歉道:“是东爷,直是对不住,光盯着这些劳什子,没碰到东爷吧?”

    “碰到只怕还是你吃亏!”东平心情极好,一边开着玩笑,一边伸手拍了拍俞远山的肩膀笑道:“又找爷算帐了?爷都快被你烦死了,前儿还念叨五爷,要是五爷在,哪用得着他看这劳什子?!”

    “说到这个,五爷象是出去好一阵子了,快回来了吧?”俞远山仿佛极随意的笑问道。

    东平上下打量了他两眼:“这话你可提过两三回了。”

    “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们这几个,说起来都是受了五爷的点化,这事我们几个私下里常常说起,读书人讲究朝闻道夕死可矣,能闻了道,就是死了也是值得的,五爷这份点化大恩,你说说,得多大?

    虽说五爷是随手点化,没当回事,可我们心里牢记着这份大恩,对五爷可是打心眼里服以弟子礼。”俞远山诚恳到有些木讷的认真回道。

    东平抬手拍了拍俞远山怀里的帐册子笑道:“朝闻道夕死可矣是这么个解法?不过说的也是正理,要不是五爷,你们还拧着那根筋想不明白呢,哪能象现在这样,归乡颐养天年享清福的享清福,象你这样展才的展才。

    好了,我先走了,刚领了差使,得赶紧忙去,这些帐册子,”东平又重重拍了两下俞远山怀里的帐册子:“也真是把爷烦的够了,照我看,你还是先别忙着服什么弟子礼,还是赶紧回去把你这帐从头到底再细算一遍,五爷眼睛可是尖得吓人,让她挑出错来就有你好看了!”

    “多谢您提醒,今晚上要是有空,到我那儿喝两杯?刘老的大孙女出嫁,打发人送了坛女儿红过来,我们梁地这女儿红和别处不同,讲究埋在香樟树下,这正宗家酿埋了十几年的女儿红,可难得的很呢!你要是没空,可别怪我偏了你!”俞远山满脸笑容,稍稍躬了躬身子谢了,接着说道。

    “刘老?”东平一时有点想不起来,俞远山笑道:“就是先前梁地的礼部尚书刘明义刘尚书,大孙女嫁了邻郡郡望姚家嫡长公子,上个月成的亲。”

    “他呀!这我知道,给爷也送了两坛,不过那会儿爷没心情理会这个,这会儿还在库房里堆着呢,原来你也得着了,我跟你说,别什么偏不偏的,东爷我领了差使,一时半会的没空喝这酒,你要有诚心,就给我好好留着!先别过!你去吧,爷这会儿心情好的很。”

    东平笑着别过俞远山,大步出了院子,先去寻明珠传了话,又回去收拾了行李,带着小厮,启程急赶往开平府。

    俞远山抱着帐册子出了外书房院子,回到山涛园外院帐房,锁好帐册子,先叫了小厮过来低声吩咐道:“去请安大人和钱大人晚上过府说话,悄悄儿的。”

    小厮答应了,一溜烟跑出去递话去了。

    俞远山坐在椅子上思量了一会儿,把帐房里十几个小吏叫过来,和大家细细商量着如何计算梁地各路的粮草余量和秋收前的用度,直忙到傍晚,才收拾了出来。

    刚出了山涛园侧门,迎面正遇到安在海。

    安在海一件织锦缎长衫,摇着折扇看着俞远山笑道:“你那院子里连杯好茶也没有,不如去我那里?”

    “还是我那里好,一个老仆,一个小厮,都是自家子弟,你那宅子里就四个字:人多嘴杂。”俞远山不客气的驳回道。

    安在海笑起来:“穷成你这样,想杂也杂不起来!”

    “我那叫清贫!”俞远山抖开纸扇摇着,抬了抬下巴道。

    安在海大笑,招手叫过小厮吩咐道:“去越海楼叫一桌子上好的席面,送到俞府。”

    “再让他们送坛子好酒,要上好的梨花白,快去!”俞远山忙补了一句。

    安在海看着他奇怪道:“老刘不是一人送了一坛子女儿红?你那坛子还没开呢,怎么?舍不得开封了?”

