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秾李夭桃-第1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紫藤捧着张帖子过来笑禀道:“五爷,今天日中刚过,来了个叫俞远山的,递了这张门生帖,说要请见五爷,我不认识他,不敢多说,只说五爷不在家,他留下这帖子,说改日再来请见五爷。”

    李小幺皱了皱眉头,接过帖子歪头看了看,将帖子递给紫藤挥手道:“下回他来,还说我出去了。落雁还没回来?”

    “还没有,要不要让人去找找?”

    “不用,有狗子和五哥跟着呢,沈阿婆今天好些没有?嗯,咱们看看她去。”李小幺边说边坐起来。

    紫藤忙上前一边帮她绾着头发一边答道:“好些了,病去如抽丝,沈嬷嬷又是上了年纪的人,五爷放宽心。”

    李小幺穿着鞋正要出去,红桔进来禀报道:“姑娘,明婉大/奶奶来了。”李小幺抬手拍了拍额头,她差点把这事给忘了!

    李小幺重又坐回榻上,让着明婉落了座,红桔捧了茶上来,李小幺看着明婉,也不转弯抹角,直截了当的说道:“吴大嫂子的病,还有你成亲前后的事,紫藤和狗子都跟我说了。”

    明婉忙放下杯子,恭谨而期待的看着李小幺。

    李小幺看着她接着道:“吴大嫂子得的这个病,只能稳住拖着,可除不了根,你要想开些。”

    明婉眼睛一下子睁大了,满带着惊恐和不敢置信。

    李小幺忙安慰她:“你听我说完,这病虽说除不了根,可只要日常起居上经心照料,不要让她大喜大怒大惊,心情平和,得这个病的,活到七十八十的都不少。”

    明婉闭了闭眼睛,一只手抚着胸口,下意识的念了句佛。

    李小幺笑起来:“回头你给吴大嫂子修个佛堂吧,这修佛倒真对她的病有好处。”

    明婉看着李小幺,想笑,却没能笑出来,眼泪滚珠般往下落。

    李小幺忙示意紫藤递了个干净帕子给她,看着她止了泪,才声音温和的接着道:“先头水家有位老太爷,就是得了这样的病,过了八十才走的,吴大嫂子这病,你先放宽心。

    水家清客中,有一位姓齐的,家传的好医术,最擅长治这痰饮、心悸之症,水家那位老太爷,就是多赖这位齐先生诊脉调理,才得了这样的寿数,这位齐先生如今还在水家别院著书写文,我已经替你请过这位齐先生了,明天就打发人过去接他过来,给吴大嫂子诊一诊,你先放宽心。”

    明婉眼里闪着光,一下子站起来,跪倒在地连连磕着响头。

    李小幺忙示意紫藤扶起明婉,看着紫藤按着她坐回椅子上:“感激不在这上头,你先听我说完,吴大嫂子这病,心情平和最要紧,可若要她心情平和,你和明经都要好好儿的,可你如今这日子……也是过于艰难了些。”

    明婉眼圈一红,垂着头,一时哽的说不出话来。

    李小幺看着她,轻轻叹了口气:“月钱的事,算了,靠别人本来就不是长法,顺才在虎威营那点钱,养不了这一家子,王爷治军极严,打仗发财的路子断不会有,这家里的生计,你得好好想想法子。”

    明婉看着李小幺低声说道:“顺才走前说……”

    李小幺抬手止住明婉的话:“张大姐要开点心铺子这事,你听她说过吧?”

    “嗯,听说过,听说她还在城外庄子里养了好多蚕。”明婉忙答道。

    李小幺看着她笑道:“这是她能干,从前我在太平府的时候,一心想开间蜜饯铺子,我看这开平府还真没间象样的蜜饯铺子,要不,我借些本钱给你,你开间蜜饯铺子吧,我这里有不少做蜜饯的密方,开平府一带桃梨杏都多,只要你这蜜饯做的好,象丰乐楼、长庆楼这几家大酒肆,我都能帮你说一说,让他们从你这里拿蜜饯试试,你看呢?”

