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秾李夭桃-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姜顺才和张狗子答应的干脆响亮极了,趴在地上,很快就十个一堆,放了二十五堆。

    李小幺负手背后,抬头环顾着流着口水紧盯着一堆堆黄金的众人,语气清冷,“一块是二两,这箱子里一共是五百两黄金,能换五千两银子,很大一注财,是吧?”

    院子里寂然无声,众山匪们想笑,却被李小幺阴林的声音压着,不敢出声,只齐齐看着李小幺。

    李小幺干笑了几声,接着道:“这院子里一共二十个人,这样吧,你们十五个,每人一堆,我和哥哥们拿双份,该不算过份吧?”

    众人都呆傻住了,恍过神来,晕头晕脑,不停的点着头,点得如同一群磕头虫,点了一会儿,迟疑而不敢置信的看向李宗梁和魏水生等人。

    李宗梁双手抱在胸前,半闭着眼睛,冷脸站着,魏水生似笑非笑的看着众人,一言不发。李二槐咧嘴笑着,仿佛看戏般看着李小幺和院中众人。

    李宗贵捅了捅李二槐,示意他看背着手的李小幺,两人叽咕了几声,抱着手接着看戏般,继续看院子里的众生相。

    李小幺用手指点着地上一堆堆的黄金,露出丝丝说不出意味的笑,“既然大家都赞成,那就这样,你们看好了,这一堆十块金条,就是二十两,二十两黄金,就是二百两银子,二百两银子,最好的地,也可以买上百八十亩了,往后,你们就能安居乐业了,只一样!”

    李小幺脸上的笑容一下子收的干干净净,声音转眼变得狠厉起来,“这金子的来路,各位就烂在肚子里吧!这是一,二,我们兄妹与各位,从此就是陌路,我们兄妹不认识各位,各位就更不用认识我们了!”

    院子里一片寂然后,突然暴发出一阵兴奋异常的尖叫议论。

    十几个庄户山匪兴奋的脸色泛红,每个人只顾大声的说着,却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更听不到别人在说什么。

    张大姐慢慢蹲下去,直直的盯着地上的金子看了一会儿,转过身仰着头,看着弯着腰站在她身后,看着金子流着口水的弟弟,又转头看向李小幺这边,满脸的为难和纠结。

    姜顺才飞快的眨巴着眼,看看金子,又看着李小幺,往李小幺身边挪了半步,怯怯的问道:“五爷,您不是说既跟了您,就死心塌地的跟着么?这金子俺不要,俺还跟着您行不?”

    魏水生低下头,嘴角漫出了丝丝笑意。

    李小幺歪着头盯着姜顺才看了一会儿,正要说话,张狗子推开众人一步挤过来,冲李小幺不停的躬着身子,嘿嘿笑道:“五爷,还有俺,俺也不要,俺也跟着五爷。”

    “你们可要想清楚了,跟了我,这金子就是我的了,这回没有,下回也没有!回回都没有!”李小幺瞄着两人,不说嫌弃,也是十分冷淡的说道。

    姜顺才咧着嘴,一眼也不看地上的金子了,干脆的答道:“俺就跟着五爷!俺不要金子!”

    张狗子恋恋不舍的又狠看了几眼地上的金子,昂起头,咬着牙答道:“俺也跟着五爷,分了这金子,也就是一回的买卖,还是跟着五爷长远,俺跟五爷!”

    “那好!去,把几位爷的金子收到箱子里,一共十二堆!”李小幺抬了抬下巴,笑眯眯的吩咐。

    姜顺才和张狗子清脆的答应一声,蹲下,利落无比的收了十二堆金子放到箱子里,抬着箱子放到李小幺脚边,昂首站到了李二槐和李宗贵后头。

    院子里兴奋的议论声渐渐低下去,剩下的十三个庄户山匪看看金子,看看李小幺,再看看姜顺才和张狗子,总算从兴奋中清醒过来,发觉拿金子这事,好象有那么点门道。

    “五爷,俺拿了这金子,还能留在这山上不?”年纪大些的孙七弟胆怯的问道。

    “不能!”李小幺答的极其干脆。

    孙七弟顿时一张脸苦成了一团,呆了片刻,慢慢蹲在地上,双手抱着头,苦恼起来。

    南越来的赵五哥拉了拉弟弟赵六顺,低低道:“六顺,咱不能要金子,得跟着五爷。”