    “不是,”俞远山拉着安在海往前走了两步,低声说道:“我应了东平,等他回来请他尝尝老刘的女儿红,咱们回去再细说。”

    安在海轻轻‘嗯’了一声,两人默契的转了话题,一路说笑着,安步当车进了俞远山的宅院。

    没等两人坐稳,钱谦发髻上插了支极大的黄杨木如意簪,一件浅灰色细棉布夹袍,一路紧走进来,进屋坐下,伸手解开领口的扭绊,端起杯子三两口喝干了杯子里的茶,长吁了口气,看着俞远山和安在海问道:“听说没有?爷今天晚上就要启程,要回开平府了?”

    俞远山挥手吩咐小厮:“去院门口看着,越海楼送席面过来好接着。”

    看着小厮出了门,安在海笑道:“老俞叫咱们来,就是商量这事。”

    “不象是要回开平府,爷今天心情极好,听说一天都带着笑。”俞远山一下把话题岔得极远。

    钱谦怔了怔说道:“这倒奇了……”

    “先听老俞说。”安在海打断了钱谦的话。

    俞远山抿了口茶,接着说道:“五爷快回来了,这是东平透的信儿,我想了一下午,王爷启程,只怕是去会合五爷。

    而且,王爷象是又要用兵了,今天上午吩咐我清查梁地可用之粮草,等水二爷回来,将粮草细帐报给水二爷,往后的事听他调度,水家,一向管的可是军中粮草辎重,爷必定是要用兵了。”

    安在海和钱谦想了想,缓缓点了点头。

    俞远山看着两人,接着道:“开平府那边,都以为五爷跟着王爷在梁地,也就山涛园里,才知道五爷压根没来梁地。

    今天得了信儿,五爷要回来了,爷那儿就阴雨转睛天大太阳了,接着就要开始用兵,爷这会儿用兵,打谁?只有吴地!吴皇驾崩,六皇子承了位,这中间只怕没那么简单,我猜着,五爷这几个月,必定是去了太平府!”

    安在海和钱谦吓了一跳,正要说话,小厮在外头扬声禀报,越海楼的席面送到了。

    三人沉默的看着几个小厮摆好席面,斟了酒退下去。

    安在海深吸了口气,看着俞远山低声道:“我细想了想,老俞这话,越想越在理!”

    钱谦连连眨着眼睛,一时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俞远山端起酒杯一饮而进,掂起筷子吃了块羊肉,笑眯眯的说道:“要是这样,五爷这一趟,必定立了大功!”

    钱谦也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长吁了口气叹道:“细想想,还真是这样,老俞有什么打算?”

    “咱们得给五爷造造势,五爷到底是个女人,要是男人立了这样的大功,自然要论功行赏,可五爷就未必……咱们得造一造势,联名上个折子,无论籍贯出身、无论贵贱、无论男女,为国立功者,均应论功受赏!”俞远山重重的说道。

第二百一二章 水家

    安在海连连点着头:“正该如此!王爷要是想扩边并土,就必须先收拢天下才俊英杰的心,不论北平、梁地,不管籍贯出身何处,有才就要用,有功就要赏!”

    钱谦连连点着头。

    俞远山舒了口气,笑道:“既然两位都觉得在理,那咱们三人好好商量商量,这折子一定要写的有理有据有节,该点到的一定要点到。

    还有,老钱,你写封信给老唐,把咱们要上这折子的事告诉他,要联名不能少了他,他在水二爷身边,让他把这事透给水二爷,看看水二爷什么意思,若能得了水二爷的首肯,那可是意外之喜!”

    “成!我回去就写,老安得借两匹好马给我,我家里那两匹马老的连草都吃不动了。”钱谦痛快的答应了,转头找安在海借马。

    安在海点着两人笑道:“都说礼部是清水穷衙门,你们一个是富得流油的户部出身,一个是威风凛凛的夺命刑部堂官,如今都找我这个穷清水打秋风来了!”