    明婉眼睛亮亮的闪着光,不停的点着头:“五爷真是……”

    李小幺笑着摆着手:“我也是看你性子还算泼辣,人又明白肯吃苦,才想了这么个主意,不用多谢,你和顺才这日子过得好,那就比什么都好,好了,你先回去吧,别让你母亲挂心,这事也得和她好好商量商量,若商量妥当了,这铺子、人手什么的,就得赶紧忙起来,有什么事,还找狗子就行。”

    明婉站起来,跪倒磕了头,站起来又几乎深曲膝到底,这才告了退,倒退出了正屋又退了两步,才转过身,双手合什顶着鼻尖,连念了几句菩萨保佑,才脚步轻快的疾步奔了回去。

    李小幺也舒了口气,想了想,把海棠叫进来,吩咐她整理些做蜜饯的方子出来,明天给明婉送去。

    理完这些琐事,李小幺下了榻,一径往后面院子里寻沈婆子说话去了。

    李小幺和沈婆子说了一会儿闲话出来,张嬷嬷提了灯笼,亲自把李小幺往半亩园送回去。

    李小幺想起要看魏水生武举的事,一边小心着脚下的路,一边和张嬷嬷商量道:“嬷嬷,我请了水家七娘子和水桐大/奶奶一起给水生哥武举助威,这搭看棚的事,嬷嬷就多费些心。”

    “搭看棚容易,”张嬷嬷想了想说道:“就是这看棚的地儿,虽说咱们家二爷要上演武场,可这看棚的地儿都是看各家门头的,咱们这看棚……得远的很呢。”

    李小幺瞬间明白了张嬷嬷的意思,挑着眉梢一边笑一边自嘲道:“嬷嬷的意思我懂了,你看看,我还请人家,倒是该让七娘子请我才对!”

    张嬷嬷抿嘴笑道:“姑娘这请字也出去了,要不……”

    “要不也只好借花献佛了,后天我找王爷借看棚去,反正梁王府那看棚空着也是空着,不过咱们的棚子还是得搭起来,搭的漂漂亮亮的放着,就当给水生哥捧场了。”李小幺接过张嬷嬷的话笑道。

    张嬷嬷忙应承了,看着黑暗中李小幺淡然绰约的身影,心里重重的跳了几下,蹦出无数念头。

    李小幺回到半亩园喝了红枣汤,落雁提着裙子,兴冲冲的冲进来,在急着禀报和红桔手里的茶之间难为了片刻,抵不住口渴难忍,先端起茶一口喝了,才满脸是笑的禀报道:“五爷,张大爷真是难得,这开平府的宅院和经纪,他竟熟得……唉呀,真不知道说什么好!这一天里头,我们就把满开平府要卖的五进以上的大宅子都看过一遍了!一共看中了三处,我跟姑娘细说说,姑娘看看哪一处好……”

    “行了,不用细说!这生意既交给你,这主意就得你拿定,再说,我也不懂这个。”李小幺抬手止着落雁笑道。

第二百四零章 送考

    落雁满脸失望的嘟着嘴嘀咕道:“五爷真会扫兴!连说都不让人说!”

    李小幺端起杯子抿着茶笑道:“你以后说话的时候多着呢,赵五哥跟着孙大爷在太平府开过酒肆,许能明白些这勾栏生意上的讲究,你和他们商量商量去。”

    “这三处就是我们三个一起看中的!”落雁兴致依旧:“算了,五爷不管,明天一早我和那两位爷再将这三处细细看几遍,要是看好了,那可就定下来了?”

    “嗯,看好了当然要定下来。”李小幺笑道:“晚饭吃了没有?”