    “嗯。”赵六顺看着昂首抱拳站在李小幺身后的姜顺才,赶紧点头。

    赵五哥弯腰从地上拿了两堆金子,走到李小幺面前,将金块小心的放进箱子里,拉着弟弟赵六顺站到了姜顺才身后。

    南越人赵二庆紧跟在赵五哥兄弟身后,也从地上拣了一堆金子,心疼的吸着气,放到李小幺脚边的箱子里,紧挨着站到了赵五哥身边。

    一共三个南越人,他可不能落了单。

    张石坎急了,用拐杖从人缝里捅着张狗子,“狗子,俺蹲不下去,你赶紧帮俺,快,把俺那堆也放箱子里,俺死活都跟着几位爷!”

    张狗子咧嘴笑着,一步过去,把张石坎的金块也拣到了箱子里。

    李小幺转头看着张石坎吩咐,“顺才扶石坎坐到那边凳子上去,你的腿不能多站。”

    姜顺才答应一声,和赵五哥一起,将张石坎架到旁边的凳子上坐好。

    张兴旺和张大壮垂着头,几乎同时弯腰拣起自己那堆金块,放到了箱子里。

    李小幺仿佛不想再理会剩下的六七个人了,用脚踢了踢箱子,吩咐张狗子,“去烧锅开水,大爷他们还一身血衣呢,得赶紧洗洗。”

    不等张狗子应声,张大姐连连摆着手抢着答应,“俺去俺去!俺也是跟着五位爷的,铁木,快!”

    张大姐站起来,一巴掌差点把张铁木打趴下,张铁木踉跄两步,弯腰捧了两堆金子,陪着笑送进箱子里,一脸狗腿的看着李小幺,奉承了一句,“五爷,俺可是最敬重您的!”

    也就是半盅茶的功夫,摆了一地的黄金就都回到了李小幺的箱子里。

    李小幺用脚踩了踩箱子,带着十二分的得意,吩咐姜顺才,“顺才把这箱子搬到我屋里。狗子去帮着大姐烧水做饭,那半只鹿,全烧上,今天大家好好歇一晚,从明天起,要忙的事可多的很呢!”

    吃了午饭,李小幺叫姜顺才进屋,仔仔细细的吩咐了,给他拿了三十个大钱,打发他赶去郑城探听消息。

    李小幺打发姜顺才和张狗子,轮流到郑城探听了三四天消息。自己又和魏水生、李宗贵进了两趟城。

    没想到这头一趟生意,竟然做成了人不知鬼不觉,整个郑城,半丝动静也没有,连笔架西山上多了窝山匪这事,也没人听说过。

    李小幺大喜,特意跑到城西的安福寺上了柱香。又让人买了活猪活羊回来,敬了山神土地,她可是许过愿的。

    离春节没几天了,李宗梁和魏水生商量着,几乎天天打发人轮流到郑城采买吃穿用等各色物品,又买了一头骡子,一辆半旧的太平车,山上忙忙碌碌、喜气洋洋,准备过年。

    李小幺闲下来,应该算是心闲下来。她本来就是这山上唯一一个什么活都不干的闲人。

    李小幺闲下来,指挥着几个人又搭了几间屋的屋顶,把自己那间屋装上了门和窗户,眼看着有了点屋子的样了,李小幺心情十分愉快。

    经过这次练手抢劫,和李小幺倒了一地黄金的一番搓揉,这一帮庄户山匪,总算是死心塌地的跟定了李宗梁几个人,不管前路是好是坏,既然明了了,这心也就定了,何况现在看起来,前路那可是光明一片。