    “礼部都是清贵官儿,先头的刘老,如今的你,都是当地郡望之族,银子都堆成山了,不找你打秋风找谁去?!”俞远山不客气的回道。

    钱谦连连点头表示赞同,安在海笑着端起酒杯,让着两人喝着酒说起了闲话。

    ………………

    水岩得了苏子诚的信,细细看了两遍,放到化纸盆里焚了,掂起写着那三首词的玉版笺,摇头晃脑又念了一遍,手指轻轻敲着椅子扶手,赞叹不已。

    这样的好词真是难得,难得之极,二爷让他好好看看,学着点,这言下之意,这词是他写的?

    不可能!他的本事都在杀人上头,真要是赋诗填词,只怕连韵脚都找不到!

    这是谁的词?把他得意成这样?

    水岩想了大半天也没个头绪,干脆站起来走到书桌前,吩咐小厮铺了纸,取了只大狼毫,将三首词录了一遍,又写了封信,说了二爷对这三首词的推崇之意,吩咐将三首词装裱起来,连信一起送进开平府靖江侯府,让老爷鉴赏鉴赏。

    不管是谁的词,二爷既然如此推崇,那就得恭恭敬敬的重视起来,不过这样难得之词,也确实值得如此。

    小厮在外头扬声禀报,陪同水岩到各处查看春耕和劝农的原梁地工部侍郎唐公孙带着笑进来,长揖见礼。

    水岩忙起身,客气的让唐公孙落了座。

    唐公孙从袖子里抽出节略,细细禀报着这一处春耕的情况、要修的水利和自己的打算。

    水岩端着杯茶,心不在焉的听着。

    农事上他几乎一窍不通,既然不懂,他也不多话,只管由着做了大半辈子农事水利的唐公孙放手去做,这趟差使,他挂名,唐公孙做事,倒也两相得宜。

    唐公孙絮絮叨叨说完春耕和水利的事,为难的看着水岩欲言又止,水岩奇怪的看着他,笑着问道:“唐大人有什么话直说就是。”

    “是,是……也不是大事,也不算小事,是这事……就是……”唐公孙期期艾艾,脸上微微泛起红意。

    他为官多年,农田水利上的见识心得无人能出其左,就是因为这不擅交际一样,做了近二十年的工部堂官,年年眼巴巴看着别人飞黄腾达,自己一年年冷板凳坐下来,坐到后来,也就只求个安稳终老算了。

    水岩和唐公孙朝夕相处了一个多月,对他这性子了如指掌,也不催他,端起杯子让了让唐公孙,抿着茶等着他往下说。

    唐公孙低头塌腰喝了几口茶,放下杯子,也不看水岩,低声道:“是这样,二爷也知道,梁地六部里头,俘了又从龙的,一共有四个,我跟着二爷在外头看农田水利,俞远山、安在海和钱谦三个跟在王爷身边做事,他们三人个个才干出众……”

    水岩慢慢抿着茶,耐心的听唐公孙从三千年前两千里外扯起。

    这唐公孙谈起公事来,头头是道,说起闲话言语无趣,看来这求人的时候,就是个离题万里了。

    “……钱兄来信说,要联名上个折子,建言皇上当不拘出身、贵贱、籍贯、男女,有才则用,有功则赏,我觉得也挺好,爷看……”

    水岩听到不拘男女和有功则赏几个字,心里微微一动,忙笑道:“我也觉得好,钱大人怎么想起来上这么个折子?心有不平?”

    “没有没有!肯定没有!钱兄的意思,是要替象五爷这样与众不同之人发个声音,五爷一个女人,真要是立了什么大功,也不知道朝廷……朝廷……想来也是能论功行赏的。”唐公孙舌头打着结,越说声音越低。

    水岩目光凝重的看着唐公孙,慢慢放下手里的杯子,带着笑,仿佛极随意的问道:“钱大人怎么知道五爷立了大功?”