    “哟!五爷不说,我还没觉得,这一说,唉哟,五爷您歇着啊,我得赶紧去找海棠讨吃的去了,饿的难受!”落雁用手揉了揉胃部,连说带笑的曲膝告退出去了。

    ………………

    明亮的烛光下,林先生和智静正凝神听一个小贩打扮的探子禀报:“……那位姑娘直看了一天宅子,只看五进往上的大宅院,半个时辰前刚进了柳树胡同李宅。”

    “嗯,你做得很好,下去歇着吧。”林先生挥手屏退了探子,转头看着智静,带着丝不屑道:“也是个混帐的,竟要当外宅养着!”

    “他还没娶正妃,自然不好先抬妾侍小星进府,也只好先养在外面。”智静语气淡然得多。

    林先生’嗯’了一声鄙夷道:“蛮荒之地!蛮荒之人!”

    智静被林先生说的笑起来,笑了片刻,看着林先生郑重警告道:“别轻看了这对兄弟,这点小事,瑕不掩玉,他是位高权重的皇子,以后就是位高权重的亲王,宠爱几个女人,极小的事。”

    “唉!”林先生一声长叹,站起背着手转了几圈,停在窗口,看着外面黑漆漆的夜色,又是一声长叹。

    智静站起来,拍着蒲扇站到他身后,低声劝道:“你也别忧虑太过,人生由命,国也是自有国运,你我,且尽人力听天命吧。”

    “可是!吴地打起来了!打起来了!兄弟相残!祸起萧墙!鹤蚌相争,渔翁得利!这渔翁就在眼前,虎视眈眈!那些混帐,眼珠子只盯着那把龙椅!真是混帐!混帐!他们就不怕?他们怎么敢?!”林先生突然重重捶着窗棂,激愤不已。

    智静长长的叹着气,伤感的用蒲扇拍着林先生的肩膀劝道:“尽人力听天命吧,为臣者,但求问心无愧。”

    林先生微微闭了闭眼睛,无限伤感廖落的长叹不已。

    第二天刚进食时,俞远山又在门外请见,紫藤照李小幺的吩咐,还是以不在家打发了他。

    落雁天一亮就让人请了张狗子和赵五哥去看宅院,食时刚过,落雁就额头渗汗的奔回半亩园,眼睛里放着兴奋的亮光禀报道:“五爷,看好了!就是和南瓦隔条街的那一处了!那宅子足有三十亩大小,后头有片湖,湖边还堆了座七八丈高的假山出来,园子里树翠藤老,真是没话说!就是房子旧,我想着也不打紧,反正头半年也开不了业,今天张大爷找了几个积年的匠人一起看了那房子,说房子大处都极好,不必重盖,修一修就成,我想着再加建几处,……”

    李小幺看着兴奋的滔滔不绝的落雁,耐心听她说着各处打算。

    海棠倒了杯茶塞到落雁手里,落雁两口喝了,接着说道:“……最要紧的是便宜,只要八千两银子,那样的地儿,三十亩呢,说是看中宅子的都嫌它紧挨着瓦子,过了街就是勾栏,可咱们要的就是这个不是!五爷您看?”

    “你看中了那就买吧,海棠去找紫藤取五百两银子过来。”李小幺笑盈盈的转头吩咐着海棠。

    海棠出门找紫藤拿银子去了,李小幺看着落雁笑道:“先付五百两定银吧,不过三五天,余下的七千五百两就拿现银送过去。”

    落雁站起来,冲着李小幺曲了曲膝,扎着手仿佛不知道怎么兴奋才好,连转了两三圈才想起要做的事:“五爷,那我这就请人看着修房子、园子,还有……我这可就去找那些姐妹去了!”