    李小幺冷眼看了两天,一颗心算是放下了**成,开始和张大姐盘算,想着要做什么吃,要买什么东西回来用,要怎么过这笔架西山上的头一个新年才最热闹。

    可惜张大姐是个极其节俭又没见识的,多数时候都是李小幺说,张大姐听得两眼发直,倒是姜顺才和张狗子两个人,跟在李小幺后面瞎出主意乱奉承。

    自从那天抢在最前头表了态之后,姜顺才和张狗子就以五爷的人自居,这山上别的人,都是五位爷的人,可他们两个,是五爷的人,是五爷手把手教过,是跟着五爷过做谍报的人,这身份地步儿可不一般。

    两个人只要没被李小幺差遣出去,就时时刻刻跟在李小幺身后,走到哪儿跟到哪儿。李小幺也不客气,干脆把两个人当小厮使唤,没有丫头,先凑和着使唤使唤小厮吧。

    转眼就到了年三十,天还没亮,山上就大呼小叫的热闹起来,吵的李小幺睡不下去了,爬起来穿了衣服,开门出来。

第三十二章 除岁

    姜顺才和张狗子见门开了,飞奔过去,一个提了早就烧开了的一大铜壶热水,一个提了一桶山泉水过来,往屋里的黄铜盆里倒了大半盆热水,又加了点山泉水,这水,张狗子调了两天,就摸准了分量,就这么眼看着调,混出来的水冷热正好。

    姜顺才拎着壶往白瓷茶盅里倒了热水,李小幺拿了新买的猪鬃牙刷,放上青盐,慢慢刷了牙,洗了脸,又换了一遍水再洗了,张狗子端着水出去倒了,洗好盆放回来,姜顺才已经用盖碗泡好了茶,李小幺接过盖碗,晃出屋。

    李宗梁站在门口不远处,满眼满脸的无可奈何,叉着腰板着脸看着她,李小幺急忙紧前两步,极其狗腿的将手里的盖碗递上去:“大哥您喝茶,这就是给您泡的。”

    旁边,正站在木头案子旁写着春联的魏水生笑出了声,手里的笔抖一动,落下一大块墨汁,笔下的纸就废了。

    张铁木急忙取走写坏了的纸,又铺了一张新的上来。

    魏水生提着笔直起身子,看着李宗梁笑道:“咱们这山上,就数小幺这五爷的派头最足,真是让人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那是,五爷是大贵人,就是得有派头,上回俺们村里过过一回官,那派头,才叫派头呢!”张铁木一脸仰慕的看着李小幺,赶紧奉承。

    李宗梁被张铁木说得更加哭笑不得,无可奈何的连叹了几口气,伸手接过了盖碗,这幺妹,每次他刚要板起脸管教,她就这么一幅可怜巴巴的样子,他这脸再多板一瞬间,她就开始眼泪汪汪,让他怎么忍得下心?爹娘都没了……

    这管教,每次都这么不了了之,好在小幺虽说胡闹了点,也没出过大格,往后再说吧。

    李小幺见李宗梁接了茶,回身吩咐姜顺才和张狗子:“赶紧给你们二爷、三爷、四爷都沏碗茶,顺便再给五爷我沏一碗。”

    魏水生笑得干脆放下手里的笔,走到李宗梁面前,冲着李小幺抬了抬下巴,低声劝道:“大哥以后也别计较这个了,小幺疲懒成这样,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从前你我不都给她泡过茶,盛过饭?如今不过换了个人,算了,以后多给她攒点嫁妆吧。”

    李宗梁重重的叹了口气,张了张嘴,又叹了口气,竟无话可说,水生说的不错,小幺这疲懒,还真是他们这几个哥哥惯出来的。

    李小幺笑的眼睛弯弯,上前挽着魏水生,亲亲热热的夸奖道:“水生哥就是会说话,水生哥赶紧写春联,我屋门口还没贴呢,水生哥写幅最好的给我。”