    “钱兄也不知道,就是这么一说,钱兄原来说过一回,说五爷那样的大才,跟着王爷,立大功是早晚的事。”唐公孙有一是一的答道。

    水岩暗暗松了口气,笑吟吟接着问道:“钱大人好象很推崇五爷。”

    “不光钱兄,俞大人、安大人心里头都视五爷如师长,我心里也敬重五爷的很,多亏了五爷解了那时候的困境。”唐公孙语气里透着畏惧,他这敬里,怕字占了七成。

    水岩抖开折扇,有一下没一下的摇着,看着唐公孙温和的问道:“你跟我说这个,是想问问我的意思?”

    “是!就是这意思。”唐公孙松了口气,赶紧连连点头。

    水岩用折扇掩着脸上的笑,这唐公孙真是让人不知道说什么好,探话探成他这样,也是一景。

    “这折子说的都是这样利国利民的正理,联名自然没有坏处,是你们四个联名,还是就你和钱大人联名?”水岩细细问道。

    “我们四个人,钱兄说,俞大人和安大人主笔,写好了再给他看,我远在这里,要是再送过来一趟,一来一回得耽误不少时候,说就不送过来给我过目了。”唐公孙详细答道。

    水岩点头:“你和钱大人同榜出身,十几年的交情,要是能信得过,联也就联了,你说的极是,有功之人,当不论出身、籍贯、贵贱、男女,当赏则赏。”

    唐公孙凝神听着,长长松了口气,拱手笑道:“多谢二爷指点,那就好,多谢二爷,那我先告退了,多谢二爷。”

    唐公孙一迭连声的道着谢,长揖告辞,一路退出了屋子。

    水岩看着唐公孙出了屋,脸上的笑容渐渐褪尽,站起来,背着手站到窗前想出了神。

    水家能一跃居到北平第一旺族,也不过是这几十年的事,从姑姑嫁进宫里做了皇后起,支撑着水家的,先是姑姑,后来就是大爷和二爷,可大爷和二爷之后呢?

    三代血亲不联姻,这是皇家的铁规,大爷和二爷这一代之后,还有两代,这两代里,水家的姑娘都不能嫁进皇家。

    唉!郭家真是占尽了便宜!要是郭三娘子真的嫁给了二爷……对水家并不是好事!

    二爷对小五极有情份,二爷那样的孤僻性子,对哪家姑娘也没假以颜色过,唯独对小五极不一般,若是……小五进了二爷的后院,照小五的心计眼光,只怕比姑姑都不差多少。

    钱谦和俞远山等人,看来是要投靠依附于小五了,他们后头,还有那十几个归老的梁地六部旧员,这牵牵连连一张网,就能笼了大半个梁地。

    有那样的心计眼光,有这样的外援,还有美貌……郭三娘子美是美极,可跟小五一比,总觉得少了份逼人的灵动,小五那双眼睛……

    咳,就是自己,要没有二爷那双眼睛盯着,自己……也难把持,又想远了。

    水岩抬起折扇重重敲着自己的头,小五和水家可是缘份不浅,水桐是她救的,莲妹和她情份极好,自己和李大等人,也一向交好,若是……小五若是进了二爷的后院,这下一代还愁什么?

    水岩怔怔的想出了神,呆了好半天,水岩猛的转过身,几步转到桌后坐下,也不叫人,自己飞快的研了墨,提了笔,飞快的写了封信,细细封好,装进红铜信筒里,封了封漆,扬声叫了小厮挑云进来吩咐道:“你回去一趟,把这封信亲自交到安远侯府大老爷手里,记着,一定要亲手交给大老爷!”

    挑云忙答应一声,伸手接过红铜信筒,小心翼翼的放进怀里,又听水岩吩咐了些别的事,告退出去,急着收拾了行李,要了马,离了行辕往开平府赶回去。

    ………………

    李小幺的行程游哉悠哉,路上听说有一处樱桃园出上好的樱桃,这会儿又正是樱桃成熟的好季节,李小幺竟让人专程绕了十几里去园子里吃樱桃。

    吃好了又买了几大筐,转到镇上找了家酿酒作坊,请人家洗净揉碎,封到七八个一尺多高的瓮里装到车上,一来一回,足足耽误了一天半,才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