    “去吧去吧!”李小幺见海棠托着银票子进来,一边笑一边挥手示意着落雁。

    落雁小心翼翼的接过银票子,满脸笑容的告退出去,脚不连地的奔出去忙了。

    第二天魏水生就要进场考策论,李小幺这一天哪有心思做别的事。

    张嬷嬷带人忙着准备祭神,打点明天魏水生进场要带的种种,这考是要考两天的,除了笔墨纸砚,还要带饮食茶水、还要铺盖,还要备着万一下雨……

    事情一件件还真是不少,张嬷嬷带着人忙,李小幺则忙着看张嬷嬷和众人忙。

    天色见晚,魏水生才提着个极大的提盒,从靖江侯府回来。

    李小幺忙迎上去接过提盒,魏水生指着提盒笑道:“这是水先生给的,是他当年准备下场时备下的,后来一直没机会用上,就给了我。”

    张嬷嬷凑过来和李小幺一起看着提盒,提盒用轻巧的桐木制成,漆着光洁的清漆,一共五层,整整齐齐的放满了笔墨纸砚、放吃食茶水的杯盘等等物件,取开物件,下面的格子竟是刻成了那物件的形状,怪不得放上去那么妥帖。

    “这提盒好!从前我见人用过一回,好象也是水家,姑娘,就用这个,这可比咱们那个好得多了!”张嬷嬷爱不释手的笑道。

    李小幺挑着眉梢,有些无语的看着提盒。

    唉,人生哪有公平,一个赶考的提盒,就分出了三六九等!

    这一晚上,李小幺又是念佛,又是辗转反侧,紧张的几乎一夜没合眼。

    魏水生却淡然的仿佛不是自己考试,天交丙寅,半亩园就已经是一片灯火通明,厨房里,李小幺跟在海棠后面,转来转去的看着海棠准备早饭。

    张嬷嬷一脸严肃的紧盯着灶台蒸那只甲鱼,这甲鱼要熟,这头还一定要好好儿的,独占鳌头的吉利可万万错不得!

    魏水生吃了这讲究极多的早饭,换了前后都绣着瓶插三戟吉祥图案的长衫,张嬷嬷指挥着众人将考场要用的种种装到车上,李小幺和魏水生上了一辆车出了门,黑暗的街巷中安静的热闹着,一盏盏红红的灯笼后,有车、有马、有步行,汇成小河般往贡院集中过去。

    车子在离贡院不远处停下,魏水生利落的跳下车,回身扶着李小幺下来笑道:“好了,我进去了,你赶紧回去好好睡一觉,你看看你,眼里都是红丝。”

    “我没事,水生哥别紧张啊,放松了考啊!”李小幺紧张的看着魏水生交待道。

    魏水生笑着点头答应。

    张嬷嬷在旁边曲膝祝福道:“二爷大吉大利,连中三元!”

    “润文!”不远处,水岩挥着手,带着一脸笑容跑过来:“你可真沉得住气,这会儿才过来,我来来回回找了你好几趟了!”水岩几步奔过来,伸手拍着魏水生的肩膀笑道。

    李小幺忙笑着曲膝和水岩见礼。

    水岩匆匆长揖还了一礼,伸出一只手接过张嬷嬷递过来的铺盖卷儿提着,一只手推着提着考盒的魏水生,一边往龙门口走,一边扭头看着李小幺笑道:“我先送润文入场,出来再找你说话。”

    李小幺脚下顿了顿,身子摇了几下,站在原地没往前跟,这考场规矩多,万一要是有忌讳女人这一条呢……还是算了!

    没多大会儿,水岩就大步转了回来,看着李小幺笑道:“正好看到礼部的老赵,我看着他带润文进去的,你放心。”

    李小幺舒了口气,双手合什,闭着眼睛低低的念叨了几句,抬头看着水岩笑道:“看到你正好,有件事要求你帮个忙呢!”

    水岩微微躬了躬身子,摆出一幅请吩咐的样子。

    李小幺笑道:“是这样,我开了家织坊,春节前头就开了,从太平府请来的老成织工,教了这几个月,半个月前,总算织出了几匹还算象样的绫罗,我看着倒还好,就是不知道别人觉得如何,我想送几匹到你们府上,烦劳你请府上夫人、姑娘们看看,若好,往后我开了绸缎铺子,还请府上多照应一二,若不好,我让他们再好好去学,剪了重新织。”

    水岩惊讶满脸的打量着李小幺:“这样的小事,五爷说一声就行,白给的上好绫罗,这样的好事哪还有不好的?!五爷还会做生意?真是让人佩服!”