    魏水生写好了春联,张铁木和姜顺才几个,端着碗糨糊,将春联糊的到处都是,把整个院子墙上贴的一片翠绿,春意盎然。

    太阳暖洋洋灿烂无比的照下来,院子里已经搭好了宽敞的棚子,用芦席围住,四角放着烧得旺旺的炭盆。

    张大姐忙得满头大汗,如陀螺般转个不停,先调好了饺子馅,安排五六个人在芦棚里包饺子,这是年三十夜里,初交子时是一定要吃到饺子的。

    五六个人挤在暖和的芦棚里,一边大声说笑,一边笨手笨脚的忙着包饺子。

    芦棚前面的灶台旁,几个原来在乡邻的红白喜事上帮过厨的,忙着烧火、洗菜、切菜,给张大姐打下手。

    张大姐今天要做出她有生以来最丰盛的一顿年夜饭,至少七个碟子八个碗吧,任务艰巨。

    芦棚旁边,赵二庆、孙七弟等几个年纪稍长、懂规矩的,正沉默而严肃的捆扎准备明天一早祭祖用的公鸡、猪头猪脚等东西。

    不远处,张继旺带着几个人一张张摆着供桌,将各家祖宗牌位请到供桌上放好,山上二十个人,一共七姓,总共要准备七张供桌。

    李小幺站在灶台边,啃着鸡爪子,指挥张大姐烧鸭子、炖羊肉、焖牛腱,照她的法子做红烧肉。

    可怜的张大姐,吃过做过的,也就是猪肉和鸡,别的东西,别说做,连吃都没吃过。李小幺带着人进郑城买回来的那些东西,一多半她干脆连见也没见过。

    李小幺只好亲自站在灶台前,指指点点的教她做菜。好在张大姐做菜上头一点就通,在李小幺似是而非的指挥下,做出来的东西,居然味道相当不差。

    傍晚时分,包好的饺子一层层架起来,摆到了外面案子上。姜顺才带着几个人收拾干净为了年夜饭新做的长长的木案子,又用热水烫了两三遍,一幅幅摆好碗筷酒杯,一碗碗端了菜上来。

    长案上,整鸡、肥鸭子,大块的猪肉、羊肉、牛肉,还咕嘟嘟冒着泡的浓浓的羊肉汤、鸡汤,鱼汤,摆了满桌。

    张狗子提着酒壶,将烫得热热的黄酒挨个斟满杯子。

    连张大姐在内,满桌的人坐齐了,李宗梁站起来,举起杯子,神情郑重,“这头杯酒,先敬我们的父母兄弟。”说着,将杯子高举过头,缓缓倒在地上,围在桌边直直站着的众人,也跟着肃穆的敬了这头杯酒。

    李小幺给李宗梁斟上酒,李宗梁举起杯子,笑容温和,“这二杯酒,我敬大家,大家伙这些日子辛苦了,往后,盼着咱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众人七嘴八舌,各说各的应诺答话,随着李宗梁饮尽了杯中酒,这才坐下来,拎起了筷子。

    李小幺坐在李宗梁和魏水生中间,慢慢喝着半碗羊肉汤,笑眯眯的看着兴奋不已的大口喝酒,大块吃着肉的众人。

    这顿年夜饭一直吃到半夜,旺旺的炭盆一直烧着。张大姐吃个半饱,喝了两杯酒,就又灶前灶后的忙开了。满满的热闹喜庆从棚子里直溢到棚子外。

    李宗梁和魏水生喝到半醉,悄悄出来,并肩靠在山石上,看着头上闪烁的星空,也不知道是伤感还是高兴的说着闲话。

    李小幺爱喝的是葡萄酒,一来喝不惯这样的黄酒,二来,这样的劣酒,她没有喝的兴致,喝了半碗羊肉汤,看了一会儿热闹,就呵欠连天,跟李宗梁说了句,干脆回屋睡觉去了。

    都说守冬爷长命,守岁娘长命,他们这群没爹没娘的人,守不守的,不用讲究。

    今天晚上没人约束李二槐,众人又轮番给他敬酒,放开了量,可量并不大的李二槐,不大会儿就倒到了桌子下面,张铁木和李宗贵把他扛起来放到床上,张大姐急急的端了碗醒酒汤跟进去,李宗贵干脆退出来,和张铁木一起站在院子里,一边笑一边指指点点,看着喝多了酒的赵五哥和王木墩脱了上衣,在一帮人的喝采声中,穿着件短褂角力。