    “做生意才是我的本行呢!”李小幺笑道。

    水岩被李小幺说的笑起来,眼看着周围的人越来越多,水岩拱着手匆匆说道:“还要恭喜五爷一声,昨晚上听大哥说,礼部给五爷的封赏已经票拟好了,今天上午,择了吉时就要颁到府上了。”

    李小幺喜不自胜,想多问两句,眼角瞄见周围越来越多的人群,到嘴的话又咽了下去,反正那万两黄金是用箱子抬过来,还是用托盘捧着银票子送过来,一会儿送到的时候就能知道了。

    李小幺喜色满面的曲膝谢道:“多谢你吉言,我正盼着呢!”

    水岩躲闪着周围的人群拱手告辞道:“那我不多耽误五爷了,明天见面再说话吧。”

    李小幺笑着和水岩告了别,上车各自回去了。

第二百四一章 黄金飞了

    李小幺又细细盘算了一遍,忍不住低声和张嬷嬷说了,等会儿礼部要送黄金万两的赏赐过来,大约还有圣旨,她还从来没接过圣旨呢。

    张嬷嬷惊喜万分,拍着手笑道:“姑娘的嫁妆可有了!这赏赐银物,没有拿银票子的,都是现银,这一万两……得十几个大箱子抬进来!箱子上还得盖上明黄绸,只怕二门堂前放不下!咱们这宅子是局促了些。

    我看,咱们这接旨的香案得摆在屋里,正堂前头能摆个七八只箱子,二门影壁后再摆上五六个就差不多了,接旨得用檀木香,我记得咱们还有几支……

    说起来,我也有十几年没操办过这接旨的事了,从前慈孝皇后在的时候,一忽儿大公主定亲,一忽儿大爷成年,事儿多,虽说一家人,这礼仪上头一环不能少,这旨接的也不当大事了,一恍十几年了。”张嬷嬷越说越感慨。

    李小幺歪头看着她,心里想象着十几箱黄金金灿灿摆满院子的样子,只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

    两人回到柳树胡同,李小幺精神极好,也不急着回半亩园,干脆带着淡月和流云等几个小丫头,往后面园子里散步去了。

    张嬷嬷一下了车就又开始喜气洋洋的张罗上了,迎接天使可不好马虎。

    满院子的仆妇婆子都被张嬷嬷支使的脚不连地,用干湿抹布仔仔细细打扫擦试着各处。

    卢嬷嬷得了信,也忙喜气洋洋盈腮的赶紧出来,和张嬷嬷各管一头,一处处看着打扫擦洗大门、二门、正堂各处,就连门头最里面,门轴最后头,也务必要用手指伸过去试过,确保没有一丝灰尘才行。

    刚忙了没多大会儿,南宁骑着马进了柳树胡同,一脸喜气的来给李小幺报信道喜:礼部的宣旨钦差辰末请旨启程,辰末两刻到柳树胡同。

    李小幺忙吩咐海棠取了只荷包谢了南宁,南宁欢喜不尽的接过荷包,长揖谢了李小幺,出门上马回去了。

    果然,辰末两刻,守在胡同口,伸长脖子不停张望的张狗子急奔回来禀报,天使们象是来了!

    张嬷嬷和卢嬷嬷急忙又巡查了一遍各处,眼看处处妥当,才微微松了口气,李小幺坐在离正堂不远的花厅里,静等着自己的万两黄金。

    ………………

    李小幺耐心的听钦差拖着长腔、骈四俪六的念完了圣旨,怔怔的转不过弯,封了个什么慧安淑人给她,那她的黄金呢?万两黄金呢?

    钦差长长的’钦~~此~~’后,双手捧着圣旨送到了李小幺面前。

    李小幺一把抓起圣旨,’唰’的一声抖开,一目十行的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抬头看着钦差问道:“这位大人,您这旨送错地儿了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