    习惯了守岁的众人一直热闹到第二天黎明。

    李小幺被李宗梁叫起来,迷迷糊糊洗漱了,跟在李宗梁身后出来。

    外面,院子正中已经烧起了一人多高的斗香,整个院子里弥满了浓而呛人的香火味。

    院子上首,一排摆着七张供桌,供着神主牌位,牌位前摆着整鸡、整鱼、猪头、羊头,点着明晃晃的大红蜡烛,蜡烛中间,放着铜香炉。

    李小幺和李二槐、李宗贵肃穆恭谨的跟在大哥身后,三磕六拜,祭祀李氏祖宗。

    紧挨在他们四人旁边,魏水生一个人孤零零的跪在供桌前,起伏跪拜。

    李小幺瞄着魏水生,不知怎的,心里突然涌上股难言的酸楚,直冲得眼泪夺眶而出,他们这一群人,其实都是孤零零拼命要在这乱世存活的可怜人。

    祭了祖,收好供品供桌,也就一会儿,众人就兴奋而活泛起来,吃了一夜,喝了一夜,守了一夜,竟然个个精神十足,眼巴巴的看着李宗梁等人。

    往年在村里,这大年初一到十五,是要玩足半个月的,从东村玩到西村,那脚快腿长的,结着伴,能一路玩进郑城去。

    李宗梁低低的魏水生商量了几句,将十五个人排了三班,轮着放出去闲逛。

    李小幺吩咐姜顺才和张狗子抬出早就准备好的柳条小筐,站在自己身边,从里面取了荷包,挨个派发过年的利市红包,一人五百个大钱,院子一片喧嚣兴奋喜悦。

    捧着荷包,叮叮当当的数着里面一枚枚崭新的铜钱,一个个喜得眉开眼笑,这才是实实在在的钱呢。前些天那一地金子……金子离自己太远了,怎么看着都不象是自己的。

    嗯,金子是五爷的,这叮当作响的铜钱才是自己的。

    张大姐收拾好灶台,撩起围裙擦着手,一路小跑奔到门房外,伸头往外张望,看着头一拨下山进城闲逛的人,兴奋雀跃的在山路上怪叫着,打着闹着跑着,抬起手,一把接一把抹眼泪。

    没几个月前,他们这些人,差点就要饿死,如今竟过的比原来在村子里的时候还强些,这日子,有吃有穿有钱花,还能有比这更好的日子吗?

    李小幺咬着粒姜丝梅,斜瞄着探头看着山下的张大姐,掂起脚尖旋了个半圆,转身看着正和张铁木说着话的李二槐,眯眯笑着叫着李二槐:“二槐哥,你还没去过郑城吧?”

第三十三章 前因后果

    “嗯!”李二槐转过身,点头,李小幺跳到李宗梁身边,拉了拉他建议道:“咱们都去逛过好几趟郑城了,就二槐哥一趟也没去过,今天正好,城里也热闹,让二槐哥进城去逛逛吧。”

    “小幺又想进城逛逛了?”魏水生一边笑一边接过了话,李小幺白了他一眼:“才不是,我要想去就直接说了,哪用绕这样的弯子?”

    李宗梁伸手拍了拍李小幺的头,笑着赞同道:“小幺最疼她二槐哥。咱们几个,就二槐没进过城,二槐一个人逛也没什么意思,要不……”

    “让张大姐和二槐哥一起去吧!咱们山寨里,就数大姐最辛苦了,天天起得最早,睡的最晚,让张大姐进城逛逛,今天正月初一,卖珠花头簪什么的最多不过了,让二槐哥带大姐去逛逛挑挑,多买几件回来,嗯,再给我和大哥一人买一顶软角幞头回来。”李小幺一迭连声,清脆无比的说道。

    张大姐眼睛亮了,很不好意思的抬手摸了摸发髻,正要说话,李宗梁已经满口答应了,“小幺说的对,大姐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